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皇室都是以嫡长子继承制来选下一位皇帝。嫡长子继承的基本出发点是避免兄弟相残,但这种制度的弊端是无法优胜劣汰,比如司马炎一意孤行将皇位传给痴傻的嫡长子司马衷,以至于后来让他的大晋王朝覆灭。

清朝可能意识到嫡长子继位的缺陷,所以清皇室并没有刻意遵循嫡长子继位的制度,但这样也就容易出现兄弟相残及皇子背后势力相争的情况。雍正帝继位是非常艰难的,他深刻的体会到了兄弟争位的残酷性,雍正这任兄弟相残也是清王朝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所以雍正就发明了秘密立储的这个制度,提前不明确继承人,皇帝死后两份诏书,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一份皇帝自己随身携带。等皇帝驾崩两份诏书拿出比对一致,新皇帝直接上台,可以有效避免前期兄弟相残。

其实雍正发明的这个秘密立储制度,也就乾隆、嘉庆、道光沾了沾光,后面的咸丰就一个皇子,没有必要秘密立储直接传位就行了。到同治和光绪就更不行了,二人连一个皇子也没有就更别提秘密立储了,剩下的就是亡国皇帝溥仪了。

最佳贡献者
2

圣祖康??于1661年即帝位,年方八岁。至康??五十六年(1717),身体尚可的情况下,下了一个遗诏,内容是自己一生的工作总结。但是,透过遗诏,一个精神倦怠的老人心态也表露出来,困扰"龙心"的最大问题是"立储"的国本大事,联想自己两度废太子的无奈和众大臣卷入几个皇子的保立皇太子的作法,康??极为反感,由此忧心仲仲,健康每況愈下,终于造成皇四子胤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独自以康??念珠为证,登基称帝。

登上九五之尊的胤禛即位后,立即作了思考和总结:明朝和本朝帝位之争导致的骨肉相残,他历历在目,感同身受,自己虽然拥有帝位,但是也导致"谤满天下",自己的母亲雅氏也在忧郁中仅半年逝世,自己的几个哥弟也被革职、流放、胤禩甚至在抑郁中死去。


雍正对此感触甚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己百年之后将何以自处?重蹈先辈覆辄?虽然自己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不希望他的后人再为最高权力的交接出什么乱子。

他赞赏祖先努尔哈赤定下的立储标准为:"德才兼备"的贤能太子为嗣君的家法。经过近一年的深思熟虑,设想了一个秘密建储的办法。

雍正元年(公元1723)八月十七日,在乾清宫召见总理事务大臣、满汉文武大臣和九卿,宣布了立储的原因和办法。

他告诉众大臣,自己己经选定储君,储君的大名已经写好密封,装在锦匣内,要放在宫中最高的妥当处、乾清宫中世祖章皇帝(顺治)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让众大臣

清楚"国本"已定,自己百年之后,取出诏书传位即可。

这位储君是哪个?本人不知,诸位大臣不知,只有我(雍正帝)知。这就是秘密建储制度。

由于雍正常居住在圆明园,除了乾清宫的密诏外,又在圆明园办公地点藏了内容相同的诏书一份,两份诏书具有相同效力。

这就成为一种定制,以后依此办理。

3

雍正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雍正亲自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见证了皇位争夺的残酷和激烈,而在雍正之前包括雍正在内的满清统治者,每一位登上皇位的过程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清朝之前,中国历代王朝选择继位方式基本都是遵循《周礼》和儒家传统思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方式来确定皇位继位人,尽管期间也发生了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烛影斧声”这样的特例,但是大部分正常情况下的皇位传承,都很好的遵循了这一套制度,特别是在清朝之前的明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最为彻底的王朝了。

但是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确定继位人,与此同时,凡是被提前选定的继位人,无一例外,都没有好的下场,并且每一次的皇位更迭,都伴随着对于满清最高统治权的激烈争夺。


  • 努尔哈赤去世前,曾三度明确了继位人选,第一个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舒尔哈齐,最终因为兄弟二人的决裂而被处死;第二个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确立为继位人后,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同样战功卓著的兄弟以及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关系交恶,最终也为努尔哈赤所杀;第三个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因为与大妃关系暧昧被人抓住了把柄,再加上自己治家不严,这些小节上的不检点也被努尔哈赤放弃。而就在努尔哈赤想要确立多尔衮继位并且积极做着准备和安排的时候,努尔哈赤去世了,尽管多尔衮没有在与皇太极的竞争中被除掉,但是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则是被逼殉葬。一代帝王登基,三条人命陨落,足可见当时后金汗位争夺的惨烈。

  • 皇太极时期,皇太极曾立海兰珠的儿子为太子,希望传位于他,但是海兰珠的孩子不行早殇,后来皇太极突然猝死,随即就是豪格与多尔衮之间激烈的皇位争夺,而双方也在火并的边缘,最终选择了顺治皇帝福临继位。而顺治继位之后,豪格为多尔衮所杀,多尔衮死后,又开始了对于多尔衮的清算,同样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
  • 顺治在位时期,也曾有极大的意向册立董鄂妃的儿子为太子,只是其也是不幸早殇,之后顺治还曾有意向传位给安亲王岳乐,最终经过再三考量还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康熙皇帝玄烨。
  • 而在康熙晚年,又一次爆发了“九子夺嫡”,九位有实力的皇子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对于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期间,为被康熙立为太子已经三十多年的胤礽两度被废,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被圈禁终身,其他皇子也在雍正登上皇位后,遭到了雍正的残酷迫害,而得以善终者寥寥无几。

“册立为太子”、“公开的确定指定继位人”像是一团魔咒一样,一直困扰着大清王朝,除了幼年早殇的皇子,一旦被真的确定为继位候选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遭到其他势力的极力反对与排挤打击,而没有确定继位候选人的时候,皇子们又会因为觊觎皇位而展开残酷而激烈的争夺。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在于满清毕竟是少数民族政权,尽管逐步接受了汉族思想,但是原有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相对于“立嫡立长”,他们更倾向于“立贤”,另一方面,就是皇子们对于帝位的觊觎以及对于权力的渴望,很难避免骨肉相残和兄弟阋墙事情的发生。

所以鉴于这种历史惨痛的教训,以及雍正自己的亲身经历,从雍正朝开始,清朝开始了通过秘密立储制度进行皇位继任与更迭,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而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


实际上,真正通过秘密立储制度登上皇位的只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

根据清朝的史料记载和雍正自己撰写的《大义觉迷录》中的内容,尽管康熙在两废皇太子胤礽后没有再指定继位人选,但是却留下传位遗诏,将大位传给了雍正,而这也成为秘密立储制度的雏形,当年的康熙遗诏至今仍有保留。但是雍正的继位至今仍是一个谜案,因为康熙的遗照依旧无法证明雍正到底是“遵诏继位”、“改诏篡位”还是“无诏夺位”。

所以,清朝第一个通过秘密立储而登上皇位的是乾隆皇帝,只不过秘密立储时雍正的儿子也就剩下了弘历、弘昼和弘曕,弘历登基是板上钉钉。

乾隆登基后,先后为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永琏和永琮立储,但是两位储君的早殇,不得已让乾隆第三次秘密立储,确定了由嘉庆皇帝继承皇位。而由于是乾隆皇帝主动退位禅让,所以秘密立储的诏书也是由他自己亲自宣布后,嘉庆皇帝登基皇帝的。

而这之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也是通过秘密立储的方式继承了皇位。咸丰皇帝由于仅有一子,所以无须秘密立储,而同治、光绪均无子嗣,也不需要立储,均由慈禧太后决定了皇位继承人,而秘密立储制度就此宣告终结。

4

清代雍正朝之前的顺治、康熙两朝,帝王选择接班人的形式,采取的皇帝遗命的形式,即皇帝在临终前才确定皇朝的接班人选。之所以不在生前就确定谁是皇太子,为的是避免公布之后,皇子间互相争斗、残杀,也避免过早确定皇太子后,一些大臣们依附皇太子,过早干预朝政。

但是等到皇帝临终时再来决定接班人,也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首先是无法把握皇帝临终的时间尺度,以及无法预料此时皇帝的意识清醒程度,因而这种做法也有发生被后宫、内侍等操纵的风险。

于是雍正帝建立的秘密立储制度。即在皇帝生前健康尚佳的时候做出接班人的决定,但秘而不宣,一般是皇帝亲自写成诏书,封入专门的匣套内,然后由内侍等把匣子安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等到皇帝驾崩后取出公布。较临终遗言时的接班人安排,这种提前在皇帝意识清醒时期就最好布置的办法,无疑更为可靠。

5

秘密立储是雍正首创,这个立储方式为日后清朝百年江山传者的竞争人之间减许多杀戮与阴谋。

皇位是稀缺资源,自古以来稀缺的一定是最好的,就像现代社会,读书要上最发的幼儿园、住医院要最好的床位,被争夺的一定是好的,而且一定是稀缺的。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一个勤奋一生的皇帝,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但是圣明如康熙皇帝,却也大立太子这个事情上,让他感受尽了人性的丑恶与悲凉。

康熙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酿出了“九子夺嫡”的人间丑剧,丢尽了皇家颜面,更是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雍正登基的时候也已经40多岁了,也是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为了避免“九子夺嫡”的情况再度发生,于是 雍正召集大臣们商议立储的办法。

这一创举有什么好处呢?

皇太子立了之后问题很多,但是不立又不行,于是就想了了将继位皇太子的名字写入密封中,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这是宫里最高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

第一:皇帝在位期间,没有公开立太子,所有的皇子都有机会成为储君,尽管大家都知道皇太子已经定了,但是谁都不知道是谁被选中了。

第二:这样大家都知道储君已设,人心安定,就算以后 有什么变化,也可以随时拿下来修改。同时也加长了之间的竞争,所以各皇子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才有可能 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从这个制度实施以来,清朝后面的的几代皇帝继位的问题上,也确实没有再发生哪个皇子为了太子之位而结党营私的现象,而且被选中的继承人也都表现不错,由些可见,雍正这个秘密立储这个方法是非常成功的。

这个制度虽然为清朝避免了兄弟之间的骨肉相残,不过到了晚期的爱新觉罗家族,也用不上这个秘密立储的制度了,因为晚期的清朝,皇帝们的生育能力极速下降,例如咸丰只有一个儿子同治,而同治之后都没有后代,秘密立储也不没有实际意义了。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6

谢邀!说起皇帝立储,在古代历史上那可是相当重要的,那么皇帝立储一般遵循什么原则呢,立嫡立长还是立贤?这要在古代的汉族皇权中,嫡长制是主流,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皇位的顺利交接,避免皇室之间为了皇位而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但这样的立储制度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立长就可能废贤,所以也常为后人诟病,当然也有不按此制度立储的,但也只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遵循嫡长制的,毕竟国家的稳定才是第一位的。因此,自周朝起中国历代都基本施行嫡长制。

那么到了雍正时为什么要选择秘密立储呢?

这都因为他老爹康熙。清朝是少数民族皇权,受中原礼教影响较小,所以一直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立储制度,没套路就容易出乱子,没少吃这方面的亏,清太祖努乐哈赤一死,皇太极与多尔衮掐架,皇太极一死,皇长子豪格与皇北阿济格死嗑,到顺治也没把这个问题弄好,临死前不得已立了第三子玄烨为储君,是为康熙,看来得天花有时也有好处啊!康熙倒是早早立了太子胤礽,但后来两立两废,弄得其他皇子好像人人都有希望当太子,搞到最后就弄成了著名的“九子夺嫡”,直把康熙搞得心力交瘁,气得大骂“你们这些逆子,将来我死了以后,会束甲相争,停尸不葬的。”

雍正就是在九子夺嫡中最终胜出的。当然最能体会立储不当而导致兄弟相残的血腥教训,再加上雍正继位时朝野多有质疑,皇兄王弟,王公贵族,甚至雍正母亲也不太认可,所以还是早立储君,早安天下,而要立太子,又怕太子结党,势力膨胀,甚至威胁皇权,祸乱朝纲,不立又会重蹈覆辙引起皇子争权,手足相残!为防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于公于私他都得找到一个万全之策,以彻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而雍正想到的解决办法就四个字,立而不宣,就是雍正把事先写好的立储谕旨密封后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等他驾崩后由大臣们当众取下密匣,宣读谕旨,拥立他指定的储君继位。这就是有名的“雍正秘密立储”,这可真是个好办法,既避免了皇子争权,有避免了太子结党,同时又使皇权高度集中于自己手中,再有就是由于储君人选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可以随时更换,一箭数雕!实在是高!

秘密立储好是好,但也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得多子嗣,最少得两个,一个也就没秘密了,一个也没有就更不用提了!不巧的是,随着清廷凋敝,皇帝子嗣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咸丰这里就一个儿子,同治,光绪更是一个也没有!绝后!所以雍正发明的秘密立储也就之后的乾隆、嘉庆、道光真正执行了,算上咸丰也就四朝而已。

7

雍正为什么要选择秘密立储的方式?

  在雍正登基之前,清朝的三代帝王都没有明诏立储,基本上都是竞争上位,谁赢谁上,八旗贵族们通通参与其中,以求分得一杯。在汉人看来,这实在不可取,争成这样,何苦呢,老祖宗早给了法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按着来,准没事。所以康熙上位后立下储君,遵守的就是立嫡的汉文化传统,可惜康熙的太子实在太背运了,他遇上的是少见的在位时间超长的帝王父亲,而且他的兄弟们,还全都是特别出色,仿佛祖宗十八代的精华,都集中在他身边似的,所以,他被两立两废,最终与大宝无缘,反而是不太出彩的雍正闷声发了大财,成了皇帝。

  雍正即了位,面临的同样是立储的难题。不立吧,祖宗斗法的残酷并不遥远,雍正亲历的手足相残惨剧,时日并不远。立吧,怎么立,立谁?雍正没有嫡出皇子,立嫡就谈不上,那就立长吧,用汉人的法度来,那老三弘时就挺合适,可是老四弘历就得靠边,如果弘历是个庸才也就罢了,也翻不起浪,可是弘历才能贤良,且深受先帝赏识,不立他又说不过去。

  于是,雍正和精英们商量再三,立储,但是来个秘密的方式。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

  秘密立储有好处,什么好处呢?有利于维护皇权,减轻皇子对皇位的争夺,避免了康熙朝皇帝与太子之间的争权。皇子们谁也不知道自己被立为皇储,大家都有希望,大家也都有约束,于是,老实听话得多了。

 实际上,雍正考虑得也挺多。清朝入关已久,汉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礼仪这东西已深入人心,必须遵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满族的权力,绝对优先,皇子们也有优有劣。秘密立储好处多:既遵循了汉礼,又照顾了满族的优先地位。储君的选择,可以是雍正结合各种因素选择最中意的皇子——其实不过是障眼法罢了,他早就中意了某位十全大补汤了。雍正继位很晚,45岁了,等到雍正十年时,他才有成全皇子2位,加上小弘瞻一共才三儿子,没啥悬念。

  雍正以后几朝都实行了这个制度,还实施得挺顺利的,但是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再没有出现过康熙时代,那么多杰出皇子的可能,也没几个皇子敢与勋贵结盟,选来选去的,人精们都能猜得着圣意,投靠表忠心什么的,也就好办多了。

  这制度到底优不优,谁也说不清,因为当初设想的杰出皇子多,皇帝待机时间长的情况都没有了,乾隆朝象点样,嘉庆道光时代还行,到了咸丰就一个儿子,没必要,同治和光绪干脆连儿子都没了,秘密立储提都不用提,末代皇帝不用说了,绝了。(文/宛如清扬   图/网络)

8

自古以来,朝廷立储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太子乃是未来的继承人嘛。

皇帝在立储君时都是采取一种昭告天下的方式,大有一种宣告国家后继有人普天应该同庆的意味。

可是到了清朝雍正这里,却开始了秘密立储的方式,这是为何呢?大家一定觉得奇怪,有书君就带着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吧。

一,雍正经历了“九子夺嫡”的人间惨剧,不希望悲剧重演。

每个朝代都遵循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方式来确定皇位继承人,可是依旧摆脱不了皇位之争。

兄弟之间抹去了骨肉亲情,明争暗斗中间往往潜藏的都是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甚至是血腥杀戮。

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最为惨烈,雍正虽然作为最后的赢家,但他经历了皇位争夺的残酷和激烈。

他是踏着兄弟们的鲜血登上皇位的,更能体会到立储不当对皇权和政局的危害。作为一个父亲,他同样不愿看到这血腥的一幕在自己的子嗣中上演。

二,规避立储受到外界的阻挠。

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最为注重的就是长幼有序兄友弟恭了,也决定了要遵照嫡长制确立继承人。

而这种制度限制了君主确立的范围,不能从根本上选贤。

公开立储,还要顾虑各方意见。秘密立储使得皇帝选择继承人时,完全由皇帝一人决定,不必去顾虑一些所谓的“老规矩”。

三,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范围。

满清作为一个少数名族的政权,也曾效仿“嫡长子继承制”来确定继承人,但无一例外,被提前选定的继承人都没有好的下场。

一旦确定储君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其他势力的极力反对与排挤。

没有确定继位候选人,皇子们又会因为觊觎皇位而展开残酷激烈的争夺。

早立储君可以安天下。而要立太子,又怕太子骄傲自大,结党营私,势力膨胀形成太子党威胁皇权、祸乱朝纲。

这种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皇子们能够正确合理的竞争,不断地提升能力然后在皇帝面前展示出自己的才能。

雍正的秘密立储其实是被逼之下的一种无奈之举,毕竟每个朝代的皇位更替,都伴随着骨肉相残的惨痛教训。

后来雍正的子孙们都相继采用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少了波折,实现了政权的平稳交接,对朝政稳固有促进作用。这项制度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9

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在立储君时,都是采取一种“公示”的做法,即公开的立“太子”,昭示天下。而这种方法在清朝时,有了一些变动,这个变动是从雍正帝开始的,就是不再公开“立太子”,对于储君的人选是“秘密立储”,雍正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秘密立储”的原因

雍正帝之所以不再公开立储君,而是采取秘密立储。这个原因还要从康熙帝时说起。

康熙帝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曾过早的立太子,确定了储君人选,但是康熙帝他的儿子数量不少,而且他又在位时间长,这就导致了在他在位的时期中,他的已经成年的儿子们,开始了明争暗斗,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特别是太子一方与其他皇子之间的争斗,几乎是白热化的程度,而之所以有这种争斗的原因,还是在于皇位,其他皇子都想把太子斗下去,这样他们就有了继承皇位的可能。这就形成了康熙时期“九子夺嫡”的纷争。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最后继承皇位的是雍正帝,而作为“九子夺嫡”的亲身经历者,雍正帝对这种皇子间为了储君之位大打出手的情况十分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的孩子中,雍正帝采取了“秘密立储”,不再公开立太子。

“秘密立储”的效果

雍正帝的“秘密立储”是怎么个秘密法呢?就是皇帝有了合适的储君人选,不再昭示天下,而是写下自己选定的储君名字,放在“秘匣”内,然后密封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然后再书写一份相同的,密封起来,常放在身边。如果皇帝驾崩,大臣可根据皇帝身边的密匣和“正大光明”匾之后的密匣,进行对比,对比无误之后,则宣布继承人名字,从而确定“新皇帝”。

这么做的效果,便是可稳固朝局,防止了继承人形成小团体,毕竟可能连继承人本人都不清楚自己是否为储君。如果是公开立储君,皇帝还是是要顾虑一下各方意见的,而秘密立储这种立储君的方法,使得皇帝选择继承人时,选择权由一人掌控,可以不单单只是“立嫡立长”,还可“立贤”,不必去顾虑一些所谓的“老规矩”。
而秘密立储的实行,确实没有再出现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那种情况,自雍正帝使用秘密立储开始,直至咸丰帝,都是以秘密立储的制度来继承皇位的,这样的继承方法少了波折,更有利于皇室的传承,避免了皇子之间为了皇位的大打出手,对于朝局和皇室的安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这方法还是比较稳妥的。

10

感谢邀请。雍正之所以会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经历了九王夺嫡的过程,经历了兄弟之间,为了权利互相算计,甚至互动杀机雍正不希望自己这一辈的悲剧在自我下一辈,甚至之后无数的孙辈身上再度的重演,同时也为了保障皇权的完整与独掌,雍正最终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以保障皇权的绝对稳定,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