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知道,历史上儒家学说一直是主流学说,其地位不可撼动,儒家中的经典,比如论语,四书五经等,是天下学子的官方指定“教科书”,是读书入仕的唯一通道。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却有这么个学派,他们的观点很多和儒家学说相悖,他们同样在社会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足以和儒家分庭抗礼,以至于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但是他们却又消失的这么快,这么彻底,这个学派就是墨家,创始人墨翟。就连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都找不到史料为他们立传,只能在《孟子荀卿列传》最后提了一下:“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连墨翟在世的时间都弄不清楚,可见墨家的存在感有多么低。那么,作为与儒家并列为“显学”的墨家,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了解墨家这个神秘的组织。

一 墨家的组织结构

与其他松散的学说学派不同,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纪律,与其说是一个学术团体,不如说是一个党派。

墨家的最高领袖称为“巨子”,墨家第一代巨子为创始人墨翟,下一任巨子皆由上代指定,代代相传,巨子在墨家内部具有无可比拟的威望。墨家的弟子都自称“墨者”,墨者之间还有细分,专注于思想学术的叫“墨辩”,专注于军事武力的叫“墨侠”,对于巨子的指令,墨家弟子都绝对服从,只要巨子一声令下,墨家弟子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淮南子?泰族训》

墨家内部有自己的门规法令,巨子可以通过门规法令来处置内部人员,甚至判处死刑,这显然与国家法律是相抵触的,所以墨家弟子只认门规,不认律法。

墨家有一任巨子名叫腹?,他的儿子在秦国犯法杀了人,秦惠王怜惜腹?年事已高,膝下仅有一个儿子,于是通知处理这件事的官员不要杀他儿子,谁知道腹?却说,墨家有自己的法令,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大王虽然不杀我儿子,但我还是要执行墨家门规。

“墨者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惠王曰:‘先生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腹?对曰:‘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王虽为赐,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吕氏春秋?去私》

从这件可以看出,虽然墨家内部法令言明,连巨子本人都公正无私,大义灭亲,但是对秦王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的话对墨家根本不起作用。

为了实现他们的主张,墨家也会派墨者前往各个国家,参与政事。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如果不被认可,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作为墨家团体活动的“经费”。

二 墨家的思想主张

墨家的核心思想观点是“兼爱”,这与儒家倡导的“仁爱”大有不同。“仁爱”说到底是建立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体系上的,这是一种有差别的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不能逾越自己的界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将仁爱,一旦越界,就是大逆不道。

但是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是更博大、更普遍、更平等的爱,墨家认为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因为尊卑有别,强弱不同,出现了“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这因为如此,底层人民才过着“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痛苦生活,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人人平等,人人爱人,这就是所谓的“兼相爱、交相利”

墨家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观点是“非攻”。“非攻”的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当时国家之间兼并战争日益严重的基础之上的,墨家希望各国之间能停止征伐,不在打仗。

当然,儒家也提倡和平,但是这两家的行事风格不太一样,儒家是去各国游说,苦口婆心的劝说君王,你们不要在打了,不过大多数时候君王们只是当做耳边风听听就算了,该打还是打。不过墨家就不一样了,楚国要攻打宋国时,墨家弟子直接拿着守城器械就参战了,并告诉楚王,你们要该来,我就能让你们血流成河,最终楚国在墨家的威慑下,还是罢兵了。

所以墨家的“非攻”是一种主动止战的行为,必要时可以采取以暴制暴的行为,这笔儒家苦口婆心的劝说无疑更为有效。

此外,墨家的思想还有“尚贤”,“尚同”、“非命”等,“尚贤”认为国家应该让贤能的人来治理,反对周礼规定的宗法世袭制;“非命”则宣扬了一种不屈服命运,通过努力奋斗掌握并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精神,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都是十分具有现代意义的。

(秦时明月-墨家巨子)

三墨家的消亡

秦汉时期,曾经和儒学并驾齐驱的的墨家,在统治者的打压下,日渐式微,逐渐分化为两支。专攻学术文化的“墨辩”,慢慢转向对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这就是所谓的“墨家后学”,而专攻军事武器的“墨侠”,则成为游侠,惩强扶弱,劫富济贫,这些人被统治者认为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汉武帝时期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不仅在文化思想上废除了其他的学说,而且在社会上也发起了大规模打击游侠的运动。当时关中地区著名的侠士郭解,就被朝廷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之由,全族被诛杀。汉武帝之后,游侠这一团体在社会上销声匿迹。

在此后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在统治层有意的打压与隐藏下,墨家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清末民初,封建社会瓦解,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墨家的学说重新大白于天下,并且研究中越来越多。

四 墨家为很么会消失

在了解了墨家的组织结构、思想主张以及消亡历程后,相信大家对墨家的消失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总的来说,墨家消失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 外部因素--统治者对墨家及墨家学说的排斥

墨家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不会被统治者接受。墨家是真正为底层人民发声,主张建立一个平等的世界。儒家推崇尊卑有序,墨家推崇平等,儒家推崇血统论,墨家推崇尚贤,儒家鄙视底层劳动者,墨家则以劳动者为主体,更有甚者,墨家在“尚贤”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选天子”主张: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墨子·尚同上》

墨家认为,连天子也是可以推选的,要是天子不贤能,完全可以另选一个能力强的人来担当。这些主张,无一不是在颠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而且墨家动不动就以武力要挟君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从墨子制止楚国攻伐宋国一事就可以看出,试想,对于这样一个团体,那个君王敢放心的任由他们发展,自然是必欲除之后快。

  • 内部因素--太过于理想化,忽视实际情况

当然,墨家内部也有种种问题。

首先,墨家“尚贤”,虽然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骨感。到底怎么样才算是“贤”呢,如果同时有多个“贤者”,那么又到底该选择谁呢?这操作起来无疑是个大问题,看看当今民主国家如何竞选总统就知道了。所以,在墨家内部,巨子的选任往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分裂。

秦朝以后,大一统成为主流,小农生产者和和手工业者被长久的束缚在土地上,民间的流通性大大减弱,而且小农阶级有自身的局限性,目光短浅,很难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做斗争,墨家也就渐渐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土壤。

墨家提倡“节用”、“节葬”,反对一切铺张浪费,看中艰苦实践,而且墨家弟子也是身体力行,他们“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这似乎有点自虐的意思,所谓过犹不及,如果拿这套思想去强制要求没什么信仰的小民,那肯定会引起反感。所以,墨家虽然代表了底层人民,但是在底层人民之中拥护者却并不多,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墨家弟子)

虽然在封建社会,墨家被有意的隐藏了两千多年,不过终究还是重见天日了。墨家再次遭到重视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国家衰弱,民族危亡,封建统治逐渐瓦解。西学东渐,救亡图存,儒家话语权逐渐下降,思想解放迎来了一次大解放,墨家思想重新进入人们视野。在《民报》刊登的古今中外四大伟人的专栏中,墨翟与黄帝、卢梭、华盛顿并列,被尊其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谭嗣同、梁启超等人都表达了重塑墨家精神的意愿,当然,在这之后,一种更加先进的思想传入中国,并引发了中国的巨大年变革。

直到今天,墨家也成了中国古代科学精神的象征,中国第一颗量子卫星就被命名为“墨子号”,古老的墨家,正在重新焕发出生机。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

秦朝时期,墨家怎么突然消失了?

墨家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曾经在先秦很流行。

先秦的百家争鸣,我们要是详细捋一捋根源,其实错综复杂,互相学习,后来才慢慢分出门派,并逐渐清晰而森严。

靠前的管子不说,百家思想基本上都和老子的道家理论云蒸雾绕,丝线万千。

孔子就曾问道于老子。儒家的经国治世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正是老子关于“德”的阐述和延展。荀子是法家之发端,但他本身是儒家,法家正是站在孟子“性本善”的对立面“性本恶”之上发展出来一套管控人性的思想方法。



诸子百家的思想,其实都是在为统治阶层如何统理万民作思考和建议。

淡泊如老子,也是在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只不过老子在出谋划策的时候,思考得出了对于宇宙、人生的精神理论。他的后来者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人,则是在具体的方法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家的方法不一样,但最终还是落到为统治者服务的根本上。道家的清静无为,搭上了黄帝,形成“黄老之学”,也成为了西汉初期统治阶级使用的意识形态,并得以宽政待民,恢复了秦、汉战乱践踏下的凋敝民生。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让“文景之治”生机勃勃,积攒下了巨大本钱给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威震天下。

汉武帝接过这些本钱,就把黄老之学踹掉,使用了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儒表法里地开始了大汉的征程伟业。



这些都是基于统治者需要。

在百家争鸣中,唯一曾经强大到与儒家抗衡,却不是出自统治者思维的思想,就是墨家。

墨子虽然是贵族之后,祖上因过被贬为平民,身份虽然低,却还是接受了良好教育,因此成就了这个农民出身,带有底层特色,善于理论总结的思想家。

墨子当过官,却没有当多久,遇到思想上的困惑,求学于当时最流行的儒家,却发现思维不对路,最终自创墨学,与代表统治阶级的儒家思想分庭抗礼。

形式上不合法

由于出身,墨子思想天生就代表了农民、手工业者,所以在当时一呼百应,大批底层人民加入他的学派。

为了管理好这些知识相对低的门徒,墨子创立了自己的门规,利用学生们的手工业者身份,进行了大量逻辑学研究、科学方面的探索、特别是战争武器的研发,最后形成了一股独立于各国政权之外的武装力量。



打个比方吧,墨子大概是明教教主张无忌的地位。

墨子的武装力量,不是官方能管控的。而地下的武装组织,其实就是“黑社会”。

墨就是黑,而墨家学派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巨子”。巨者,大也。

是不是越来越熟悉?

墨家的巨子,就是“黑老大”。

有哪一个合法的政权,会允许独立于自己统治管辖之外的武装力量存在?

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墨子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他用自己创造的战术和武器在演示中打败了鲁班的云梯,最终逼得楚王放弃了攻宋。这就是“墨子救宋”。



但是楚王是喜欢阻拦自己的墨子还是为自己制造战争武器的鲁班呢?

答案不言而喻。

虽然被止战,却是被止于更强大的武器和武力威胁,而不是真心不想攻击宋国。

这种“止战”,实际上是被期待发动战争一方所讨厌的。

而准备发动战争的一方,往往是强大的,最终获得胜利的一方。

不论是战国乱世,还是后来秦汉一统,作为统治者,都不喜欢被自己权利之外的武装力量所威胁。直到今天,世界上没有那个政权,喜欢地下的那一套组织系统。

就算是日本,黑社会公开化,是以公司化为代价——其原则是要接受政府管理监督。

这世界早已没有了法外之地。



所以,作为实操性的墨家组织,在中国进入大一统社会的时候,就会客观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会被视作毒瘤清除。

这也是为什么清末民国初期,墨家思想忽然被重视的原因。

国父的前身,不就是个“墨家巨子”?

思想上天然与主流对立

一种思潮的兴与废,是与时代息息相关。

当国家一统,就使用儒家讲牌面,用法家来治理,而当大众需要推翻这一切的时候,墨家就被重新翻出来,成为新的圭臬。

当然,墨家思想为什么在二千年内消失得好像不存在,其表象是组织结构的不合法性,而其根源则是其思想产自“旧无产阶级”(农名、手工业者),完全处在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所以多年来一直被国之君子镇压剔除。



墨子思想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而光是其中“尚贤”、“尚同”,就能要了封建世袭制的老命,换句流行话来说,墨家要求的是真正的“民选”。

何为“天志”?民意即“天志”。

在皇帝看来,这是多么令人讨厌的思维啊?居然要动寡人世袭的天下,以贤者尚之。这种反动的思想不禁更待何时?

在形式上的非法性,在思想上的过于先进,导致了无论在哪个朝代,墨家都是被打压得最厉害的思想,到最后终于消失在了历史人文长河之中。

任何东西的突然消失,只可能是统治阶层的意愿。

有些是因为战争,但是战争——不也是统治者的意愿吗?

3

我是茅不惑,看到这个问题,想纠正提问人和答题人的一些观点。

1、诸子百家,是先秦学术流派的总称,没法排名从一到十。《汉书·艺文志》有记载的是189家,影响较大的不过几十家,但真正形成流派并流传下来的,不过12家,即经常听到的“九流十家”,包括:道家、墨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兵家、医家、小说家。——小说家是九流之外的第十家。

这里头,加上东汉传入中国的佛家,与道家、儒家并称“三教”。就是我们熟知的三教九流了。

2、天下学术,皆起于道,又脱于道,并不是孤立的,有许多共通之处。

孔子向老子请教学术思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墨子又跟儒家学习,然后专门针对儒家,提出了很多相反的观点,比如儒家提倡三年守孝,墨子说厚葬会亡国,成了儒家的眼中钉。名家又是墨家其中的一个分支流派。法家也是先学儒、后学墨,从墨家脱离出来,韩非子死命地批评墨家“以武乱禁”,成了墨家死对头。

墨家上到统治者,下到各家各派,都不被喜欢。

战国时期,只有儒家和墨家是显学,最为流行。各家各派,互相学习,互相指摘,没有一家是孤立的。所以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儒分八派,墨家三离。

儒家代代都有贤人出,代代传承,能根据时代变化,不停地总结和完善学术思想,八派之中,就包括了后来成为法家的一支。

而墨家自墨子死后,弟子各取一部分内容,分为了三派。三派包括好机关攻防的秦墨、好任侠的楚墨、好辩论的齐墨。这三派互相不承认,各自内部攻击,实力越来越弱。

秦墨最懂机械制造,各种云梯、弩车什么的,都是他们设计制造。助秦国统一天下,出了不少力。

楚墨后来成了游侠儿,影响了中国的侠文化,到了唐朝,发展到了巅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齐墨专门搞学术研究,后来发展成了名家。

说一下,墨家确实很擅长机械制造,但不是很多小说里说的杀人机关(虽然肯定懂,但墨家思想是兼爱,爱人人,不会去做杀人机关。)怎么形容他擅长可以让你一看就知道呢?对了,墨子与鲁班各凭器械比斗,鲁班攻、墨子守,鲁班输了,心服口服。



4、大锤来了:墨家在秦朝之时,很猛的,是秦墨那一派。墨家在汉武帝之后,隐居起来了,到了明朝才真的失去了墨家传承,最后一个钜子是明朝人。

墨家的思想和严密组织,从来是为仆役工匠说话的,基本可以说跟封建帝王对着干。但又不搞起义,因为他提倡的兼爱非攻,要人人平等、人人相爱,不能斗争。

这个不用细说。诸君已经回答的很详细了。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被打压的最厉害的,就是墨家。

墨家就隐居起来了,躲在了湖北的白云山,取名隐灵教。教中弟子分为内传灵子和外放灵子,都以“房”为名。内传灵子不出山,就做传承。外放灵子每逢乱世,都出去帮助老百姓。

外传灵子中,最有名的,就是张良(子房)。没错,就是帮助刘邦建立大汉朝的良相张良。张良提倡的黄老之学,与民修养,仔细对比一下,都是墨家的思想。

张良功成名就之后,借修道之名,罢官而去,是墨家的传统。

历代外放灵子中,唐朝时还有记载的。

还有一个名人,你们绝对想不到,妈祖!妈祖就是隐灵教的弟子,也就是墨家传人。



宋朝往后,都是昙花一现,因为隐居,后继无人,越来越没影响了。

到了明朝,隐灵教只剩下了一个内传灵子,只好封洞,自此墨家才絶传。

这段历史,已经考证出来了,发表在1987年的中国知名杂志上。

诸君不信的,尽可辩驳。

4

对于墨家的认识,我们印象中往往都是机密、机关、机甲等等技能为一身的神秘组织,提到墨家我们就会想到出其不意。然而,就是这么神秘的一个组织,最终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认为原因有三:

原因一:

我们都知道,诸子百家争鸣是出现在动乱的春秋战国分解时期,这时每个分解的国土都要有自己的独特治国方式,因为有了需求,那么就会有供应,于是百家兴起,墨家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

墨家主张遵循规律,抵制战乱,推崇节约。墨家的思想,虽然能够存在于六国分裂时期,却不能继续存在于大一统的秦汉时期。原因就是,墨家的主张已经不能试用统治者的需要,得不到相应的政治支持,墨家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原因二:

1.秦朝

秦始皇称帝后,急需稳定国内秩序,于是法家成了第一选择。"焚书坑儒"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儒家遭到了破坏,而且墨家等其他诸子百家也纷纷被赶下历史舞台。因为当下的秦国需要的是稳定和严法。

在秦国时候,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史称“商鞅变法”,秦国统一后,继续沿用严苛的法律,也是正常的。

2.汉朝

汉初,为稳定民心,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训,汉朝统治者决定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者在意的是如何稳定国家,而非科学技术。儒家思想占领了上风,墨家也就更缺少机会登上历史舞台。

原因三

最根本原因是:墨家所代表的利益阶层是农民,他们自身缺少继承者和传承者,自墨家创始人之墨子之后就很少出现杰出的管理者。

虽然如此,墨家仍然为我国古时的科技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比较著名的有:小孔成像、几何学说、逻辑诡辩等等方面。

小结

墨家的出现是必然的,他们的兴起也是历史所需要的,他们的没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佩服墨家杰出的科技创作能力,他们的有些发现甚至早早领先世界,但是仍然缺少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进步的能力。

5

在始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墨家的消失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东周时分,天下崩乱,大周天子大权旁落,守着王城周围的那点土地既不能中兴王朝也不能控制天下,秦、齐、楚、韩等国都开始兼并土地争霸天下,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时期。

乱世之中,政府无力控制全国土地,对于思想上的控制更是无能为力,各大士族出于拯救世界的理想研究出来各种理论,这也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墨家就是其中之一

墨家由墨子创立,讲究的是:兼爱、非攻。墨家思想在现在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但在兼并战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兼爱几乎是个笑话,统治者不大可能使用这个理论,哪怕在民间,这个理论深得民心。

墨家在始皇帝时期还没有受到专门的清算,后来到了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6

一、墨子思想的渊源及兴盛

墨学——由墨子创立,古代与孔子的儒家并称,为儒墨。在先秦之时都是为显学。关于墨学的渊源,大致有三说:

(一)有谓原于尧舜者。——《韩非子》

(二)有谓原于夏禹者。——《庄子》

(三)有谓原于于禹也。——《汉书》

墨子并未著书,因此次三说皆他家所述,仅可作为参考。梁启超对此的看法是我较认同的,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一) 封建社会阶级政治达到完美。

(二) 周文化的衰弱,社会恶浊,厌世思想发达。

(三) 三家分晋导致格局动荡。

(四) 儒学已极盛行。

是墨子生活的环境让其产生了墨家的原始思想,虽然在周末春秋战国的纷争时代环境里,但是思想的开明与繁荣让墨子的思想有了发展的前提条件。

墨学产生后,由于其平民化使之迅速得以传播。“学徒充满天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吕氏春秋》。到达战国时期墨学发展达到了顶峰。但是在秦汉之后,孔子的儒家不断发扬壮大,而墨子的墨家却不断衰落下去。这同为诸子百家中的两大家,为何却有这般天差地别。而且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几乎无人相信墨子可以和孔子比肩同称圣人。

二、墨学的思想

墨学思想主要存于十一本墨家经典中,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而其中《非攻》和《兼爱》是其思想的核心。

“兼爱”与“非攻”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理论。非攻是就是消极方面立论,兼爱则从积极方面立论;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从现实的分析开始。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敌我的,是一种超阶级的爱。墨家不是和儒家一样对爱推亲及人,而是在自己及父母面前与他人面前一视同仁,谁是贫贱,就先施予谁。与其的“非攻”一样,是一种超阶级的政治利益的分配。在《墨子·兼爱中》有一段话:“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无论从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是不完美,有矛盾的。

三、墨家思想衰弱的原因

墨学衰弱的原因,有好几种说法。梁启超说墨子非乐,“审美观念太低,以至于失败。”胡适说由于儒家反对,遭政客猜忌。钱穆说由于自身有一种伟大的深刻的矛盾性存在。等等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在看了有关墨家评论等书籍后关于墨家衰败有了点自己看法。

(1)“兼爱、非攻”思想的理想化

墨子宣扬“兼爱”,但是在矛盾冲突的国家,社会,如欲非攻,本所难行。墨子于是进一步欲建立一种新额人生观,亦新的社会道德。以此为前提,墨子便提出了他的“兼爱”理论。墨子的“兼爱”说有矛盾的存在。“假令《兼爱》、《非攻》之道能行,国与国不相攻伐,则必久停于列国并立的状态,而中国无由统一,亦非善法也”。

墨子崇尚“非攻”,反对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我认为这个思想是又超前性的,墨子的出发点是很好的,战争会使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但是这个思想过于理想化。现在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生产大变革的时期,诸侯国互相兼并,不断扩张领土、人口,从而发展自身。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正是这些就在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由奴隶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变,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墨子的思想是与时代的发展截然相反的,自然他的思想也不会被统治者所重视。

(2)不符合生产关系的分配法则

墨子也重视发展生产,主张“分财不可不均”,反对“据财不义分人”认为贫富不均是乱因。但是墨子宣扬的生产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分散的小农经济之上,而且此皆墨子所欲实现的理想,没有经过实践的考验,再者要求财富平均分配这大大的打击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当权者自然无法接受。

结论: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始皇焚书坑儒,拒纳百家之言,到之后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情况下,墨家也同其他诸子百家一样,渐渐消失与社会的主流思想中。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理想化和不合理的分配法则,在当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出了超前的生产关系学说,这种超阶级、超政治利益的思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生产力的,意味着不可能被当时的统治阶级认可,继而渐渐衰弱。这便是其衰弱的原因所在。

7

你好,我是明明知道,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认为墨家是在汉朝以后才逐渐“消失”的,而这种“消失”用“隐形”更加准确。

一、墨家思想本质

墨家创始人墨子讲“天兼天下而爱之”,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义”。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兼爱”。不问亲疏,不问远近,天下之人皆兄弟,他人父母皆父母。

二、墨家和儒家的区别

儒家:孔子思想“仁者爱人”,这种爱人,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根据“礼”,以自己为中心画同心圆,一层一层向外扩展,就像水波涟漪一样,有亲疏远近的区别。孔子的后继分为两学,一为孟子,着重于“仁”,一为荀子,着重于“礼”,仁礼相成,为儒学核心。(当然这只是我理解的)

墨家:墨子师从儒家,后来有独立发展成墨家。(这是联系)

墨子讲“天兼天下而爱之”这种爱人,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根据“义”,爱人如自己,不问亲疏,以自己为中心,画一个球形,球上每一个点到自己距离都是一样的,天下皆亲人,天下皆兄弟。

所以,上面是我理解的儒家、墨家的区别,咱们现在说的“仁义”,在之前可是两种学说的核心思想。“仁”是建立在“礼”,“义”是在平等。

组织架构:儒家基本没有组织,是松散的架构

墨家是一个严密的组织,组织内部人人皆兄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财产。大家可能看过刘德华演的“墨攻”,那里面对墨家组织性有很好描述。

三、墨家和儒家区别的原因

这要从孔子和墨子说身说起,孔子出身贵族,虽然是没落贵族,但也贵族,我以他的出发点是维护,贵族统治得以维系的“礼”。

墨子出身在底层,和当时的底层手工业者接触在一起,这种底层,是当时贵族的“礼”约束不到的。而底层社会,需要的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的息”,是人人都能享受到,这直接影响后面墨家坚持的“兼爱”。

从二者的出身,慢慢引出他们所代表的人群的区别,慢慢产生两种学说的区别。

四、隐形的墨家

和平时期

和平时期,古代社会,外儒内法,社会稳定。墨家去哪了,去相忘江湖了。

古代社会除了看得见的朝廷,也有看不见的江湖。

而江湖中遵循的法规,其实就是墨家思想的延续。江湖的义气,墨家的“义”,江湖“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墨家“天下皆兄弟”,江湖“都是好汉”,墨家“人人平等,没有亲疏”。不仅理念同义,而且也有一定组织,比如梁山,他的严密组织,和墨家的“组织严密”,墨家遁形于江湖,成为儒法之外,江湖法则。

战乱时期

夺天下,有两个重要因素,1、口号,2、组织。这两点基本都用的是墨家思想。

口号:墨家提的“人人平等”“天下皆兄弟”“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的息”,这些代表底层社会的人群思想,无一不成为新势力的口号宣言。这个时候,你跟底层社会再讲“礼”“法”,都没有用了。

组织:任何军事组织都需要,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而这都是墨家思想所提倡和擅长的

墨家思想,是古代底层文化,他遁形于江湖,长期处在民间信仰中,就是“古惑仔”,其实核心思想也是墨家思想。墨家隐身于中国社会,他和儒家形成互补,在和平时期,和儒家形成空间互补,战乱时期,和儒家形成权力互补。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帮到你,谢谢

8

《汉书·艺文志》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淮南子·主术》也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所以,墨家与:儒家应为同宗同源,至少是有相似的学术渊源。然而,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统思想,而墨家则像一颗耀眼的彗星,很快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这是为什么呢?

翻开《史记》一看,关于墨子的叙述只有24个字,只是在《孟子荀卿列传》最后提了一下墨子:“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这与其他诸子百家连篇累牍的记载比起来,关于墨子的记载则少之又少。墨子一生著述甚多,战国时期墨家兴盛时,据说有书籍三车,但如此众多的墨家著作到今天,只残留了《墨子》53篇,墨家学说在当时兴盛了100多年,为什么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呢?

根本原因:动摇了中央集权的思想

“尚同”篇里墨子反复强调这一思想,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墨家的消失主要是因其思想和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思想背道而驰,从而遭到了灭顶之灾。

首先,秦王朝的封建专制和墨家的学说发生矛盾是主要原因。墨家的“选天子”思想是封建专制的最大威胁,墨子在“尚同”篇里,反复强调“选天子和地方长官”的思想。这种思想彻底打破了封建帝王的世袭体制,与当时的封建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如果这种思想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封建统治者的权利地位便岌岌可危。在这种致命的威胁下,封建君主怎能容忍墨家的昌盛呢?选举君主和各级官吏是动摇帝王权利的事情,怎能轻易让与他人?因此,墨家成为独裁专制者的眼中钉是理所当然的,加上墨家反对战争的坚决态度,墨家集团便成为秦王统一过程中首先要消灭的对象。

墨家消亡的外在原因: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墨学的衰微

在春秋时期,由于各国之间的战争,原本的格局受到严重冲击,以致到战国时期,出现独立的小手工业者。这样,新产生的自由平民阶层就为墨学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到了秦汉,新的封建文化确立,使得春秋战国新兴社会力量革命时代终结。封建制的思想、行为使一些人开始对墨子的激进理论产生厌恶,更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对墨子理论不再热诚。失去了阶级和经济基础,墨子学说慢慢趋于衰微。而后来,秦始皇采用法家理论,更是对墨家造成巨大冲击,墨家擅长的墨械也被禁毁。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墨家的兼爱学说令人难以顺服,其实践可能性极小。同时,秦始皇禁止私学,秦汉的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也使墨家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墨家从此消亡。

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

(一)否定宗法制度,反对血缘关系

从夏朝开始,由家天下到嫡长子继承制再到后来的分封制,中国有史以来,就产生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人们以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实行族长、家长统治。而墨子则提出了“兼”和“别”的概念。“兼”即“天下为公”;“别”即“天下为家”。墨子认为,正是天下为家使得阶级对立产生,私有制代替共有制,人们尽相征战,亏人自利。因此,墨子提出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无等级的爱。

但是,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后,实行的君主专制使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在政治和经济上得以强化,进而维护和强化着君权,确立着人伦关系,调整着整个封建社会内外部的诸种矛盾,同时,血缘宗法观念也经过长期的演变、完善和强化,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民族意识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牢固的民族心态、社会心态与伦理规范,基本上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不易的基石。

宗法制的实质是等级制,讲求亲亲与尊尊。亲亲主要是宗法制度在家族中的应用,维系的是家族的秩序;尊尊则是宗法制度在国家中的应用,维系的是国家的秩序。正是亲亲、尊尊的礼制夯筑了中国宗法社会基本框架。儒家思想根基是建立在家族制的基础上的,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以宗族为核心,逐渐地向外扩展,是主张“爱有差等”的。以此来确立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和人伦关系,既迎合了统治者的意愿,又适应了小农经济社会一般民众的心态。所以,墨家的理论曾被孟子指斥为“无君”、“无父”,已经说明“兼爱”与中国传统的血缘基础相对立。

(二)高度军事化组织威胁了国家的统一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的权利高度集中于帝王手中,帝王往往不容许其他的军事团体的存在,尤其是墨家这种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行动统一化的、经济一体化的半军事学术团体;成员遵守统一的纪律,遵奉同一个领袖,信奉同一种学说,对统治者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墨家有自己的组织形式,明确的宗旨,统一的行动部署,严明的纪律。墨家贯彻墨子的政治主张,有自己的法规,严守纪律,任何人不允许违反墨家之法.违者虽亲子不可免。墨家钜子有对其弟子的生杀之权,以墨象的行为准则作为衡量和处理事情的法典,不顾君命王法,蔑视国家法律和君权。

墨家集团的规模也很可观。墨子救宋时,其弟子禽滑厘率三百人,持守城器械驰赴宋城以御楚寇(《墨子·公输》)。《吕氏春秋·上德篇》记载,墨钜子孟胜率领弟子为阳城君守城,“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同时墨家的成员多敢死之士,据《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一个团体有如此众多不畏牺牲的勇士,已足以使任何一个帝王寝食难安了。

此外,墨家成员皆精通军事,墨子的著作涉于军事篇章与《孙子兵法》不相上下。墨家弟子也大都精于攻守之道,行兵布阵之法,尤善守御和制作守御墨械。他们的领袖是军事方面的专家,禽潜厘以及其后的孟胜等皆不例外。随着时代变迁,墨家这个半军事化的组织,对统一的国家造成威胁,因此墨家为历代帝王所切齿。

(三)墨家主张存在自相矛盾和空想的方面

“兼爱”思想的空想性。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是一种依附于土地的宗族血缘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使中国的宗族组织在中国长期保留。而墨子要求的兼爱思想,只抓住了问题的表面,这与封建宗法制的亲疏差别是格格不入的。墨子提出,要想使天下人相爱,必须爱人如己,就可以消除动乱实现天下太平。

墨子不了解战争与动乱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一制度向另一社会制度转变过程中的历史必然,他把社会动乱的原因归结为人们“不相爱”,因而主张兼爱,并到处奔走呼号,但最终于事无补。事实上社会动乱不是减少,而是日益严重。所谓超阶级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行的。而且,只要私有制还存在,人与我的意识没有消亡,那么墨子主张的爱人父如己父就不可能得到广泛推行,其主张注定只能是一种空想。

这样,在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墨家学派逐渐消亡,成为绝学。但墨家思想还是有可取之处,如墨家的生产和节约意识、利他主义的精神等。所以我们在研读墨家的学术理论时,应发扬其合理思想和精神内核,抛弃其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观点;充分吸收它的战略和战备思想,传承其重科学反迷信的传统。

当时墨家是横亘在封建专制集权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碍,不除掉这一障碍,秦始皇就不能统一中国,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就难以确立。因此,消灭墨家就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9

墨家并不是消失了,而是隐形了;要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才会再次显形。

墨家的概况:与儒家差序结构相对的平等主义

我们知道,孔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等级社会、差序结构,君臣父子、上下尊卑,默认了人是不平等的。这与孔子的出身和他对社会的理解有关系,他是一个没落贵族。

如果从出身上看,其实墨子的出身比孔子高贵。他是殷商王室后裔。殷商后人的封国之一是宋国,墨子是宋襄公之兄目夷的后代。但到墨子这一代身份已经成了平民。

他以他的经历和思考提出了墨家哲学。

墨家强调平等主义,追求和平;在义与利方面,墨家强调义利一体。因为义是天下大义,利也是天下人的利。从整个天下的角度看,义利就是一体的。在这一点上,墨家的境界比儒家高,儒家容易陷入所谓的义利之辨。

所有人都平等、追求和平、义利一体,在现实中,墨家思想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

墨家学派亲自践行自身信仰

墨家与儒家还有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儒家爱空谈,希望别人行动;而墨家则自己亲自身体力行,用行动实践自己的信仰。追求平等,那就在信徒中按照平等的方式生活;追求和平,那就在天下各国间制止战争。

墨子亲自用沙盘推演的方式阻止了楚国攻宋。

原来,楚惠王继位后想要有所作为,就四处出击扩大地盘,打了吴国后攻打陈国,直接把陈国灭了。接下来,楚惠王把进攻方向指向了宋国。墨子听说后,为了阻止战争,就跑到楚国,在楚惠王面前与鲁班展开了一场沙盘推演。鲁班刚造出云梯,认为攻城不在话下。但是,推演的结果是,鲁班无法攻下城池;于是暗示楚王杀了墨子。墨子说你杀了我也没用,我徒弟知道怎么做,他们已经去守着了。楚惠王无奈,最终放弃了攻宋。

墨家信仰与组织:非常适合形成宗教,符合平民百姓的朴素追求。

墨家除了讲平等之外,还信鬼神。这恐怕与墨子殷商后人的身份有关系,因为殷商是非常信奉鬼神的。墨家强调“尊天明鬼、神道设教”。

把上述两点结合起来:信神、讲平等。我们发现这与基督教非常相似了。

除了有信仰之外,墨家也有组织能力。墨子与其门徒组成的队伍,相当于一只军队,其组织平时都是军事化管理,大家生活在一起,简朴平等,最终形成了信仰一致、行动一致、财产统一。

信仰与组织方式相结合,最终形成组织,这有没有让你想起了历史上的诸多事例呢?不错。像黄巾大起义、红巾军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都是用某种宗教方式团结百姓,宣传平等的口号,最终组织起军民一体化的队伍,反抗暴政。

结束语:秦朝之后墨家没有消失,只是隐形了,每到乱世就以不同面目出现

墨家在乱世的时候才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因为天下统一之时,平民百姓都会安于现状,乖乖做王朝的顺民,墨家理性与行动相结合、追求和平平等的做法,就失去了基础,也失去了斗争目标。

因此我们看到,秦汉统一之后,墨家就暂时隐形了。

从那以后,没到乱世、衰世,墨家的影响力就开始发挥作用。总有人用各种平等的口号来吸引百姓,号召他们起来推翻不平等的世界。

张角的“太平道”,李顺王小波“均贫富”,韩山童刘福通的“弥勒下生”,洪秀全杨秀清的“太平天国”,这些其实都是墨家的不同化身,墨家的思想和组织方式,借助这些不同时代的不同化身显形,来促使天下走向平等与和平。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赞评转+关注!

10

前十名:

兵家、法家、儒家、墨家、纵横家、道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在战国时期,吃得最香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和墨家;

墨家的机关术:

墨家机关术是比较玄幻的,很多机关术已经流失了,据说墨子就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我们今天用到的杠杆原理、滑轮技术等都在儒家机关术中有所体现。

墨家组织的特点:

墨家有点形似今天的黑*帮集*团、恐*怖*黑社*会组织,他们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所以战国时期的墨家弟子常常身穿黑色服装、携带宝剑,对那些嗜杀、暴*虐、经常欺凌弱小的君主、大臣实施刺杀。这样类似黑*社会的墨家,其组织是非常严密的,在战乱动荡的战国时期求得生存是完全游刃有余的。当时流传“非儒即墨”的说法,可见当时墨家的地位和影响在诸子百家中师极其高的。

消失原因:

到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国家的大一统容不得有半点威胁专制统治的集团存在,秦朝的十五连坐制度和高压统治已经使墨家丧失了存在的社会基础,因此,到了秦朝,墨家就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