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起死了,人家秦昭王照样打了邯郸之战吗?死一个大将于秦国没有多大的损失。何况,白起的死,不能只是说秦国当权者的错。白起自己也有不开窍的地方。再说,白起与秦二世亡国,差了多少年,白起的影响力恐怕还不足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吧

最佳贡献者
2

秦朝的灭亡是驾奴文化上出现了问题。

一,党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排除异己,等于拆掉了台柱。秦二世为巩固政权,唯我独尊,被赵高玩于掌中。他没有胸怀天下心,杀李斯及重臣,根本就不明白李斯是秦统一天下文化的重要人物,具有一定的民心力量,而重臣们在朝野都有一党人脉。无罪罢免,等于自废武功的道理。由此,动摇了执政基础。

二,诸候贵族力量的反噬。秦始皇征服六国,解放了农奴,触碰了贵族根本利益,这些怀恨在心,企图圈土重来的社会力量,具有广泛的宗族基础,只是迫于强势力量而遁隐,并没有消失。秦二世并没有察觉政权威力与威胁力的反作用关系,借着父威狐假虎威,“内生奸人,时动必溃”。结果是一方揭杆,诸王响应,加之国库空竭,军无斗志,便是墙倒众人推,焉能不亡?

成就白起的社会文化是秦始皇执政理念。秦二世能否容下白起呢?扶苏之一干战将,不就是内讧而亡的吗?

秦二世承接了大秦帝国疆域管理权,没有完整接受秦始皇的文治武功遗产,甚至一半不到,又如何驾奴庞大帝国的正常运行呢?依靠赵高等官僚主义者,焉能不亡?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怀天下人居之,更是怀天下人心之人才同心支撑。否则,必亡无疑。

3

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家都是分封制的直接受益人,一开始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后来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开始崛起,互相打打杀杀,并逐渐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语言、风俗,甚至是钱币。

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建秦直道,连接长城北御匈奴,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每一项举措都为天下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秦始皇有些操之过急了,当时天下初定,饱经战乱的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秦始皇却大兴土木,加重了百姓肩上的负担,使得百姓无法享受到天下一统带来的和平稳定,使得百姓对秦始皇颇有怨言。

另外,秦始皇统一中国,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隐患:秦灭六国,使得六国遭受重大打击,但残余势力依然非常强大,他们并不甘心看到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依然在惦记着试图推翻秦始皇,恢复自己享有的特权。

文化界对于秦始皇也并不友好,因为秦始皇尊崇的是法家,这就使得其他家的生存土壤和基础遭到了削弱,尤其推翻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使得他们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儒家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

而胡亥作为秦始皇的继承人,可以说是糟糕至极。他本就不是秦始皇理想的继承人,是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压着秦始皇的遗诏不发,胁迫丞相李斯伪造遗诏,陷害公子扶苏迫其自杀,才得的皇位。

他在继承皇位之后并未继续推行秦始皇的举措,而是选择诛杀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后躲在后宫吃喝玩乐,最终大权全部落入赵高手中,使得赵高在朝中没有掣肘,可以大肆收敛钱财结党营私,肆意推行他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

最后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并迅速得到六国残余势力的响应,蔓延全国,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此时就算来十个白起也是白搭,因为秦朝已经失去了民心,没有民众支持的政权犹如空中楼阁,风吹吹就散了。

另外,秦朝的种种措施毫无先例,可以说是对传统的一次重大推翻,这必然会引来传统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击,只有再次通过大规模战争,消灭这些既得利益群体,才能够真正保证一个朝代能够长久延续下去。

所以说秦朝二世而亡不是因为缺乏一两个优秀的统兵将领就二世而亡,而是作为一个探路者、并且是一个不合格的探路者,最终亡于历史的车轮下。

说白了,秦朝就是个趟雷的,只有他们在前面把雷趟爆,后来者才能够安全通过。

4

这个问题本就不成立,秦国二世而亡本就不是有没有名将的问题,而是结束一个旧时代、创造一个新时代而付出的代价,是全面变革所导致的结果,秦二世和赵高则只是导火索罢了。即使白起仍然在世,也很难挽救秦国。

秦始皇推行全面改革,秦国的统治本就不稳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面推翻了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开始推行中央集权统治,而这也是秦始皇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和功绩,然而这种全面的改革,却激发了内部和外部各种各样的矛盾,导致了秦国统治的不稳。

1、统治模式改革:六国贵族特权完全被废除。虽然自春秋战国以来,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步崩溃,但山东六国仍然保留着一定分封制特色,六国贵族仍拥有大量特权。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后,权力收归中央,贵族权益全面被废除,这无疑激化了六国贵族和朝廷之间的矛盾。而在秦末天下大乱之初,六国贵族无疑是叛军主力。

2、官僚制度改革:六国士子晋升通道完全断绝。春秋战国时期,士子求官的主要途径便是“游说”,即以自己学识打动统治者从而获取权力,这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秦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后,朝廷和地方官员全部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且推行法家治国的秦始皇所任用官职,全部来自于法家学派,这无疑彻底断绝了六国士子的晋升渠道。虽然秦始皇意图通过设立“博士”职位来缓解矛盾,但这种仅有议政之权而无实权的虚职,显然无法满足六国士子。

3、社会全面变革:超出了普通百姓接受能力。为了真正实现“大一统”梦想,秦始皇大力推行社会各层面的统一,包括文字、度量衡、车轨、律法等等,但一系列应接不暇的改革,显然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得百姓们对于秦国的一切都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以《秦法》为例,从现代出土的证据来看,其实秦法完全谈不上残暴,但却极为的严苛,几乎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自然让六国百姓很难一时间接受。

4、旧有制度弊端:秦国难以停止征伐脚步。秦国的制度,绝大多数均源自于商鞅变法,然而商鞅变法的政策只适用于征伐不断的战国,却并不适用已经大一统的秦国,然而由于秦国统一速度太快,很难短期内迅速建立一套新的制度予以取代。然而,以战功为主要晋升渠道的秦国,在统一之后也很难停止侵略扩张的步伐,但饱经战乱急需修生养息的天下来说,持续的战争无疑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5、配套制度缺陷:官僚选拔制度尚未建立。无论是全面推行郡县制,还是官僚制度改革,秦始皇时期并未建立相应的官僚选拔制度,从而使得秦始皇不得不面临官员不足的问题,即使是郡守、郡尉、县令、县尉等高级官员,秦始皇也不得不从军队中抽调懂得律法者充任。结果,官员不足导致底层官吏仍由各地名望卓著者担任,从而导致秦末天下大乱时各地杀官造反者此起彼伏,而这些官员由于根基较浅,根本无法予以剿灭。此外,由于这些官员很多都是军队选拔而来,治理地方的能力实在有限,这也是秦二世时期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秦始皇时期的秦国统治看似稳固,但其实内部和外部均存在着巨大隐患,至于秦二世和赵高的胡作非为,只不过是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即使白起仍然在世,秦国仍然难以避免灭亡

在秦国历代名将之中,白起毫无疑问是名气和实力均较为出色的一位,但正如前文所说,秦国的灭亡显然不是一个武将能够决定的。

1、秦国并非亡于战场。即使是到了秦二世时期,秦国仍然不乏名将,而从秦末天下大乱的局势来看,秦国也并非亡于战场。在秦末天下大乱之际,虽然蒙恬、蒙毅已经被杀,但章邯率领的骊山刑徒还是横扫了大半叛军,而巨鹿之战秦军主力之所以最终惨败,则更多源于秦国内部的动荡。

2、白起年龄实在太大。虽然史料并未提及白起的出生时间,但白起早在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时便已经担任了左庶长,要知道这可是秦国二十等爵位中的第十等,因此白起此时至少也有二十岁了,而秦始皇攻灭六国时已经是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了,此时的白起即使活着,至少也已经有九十多岁的高龄了,而到秦二世时期,白起更是百岁高龄。如此高龄,白起显然已经无法领兵作战,而想要一个武将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显然是难上加难。

3、白起恐怕自身难保。从白起被杀的前后局势来看,白起领兵打仗虽然厉害,但在权谋方面却是个短板,以秦二世时期的局势来看,白起即使想要有所作为,也必须扳倒赵高,并且让秦二世对自己言听计从,这对于白起来说,显然并不容易,要知道就连李斯、冯去疾等人都败在了赵高手中。在赵高掌权的情况下,白起自己能否保住性命,恐怕都是个未知数。

如上所述,即使白起成功活到了秦二世时期,恐怕也很难扭转秦国灭亡的局势。要知道,汉朝在继承了秦国制度的情况下,足足用去了六十多年时间,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基本解决了秦朝当时所面临的大部分问题。

5

这个提问,让我感觉提问者水平太低。

然而,看了一些回答,同样让我觉得,这些回答者的境界,也不是很高。

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也是二世而亡。

这两个二世而亡的朝代,有什么共同点吗?

一个明显的共同点是:秦朝之后,产生了一个伟大朝代,汉朝;隋朝之后,也产生了一个伟大朝代,唐朝。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

秦朝的改革,为汉朝铺路,使汉朝推翻了封建制,实现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推翻封建制,就是消灭了与中央集权分庭抗礼的诸侯贵族,是权力集中。

隋朝的改革,为唐朝铺路,使唐朝推翻了九品中正制,实现了以科举制度选拔任用朝廷官员。推翻九品中正制,就是消灭了门阀士族,使权力重新集中到皇帝的手中。

所以,秦朝为什么二世而亡?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

因为,他们都是在前面趟雷的。

只有他们在前面把雷趟爆,后来者,才能够安全通过。

世界上没有绝顶聪明的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和前面的失败者前仆后继、共同接力,才走向成功的。

秦朝二世而亡,这是因为他们在走新路,在探索,这与白起死不死,没有关系,与赵高和胡亥,也没有关系。

白起就不用说了,赵高和胡亥的出现,正是秦朝走新路探索的结果,如果不是探索中的失误,也就不会有胡亥和赵高。

6

这个假设的问题太大了,完全脱离了时代。

白起被赐死杜由的时候是公元前257年,也就是秦昭王五十年。白起的出生年月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他在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即使按照最年轻计算他领兵的时候应该也有二十岁了,假设他出生于公元前314年,他去世时候最年轻也是57岁。

而秦灭亡是在公元前207年,就算秦二世继位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09年,算上年龄白起已经最年轻也是百岁高龄了,就算能上战场,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小了。

而要说出色的将领,秦二世的时候也是良将犹存,蒙恬,蒙毅,章邯,王离,虽然不如白起百战百胜,但是都是当打之年。


而秦朝的灭亡不仅有秦二世的昏庸,更多的是不论谁当这个家,六国的遗留贵族必定要来一次反抗,因为秦朝的郡县制是要摧毁他们的势力的,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点星火。

而面对全国的暴乱,如果皇帝调度不利,即使有英勇的军队也是无济于事的。章邯的结局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即使巨鹿之战章邯取胜,章邯也会被接连不断的起义所蚕食,因为秦二世给不了他足够的后援支持。

7

就是白起不死,秦朝也会灭亡的,因为群众已经到处“揭竿而起”,秦朝的政策已经不得人心了。白起不死最多可能“局部”战争胜利,对全局不会有大的改变。

8

其一:秦军与赵军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虽然赵军全军覆没,同时秦军人力也是损失惨重,国库空虚。

其二:秦法过于严厉,国虚加上律法严苛,这种环境之下,但凡有人造反可谓是一呼百应,这种大环境之下,多一个白起也是于事无补的。

9

秦朝是否会亡和有没有白起关系不大,秦朝亡国的根源在于秦始皇,二世胡亥只是把隐藏的矛盾激化出来,秦始皇自认为灭六国是至高无上的功劳,便可以为所欲为,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焚书坑儒、找苦力修长城、施暴政等等,已经把国家弄的一团糟,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也是在被逼无奈之下的结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农民喊出了这句千古名言,我个人认为在分久必合的过程中秦朝是一个过渡,像是为汉朝四百年江山所做的嫁妆。而这种过渡不是白起一个武将能力挽狂澜的事,而且我感觉即使是公子扶苏即位秦朝也会灭亡,只不过以扶苏的仁德会晚一段时间,毕竟人民内部矛盾才是最主要的。

10

一代名将白起即使不死,秦朝也一样会灭亡。秦二世的昏庸无能,奸臣赵高的专权欺君,白起一人之力己阻挡不了秦朝的灭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