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三国演义》成就了诸亮。罗贯中出神入化的描写,更是给诸葛亮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在世人心目中,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化身。
老人曾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不外乎是指:青少年血气方刚,极易冲动,若看《水浒》受了影响,保不定会哥们意气,干出此出格的事。而老年人看了《三国》,逢人处事,常常会工于心计,勾心斗角。此一说虽不一定正确,但也有借鉴意义。
但凡详细了解诸葛亮事迹典故的人,必认真研读过《三国演义》,所以,只要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说你三国看多了。
主要是《三国演义》成就了诸亮。罗贯中出神入化的描写,更是给诸葛亮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在世人心目中,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化身。
老人曾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不外乎是指:青少年血气方刚,极易冲动,若看《水浒》受了影响,保不定会哥们意气,干出此出格的事。而老年人看了《三国》,逢人处事,常常会工于心计,勾心斗角。此一说虽不一定正确,但也有借鉴意义。
但凡详细了解诸葛亮事迹典故的人,必认真研读过《三国演义》,所以,只要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说你三国看多了。
我以前还真的挺崇拜诸葛亮,可现在的态度变了,现在我最恨最讨厌的三国人物就是诸葛亮,他实在是太不是东西了/你瞧瞧他在荆州问题上的全部表现就知道了他是个什么东西了
估计应该是说小说描述和历史描述很多不符的事情吧,其实不光是诸葛亮,历史上稍微有点名气的人物都有这个性质,他们都有多个形象,有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传说的形象,有的还有信仰的形象。他们都叫一个名字,但是实际上很多方面说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了。至于历史上活生生的那个人客观究竟是个什么形象,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只能说大部分时候,史书记载的相对接近客观事实而已。最终取决于你喜欢和认可哪个形象,比如一个老农信仰了一辈子关二爷,你跑人家面前balabala一顿讲历史,人家都不搭理你。一个研究历史的,你跑人家面前balabala一顿讲民间神话传说比历史可信,人家表示呵呵。头条上人来人往,各种阶层的人都有,能聊到一块儿去吗?自己心里有杆秤就行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