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国治作为大清云南巡抚,奉诏暗中监督吴三桂,发现吴三桂明里向康熙要农具要安家费,暗地里反象毕露,他让钦差莫洛化装成马帮逃往京城报信,为何自己不带一双儿女一起逃走,而是返回巡抚衙门,杀死一双儿女,然后平静去见吴三桂,自寻死路呢?



一、朱国治作为康熙在云南的最大眼线,一举一动全在老奸巨猾的吴三桂监督之下,逃无可逃。

“三藩"中数吴三桂地位最高,封为“和硕"亲王、平西大将军,辖云贵,是标准的土皇帝。两省官员由他任免、税收供他使用,朝廷每年还要从其他各省拨给二千万两,相当于国家总收入的一半。吴三桂采买大批军械马匹,给手下将校的儿子和地方权贵讲授兵法,培养年轻军官。还经常在少数民族地区挑起战争,以示吴家军的存在价值。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请旨回辽东老家,想让儿子尚之信袭爵,康熙同意他回家,但不允他儿子袭爵。吴三桂的儿子、大清驸马吴应熊把在京城得到的情报火速送到昆明,吴三桂给康熙送来请求撤藩的奏折,投石问路,耿精忠也来凑热闹。

康熙力排众议,三藩撤藩要反,不撤他们也要反,既然迟早要谋反,不如我们先发制人。朱国治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到云南的,明为巡抚,实为监督。现在吴三桂要造反了,必然也要先发制人,绝不可能让朱国治去京城通风报信。



朱国治如和钦差莫洛一起逃跑,必然的后果是被时刻监视自己的吴三桂一起捉住,最终两人手牵手,共赴黄泉!这样朝廷就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好平叛的准备。

二、剧中的朱国治既然食清君俸禄,必忠清君之事。作为封疆大吏,国治深知自己守土有责,如弃官逃跑,一是成了贪生怕死之徒,有负儒家教诲,二是定会受到清廷《律法》制裁。

三、朱国治不杀一双小儿女,这一双儿女定会落入吴三桂之手,成为人质。吴三桂定会折磨他们,以逼降朱国治。

吴三桂一旦扣下朱国治这双儿女,定会以他们为“奇货",威逼朱国治投降。如投降,朱国治失节;如不降,吴三桂这等无父无君之人,定会绞尽脑汁折磨孩子,这是朱国治不愿看到的!既然朱国治毅然决定“捐躯赴国难",儿女难逃敌手,与其让自己的小双小儿女被吴贼当着自己的面百般折磨,还不如自己下手,免得自己万一心太软、心太软,两腿一软,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朱国治杀一双儿女,体现了朱国治对清廷的孤忠。

在封建王朝,既然做了清的大臣,相当于处子嫁人,当从一而终,朱国治既食了清的俸禄,打算一家老小以性命相报,这本是忠臣的表现啊!

最佳贡献者
2

在吴三桂起兵叛乱的前期,云南巡抚朱国治和妻子拜别后独自一个人走到自己一双儿女身边的时候他是感慨万分,当他举起手中的刀剑双眼紧闭杀死了自己的儿女,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朱国治心里在滴血,是啊,试问天下那个父母会对把自己儿女杀死,可以说是基本不可能的,我们知道在那个之前作为钦差的广西粮道哈赤塔逃出了云南,哈赤塔在走之前也劝朱国治一起走,但是就算他走不了将自己儿女送出,我想康熙是不会不顾他的儿女的。

古有“虎毒不食子”可以说在狠毒的人在自己儿女面前都可以有善良的一面,而朱国治为什么在吴三桂叛乱前期不送出自己儿女到底是什么原因愚忠还是什么?

翻开清史我们得知朱国治是以一个忠臣进入史册的,那就有人提出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正史中,正史中说他为人贪腐并且克扣钱财,可以说是个贪官,但是为什么到后来会成为忠臣呢?主要因为他在吴三桂之乱中大义之举要康熙感动最后他成为了一个忠臣。

《康熙王朝》中我们知道,开始时候朱国治举报吴三桂及三藩有叛乱之心给押解到京城并给康熙派到云南区监视吴三桂,在朱国治一到云南吴三桂就知道朱国治来做什么的,因此立马断了朱国治和朝廷的(邮路)并且成功骗取朱国治信任导致以为他要撤藩,最后吴三桂造反后朱国治无奈之后杀亲生儿女,妻子上吊,他单会吴三桂最后给吴三桂祭旗,我们从中可以分析出来为什么他没有跑额原因。

第一、云南是吴三桂的地盘一旦吴三桂一旦造反,他进入云南后其实已经给吴三桂控制了一切,可以说他就算这个时候逃出云南也是容易给吴三桂抓住可能下场更惨,因为吴三桂已经决定要反但是实际上他遇到这种局面他不如保全全家的美名,可以看出来他心狠手辣。

第二、我们知道朱国治到云南之前已经是戴罪之身,虽然康熙给了他机会,但是如果事情做不好康熙收拾他是迟早的事情,还有就是朱国治名声不太好,如果他死了,妻子儿女也会因为他的原因日子也不好过,所以他只能带他们一起殉职了。

第三、还有就是我们从剧中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自己的儿女也不犯过,并且在之前官场生涯中名声也不太好,因此我们看出来他有枭雄本色,因此他不是等闲之辈 。

还有我们不得不说朱国治原本他有机会要哈赤塔带自己儿女逃出云南,无奈他采取全家殉职的方法,可以说他这样的做法欠缺考虑并且还是很愚忠并自私,如果一定从他角度考虑因为他之前告发吴三桂影、凑消案、哭庙案影响太大,就算自己可以逃得过这次也会给人做文章也不会过,在说现在吴三桂反了也不会放过他,而且他又是封疆大吏他只能将功补过留下好名声,因此他选择全家殉职,才可以保留后世名誉。

3

朱国治一张肉口骂的吴三桂体无完肤,你虽为汉人,确是个汉贼,如果其妻不上吊自杀,其子女不被他亲手所死,怎么敢当着吴三桂的面说出如此肉搏之言?

“朱国治:钦命太子太保加尚书衔云南巡抚朱国治为大将军送行,”
“吴三桂:你为何浑身是血呀?”
“回平西王的话,这是我儿子朱子川,我女朱紫水的鲜血,”
“你杀了自己的儿女”
“回平西王的话,我不杀他们,难道留着让你杀吗?”
“这真是一条好汉哪”

朱国治任潮州五品知府,弹劾平西王吴三桂

镇守云南十余载,不仅没能剿灭匪患,而且暗中故意养匪为患,私自铸造钱财,大量招兵买马,剥削百姓,欺瞒朝廷,更可恨的是曾与平南王尚可喜,镇南王耿精忠暗中勾结,早已有列土封疆自立的想法和行为,三藩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冒死进谏,望皇上查处吴三桂,尽快裁撤三藩,因此惹平西王吴三桂。

但是朱国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此之时,吴三桂也有弹劾朱国治的折子:

称其在任期间,屡屡抗命渎职,以减税为名,纵容满匪为患,败坏国法民风,虐待下属,草菅人命,

以上两人的撕逼奏折,让满朝文武瞠目结舌。

殊不知康熙早有撤藩之意,不仅没有让吴三桂借皇上之刀杀朱国治,反而给其加官进爵,送羊入虎口,升其为云南巡抚,一品职。

康熙把杀朱国治之刀改成一块铁石赠送给吴三桂,让其心中有一块放不下又不得不搬的起的大石头,搬不好就会砸到自己的脚。

“你是一块铁石啊,将敲山震虎,看看那位平西王到底是何居心?”

朱国治也算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决心和吴三桂对抗到底,早已把生死置之肚外,朱国治跪首谢恩之后,马不停蹄的到云南上任。

他这一去就是带着一颗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的决心,和不臣之心的吴三桂顽抗到死,也可以说是以一只涨了龅牙的虱子钻进了吴三桂的心肺之中,让吴三桂痛痒难耐,先是杀不得,后又赶不走。

可惜令朱国治意想不到的是吴三桂狗急跳墙,深夜派兵围剿了其家眷,朱国治无可奈何之下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女,其妻也选择一缕白绫上吊身亡。

朱国治因此落得家破人亡。

天亮之后朱国治让仅剩的四名好汉抬轿陪同直奔吴三桂大营,为其拔寨其锚“送行”,

朱国治临死前凭借自己的一张肉嘴,把吴三桂骂的体无完肤,气急败坏的吴三桂在不堪欺辱之下将朱国治斩首祭旗,以解其恨。

吴三桂却以反满为名,祸乱天下,谋求一己之私,受苦受难的却是各族百姓,你虽是汉人,实为汉贼。

当今皇上虽为满人,但是他上守天道,下拜孔圣,说我中华语言,书我中华文字,奉行中华体制,奉养中华黎民,实际上并非汉人化入满足,而是满人化入了我们中华的千古文明啊。

说朱国治是愚忠也好,说其另有隐情也行,不论怎么说朱国治的心中只有各族百姓,没有自己,其不惜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女,希望能够唤醒吴三桂一丝的善念,放弃反满为明的自私行为,只可惜换来的却是斩首祭旗。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4

历史与影视剧作是有差距的,历史上的确有朱国治这么一个人,他是辽东抚顺人,仕途顺利,最后官至云南巡抚,可是却是一个贪腐无度的大贪官,被人称为"朱白地",意思就是说他所到之处一无所有,因为钱财全部都被他拿走了。

朱国治不仅贪腐,还制造了奏销案和哭庙案,大文人金圣叹就死于哭庙案中,只是朱国治在最关键的时刻没有投降吴三桂而被列入忠义传中。

不管最后结局如何,历史上的朱国治却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了,不过在《康熙王朝》中却被彻底洗白了,他成了食清君俸禄,忠清君的大忠臣,特别是在巡抚衙门杀死一双女儿的一幕让无数人唏嘘不已,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为何朱国治要这么做了?为何不送走自己的一双女儿了?

云南是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已经有了反叛之心,朱国治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其监控之中,被围剿的朱国治在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带着一双儿女安全撤离了吧。与其让吴三桂拿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当做人质威胁自己逼迫自己投降,甚至最后可能还是会杀害他们,还不如死得其所,自己杀了他们,保留名节,说白了也是对清廷的孤忠。

朱国治被吴三桂弹劾,但是康熙却给他加官至云南巡抚,以戴罪之身去做铁石,去敲敲吴三桂,看他是何居心,其实就是去看看吴三桂有没有不臣之心。

朱国治曾经被吴三桂弹劾,说他“在任期间,屡屡抗命渎职,以减税为名纵容蛮匪为患,致使两处关隘被毁”,更是“败坏国法民风,草菅人命”,吴三桂弹劾的这些当然都是属实的。

但是时任潮州五品知府朱国治也不傻,他也弹劾吴三桂了,说他与平南王尚可喜,镇南王耿精忠暗中勾结,都有不臣之心,准备自立为王了,希望康熙裁撤三藩,两个人结下梁子。

千古一帝康熙也不傻,当然明白两个人所弹劾的内容其实都是属实的,但是比较下来,贪腐可要比不臣之心好多了啊,于是干脆就封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一品职,让他去监控吴三桂。

朱国治以戴罪之身去了,但是我个人很纳闷的是朱国治既然知道吴三桂有不臣之心,按理来说,应该把妻子和女儿留在京城才安全吧,康熙应该也不会反对,因为也可以成为康熙的人质了。

但是在影视剧中,朱国治是带着妻子和儿女一起上任的,这就为悲剧埋下了伏笔。

朱国治发现吴三桂有不臣之心,在被围剿后杀死一双儿女,怒斥吴三桂,最后被吴三桂杀了祭旗,死后被被列入"忠义传"中。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乡回乡养老,然后让儿子尚之信袭爵,但是却被康熙拒绝了,吴三桂在得到儿子吴应熊从京城送回来的消息后寝食不安,假意送上奏折,自己请求撤藩。

吴三桂当然是试探了,但是康熙也不傻,觉得这个时候不管是否撤藩,吴三桂几个人都会反的,心中有了撤藩的打算,吴三桂当然是早就开始行动了,在云南的朱国志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了。

朱国治发现吴三桂有不臣之心了,可是这里是吴三桂的地盘,他能咋办了?

这个时候的府邸已经被吴三桂围剿了,朱国治让钦差莫洛化装成马帮后逃往京城给康熙报信,然后自己闭着眼睛杀死一双儿女,满身是血去平静地见吴三桂,吴三桂倒是被震惊了。

为何要杀一双儿女了?其实从吴三桂和朱国治的对话之中就能看出来,吴三桂问他为何满身是血,他是这样回答的“这是我儿子朱子川,我女朱紫水的鲜血,”吴三桂问他为何要杀一双儿女,他的回答更是直接“我不杀他们,难道留着让你杀吗?”

这个时候的朱国治杀了一双儿女,妻子也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是没有任何能让吴三桂威胁的了,所以他是直接怒斥吴三桂是汉贼,大骂了他一通,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死了。

其实朱国治他不傻,自己和吴三桂是死对头,早就结下梁子了,如今吴三桂既然有不臣之心,那肯定是不会放过自己和家人的,全家是早就被吴三桂盯住了,被围剿后家人很难逃出去,而在康熙那里了,自己也是戴罪之身,想来想去还不如全家一起赴死保留名节。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这个时候的朱国治还是有着食清君俸禄,忠清君的一面了,才会甘愿带着一双儿女和妻子赴死,也不愿意向吴三桂投降祈求活命。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杀了朱国治祭旗,尸骨无存,都被吴三桂的部下分着吃了。

根据正史记载,平定三藩之乱后,朱国治被列入"忠义"死难臣子之列,写进了《清史稿》,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转变,从一个贪腐的官员成了忠烈之士了,不得不说他还是有那么一丝气节的。

5

你好,很高兴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吴三桂起兵反清,拿朱国治祭旗这段,使得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个人,觉得他是一个忠臣,为了效忠大清,效忠康熙,甘愿牺牲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确实是一个十足的忠臣,为此,朱国治还被列入了《忠义传》中。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误导了,电视剧美化了朱国治。

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他是辽东抚顺人,清朝汉军正黄旗人。官做的也挺大,最后成了云南巡抚,他的仕途一路走来,都是靠搜刮民脂民膏,鱼肉百姓而来的,是个十足的贪官酷吏。朱国治还有一个外号叫“猪白地”,指的是他所到之处,搜刮过后只剩白地。因为他把搜刮回来的钱大部分用于打理更高级别的官员,所以他在朝廷中的声誉还算不错。朱国治不仅贪腐,还制造了奏销案和哭庙案,大文人金圣叹就死于哭庙案中。就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竟然被电视剧赤裸裸的美化成了忠君报国的忠诚。

电视剧中,朱国治在杀了自己的儿女,命令妻子上吊自杀,然后自己一身是血去找吴三桂。这就涉及到提问中的问题了,他为什么不把自己儿女和妻子送走呢?为什么非要让他们死呢?其实朱国治也不想这样,他当然想让直接的家人活着逃出去了。可是他心里也明白,云南都是吴三桂的地盘,他们家肯定也被吴三桂监视了,想跑简直比登天还难。再者说了,如果逃跑途中被吴三桂抓了,后果不堪设想。一则吴三桂会拿家人要挟他,让他投降。如果他不同意,家人也难逃一死。横竖都是难逃一死,还不如在康熙那里落一个忠君报国的名声。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承认的。所以,朱国治才会带着自己的儿女和妻子一块赴死也不愿意投降吴三桂。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杀了朱国治祭旗,尸骨无存,据说都被吴三桂的部下分着吃了。朱国治也得到了他应有的名声,康熙把他列入"忠义"死难臣子之列,写进了《清史稿》。从此,朱国治就变成了忠臣被载入史册。

6

在《康熙王朝》中,朱国治是一个大忠臣。

他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知府,却敢上折弹劾位高权重的平西王吴三桂,参他故意纵匪为患,私铸钱币,暗中招兵买马,意欲与平南王尚可喜、镇南王耿精忠等人勾结,背叛朝廷以自立。但与此同时,吴三桂也上折弹劾了朱国治。



朱国治被押解到北京,本以为自己此去必死无疑,只当精忠报国而已。结果,康熙内心早有撤藩之意,直接升朱国治为云南巡抚,将其派到云南,监视吴三桂的动向。

这一任命在康熙看来是敲打和警告吴三桂的举动,但站在朱国治的立场上看,这无异于是狼入虎口。本来朱国治就弹劾过吴三桂,现在又被派到吴三桂的地盘担任巡抚,估计这日子好过不了,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当朝廷的撤藩旨意一下,朱国治作为云南巡抚立刻觉察到吴三桂的异样。吴三桂造反之后,朱国治自知无法活命,亦无法逃离,便杀掉了一家老小,然后身着血衣,亲自赶赴平西王府,怒骂吴三桂。

他说:你虽以反满为名,但祸乱天下,谋求一己之私,受苦受难的却是各族百姓,你虽是汉人,实为汉贼!



但是,吴三桂反意已决,下令将朱国治斩首祭旗。可怜堂堂一品大员朱国治,被康熙帝送入虎口,最后全家皆死于吴三桂之手,可谓满门忠义。

至于他为什么要杀死全家,一方面是因为他内心的忠君思想,为了皇帝他也要搭上一家人以表忠心,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身处虎口,即便他留下自己的家人,他们迟早也会死于吴三桂之手。与其日后受辱,还不如由朱国治亲自送他们上路。

7

朱国治在历史上口碑极差,任职江苏巡抚期间,人称“朱白地”,更是罗织罪名杀害苏州金圣叹、倪用宾等人,搞得民怨四起。

朱国治自己也心虚的不得了,辞官后继任者尚未到岗,就开小差跑路,遭到同僚的弹劾,被康熙送到云南做官,其时吴三桂反心已露,康熙就是想废物利用,借吴三桂的刀要他的脑袋以安抚江苏百姓,还能顺便恶心吴三桂,增加征讨吴三桂的口实。

果不其然,吴三桂起兵后第一个杀的就是朱国治。

《康熙王朝》中朱国治摇身一变,成了忠肝义胆,为国尽忠的死士,要是朱国治泉下有知,不知道是不是的感谢编剧八辈祖宗。

搞笑的是,《康熙王朝》的编剧朱苏进老师是江苏涟水人,上溯三百年,祖上可是朱国治的受害者,如此这般以德报怨,日慕乡关实在佩服。

不仅如此,《康熙王朝》中的朱国治,在吴三桂起兵后,亲手杀死自己的一双儿女,然后怒斥吴三桂造反,一副毁家纾难、慷慨赴死的伟岸形象。

抛开历史事实不说,编剧这段设定也存有很大的疑问。

所谓虎毒不食儿,朱国治完全没有必要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女,唯一的解释就是担心自己死后,子女受到吴三桂的欺凌虐待,与其死于寇仇,不如自己动手,不知道编剧是不是受到崇祯皇帝砍杀公主事件的影响,让朱国治把儿女的命当做投名状,向皇帝表忠心。

这是一种极为腐朽的价值观,编剧如此设定丧失起码的人伦道德。

写到这,不由想到春秋时期齐国厨师易牙,相传齐桓公尝遍天下美食,感叹没有吃过人肉,十分遗憾,易牙听说后,毅然决然的杀死四岁的儿子,给齐桓公做了一道人肉宴。

齐桓公知道后心里很不舒服,但却被易牙的忠心感动,大为重用。

管仲劝齐桓公小心易牙这种人,连儿子都能杀掉的家伙,什么坏事都做的出来。

可惜齐桓公听不进去。

等到齐桓公得了重病,易牙为了让公子无亏接班,派人堵住宫门,活活饿死齐桓公。

朱国治是否带家眷赴任云南,历史没有记载,而在朱国治死后,吴三桂手下的士兵把他做成宴席,吃的一干二净。

一报还一报,恶人自有恶人磨!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8

电视剧里朱国治是以决绝的必死之心向吴三桂做最后的出击。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朱国治杀死自己的子女。清朝制度,地方长吏必须异地为官,所以可以携眷上任。

但是也有不带家眷的,比如说于成龙从不带家眷上任。而且清朝初期,北人南下大多不携带妻室儿女。因为当时明室尚在,人心不稳,反清起义是此起彼伏。为了家人的安全起见,很多长吏都把家眷留在京师或老家,自己携心腹上任。这种情况到了清朝中期仍有影响,比如去台湾上任的官员就不允许带家眷。因为台湾自从清兵陷思明洲以后就是“三年小叛,五年大乱”,几乎从没有消停过。为了防止派去的官员立场发生动摇,清廷在很长时间内都把赴台官员的家眷当做“人质”,扣在自己手中。

所以,从当时的情况来讲,朱国治应该不会携眷赴云南上任,因为他他之前就任江宁巡抚时就是单独上任,更何况现在的他是去云南上任。当时平西王府和大清朝之间的关系已经是非常非常微妙,他被再次发去当巡抚,这种风险性有多大,老于官场的朱国治比咱们都清楚。

此处要说明一下,历史上首先上疏建议“扯藩”的并不是朱国治,而是广西巡抚傅弘烈。傅弘烈在康熙七年(1668A.D.),首先上奏平西王吴三桂有不臣之心,结果以诬陷大臣的罪名革职论斩。隔年后,逢大赦又被到广西梧州。后来吴三桂起事,傅弘烈诈降之后又被识破,被囚湖南桂阳,最终绝食自尽。所以说,《康熙王朝》中那个朱国治的英雄事业,其实是改编于傅弘烈。顺便说一句,这个傅弘烈也没有携带自己的家眷上任。

至于朱国治在历史上则是有名的酷吏。任江宁巡抚时他一口气连兴“奏销”、“哭庙”、“通海”三大案,以铁腕维稳为借口大肆荼毒江南,并且搜刮民财,不遗余力,被群众亲切的称为“朱白地”。从细节上看朱国治十分精明而且绝非善类,这种人在乱世中肯定风险意识很强,绝对把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

康熙十年(1671A.D.)朱国治任云南巡抚。因为天高皇帝远,朱国治就开始放开胆子勒索——光是见面礼,一等州府的知府每人都得三千两银子,其他州府每人两千,县令一级,一等县每人一千,二等县八百,三等县六百,许多不许少。这么干无外乎就是想向吴三桂表明自己是胸无大志,来着绝对不是和你平西王抢人心来的。而对于吴三桂本人,朱国治是又恨又怕,所以极尽吹拍奉承之能事,以求避免冲突。每次见到吴三桂都是“望尘而拜”。但是,朱国治的胆子也太大了,简直是“文官爱才不怕死”,竟然开始克扣军饷,最终激发哗变,这种种举动让吴三桂对朱国治的为人十分鄙视。所以在日后捉弄朱国治时吴三桂简直如猫戏鼠,先是说自己年以老迈,只想做当初董卓那样打算,据守郿邬,做一个富家翁——之后又表示自己想到移藩锦州,衣锦还乡,风风光光的渡过晚年……

好吧,这种糊弄三岁小孩子的话,朱国治竟然信了!于是很热心的给康熙帝上折子,让朝廷准备沿途的驿站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好让平西王府上下一路顺风的移藩到锦州。人皆有侥幸之心,朱国治的昏聩让康熙帝轻信了“形势一片大好”,所以逐渐的放松了警惕。后来吴三桂在起兵之前三天,摆下鸿门宴请朱国治等清廷大员们赴宴,并在席间告诉他自己准备起兵反正。恼羞成怒的朱国治发现自己到底还是难逃一劫,于是对吴三桂破口大骂。吴三桂于是下令将朱国治斩首。

朱国治不肯投降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最关键的几个月,他的轻信和姑息纵容,让吴三桂有了充足的时间做起事的准备,所以说朱国治真是误了清廷的大事。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机会再次回到清廷,以康熙帝的刻薄寡恩不把他碎尸万段才怪!所以“英勇就义”落个痛快,实在是最明智的选择。

朱国治死后江南百姓几乎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也许真算是吴三桂给天下人干了件好事。

剧照中的吴三桂和朱国治……剧情不说,几位老戏骨演技炸裂。

这是官场积鄙,包括朱国治在内诸多此中“高手”,都是以此杀人最终自食其果。

9

谢邀。康熙王朝算是为朱国治彻彻底底洗白了一次。什么愚忠也好,另有隐情也罢,朱国治这个人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是千古罪人。这个人为官的官声一向很坏,老百姓称之为“朱白地”。意思就是他所到之处,地上的东西都没有了。



关键此人不但贪污受贿、品行不端,然而他却一路升官做到了一省巡抚。他在做江苏巡抚时,恰逢顺治皇帝驾崩。江苏吴县的士人因反对县官贪污而以哭庙的形式来检举知县的罪行。县官把这事上报江苏巡抚朱国治,朱国治竟然以严厉的手段镇压士人,并且将一代文论家金圣叹抄家罚没,送上了腰斩的大刑。

后来,朱国治遭到检举,被押解进京,等待处理。可就在这个时候,康熙皇帝正要处理削藩的事宜,由谁来做云南巡抚去做平西王吴三桂的削藩工作成为了康熙皇帝的一大心病。于是,朱国治被押解进京正好解了康熙这一难题。



其实,无论是康熙还是朱国治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削藩,吴三桂逼反无疑。康熙皇帝需要的是准备时间,而且时间越多,他就能准备越充分。而朱国治反正也是个将死之人,不如用他去拖住吴三桂,为自己争取这个时间。



朱国治自己心里也明白,康熙派他去云南就没有想让他活着回来。所以,他把一家老小带去云南的目的就是要一家人死在一块儿,所以他已经下定了必死的决心。他要亲手杀掉自己的一双儿女,只是不想让他们受辱于吴三桂。

10

谈不上愚忠,而是他死定了

纵观朱国治的一生,他其实就是大清干脏活的。朱国治出生辽东,隶属正黄旗汉军,普通汉人想在八旗中出人头地,是很困难的,要付出更多,尤其还是进上三旗。举个不恰当例子,那就相当于抗战时,汉奸想在日军中得到权位的付出

较之主子,他们往往更辣、更狠、更毒,完全泯灭人性,充当走狗

朱国治就是这么一个人

1659年,出任江苏巡抚,短短两三年内,为清廷一举办下通海、哭庙、奏销三大案,灭门无算,破家流放千余人,1.3万名江南仕子遭到废黜降职,当时的江南按察使姚延著因不愿无中生事,不愿意搞诛连,被以疏纵之罪判绞刑,史称江南三案。点评金瓶梅,称之为千古第一奇书的金圣叹,也是在这三大案中被砍了头

为清廷平复江南,打击江南仕绅力量,朱国治义无反顾啊

其江南为官期间,搜刮无度,乃至于怕激起民变,偷偷溜走,人送外号朱白地。为平民愤,清廷以擅离职守罪,削职为民,算是给江南扔一个交代

后来,康熙帝打算削除三藩,朱国治又担当了先锋

1671年,朱国治加封太子太保,出任云南巡抚。曾经江南的那一套,又用到了云南百姓头上,吴三桂曾参奏,朱国治贪污受贿,鱼肉百姓,克扣军饷……

只是,康熙派朱国治去,就是干脏活的,怎么可能理会呢

1673年,吴三桂被逼反叛,杀朱国治祭旗安民心!

再回到题主问题,朱国治为什么不送走一双儿女?只能说,导演要求的,毕竟朱某人无论在江南还是云南,干的事,都是有利于清朝统治,是大清忠臣,让他杀掉自己儿女,更能突出忠烈无双、义无反顾。实际上,史书并无此记载,这样的人,就一个老婆,还带身边,可能么?朱国治如果还有后代,这后人敢宣扬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