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李绂面对科场舞弊自己却束手无策之际,只得去李卫府上求助李卫。
刚刚继位的雍正,为了给官员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培养一批能够忠于自己的新进官吏,以更好的推行新政,于是雍正组织了自己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并且任命了上书房首辅大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为正主考,清流代表、读书人的领袖李绂为副主考。
原本相安无事的局面,在李绂从伯伦楼花费70两纹银购买到考试的考题开始,彻底被打破了。李绂发现自己购买的考题与雍正亲自出的试题是一模一样,惊讶之余,他让张廷璐立马停止考试,进行调查,但是张廷璐对于此事是置若罔闻,不仅不同意停止考试,还与李绂发生了争执。
无奈之下的李绂,只得在考场自摘顶戴花翎,随后求助于一直赏识并且关照自己的三阿哥胤祉,可是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既无实权更无兵权的三爷也是无计可施,只得让李绂去求助于李卫。
三爷之所以让李绂去求助于李卫,是因为三爷非常清楚,这件事情只有李卫能做,并且也只有李卫敢做。
首先,李卫对于雍正皇帝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当听到有人危害考场纪律,进而影响雍正为国家遴选人才,影响推行新政时,必然是会挺身而出,一查到底的,并且这份嫉恶如仇的气魄和胆量是其他官员所没有的。
其次,李卫是雍正的宠臣,是从雍正府上走出来的奴才,即便是李卫闯了祸也会受到雍正皇帝的袒护,而同李卫一起办差,就是迁怒于雍正皇帝,也会因为李卫的关系不会受到重的惩罚。
再次,就是李卫手上有兵权,不管是清查考场,还是缉拿元凶,都要手中有兵才能执行,而此时的李卫手中有着自己的亲兵卫队,兼着兵部的堂官,同时也掌管一定的兵权,因而可以很好的执行调查和拿人的任务。
最后,就是李卫虽然自己大字不识,但是他对于读书人是非常的尊重,而李绂又是大清官、读书人的领袖,必然会让李卫另眼相看,积极支持李绂,而不会故意搪塞。
尽管与李卫这样的文盲打交道,李绂是极大的不乐意,但是李卫为了读书人的气节和公允,还是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到李卫府上去求李卫出手,帮助彻查此事。
李绂到了李卫府上,李卫是受宠若惊,但是转眼间,又当着李绂的面掏耳朵。
李绂听从了三爷的建议,来到了李卫府上,尽管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还是见到了李卫。而李卫见到李绂的时候,也表现出了受宠若惊,毕竟,应该就连李卫自己也没有想到,李绂这样有着极大学问的人会到自己的府上来拜访自己。
可是李绂在说出了自己到府上的原因,并且向李卫求助的时候,李卫却当着李绂的面套着耳朵,是李卫不尊重李绂的表现么?当然不是,李卫是从雍正潜邸出来的奴才,并且只是个下人,必然非常懂得与人相处的礼仪和礼节,这个行为必然不是出自于对于李绂的轻视和不尊重。
李卫当着李绂的面套耳朵究竟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来,李绂的观点是大错特错,不禁引得了李卫一些不屑。
在李绂看来,李卫应该迅速保卫伯伦楼,搜查贩卖考题之人,彻查舞弊真相。可是对于李绂这样的观点的看法,李卫随即表示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考试已经开始,再去贩卖考题依然无用,这个时候不应该去抓卖考题的,而是应该抓买了考题进而在考场中夹带作弊的。
很显然,李卫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李绂对于这件事情的思考明显不如李卫想的长远和全面,因而李卫用掏耳朵的方式,就是在向李绂说明,你的观点是错误的,听得我都耳朵起茧了,不愿意听了,而没有用直接说明的方式,多少给了李绂一点面子。
二来,李卫这也是在李绂这个大学者面前,给没有读过书的自己找回点面子。
李绂突然闯入自己的府上,并且又在自己的府中大声喧哗,也说了李卫不识字,尽管李卫没有动怒,并且给了李绂足够的尊重,但是面对长久以来,对于非常不屑与没文化的自己进行交往的李绂,李卫的心中多少是有些不快的。
而这次,面对着李绂主动上门来求自己,并且李绂的想法和观点在李卫看来又是打错特错,因而用当着李绂面掏耳朵的方式给自己找回点场子,同时也是在李绂面前给想李卫自己这样没有读过书的官员找点面子回来。原来饱读诗书的李绂也不过如此,对于这个问题还不如自己这样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进而拉平了心理上的感受,同时也是要杀一杀李绂的威风,让他对于自己,对于向他一样没有读过书的官员,都要另眼相看。
三来,李卫作为雍正皇帝的人,面对三爷门下的李绂,也要为自己的主子找回面子来。
李卫是雍正皇帝的人,李绂则是三爷门下的人,尽管同朝为臣,现在是共侍一主,但是归根结底,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行为上,双方还是两派的人,因而李卫也是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的主子雍正争气。
最终,在李卫的帮助下,李绂处理考场舞弊事件。
李卫和李绂最终在追查考场舞弊事件的解决方案上达成了一致,并且由李卫带人、李绂带路,迅速控制了考场,而企图上前阻止的张廷璐,面对李卫时已经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李卫从考场中的一些考生身上搜查到了考场舞弊的证据。张廷璐也被捉拿伏法,而他也成为了弘时的替罪羊,被雍正斩首示众。
张廷璐被撤职之后,李绂成为了正主考,主持了整个科举选拔工作,并且科举结束之后,被雍正委以湖北巡抚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