1

“联队”是二战日本陆军单一兵种的最大编制单位, 而其上所有的旅团、师团、军、方面军、总方面军等建制,都可以视作诸兵种合成部队。由此,认真研究二战日军陆军将领队伍,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1000多名日本将军,都有担任过步兵或者炮兵联队长的履历。

(日军大佐剧照)

而步炮兵联队长的标配正是大佐军衔,足见大佐军衔和联队长军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细看“二二六事变”等日本电影,你还会发现早期日军的领章上有数字符号,比如“3”的金色标记,注意那不是师团番号,因为“二二六事变”的主体是东京第一师团,那是联队番号显示,道理很简单:师团属联队是可以调入调出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联队一经组建,除非整个部队番号撤销,否则基本维持编制不动。所以鬼子天皇才只授予“联队旗”,你肯定没有听说过旅团旗、师团旗吧?道理就在这。整个抗战期间,我们只在滇西战场全歼过日军两个联队,逼得鬼子在覆灭前焚烧了联队旗,缴获的干脆一面都没有。

(注意领章上的符号)

正因为如此,大佐虽然在军衔对应上与“上校”类同(佐官三级对校官三级),实际重量要等于美式军衔的“准将”和苏式军衔的“大校”,是日本军官升为少将的重要节点。尤其是日军二战期间只设置了少将、中将和大将三级将官(元帅并非正式军衔,荣誉称号而已),更显得大佐的“含金量”较高。

关于大佐军衔的职务、待遇和权力,之前有过几次专答,本文着重介绍下日军参谋体系当中的“大佐”。众所周知,日本陆军的“军政”和“军令”体系是分开的,所谓的“军部”泛指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合体 ,陆军省负责平常“养兵”,而参谋本部专司战时“用兵”,因此在战争期间,参谋本部的权力明显偏重。

(二二六事变的电影剧照)

而日军各部的参谋长、参谋就属于参谋本部系统,参谋长领导的参谋团队只对上一级参谋单位负责(还有负责情报、后勤的参谋),同级军事主官对参谋长没有任免权,这就造成了参谋团队的飞扬跋扈和独断专行。日军在联队级别不设参谋长,所以“联队参谋”的权力多多少少受到抑制,但问题在于,大佐级参谋军官位置非常敏感。

日本陆军早期的步兵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军级作战主任参谋、方面军高级参谋、总军的作战参谋,绝大多数都是大佐军衔,同时包括参谋本部各二级部的主要“课长”也是大佐衔。这些家伙在参谋体系相对独立的体制下,掌握着日军主要的战役拟定权和作战指挥权,因此直接影响着战争走向,其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



也就是说,这些个大佐级参谋军官可以制定战略、策划战役和监督战斗,渗透到日军作战的方方面面,远比大佐联队长的破坏性要大。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元凶,罪行最严重的其实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进攻北大营的不过是日军一个步兵大队,而调动整个第29联队攻击沈阳城的,正是假借“关东军司令官”的名义的板垣。

什么土肥原(大佐)、石原莞尔(中佐)、花谷正(少佐)虽然都是策划者,但都不拥有调兵作战权,而板垣征四郎的身份就可以,之后命令也得到了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追认,于是我们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就开始了。同样,板垣的前任河本大作,也是大佐军衔,正是他策划实施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大帅作霖。

(板垣担任师团长剧照)

在实施暗杀的过程中,河本大作可以从关东军以外的部队借调爆破专家、可以调动警备队进行现场封锁、可以准备敢死队准备二次攻击,甚至可以动用情报部门准确掌握张作霖的行程,一个大佐高级参谋的能量可想而知。而挑起“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这一批大佐或者中佐军官,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大部分都成为了将军,板垣就出任过第五师团长乃至陆军大臣。

所以说,大佐这级军官在抗日战争中扮演了极为重要和不光彩的角色,一般而言,完全可以成为沦陷区中型城市或地区的最高指挥官,也可以在日军旅团、师团和军级部队的作战中“当家做主”,最近热播抗日剧《河山》里鬼子的司令官,也是那个杵舞大佐,是不容忽视的职务军衔。

(大佐军官剧照)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时期的日本有两所著名的军事院校:第一个就是陆军士官学校,专门培养中下级军官,一度成为民国时军人的首选之地,我们熟悉的何应钦、阎锡山、汤恩伯等人都是毕业于陆士;第二个就是陆军大学,是为培养高级军官专门成立的教育机构,直接受陆军参谋本部的管理,只有陆大毕业生才有资格当参谋,也只有陆大毕业生才有机会晋升“大佐”。

要进入陆大深造的军官必须是表现优异的陆士毕业生,而且必须得到上级的推荐,陆军大学就是日军将、佐官的摇篮,毕业生一般都直接进入参谋本部工作,不少毕业生是从少佐或者甚至从中佐干起。譬如贝里硫岛战役的指挥者中川州男大佐,陆士毕业生,七七事变后跟随部队参加了侵华战争,因表现优异被推荐进入陆大深造,毕业后直接晋升中佐担任旅团参谋,调往太平洋战场担任第十四师团步兵联队长,大佐军衔,统一指挥贝里琉岛上五千余人的野战日军,战死后连晋两级追赠为中将。

从陆军大学毕业的日军军官大都是精英分子,混得好的话军衔与职务都不会低,东条英机这个上等兵自然不用多说,从一个大佐仅用十年的时间就晋升为大将,成为日本权倾一时的人物;再如冈村宁次大将官至派遣军总司令指挥着一百多万日寇,曾担任野战兵团第十一军司令官的阿南惟几大将官至陆军大臣等;也有混得很惨的,如以第三名成绩毕业的诺门坎导演者辻政信,做了一辈子的参谋最高军衔也不过是个大佐,不过权力倒是不小,经常拿着鸡毛当令箭上蹿下跳。

而陆军大学从1882年成立起至1945年日本战败前后,共创办了63年,期间共培养了3485名毕业生,平均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超过60人。自日本军国主义形成一直到战败时,共诞生了1200多名陆军中将及134名大将,几乎所有的将官都是从陆军大学毕业。对于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日本,二战日军“大佐”这个军衔含金量其实是相当高的,虽然日军的“佐官”理论上对应的国际级别是“校官”级别,但是不能简单将“大佐”这个军衔同等于“上校”。

3

我们在抗日战争片中看到过日本好多的军官,他们都被称为“大佐”对于这个称呼我们大约的知道他是日本的军官一个称号,在现实的战争中,大佐这个军官到底的什么官位,相当于我军的什么军衔呢?

大佐这个军衔是日本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衔,其他国家都没有,只有日本有这个军衔,日本的军衔一般分三级九等制度,分别是将,佐,尉,后各分大,中,少等,其中日本大佐这个军衔相当于我军军队中上校这个军衔,属于正团级。可以说一个日本兵要做到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是相当的不容易的。

因此,日本的“大佐”相当于我军军队中上校这个军衔,属于正团级干部。一般在日本军队中在战争中指挥的军官一般不是普通的士兵都是大将,其中军队与主力师团负责指挥的都是中将,还有三等师团与主力旅团的指挥官都是少将,还有步兵联队都是属于大佐,根据日本军的编制,大约一个甲级团下属的步兵联有3700人,也就是说,一个日本大佐可以管辖指挥3000多人。

俗话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佐是军队士兵梦寐以求的职位,没有背景与手段,估计士兵一辈子都很难做到这个位置吧。在这个位置的人不仅需要有高能力的作战指挥能力,还要有领导能力与震慑力,因此,大佐不是日本军谁想担当都可以担当的。

因此,日本“大佐”相当于我军上校这个军校,这个大佐军衔可以说是日本独有的,与亮剑中的李云龙官职差不多。

4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大佐是日本二战时期的军衔,相当于别的国家的上校又略高于上校。二战战败后,日本的大佐军衔取消,改为一佐。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中,大佐可担任的职务主要是: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虽然主要以大佐担任,但由于是在战争年代,并且师团参谋长在师团长 (中将) 身边工作,实际权力比下面的少将旅团长还要大。

由此可以得知大佐最低的职务也是联队长,虽然日本人的大佐对应我国的上校军衔,可是其权利和管辖的人数远超我国的上校。抗战时期我国的上校一般也就是个团长,但是我们的团和日本人的联队完全不对等。

日本人的一个联队一共有3个大队,一般还有一个炮兵中队,还有运输队,机枪队等进行一系列的扩充,共3800人左右。所以日本人的一个联队远超我国一个团的兵力,相当于我们的一个旅。



但是虽然日本人的一个联队人数相当于我们的一个旅,可是由于日军装备好,士兵训练好。基本上我们要打日本人一个联队,需要动用至少两个师,甚至一个军,并且都不一定能打赢。尤其是战争初期,日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像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说的日本人一个联队打垮中央军两个师,这种情况不光有,而且很普遍。所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一个联队是很难对付的。

再说一下日本的大佐都是什么人担任,日本的军人要想坐上大佐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首先你得有一定的学历,最起码也得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吧!还有就是要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立过很多战功,经过多次战争的磨练,才能够升任大佐。

所以,日本的大佐在二战时期是比较高的军衔了,像具有师团参谋长职务的大佐,基本上就相当于准将级别了,就连日本人出版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一书中师团参谋长(大佐)被收录其内,可见在日军中师团参谋长已被视为将军,所以这样的大佐基本上就是未来的少将。

5

大佐并不是什么很特别的军衔,对应其他国家的上校一级,担任的职务级别也差不多,只是因为直接翻译自日语,所以名称不同而已。

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由于日本社会非常重视资历,所以除了陆大和海大毕业圣,绝大部分日军军官的晋升速度一般会慢一些。一般而言,晋升大佐的军官年龄最年轻的也要接近40岁,晋升慢一点的,差不多50岁才能升到这一级。

大佐一级的军官,根据所在单位的不同,从事的职务也有很大的区别。

举个例子,日俄战争中功勋卓著,日后升任陆军大将的情报军官明石元二郎,在1904年升任大佐的时候刚刚40岁,任日本驻俄使馆武官,这就已经是很快了。

而在作战部队,作为部队主官,大佐一般可以担任联队长,联队是日本陆军的特色编制单位,人数上可以对应其他国家的团级单位,人数在3000-4000人左右。

而作为参谋军官的话,大佐级别一般担任旅团(7000人)和师团(20000人)这一级部队的参谋长,而且由于其顶头上司就是师团长(中将),所以权力是很大的。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一句土话:“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的军队构架有所不同,在我们这,参谋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被政委代替了。

不过日军的参谋大多都是实权参谋,权力仅次于部队主官。

大佐一级军官在作战部队就有很高的地位了。而在机关单位,根据职务的不同,可能会有很大的能量。

举个例子,918事变幕后重要推手之一的日本陆军军务局长永田铁山,主管陆军人事变动,这个人的军衔就是大佐,死后追授中将。

机关单位担任要职的大佐军官们,实际上已经是跻身陆军权力圈子中。

至于到底是在机关单位任职,还是说在作战部队任职,这个就要看履历了。一般而言,日本陆大和海大的毕业生,只要他们原因,基本都可以留在机关单位。而其他那些资历普通一些的军校生,他们大概率都会在作战部队任职。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军队中,职务要比军衔更实在”的道理。

6

大佐,此军衔,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所特有,其他国家军队并没有大佐军衔。当时,日本军队军衔为将、佐、尉三个等级九个衔位。

将级军官从高到低按序排列为大将、中将、少将;佐级军官从高到低按序排列为大佐、中佐、少佐;尉级军官从高到低按序排列为大尉、中尉、少尉。

战争结束以后,由于日本是战败国,没有了独立的军队,其武装组织对外宣称自卫队,譬如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等;其军官的军衔与二战时有所不同,将级军官调整为将一、将二、将补,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中的上将、中将、少将。

佐级军官调整为一佐、二佐、三佐,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上校、中校、少校;尉级军官调整为一尉、二尉、三尉,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上尉、中尉、少尉。

战时旧日本军队的大佐,相当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上校,但又高于上校,因为可以从日本军队大佐级军官所率领的部队员额中可以判断。

日本军队陆军师团下辖的主力联队长,基本上都是大佐军衔,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联队通常有3800人左右,所以作为日本军队师团主力的联队级作战编制,一般都要大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团级作战单位。

其他交战国军队的步兵团,通常只有1500-2000人之间,明显要少于日本军队的联队作战单位,一个步兵联队兵力相当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二个步兵团的兵力,其他交战国军队的团长基准军衔为上校,上校以上是少将师长。

一个师的兵力大都为1万人左右,少的实际上只有5000余人,这在国军中就非常普遍,长官老是吃空饷,所以常有国军一个师打不过日军一个联队的,因为兵力大致相当,或多了没多少兵力,而武器装备却远落后于日军。

而日军联队长以上的作战编制是旅团,旅团长基准军衔是少将,综上比对,日军大佐军官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上校,但又要高于上校,比其他国家军队少将要低,联队大佐这级军官非常重要,是组成师团的最重要力量,联队也可独立遂行作战任务。

7

大佐应该是师长级别,也就是大校军衔。

8

倭国在二战结束前,有大佐军衔。

当时,倭军有元帅军衔,但并非独立等级,而是特殊大将的赠衔。

由于倭军军衔为将军三级,佐官三级,尉官三级,所以,倭军高级军官的军衔较美军四级将军三级校官(五星上将是战争要结束才有的设置)要少一级(国军剔除特级上将也是四级将官三级校官)。

因此,倭军的大佐约等于上校军衔,但又比上校要对应一些更高级的职务。

所以,以倭陆军为例,正常联队长的标配军衔是大佐,资浅旅团长、丁种师团长也可能短暂挂大佐军衔。此外,军及师团参谋长、副参谋长、方面军、军等部门的主官都可以是大佐军衔。

9

日本的佐级军衔对应的是各国的校级军衔,而对于校级不同国家的分级也是不一样的,以现在中国为例就分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四个等级,而欧美国家则很少用大校这个军衔等级,而更喜欢把大校的级别提到将级,也就是准将级别,所以欧美国家都是只有少校、中校、上校三个等级,而师承欧美的日本也是分少佐、中佐、大佐三个等级,至于为什么是大佐而不是上佐,主要还是读音的问题,我们读着都觉得拗口,在日语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在此前,网上也有人问过一个普通的日本兵多久能获得大佐这个军衔,然后翻看了一下评论,都是说陆军的,答案是一个草根出身、没有任何背景的大头兵一辈子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都无法晋升到尉级军衔,因为陆军是严分三六九等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只有从军官学校毕业才能获得尉级军衔,而能上军官学校的人基本都是有背景的人,所以日本陆军基本切断了底层上升的通道,奋斗一辈子普通出身的大头兵最多只能当到曹长(上士)。在现在的抗日神剧中杀的鬼子动不动就大佐、中佐的军衔,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据统计,在1931年到1945年的艰苦抗战过程中,中国军民共计击毙日军大佐83人,绝大部分都是死在了正面战场上

那我为啥要单独挑出来那陆军说事呢?因为我翻阅手头上的资料的时候发现日本海军没这个情况,虽说海军的等级制度也森严,但是一个普通出身的、没有背景的大头兵是有奋斗的机会获得大佐军衔的。普通的舰艇水兵在招募的时候就开始去海兵学校培训,所以他们的文化程度要比陆军的大头兵们知识要高。(这里得说明一下,日本自明知维新后就已经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到1900年左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所以无论是陆海两家的兵都是有着小学或者初中甚至更高的学历的,并不是文盲的大头兵)。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是以前日本海军和现在海上自卫队的海军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筑按照英式风格建造,据说原址的红砖还是特地从英国海运过来的。

而这些参加海兵学校培训的军舰水兵都是属于技术兵,且由于当时海军训练的强度很高,所以海军会定期选拔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兵去进一步培训,也就是保送到的海兵学校进一步的培训,然后军衔也会晋升,最高可以晋升到的就是大佐军衔,而这个军衔在海军中可是重型巡洋舰的舰长,而手头上的资料显示一个平民奋斗到大佐军衔后就曾在高雄号重型巡洋舰当舰长。

10

国际通用的军衔一般是将、校、尉,而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军衔是将、佐、尉,其实都一样,佐就是校,大佐就是大校。

日本陆军军衔分6等16级,分别是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 上士)、军曹( 中士)、伍长( 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日本陆军最高军衔是元帅,现在没有了,是由日本天皇在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拔,赐予元帅封号。

在日军陆军的编制中,军司令官一般都是大将军衔,也有中将军衔的。

师团长一般都是中将军衔,师团也就是师一级的单位。

旅团长一般是少将军衔,也有少量中将军衔的。旅团是一个处在师和团之间的单位。它的编制不是很固定,可以按照战事需要做调整。

联队长一般是大佐或者中佐军衔,联队就和我们的团是一个级别的。

大队长一般是少佐或者是大尉军衔,一个大队就相当于我们的一个营。

中队长一般是中尉军衔,中队就是我们说的连。

小队长一般是少尉军衔,小队就是我们说的排。

所以,大佐是一个很高的军衔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