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笑着”二字绝对是笔下之误,若为苦笑还贴点儿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是人,人内心的感受是靠自身去体会而不是靠别人去写的。试想,谁家摊上个即将被腰斩的人不难受?哪能笑得出来。主要是刽子手把钱接了,你就要咧着嘴从口中挤出谢谢二字,当然了,由于你的大方,那个要被切成两半儿的人不会遭很长时间的罪。如果你恶狠狠的给送钱,刑场上你会看到短了半截的人痛苦的挣扎,然后瞪着眼晴向你爬去……

当爬到一半时,肚子下面“哗”地一声开了……

不光是腰斩,一个人被判车裂、砍头、五马分尸、凌迟、坐莲花等极刑时,本人、家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向刽子手“笑着”送钱,送的心诚,要死的人少受点罪,“送不明白”……还不如不送,这就是现实。

腰斩算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把人从中间一切两断。

试想,往屁股靠一点儿,上半身就留的多。留长了,那个被切的人便能看到自己的下半身……往上靠一点,那个人可能会被秒杀……

这应该就是所谓“”笑着行贿”的原因……。

最佳贡献者
2

在历史上,为对一些造成极坏社会影响的犯罪者进行惩罚,统治者研究出了很多特别残酷的刑罚。这些刑罚放在今天可能都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和如今我们健全而且合理的法律相比,这些刑罚更像是为满足一些人的恶趣味而被发明出来的,而且发明这些的人似乎认为只要刑罚越狠,越残忍,就能完全抑制住犯罪行为。

但是不看问题根源,一味针对一个现象下手,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这次要说的这个刑罚也是这样一种,它残忍到受此刑的人都留不下整具尸身。而且万一行刑者有意报复,受刑者可能要很长时间才会死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忍受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同时也会令观看行刑过程的人胆寒。这个刑罚就是腰斩之刑。

此刑针对哪些人使用?是不是针对极其残暴的杀人犯专用的?

腰斩这个刑罚,它发明出来并不仅仅是针对一些犯下大罪之人的。杀人犯一般不会被施以这个刑罚,他们一般都是被砍头。

这个刑罚它的象征性更强,那些受此刑者与其说是犯下大罪,不如说是犯下了无人可恕的罪行。换句话说,一般都是得罪了皇上的人,才会被处此刑。

在历史上,受过这个刑罚的都不是普通百姓。如李斯,他兢兢业业辅佐君主建立大业,秦帝国的兴盛之况里面有他很大功劳。但最终他被诬陷有反意,本人被腰斩,家人也都被处死。

另外,汉武时的栾大也受此刑而死。他本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术士,但是欺骗君主他有通神的本领,还因此娶到了公主。但最终被君主发现真相,处以此刑。

除这二人外还有唐朝的辩机,清朝的俞鸿图。总结来说,这些人都是做的事情传到了皇上耳朵里,触怒了君威才受此刑的。

要受此刑的人为什么要贿赂行刑者?

很多朋友认为这个刑罚这么狠,而且这么血腥,那一刀下去人都成两半了,人肯定也死了。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受刑者在受刑之后是立刻死亡还是要再活一段时间这取决于行刑者,也就是刽子手。

这个刑罚和砍头不一样,头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同时它还关系到呼吸功能。因此头被砍下之后人几乎是立刻死亡的。但是腰斩不同,受刑者被斩之后,身体大部分器官还是完好的,他们最终的死因是失血过多。

因此很多人受刑后还痛苦地挣扎,很久之后才真正断气。而掌握受刑者被斩之后活下去时间的,就是刽子手。

如果犯人打点好了,他把刀向上移一下,一刀下去干净利索,人很快就死了。但是如果犯人不打点,他可能按照惯例砍的地方朝下一些,那么这样犯人还要受很长时间的折磨才死。

犯人在刑场上真的是笑着的吗?

这个说法当然是不存在的。试想,就算此前他都打点过了,能死的痛快一些,但也是要死的。除非受刑者真的是那种反抗暴政的义士,在受刑前还能向天大笑,细数杀害他这些人的罪行。

图:谭嗣同剧照

但是这种人又能有多少呢?谁面对死,而且还是这么惨的一种死法能不胆怯呢?除非是这人已经被吓傻了。因此,别说笑了,受刑者在刑场上还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就已经很好了,有很多人甚至都会在这种时候吓到失禁,大哭到无法控制情绪。

别的先不统计,就我个人所了解的这些人中,在刑场上确实没有笑着死的。这些人死前表现最为人所知的应该就是李斯的死前之悔。当时他对着儿子说出只想回到从前那种朴素生活的简单愿望时,确实很令人动容。

最终,这种刑罚在雍正帝手中被废除了。而原因,据说是有一人在死前连写七个血字,令人不忍目睹。

3

中国古代刑罚,可谓是千奇百怪,花样百出。比如炮烙、人彘、凌迟等骇人听闻的古代酷刑。古人对待死刑犯人,根据罪行大小,推出了各种花样的惩罚方式,真正做到了死都不能便宜他。

腰斩是一种用斧钺等刑具把犯人拦腰斩断成两截,使其死亡的一种残忍刑罚。比如包公的虎头铡,就是让犯人躺下,铡刀落下去将人斩成两段。这便是腰斩,当然,腰斩也可以是刽子手举起大刀,砍犯人腰部,使其断裂而亡。

古代腰斩的刑具一般都是比较沉的,而腰斩又不像砍头那样一下必死,可能要很久才能死去,比如清朝有一个被腰斩之人,一刀下去没死,一直过了一个多小时才死去,在地上写了九个惨字,十分痛苦,因此雍正废除了腰斩之刑。

腰斩又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所以犯人家属一般都会对刽子手行贿,让他卖力点,干净利落,少让犯人受苦。而犯人死前要对刽子手尴尬的笑笑,以展现自己的可怜。有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刽子手,会故意整那些没行贿的犯人,比如明朝的方孝孺,全家都被株连,所以自然没人贿赂刽子手。所以,方孝孺死的很慢很痛苦。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也许不知道,古代最黑暗的地方就是监狱。

刽子手则是油水非常大的工作。

满清时期,死刑犯被处决之前,刽子手都会得到大笔的贿赂。

为啥?不想死前受苦。

比如绞刑,如果你行贿了,刽子手就一下把你勒死,速度很快,痛苦少。

如果你不给钱,刽子手就故意延长你死亡时间,折磨你半死不活。

在比如凌迟,如果你行贿了,刽子手割上一二十刀,就偷偷刺你的心脏,把你刺死,不让你多受罪。

如果你不给钱,就按照规矩一刀刀慢慢割,割伤几百刀也不让你死。

再说腰斩和斩首,倒是没有太多的说法,刽子手也没太多勒索。因为行刑都是要求一刀,没法勒索。但是刽子手还会要求留下尸首作为抵押,尤其是需要枭首的还要押下头颅。

所以,一般腰斩和斩首的犯人也要提前打点,不然过不了这关。


其实大家看看小说水浒就知道,施耐庵是明代的人,曾经参加过监狱管理。

水浒里面的监狱就黑暗之极,武松没有行贿,差点小命不保。

再看看,如果不是李逵照顾入狱的宋江吃饭,怕是等不到行刑就饿死在里面。

5

其实不仅仅是腰斩会这样做,比如凌迟等刑罚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就是一个原因,让犯人死的痛快一些,腰斩在行刑时,罪犯要将上身衣物全部脱去,使得自己的腰部露出,然后趴在铡床上,只需刽子手稍微一用力,罪犯便不省人事,然而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这就涉及人体器官的结构,众所周知,人体重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倘若罪犯被腰斩之后,往往会出现上半身神志清醒,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断气,此时罪犯是极为痛苦的,所以自从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罪犯就会自己或者家人贿赂刽子手。

他们要求刽子手在行刑时将铡刀向上半身部位挪动,这样犯人受到的痛苦就会减少,也有的罪犯不但没有贿赂刽子手,甚至是得罪刽子手或者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刽子手就会将犯人的上半截移动到桐油板上,这样血流不出来,罪犯会更加痛苦,据说半天左右才会断气。

我们不妨来看看一则野史故事

雍正年间,有位官员叫俞鸿图,主要负责科举考试,但是因为自己的小妾与仆人私通,收取贿赂,小妾便将考试材料贴在他的官服背后,待俞鸿图穿上官服,仆人再将材料从官服上揭下来传给应试的人。

这一切俞鸿图并不知晓,事情败露之后,俞鸿图被处以极刑——腰斩,因为他也是临时知晓,所以并不知道还要贿赂刽子手,刽子手一向都会索取费用,奈何这次并没有,于是在腰斩之时故意缓缓而下,慢慢截成两段,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即使在腰斩之后,俞鸿图还用手在地上连写了7个“惨”字。

当时的雍正也在观看,雍正认为腰斩实在太过残忍,于是下令废除,自此,腰斩从周朝发明到雍正年间结束,算起来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里还涉及到古代刽子手的一些潜规则,其实古代刽子手的“工资”都是非常高的,一个刽子手行刑一次所得的银两时普通百姓半年的费用,而他们除了正常收取的银两,其余都来自罪犯贿赂,多少也取决于罪犯,但是一般都会多给,这样也不会死的太痛苦。

还有一点就是古代的腰斩,一开始是用斧头或者钺,但是这都不够锋利,等到铁器普及之后,才开始运用,但是早起的铁器制成的刀也不够锋利,所以这个时候的腰斩极为考验刽子手的技术。

倘若刽子手一刀砍下去后不断,这样就会被质疑能力不行,以后就没人找他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铡刀越来越锋利,这样就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全凭刽子手拿捏。

这样贿赂刽子手的事在古代一直都有发生,但是说笑着贿赂的实在就是有些说笑了。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6

腰斩是古代非常可怕的一种刑罚,诞生于周朝,在后来的很多年代里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使用着。

在最开始的时候腰斩的行刑手是拿着一柄大斧子行刑的,在行刑的时候受刑者或趴下来或跪坐着,在做完准备后,行刑手就会手提一柄大斧子开始在受刑者的腰上狠力的砍下,像树桩一样一下一下的将受刑者的骨肉砍断。

腰斩发展到了后来又改变了模样,行刑手们不再需要再继续的使用斧子行刑了,这个时候作为替代斧子的行刑工具,铡刀自然应运而生。

想必看过包青天电视剧的人都会对里面的行刑铡刀印象深刻,很多人以为那个铡刀是砍头的,但实际上铡刀的作用是腰斩,受刑者需要躺在铡刀的板上,然后行刑者只要用力的把铡刀往下一铡,就可以让受刑者了结了生命。

在行刑的时候受刑者的生命虽然终将是难逃一死,但是这个过程却非常的耐人寻味,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受刑的时候行刑手如何行刑其实是很有讲究的,腰斩不像砍头一样一砍就死的,如果腰斩的位置选的不对,在靠近腰部很下方的时候,就算整个腰被斩了下来,那受刑者仍然会保持着清醒的神智,这个时候痛苦就会弥漫他的大脑,这是任谁都承受不了的巨大痛苦。

还有如果行刑者的心情不好的话,他原本可以几个斧子、几铡刀就解决的事情,非要拖到十几二十个斧子才把全部腰都斩下来,这个时候受刑者的痛苦就会越来越深,是个人都承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行刑者快速的行刑让自己好一死为快呢?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我们问题中所提到的陪笑和贿赂。

一般在得知自己的亲人将要被实行腰斩的时候,那他的家人就会提前的找上行刑者,通过金钱贿赂他,这样行刑者就会在行刑的时候干脆利落的把犯人的腰斩下来,而且选择的位置都是比较偏上的,一斩就死的那种,所以在这个时候犯人就可以杜绝很多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在被腰斩前要贿赂行刑手的原因

还有一种就是没钱贿赂行刑手的,他们可能是真的没钱,也可能是所有亲人连坐一起无法进行贿赂,但是对于腰斩的惨烈程度早有耳闻的他们在被行刑前就会忍着恐惧向行刑者赔笑。

想在死前通过自己的微笑感化行刑手,希望他们能大发慈悲干脆利落的终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古代犯人们在腰斩前要对行刑手陪笑的原因。

自古以来腰斩就和车裂并列为中国的两大酷刑之一,虽然腰斩没有五马分尸那样听着恐怖,但如果没有打点好关系的话,惨烈程度绝对不亚于五马分尸。

所以说古代被腰斩的人之所以要对行刑手赔笑贿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希望在死的时候能痛快一点,人生有无数种死法,终将难逃一死,在很多时候这个死法就变得很重要了,古代社会是一个刑法很严峻的社会,各种各样的酷刑层出不穷,在这些酷刑面前,人们怕的反倒不是死了,这些惨烈的酷刑会让所有人都期望自己能早死一点,只有死的快一点才能不用遭受那么多的罪,虽然我们时常感叹古代刑法的严峻恐怖,但是在很多时候一些让人痛恨到骨子里的犯罪者,却常常让人有一种想恢复这种刑罚的冲动。

7

腰斩是中国古代著名酷刑,顾名思义是拦腰斩断,好好一个大活人,”咔嚓”断成两截!想想你总砍刀劈断骨头的样子,让人不寒而栗!

古代腰斩最早使用大斧的,但斧头这玩意儿虽然势大力沉,却不够锋利,并不好用,即便是身强力壮的刽子手拼尽全力,有时也不能一下搞定,会给犯人带来巨大痛苦。

出于人性化考虑,后来行刑的工具不断改进,最后改进成了铡刀,既锋利无比,又便于操作,一刀致命,实在是充满智慧的发明。

腰斩操作是有技巧的,如果腰斩的部位不对或者力度差一点,犯人被斩以后,就不会立刻就死,甚至能看到自己身体的下半截,那情景要多恐怖有多恐怖,要多痛苦有多痛苦。

最可怕的是一次斩不断,死不了,就必须再斩一次,那才是最痛苦的,而能不能痛快的关键就掌握在刽子手中,所以犯人家属一般都会贿赂刽子手,让他们下手狠一点,利落一点,这样犯人就能死个痛快,不至于遭受太多痛苦。

至于笑着贿赂刽子手,有两种可能,一是贿赂已经由家属搞定,犯人临死前笑着,无非是强作笑颜,让自己死的样子好看一些;二是没钱贿赂,只好陪着笑,让刽子手可怜自己,下手快点。


历史上有两个没有贿赂刽子手,结果被腰斩十分痛苦的人,一个是明代的方孝孺,一个是清朝的俞鸿图。方孝孺大家都知道,他被朱棣灭了十族,自然没人替他向刽子手行贿,结果被腰斩的时候刽子手动了手脚,死的很痛苦。

雍正年间的俞鸿图因为临行刑前才知道要被腰斩,来不及行贿,刽子手便给了他一个慢死。慢到什么程度呢?俞鸿图被斩一个小时后才死去,死前还用自己的血连写了七个惨字!

饶是雍正这样“心狠手辣”的皇帝,在听说他的惨状后,也觉得腰斩太过残忍就下令废除了此酷刑,俞鸿图的惨死拯救了多少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8

腰斩是古代极为残忍的一个酷刑,顾名思义,就是把受刑人从从腰部斩为两段。这种刑法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正式废除。

被判处腰斩的人,除了皇帝亲自指定的犯人外,大部分犯人家属都会选择贿赂刽子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死的更痛快。



刽子手的利益

古代的刽子手一般没人愿意干,很多的刽子手都是贫苦家庭出身,为生计从事了这份职业。

而这些刽子手慢慢的把利益发展到了最大化。在清代遗留的档案中记载,当有犯人需要行刑时,刽子手会提前受到公函,上面写明时间、地点和受刑人。之后会得到4银元的补助,这一部分属于正规收入。相当于当时普通人半年的收入。



除了这一部分之外,犯人家属为了让犯人少受点罪,所以经常给刽子手送礼,这也基本成为了一项定例。清代时犯人家属贿赂行成规格;需要两壶酒,鸡鱼各一,上等布料一匹,钱若干。

当然这个钱是没有定数的,如果送的多,他的手法就会比较高明,犯人受得罪就比较少。如果送的少,那就要看刽子手的心情了。



腰斩手段

秦汉以前由于铁器尚未普及,所以当时的刑具大部分为青铜器,而青铜器质地较软,制作的斧和钺不够锋利。因此一斧致命的概率很低,这样一来,犯人受几次劈砍全看刽子手了。

如果刽子手用的力气大,可能一斧下去,犯人就砍成了两段。反之,很可多次劈砍犯人也没有被砍成两段。因此忍受的痛苦也就比较多。



秦汉以后,随着铁器的普及,行刑的斧钺也变成了更锋利的大刀。 但是即便如此,也有诸多手法可以找寻。

腰斩是要将人从腰部斩为两段,这个腰部跨服比较大,如果从靠上部的器官处斩断,犯人可能挣扎时间就比较短,如果从下部斩断犯人挣扎的时间就比较长,受罪也比较多。



明朝方孝孺是朱棣亲自指定的腰斩之人,所以根本没有办法贿赂刽子手。当方孝孺被腰斩之后,长久不能断气,在南京聚宝门前,以手肘撑地爬行,连续写下了12个“篡”字才断气。

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是清代学政俞鸿图。因为科考舞弊,所以被处以腰斩之刑。当时事发仓促,所以没有贿赂刽子手,最终就是腰斩比较靠下,仅剩上半身爬行,忍受巨大痛苦,迟迟不能断气。



实际上不仅仅是腰斩,就连砍头也是如此。如果刽子手收下了贿赂,会一刀毙命。反之如果犯人家属如果囊中羞涩,没有钱财贿赂,或者刑场之上有犯人仇敌,或者乡绅富豪撒钱,刽子手就会展示一下“绝活”,多砍几刀。就好比当年斩戊戌六君子时,换下的钝刀一样。

9

明知自己必死,犯人贿赂刽子手却也势在必行。为何?


因为死法有差别。

就好比砍头和凌迟处死相比,明显后者的威慑力要大得多。砍头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是凌迟却是要经历千刀万剐的过程,剧痛要伴随人犯几天才能真正被摆脱,受刑者才能登往西方极乐。

而腰斩就好比凌迟,受刑者往往不会马上毙命,因为人体的器官大多集中在上半身,从腰间断开,器官还能工作一段时间。据林涛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中讲述了俞鸿图在受到腰斩之刑之后,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方才断气,场面之血腥可想而知。雍正听闻觉之太过残忍才取消了这种刑法。但这种说法没有其他史料佐证。

贿赂刽子手让他干吗?

贿赂刽子手就是让他在行刑的时候刀磨锋利一点,手脚利索点,斩的位置偏上一点,这样能快点断气,少收点痛苦罢了。

如何评价这种酷刑

这种刑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毕竟治标不治本,而且太过血腥残忍,终将被历史所抛弃。

10

被判腰斩已经没了生的可能,要想减少痛苦求速死,给刽子手行贿,则是最好的办法!要知道,古代的刽子手全凭手艺讨生活,刀上的花样自然少不了。

腰斩是古代相当残忍的刑法之一,其中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犯人死后,对其尸体施行腰斩。例如李斯,就是先“具五刑”,然后“腰斩咸阳市。”所谓的五刑,就是黥(脸上刺字)、劓(割掉鼻子)、斩左右趾、枭首(砍掉脑袋示众)、菹其骨肉(捣乱尸体),可见李斯受腰斩刑时已经死掉了,腰斩不过是对他尸体的侮辱。

另外一种就是活生生地将犯人一刀两断了。据记载,中国最后一个被腰斩的是雍正年间的福建督学俞鸿图,这位仁兄的小妾与人私通,泄露了试题,结果他背了黑锅被判腰斩。

俞鸿图行刑当日没有贿赂刽子手,结果被拦腰斩断后不能马上断气,疼痛难忍之下,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连着写了七个“惨”字,最后才咽气。

雍正听说后,觉得腰斩太残忍,把这种刑法废除了!

从俞鸿图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刽子手的重要了!犯人受刑后能活多久,受多少痛苦,全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这事儿不难理解,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在施行腰斩之刑时,在肝脏等部位切割的话,犯人很快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丧命,如果故意斜着下刀波及到心脏,犯人死的更快!但如果没钱孝敬刽子手,切割的部位向下移,肚破肠穿之后,犯人要挣扎很久才毙命,痛苦可想而知!

当然,这事儿单单贿赂刽子手也是不行的,总要上下打点,才能让老爷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