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非凡成就的人都有非凡的才能,或者是非凡的特长。

韩信会打仗,张良会出主意,萧何会后勤保障,刘邦的特长就是会当皇帝。

不要以为做皇帝这个工作好干,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不是专业人才,还干不了这个活。

好多人也想当皇帝,但大多都失败。

原因就是不适合这个工种。

不适合做这个工作,勉强去做,不仅自己干得很累,而且弄得大家都累。

现在不是许多人都在叫喊,专业人来做专业事吗?

足球是这样,篮球也是这样。

但已经确知,国奥主教练下课了。

荷兰名教头希丁克不是专业足球教练吗?

看来有些事还不是这么简单。

刘邦造反,不,起义以前,也没干过皇帝啊!

没有工作经验,但起码要具备适合这个工作的潜力。

是不是具备这个潜力,很难判断。

由此可知,做皇帝不仅是一个特殊工种,而且是一个高危职业。

从事高危工作的人有一定的特权,也是可以理解的。

风险、责任、权益、义务都是想对应的,这才合理公平。

做皇帝这个工作具有特殊性,虽说“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就是说一天也不能缺少人来主持这个工作,但岗位编制非常严格,正常情况下,就编制一人。

特殊情况下才可以一人以上,这也只有在乱套的时候,才会出现超编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没有编制,即便再有能力,也得等待机会。

出现空缺,才能竞争上岗。

能不能被录用,不仅看竞争者的能力、特长,还要看竞争对手的实力,面试官的价值取向等等。

说了半天,就是想说,刘邦适合做皇帝,但别的工作不太擅长。

但这个岗位一直没有出现空缺,刘邦就只有等待。

工作机会来得迟,一等再等,刘邦他老人家就等到四十多了。

幸运的是,机会还是被他等到了。


先看一下,刘邦的前任工作者,始皇老哥哥的工作经历和荣誉称号: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始皇老大哥仅仅比刘邦大三岁。

秦始皇十三岁就继承了王位,开始了从政工作。

此时的刘邦十岁,家庭困难一些,还穿着开裆裤呢。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太公想叫他继承祖业,安心种植事业。

可刘邦不擅长这个工作,有别的想法,希望换个工作。

尽管刘太公给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但刘邦不改初心。

刘邦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比如希望投靠信陵君,与其门客张耳结交等等,但还是在泗水亭长这个岗位上混饭吃,没有很大的建树。

刘邦到咸阳服徭役的时候,看见秦始皇出游,羡慕得很,发出:“欧塞,很酷嗳,大丈夫就该这个样哦。”

秦始皇是三十九岁成皇帝的,这时候,刘邦至少三十六岁了。

哥俩人生的差距,远远超过三岁那么大。

可令世人想不到的是秦始皇突然挂掉了,而刘邦的人生却因此而起步。

秦二世而亡,刘邦经过七年打拼成就了帝业。

由此看来,刘邦四十岁还一事无成,并不等于他没有能力。

具备了能力,还需要等待合适的机会。

幸运的人即便是八十岁等来机会也不迟。

不幸的人一生或许都等不来这个机会。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比较好。

最佳贡献者
2

刘邦40岁之前还一事无成。不是因为他没用,40岁之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旅程,在短短7年时间里打败了项羽成立了大汉这个大企业,也并不能说他就是龙的儿子。

在我看来只有五个字可以诠释刘邦的成功“时势造英雄”。
刘邦年轻的时候无所事事,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范增的评价就是贪财好色;可是范增认识已经是过去的刘邦了,发迹后的刘邦是可以抵挡诱惑的刘邦了。

为什么说刘邦是时代的产物。在40岁之前她就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说是小混混。狐朋狗友一大堆,三教九流也谁都结交,其中有一个人叫萧何。
秦末作为一个押运劳工的小吏正在为劳工逃跑发愁,又遇到了暴雨无法安时到达目的地;于是刘邦干脆把劳工都放了,准备跑到山上去。可有于他平时爱交朋友,这次的做法有感动了很多了,所以很多人愿意跟着他混。

这时候陈胜吴广的起义已经天下皆知,刘邦几个人一合计反正山上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也造反得了,所以他们第一个打回老家,抢了粮食;并说服了萧何这个人才。

在全国反秦的浪潮中,刘邦只是其中之一。他正好碰到萧何这个人才,再加上他是贫苦出身对待人才不会有门第之见;只要能为他做事的一律重用。

又是混混出身,对人性的理解也比较到位。而当时以项羽为代表的其他起义军大部分都是士大夫组成的代表。贫苦大众很难在他们手下有所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刘邦越打越大;人才越来越多的原因。
机遇:在刘邦40岁之前他只是一个和平年代的普通人。在和平年代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只能混吃等死,却也不能说一事无成(至少懂的交朋友,学会看人)。

他的开挂人生需要感谢秦朝的暴政;需要感谢天下大乱。

时也命也,如果这个刘邦没有出现。或许会出现一个陈邦,赵邦,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的;每个时代总会出现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可以改变历史(或加速前进或倒退回去)。

40岁没有成就又算的了什么呢!只要你做好准备,如刘邦做好沉淀,一旦机会来临必将一飞冲天。

3

北宋的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词《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荆公写这首词,既是感怀历史,也是抒写自己的心曲,他本人也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是否能够实现,和神宗的信赖和支持密不可分。

伊尹和吕尚如此,成汤和武王也如此,泗水亭长刘邦刘老三同样如此。

刘邦(前256—前195)只比秦始皇(前259—前210)小3岁,因此刘邦的40岁前就是秦始皇的43岁前。此时的秦帝国如日中天,秦始皇也虎视何雄哉,更仿佛能够将基业传于万世,刘邦要想大丈夫当如是也自然是没有机会的,而从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刘邦本是信陵君的粉丝,也跟张耳混过,他其实是一个游侠,而游侠在秦朝的编户齐民框架中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刘邦当了亭长而没有像二哥刘仲那样勤勉耕作积攒家业,本身是顺应了秦朝的大环境的。但是,他没有让这个小小的职位磨去自己身上的游侠豪杰气质,交朋友,发展人脉;结婚姻,争取资源,刘邦一直在努力。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在刘邦身上,同样表现出这一点。

4

刘邦,中国封建王朝里很了不起的一位皇帝!毛主席曾评价刘邦是封建王朝中最厉害的一个皇帝!

要说这刘邦40岁前有智慧!这言过其实!尤其是他41岁前那是一点都没有!为什么小编会这么说呢?!



刘邦是一位不想当皇帝却当了皇帝的人!因为在刘邦41岁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就是所谓的市井酒色之徒!这个怎么说呢!萧何早期对刘邦的评价是什么?萧何说:刘邦这人,一天到晚说大话吹牛,很少做成什么事!确实也如此,刘邦40岁没有收入,没有工作,还不能干力气活!在家吃个饭还要遭白眼!每天就在外面瞎逛,偷鸡摸狗喝个酒,吹吹牛!就像现在很多人说的不务正业一无所有的人一样!那个时候的刘邦估计也就是想能这么活到死就完了!因为别人也都那么看他!不像有的人,从小就有抱负!所以40岁之前的刘邦可以说,顶多就是玩点小聪明!



刘邦又是怎么一步步当上汉朝皇帝的呢?这里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刘邦当皇帝实属是被逼出来的!恰当说是被死亡逼出来的!刘邦从芒砀山所谓起义一直到和项羽决战!可以说死亡一直笼罩着刘邦!而且每次危机都是无还手之力!



刘邦到了41岁的时候才勉强凑了3000人的队伍!历史记载了刘邦一件事,说刘邦看见秦始皇车队以后就说:男人就应该这样!小编很怀疑这件事!很可能是刘邦当了皇帝以后说的!史官就记录下来了!历史学家都说过刘邦是一个会用人的皇帝!小编觉的与其说会用人,不如说刘邦识人!刘邦手底下有很多很牛的文武大臣!每次遇到一个人才,一聊天,他就发现这个人是不是真有才!刘邦用韩信就是特例!他不是知道韩信有多么厉害,他是知道萧何的才能,并且他信任萧何的举荐!



前文所说刘邦一步一步当皇帝是非常惊人的!因为刘邦从41岁算正式创业到48登基!仅用了7年时间!这7年生死斗争,练就了刘邦!刘邦的大智慧就是在这7年形成!电影里描写过这个镜头!就是刘邦进入咸阳看到秦皇宫以后,才知道皇帝的滋味!可能才萌生了当皇帝的想法!完后差点还让项羽的鸿门宴搞死!



刘邦的智慧毋庸置疑!7年时间造就了刘邦的辉煌!刘邦的智慧和功绩,很像我们中国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否极泰来!毛主席也说刘邦是古代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因为刘邦不仅是创业速度快,而且是从秦到清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刘邦死后,汉朝出了很多很杰出的皇帝,这也是他不同的地方!不得不说这也是刘邦智慧的体现!创业到登基!建立汉朝以后,他的大智慧逐渐放出光芒!这是真智慧!

后记,杂谈!

中国在封建王朝时期,影响最大的是秦始皇!可以说一直到清朝,都没有太大变化,无非就是版图增加,科技增加,分工更细化!但是历代君王都想超越的,那肯定就是刘邦,因为刘邦管理治国的能力和方法也是受到极大推崇的!我们从汉朝对中国的影响,还有就是从汉朝留下的典故(汉朝典故比其他朝代都多!)就能看出刘邦最后成为胜出者的能力与智慧!

补充说明,刘邦属于大器晚成类型!早期的生活肯定给他带来经验积累!但确实没有抱负!只为了能生存和过的好一点罢了!在说明一下这个亭长的官职,说亭长是派出所长,纯粹胡说!这个所谓亭长就是当时政府雇佣的临时工,有事了找你出来干一下,并且都是得罪人的差事!找刘邦这样的黑社会进来就正当所用!

观文点赞真君子

谢谢观赏请看下集!

5

秦始皇只比刘邦长了三岁一统天下开创了封建社会,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无愧于上古卷轴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时经过博浪坡,刘邦见其车驾十余里,前拥后护言男子汉当如此,天不佑主秦始皇仅仙逝于半途之上,由于李斯赵高贪恋荣华富贵金钱美??,才篡改召书杀了公子扶苏,不过三年大好河山狼烟四起,真是天时地利不如人和,也该他老刘家祖坟上冒青烟,赶上了陈胜吴广起义和六国势力纷涌造反上位,刘邦本无大本领,一天到晚狐朋狗友吃喝玩乐,道也为他宁聚了一群豪强运筹帷幄之士,才在万般无奈中举义天下,40多岁的男人成熟干练,??晓通礼贤下士为王为首之道,所以贪生怕死??不干于人下的张良箫何,曹参灌婴周勃之流才追龙扶凤成就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大事业,时也命也真乃天命所归,姜子牙八十岀仕成就了大周八百裁,刘邦四十??八岀山建立子人汉天下四百多年。








6

这个问题问的太残暴了。一句话杀伤一大片啊。

为什么刘邦40岁还一事无成?

那么请问,为什么现在社会那么多人40岁了还一事无成?!

人的境遇分三六九等,不管到了什么时代都是这样。有人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就有人吃糠咽菜、苦熬岁月。有人坐轿,就有人抬轿。如果都是坐轿的,那谁来抬轿呢?

绝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都是碌碌无为的,能混个平平安安、寿终正寝,就算是造化了。如果还能生活在小康家庭、衣食无忧,那可真是积了德了。

就拿我本人来说吧,学习还算刻苦,工作也算努力,可是到头来也就是混个温饱。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何止千万。都是在飞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挣扎浮沉。想当人生人,谈何容易啊。

过去我不信命,现在才明白,普通人就是普通人,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

现代社会,机会这样多,成就事业依然那么难。在讲究出身门第的秦朝,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在那个年代,平民想要出人头地,势比登天。

刘邦作为平民,算是混得很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小有成就。

他是个亭长,别看职位低微,在十里八村那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还有一帮狐朋狗友,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苛和周昌等等。这帮人可不是省油的等,杀猪屠狗,心狠手辣。萧何还是沛县有头有脸的官吏。

刘邦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典型的争霸乡里的“黑、恶势力”,有打手、有组、织,还有萧何这个保护伞。这样的人,敢说是一事无成?

恐怕一般人见了都要躲着走吧。

7

刘邦的人生很有意思,40岁了还一事无成,后来娶了吕太公的女儿吕雉,在楚汉战争时,还把媳妇儿子给弄丢了,楚汉战争打了多年,好不容易快50岁了,夺得天下,可没过几年就去世啦,把江山留给了吕雉,还被吕氏家族掌控朝政,差点儿还给刘邦绝了后!

刘邦的人生充满了戏剧!那为何刘邦40岁还一事无成啊?原因有三:

1、不愿从事农耕生产家务劳作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年轻时“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意思是说,刘邦为人宽宏大度,不愿从事农耕生产家务劳作。被人称为“泼皮刘季”,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在农业社会为主的秦末汉初,是会被认为是社会闲杂人等的。

2、做官也不好好做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意思是说,刘邦到了壮年,试为官吏,当泗水亭亭长,衙门里的官吏差役,没有不被他戏弄欺侮的,并且他好酒贪色。你说作为一个亭长,不好好做官,反而经常调戏、戏弄、侮辱下属、同事,并且还好酒好色。你说这样的人,能被别人好评吗?能顺利升职加薪吗?肯定不能啦,所以壮年时也就做过一个亭长,一样碌碌无为。

3、做亭长,还把犯人放跑,亭长也不想做了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意思是说,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很多民夫中途逃走。刘邦预料,等到了骊山,民夫可能会跑光。所以,刘邦到了丰邑西面的湖沼地带,便停下来喝酒,到夜间,就把民夫都放了。并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从此逃命去了!这就是说这个亭长也不想做了,也准备跑路啦!

所以,由于秦末乱世,刘邦又不愿意踏踏实实过日子,吊儿郎当,好酒好色,小小的亭长也不想做,所以40岁的时候,刘邦还是一事无成。

直到他遇到了在沛县避祸的吕太公,一眼相中他,并把女儿吕雉也嫁给他。吕太公有钱,有人脉,又与县令关系好,认识众多沛县豪杰。自此以后,刘邦开始转运,娶妻生子,拉杆起义,他的粉丝萧何、曹参、樊哙等都是沛县人。

所以,刘邦的一生就充满了传奇!您说呢?

8

时势造英雄,没有陈胜吴广的首义,振臂一呼: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刘邦别说40岁,就算活到70岁也就是一逃犯而已。

乱世造英雄,秦之前的战国时代,都是贵族政治,只有世袭的贵族才有权利参与政治,才能世代为官,平民及以下阶层是很难挤身上层社会的,秦统一天下后,刘邦也不过是当了一个小小的沛县泗水亭长,连官都算不上,只是个小吏,而且还因为押送囚徒逃跑,私放囚徒,成为秦朝的逃犯,如果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乱世,刘邦一辈了可能也就这样了,也许被抓住,也许一辈子逃亡。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刘邦40岁的前35年是生活在战国末期,后5年是生活在统一的秦朝。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喜欢从事生产劳动。一个农民的儿子,想要有所成就,就算他很有智慧,又能怎么做呢?在战国和秦朝,实行的是世袭世禄制,做官都是靠出身的,当然也存在寒门出身的人通过自已的努力,成就事业,如李斯也是小吏出身,但李斯好歹是读书人出身,投靠在当时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然后通过自已的努力和才能,一步一步成为秦国的丞相,刘邦读过书吗?



没有记载,但刘邦显然认得字,显然刘邦也仅限于认识字,刘邦在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大多数想出人头地的人一样,想通过做一些当时名人的门客,掌握一些向上发展的机会。刘邦年轻时仰慕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专门前往魏国都城大梁准备投靠其门下,但时机不巧,恰好信陵君因酒色伤身而死,刘邦就回来了。当时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为外黄令,招揽门客,刘邦听说后,就投靠张耳门下,与张耳成为知交好友。刘邦在发迹后,封张耳为王,与之前两人就是好友不无关系。

刘邦当时在张耳门下也没有什么机会,后来就又回家了,当了秦国沛县泗水亭长,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40多岁了,要说刘邦40岁之前为什么 一事无成呢?



刘邦聪明吗?非常聪明,也许刘邦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情商高,为人豁达大度,又很聪明,40岁前之所以一事无成,很简单,因为没有机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伯乐认出刘邦这匹千里马来。

人才与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待机遇的不同,普通人可能会坐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从眼前溜走,可人才会抓住机遇,刘邦就是这样的人才,陈胜吴广一起义,身为逃犯的刘邦就觉得机会来了,没多久,也开始起兵反秦,并在起兵反秦的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学习、招揽人才、创造机遇,最终凭借能力,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创者。

9

刘邦出身卑微,年轻时是个混子。史记记载其好酒及色。用孔子的话来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一年刘邦四十有八,他抓住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机遇,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他斩蛇起义,号称沛公。从此刘季走上了人生快车道,投项梁,走南阳,夺武关,取关中,鸿门宴,死逃生,结项庄,封汉王。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再取关中,楚河汉界,兵围垓下,四面楚歌,一统江山。汉承秦制,郡国并行,除异姓,封同姓。快乐融融。毛泽东评价刘邦,大老粗也是很厉害的嘛,他了解百姓心理,善于用人,所以能够成功。

10

在刘邦响应陈胜、吴广号召,举起反秦大旗发动起义的时候,他已经48岁了。要知道,在刘邦那个时代,这个年纪已经算高寿,接近去世了。就算还能继续长寿,孔子说,50知天命。50岁之前一事无成,50岁之后,他又还能做什么呢?很显然,他必定是一生都一事无成的。

但这时候他偏偏遇到了造反。要知道,当时秦末大乱,造反的势力不计其数。能够从众多的势力中脱颖而出,最终一统江山,绝对不是靠运气,也绝对不是凭谁打起来更厉害。要说打起来最厉害,项羽就最厉害。但是项羽最终只能落个自杀身亡的命运。所以,刘邦能获得江山,肯定是有杰出才干的。

而且,从刘邦打下江山后治国的情况来看,他也是相当优秀的。

(刘邦)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金子放在哪儿都是能发光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刘邦在50年的岁月里无声无息,后来突然就君临天下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搞清楚刘邦所处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刘邦又是什么样的人才,这两种人才有没有什么契合点。

刘邦一共生活了四个时代。除了最后他打江山、坐天下的两个时代外,前50年他还生活了两个时代:一是战国末期,二是秦朝时期。

战国末期,刘邦是生活在楚国。如果刘邦是生活在秦国,依靠勇猛打仗,他可以建立战功,获得封赏当官。但是当时的楚国,一个人要能够脱颖而出,只能靠两点:一是要有高贵的出生,二是要有满腹的经纶。

出身高贵,自然可以继承祖宗传下来的官爵。满腹经纶,也可以通过给贵族们出谋划策,获得封赏。(当然了,楚国虽然没有秦国那种很吸引力的军功奖励制度,但是,通过军功获得上升也是可能的。只是楚国打仗很少,而且楚国末期普遍畏战,士兵想要从这里找出路,机会不多。)

(萧何)

刘邦出生于平民家庭,同时刘邦又不好读书。因此,他在战国末期没有上升的机会。

秦朝建立后,法律严酷,对老百姓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决不允许老百姓有建功立业的思想和建功立业的行动。秦朝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官员选拔制度。所用的官吏,主要是当年秦国统一战争中建功的那些人,也包括原来的旧官僚。

秦朝建立后,没打仗了,士兵获得军功得到升迁的可能性小了,又没有官员升迁选拔制度,实际上,秦朝官员的升迁就处在停滞的状态。

当然了,人事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如果你和官员关系好,获得青睐和提拔,还是有可能的。比如萧何、曹参等人,明显是比较能处理关系的。因此,他们能够在政府里寻找到一定的职位。而刘邦并不会处理和官场中人的关系,从他在参加吕太公的乔迁宴上,对那些贵族官员们极尽嘲讽,就可以看出,刘邦完全不是一个会搞关系的人。因此,他在那样一个时代,显然是得不到重用的。

那么,刘邦究竟有什么样的本事呢?他算不算一个杰出人才呢?

(曹参)

我认为,刘邦身上有以下一些品质。

其一,刘邦志向远大。刘邦当了一个小亭长,但是他根本就没把这个小亭长放在眼里,说丢就随便丢了。在吕太公的宴席上,刘邦嘲笑那些兢兢业业的小官吏,这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这说明,刘邦其实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不是愿意安于在一个小池子中讨生活的。

其二,刘邦好交朋友。刘邦的人缘是非常好的,朋友是非常多的。连沛县衙门里的萧何、曹参等人都是他的朋友。他丢掉押解的囚犯躲到深山里以后,很快就有上百人前来投奔他。

其三,刘邦察纳雅言。刘邦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他不固执。别人说的话,如果是对的,他都能够接受并采纳。

其四,刘邦气度不凡。吕太公能够把宝贝女儿嫁给他,而且后来,就算他到接近50岁年纪依然一事无成,吕太公也不着急。由此可见,刘邦身上有一种非凡的气度。

现在我们来看看,刘邦身上的这些品质,如果生在当下,他一定是能够成功的。当个集团的老总,也是很容易的。如果生活在古代那些太平年代,刘邦混个一官半职,也不难。但是,恰好在战国末期和秦朝时候没有用处。尤其是在秦朝,是被严格禁止的。因此,刘邦虽然长到了50岁,依然一事无成。

(参考资料:《史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