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问明朝最出色的皇帝,很多人就会想到朱元璋好朱棣这俩人,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并成功问鼎宝座,还开启了世界航海之旅,把明朝的文化传播四方,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藩王,在死后却遭到了子孙的嫌弃,连牌位都差点被扔出太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发生在朱棣死后的一百多年的嘉靖事情,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朱厚照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援引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在武宗驾崩前以皇帝名义颁布诏令,令14岁的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其父兴献王朱佑杬病逝于两年前),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明武宗堂弟---兴王朱厚熜为新任皇帝。


朱厚熜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皇帝,他一个外地的藩王能够如此幸运地进京做皇帝,不说对太后唯命是从,起码也应该感恩戴德,但是朱厚熜刚进紫禁城就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宫廷斗争。

这场斗争的焦点就是朱厚熜想让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进入太庙,但是按照大明的规定,其父亲朱佑杬只不过是一个兴献王,没做过皇帝,根本不能进入太庙,而且当时朱厚熜是以明武宗朱厚照继承人的身份继位的,应该封朱厚照为先皇、皇考,但朱厚熜不同意,坚决要尊自己的父亲为皇考。

而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名正言顺,只有父亲进了太庙,朱厚熜才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后来他下诏,要给自己的父亲上册表,祭告天地、社稷,这就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200多大臣在宫门前垂足大哭,拼死抵抗,嘉靖帝也很震怒很多人都遭到了鞭刑,甚至还打死了几十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就这样,嘉靖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硬是给自己的父亲在太庙的东边建了一座祭祀的庙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嘉靖二十年的时候,太庙遭遇了一场大火,大批建筑遭到了焚毁,只有一座庙宇没有受到波及,那就是嘉靖当年为父亲建造的那座,到了嘉靖二十二年的时候,在原址是重建太庙,也就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的那个太庙。

新的太庙建成后,在嘉靖皇帝的高压下,大臣们没有办法只得妥协,同意将嘉靖帝的父亲朱佑杬的牌位放入太庙。


但是问题来了,按照规定,明朝的太庙正殿只能摆设9位皇帝牌位,其他皇帝牌位摆在殿后,但是到了嘉靖帝时,太庙牌位已经摆满了,嘉靖帝想让父亲的牌位进太庙,就必须移除一位皇帝的牌位到后殿去,那到底该移除谁呢?

中国历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亲尽则祧”,就是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中单独供奉。

那么谁和嘉靖帝的关系最远就移除谁的牌位,这样看,应该移除朱元璋或朱棣的牌位了,但朱元璋是开国皇帝,老祖宗的牌位那是钉子户,雷打不动的。

接下来的就是朱棣的牌位了,可朱棣也是牛逼哄哄的,英明神武,为明朝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去了朱棣的牌位就等于丢了大明的江山,满朝的大臣更是不同意,他们为了保护朱棣的牌位,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升格为“成祖”,这样朱棣也成了一个钉子户,因此朱棣的牌位有惊无险地被保留了下来。


那么既然朱棣的牌位不能动,那就只能动下一位了,下一位就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这位皇帝做太子时不受待见,在位一年就死了,是个十分可怜的皇帝,这个时候也是柿子捡软的捏,朱高炽的牌位就被仍出太庙,放在了后殿的角落里。

朱高炽也太冤了,太庙里本来就有他的专属位置,却被后世的无知小辈们挤了出来,没办法谁叫自己活得太窝囊了被后人瞧不起。

嘉靖帝顺利地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为明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假皇帝鸠占鹊巢霸占了真皇帝的尊位。


明成祖朱棣虽然躲过了被移除太庙的命运,可他的儿子就没有办法跟他一样幸运,惨被嘉靖皇帝的父亲所取代,实在令人唏嘘,嘉靖帝也够奇葩的,公然枉顾祖上训规,自然会遭到后人的唾弃,到了万历朝的时候,又将嘉靖帝的父亲的牌位移出了太庙,放到他该去的地方。





最佳贡献者
2

其实,嘉靖爷是玩了一招“欲擒故纵”,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死去的老爹兴献王荣获皇帝封号,进入太庙!这不仅仅涉及到他的面子问题,还涉及到政治格局问题

作为小宗继承大宗的代表性人物,嘉靖和永乐两位皇帝,原本就不是应该继承皇位的那一类人,只不过一个天上掉馅饼,一个自己作馅饼,终究还是把这馅饼吃在了嘴里

为了这出戏能够更加逼真,写实;所以聪明绝顶的嘉靖准备拿时任太宗的朱棣开涮


大议礼事件逐渐拉开序幕——所有的斗争根源都是政治斗争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实在玩的太疯,忘记给自己生孩子,直接导致朱佑樘这一支彻底绝了后。没办法,按照太祖遗训兄終弟及的规定,五服之内关系最近的要数兴献王之子,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原本是地方上的土财主,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国家未来的一把手,这让朱厚熜很不适应,第一时间竟然选择了拒绝

等回过神来,他知道了,他是名正言顺的,他即将成为大明的天子!所以,他高高兴兴的准备进京当皇帝,可是在入京仪式上,这个少年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无情。武宗期间的内外一把手,也就是职业经理人杨廷和准备给他个下马威!

按理说,他跟朱厚照是哥俩,但在杨廷和等人的安排下,他需要从东华门入宫,以太子的身份暂居文华殿,再行登基仪式。要说朱厚熜绝顶聪明,他立刻否定了这一决议,并对左右说道:“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也就是说,他必须以新皇的身份直接从大明门进,于奉天殿直接即位。为此,他还扬言,如果不按照他说的来,他就不当皇帝了,回家当自己的土财主去!

最终,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妥协,但他们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大议礼事件,即将席卷整个朝廷

当个皇帝,连爹都当丢了?凭什么叫他叔叔!爹就是爹!

按理说,这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可能好面子,闹一闹就过去了。可让文官集团瞠目结舌的是,这个孩子却展现了非凡的政治天赋和斗争属性。按照惯例和祖制,杨廷和等人告诉朱厚熜,从今天开始,你爹朱佑杬就不再是你爹了,你得管朱佑樘叫爹,至于朱佑杬那是你叔叔!

这件事让年少的朱厚熜同志彻底炸锅,他死活不服“凭什么?当个皇帝把爹都当丢了?”可是,当他准备用亲情和真情打动大臣们的时候,他发现他错了,没有人站在他这边,所有人众口一词的表示“是的,皇上!您得管你爹叫叔叔!”年少的朱厚熜,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政治斗争的黑暗。于是,他准备登上政治舞台,和这一帮老油条好好过过招,奈何当时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太过铁板一块,他始终没有拉拢到自己的盟友,直到一个叫做张璁的人出现

凭借着对于古代宫廷礼仪的了解,他旁征博引,竟然论证出了一个结果——皇上,您爹还是您爹!这篇稿子一出,朱厚熜无比的兴奋“我终于可以认我爹了!”得以父子团聚的朱厚熜,立刻以此篇奏疏为武器和文官集团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斗争

而结果是——朱厚熜大获全胜,张璁平步青云。而文官集团这边,杨廷和无奈致仕,青年官员代表杨慎(杨廷和之子)被流放,仗刑致死官员几十人,文官集团彻底失败

父子相认只是第一步,我还得让他当皇帝——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立威

基本完成了阶级斗争的胜利,朱厚熜得以认爹,接下来就是让自己的老爹也感受一下皇帝的待遇了!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让群臣瞬间爆炸的想法——让老爹进太庙!

要知道,这在古代可不是说进就进的,复杂的礼仪要求,严格的制度都让进入太庙正殿变得十分困难,之前太庙中供奉的先祖,是七人;到了老朱这边,觉得太少,于是改成了九个人,毕竟人家是开国皇帝说了算,等到了嘉靖年间,这九个位置已经全部分配出去了,没有剩余。况且,嘉靖他老爹就没当过皇帝,怎么能进太庙?

但是,嘉靖就是坚持,必须立刻马上办。按照传统的宫廷礼仪,当朝皇帝是可以调整太庙的供奉,但问题是——动谁?按照大小宗亲疏的关系,首当其冲就是老朱,但开国皇帝哪能随便乱动?所以只能往下顺,也就是朱棣朱老四,跟朱厚熜一样,都是小宗入主大宗的代表,亲疏方面自然要差点事儿。可问题是,朱棣可是一代明君,永乐大帝啊、牛叉轰轰啊,还能给他搬出去么?无奈之下,大臣们为了让太宗朱棣继续在太庙待着,只能商议该称“成祖”,这样一来,和太祖一样级别,就可以在太庙里捞个铁饭碗了。于是,继续顺延,就到了明仁宗朱高炽,也就是朱棣的儿子。好嘛,在位不到一年但勤政有为的朱高炽被移出了太庙正殿,朱厚熜他老爹走了个后门,进来了

实际上,这一系列的操作,朱厚熜只有一个目的——掌控群臣。让所有的大臣跪倒在自己脚下,听自己的话,别搞事儿!

作为明朝历史上智商极高的皇帝,嘉靖一生都在玩心眼儿。而玩心眼的目的,也是为了掌控群臣,为了玩心眼儿而玩心眼。所以,如此聪明的人,断然不会做出什么把成祖牌位扔出太庙这种事情,他只是用这种方式,去警告那些有歪心思的人

当然,他在位的时候,是胜利了,所有人都臣服于他脚下,只是很快,随着儿子朱载垕的继位,深知老爹做事儿有点过,很快便下令将爷爷朱佑杬的牌位移出了太庙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3

其实理由很简单,作为“外藩入主”的嘉靖帝为了某种目的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也为了给自己父亲一个“皇帝”的名分并入太庙,那么作为关系最为疏远的明太宗朱棣(当时的朱棣还没有升级为明成祖,庙号为太宗)只能被移出太庙移至桃庙。

可能,这里大家会很疑惑,关系最疏远的不应该是朱元璋么?为何是朱棣要被移至桃庙而不是朱元璋?这里涉及一个知识点,朱元璋虽与嘉靖帝关系最为疏远,但其作为明朝开国之君有着“万世不桃、永享太庙”的权利。


武宗驾崩,嘉靖幸运继位

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没有留下子嗣,皇位该由谁继承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朱厚照没有子嗣且作为自己父亲的独苗亦没有亲兄弟。最终只能从武宗的爷爷宪宗的孙子辈中挑一位藩王以承嗣为孝宗之子、武宗之弟,继承大统。最终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熜成了这个万里挑一的幸运儿。

但,少年天子朱厚熜刚到北京城外,朱厚熜便与内阁爆发了第一次冲突。根据杨廷和(内阁首辅)的安排,以太子之礼迎朱厚熜,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这个时候第一次冲突爆发了,朱厚熜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就这样双方皆互不妥协,最后还是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于北京城郊受笺,由大明门入、奉天殿即位,正式成为大明帝国第十一位皇帝。

虽说,大明门非天大之事不允开启,但说真的彼时还有比新皇登基更大的事么?其实说白了这是杨廷和想欺朱厚熜年少给一个下马威,也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皇帝与文臣之间微妙的关系。

冲突升级,大礼仪之争爆发

经历了大明门事件后,嘉靖皇帝与群臣之间的矛盾又再一次爆发了,之时这一次他选择了以最激烈的方式去与群臣们做争斗。

嘉靖皇帝要加封自己的生父生母为皇帝与皇后。

朝臣们认为按祖制,嘉靖是以孝宗皇帝为皇考、武宗皇帝为皇兄以嗣皇位,那么宗法之上,他的生父生母已经不是他的父亲、母亲,不允加封。而嘉靖帝则铁了心要把自己生父的谥号升到兴献皇帝的高度,并将牌位升俯太庙,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坚持“继统不继嗣”,称孝宗皇帝为“皇伯考”,这便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礼议之争持续了三年多,最终以无数的文臣遭受鞭刑,数十人致死亡,内阁首辅杨廷和辞官为结局,嘉靖帝取得最终的胜利,并追其父为皇帝。

步步为营,兴献皇帝升俯太庙,欲动太宗朱棣之牌位

随着在大礼仪之争取得全面胜利,嘉靖体会到了皇权的无上威严,为他后来变得独断专行奠定了基础。明朝原本士大夫共治的格局直接被打破,衰落也就此开始,当让这些都是后话。

回归正题,随着大礼仪的胜利,嘉靖便在皇城里为自己的父亲建了一座祢庙,并亲自命名为世庙。但,得陇望蜀的嘉靖不可能就此罢休,他在谋划着要将自己父亲的牌位抬进太庙

但“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太庙中只能安放七位皇帝的牌位,出去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位置永不可动,其余的则按照血缘亲疏,最远者移至桃庙。虽说明朝时,朱元璋改为了九个,但当时的太庙中仅供奉着八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与景泰帝朱祁钰除外)的牌位,留给嘉靖父亲的位置还是有的。但嘉靖帝又打起了小九九,先给自己的占起了位置,将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排位提前袝庙。这样子位置就不够了,那么作为血缘关系最为疏远的朱棣就面临着要被移至桃庙的命运

峰回路转,无辜仁宗被移出太庙

要动朱棣的牌位,这可把群臣给逼急了,一顿哭天喊娘的向嘉靖细数朱棣之功。或许是嘉靖考虑到如无朱棣,大明天下亦落不到朱棣这一脉之上。便将朱棣的的庙号改为了“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即“明成祖”,如此一来朱棣便与朱元璋一样“万世不桃”。

但,问题还是在的,这个要移至桃庙的皇帝便成了明仁宗朱高炽,因为朱高炽在位时间较短,这次也没有朝臣在继续反对了。嘉靖尊其父亲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庙,这一刻嘉靖心满意足了,

直到隆庆帝(明穆宗)朱载坖继位后,觉得自己父亲做的可能太荒唐了,便将献皇帝的牌位移出了太庙,重新放回世庙祭祀,这件事情才算结束。

4

就是嘉靖皇帝差点把明成祖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庙,才让朱棣由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

明朝中期,明武宗二十多就驾崩了,他在大明王朝12个皇帝中是最能折腾,也是口碑最差的一个了,皇帝没有怎么当好,全顾着玩了,玩得连儿子都还没来得及生就死了,明武宗这一死倒没啥,关键是没有儿子继承皇位了。

此时的湖北安陆的兴献王捡了个大便宜,当朝首辅杨廷和选来选去,选上了他,朱厚煾继承大明皇帝位,时年14岁。史称嘉靖皇帝。

嘉靖登基了,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智商高,而且特别有孝心,想着自己当了皇帝了,可是亲生父亲虽然死了,但还是个藩王的头衔,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更何况嘉靖从小都非常的孝顺,于是怎么的都想着给自己死去的爹弄个皇帝称谓,此时他妈还活着,顺便也让他妈过过皇太后的瘾。

嘉靖很年轻,有想法是好的,但要实现起来却很难,虽然智商高,但要玩起权谋诈术,他怎么能玩过杨廷和那帮人呢,嘉靖一提出要追封自己的老爹为皇帝后,满朝文武集体反对,嘉靖使用各种手段均没有达到效果。

这就是嘉靖朝有名的大礼仪事件,我就不过多阐述了,直接说结果,经过几年的争斗,甚至嘉靖廷杖百官,打死了十几个高级官员,终于为自己的亲生父亲争得了一个皇帝称谓名份,可以把生父的牌位放进太庙享受供奉了。

此时题主问的问题出现了,因为太庙里面供奉的牌位数量是有限的,这跟太庙大小没有关系,自古以来的规矩,只放七个牌位。此时太庙里面要放进嘉靖皇帝爹的牌位,那位置就不够了,必须得移除一个来,移除谁?这是一个问题。

大明的开国之君,也是所有明朝皇帝的祖宗朱元璋肯定不能移吧,那其他牌位呢,这也有规矩的,按照现在天子的亲疏关系来移除,谁和现任天子的血缘关系越远就移除谁。嘉靖皇帝扳起指头一算,明太宗朱棣离他最远,就他了!

此时,大臣们不干了,朱棣开辟的永乐盛世,而且迁都北京都是不世的丰功伟绩,把他的牌位移除太庙,这太说不过去了,那么伟大的帝王最后连个牌位都没有,大明朝的颜面何在啊。嘉靖也觉得不妥,就把朱棣的牌位保留在太庙,把他儿子明仁宗的牌位移除了,主要因为明仁宗在位时间只有一年,也就委屈委屈他了。

后来大臣们一算,嘉靖要死了,牌位入太庙,还得移除明太宗朱棣的牌位,而朱棣对大明来说的确是伟大之君,为了避免被移除太庙,所以上奏改明太宗为明成祖,世代安享太庙。

5

明朝有很多奇葩皇帝,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其中之一,他本来和皇位是没啥关系的,但是他堂哥明武宗朱厚照太能折腾了,虽说荒淫无度但是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嗣,才30岁就英年早逝了。所以张太后和杨廷和商议之后,决定让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入京来继承皇位,朱厚熜就这样撞大运当上皇帝了。

明武宗朱厚照

不过在朱厚熜当皇帝前,还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按照惯例皇帝入宫时,应该走大明门入奉天殿,但是杨廷和等人却要求朱厚熜以太子的身份,走东华门,入文华殿。朱厚熜很不爽,说道:“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在皇太后的协调下,朱厚熜从大明门入宫,在奉天殿继位,为嘉靖皇帝。

这次摩擦也是嘉靖皇帝给大臣们的一个下马威,因为在这之前他一直在自己封地上,入朝后没啥势力,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手段。所以没过多久嘉靖皇帝又在自己的身份上做起了文章,按照惯例来说,嘉靖皇帝是继明武宗的位,他两是堂兄弟,所以明孝宗朱佑樘成了嘉靖皇帝宗法意义上的爹。

嘉靖皇帝朱厚熜

但是嘉靖皇帝却不愿意多认个爹,虽然皇位是来自于明孝宗这一脉的,他始终坚持继统不继嗣,想要抬高自己亲爹的位置,将其谥号提升为兴献皇帝,建立世庙供奉,只尊称孝宗皇帝为“皇伯考”,很对大臣们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于是一场长达三年的大礼议活动开始了,嘉靖皇帝见这样相持不下也不是个事,于是就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惩罚了很多反对自己的大臣。

最后内阁首辅杨廷和辞官了,几十位官员丧命,其他大臣们迫于嘉靖皇帝的淫威也只能屈服了,嘉靖皇帝如愿以偿追封自己亲爹为兴献皇帝。在这次大礼议中,嘉靖皇帝的地位逐渐稳固,但是他还没折腾够,他还想把自己老爹的牌位也放进太庙,按照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也就是说太庙可以供奉的皇帝只有七个,不过朱元璋将明朝太庙供奉祖先的位置改成了九个。

内阁首辅杨廷和

就算太庙的位置增多了,但是到了嘉靖皇帝这时,除掉朱允炆和明代宗,太庙里有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八个皇帝,所以嘉靖皇帝把兴献皇帝抬进太庙,太庙的位置就满了,自己死后就没位置了,所以必须要先踢出来一个,算来算去似乎就明太宗朱棣和自己关系最远。

但是嘉靖皇帝才提出想要动朱棣的牌位,立刻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他们对嘉靖皇帝说起了朱棣的文治武功,嘉靖皇帝也没想到大臣们反应如此激烈,所以嘉靖皇帝也不敢动朱棣的位置了,反而将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为了明成祖,这样一来朱棣的位置就和朱元璋一样高了,看上去似乎太庙里就多了一个位置。

明成祖朱棣

事实上嘉靖皇帝是这样想的,提升了朱棣庙号,让自己的爹兴献皇帝先进去,但是太庙里还是只能供奉九人,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大臣们总得给点面子把自己弄进太庙去,那么就只能把其他和自己关系较远的皇帝弄出来,这样算一下,以后会被丢出太庙的多半是仁宗,自己和亲爹兴献皇帝的位置也就稳了。

但是让嘉靖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朱载垕继位后,竟然把自己大费周章弄进太庙的兴献皇帝请出了太庙,重新移回了世庙供奉。

兴献皇帝朱佑杬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6

朱棣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年幼时就接受了来自父亲朱元璋的正统教育。此后在凤阳时,又亲密接触了底层贫苦大众,让他深入地了解了民情。“民间细事,无不究知”,这段宝贵的经历为朱棣做藩王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些体察民情的经历,让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后体恤百姓。此外,朱棣还知人善用,能够辨别是非与忠,朱棣还有着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明史·成祖本纪》中这样评价朱棣:“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李贽也曾说道:“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但是朱棣的牌位曾经差点被嘉靖皇帝扔出了太庙。这是为何呢?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他使用这个年号长达四十五年之久,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政治上“御外侵,修边墙;抗倭寇,安海疆”,在经济上繁荣发展,资本主义在这一阶段萌芽发展,“振经济,兴市场;理河道,修堤防”,在文化上则“兴土木,修殿堂;兴文化,建学堂”。嘉靖皇帝开创了明朝的嘉靖中兴。

但是嘉靖皇帝的皇位也是得来不易的,他本来只是一个藩王,由于明武宗驾崩又无后代,朱厚熜才被挑选出来继承皇位。按理说,刚坐上皇位他应该步履维艰,小心谨慎,但是朱厚熜却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追封他的母亲为太后,并将自己父亲的牌位请进太庙进行祭祀。但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朱厚熜的父亲作为兴献王是没有机会入主太庙的,而朱厚熜非要把自己父亲的牌位请进太庙,这不就违反了规定了吗,于是众多大臣上书反对。双方争执不下,在嘉靖三年(1542),朱厚熜终于得偿所愿,追尊了自己的父母,但是大臣们强烈反对,两百余人在左顺门前长跪不起。这件事激怒了朱厚熜,他认为自己身为皇帝却连这点小事都无法办到。于是廷杖致死的大臣就有十六人,一百三十余人被下诏入狱。大臣们的鲜血染红了左顺门,也没有人敢再反对嘉靖皇帝了。这件事也被称为“大礼仪之争”。

嘉靖皇帝的父亲被奉为皇考,而明孝宗朱祐樘被奉为皇伯考。按理说,朱厚熜的父亲已经被奉为皇考了,那么他的牌位也应该可以搬进太庙了,但是按照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意思就是,太庙中只能安放七个人的牌位,而这七个牌位中必须留有一个用来摆放开国之君的牌位,而其他六个牌位则要按照“亲尽则祧”的规定。而这个规定的意思就是,超出了与现任皇帝亲属关系的牌位就要被移出太庙。

太祖朱元璋的牌位移不得,那便移朱棣的吧。但是大臣们又不干了,一群大臣哭的昏天黑地,向朱厚熜细数朱棣的功劳。为了防止朱厚熜再想把朱棣的牌位移出太庙,众位大臣甚至修改了给朱棣的庙号,朱棣的庙号从“太宗”变为了“成祖”,这样,朱棣的牌位才被保留了下来。

朱棣的牌位也动不得,那就只有动朱棣的下一任皇帝朱高炽的牌位了。朱高炽在位仅一年,再无大臣反对了,嘉靖父亲的牌位终于被迎进了太庙,嘉靖皇帝的父亲也从兴献王变成了明睿宗。朱厚熜的心愿终于满足,“大礼仪之争”也终于渐渐平息下来。朱厚熜一生冷情,却深爱着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孝心值得我们去了解与学习。

7

嘉靖有没有扔朱棣牌位呢?

没有!朱棣是他的祖宗,假如没有朱棣,他也生不出来,或许他动过扔朱棣牌位的念头,但随即打消了。

随后,他又盯上了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这个大胖子皇帝,仅仅做了九个月就驾崩了,动他的牌位社会影响最小,更容易操作。

好,就动他!嘉靖拿定了主意。

嘉靖为何一门心思地动别人的牌位啊?这还要从嘉靖继位说起。



嘉靖的皇位是拣来的。

明武宗朱厚照三十岁那年,到河里撑船游玩时,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后来虽然被救起来了,但不到几个月就驾崩了,有人说是肺积水而死。

然而,朱厚照虽然三十岁了,但却一个儿子都没有,他整天忙着瞎胡闹了,生儿子的这么重要的事居然忘了,也许他觉得年龄还小,多玩几年再生,然而天不遂人愿。

按照惯例,既然朱厚照没有儿子,就只有找他的兄弟继位了,然而,令人抓狂的是,朱厚照乃一脉单传,妥妥的独生子,没有兄弟。

朱厚照他爹朱佑樘是朵奇葩,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支持者,而且身体力行,结果就只留下朱厚照一个独苗苗,真是奇哉怪哉,当皇帝到底图个嘛呀?

有人说,朱佑樘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但我觉得不对,现代人穿越过去,一定奔着生儿育女去的,可劲儿纵欲。


朱厚照没有儿子,又没有兄弟,这可难坏了杨廷和这帮元老重臣,后来大伙一合计,国不可一日无君,咱就从朱厚照的堂弟中选吧!

这么选来选去,选中了嘉靖帝朱厚熜。

嘉靖中了宇宙级的大奖,非常高兴,屁颠屁颠地来就位了,这时候出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

杨廷和对嘉靖说:“你当皇帝可以,但不能认你亲爹为爹了,必须改称叔叔,你的亲爹是明孝宗朱佑樘。”

嘉靖坚决不同意:“别逼我,再逼我哥不干了,省得受你们这帮鸟官的鸟气!”

杨廷和退让了一步:“好吧!”


嘉靖的抗争取得了胜利,他终于不用换爹了,嘉靖当了皇帝没几天,就让杨廷和告老还乡了,这个家伙,一开始就让自己换爹,这以后还不得上天啊,滚回老家吧!

嘉靖四年,嘉靖又提出了让亲爹入太庙的想法,可是太庙已经人满为患了,没有空位了。

太庙是朱元璋建的,一共九个牌位,一个牌位对应一个皇帝,朱元璋占了一个,他又将太爷爷,爷爷朱初一,父亲朱五四入了太庙,这下子,朱元璋爷几个占了四席,剩下只有五个了。

剩下的五个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当然嘉靖肯定自己要留一个,这下子人员满额了,他爹怎么入太庙呢?

嘉靖思来想去,朱元璋肯定不能动,这是老祖宗,朱棣呢?是小祖宗,动他也不行。嘉靖想了好久,觉得还是请走朱高炽比较容易。

当然,并不是把朱高炽牌位扔了,而是移到了偏殿,继续供奉,但地位要差一大截了!


然而,嘉靖此举,遭到群臣齐齐反对,甚至不惜以死相拼,朝堂之上,群情激昂,唾沫星乱飞,差一点没把嘉靖淹死,其中带头反对的大臣叫杨慎,就是那个写了《三国演义》片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

嘉靖一气之下,大喊:“来人啊,给我打屁屁!”

140个大臣,被人强行脱掉了裤子,露出了或黑或白的屁股,一下,两下,三下……

龇牙咧嘴的,鬼哭狼嚎的,哭爹喊娘的……不绝于耳。

后来,有16个大臣活活打死了!杨慎没被打死,后来滚回老家,写《滚滚长江东逝水》去了!

多谢嘉靖打屁屁之恩,中国少了一个大臣,多了一个文学家!

可笑的是,嘉靖死了,朱载垕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爷爷移出了太庙,嘉靖白忙活一场!

8

明朝嘉靖差点把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嘉靖除非大脑发热,为了降温,又灌了好多水进去,才会把成祖朱棣在太庙正殿的牌位移至太庙后面的偏殿(即祧庙)供奉。只要嘉靖头脑清醒,是一定不会这么做,因为付出的代价太高。

这件事情,要从嘉靖继位之后,持续了20多年的“大礼仪之争”说起。

明武宗朱厚照30岁时去世,可是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武宗的母亲张皇太后就命内阁讨论皇位继承问题。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声称应该遵循“兄终弟及的祖训”。

正是这个“兄终弟及”,惹出了很多的麻烦。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原本应该按照这一原则优先立储,结果没有,惹出了“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摇身一变成了“明太宗”,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太庙。

现在武宗去世了,没有子嗣。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应该是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的儿子们之中,再挑选一位继承皇位。这时候,新任皇帝和武宗是同父亲兄弟,皇考相同,也就不会引发“大礼仪之争”了。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武宗的父亲孝宗也没有在世的儿子。杨廷和就只能从孝宗的父亲宪宗的孙子辈中,挑选了一位武宗的堂兄弟来继承皇位了。他就是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熜,即后来的嘉靖帝。

原本,杨廷和是想要朱厚熜入嗣明孝宗,尊孝宗朱佑樘为父,尊武宗为亲兄长,而称他已经去世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如果朱厚熜同意了,同样也不会发生后来的“大礼仪之争”了。

但是,朱厚熜以武宗遗诏中写的是“嗣皇帝位”,而非“嗣皇子位”为由,拒不按照皇太子的礼仪入宫继承大统,而是按照宗室继承“宗祧”的礼仪继位。同时,在议定嘉靖生父的主祀与封号时,嘉靖坚决不同意尊其生父为“皇叔考兴献大王”,其母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的提议。同时,也不同意在他祭祀生父、生母时自称“侄皇帝”的提议。

以杨廷和为主的大臣,只能让步,同意了嘉靖所谓“继统不继嗣”的要求,即皇位收了,但是爹还是只认以前的亲爹。嘉靖还以迎接皇太后的礼仪迎接他的生母入宫。

到了嘉靖三年,朱厚熜又提出要尊其父为“皇考兴献帝”,并借机让杨廷和辞官归乡,解除了杨廷和的官职。这次争端,嘉靖与反对的大臣互相妥协,尊嘉靖生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嘉靖的生父、生母在嘉靖的争取下,已经从一个普通藩王、王妃,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皇太后”了。但是,嘉靖并未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要去掉“本生”二字了。这才引发了“左顺门事件”。

嘉靖要去掉“本生”二字,反对的大臣不同意,他们就仿照宪宗时礼仪之争的故事,在左顺门跪拜哭请。但是嘉靖不是宪宗,嘉靖将哭请的两百多位朝臣中五品以下的134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的86人停职待罪。之后又廷仗五品以下官员,致16人因廷仗而亡。朱厚熜成功的尊其母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反对的大臣们,见嘉靖下了杀手,纷纷缄口。嘉靖就趁机又将孝宗尊为了“皇伯考”,将张皇太后去掉了“皇太后”的称呼,而尊为了“皇伯母”,他的生父成为了“皇考”。

嘉靖四年,嘉靖在皇城内建成了一座祢庙(即父庙、考庙),并亲自命名为世庙,用来祭祀他的父亲。但是,嘉靖不会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让他的生父入太庙。

古代的礼法,多遵循周礼。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即太庙正殿仅供奉七位皇帝,除了始祖之外,另外供奉三对父子,“昭为父,穆为子”。除了始祖为“万世不祧”之外,如果有新的皇帝要入庙,则在“三昭三穆”中选世系最远的那位“亲尽则祧”,移到祧殿供奉。

只是,在新朝建立之时,由于世系遥远,五代以外的祖先很难追溯,所以,通常不足七庙。明初,朱元璋就仅设了四庙,以德祖为始祖。到了洪武九年,新太庙建成,朱元璋取了大数九,共立九庙。除了供奉已经确立的四位先祖之外,其他五庙虚位以待。

建文帝继位后,将太祖朱元璋的神位放了进去,他的生父太子朱标也被追封皇帝,神位也放进了太庙。此时,庙中已有六座神主牌位。

到了朱棣时期,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朱标的神位被迁出,朱允炆的神位也不允许入太庙。到了英宗时期,代宗的神位也被英宗排除在了太庙之外。

到宪宗时,太庙中九庙的位置已经满了,即已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兴宗朱标、惠宗朱允炆被排除)仁宗、宣宗、(代宗被排除)英宗。

孝宗继位,在将宪宗神位入太庙时,制定了一个规矩“自德祖以上莫推其世次,则德祖视周后稷不可祧(即德祖万世不祧)……懿、僖、仁三祖以次当祧,太祖、太宗视周文、武世室百世不迁(即太祖、太宗也是万世不祧)”。于是,宪宗入庙时,按照“亲尽则祧”的原则,将懿祖放入了祧庙。之后入太庙的孝宗和武宗,又分别祧了熙祖和仁祖。

到了嘉靖时,他想要将他的父亲献皇帝升祔太庙,就要先祧一个位置。

嘉靖祧的是谁?很多文章中都写错了,并非仁宗,而是德祖。嘉靖九年,嘉靖就开始独尊太祖,将德祖祧出了太庙。所以,嘉靖生父献皇帝的位置早就留出来了。

对于太祖,嘉靖自然不敢妄动,因为太祖是开国帝王,除非嘉靖想与所有宗室为敌。而太宗朱棣的神位,在孝宗时期已经类比周文、武王故事,确立了“万世不祧”的地位。更何况,祧了朱棣在太庙的神位,朱棣一脉的正统地位都有可能受到质疑,作为朱棣一脉的嘉靖,自然不会干这么愚蠢的事情。所以,嘉靖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进一步确立朱棣“万世不祧”的地位。

嘉靖十七年,嘉靖直接将朱棣“太宗”的庙号改为了“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从此,明成祖在太庙中的位置坚如磐石。

然后,他又尊他的父亲献皇帝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庙。

此时的太庙,以太祖朱元璋为始祖,共有九庙。

那到底是谁祧了仁宗的位置呢?嘉靖为了巩固睿宗在太庙的位置,所以,提前给自己准备了一个位置。他将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牌位先放到了太庙里面,祧了仁宗的位置。按照太庙制度,每一庙都是一帝一后,嘉靖让自己老婆先占个位置,自己死后,牌位就可以直接和孝烈皇后放在一起了,睿宗的位置就安全了。

嘉靖这一辈子没干其他事情,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把他爹的牌位放到太庙,并巩固下来,然后就是自己怎么炼丹长寿了。

不过呢,嘉靖的儿子穆宗朱载垕(隆庆)继位后,认为他爹做的事情很荒唐,改革了很多嘉靖时期留下的弊政,并且将献皇帝睿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庙,重新放回了世庙祭祀。

嘉靖辛辛苦苦折腾了二十余年的战斗成果,最后,被他儿子轻轻一弹,瞬间就灰飞烟灭了,不免得让人感慨呀。

9

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朱厚照因XXXX没有留下任何子嗣,首辅杨廷和根据太祖朱元璋“兄终弟及”的祖训,应从武宗的亲兄弟中挑选一位继承皇位,但朱厚照是千倾地、一棵苗。无奈只能从武宗的爷爷宪宗的孙子辈中挑选,最终幸运砸中了武宗的堂弟——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熜,即后来的嘉靖帝。

朱厚熜胸怀愿景兴高彩烈的与朝廷迎接代表团来到北京。

在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根据杨廷和的安排,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但令杨廷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小皇帝可是个心里明白的主。朱厚熜完全不同意这种方案,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双方互不妥协,朱厚熜甚至撂下狠话,不行那就打道回府继续做他的一方诸侯,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成为大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

明朝的大明门非大事是不允打开的,难道还有比新皇帝即位还大的事吗?主要是当时杨廷和已位居内阁首辅,权力之大堪比权相,朱厚熜如果即位,杨廷和手中的权力就会受制于人,所以欺朱厚熜年少,也算是一个下马威。

朱厚熜能当上大明皇帝,岂是白给之人,借力打力,完胜一局,并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杨廷和。

嘉靖登基不久,其与群臣之间的矛盾又爆发了,这位少年天子选择了最激烈的方式去争斗。

儿子天降幸运入了皇宫做了皇帝,那逝去的父母该如何称谓定性身份呢?

朝廷以杨廷和为主的旧臣们认为嘉靖本是明孝宗亲侄,按汉宋旧制,希望嘉靖以孝宗皇帝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但嘉靖帝认为既然儿子已经做了皇帝,那么饮水思源,老子的身份自然水涨船高,应该把生父的谥号提升到兴献皇帝的高度,牌位升俯太庙,改兴献王墓为显陵,所以坚持继统不继嗣,只称孝宗为“皇伯考”。

这场大礼议之争前后共持续了三年多,最终很多人都遭到了鞭刑,几十人死亡,首辅杨廷和辞官致仕,嘉靖追封其父为兴献皇帝而告终。

在这场大礼仪之争中,朱厚熜已经羽翼丰满,并且由议礼的过程体会到了如何行使皇权的无上威严,此后变得独断独行、一意孤行。但这也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明朝的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格局一朝破灭,明朝的衰落就此开始。

嘉靖四年,嘉靖在皇城内建成了一座祢庙(即父庙、考庙),并亲自命名为世庙,用来祭祀他的父亲。但是嘉靖又得陇望蜀,下一步就是将他皇考兴献王的牌位抬进太庙。

何为太庙?简言之就是供奉历代先祖的地方,直白点说就是看着猪头但吃不到的地方。

按照周礼太庙正殿仅供奉七位皇帝,不过朱元璋当皇帝后将“七庙”改为“九庙”。

为了将生父抬进太庙,嘉靖九年,嘉靖就开始独尊太祖,此时太庙中有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一共才八位,就算兴献王进了太庙,也位置足够。嘉靖将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升为“明成祖”,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其父兴献王能够称宗入太庙。

嘉靖十七年,嘉靖直接将朱棣“太宗”的庙号改为了“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从此,明成祖在太庙中的位置坚如磐石。然后,他又尊他的父亲献皇帝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庙。

此时的太庙,以太祖朱元璋为始祖,共有九庙。

让老爹吃上猪头后,嘉靖又为自己百年之后打起了小九九,按照太庙制度,每一庙都是一帝一后,他将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牌位提前祔庙,相当于为嘉靖皇帝占了一个太庙位置,太庙已满,自然需要祧出一位皇帝牌位,此时嘉靖帝还在世,大臣就不敢将献皇帝祧出,而只会按照顺序,将与嘉靖血缘最远的仁宗祧出。

穆宗朱载垕(隆庆)继位后,认为亲爹做的事情很荒唐,将献皇帝睿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庙,重新放回了世庙祭祀。

10

嘉靖差点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这个说法有点哗众取宠,政治高手嘉靖帝不会那么愚蠢。这件事起始于“大礼仪之争”,“大礼仪之争”结束后,嘉靖帝完胜,其父兴献王朱佑杬,如愿以偿获得“皇考”身份。

接下来,嘉靖帝将父亲的牌位供入太庙就顺理成章,因而嘉靖“祧”仁祖牌位,将父亲的牌位入庙。自此四祖牌位尽祧,将来嘉靖帝驾崩入庙,按次序必将太宗(即明成祖朱棣)的牌位祧出。不过,鉴于朱棣的地位比较特殊,所以最后把仁宗朱高炽的牌位移出了太庙,保留了成祖牌位。这就是题干所说,嘉靖差点将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的说法。

要想弄清楚这些复杂程序背后的问题,要先了解古代庙祭的礼仪,以及相关的变迁。

古代的庙祭礼仪

中国第一个成型的祭祀礼仪,出自《周礼》。按《周礼》规定,天子祭祀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周朝的七庙为1+2+4模式,即一个始祖庙(后稷),两个永世不祧庙(文王和武王),四个亲庙(现任王的高、曾、祖、父)四代。

七庙中,四个亲庙,将来随着新王驾崩,远祖将逐次毁庙,意思是亲尽庙毁。汉以后,不再为每个皇帝都立庙,而是改做一座太庙,供奉牌位,亲尽后,祖先的牌位被移出太庙,就叫“祧”。

明朝将七庙改成了九庙(其实西周后期就改成了九庙),朱元璋在世时,追封高、曾、祖、父四代先祖为德祖、懿祖、熙祖和仁祖。等明英宗驾崩,宪宗即位,九庙已满,另外五庙分别为: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另外惠帝朱允炆和代宗朱祁钰,被剥夺了帝号,不被承认。

明代庙祭的变迁

在明英宗之前,九庙未满,不需要祧庙,等明宪宗朱见深驾崩,就必须要祧出一位祖宗的牌位。祧谁是个问题,原因就出在明朝没有规定谁是始祖,谁有永世不祧的地位。

按古代的规矩,一般新王朝建立,会追尊第一代先祖为始祖,入始祖庙,永世不祧。但朱家世代贫农,根本找不到谁是始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想以朱熹为始祖,但这种牵强附会的做法,很容易留下诟病,最后只好作罢。也就是说德、懿、熙、仁四祖,都不是始祖,只能从他们开始祧。

由此,明宪宗驾崩,祧德祖;明孝宗驾崩,祧懿祖;明武宗驾崩,祧熙祖。“大礼仪之争后,献皇帝朱佑杬,被追封为“明睿宗”,入太庙,祧了仁祖。自此四祖尽祧。

下一个该祧谁

祧四祖,没有什么争议。问题是嘉靖帝驾崩后,该祧谁呢?按次序该轮到太祖朱元璋了,显然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是不能祧的。明朝因为始祖“虚位”,造成了事实上朱元璋既是始祖,也是永世不祧之祖。

朱元璋不能祧,就轮到了太宗朱棣。朱棣能祧吗?也不能!

我们都知道,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起兵造反,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此后大明皇位,便转移到朱棣一系。由小宗变身大宗,朱棣的地位很特殊。另外假如祧了朱棣,某种程度上,等于否定了“靖难之役”。所以,朱棣也不能祧。

经过大臣们的讨论,干脆就确立了朱棣永世不祧的地位,并且将他的庙号,由“太宗”变更为“成祖”。

朱棣不能祧,下一个就轮到了明仁宗朱高炽,他没有不祧的理由。因此,嘉靖皇帝驾崩后,仁宗的牌位被移出太庙,嘉靖入替。

尾声留下的争议

作为“夹塞”进入太庙的朱佑杬,其实是不合法的。在“大礼仪之争”中,一直力挺嘉靖帝的张璁,曾经建议嘉靖另立亲庙,供奉安陆系祖宗,既满足了人伦的“亲亲”孝道,同时又免得入太庙引起“以庶犯嫡”,坏了“尊尊”礼教。

不过,霸道的嘉靖帝并没有采取这个建议,而是将父亲的牌位,“夹塞”进了太庙,位列武宗之前。

此后,穆宗和神宗在位时,都不断有大臣提出,祧“睿宗”牌位,都被拒绝了。朱佑杬的牌位一直保留到了明朝灭亡。

题干所说,嘉靖帝差点把成祖牌位扔出太庙,有点耸人听闻,嘉靖帝不会那么缺心眼,恰恰是他确立了朱棣永世不祧的地位。还有说,嘉靖曾经“提前占位”,把明仁宗牌位祧出,这个说法恐怕也站不住脚。既然确立了朱棣永世不祧,下一个被祧的自然是仁宗,他死后也不会没有位置,嘉靖有那么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驾崩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