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看时代和皇帝。
平民见到皇帝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平民见皇帝,另一种是皇帝见平民。
先说平民见皇帝
1、阶层上升途径
一般情况下,平民是无权见皇帝的,但当平民的身份变为大臣,上朝参拜皇帝就成了工作内容,这也是最普适的途径了。
这个途径最看时代,在世卿世禄制解体以前,基本上是走不通的。汉朝创立察举制后,这条路总算通了,虽如羊肠小道,却也让底层人看到希望,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世代务农,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经学成为了丞相,别说见皇帝,教皇帝也是常有的事(汉元帝听匡衡讲《诗经》)。
随着时间推移,察举制却逐渐沦为世家大族的专属,平民的上升通道反而变窄了,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本想把路拓宽,时间一久反而变得更窄。
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后,这条路总算越来越宽,经宋朝发展而至明清,已经成为固定大道。即便如此,明清科举每届也只录取两三百人而已。
文的不行还有武的,靠参军立功也是有机会入朝参拜皇帝的,只是要做到这种级别,要砍的人头恐怕不下万数,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不小心就成了炮灰了。
2、造反途径
这条途径最为劲爆,而且还有捷径。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起义军首领,你想见当朝皇帝的话,全力砍翻朝廷正规军即可,只要打得京城毫无还手之力,你就有大半可能收获当朝皇帝的投降,只要你不杀他,他估计天天都想被你见。
剩下小半是一些脚底抹油在你来之前就跑了的,以及抵抗失败自杀的。前者如元顺帝,后者如崇祯帝,总之是见不到活的。
当然你也可以走捷径,先称帝,然后拿出镜子照照自己,那就实现见到皇帝的目标了。
3、看热闹途径
这条途径纯粹看运气,碰上那些喜好出巡的皇帝,大摇大摆的车马彰显皇家气派,平民在两边虽然看不到人,但多少可以看到个皇帝影。
比如秦始皇出巡时,尚为平民的项羽和身为亭长的刘邦,都对这架势发表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世的隋炀帝出巡、康熙帝出巡、乾隆帝出巡,周边都聚集了大批看热闹的。
再说皇帝见平民
1、告御状途径
这条途径很看皇帝,毕竟有些皇帝压根不允许告御状,直接把路给堵了;其次有些皇帝虽然允许告御状,但只是责令有关部门审查,自己是不见告状者的,而告状者显然也不可能直入皇宫面见皇帝。此外,这条途径的风险也是很高的,稍有不慎别说见不到皇帝,就是连小命都难保。
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例,他是很提倡民众告御状的皇帝,为此还制订一款“民拏害民官吏”的条文,规定百姓可以将危害地方的豪强胥吏直接捉拿至京城受审,只要拿出《大诰》作为凭证,沿途官府不得阻拦。
在这一条文下,常熟农民陈寿六带着弟弟和外甥把县吏顾英绑了,高举《大诰》赴京告状。朱元璋得知后非常高兴,亲自接见了陈寿六,赏赐给陈寿六两套衣物、银钞二十锭,免除三年杂役,并将此事写入《大诰续编》。
而乾隆帝则比较抵触告御状,因为平民对官员生活并不十分了解,有些时候根据传言就敢写奏疏上奏。比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发生的严譄案,严譄曾是都察院的候补吏员,役满后没能转正,从吏员变为平民。
严譄颇为不甘,根据自己道听途说就给乾隆帝上了份奏折,内容就是举报家乡地方官贪污、那拉皇后应予表彰、应该立新皇后了。
在奏折中,严譄对那拉皇后百般表扬,说她是为了乾隆帝身体考虑,才把头发剪掉,以减少二人的房事,可惜与皇帝发生了冲突,最终丢掉了性命。
看到这种编排,乾隆帝勃然大怒,下令严查,最终查明这是严譄为了翻身而写,材料纯属听说,乾隆帝下令将其斩首。
2、微服私访途径
这条途径最著名的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但这只是戏说,康熙帝本人是明确反对微服私访的。
《清圣祖实录》载:“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庚申,谕大学士,学士,九卿等:“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从康熙帝的话可以看到,的确是有皇帝微服私访的,他举了宋太祖和明太祖的例子,其实很多开创帝王都有微服私访的记录,就连数次大规模出巡的秦始皇也有,还遇到了危险。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一年十二月,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旧唐书?高祖本纪》载:(武德二年闰月)庚戌,上微行都邑,以察氓俗,即日还宫。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上(宋太祖)既即位,欲阴察舆情向背,颇为微行。
还用说宋徽宗微服去找李师师,明武宗微服跑出宫玩耍等等,这种情况下皇帝混入平民中,平民当然是可以见到皇帝的,只是皇帝不表明自己是皇帝,又有谁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