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60年,也就是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的那一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去世,汗国内部出现了五个单于混战的局面,最终形成了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大分支。

至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这便是南匈奴。

从此,匈奴分裂为两部分,南匈奴成为汉朝的一部分,而北匈奴继续称雄大漠。

汉朝击败北匈奴,是在公元91年,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北匈奴被窦宪在阿尔泰山击败,漠北出现了权力真空,形成了一个大混乱的局面。

此后,北匈奴一分为四,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1、北匈奴单于弟弟於除键部分

北单于的弟弟本是汉朝支持的对象,汉朝的本意是用来取代北单于的地位,不过他最终叛汉,在率兵逃回漠北的过程中被汉军追上斩首,其部属也被全歼。

2、北匈奴单于残部

北单于被窦宪击败后,率残部远走中亚的乌孙、康居,这一部分的具体人数,史书并无记载。这一部分最终与中西亚、东欧的游牧民族阿兰人、哥特人等融合,一般认为公元4世纪出现在欧洲的匈人便与匈奴有关。不过,匈人不可能完全是匈奴,毕竟时间已经过了300年,匈人至多是拥有匈奴的部分族群。

3、加入鲜卑

北匈奴单于西遁之后,大量的匈奴部族其实仍然留在了大漠。而随着汉军退回中原,与汉军联手击败北匈奴的鲜卑则占据了匈奴故地。

于是,留下的匈奴人便加入了鲜卑,从此成为鲜卑的一员,之后又随着鲜卑人入主中原,比如鲜卑宇文氏便本是匈奴人。

4、加入柔然

除了加入鲜卑外,还有一部分匈奴人始终留在大漠的北部,他们一直到公元4世纪才被柔然所吞并。

柔然,是鲜卑别部,在鲜卑人入主中原之后占据了大漠草原。

以上便是北匈奴四部的结局。

除此之外,内附的南匈奴在西晋末年掀起了永嘉之乱,刘渊在灭了西晋之后建立了汉国,后来有改称“赵”,史称“前赵”,从此我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随着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结束,南匈奴和鲜卑人一样,最终融入了华夏。

最佳贡献者
2

匈奴是中原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强敌,自汉朝初立便是汉帝国的巨大威胁,“强汉”的由来便是匈奴被赶出大草原,它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力雄厚,让初立的汉朝无力应对,“和亲”成为主要的手段

秦朝时期开始,冒顿单于逐渐统一匈奴各部落以后,到了汉朝初立,匈奴的全民皆兵和骑兵优势,成为汉初的巨大威胁。

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汉高祖刘邦领32万汉军迎战,双方在白登山展开阵势,结果汉军被匈奴团团围住,史称"白登之围"。"白登之围"以后,汉朝见匈奴强大,只能采取"和亲"策略,送人、送钱、送粮,初步稳定了双方的对峙。

第二阶段,汉初的休养生息,让汉朝实力达到巅峰,匈奴的优势不再

等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增强,财力、军力雄厚,于是开始对匈奴展开反攻,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数次进入大漠腹地,对匈奴展开围剿,最终北却匈奴几千里,匈奴只能向北迁移,暂时无法威胁中原王朝。中原王朝还第一次取得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这里的说一下霍去病,17岁时便率800人深入大漠一千余里,斩杀匈奴两千余人,被封为冠军侯。20多岁便成了骠骑将军,与卫青分率大军征讨匈奴,再次深入大漠两千余里,斩杀匈奴无数。可惜,这样一个天才却英年早逝,24岁便去世了,否则匈奴在西汉时就可能被彻底击垮。

第三阶段,匈奴被彻底击垮,只能离开草原远走他乡

自此以后,匈奴内部纷争不绝,分化成了南、北匈奴,东汉时期,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与汉朝修好,双方文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著名的“昭君出塞”便是与南匈奴“和亲”,最终南匈奴彻底被同化进了中原王朝。

同期,北匈奴仍对汉朝采取敌对策略,随着窦固、窦宪大破北匈奴,只能远走他乡。北匈奴在中国史书上,最后一次对匈奴有记载的是公元119年,随后北匈奴往西迁徙,公元5世纪的时候曾出现了一个匈奴国王——阿提拉大王,令欧洲大乱,最后匈奴定居在了匈牙利地区

可以说,匈奴的命运与汉帝国是息息相关的,也正是有了匈奴的威胁,才成就了“强汉”的威名!

3

匈奴是中国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历史上一直进入中原烧杀掳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抗击匈奴的文字记载。赵国的李牧是抗击匈奴的名将,赵国也修了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修了万里长城主要也是防御匈奴。汉高祖曾被匈奴困于白豋山,陈平、呂后用奇谋解困。到汉武帝时候,汉武帝下決心解除匈奴的边境患害。先后多次进行规模很大的讨伐。卫青、霍去病、李广、李广利都是这一时期的名将,经过多年的讨伐,匈奴被彻底打败了。一支匈奴人西逃到欧洲去。一支投降汉朝,被汉化。我们行政村就有一个自然村,一千多口人复姓呼延,据说他们是宋朝呼延赞的后代。但呼延赞也是匈奴的后代,按这样追溯他们也是匈奴人的后代,但他们填写民族也写成汉族,被认可了。

4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匈牙利人,就是西汉时期,被汉武帝吊打的匈奴人。除了名字有点相似外,其实这是没什么根据的。

之所以他们这么认为,那是因为现在的匈牙利人,也喜欢吹唢呐,也喜欢剪窗花,这跟我国陕北地区的习俗十分相似。

除此以外,根本找不到任何匈奴人和匈牙利人之间的联系。按照历史记载,被汉朝打残了的匈奴人,一部分向西迁徙,去了欧洲,还有一部分南下,与中原民族逐渐融为一体。

匈奴在先秦时期崛起,西汉初期最为壮大。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们就已经知道匈奴的强大。最早要追溯到西周的犬戎族,那个时候周幽王为了让自己的媳妇儿笑一笑,玩起了烽火戏诸侯的把戏。

学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史记》

诸侯王们屁颠屁颠地赶过来镐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周幽王对抗犬戎族。结果发现周幽王居然在骗他们,狼来了的孩子上演了,这帮诸侯不愿再来。

等到犬戎族真的来了以后,周幽王的烽火再也起不了作用,周幽王被杀,镐京被犬戎族攻占,西周自此灭亡。这里的犬戎族就是匈奴的前身。

  1. 到了战国时期,赵国、燕国和秦国都曾经为了防备匈奴,各自建立起了长城。尤其是赵国,正是因为与匈奴人的交战中,学会了匈奴人的战法,赵武灵王根据这些东西做出改革,实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力强盛了起来。
  2. 战国时期的匈奴人,所统治的范围包括了现在的蒙古国、西伯利亚、东北等地。在赵国李牧的打击之下,匈奴人安稳了十多年。
  3.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匈奴又被他给打击了一波,河套地区被蒙恬攻占,由蒙恬镇守,匈奴人为此长期不敢南下。始皇帝更是将各国长城连为一体,以此抵挡匈奴人南下。
  4. 西汉初期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开始了匈奴的扩张之路。在击败了东胡大军以后,冒顿单于所统治的匈奴异常强大,甚至再次攻占了河套地区,并以此为基地,不断南下骚扰汉朝。

刘邦刚刚一统天下,哪里答应,立刻带兵亲征。结果被冒顿单于给重重围困,差点被活活饿死。最终只能选择与之和亲。


汉武帝时期,匈奴人被胖揍了一顿。

70年以的时间里,汉朝一直跟匈奴以和亲的方式相处,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

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馀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馀级,左贤王将皆遁走。骠骑封於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史记》

汉武帝是匈奴的煞星,他上台以后,为了夺取权力,主动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由卫青和霍去病等人领导的北伐军,打得匈奴丢盔弃甲。

  1. 卫青收复了蒙古河南地区,霍去病夺回了河西走廊地区。十多万匈奴人望风而降,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酒泉、敦煌以及张掖四个郡,以此作为与西域沟通的渠道。
  2. 此后卫青和霍去病更是分兵两路,全歼匈奴左贤王7万多人,封狼居胥山,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在汉武帝时期,再也不敢南下。
  3. 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以及漠北之战,打得伊稚斜单于彻底失去了与汉朝争雄的想法。不过由于他们是游牧民族,而汉朝是农耕社会。汉朝始终只能以防守为主。

到了汉武帝晚年,他意识到怎么打都无法彻底消灭匈奴人,这才想到了止戈为武,重新恢复了和亲制度,而匈奴被汉朝打得老实了以后,终于也放弃了南下,与汉朝结好。

内乱不断,匈奴没时间南下。

伊稚斜单于在位期间,匈奴人被汉武帝打得丧失了民族优越感。这个时候一部分匈奴人已经进入汉朝的领地,与汉民族融为一体。

剩下的一部分,则继续在北方,不过这个时候的匈奴开始了内乱阶段。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死后,右贤王屠耆堂被立为握衍朐鞮单于。结果导致匈奴内讧不断,他本人也被击败后自尽。

  1. 公元前58年,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稽侯栅被立为呼韩邪单于,他上任以后,击败了握衍朐鞮单于,并且逼死了他。
  2. 屠耆单于自立为单于以后,击败了呼韩邪单于。不久之后呼揭王又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
  3. 这么一来,匈奴同时期出现了5个单于。公元前54年,郅支单于击败了呼韩邪单于,占据了漠北王庭。呼韩邪单于无奈之下,只好向汉朝称臣,这就是南匈奴。
  4. 北匈奴郅支单于退到了中亚康居,也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地区。呼韩邪单于这才重新得以占据漠北王庭。

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带兵出征北匈奴,击杀郅支单于,清除了北匈奴对西域地区的干扰。此后东汉时期,南匈奴多南下向汉朝称臣,而北匈奴始终与西域都护之间,在西域互相征讨。

东汉西晋以后,匈奴人纷纷南下,逐渐落寞。

东汉末年,南匈奴人多生活在河套地区。董卓时期,南匈奴内乱再起,汉朝也没时间管他们,他们一部分南下趁机到中原抢掠了不少百姓。

曹操一统大北方以后,南匈奴再次归附曹操。曹操将南匈奴一分为五,安置在了平阳郡,单于王朝宣告结束。

西晋时期,爆发了八王之乱,这个时候匈奴人南下,五胡乱华的局面终于出现。五胡中匈奴人的数量是最多的。

元海寝疾,将为顾托之计,以欢乐为太宰,洋为太傅,延年为太保,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以其子裕为大司徒。元海疾笃,召欢乐及洋等人禁中受遗诏辅政。以永嘉四年死,在位六年,伪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墓号永光陵。子和立。---《晋书》

公元4世纪,匈奴人刘渊在并州起兵,建立了汉国,占领了不少地盘。此后他的儿子刘聪更是攻占了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王朝。

公元318年,靳准又杀死了刘聪的儿子刘粲,刘曜在长安称帝,改了国号为赵,并且灭了靳准一族。羯族人石勒又擒杀了刘曜、刘熙父子灭了赵国。

匈奴人自此衰落,鲜卑族人逐渐强大,并且攻占了蒙古高原,匈奴人逐渐开始分散,从此没了气候,逐渐与各族人民融合在了一起。

5

匈奴民族是一个悲剧性的民族,本身是中华的一部分,形成于公元前十世纪前后,消亡于公元五世纪左右,总共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兴盛发展衰退

匈奴统一草原在当时,匈奴居住在黄河西北的苦寒之地,南有燕,赵雄兵,东有强大的月氏,乌丸国,西北则是荒无人烟的西伯里亚平原。当时虽然战国七雄中的燕,赵,秦都不如匈奴强大,不过由于匈奴当时联合诸侯斩杀了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幽王,所以同中原各国关系极为紧张,战国七雄中的北方诸国全部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匈奴,这样匈奴相比之下就弱了许多。

在秦国灭六国时,匈奴单于头曼趁乱攻击中原,占据了陕西河套一带。后来秦朝建立时,始皇帝派大将军蒙恬帅军大败匈奴,使得匈奴国力大衰。头曼之子冒顿以此为由射杀其父,成了单于。冒顿成了单于后先统一了漠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个民族统一了蒙古草原。

在冒顿统一草原后,匈奴已经非常强大了,此时楚,汉之争也已经结束。但那时汉朝文帝羸弱,不得不数次派公主和亲,直至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数次北击匈奴,一直追杀到了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并在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

西汉武帝时匈奴在西亚一带已经走向衰败了,到了后来匈奴分成了两支,一支与当时的汉朝继续争斗,一支以呼韩邪单于为首依附于当时的汉朝,并为其渐渐同化。西汉末年元帝时,昭君嫁到匈奴,汉匈整整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西迁欧洲

匈奴的西迁欧洲人都说匈奴的入侵将欧洲带入了黑暗时代,其实不然,可以说匈奴的入侵大大推动了欧洲历史进程的发展。在当时欧洲最凶蛮的民族日尔曼人,根本无法适应匈奴铁骑的作战方式,号称'强悍'的丛林民族,被匈奴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从森林逃到了城市。而后匈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欧巴罗,摧拉枯朽般的结束了欧洲在罗马人的统治时代,使的欧洲正式象多元化封建时代过渡和发展。当时的欧洲国家划分格局,甚至延续到了今天也没有什么改变。

汉朝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小部分的南匈奴人依附了汉朝即呼韩邪部,而北匈奴则在此时开始西迁。匈奴的西迁断断续续的一直延续了整整三百年,在这三百年中,其对中原华夏亦影响不小,到至五胡十六国结束,匈奴在亚洲的历史也就基本结束了。此时亦开始了匈奴民族如史诗般的大西迁。

北匈奴西迁途中经过了康居,大宛,鄯善等等西域诸国,这些国家没有一个能逃过匈奴的征服和奴役,后来在匈奴继续西迁之时,这些国家给予了匈奴以沉重的打击。匈奴在里海一带停留了大约两百年后,继续西迁,他们当时把老弱留在了里海附近的草原。

公元三百七十五年前后,匈奴人来到了欧洲。在其老王巴兰姆巴尔的率领下,发动了第一次同东哥特人的战争。匈奴人就象飓风一样横扫了东歌特民族,当时的东歌特王看着这些无法战胜的敌人,引咎自杀了。这些日尔曼蛮子被匈奴人连根拔起,惊恐万状的逃出了森林,一直跑到了多瑙河沿岸。随后的西歌特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勃艮第人……,没一个能逃过匈奴的铁蹄,匈奴的进攻把整个日尔曼部族给驱赶起来了。

阿提拉王国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三百七十四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同时也揭开了入侵欧洲的序幕。匈奴人不仅压迫着哥特人避入罗马帝国,甚至兵临罗马城下。此时,匈奴人不仅越过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势力直达西欧,还在五世纪时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匈奴帝国——阿提拉王国,王国的建立正是标志着匈奴历史在西欧的璀璨开始。公元四百三十三年,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一同从他们的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四百三十六年,三十岁的阿提拉谋杀了他的兄弟,独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在历史上,阿提拉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

当时的阿提拉王国是欧洲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帝国了,而罗马帝国已经在皇帝狄奥多西死时,分成了东,西罗马帝国。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向匈奴每年都要交大量的供赋,但阿提拉并不满足,在公元四百四十七年他发动了对巴尔干的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他们长趋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东罗马狄奥多修斯二世皇帝乞降。在战争后匈奴帝国的势力达到鼎盛,其疆域大致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茵河。东西罗马均被迫向其纳贡,以求免遭蹂躏。

最有趣的是阿提拉同西罗马帝国的战争,当时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霍诺莉娅同她的侍卫私通,结果被逮到了。当然侍卫被处死,而公主则被监禁起来,那时公主已经有了身孕。霍诺莉娅当时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了一个念头,拖人捎了个戒指和一封信给了阿提拉,说“你要能把我救了,我就嫁给你”。罗马帝国的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吓坏了,派人买通了阿提拉身边的侍卫想要刺杀他。可阿提拉比他狡诈,老早就发现了刺客,并且给罗马帝国的皇帝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说“你是贵族,我也是贵族,不过现在的你已经不配了,而我用自己的鲜血和功绩捍卫了自己荣誉。让我们分个高下吧!”

罗马帝国的皇帝哪里敢打啊,不得以再次屈辱地向匈奴人交纳大量的黄金。可阿提拉并不满意,写信要求罗马帝国割让包括高卢在内的一半土地给匈奴,作为他的嫁妆。当他越过莱茵河时,宣称这不过是以武力来寻求应得的权力。他要履行婚约,迎娶霍诺莉娅。在公元四百五十一年战争终于爆发了,阿提拉至少率领着五十万人一路挺进,扫清了莱茵河流域,直接杀到了中心都市高卢。凶猛的匈奴人严重威胁到了欧洲各族的安危,这使得日尔曼人,罗马人联合起来组成了大军抵抗阿提拉的进攻。连法兰克的国王也被说服,加入了联军的行列。在当时罗马最著名的将军阿埃丘斯的率领下,联军终于抵挡住了阿提拉的进攻。

阿提拉身死国灭

不过阿提拉并没就此倒下,反而在后面的两年中连续攻下了沙隆和北意大利。本来阿提拉还应有更大的作为,可是这个时候,这位老兄却乐极生悲,一命呜呼了。阿提拉的死给各位好色+好酒的朋友们敲了记警钟,当时阿提拉娶了个漂亮的日尔曼少女。结果当天晚上,喝得醉醺醺的阿提拉竟然被自己涌出的鼻血给呛死了。日尔曼小姑娘被吓得在一角瑟瑟发抖,伟大的匈奴王却激动过分,就此升天了。在这里山水奉劝大家一句,以后见到美女,一定不要过分激动啊。

接着由于阿提拉并没有立下遗嘱,以至于自己的几个儿子因为权利纠纷,大打出手。公元四百五十四年,东哥特人和其他日尔曼部落起兵造反,阿提拉的儿子们无法对付这种局面,帝国迅即瓦解了。

6

我是小九,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我们中国的版图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并不像现在一样辽阔伟大,我们的民族当时可谓四分五裂!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个令大汉帝国都畏惧过的草原帝国——匈奴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 秦末汉初匈奴逐渐强大,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此后60余年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投降东汉。北匈奴叛服不定,被东汉击败。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建立了胡夏。

据传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

公元前九世纪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从匈奴单于历年秋季在鄂尔多斯祭祀龙神的习俗来看,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辞所记载的龙方,图腾为黑龙。

我是一个动漫迷,也相信有一部分的人应该看过《秦时明月》五部曲,大秦的黄金火骑兵——首领蒙恬,便是当时大秦抵挡匈奴入侵的一支强大的力量!(这里有点偏离话题)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冒顿单于继位后,开始对外扩张。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别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汉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对汉之燕、代等地进行侵掠。向西进击月氏,老上单于继位后,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

汉朝曾与匈奴进行多次大规模战斗。公元前201年,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4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白登山之围尚有争议,冒顿单于作为血腥冷酷之人不太可能因为一个女人几句话就放走一个巨大敌人。也有一说是因为周勃军团及时赶到,匈奴见汉援军已到无取胜把握,才顺水推舟同意撤兵),之后汉朝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后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满足,不时出兵侵扰边界。

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此时正为伊稚斜单于在位时期。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两军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

匈奴的衰落时期从伊稚斜单于至呼韩邪单于,经历18任单于,从汉武帝元鼎年间到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灭郅支单于为止。

后匈奴因战争、天灾、领土及人口的减小,处境日益困宭,内部纷争开始激化。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朝汉,提出愿婿汉以自亲,娶王昭君与汉修好。呼韩邪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

此时双方相安无事,局势安定,国力得到恢复,人口增加。……

王莽建立新朝后企图用武力树立威信,分匈奴居地为15部,强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俱为单于,以削弱匈奴的势力,激起了匈奴的不满,连年侵扰北方边塞。西域诸国先后沦入匈奴势力范围。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与匈奴通好,不断派遣使者前往赐财物,而单于骄倨益横,汉匈关系仍没有改善。29年,匈奴扶植卢芳为汉帝,割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后降汉,被封为代王。后复叛,留匈奴历十余年。……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国人杀死单于羌渠,子左贤王於夫罗即位。而参与者恐被报复不认可新单于,另立一位单于,於夫罗只得前往汉朝申诉求助。正值汉末大乱,只好留在河东。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216年,曹操拘留呼厨泉单于,而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并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阳郡,匈奴单于王朝终结。

以上就是小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篇幅思路不是特别清晰,还请见谅

7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汉与匈奴的博弈,乃是东亚第一农耕帝国与东亚第一游牧帝国的争雄。匈奴统一早于汉帝国,又在地缘上对汉处于压制态势,因此汉初采取了极其冷静且克制的做法,然而在军臣单于和汉武帝之世,这个天平悄悄的发生了倾斜。

一、匈奴的内乱和汉武帝的年轻气盛

匈奴在冒顿统一之后,十分强盛,单于居大漠南北,左贤王居东湖故地,右贤王居西域河西,构筑了一个牢固的弧形包围圈。汉帝国不断的和亲,和平又不断的破裂,但却仍旧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冒顿之子子老上单于、其孙君臣单于在位时,匈奴最为强盛,对应的汉帝国正是汉文帝到汉武帝这段时间。然而,这个天平在公元前1世纪末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君臣单于上位之后,应该试图做出一些改革,并发生了内乱,匈奴归汉投降者越来越多,原来投降匈奴的赵信子孙、卢绾子孙等纷纷重新归汉,汉景帝汉武帝时册封的匈奴归汉者侯爵多达10余人。这些人的归降,不仅削弱了匈奴的势力,还增加了汉帝国对于匈奴的了解。

另一方面,汉武帝越来越不满于用和亲来获取和平的方式。随着国力的强大,这位年轻的皇帝准备用武力来构建更加安全的帝国防线。

于是,在汉帝国的主动挑战和拒绝和亲之下,东亚第一游牧帝国和第一农耕帝国和平的希望断绝了,持续十余年的汉匈决战爆发了。

汉武帝在多次尝试后,紧紧抓住西域这条补给线,将河南地、河西之地先后收归麾下,又与西域取得了稳固的同盟关系,终于发动了漠北大决战。这场战役,汉军希望与单于主力进行决战,而单于则希望在漠北以逸待劳,双方的希望都达成了。

此战的结果就是,汉帝国以巨大的代价换来了对匈奴的重创。

匈奴方面,单于亲军受到重创,连单于的大老婆阏氏都被俘虏,左贤王所部几乎全军覆没,匈奴死伤达到约10万人。

而汉帝国方面的损失也不轻,虽然士兵损失远远小于匈奴,但出征时几十万匹军马回到汉帝国的不足三万,钱粮耗费无数,几乎导致了后来汉帝国的财政危机。

因此,这场决战之后,漠南无王庭,而汉帝国也无力再大举出征,双方进入了休战期。

二、暂时的休战和匈奴的式微

这场休战长达10余年。这10余年间,汉匈双方不断的扣押对方的使者,但同时又频繁不断的派出使者,这说明了双方都无意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双方的和平却十分脆弱。

数年过后,汉帝国的边境再次见到恢复元气的匈奴的游骑,而汉帝国在上一代将领卫青后霍去病去世后,第二代将领赵破奴、路博德、李广利、李陵等大批将领成长起来,并挑起了帝国的大梁。

随后零星的战役,匈奴依然显示出了其顽强的一面,上面提到的将领最后几乎都投降了匈奴。但同时,每次入寇的规模说明,匈奴的实力已然不再。而汉帝国虽然损失了大批的军队,但对河西的稳固和西域控制的加强,使得汉帝国越来越得心应手。

帝国的衰落期,往往容易出现灾难和内乱,君臣单于之后,几乎每一次单于的更立都是一次内斗。终于,在汉宣帝时,握衍朐鞮单于死,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等五单于争立。呼韩邪率部归降汉廷,郅支单于占据漠北,是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汉宣帝时,还在对西域的争夺中取得全面的胜利,西域都护府得以建立。

匈奴已然式微,而汉帝国却日益强大。而此时被压制的北匈奴却没有汉帝国初年那么好的境遇了。

随后,北匈奴郅支单于被汉廷的远征军消灭,而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率部重归漠北。但重归漠北的呼韩邪对汉廷表示出了臣服的姿态,自请为婿。随后的几十年里,南匈奴在臣服汉廷的姿态中,繁衍生息,重新强大起来。

三、匈奴的再次强大和汉帝国的重构

再次强大的匈奴虽然仍然没有反叛汉廷的迹象,但这种和平又开始变得脆弱。继承西汉的新帝国王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狂傲不仅激起了内部的跌变,还彻底的破坏了匈奴与汉廷之间微弱的和平。

趁着中原纷乱自顾不暇,匈奴重新占据了大漠南北和西域故地。而当刘秀艰难的重构汉帝国之后,发现帝国境内百废待兴,而匈奴势力竟然深入了汉境内,扶持了卢芳等政权与汉争雄。

于是,刘秀在解决了卢芳等政权之后,并没有选择立马组织军队发动对匈奴的战役。而是极力的克制,同时选择了国内建设。

但重新强大的匈奴,似乎没有第一次那么根基深厚。大约在建武末期,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

光武帝刘秀死后,汉明帝、汉章帝相继即位。东汉帝国虽然有豪门大族的掣肘,但总体来说还是蒸蒸日上的。重新强大的汉帝国开始越来越频繁的表示出更强硬的姿态,南匈奴投入了汉帝国的怀抱,而北匈奴依旧在西域与汉帝国进行着激烈的争夺。

东汉帝国对北匈奴的态度,似乎并没有武帝宣帝那么坚决。汉帝国曾经留下的仁政的名声,使得西域各国普遍感恩,班超等人的冒险能够成功与这些根基不无关系。然而,东汉帝国在西域的统治时断时续,西域都护本人的行政和军事能力对西域的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两次远征彻底终结草原霸主

汉和帝永元初年,窦太后执政,权臣窦宪上位。永元之隆的经济基础为窦氏家族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此时,第二次归降汉帝国的南匈奴,长期生活在汉帝国的河南地,逐渐发生的质的改变。他们已经适应了定居生活和农耕文明,而对他们祖先的游牧生活发生了排斥。与此同时,北匈奴在丢失了西域之后,在漠北之地灾荒不断,又受到汉帝国、南匈奴,还有新兴起的鲜卑人,从南、西、东三个方向的打击,开始低下高昂的头颅,向汉祈和。

面对强弩之末的北匈奴,窦宪没有意识到局势的变化,仍然幻想着卫霍时代的“勒石记功”的伟业。于是,窦宪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远征,以摧枯拉朽之势,实现了他燕然勒石的功业。

而北匈奴,也就随之彻底式微了。在随后的几次小规模的打击之后,北匈奴彻底退出了中原帝国的视野。漠北匈奴彻底被征服了。

当然,匈奴并没有彻底消失,在随后的五胡乱华时期,迎来了最后的回光返照。

留在漠北的匈奴人归降了鲜卑,成为鲜卑人的先锋军和仆从军。五胡时期的铁弗部赫连勃勃大约就是北匈奴的残余。

而留在河南地的南匈奴更是第一个发现了中原帝国的破绽和虚弱。刘渊、刘聪、刘曜建立的汉/前赵政权最强盛时几乎统治了整个中原北部。

而随着南北朝的滚滚洪流,留下华夏的匈奴人也彻底融入了华夏民族,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了。

文/子彧

8

匈奴是披发左衽的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

  • 卫青征匈奴路线图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


  • 霍去病打匈奴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后代铁弗人建立了胡夏政权。

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均有记载。近代西方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团而非同种族群。

9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北方的游牧部族匈奴人,居住在广大的蒙古草原上。他们的生活情形,常受自然条件所限制,他们以放牧马、牛、羊、橐驼来生活,他们为了要饲养这些畜类,每年不得不由北而南,由南而北,逐水草而移动。游牧人,平时的迁徙很有规则,所谓“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汉书·匈奴传》)。



因为汉地有富底的城邑,肥沃的土地,这些对游牧人来说都是富于诱惑性的目标,所以他们时常劫掠汉边境。他们在几个世纪之中,总是突然侵入汉北边郡县,洗劫城市,蹂躏庄稼,掠汉人为奴婢。当汉军云集的时候,他们又回到草原地带,在茫无边际的旷野里四散了。

一、两汉时期的匈奴人变迁

两汉时匈奴人的社会还滞留在家长奴隶制的阶段,奴隶经济还不是匈奴部族的整个经济基础,奴隶只是辅助力量,只是主人的助手。汉元帝时(公元前32年),郎中侯应对匈奴事状称:“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汉书·匈奴传》从这话看来,匈奴人对待奴隶远较汉人为温和,也就是说匈奴的社会阶段远较汉族社会为落后。



先进的汉族文化渐渐地影响了游牧的匈奴人,匈奴单于也采用了“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尊号,匈奴的王侯们派遣自己的子弟到汉王朝来居住。匈奴人也开始模仿和采用了汉人的习惯 和汉人的服装,近时在蒙古北部发掘了一些埋葬匈奴酋长的坟 墓,发现有战车、汉地的丝织品、织有带翼野兽裂麋鹿的华丽地毯、珍贵物品、伞盖及其他物品。

公元46年(东汉建武二十二年),蒙古高原发生了空前的大旱灾,“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游牧于这里的匈奴族,“人畜饥疫,死耗大半”(《后汉书·南匈奴传》)。在这样大饥馑、大疠疫 的时期中,匈奴汗国分裂了。一部分匈奴人依附东汉,是为南匈奴;大部分匈奴人则向西方迁移,是为北匈奴。自是之后,匈奴遂分南北。

二、北匈奴的变迁

公元91年,东汉复驱逐北匈奴势力于金微山(阿尔泰山)之外,北匈奴遂益更西徙,与以前西徙的匈奴人(郅支单于遗族)会合,越乌拉山及伏尔加河,抵顿河而止。安置他们的帐幕于里海之北,有两个多世纪之久 。



过了两个世纪,北匈奴的后裔在迁徙期中和其他族如阿兰 人混合以后,在4世纪60年代,出现于欧洲东部。5世纪之初, 匈奴已有欧洲之半(自高加索直达易北河),其后立国于匈牙利平原,以那里为中心,进而经略中欧。

5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匈奴主阿提拉(Atil)的兵锋直逼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城下。 而且曾深入高卢,攻陷奥尔良,当时罗马人称之为“上帝之鞭 ( The Scourge of God)。 阿提拉死(公元453年),欧洲的闻奴汗国,为阿提拉诸子所瓜分;匈奴征服地区的日耳曼人,亦群起反抗,因此汗国骤然衰 落。有些匈奴人定居多瑙河右岸,其余的则回到黑海草原。

北匈奴西迁时,经过伊犁河流域,“其羸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的伊斯色克(Isik)湖畔,于5世纪的前半叶建悦般国,“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余万”,“凉州人犹谓之单于王”(《北史·西域·悦般国传》)。



三、南匈奴的变迁

匈奴既北徙数千里,而南匈奴率五千余落依附东汉。初居五原塞(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东、包头市西、乌拉山以南),不久迁至四河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之纳林)。东汉王朝以巨大的军费,每年一亿九十余万,供给南匈奴,使为西北的外围,以抵御北匈奴。

其后鲜卑的势力,日益西渐,至尽有匈奴故地。且趋五原攻匈奴南单于,杀左薁鞬日逐王。南匈奴感受鲜卑的压迫,于是亦益南徙塞内,到达了晋陕高原北部,最后建王庭于山西离石的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



黄巾大起义爆发,汉政府欲调发南匈奴兵镇压农民起义,匈奴部众不从,杀单于羌渠,别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羌渠子於扶罗既不得立为单于,求助于汉,值汉衰亡,於扶罗遂乘衅将数千骑与白波起义军合兵,略地赵、魏,兵锋及于河南。

后曹操以南匈奴处内地,人口繁殖,势力渐大,始分匈奴为五部,以弱其势。每部置帅,选汉人做司马,来监督他们。魏末又改帅称都尉。左部都尉统万余落,居故兹氏县(今山西临汾市南);右部都尉六千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都尉三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北部都尉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今山西忻州);中部都尉六千余落,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东北)。



至此已有匈奴三万余落,分布于今山西汾水流域。曹操还通过并州刺史梁习,“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这样一来,保塞的匈奴不论上层、下层,全都被置于曹操的有效控制之下。

西晋初年(公元265—287年),塞外匈奴归附者,一次两万余落,一次两万九千三百人,一次十余万口,一次一万一千五百口,前后有十九种,各按部落,居住塞内。而其他所谓“杂虏”之以“内附”而移居中原内地者,亦“前后千余辈”(《晋书·武帝纪》咸宁三年),甚至有“男女十万口”(《晋书·武帝纪》大康十年)的。



十六国时期,匈奴入塞十九种中之屠各种刘氏建汉、前赵政权(公元304—329年);羌渠种石氏建后赵国(公元319—349年);屠各种赫连氏建大夏国(公元407-431年)。

当东汉时,还有一支游牧于青海祁连县西北黑河流域的卢水胡,后来他们也驱着畜群向东北迁徙。魏晋之际,卢水胡的一支已经到达了今天甘肃的张掖、高台附近的黑河流域,而且逐渐从游牧转向农业的定居生活,他们称为临松(郡名,今甘肃张掖南)卢水胡。



这一支的部落酋长大沮渠氏以后建北凉国(公元397-439年)。由于大沮渠氏先世曾为匈奴左沮渠之官,故以官名为氏。后来的人,也因为卢水胡曾为匈奴之官,所以认为他们也是匈奴族了。

这以后,经历了几百年魏晋南北朝的混战,匈奴种已经全然融入到汉族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10

匈奴被大汉王朝打败之后,中原王朝的疆土越扩越大,那些匈奴的游牧民族所能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少。再加上自己内部的矛盾,使得他们实力大不如从前。之后他们为了生存就和其他民族进行了融合,还有一些被赶去了现在欧洲的匈利亚建立了国家。当然还有的就直接和汉族通婚融合了,慢慢的就没有痕迹可以寻找了。

匈奴,是北野的夏后裔分化而来。当时的人们把商周春秋和战国时期有其他名称的民族和先秦时边境北部的民族叫做古匈奴。与秦赵燕三国相邻,一直以来都是摩擦不断。

秦始皇时,皇帝派蒙恬领兵30万北逐匈奴,由于当时自然灾害不断,匈奴内外交困,被赶出了黄河河套地区。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匈奴诞生了一位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匈奴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而此时汉朝刚刚经历了战争,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强弱的转换中,汉高祖选择了和亲政策,和亲一直持续到汉武帝刘彻时,汉武帝雄才大略,令卫青,霍去病等将领领兵北逐匈奴,匈奴被打的大败,逃到漠北。

后来一部分匈奴投降了汉朝,也就是汉元帝时的昭君出塞。后来,这部分匈奴也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到了蒙古地区,也就是后来的鲜卑族。还有一部分去了今天的甘肃宁夏地区,并改姓氏为慕容,宇文。后来在五代十国时建立了燕国和北周。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氏就是燕国皇族后裔。此外,还有一部分去了今天的四川西部,天龙八部中也有出现,就是虚竹的岳父家,西夏。当时被称为羌族,后来更名为党项族。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建立西夏。历经十个皇帝,后被蒙古所灭。

当然还有不愿意投降汉朝的,他们也只能被迫北移,一直到了今天的土耳其地区,并且在那里建立了著名的东罗马帝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