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村并居我个人想法如下:
(1)统一规划,对于小自然村(不超300人的村庄)可以就近合并到比较方便的村庄!
(2)不建议统一住三层以上楼房!最好是独门独院(上下两层更好)!赔偿要合理,搬迁老百姓尽量不出钱!
(3)如果大力拆迁,都住进了楼房,不符合农村现状,没有了老家,没有了故乡,将来乡愁是啥都不知道了!
(4)看看日本农村,无论环境还是各方面条件都是我们向往的!
关于合村并居我个人想法如下:
(1)统一规划,对于小自然村(不超300人的村庄)可以就近合并到比较方便的村庄!
(2)不建议统一住三层以上楼房!最好是独门独院(上下两层更好)!赔偿要合理,搬迁老百姓尽量不出钱!
(3)如果大力拆迁,都住进了楼房,不符合农村现状,没有了老家,没有了故乡,将来乡愁是啥都不知道了!
(4)看看日本农村,无论环境还是各方面条件都是我们向往的!
就这个问题,我问过身边的很多人,得到的回答是愿意。
今天上午笔者又就这个问题做了调查,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愿意合村并居。现在,农村的房子基本没有卖的,还有一个新情况,有人已在办理分户,原来与父母一个户口本的,想法分成两个户头,为了合村并居分楼房做准备。
当然,他们在同意合村并居的同时,也有些担心:担心拆迁补助款不够上楼费用,担心农耕具的存放问题,担心距离耕种田太远,担心住楼物业费取暖费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妥善解决,老百姓会开心上楼。
个别不同意的人,笔者了解多为在家开工厂的,像纺织厂、手工作坊等,因为对政策不了解,担心将来搬迁费用,担心没地方开厂。
和几个普通老百姓谈起合村并居,有的人更直接说,干脆来我村试点,我们就能早住上楼房了。
综上,合村并居是利民好事,怎么把好事办好是需要政府和老百姓共同考虑的事情。
你愿意乡镇、乡村合并吗?丝毫不瞒地说,我太愿意了,立马举双手赞成。
我们乡下老家的村子是个自然村,村子本身就不大,就算人丁最兴旺的时候,也不过是八、九户人家、四五十来口人。
那已经是四十几年前的时候了,基本上还是在人民公社的时代末期。田地都还是村里集体所有的,全村的劳力一起出动,集体一起种田、种地、收割,然后按人口、按工分来分粮食、谷物等一切归属村集体的东西。
那个年代,全村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下半年收了稻谷、花生、大豆、玉米等粮食还好,但一过完旧历年,但凡家里还能有点存粮的,几乎就没有一家半家了。
所以,整个上半年,家家户户的日子,一是吃红薯,二是看小麦的收成。红薯倒是管够的,只要你喜欢吃。若小麦的收成好,那就幸福得很,有面条吃,有面窝吃,还有面疙瘩吃,总之,可以少吃很多红薯。毫无疑问,如果小麦歉收,那就对不起,三餐红薯,连吃几个月,吃到吐为止。
不过,说来也好笑,现在红薯倒是成了稀罕物,每每想吃,还得叫乡下的妹妹去集市买,然后快递过来,运费不少于红薯钱。
回到话题上来,后来分田到户,家家耕好自己的田,种好自家的地,日子才稍微好点,缺狼的时间从半年缩短到了二、三个月,但始终还是缺,解决饥饿问题还是不容易。
再后来,国家改革开放了,村里的小年轻、小姑娘,十几岁开始,纷纷走出村里、跑到沿海地区打工挣钱,于是跑着、跑着,十年、二十年、三十几年下来,原来还有八九户几十口人的村子,现在就只剩下三两户人家、四五个老人了。
最近十年八年,我几乎每年都回乡下三两趟,不为别的,就为回去看一下那几位七十几、八十多岁的老人,因为,他们真是看着我穿着开裆裤长大的人。
但说实话,每次回去看见他们的情景都不太好受。尽管村子原本不大,但好歹曾经也是几十口人热热闹闹过日子的地方。可现在,一年到头就只剩下几个老人,生活自然存在诸多的不便。每年都只有在春节前后半个月、二十来天的时间里,出去外面打工的几个人回来了,老人们才算有个依靠。
所以,一提到乡镇、乡村合并,毫无疑问,我是再欢喜不过的了。
我们这村子,如果有可能并到周边的其他自然村里,那老人们平日里也就可以有个照应,而不至于出现老人有事情时找不到人帮手的情况。
其实,类似我们这样的村子在各地都存在,而且还不少,如果能够由政府部门推动,做好前期调研,制定好计划,综合利用宅基地和相关土地,那一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一定会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农村不是向往城市生活吗?现在要实现了,咋又犹豫呢?好事一桩嘛,合村并镇,不就是要人多力量大吗?热闹呀,为什么不愿意?整齐、漂亮的新房在等待农民入住呀。
你愿意乡镇,乡村合并吗?我的回答是,我愿意!!!
乡镇、乡村合并好处绝对大于弊端。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以供参考。
目前,农业的经营方式,大部分还是一家一户的管理模式,这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全面机械化都没有实现,对于今天的繁荣中国无疑是件悲哀的事,与现代文明相比严重滞后。要实现农业的振兴,土地必进行新一轮整合。乡镇、乡村合并是土地整合的一种有利方式,不仅能扩大土地面积,更能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
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优化卫生环境,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以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集中管理,集中整治。
乡镇,乡村合并后,乡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能彻底改观。
农村教育严重滞后,教师质量差,导致学校学生极少,有的一个老师只教几个学生。这是极大的浪费。乡镇,乡村合并后,就近上学,优化师资队伍,不浪费人才,更能提高教育质量。有学生,老师的才智才能充分发挥,面对几个学生教了也没劲。
关于农民养老,乡村合并最大的问题是老农民的问题,一是他们上下楼不方便,没有了收入来源。但是,乡镇,乡村合并后,国家会安排集中养老。集中养老可使老农民消除孤独,同时老年人易生病,集中养老可解决治病难的问题。农民集中养老,国家加大补贴农民养老金,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治,老有所乐。
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乡镇、乡村合并,必然带来合村并居,实现社区化服务。社区建设必须配套健身器材,文化娱乐场所从而提高农民的精神娱乐水平,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三、乡镇、乡村合并减少机构雍肿,减少财政支出。
看看现在的乡镇、乡村政府机构人员,过于庞杂。我们一个小村委会居然有十三个工作人员,也不知能有多少事要做。我看都是只拿工资不做事的多。乡村、乡镇合并,能精兵简政,以达能者多劳,庸者让位的目的。同时减少财政开支,省下的钱用在刀刃上。比如用在民生工程上,老百姓肯定满意。
总之,乡镇、乡村合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乡村振兴的大势所趋。做为农民,要摒弃传统的小农思想,眼光看远点,不能只顾跟前个人利益,以长远的利益为重支持乡镇,乡村的合并,造福子孙后代。好了,我的分析到此,欢迎评论指点!
原创回答,不得转载!
谢邀!我不但愿意乡镇、乡村合并,而且认为第一轮力度太小。随后应该有第二轮、第三轮、、、、、、,直至村镇布局合理、机构精干、土地有利于成片开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现在乡镇和乡村合并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是如何加快合并的问题
我的家乡去年完成部分乡镇和乡村合并。多数村民是拥护的,全县精简乡镇四分之一,村五分之一。尚未清理出闲置宅基地。达不到土地成片开发,机械化耕作要求。即便这样的力度,尚有一定阻力。主要因为宗祠姓氏间的隔阂。小农经济意识,暂时的心理不平衡。就拿我村来说吧,土地没有动,仅仅是合并了党支部和村委会。所以说我希望进一步加大力度,真正实现合理规划的新农村。宅基地合理置换,耕地成片开发。
合并村只是多一套班子!
我是农民的孩子,在城市工作生活,有车有房,父母在农村,目前土地都流转给种粮大户了,父母不愿意来城市跟我们一起住,怕麻烦我们!他们觉得跟子女一起住很不自在!听说农村要合村并镇了可把老人们高兴坏了,他们盼望有生之年也能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舒服几年,不枉此生!大伙都知道农村的条件~没有自来水!没有天然气!没有管道暖气!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地冻天寒!多好的东西也能被老鼠??毁坏!没有超市商场!没有医院!没有各种便利设施!一切的一切都不方便!导致小盆友们连过节都不愿意回老家!虽然国家政策很好,老年卡都能办,人老了腿脚不便,有几个村子上位于公交线路边上的!就医不便导致老人们有了病基本都是生扛!实在抗不住了打电话几个小时也不一定到村头!我说的这些都是每个农村人目前所面临的囧状!谁能违背着良心说不对???那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合村并镇???你们出于什么目的???
合村并镇是好事,但不能一刀切,比如,真正种田的农民,住到了街上,试想你还会种田吗?不想种田的住到街上,那更高兴。了那问题是,谁种田?
就算大家都种,让你跑几公里去种田,你愿意吗?
种出来的粮食是晒在街道上好,还是晒在马路上好呢?
并镇后房子肯定有标准的,农机农具,粮食放那里?这是大问题?
我认为。合村并镇是大方针大政策。要根据情况而定,可以把没地和不愿种地的农民迁到已有的镇里,愿意种地的就地整合。才是农意所在。
对我的回答满意,不要忘记点赞,转发,评论加关注,三农的小五。
《撤镇设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两会期间,议论农民退休和农村教育卫生问题的文章很多,代表、委员们拿出了不少议案和建议,我看了部分头条推荐的文章,觉得头疼医头的议案比较多,没有多少可操作性。
比如,乡镇卫生院缺少人才的问题,怎样才能引进人才?多给工资?多少钱是多?他们的付出值不值那么多工资?
教育公平面临一样的困局。
在这年轻人都想进城的年代,乡镇怎么可能留住人才。
作为在农村工作29年的老板凳,我的看法是:顺应进城潮流,撤镇设区。
乡镇一级政府其实没有真正的财权,也没有完全的执法权限,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发展到现在,只是惯性思维下的地域名称,相关乡镇改革不过是扬汤止沸。
根据现在的交通通讯条件,撤销乡镇一级政府时机成熟,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把相邻的人口达到三十万左右的几个乡镇合并为县级建制的区。通过撤镇设区,三十公里左右就有一个县城,乡镇留不住人才,就用县城来留,县城也留不住的,只能恭送其高就了。
撤镇设区,既解决了大学生要进城工作的问题,又能把现有县城的资源分配到周边的区,方便服务群众。同时也是整合基层执法力量,用正规化干部队伍代替散兵游勇。
撤镇设区,必然需要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这种投入不仅可以拉动内需,还可以采取集体土地入市的办法,降低土地成本,建设一批农民买得起的住房,还可以试点建设一批廉租房,打破房价太高对农民进城的障碍,掀起就近进城的新高潮。
撤镇设区的同时,要限制地级市的扩张规模,把现有的区进一步拆分,把教育卫生资源均衡发展作为对地级市的考核指标,禁止把有限的资源过度集中到大市区。
当然,撤镇设区不是行政命令一下,就能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产业引导,国家要有计划地让新兴产业落户新成立区,让进城农民就近找到工作,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再背井离乡,夫妻分居,让老人孩子不用留守,家庭幸福和睦,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