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得位不正的皇帝其实有很多,比如王莽篡汉、曹丕篡汉、甚至杨坚夺取北周政权、赵匡胤等欺负孤儿寡母等等,当然这些篡权还算是比较平和的,要说最为血腥的无疑是李世民和朱棣了,因为两个人都通过军事行动取得了帝位,可是历史上对于两个人的评价却不一样,李世民被封为“千古一帝”,得到后世君王的肯定,反而朱棣承受的骂名却很多,为何都是通过血腥手段上位,怎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小编看来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两人登上皇位的性质不同。
虽然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皇位,并且都是付诸武力解决问题,但是李世民和朱棣的性质还是非常不一样的,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消灭了最大的竞争者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最终登上皇位;而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打败自己的皇帝侄子朱允炆,最终从朱允炆的手中夺得了帝位,也就是说李世民依靠政变夺得皇位,而朱棣是造反,两者的性质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可以说李世民登上皇位更具有合法性,而朱棣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合法的,只不过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赢家而已。
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自己亲手不射杀了太子李建成,然后尉迟恭射杀李元吉,在抵挡住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援军后,尉迟恭来到李渊的面前名为保护,实则是一种逼迫,这样李渊将军权交给李世民,让李世民带兵平叛,最终李世民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政变发生三天后李世民做了太子,李渊将国家大事的处理全部交给李世民,按照《旧唐书》记载,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可以说李世民绝对是古代权力最大的太子了,两个月后李渊让出皇位,李世民正是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可以说李世民虽然通过政变上台,但是他登上皇位的过程,是符合皇位继承规则的,李渊册封太子,然后李渊让权,从这一点上看就和朱棣是相反的,而朱棣是因为明朝的正统皇帝朱允炆削藩,可以说触动了朱棣的利益,最终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行的造反行为,他的皇位的夺取不符合皇位继承,而是自立为帝,所以两者性质不同,朱棣的合法性备受质疑,也就是重要原因了。
第二,造成影响的范围不同。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朱棣,都是通过军事斗争取得了皇位,但是两者造成的影响差异很大,李世民的政变充其量只是影响了京城长安,按照《旧唐书》记载: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也就是说这场政变,双方投入的兵力也就在3000人左右,几天之内李世民就彻底掌控了局势,对于百姓而言,玄武门政变根本就有带来太大的影响,国家在平稳中进行权力的交接,李世民做了两个月太子,也就完全掌控了朝局,七月壬辰,太子左庶子高士廉为侍中,右庶子房玄龄为中书令,尚书右仆射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杨恭仁为雍州牧,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右庶子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太子詹事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可以说李世民用亲信掌控了核心权力,也就是宰相群体,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李世民的人,至于军队方面,李世民更是掌控京城,因为李世民手下不缺少军事人才,玄武门之变后,麾下亲信多封为十六卫大将军,比如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右武侯大将军,程知节则是右武卫大将军等等。
而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国就在如今的北京附近,而朱元璋时期国家都城是在南京,这场“靖难之役”造成的影响遍及如今的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既然朱允炆和朱棣付诸武力,战火影响了广大的地区,无论如何都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毕竟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时间,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朱棣,如此庞大的军队的粮草等问题,必然导致百姓赋税的增加,所以这场战争让百姓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广大百姓还会因为这场造反导致妻离子散等等,所以靖难之役给百姓生活带去了非常沉重的影响,尤其是国家经济以及秩序是一种严重的破话,自然后人也就会去黑朱棣了,可以说李世民的政变只影响了京城上层社会,而朱棣造反却影响了广大百姓,这个影响范围差距太大了。
第三,对待政敌态度不一样。
李世民政变成功后,虽然使用自己的亲信占领权力中枢,比如三省最高长官以及十六卫大将军等等,这些都是正三品及以上的官职,真正的位高权重了,李世民虽然残忍,杀害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甚至连自己的侄子都不放过,但是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李世民更多的是采取宽仁的态度,很多他的政敌都被李世民重用了,尤其是魏征更是成为了李世民倚重的朝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相反朱棣带兵攻入南京城后,因为是造反,其实还是有很多臣子反对朱棣的,而朱棣为了能够登上皇位,杀害了朱允炆的很多旧臣,而且是为很高的大臣,比如方孝孺被诛杀十族(历史上唯一一次),还有朱允炆的重臣兵部尚书铁铉凌迟处死,礼部右侍郎黄观投江自杀,但是朱棣依旧将他诛九族,而力主削藩的齐泰和黄子澄都是凌迟处死,诛三族,所以李世民留下了美名,而朱棣得罪了广大的士大夫,尤其是方孝孺更是明代读书人的楷模,所以后世人对于朱棣自然不喜欢了。
第四,两个人达到的高度不同。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第一功臣,当然李世民也有篡改史书的嫌疑,但是篡改的部分主要是抹杀李建成的功劳,唐朝的的开疆拓土,尤其是唐朝建立后的荡平各路割据势力的时候,李世民打下了唐朝半壁江山,另外半壁江山由李孝恭打下来,不过两者的难度差异太大,李世民打败薛举父子、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凭借着这份军功成为了唐朝文臣武将第一人,甚至天策上将都有开府的权力,这真的只是没有太子名号而已,得到了李建成的忌惮,可以说李世民得到了开国功臣团队一部分的支持,至少在与太子李建成的争斗中不落下风;而朱棣在明朝开国时期没有立下军功,后面镇守北京,多次北伐蒙古,但是与李世民的成就相差太大,最重要的就是朱棣从来没有成为太子的有力竞争者,朱元璋早期全力培养朱标,等到朱标去世后,没有考虑其他儿子,反而选择了孙子朱允炆,可见在朱元璋心中朱标始终是他最佳选择,后面朱允炆继位,朱棣造反就是反叛行为,虽然朱棣获得胜利,但是朱棣的威望还是不足,所以对于反对者采取高压措施,相反李世民因为有了太大的威望,反而不需要采取极端手段震慑群臣,这就是两个人的高度并不一样。
第五,后世《史书》的推波助澜。
古代记载唐朝最重要的两部史书《旧唐书》是五代时期编撰,后面的《新唐书》是宋代编写,再加上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可以说这是研究唐史最重要的史学资料了,而唐宋都是汉人王朝,再加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皇位获得也不正,所以在面对前朝同样得位不正的李世民,自然要给予美化,或者说淡化处理,如果黑唐朝的话,对于宋朝的皇帝怎么评价呢?而明朝的《明史》是清朝人编写的,而清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且双方是敌对王朝,清朝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去世,都与明朝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整个明朝时期,清朝始终不能够入关,正是因为明朝灭亡了,吴三桂投降清朝,才让清朝能够快速入主中原,所以抹黑明朝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仔细看《明史》的话,这种基调到处都是,而朱棣作为一个造反的皇帝,自然要给予黑化了。
最后,两个人治理下的国家繁荣程度不同。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迅速成为世界大国,不但在极短时间内灭亡了东突厥,后面唐朝的名将们一路灭国无数,打赢了周边的无数政权,为李世民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更是在大唐臣子的帮助下,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而朱棣治理下的明朝,确实达到了明朝疆域的最高峰,但是整个明朝都没有解决北部蒙古的威胁难题,而李世民一战就彻底结局,高下立判,最重要的就是贞观之治成为古代人向往的时代,更是君臣和睦共创伟业的时代,而朱棣却达不到这样的高峰,所以对于两个人的评价也就不同了。
综上所述,李世民政变后获得皇权更具有合法性,而朱棣造反完全是造反,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对待政敌两个人态度天差地别,李世民采用宽仁的态度,而朱棣就是一个字,不服就杀,而且还要采用非常残忍的刑罚,同时李世民的玄武门政变短时间内产生结果,而且只在上层造成影响,而朱棣靖难之役席卷大半个明朝,战火影响下受到波及的人群太大,而且后世史书对于两者的评价不一样,再加上两个人治理下的国家繁荣程度不一样,所以李世民成为了“千古一帝”,而朱棣却骂名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