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段话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也无比适用,这个南亚国家从建国的那一刻开始,各方面都难以和印度抗衡,是真正的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是,当印度的枪炮架到巴基斯坦的家门口时,巴基斯坦已经没有选择。如果不想当场去世,就必须拿起武器奋起抗争,用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和勇气,让不可一世的印度侵略者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而今天的巴基斯坦,也是通过一次次血与火的拼杀才顽强坚持下来的。虽然在历史上和印度不分彼此,近代更是打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但1947年的印巴分治彻底改写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发展轨迹。虽然英国侵略者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且还附赠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建国指标,但却也留下了一地鸡毛的矛盾,埋下了一串随时可能爆炸的惊雷。
因为英国殖民者按照宗教信仰将英属印度分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所以两国从建国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不共戴天的宿敌。从1947年建国至今,印巴两国前后进行了三次战争,小规模的冲突更是不计其数,双方的仇恨值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弭,反而愈久弥坚,盘根错节。
尤其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双方的剑拔弩张态势从未松懈,巴基斯坦为了克什米尔更是将首都从沿海的卡拉奇迁到了靠近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堡,颇有“天子守国门”的悲壮意味。
而地球人都知道,巴基斯坦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无法与印度相提并论,再加上印度作为国际社会的香饽饽,总是能轻易买到各国的先进武器,这就更让巴基斯坦相形见绌了。
然而巴基斯坦敢于和印度一战的决心从未改变,这种情况除了“不战即死”的危险处境,更在于当前的巴基斯坦并非一无是处,而且印度虽然是南亚次大陆上的最强国家,却也没有彻底击败巴基斯坦的能力。
尽管印度独立后时刻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对同被英国殖民者蹂躏的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野蛮侵略、恃强凌弱,而且也取得了诸如肢解巴基斯坦、控制不丹等一系列所谓成就。但印度用70多年的发展轨迹也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
体味大不等于能力大,嗓门高不等于水平高,野心强不等于国力强。
虽然印度的体量比其他南亚国家的总和还要大,但因为立国之初没有经历惨烈的革命或战争的洗礼,印度的社会结构未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印度和英属印度时期相比,除了没有英国佬的颐指气使根本没什么两样。
因为没有社会秩序的重塑,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下不能将统治力下探到底层各个角落,中不能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虽然开国总理尼赫鲁依靠个人威信剪除了印度国内的绝大多数土邦,但尼赫鲁之后的国大党盛极而衰,多党制的印度越来越“民主”,印度在各方面的“努力”越来越力不从心。
相比于我们,印度因为“失去的50年代”,没有在建国之初突破英国人留下的桎梏,构建起强大的工业体系,这使得印度虽然在70年代成功肢解巴基斯坦,扭转了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和掐头去尾的尴尬态势,但印度被困在南亚次大陆的基本局面没有改变。
因为没有工业化,难以自力更生,印度不得不高价购买外国武器,但万国牌武器除了种类吓人,真实战斗力则相当感人,不可能帮助与印度一鸣惊人。虽然西方国家将印度军力捧到世界第四,但这种为了兜售武器而做出的排名除了印度,估计鲜有人信。
虽然印度一度想要通过核武器打破僵局,并从1974年开始偷偷进行核武器试验,但巴基斯坦的同步拥核让印度弄巧成拙。因为核武器这种毁天灭地的大杀器,一旦率先使用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届时不用巴基斯坦出手,其他拥核国家就把印度给锤死了。
所以,巴基斯坦之所以敢于和印度硬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印度没有那么刚,再加上巴基斯坦虽然实力远不如印度,但却也有几大优势,这就更注定了巴基斯坦可以和印度缠斗下去。
虽然英国殖民者在卷铺盖滚蛋前抛出的“蒙巴顿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方案看起来厚此薄彼,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比如巴基斯坦不仅体量远小于印度,而且还被印度夺走了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但问题是英国对印度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偏爱,印度的庞大根本原因在于印度教人数的众多,而且在印巴分治时,东西巴基斯坦分别占据了恒河入海口和印度河中下游,对印度形成了东西夹击和掐头去尾的态势。更要命的是,英国故意留下克什米尔问题,这成为印巴双方剑拔弩张的根源所在。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夺得了克什米尔的2/5和3/5;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在印度高歌猛进的时刻,我国除支援了巴基斯坦大量现役坦克,更对印度发表了措辞强硬的照会,并向中锡边境大量增兵,直接挽救了巴基斯坦;直到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才利用巴基斯坦内部东巴独立的浪潮顺势肢解了巴基斯坦。
但即便如此,印度也没有能够在印巴对抗中取得完全的优势,尤其是巴控克什米尔的存在,使得印度被牢牢遏制在南亚次大陆,难以通过前出中亚获得所谓的国际影响力。再加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高屋建瓴的压制,印度终归只能是个地区强国。
而除了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的特殊国情注定了它比印度更能得到他国的支持。
首先,巴基斯坦作为帝国坟场阿富汗的邻国,从一开始就是各大帝国最关心的地方。英属印度时期,正是因为英国从阿富汗划了一条“杜兰线”,夺走了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才使阿富汗彻底成为内陆国。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相继向阿富汗渗透。苏联入侵时期,美国通过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美国入侵时期,巴基斯坦是前出阿富汗的跳板和基地。所以尽管1971年以后美国开始和印度打得火热,但巴基斯坦对于美国而言地位始终相当重要;
其次,作为我们前出印度洋和贴近中东的重要据点,巴基斯坦战略价值可谓举足轻重。中巴公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存在,既稳固了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西北部的控制,又打通了我们的能源通道,所以巴基斯坦是我们绝不能放弃的铁杆。
最后,出于核平衡的考量,在1998年印度宣布核武器后,巴基斯坦也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几乎同时拥核。拥核作为印度想要打破僵局的操作,却成为巴基斯坦最终彻底找到平衡的重要契机。
而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自然是很多穆斯林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的座上宾,沙特等中东富国的存在使得巴基斯坦不再为囊中羞涩而焦头烂额。
概括起来,巴基斯坦背水一战的求生意志、克什米尔的地利优势、印度外强中干的综合实力以及国际社会的慷慨支持,是巴基斯坦对印度无所畏惧的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敢战方能止战,即便敌强我弱,唯有敢于亮剑才能活下来并成为敌人的噩梦。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