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中国历史几千前,自秦始皇创建帝制开始,到清朝灭亡,不乏掌权的女皇后、女太后,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慈禧太后了,除了慈禧还有吕雉、武则天等,这是几位比较出名的,还有众多不为大家所熟悉的女皇后,她们利用帝后的便宜,插手朝政,安排自己亲人进入朝廷中枢,把控朝政,严重的还会祸国殃民。

像汉末、清末都是外戚干政,阉宦横行,但凡出现这种情况的朝代,都基本是灭国的前兆。即便掌权一辈子的慈禧太后,在临死前好像又明白了这个道理,留下遗言,不让后世女人、宦官再干政。

长远来看,外戚干政对国家、对她们本人好像都没什么好下场,所以这也成了一个历史规律,女人只要一干政,就不会有好结果。

但也有例外,比如孝庄文皇后,辅佐了顺治帝、康熙帝两代君主,尤其是康熙帝,从生下来就离开了父母,是孝庄文皇后把他抚养成人的,康熙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孝庄的功劳可谓是最大的。孝庄文皇后辅佐了两位伟大的君主,但是她不垂帘听政。

也许,这正是孝庄文皇后的伟大之处,既关心朝政,左右朝政,但又不专权,总是在儿孙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出来贡献力量,一旦局势缓和,又退居二线,放权给儿孙。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一位皇后,既垂帘听政,又饱受好评呢?答案是:有,恐怕也只有这一位:宣仁太后高滔滔。

高滔滔自幼在北宋宫中长大,她本是勋戚之后,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曹氏,是她的姨妈。曹皇后本想把她献给自己的丈夫宋仁宗赵祯,但被宋仁宗委婉拒绝了。后来把她许配给了宋朝第五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养子宋英宗赵曙,后成为赵曙的皇后。

高滔滔和宋英宗赵曙生有三子两女,分别为宋神宗赵顼、岐王赵颢、嘉王赵頵、宝安公主、寿康公主。

宋英宗赵曙死后,宋神宗赵顼登基,高滔滔成为太后。不知是怎么回事,宋朝的这几位皇帝寿命都不长。

宋仁宗赵祯是比较长寿的了,活了54岁;宋英宗赵曙,也就是高滔滔的丈夫,只活了36岁;她的儿子宋神宗赵顼也只活了38岁。

高滔滔的儿子赵顼死后,她年仅9岁的孙子宋哲宗赵煦登基为帝,高滔滔成为太皇太后。九岁的孩子能懂啥,于是,高滔滔奉儿子宋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从1085年开始垂帘听政,此时她已经53岁。

高滔滔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虽然她是保守派,但在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宋朝的这段历史政治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国势慢慢强盛起来,所以本是颓败的北宋,到高滔滔执政后又起死回生了一段时间。

高滔滔除了在执政上勤俭廉政、在对待自家人上,也真是做到了大公无私。她的丈夫宋英宗曾多次要给她弟弟升官,但被她拒绝了。她的孙子宋哲宗要给高滔滔的两个侄子升官,也被她拒绝,最后在宋哲宗的一再请求下,才勉强升了一级。

这一点,恐怕历史上没有那个皇后可以做的到。即便是孝庄文皇后,也是千方百计的安排自己人进入朝廷及其皇帝身边,包括顺治帝的皇后、妃子都是孝庄强制安排的,为此母子两个还闹别扭。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最佳贡献者
2

北宋历史上,皇太后垂帘听政屡见不鲜,但高滔滔的名声最旺,她被捧为“女中尧舜”,在摄政的九年中,口碑极好,但是其真实形象却令人堪忧,可谓是引领北宋走向灭亡的第一人。

一、优越背景,独此一后

《清平乐》中,高滔滔身为曹皇后的侄女,从小在曹皇后身边长大,接受宫中教育。她母亲一系出身名门,是北宋开国第一功臣曹彬的孙女,姑姑是宋仁宗时期的皇后,父亲一族也是地位高贵,曾祖父高琼曾在澶渊之盟战役中立下战功,祖父高继勋被称为“神将”,她的优越背景简直是不可比拟的。

高滔滔与曹皇后的养子赵宗实(后称赵曙),从小青梅竹马,被宋仁宗指婚,二人在一起更是相敬如宾,被徽柔认为是“最好的爱情”,以至于在赵曙即位时,四年独宠高滔滔一人,没有再娶别的妃嫔,足以见得高滔滔与赵曙之间的真情,更见高滔滔对男人的把持,很是高明。

在高滔滔与赵曙成婚时,民间流传一个说法,称“天子娶媳,皇后嫁女”,可谓一段佳话。

二、36岁成太后,54岁开启政治生涯

1063年,赵曙即位后,称宋英宗,立高滔滔为皇后,而英宗一向多病,再加上忽然成为皇上后的疯癫,即位不到四年就病逝了。赵曙病逝后,他的长子赵顼(xu)即位,为宋神宗。此时的高皇后只有36岁,就成了高太后,是宋史上较为年轻的太后之一。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成为高潮,而在经历过庆历新政的曹皇后,第一个不同意这项变法,她多次暗示神宗终止变法,民间百姓疾苦难耐,多由变法推行不当而致,但神宗却不愿意接受曹氏的建议。

高滔滔作为曹氏的侄女,她必然站在娘家人身边,听从曹氏的看法,但依然劝不过自己的儿子。

终于在1085年,年仅38岁的宋神宗崩逝,王安石变法不及而终,54岁的高滔滔站在政治的分叉口,不知道该允诺谁来继任下一代皇帝。

在古代,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是有先例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被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而宋神宗在病逝时,他的两个弟弟均30多岁,可以被认为是皇位继承的人选,但此时的神宗已经说不出话,在宰相王珪问及此事时,他说的问题带有倾向性,说:

是否可以立赵煦为帝?

无法言语的神宗,只点头同意,并无他言。宰相王珪口中的赵煦,是神宗的儿子,年方10岁,并未有丰富的执政经验,更无法主持朝政,而54岁的高滔滔被一致认为临朝听政的最佳人选。

三、经验不足,开始回归旧法

相比宋朝第一个执政太后刘娥,高滔滔对政治也是毫无经验,刘娥在先皇帝在位时,便“晓书史,闻朝廷事,阅天下封奏”,而高滔滔的政治理念皆来自姑姑曹太后——力阻王安石变法。

所以,高滔滔在垂帘听政之后,就开始打压王安石变法的人,开始重用司马光、文彦博、苏辙、等人,废除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市易、保甲等,一下子回到了仁宗、英宗时代,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回归旧制长达9年之久,这九年里,宋哲宗赵煦已然成为一个有才智的君王,可却从未有过实权。据宋史记载,刘娥在辅佐宋仁宗赵祯时,两人多是平起平坐,刘娥在发表意见时,还需要过问赵祯的意见,而高滔滔却不是,朝堂之上,赵煦与高滔滔左右相对而坐,大臣直面高滔滔奏事,背对赵煦奏事,以至于赵煦提及当年高滔滔垂帘听政的场景,只说:

当时自己个子小,只能看到朝臣的屁股和腰。

足以见得高滔滔对权力的把握,极其严格。更有甚的是,开朝时,官员需要先拜高太后,后拜宋哲宗赵煦,朝臣奏事之后,高太后都不会过问赵煦的意见,只会沉默不言,不敢多说半句话。

1093年秋,62岁的高滔滔病逝,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

而高滔滔之所以被称为”女中尧舜,后人多怀疑是她重用了司马光,司马光作为编纂《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在受到重用后,开始大大称赞高太后的贤明智慧。更有史书称赞高滔滔辅佐政治期间:

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
我朝之治,元祐为甚,母后之贤,宣仁为最。——司马光

四、高滔滔摄政期间给北宋埋下的三大恶果

高滔滔在摄政期间,架空了皇帝的权力,又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准则,看似为了保住国家安宁,却是加剧北宋末年衰败灭亡的第一人,之所以这样评价,在于她对北宋做出的三大错举:

第一,全面否定王安石变法,把北宋经济推向衰败的边缘;

第二,西夏战争时,同意割地换取安宁,不但没有换的和平,反而刺激了西夏侵占土地的野心;

第三,纵容党争,任由结党之派泛滥,颠覆了朝堂秩序。

尤其是第三点,给北宋的灭亡埋下了深深的恶果。在司马光死后,保守派分为三党,高滔滔对三党势力不加管制,任其恶化,被后世称为“蜀洛朔党争”,包括“乌台诗案”、“车盖亭诗案”皆是高滔滔摄政期间由于不必要的党争引起的纷争,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高滔滔作为北宋第二位垂帘听政的女太后,她被史书记载为“女中尧舜”,却没有做出让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繁荣的措施,反而是加速北宋灭亡的第一人,可谓是徒有虚名!

而再看《清平乐》中,她与赵宗实之间的坚定爱情,也颇令人赞叹!

作者:蔡小记

参考文献:《宋史》

3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清平乐里的小女孩高滔滔,是有原型的,她就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赵顼之母。

本名高正仪,小字滔滔,史称宣仁圣烈皇后。

高滔滔出身高贵,父族祖上高琼,母族祖上曹彬,都是宋朝开国名将。

长于皇宫,青梅竹马

高滔滔的姨母是宋仁宗的中宫曹皇后。

三岁时就长得明眸皓齿,极为可爱。

曹皇后十分喜爱,将她带在身边,养育宫中。

仁宗也因为迟迟无嗣,在群臣建议下,过继三岁的侄子赵宗实(后来的宋英宗)进宫,由曹皇后抚养。

两个小孩子就这样相遇了。

他们一起读书,一起长大,青梅竹马。

宋仁宗看他们感情十分好,曾逗弄他们说“异日当以婚配”。

天子无戏言,后来宋仁宗下旨赐婚,让赵宗实迎娶高滔滔,留下一桩“天子娶媳,皇后嫁女“的美谈。

赵宗实登基后,高滔滔也顺理成章地封为皇后。

她一共生了四子四女,英宗的所有儿女都是她所生。

生平事迹

高皇后极为英明贤德,自律性强。

她的同胞弟弟高士林担任内殿崇班已很久了,英宗打算给予提升,高皇后极力劝止。

神宗即位后,尊称高皇后为皇太后。

神宗多次要为高氏家族建造庞大的府第,高太后又加以阻止。

高太后还拒绝家族封号,有一次侄子高公绘呈上奏本,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家族。

高太后觉得侄子的水平写不出这种奏章,担心是旁人唆使,便叫来侄子:“奏章到底是谁让你这么写的?”侄子见瞒不住,说是邢恕的主意。高太后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正是高后对娘家人一向要求严格,不肯逾礼半点,因此未造成其它朝代那样外戚干政的局面。

元丰八年,神宗病重,宰相王珪等人进宫探病,建议立10岁的延安郡王赵煦为太子,由高太后垂帘听政,得到神宗批准。

次年,哲宗赵煦即位,尊称高太后为太皇太后。

高太后临朝称制,大刀阔斧,施行改革:遣散扩建京城的工役,削减禁卫军,停止皇宫楼阁的建造,减少宦官宫女;同时,又禁止对内对外的横征暴敛,放宽民间保甲制度,使百姓得以宽松安居。

北宋名臣司马光、吕公著也奉高太后之召返回京城,被任命为宰相。

一时,名臣文士汇集于朝廷,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她对于神宗年间施行的一些新政如“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等不很妥当的,陆续予以废除,使天下得到安定。

由于高太后的英明贤德,在她垂帘听政的九年中,朝廷政务清明,国家形势稳定,成就了北宋最后一个天下小康、国势较强的时期。

后世称她为“女中尧舜”。

这就是高滔滔高太后的一生,可能就是因为太过于顺遂、完满,影视剧里都很少讲她,就算有,也只是作为大戏的背景,毕竟,这么完美、幸福,又没啥磨难和波折的女主,太缺乏戏剧张力了!

4

高滔滔是宋英宗赵曙的皇后,她出身于宦官世家,父亲在朝中为官,母亲是北宋开国大将之后。最主要的是,高滔滔还有个很厉害的姨妈,高滔滔的姨妈正是宋仁宗的曹皇后。

因为姨妈的关系,高滔滔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曹皇后更是将她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的疼爱。本就是家世显赫,再加上这样的成长环境,高滔滔的一言一行都深受曹皇后的影响。后来她又被嫁给了赵宗实,也就是后来的赵曙为妻。赵宗实原本就是被作为宋仁宗的接班人培养的,所以高滔滔嫁给他,就已经注定是母仪天下的命。

只可惜,宋英宗赵曙在位没多久就驾崩了,赵曙死后,高滔滔的儿子继承了皇位,高滔滔也成了高高在上的高太后。她当皇后的时候,就谨守礼法,当上了太后之后,也没有想着要干预朝政。如果宋神宗不是后来因为变法失败,早早的郁郁而终,高滔滔可能也不会扶持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位。

由于宋哲宗年纪太小,高滔滔才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她执政期间,依旧克己自律,勤俭廉政,她很快扭转了王安石变法所遗留下来的种种不正之风。她对朝政始终秉持着纲纪严明的作风,对于自家,她也在努力做到公私分明,问心无愧。

历史对她的评价也很高,赞她是女中尧舜。

5

高滔滔是宋英宗赵曙的皇后,她在儿子神宗赵顼死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辅佐时年仅十岁的孙子哲宗赵煦。

“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以上就是《宋史》对高滔滔的评价。意思是说,高太后临政期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并且杜绝了内宫请托降恩。高太后还奉行俭约,文思院所贡大小物品,不取一件。所以,高太后被人们认为是女辈中的尧舜。

高滔滔的出身非常显贵,她的曾祖父高琼、祖父高继勋都曾官至节度使。而高滔滔的父亲高遵甫也做过北作坊使,娶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为妻。

高滔滔的一生深受其姨母的影响,她的姨母便宋仁宗的曹皇后。

由于曹皇后未曾生育,高滔滔三岁时便被曹皇后领养宫中。

而久无子嗣的宋仁宗也把堂兄濮王赵允让的十三子赵宗实接入宫中抚育。

高滔滔与年龄相仿的赵宗实因此成为两小无猜的小伙伴。

待高滔滔与赵宗实成年后,在仁宗及曹皇后的力促下,高滔滔与庆历七年(1047年)嫁与濮王府,成为赵宗实的妻子。

嘉祐八年(1063),仁宗赵祯病亡。由于仁宗并无亲生子嗣,嗣子赵宗实(嘉祐七年被赐名赵曙)登基即位,是为英宗。高滔滔也在治平二年(1065年)被册立为皇后。

英宗共育有四子四女,全部为高滔滔所出。英宗后宫不乏其他美女,却未能给英宗生下一男半女。这也从侧面说明高滔滔是位非常善妒的皇后,一如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

不过,英宗在当上皇帝后就体弱多病,在勉强地干了四年皇帝后(其中曹皇后垂帘一年),就撒手西去。

英宗逝后,他的长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神宗的生母高滔滔被尊为太后。

对于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高太后和她的姨母曹太后是极端不赞成的。高太后甚至比她的姨母曹太后更为守旧。

高太后的丈夫英宗赵曙三十五岁早逝。她的儿子神宗赵顼也不长寿,只活了三十八岁。

神宗赵顼在元丰八年(1085年)崩逝时,他的儿子哲宗赵煦只有十岁。所以被尊为太皇太后的高滔滔垂帘听政,辅佐幼帝哲宗。

高滔滔垂帘后,立即着手废除新法。

因反对变法,在神宗朝被迫离开朝廷十五年之久的司马光被高太后重新召回朝廷,并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常务副宰相)。这预示着旧党人士卷土重来,一场新旧党争即将展开。

在高滔滔的授意下,司马光连上奏章,痛批新法,部分新法被立即废止。

而朝臣中的变法首领也曾到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的打击。

新党首领、宰相蔡确因没有为神宗守灵,被旧党纷纷指责为对先帝不恭。高滔滔最终将其罢相,逐出朝廷,下放到陈州。

支持变法的知枢密院事章惇、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韩缜随后也分别被贬到了汝州及颍昌府。

司马光取代了宰相蔡确的位子,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大刀阔斧地一顿猛操作,新法基本上完全被废止了。

高滔滔在政治上因循守旧,打击新党不遗余力,但在约束母族外戚方面的确严厉,这一点为后世所称道。

英宗赵曙在世时,多次欲提拔高滔滔的弟弟高士林,都被高滔滔婉拒。

神宗赵顼时期,高滔滔每次对娘家外戚的赏赐都很微薄。在神宗的力劝下,高滔滔才同意神宗赐给娘家一处宅地。

但修造府第的费用全部由高滔滔的个人收入买单,并未动用朝廷一文钱。而按例,这笔款项应由朝廷大农寺承担的。

高滔滔垂帘期间,确实厉行节俭,对自己母族的朝廷外戚约束也很严厉,因此也得到了《宋史》的高度评价。

但高滔滔在政治上非常保守,她一上台,即全面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由此引发了北宋新旧党争的再一次升级。

变法被全面废止后,北宋的军力和财力再一次面临倒退,北宋复兴的最后一次希望被高滔滔断送。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六十一岁的高滔滔病逝。

高滔滔在神宗、哲宗两朝临朝辅政,她厉行节俭,严厉约束外戚,个人美德难能可贵。

但她垂帘后,将王安石变法一棍子打死,造成了国力的全面衰退。高滔滔大肆打击新党人士,引发了新一轮激烈党争。

高滔滔死后,哲宗得以亲政,新党人士重新得势,又卷土重来,对旧党展开新一轮的报复,死后的司马光也被追贬官职。甚至连高滔滔本人也遭到新党的追责,如不是儿媳向太后的极力保全,高滔滔太皇太后的封号都差一点被废。

所以说,“女中尧舜”的评价对高滔滔来说,有点过誉了。

6

我是小九,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高滔滔清平乐中人物,在北宋真实的历史上,她的原型为北宋宣仁太后——高太后(让我们一起了解)

北宋宣仁皇太后高氏(1032年—1093年),小名滔滔,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母亲,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她的姨妈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因此家庭地位显赫。

如果是要问她有名吗,且看历史对她的评价

由于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所以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信任保守派旧党的大官司马光。1085年,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赵煦只有十岁,还是个小皇上。时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高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高太后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派,但是却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

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吕防、范纯仁等入内,对他们说:“我死以后,皇上(哲宗)是不会再重用你们的了。你俩应当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动退避,让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祸。”几天后,高太后病死于汴京。终年62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

关于高太后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高太后过生日的时候,御厨别出心裁地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两道美味的菜肴,献给高太后。高太后得知后,说:“羔羊在吃乳时期,杀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断乳饿死,羔羊幼小,烹而食之有伤天道。”即命将菜撤去并下旨不得宰羊羔为膳。高太后还常到御房,视食器刷洗是否干净,并诚以节俭,不可奢侈浪费。

以上↑就是小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请多多指教

7

很有名。高氏是北宋与真宗皇后刘氏并列的重要当政女性,更是被誉为女中尧舜。

高氏是宋英宗皇后,出身将门。作为宋仁宗嗣子的宋英宗继位,太后曹氏与媳妇高氏基本相处愉快,不久宋英宗死,高氏儿子宋神宗继位,曹氏成为太皇太后,高氏成为太后,与神宗皇后向氏一起,对制约宋神宗的冒进改革起到了刹车作用。

1185年宋神宗死,高氏成为太皇太后,宋哲宗继位,高氏因此当政8年代孙子管理国家。代理朝政期间,高氏任用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平反一些冤案,也打击了猖獗异常的新党。

相对来说,高氏执政期间政治清明,是北宋最后的回光返照。此后,宋哲宗宋徽宗极度信任新党,肆意打击不同意见,分裂统治阶级,向着亡国一路狂奔。

8

很有名!

高氏是北宋与真宗皇后刘氏并列的重要当政女性,更是被誉为女中尧舜。

高滔滔出身于宦官世家,父亲在朝中为官,母亲是北宋开国大将之后。高滔滔的姨妈正是宋仁宗的曹皇后。

因为姨妈的关系,高滔滔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曹皇后更是将她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的疼爱。本就是家世显赫,再加上这样的成长环境,高滔滔的一言一行都深受曹皇后的影响。

高氏是宋英宗皇后,出身将门。作为宋仁宗嗣子的宋英宗继位,不久宋英宗死,高氏儿子宋神宗继位。

1185年宋神宗死,高氏成为太皇太后,宋哲宗继位,高氏因此当政8年代孙子管理国家。代理朝政期间,高氏任用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平反一些冤案。

9

《清平乐》中结局最好、最幸福的女性应该是高滔滔了,她顺利地成为皇后,与英宗也是互相恩爱。她还是北宋五个垂帘听政的女主之一,也是其中最强势的。《宋史》中记载高太后:

"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我们看到,她的个人品格很好,在历代传统文人眼中是个圣明的太后。但其思想保守,看不清宋朝内部沉疴难起的病症,使党争变得激烈而残酷,对北宋后期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并不存在的青梅竹马

宋仁宗因为没有儿子,在朝臣的一再要求下,将三岁的侄子赵宗实认为养子,接到宫中,由曹皇后抚养。高滔滔也是幼小入宫,她先祖是开国名将高琼,母亲是曹皇后的堂姐,四、五岁时被接进宫,成为曹皇后的养女。

高滔滔与赵宗实有可能曾经是皇后宫中的玩伴,他们在以后成为夫妻,被传为"天子娶儿媳,皇后嫁闺女"的佳话。但高滔滔最初并非是为后来的宋英宗赵宗实预备的,绝不可以青梅竹马相论,因为她长大后更可能的是成为宋仁宗的嫔妃。

宋朝的后妃们有养女的习俗,她们长大后的最佳出路就是"进御",这也是后妃们养女的目的所在,在宫廷内太需要助力了,而母女的关系决定了她们的共同利益。宋太宗最宠爱的张贵妃就是养女出身,她与曹皇后宫斗,数度几乎达成废后、取而代之的目标。

赵宗实是因为宋仁宗无后而入宫,但宋仁宗一直在努力生下自己的血脉。妃子们接连怀孕,虽然产下的皇子夭折,但后宫仍有怀孕的妃子。赵宗实8岁时,被送出宫。此后8年,他与高滔滔再未谋面,直到高滔滔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刻到来。

苏辙曾有著述:"时宣仁皇后以慈圣外甥,亦为慈圣所养。稍长,将以进御。"明确记载了曹皇后收养外甥女的目的,高滔滔本应该是宋英宗的庶母之一。

二、一次宫斗阴谋,"殃及"高滔滔

除了高滔滔之外,曹皇后还有个养女范观音首先被仁宗看中,受到宠爱,只是还没给名分。此前深受宋仁宗喜爱的张贵妃感受到了重大威胁,为免失宠之患,她串通外朝宰相贾昌朝,在宫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时逢大旱,在农业社会,这就是天大的事情。皇帝与大臣们多次祭祀祈雨,但仍艳阳高照,一季的粮食眼看就要无望。根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这就是当政者有失德的行为,上天的警示,如果不改正的话,还会有更大的灾祸。

贾昌朝以穰灾为名,要求仁宗释放一批宫女。宋仁宗立刻照准,只要下雨,这时候什么事他都会答应

张贵妃在内宫又向皇帝进言,如果放出的不是亲近的宫女,上苍不会感动。带头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养女放出了宫。

事关天下事,曹皇后也只得让范观音出宫。

高滔滔也受到了这一事件的影响。上天既已做出警示,宋仁宗也不想逆天行事。高滔滔是皇后的外甥女,身份高贵,不同于一般的养女。而赵宗实这个养子也需要安抚,皇帝、皇后一拍即合,定下了这门婚姻。

高滔滔出宫,嫁给了赵充实

三、受到文人们的拥戴,但她的选择并不明智

高滔滔是个超级能生育的女性,育有四子四女。宋仁宗无子,英宗即位,高滔滔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

宋英宗在位时间不长,不到四年就驾鹤西去。高皇后的长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此时的宋朝已陷入积贫积弱的囧境,神宗立志变革图强,由此,拉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变法之初,随着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的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又拓地五州。但后期,随着一些失误及执行、用人的不利,神宗在变法、守旧两派意见间摇摆。伐夏的战争又不能取胜,神宗忧劳成疾,38岁去世。

神宗弥留之际,太子赵煦只有9岁,宰相王珪"乞皇太后权同听政,候康复日依旧,上亦顾视肯首。"神宗实际将权力交给了自己的母亲。

哲宗即位,尊祖母高氏为太皇太后,高滔滔开始垂帘听政,直至8年后去世。高太皇太后执政后,立即启用司马光。她在执政期间,勤俭廉政,民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但她全面废除了儿子毕生心血推行的新法,对变法派无情打击,以文字狱将新党领袖蔡确贬至岭南,造成新旧两党之争全面激化,最终导致了不可调和的对立。

由于宋后历代文人对王安石变法普遍持负面态度,因此,高滔滔的行为相当于拨乱反正,其有"女中尧舜"的评价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高滔滔自小长于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个人素质及修养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她养女的身份,加之曹皇后外甥女的出身,决定了她长大后,本应成为宋仁宗的嫔妾。

一场宫斗,将她送出了宫,嫁给曾为仁宗养子的宗室赵宗实。但时也命也,宋仁宗无后,赵宗实即位,高滔滔又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地方,并且成为了女主。

可惜的是她思想保守,未能将宋朝带上光明的道路。

10

北宋自宋真宗的皇后刘娥成为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之后,又出现过两位临朝称制且还在后世历史上颇有贤名的皇太后,分别是刘娥的儿媳妇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还有刘娥的孙媳妇宋英宗的皇后高皇后高滔滔。

她们祖孙三代齐齐亮相当下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而且这三代女性都是在历史上颇有贤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刘娥权力欲望比较过盛,非常有手段,一代名相寇准都栽在了刘娥手里,所以刘娥虽然历史上也算是颇有贤名,评价也比较高,但是不及曹皇后和高滔滔更加备受好评。

曹皇后按电视剧的名字曹丹姝称呼,她其实临朝称制只在宋英宗身体抱病期间短暂的执政过一段时间,她的权力欲不如婆婆刘娥那么强盛,所以她不过分揽权,而英宗去世后,宋神宗继位,宋神宗是比较孝顺尊重养祖母曹丹姝,他在处理朝政时,都会主动请示曹丹姝,虽然其时曹丹姝不算临朝称制,但是也算是辅助宋神宗决策朝政大事。曹丹姝贤名比较好,她处事比较公正严谨,所以宋神宗和大臣都非常敬重曹丹姝。

高滔滔则是辅佐孙子宋哲宗赵煦,在赵煦幼年登基时,高滔滔临朝称制,高滔滔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她的评价应该算是祖孙三代皇太后中评价最高的一位。

高滔滔是曹丹姝堂姐的女儿,算是曹丹姝的外甥女,由于是姻亲关系,所以高滔滔因为这层出身,自幼就被许配给了曹丹姝的养子后来的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刻薄寡恩,忘恩负义的皇帝,他在养父宋仁宗赵祯去世后,对宋仁宗的女儿非常不好,也不尊重养母曹丹姝。

由于宋英宗遗传有老赵家的家族精神疾病,身体非常不好,他身体不好期间都是由养母曹丹姝临朝称制处理政务,在婆婆面前这时还轮不到高滔滔临朝称制,但是高滔滔在这期间向婆婆曹丹姝学习到了很多理政经验。

宋英宗不尊重曹丹姝的地方就在于他非常不信任养母,处处提防养母曹丹姝揽权,怕自己的皇权落到曹丹姝手里,而曹丹姝为人比较公正严谨,为了杜绝养子的疑心,所以她从不揽权,宋英宗身体一旦好转,立刻还权于他。

宋英宗在位期间比较短,在位四年35岁就去世了,高滔滔的儿子宋神宗赵顼继位,宋神宗即位时年龄已大,不需要皇太后辅政,所以高滔滔这时也没有临朝称制的机会,而且宋神宗更为尊重养祖母曹丹姝,所以他遇到朝政大事都会先请示曹丹姝,而曹丹姝为了尊重儿媳也会与她一起商议。

因此宋神宗期间,是高滔滔彻底跟随曹丹姝学习理政的时期,高滔滔也对即是婆婆又是姨妈的曹丹姝非常敬佩,她也处处以曹丹姝为榜样学习,所以为她后来临朝称制,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一直支持王安石变法,实行新政,但是他又抵受不住守旧党派的压力,所以他一直在新旧两派之间摇摆不定。宋神宗去世后,儿子宋哲宗继位时年仅八岁年纪幼小,所以高滔滔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高滔滔执政后立即废除了王安石变法,启用守旧党派的司马光等人,稳定了已经因为王安石变法产生新旧党派争端而动荡的朝政局势。

高滔滔在曹丹姝的熏陶下已经具有非常卓越的理政能力,她辅佐宋哲宗执政期间,北宋政治比较清明,加上宋仁宗的“仁宗盛治”奠定的深厚基础,当时中国经济十分繁荣。

因此在高滔滔的临朝称制之下让宋哲宗统治时期成为了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代,这与高滔滔的卓越能力和贤德品行是密不可分,也因此后世评价高滔滔为“女中尧舜”。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