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备群发红包时,故意不给赵云留一个。其中缘故,陈寿在《三国志》中已经点明。

“不公”的封赏

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开始群发红包。

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进前后左右将军;

魏延,也由牙门将军,进为镇远将军,并任汉中太守、汉中都督。

其他文武,也各有封赏。


可是,晋升名单里,唯独没有赵云。

平心而论,论取汉中的功劳,赵云可能仅次于法正、黄忠。

汉中之战中,赵云在汉水大破曹操,为刘备取下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连刘备自己都称赞:子龙一身胆。

立下这样的功劳,为何刘备在大封大赏时,居然对赵云“有功不赏”呢?

更可气的是:刘封、孟达取上庸后,投降的申耽居然也被封为征北将军!(而赵云直到刘禅即位,才晋为征南将军)

此后,在刘备称帝后,又一次群发红包,大家又都各有封赏。

但赵云···再次消失在封赏名单中!

可以说,刘备对赵云的“无视”,几乎到了“刻意压制”的地步!

自入西川后,赵云就开始陷入“瓶颈”

有朋友说:赵云后来官职不高,是因为他的起点低。

其实,赵云的起点是比黄忠、魏延要高的。

214年是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赵云与大家一起因功升迁。在此之后,赵云只能原地踏步,眼睁睁看着后面的人呼啸而过!

长坂坡之战后,赵云被任为牙门将军。

黄忠投奔刘备时,才只是稗将军(杂号将军之末),刘备入据成都时,黄忠才晋为讨虏将军

魏延呢,在刘备攻取成都后,赵云升迁为翊军将军时,才升为牙门将军。

可是,到刘备封汉中王时,黄忠直接进为后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都督、汉中太守。

如前所说,取汉中时,赵云不但表现出了独当一面的军师才能,其功绩,比之魏延等人,也是不遑多让。

看来,赵云“谜之瓶颈”,不是因为他缺乏功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赵云“原地踏步”,始于214年,刘备入主益州之时。

刘备入主益州,正是刘备集团内部权力格局开始复杂化的时候:益州派、荆州派、东州派都开始“抢红包”。

为何从这个时候开始,赵云退出“抢红包”呢?

陈寿已隐约点明原因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三国志》

此文,把赵云比作西汉开国名臣--滕公夏侯婴。

这就不难看出刘备不再“提拔”赵云的原因了。

夏侯婴,早年就开始跟随刘邦。刘邦入汉中时,夏侯婴任“太仆”。

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中,樊哙后来作了左丞相、大将军;萧何、曹参、周勃、灌婴都先后作了丞相;卢绾作了太尉、燕王···最不济的,也都曾位列三公。

至于其他一些“外来人才”,比如韩信、彭越、英布,也都裂土封王。

夏侯婴呢?

在风云变幻的汉初,他历经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三朝,始终是雷打不动的太仆(九卿之列)。

可是,正是这个“久任太仆”的夏侯婴,却虚心举荐韩信,助刘邦夺取天下;又在诸吕之乱中细心周旋,为汉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备对赵云的寄望:权力漩涡中的磐石

夏侯婴的特点是:没有陷入权力漩涡。

因此,刘邦去世前后,吕家人、刘家人、功臣集团,各个派系斗得不可开交,但是职位不招人眼红的夏侯婴却能如磐石一般地在权力漩涡中从容屹立。

刘备对赵云的期许,正与之类似。

在荆州时,刘备就以内事委托赵云。

当时,刘备“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乱于忖腋之下”,孙夫人与曹操、孙权被认为是同一级别的威胁!

托付内事于赵云,足见刘备对赵云的定位!

刘备,就是把赵云看成自己的夏侯婴。

刘备去世后,赵云才任中护军。但实际上,在此之前,赵云已经行使这个职能很长时间了。

这个职位,是维持稳定的磐石。在曹操集团,这个职位曾长期被诸夏侯曹把握。

任你们荆州派、益州派斗来斗去,只要中护军在,这些朝臣都跳不出五行山!

当然,中护军不能陷入权力斗争,也绝对不能有明确的站队,否则···可以问问司马师。

“终不背德”的赵云,在刘备集团拥有特殊的地位

刘备寄居公孙瓒时期,与赵云相识。

赵云走时,对刘备相约:终不背德也。

“终不背德”,正是赵云的价值取向。

赵云不只这么说的,也是这么作的。

对于国家大事,赵云觉得该说的,就一定会说。对于封赏,赵云认为要拒绝的,就坚决拒绝。(箕谷之战后,诸葛亮曾因赵云保全部众而要赏赐,被赵云拒绝)。

既然赵云的价值取向是他心中的“德”,而非爵禄,那么,刘备自然以超脱于“爵禄”的信任待之了。

因此,尽管刘备不“提拔”赵云,但却对赵云有着特殊的信任。

1、对赵云人品的信任:长坂坡,有人说赵云投降曹操,刘备以手戟击之:子龙必不叛我。

2、对赵云意见的信任。

刘备平定益州后,一度想把成都附近的田舍赏赐给诸将。赵云认为这样会失去民心,坚决反对。

刘备纳其言。

以常理来说,如何封赏功臣,这事情赵云一个翊军将军是说不上话的。可是,赵云敢说,刘备愿意听!

在后来刘备要东征孙权时,又是赵云这个“杂牌将军”带头出来反对!

这说明:刘备虽然不给赵云,但却极为信赖赵云。

3、虽职位不高,但位置重要。

这点前面已经阐述。

刘备、赵云,君臣相处之道:不在爵禄赏踢,只在“君臣相知”。

刘备入主西川后,蜀汉集团的权力环境十分复杂。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大家都抢着要红包!

此时,刘备需要一个“终不背德”、稳重细致,却又不爱抢红包的赵云。

这样的赵云,不可以拥有太高的官职——那会成为权力野兽们眼红的猎物。

赵云,只能在一个不那么让人眼红的位置上,帮刘备、刘禅看着红包!

抢红包的人很多,需要一个不抢红包的人帮忙看着!

我认为:刘备群发红包,却不给赵云留一个,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最佳贡献者
2

赵云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一部《三国演义》使赵云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完美英雄。演义里五虎上将的提法实质上也是根据《三国志》中的《关张马黄赵传》演绎而来。在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开始对手下文武功臣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封赏,在武将方面受封最高的就是这五个人,但是赵云比其他四人略低一筹。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政治派系方面赵云略微吃亏

历来功劳封赏,其实都是权力利益的分配。因而就离不开政治派系的平衡,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这次封赏也是如此。

  • 关羽:刘备的嫡系起家部队的将领,蜀汉武将的头号人物,他被封赏为前将军无人质疑。

  • 张飞:同样是随同刘备起家的最早将领,刘备身边的第二号武将,他被封为右将军也是无可质疑的。

  • 马超:马超虽然入蜀之后没有什么亮眼的战功,但是他毕竟出身西凉,对西凉各方势力有较大影响力,他本人也有一支自己的直属军事力量,因而他被封为左将军也是代表刘备对西凉军事力量和西凉势力的认可和拉拢。

  • 黄忠:黄忠虽然追随刘备的时间不长,但从归降刘备之后,黄忠就作为一名猛将东征西讨,尤其是在汉中之战战功卓越,再加上他是原来刘表的荆州势力归降刘备的代表,作为使这支刘备壮大起来的重要力量,他的受封后将军也是可以理解的。

  • 再来看赵云,赵云从归属上来看有些尴尬,按理说他可以算刘备的嫡系班底,但是他与关羽、张飞相比又晚了好几年加入刘备的部队。所以即使把他归入刘备的嫡系起家派的势力也只能是小字辈,毕竟关羽和张飞的地位还难以动摇。因而在封赏时,作为嫡系起家派已经有两人作为代表出任要职,赵云就只能暂时放低一些了。

从任

职定位来看赵云缺乏建功立业的舞台

关羽、张飞和赵云是刘备起家过程中最早的三位大将,关羽和张飞两人多有统兵出征的机会,但是赵云从进入刘备阵营开始,就较少有机会独立领兵作战。他更多是作为刘备的亲卫营护卫刘备的安全。

  • 史书中记载的刘备给赵云任命的第一个职务是牙门将军。这个职务就是统领主公的亲兵,护卫主公的职责。也就是说如果关羽、张飞等人领兵出外作战,赵云就必须留守大本营,如果刘备也一起出征,那么赵云的职责就是统领刘备的直属亲兵部队参与作战。

  • 随后在赤壁之战后,赵云出任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这段短暂的出外统兵任职的经历,因为刚刚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其实没有多少大的战事发生,刘备对这些地方的攻击也基本是顺风顺水。

  • 刘备入川时,关羽、张飞和赵云都作为留守荆州大本营的力量没有跟随刘备一起入川。而且赵云的职务改为留营司马,职责依旧是保护刘备的大本营和家眷。

  • 随后刘备与刘璋的矛盾激化,刘备开始从荆州调集军队进攻四川。此时赵云获得了领兵的资格,为刘备夺取四川的江阳、犍为等郡。在占领成都之后,刘备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这个职务依旧是负责保护中军,护卫主公。

  • 随后赵云随同刘备参与汉中之战,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分封前后左右四将军,赵云虽然在汉中之战中也有较突出的表现,但是因为刚才分析的派系平衡的原因,已经赵云身为主公护卫的职责限制了他的战场发挥,所以他依旧是翊军将军。

由此看来,赵云一直作为刘备的护卫亲兵的统领负责保护刘备的安全。所以缺乏独立领兵作战的机会,这也就大大减少了赵云获取军功的机会。相对比的就是黄忠,他在公元209年,赵云随同刘备平定荆州四郡的时候才归降刘备。此后入川作战,黄忠领兵一路颇有战功,进入成都后被封为讨虏将军,地位已经和赵云差不多了,在汉中一战,黄忠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大功,随后进封后将军,而赵云则因为护卫刘备导致出战机会不多,所以战后就位居黄忠之下了。

赵云的实际权力和受宠程度

其实我们如果从刚才的表述来看,可能会觉得赵云不太受重视和重新。其实不然,能够担任近卫亲兵统领的将领肯定是主公信任的人。所以赵云能够在刘备的阵营中一直担任这样一个职务定然是刘备最信任和宠信的将领。

  • 汉中之战有一个细节,黄忠率兵去劫夺曹操的粮草,是赵云同意黄忠的行动且授予和安排军队给黄忠,就足以表明赵云地位的超然。显然他当时的职权比黄忠更大,所以他才可以同意黄忠的军事行动和给予军队由黄忠率领。

  • 另外在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之后,赵云开始拜托他近卫亲兵统领的职责,他开始出任统兵一方的将领。即使大家普遍认为的后起之秀魏延和姜维其实未必就比赵云的职务和地位更高。只不过赵云在诸葛亮发动北伐不久的公元229年就去世了,所以赵云在诸葛亮的北伐中又没有发挥过多的作用,显得他好像没有什么战绩。所以普遍认为好像魏延的地位都比赵云更重。

但是从实际权力和受宠信程度来说,赵云并不比其他将领更低,只是他的因为担任近卫亲兵统领的职务显得他要低于关张马黄而已。

3

杂号将军怎么了?如果我告诉你东汉末年平定黄巾起义的三大名将皇甫嵩、朱儁、卢植只是三个中郎将,连将军也算不上,你会不会很吃惊?

就连贵为一方之主的孙权,在200年~209年间,也当了9年的杂号将军,你会不会很惊讶?你可以不用惊讶,因为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职普遍偏低。



两汉的爵位及官职是最难封的,从刘邦的“白马之盟”开始:非刘姓不能称王,非战功不得封候。除了皇帝国戚之外,其他人想要封官晋爵,就得有战功,战乱时期有仗打可能还会有战功来晋升,和平时期想要高升谈何容易,所以就有了“李广难封”的典故。

到了东汉末年,又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战乱,东汉朝廷名不副实,被掌控在曹操手中,而各地势力凭借武力割据一方,既然是割据,就不愿意承认东汉朝廷,不承认朝廷,谁会给地方割据势力分封?于是东汉末年时期,地方势力要么没有朝廷正式官职,要么自已封自已,这是得不到朝廷和大众支持的行为。



刘备在东汉末年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算什么一方势力,顶多就是一股流寇,刘备最早的封赏来自陶谦的上表,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当然了这个上表还要朝廷批准,当时是乱世,而且陶谦又是控制朝廷的曹操势力的敌人,这个上表无非就是自封,作作样子而已。

刘备的正式受封来自投降曹操的时期,被上表为左将军,这是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也就算是大汉朝廷的正式官员了,但那可是乱世,虽然有左将军的头衔,但就是个光杆司令,什么都得靠自已打出来,在刘备受封的同时,关羽和张飞不过是中郎将。



而赵云算是比较早跟随刘备的元老了,在早期跟随刘备的时候,估计能个官职也没有,因为在208年当阳长坂之战中,赵云救了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因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在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后,赵云又被封为偏将军。

也别怪刘备不给手下封大官,刘备自已也不过是个左将军,而且这个左将军一当就当了21年,老大才是左将军,手下人能封的高吗?当初赤壁之战时,孙权才是个讨虏将军,当时江东一堆的偏将军和中郎将,如赫赫有名的周瑜,不过是个偏将军,程普是中郎将等等,手下人官职再怎么封不能超过老大吧,这是无奈的现实。



所以想要给手下人封更大的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先让老大升官,所以刘备为了自已事业的发展,于是给自已封了一个“汉中王”的爵位和大司马的官职,刘备一升,就可以给手下那帮小弟封官了,于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别被封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

刘备晋升汉中王时,确实封了一批人,除了前面说到的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还有法正被封为尚书令,许靖被封为太傅,但是有两个人没被封,一个是赵云,另一个是诸葛亮。



之所以没封赵云和诸葛亮,实在是不能怪刘备,因为赵云和诸葛亮已经在215年刘备拿下成都时受封,当时,身为偏将军的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身为军师中郎将的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

这个封官晋爵是有一定的依据,不是你有战功就马上封,而是有一个积累战功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封官,刘备拿下成都后,当时还是左将军的刘备就封赵云为翊军将军。



而当时的关羽不过是荡寇将军,当时的张飞不过是征虏将军,当时的马超不过是平西将军,当时的黄忠不过是征西将军,大家都是杂号将军,按道理说,赵云与关羽、张飞等人官职是差不多的。

杂号将军怎么啦?关羽和张飞在被封为前将军与右将军前,不是和赵云一样的将军级别,千万别笑这个杂号将军,那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赵云在215年被封为翊军将军之后,战功就开始处于积累状态,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还没有达到更进一步的封官条件,因此刘备在进位汉中王时,没有封赵云,同时没有封的还有诸葛亮,并不是刘备不重视他们,而是他们正处于战功积累状态。

4

首先我先掰正大家对“杂号将军”这四个字的误解,很多人将“杂号将军”与“杂牌将军”划等号。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杂号将军”等同于“杂牌将军”?

(▲汉武帝)
在了解“杂号将军”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重号将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及右将军等,这些被称为“重号将军”。

那什么是“杂号将军”呢?“杂号将军”即“重号将军”之外的将军统称为“杂号将军”。

  • 杂号将军一词起源于汉武帝,汉武帝之时由于征战过多,立下军功的人自然也多,那这些人自然也是需要封赏的,但是“重号将军”只有二十四个,这么多人肯定是不够用的。那怎么办呢?造号呗,就事取号,在将军面前加一个“名称”当作他的职位封号。
  • 如汉武帝派李广利攻打大宛国贰师城被封为贰师将军。难道李广利这个贰师将军比不上一个“重号将军”?

所以我们不能将“杂号将军”定义为“杂牌”低级武将,“杂号”很多时候和“重号”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翊军将军”赵云)

上面像素为大家分析了“杂号将军”是否就是低级将军,接下来像素将为大家分析关赵云的这个““翊军将军”是否等同于“杂牌将军”

  • 说赵云非蜀国重臣的,很大程度上抓着一件事“赵云却始终只是个‘杂号将军’”,中的“杂号将军”四个字不放。再加上刘备提拔魏延、黄忠等人。所以很多朋友就直接下定论赵云的能力不行或者不受刘备信任才一直只让赵云担当杂号将军。
  • “翊军将军”虽是不上台面的杂号将军,但蜀汉压根就没有执行曹魏相同的九品中正制(刘备誓不与汉贼同),因此评论这件事的时候不同以九品中正制来评论蜀汉的兵制,蜀汉品级不高的封号,也不见得地位就一定很低。
  •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吧,诸葛亮是蜀汉集团的地位有多高不用我细说了吧,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当时诸葛亮的封号是什么,最初刘备将诸葛亮封为“军师将军”。“军师将军”也是一个“杂号将军”并不属于二十四“重号将军”,如果非要较真那是不是诸葛亮也好赵云一样不过官居六品,但当时诸葛亮已然是蜀汉文臣之首,位高权重,自然不是一个六品的官员水平。

所以赵云的“翊军将军”虽为杂号,但这里的“杂号将军”并非“杂牌将军”,在蜀汉集团中和重号一样重要。(▲“翊军将军”赵云)

赵云终其一生都只是“杂号将军”?

  • 最后我们再来看同属二十四史的正史《三国志》中是如何记载赵云的,赵云和关羽、张飞等同属《关张马黄赵传》之中,这足以证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的权势与功绩足以和关羽马黄四人相提并论。只不过在刘备攻克汉中之后,赵云的官职就没有记载是否有变迁过,直到公元223年《三国志》中赵云的官职才有了记录,那个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与镇东将军。

  • 这个主要是因为蜀国没有专门做这方面记录的史官,所导致蜀汉有关的资料非常的少。加上陈寿在著《三国志》时的严谨态度,所以我猜测是陈寿在查阅典籍的时候没能找到公元212年到公元223年这十一年中赵云的升迁情况,因此才没有写在书中。

所以我们不能这么鲁莽的就说赵云终其一生都只是个“杂号将军”,这是因为没有资料记载而已,像素大胆根据赵云的功绩进行推断,极大可能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时赵云已然被封中护军,只是这个记载时候223年以后,而此前的十一年是没有任何记录的。毕竟在关羽等四人升迁时赵云自然也有升迁的,不过因为资料有所遗失,因此陈寿在编撰《三国志》之时并未能记录在册。

5

赵云为什么在官场进步得不快,原因可能如下:

一、三国时期,官职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分度。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时,关羽已升至前将军、假节钺,张飞已升到右将军、假符节,马超是左将军、假符节,黄忠是后将军,魏延是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而赵云是翊军将军。

蜀汉袭汉制,将军按级别大小依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杂牌将军……

而蜀汉其实没这么多级差,如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没有设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一最高等级的岗位,军中一哥关二爷到归天时也就前将军,到刘备称帝时,军中二哥张飞才晋升为车骑将军,马超才晋为骠骑将军,黄忠至死仍为后将军。魏延的镇远将军也是个杂号将军,与赵云的翊军将军差别不大。称帝时才升为镇北将军。张飞是由征虏将军(杂号)直升右将军的。

二、关、张、马、黄、魏等战将之所以军职较高,有从龙早、资格老等因素,更有在前线军功显赫的因素,这是赵云这个御林军首领不具备的。

关、张是刘备集团的原始股东,革命最早,刘备在家乡招兵买马时,关张担任他的护卫。因忠诚、战功成为刘备军中的一号、二号。后来张飞独立一面,率部入川,一路攻无不克,与刘备会师成都。后来又在汉中,击败张郃;而关羽镇守荆州,与孙权、曹操三家荆州对峙,有力地保障了刘备在前方夺益州、争汉中;而马超本和刘备一样是一路诸侯,曾自称征西将军兼并州牧、都督凉州军事,后投降张鲁、刘备,直接领兵到成都城下,逼降刘璋,刘备称王前,马超已被刘备封为平西将军,其时关羽是荡寇将军、张飞是征虏将军,都是杂号将军,马超基础好,级别本就高;黄忠在平定益州时才是讨虏将军,与赵云的翊军将军平级,后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立下奇功,晋升征西将军;魏延独镇汉中,升镇北将军。而赵云在当阳长阪保护刘禅和其母甘夫人,升牙门将军。后率一部从岷江直上江阳与孔明会师于成都,平定成都后,升翊军将军。攻益州一仗,一等功臣是孔明、法正、张飞、关羽,每人赏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铜钱五千万,锦锻一千匹。赵云在攻汉中一役中军功不显,估计是为刘备保驾护航,无法上阵厮杀。



工作性质决定了赵云军功难显,这大概是赵云无法与关、张、马、黄并列,甚至比魏延还矮半头的原因之一。

三、赵云的耿直脾气,也影响了他的晋升。

刘备得益州,大赏群臣,要分浮财,赵云予以制止,刘备尽管认为赵云想法正确,但肯定不一定高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赵云又力阻东征。刘备又不高兴。

四、刘备对赵云极为信任,想让儿子刘禅来给赵云加官晋爵,以让赵云继续服保阿斗,也让大将们无话可说。

赵云是刘禅的救命恩人,君臣关系自然亲近;功高莫过于救驾;有以上两个原因,刘备让刘禅即位后直接提拔赵方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爵永昌亭侯。一让群臣无话可讲,二显恩宠,让赵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另一个角度看,赵云升职并没有从杂号将军经四镇将军再到四征将军,而是一步到位。可见蜀汉四征、四镇将军并没有细分。再以姜维为例,姜维初降时为奉义将军(杂号),经孔明举荐教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后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建兴十二年,孔明病逝五丈原,姜维回到成都,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帅诸军,赐爵平襄侯。辅汉将军,藐似杂号将军,却能统帅诸军的,全军统帅正规的应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一级。蒋琬升大司马后,姜维担任司马,大司马相当于大将军,司马相当于骠骑将军,比大将军位置稍后。在延熙六年,升为镇西将军,司马比镇西将军小,姜维又回到多年前的征西将军级别,位次还略往后,咋一看姜维革命多年反而退步了,可见蜀汉的官职并不十分正规,到延熙十年,姜维升卫将军,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同掌尚书台事务。延熙十九年,升大将军,成为全军统帅,这两个官职应该比较靠谱。卫将军,大将军,几乎平级,但大将军显然比卫将军尊贵!

综合上述,由于蜀汉疆域狭小,官职并不十分正规,区分度也不十分明显;赵云作为御林军首领,无法长期上前线秀肌肉,军功不显;赵云为人耿直忠诚,不遵守官场潜规则;刘备知其忠诚,知其与阿斗的特殊亲密关系,想压一下赵云,让阿斗当家再重用,使其服保阿斗。这些原因使得赵云的军职,在刘备生前,低于关、张、马、黄,甚至魏延!

我是苍茫大地,望文友斧正!

6

赵云是蜀汉名将,与刘备关系极为亲密,然而,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赵云却只授予翊军将军,在汉代这属于杂号将军,属于二级将军。凭赵云的功劳,其实完全可以当上一级将军,为什么只获得“翊军将军”的军衔呢?

第一,先了解一下东汉的军衔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东汉时代的军衔。

在东汉,级别最高的将军有大将军、票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元帅级别。这四个将军头衔属于非常设,就是有时有,有时没有,全部都位比三公,就是与朝廷三公的级别是一致的。在东汉,大将军的权力最大,实际权力超越三公,一般是由外戚担任,比如东汉权臣窦宪、梁冀,东汉末期的何进,都是大将军。

接下来就是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级上将。刘备在自立汉中王前,就是朝廷任命的左将军。

再往下就叫杂号将军,就是在将军前面冠一些称号。杂号将军最早始于汉武帝,如汉武帝时代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等。我们且称之为二级上将吧。赵云是“翊军将军”,这就是一个杂号将军。

第二,刘备自立为王后,提拔四人为一级上将

刘备原本是东汉朝廷授予的左将军,在夺取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就不用左将军这个头衔了。刘备麾下的将军也水涨提高,军衔纷纷提升。

由于刘备还没称帝,所以未设大将军、车骑将军,票骑将军、卫将军,最高军衔就是前后左右将军。这四位一级上将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

第三,赵云为什么没能当上一级上将呢?

以赵云的资历与战功,完全可以跻身前后左右四将之列。

赵云对蜀汉政权的贡献可谓大矣。在荆州之败时,是他拼了命把阿斗救了回来。在益州之战、荆州之战中,赵云功劳甚伟。特别在汉中之战,他力挫曹操,这时曹操最后放弃汉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刘备序定诸将时,在最重要四位上将名单里,怎么没有赵云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名额有限。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总共就四个名额,刘备也不好再弄一个中将军吧。即便赵云战功不在其他四人之下,也得忍痛拿掉啊。

其二,刘备有政治上的考量,这点是最重要的。

其实对每一个统治者来说,都要遇到这个问题。就好比说汉高帝刘邦吧,开国时封了七个诸侯王,并非这七人功劳都胜过萧何、张良,那么为何萧何、张良只是侯,而他们却成了王呢?这就是要考虑到一个现实性。比如说马超,马超对蜀汉贡献并不大,但是马超是什么人呢?人家可是西北数一数二的军阀,在全国政坛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你能不捧着他吗?

另外,刘备也要平衡嫡系与非嫡系之间的利益。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嫡系,黄忠原是荆州将领,属于非嫡系。作为一个领袖,你不能把所有重要官职都给自己的嫡系啊。四位上将里,关羽、张飞是嫡系,马超、黄忠是非嫡系,这就是二比二,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平衡。赵云虽然也是嫡系,但论亲密不及关、张,论资历也不及关、张。关、张二人可是从一开始就跟着刘备革命了。

其实不止是三国时代,就好比共和国授予将帅军衔时,若论战功,粟裕肯定是元帅啊。但实际上作为领导人,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各方面兼顾。

7

怎么说呢,翊军将军虽然是个杂号将军,但是这个官职是刘备首创的,(郭嘉的司马祭酒,也是曹操专门设置的官,之前没有),所以应该也可以看出赵云的地位。

另外,笑谈君猜想,有可能,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赵云可能很“不识时务”地反对了一下,依赵云的性格,真可能干出这事……

8

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是刻意为赵云量身打造的一个称号,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出赵云的真实能力。我们知道,古人在立传时,往往把事迹、能力相差不多的人放在一个传记里面,而陈寿在《三国志》中,把赵云和关张马黄四人列在同一传记内,就是体现了这种寓意。

让我们来延伸一下。我们熟知的后世太平天国的封王,有东西南北四王和翼王,这个“翼”其实就是“翊”这个字辅助、辅佐的含义。笔者猜测,洪秀全永安封王把石达开封为翼王,很有可能就是仿效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的做法。

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赵云的翊军将军并不是杂号将军,而是和前后左右四将军齐名的将军名号。这个名号蕴含了刘备对赵云以前功绩的肯定和对希望赵云再接再厉,更好辅佐自己的期望。

刘备军内大封赏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封赏。那些跟随者刘备鞍前马后,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的臣子们在这一天终于获得了应有的荣誉。刘备孤穷了一辈子,也在这一天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在这次封赏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蜀汉军内的封赏。据《三国志》记载,在这次封赏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别被封为了前后左右将军,而赵云此时仅是翊军将军。

以汉朝的官制而言,前后左右四将军相当于九卿的位置,而翊军将军一看就是属于杂号将军。以赵云的资历和战功,似乎不应该被封为这么低的官职,这似乎有些亏待赵云了。

刘备占据益州后,其官职的设置部分沿用了汉朝,但也自创了很多官职。如糜竺,既是蜀汉的元老,又是刘备的大舅子,功劳苦劳都有,被封为安汉将军。如果说赵云的翊军将军是杂号将军的话,那么,糜竺的安汉将军岂不是也是杂号将军?这就更加不合理了。

其实,刘备设置的新官职,跟汉朝的官职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如糜竺的安汉将军,从字面上的含义就可以看出,刘备是把蜀汉创立的功绩以“安汉”这个名义作为荣誉象征颁给了糜竺,其地位毫无疑问的还在前后左右四将军之上,不然,何以感谢糜竺曾经的破家相助之恩?

按照这个逻辑,赵云的翊军将军就绝不是杂号将军。那么,这个翊军将军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翊军将军的地位究竟如何?

要想真正了解翊军将军这个称号的含义,我们还要从“翊”这个字的含义讲起。据《说文解字》,“翊"字的释义是“飞貌”,也就是飞起来的意思,翊军将军合起来解释,就是飞将军的意思;“翊"字的另一个解释是“翼”,有辅助、辅佐的意思。从“翊”字这两个解释来看,刘备对赵云的倚重是非常之深的。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赵云的翊军将军并不是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封的,而是在建安十九年,刘备刚占据益州的时候封的。

我们从劝进刘备自立汉中王时,蜀汉武将的官职中发现:此时关羽是荡寇将军、张飞是征虏将军,都属于杂号将军。而马超此时是平西将军、黄忠是征西将军。如果按照汉朝的官制,黄忠应该是四人中官职最高的。

从黄忠的履历我们可以得知,他是从偏将军、讨虏将军,而后跨越了四安、四平、四镇将军,一跃升为征西将军。但如果据此认为黄忠是在蜀汉军中官职最高者,相信没有人会认同。

因此,这终现象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此时蜀汉基业初建,刘备对军内的任命还属于随心所欲阶段。

总结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是刻意为赵云量身打造的一个称号,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出赵云的真实能力。我们知道,古人在立传时,往往把事迹、能力相差不多的人放在一个传记里面,而陈寿在《三国志》中,把赵云和关张马黄四人列在同一传记内,就是体现了这种意思。

让我们来延伸一下。我们熟知的后世太平天国的封王,有东西南北四王和翼王,这个“翼”其实就是“翊”这个字辅助、辅佐的含义。笔者猜测,洪秀全永安封王把石达开封为翼王,很有可能就是仿效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的做法。

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赵云的翊军将军并不是杂号将军,而是和前后左右四将军齐名的将军名号。这个名号蕴含了刘备对赵云以前功绩的肯定和对日后希望赵云再接再厉,更好辅佐自己的期望。

9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在此之前,赵云已经被刘备升迁为翊军将军,魏延则被任命为汉中太守。

对于赵云的翊军将军,很多人觉得它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的前后左右将军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因为,前后左右将军,那都是正儿八经的正牌将军,至于翊军将军,明显就是个杂号将军。对此,很对人就很疑惑,为什么赵云就不能被封为正牌将军呢?

其实,主要原因是刘备需要平衡内部各大派系的利益,这才有意无意牺牲掉嫡系赵云。

当时,刘备集团内部主要有四大派系,一是以关羽、张飞、赵云、简雍为主的嫡系派;二是以诸葛亮、黄忠和魏延为首的荆州派;三是以许靖、庞羲、射援、法正、李严为首的益州派;四是以马超为主的凉州派。

在这四大派系中,嫡系派跟随刘备的时间最长,几乎从刘备出道时就开始追谁,是刘备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力量,从情理上过来,刘备应该重用他们,让他们都到最前排位置就坐。问题是,如果刘备这样做,其他三大派系的人,会怎么看、怎么想?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就是典型的在玩个人小团体,那其他三大派系的人还会死心塌地跟随刘备混吗?这样刘备的集团还有前途可言吗?

尤其是,荆州派系和益州派系,那可是刘备现在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力量,如果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刘备不仅在荆州站不住脚跟,他所在的益州也会内乱不断,就更不用说巩固汉中。

因此,刘备在论功行赏时,自然就必须平衡这四大派系之间的利益,尽可能让大家都吃到肉,而不是嫡系派吃肉,其他派只能喝汤。

当时,前后左右这四个正牌将军的职位,刘备的铁杆嫡系已经占了两位,如果再把赵云弄上来,其他派系的还不炸了窝!因为,这不是赤裸裸的打压和不信任其他派系吗?

要知道,赵云虽然是刘备的铁杆嫡系,问题是,关羽和张飞在公元185年就开始追随刘备;而赵云直到公元200年,才开始正式追随刘备的。也就是说,赵云跟随刘备要比关羽、张飞就晚十多年,所以他们三人的实际地位是有差距的,赵云只能算是嫡系派种的第二代。



更主要的是,在刘备集团正式排名中,关羽、张飞都可以排进前十,而以赵云当时的履历和江湖地位,显然无法排进。对此,我们可以看下大家劝进刘备进封汉中王的奏表:

“是年秋,群臣拥立先主为汉中王,上表献帝说,‘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兼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如次、、、”

在这份排名中,马超排第一、关羽排第六、张飞排第七,黄忠排第八,赵云连名字也没有。

从这层意义上说,无论从过往的资历、还是江湖地位,赵云其实都是不能和关羽、张飞相比。只不过赵云有传奇色彩,而且刘备对他的信任和关羽、张飞几乎一样,且他的地位又特殊(负责刘备的安保工作),所以才可以和关羽、张飞并列。

问题是,如果在正式的职务安排中,刘备直接把赵云提拔为四个正牌将军中的一个,那刘备玩小团体的意图就表露得太过赤裸裸。换句话说,刘备可以非常信任赵云,甚至让他实际所拥有的权力非常大,但在正式的职务中,那必须还得论资派辈,按战功授予,这是最基本的规则。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只能牺牲赵云,将剩余的左将军和后将军,分别给凉州派武将的代表人物马超和荆州派武将的代表人物黄忠。更何况,他们两人的过往资历、江湖地位和家族背景,那也要远远高于赵云。

至于益州系,因为在武将职务上面没有占到好处,所以就只能在文职上给予补偿,于是益州最大的地头蛇许靖直接成为文臣之首,同时庞羲、射援也都排在诸葛亮前面,至于法正,刘备对他的信任更是一度都要超过诸葛亮。

10

文|涛说乱世史|

难尽其材的赵子龙


“正史中,赵云德、才、识兼备,被刘备授予负责“卫戍司令”的重要职位。但赵云的淡泊名利,这样的偏后方职位,在战争频繁的三国时代,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加之蜀汉现实的政治环境,以及各方派系的平衡需要,都让元从亲信赵云,难尽其材。翊军将军四字,只是蜀汉官方给赵云的短暂概括。”


正文:

《三国演义》里面的赵云白马银枪,声名显赫,光彩照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常胜将军形象。但正史上可惜的是,当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封前后左右四将军时,赵云只是个杂号将军——翊(yì)军将军。

  • 翊军将军:略低于关张马黄的前后左右将军。刘备尚未称帝,是他作为地方政权,创立的一种将军称号。


不仅如此,赵云除了职位略低,封侯亦晚。

  • 建安五年(200年),关羽封汉寿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超封都亭侯;建安十四年(209年),张飞封新亭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封关内侯。刘备称帝,221年,关羽、黄忠已故,张飞进封西乡侯,马超进封斄乡侯。 直到建兴元年(223),李严、刘琰进封都乡侯,赵云才封为永昌亭侯,魏延封都亭侯,此时赵云已近暮年。要知道,“亭侯”爵禄比“乡侯”低一级。


最后,死后的赵云,也并未马上得到应有待遇。

  • 景耀三年,后主刘禅追谥功臣大将,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获谥,却忘了他的救命恩人赵云。后来姜维等人打抱不平,刘禅这才想起,在第二年(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赵云和演义小说中的额大差距?


“涛说乱世史”认为,原因有三:

1、“卫戍司令”的分工限制了赵云的发展,让赵云在战争频繁的三国,丧失了良好的前线建功机会。

2、蜀汉军队内部需要派系平衡,赵云位居了后来的马超(名望派)、黄忠(荆州派)之后。

3、德、才、识兼备赵云的淡泊名利,在现实而微妙的蜀汉官场中,遭到了一定忽视,影响了后期爵位升迁;不过所幸,赵云最后得到了应该待遇。



1、保卫首脑的分工限制了赵云的发展,让赵云在战争频繁的三国,丧失了良好的前线立功机会。

  • 根据《三国志》记载,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家乡起兵,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后来公孙瓒派刘备抗击袁绍,赵云随同前往,赵云便开始跟随刘备,为刘备掌管亲随骑兵,担任骑兵卫队长。可见,元老中赵云虽在关羽、张飞之后,刘备也是非常信任赵云的。
  • 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证明了赵云的能力:刘备被曹操追逼至长阪坡,他舍弃妻儿向南逃走;赵云则勇猛非常,身裹刘备的幼子——刘禅,并保护甘夫人——刘禅的母亲,舍命拼杀,使他们母子幸免遇难。

作为保护主公的亲随护卫,赵云超额完成了任务,给刚为人主的刘备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赵云被升为牙门将军,这是一个主公身边的亲随将军。

这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坏事。更多围绕首脑机关,赵云有了更多的后方升迁机会;但同时,也丧失了前线立功机会。但我们要明白,蜀汉政权实施“威武自强”的军事战略,长期强调对外进攻,与历代重视防守的四川政权迥然不同。进攻的前线,才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 譬如黄忠。公元209年,黄忠投靠刘备。公元213年,黄忠跟着刘备入蜀打刘璋,赵云则在后方镇守荆州。黄忠则“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再到公元219年,蜀汉进攻汉中,黄忠更是在乱军之中,斩了曹操的西北军区司令夏侯渊,创造了三国时的最高斩将官职的纪录。而此时的赵云,《三国志》中一直没有太多的记载,这不能不说是元老赵云的遗憾。


2、蜀汉军队内部需要派系平衡,赵云位居了后来的马超、黄忠之后。

涛说乱世史认为,分析历史,既要有个人分析,也要有团体分析。

所以我们看看刘备蜀汉集团。刘备举兵称帝起点不高,需要团结当时地方的诸多豪强、名门才能得势。因此简单来说,刘备集团可以划归为四个派系:

  • 元老派(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简雍、糜氏兄弟等人)

  • 荆州派(诸葛亮、黄忠、魏延、蒋琬,费祎、马氏兄弟等人)
  • 东州派(法正、李严、许靖、董和、孟达、董允等人)
  • 益州派(黄权、李恢、马忠、谯周、王平等人)。
  • 此外,还有难以归类的马超、姜维等人。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还不是皇帝;所以在武将中,分封“前后左右四将军”。员额有限,赵云只能新创名号——被封为翊军将军。

  • 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 其中,关羽张飞为元老派,马超为名望派(投降刘备时候的官职已经是汉朝的征西将军、并州牧,并且在西凉有广泛基础),黄忠(荆州派,并有斩杀夏侯渊的军功),在员额有限的情况下,刘备最大限度的考虑各方利益。

  • 而身为元老派的赵云,只能位居更早的关羽、张飞之后;另两个位置,也不得不留给后来的马超、黄忠。而此时的赵云,只能获封杂号将军——翊(yì)军将军。
  • 而再后来,魏延等人也在前线立功,赵云的记载偏少;但到建兴元年(223),赵云始封永昌亭侯。

虽然封侯迟到了一些,我们还是要说,赵云并没有显赫的门第,他从一届平民,依靠自己的武艺、品德、见识,成为蜀汉的中央卫戍司令,“拜将封侯”,已经演绎一场了光辉的“小兵传奇”。


3、德、才、识兼备赵云的淡泊名利,在现实的蜀汉官场中,遭到了一定忽视。

河北是战争频发之地,人们渴望了解河北籍名将——常山赵子龙的更多事迹。这需要谈及《赵云别传》。

(《赵云别传》是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三国志注》中所载,为后世如《资治通鉴》等采用,《三国志注》也为四大名“注”之首。)

《赵云别传》中的赵云和《三国志》中的形象基本一致,且更加丰满,是一名德、才、识兼备又淡泊名利的儒将,也更接近《三国演义》中人们熟悉的形象。

(1)、赵云德才识兼备,淡泊名利,胸怀磊落,不拉帮结派。

  • 博望坡开战,刘备与夏侯敦交火,活捉了夏候兰。夏侯兰和赵云是同乡,小的时候俩人常在一起玩耍。赵云请刘备赦免夏侯兰的死罪。因为夏侯兰熟谙法令军纪,赵云又推荐他担任军正官;在此过后,不再和夏侯兰靠近,可见赵云不拉帮结派、公私分明、心怀磊落。

  • 益州平定,当时有人建议把成都的房屋及城外的田地分赐给诸将士。赵云却反对这样做,说:“霍去病立志‘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现在国贼不仅仅是匈奴,我们绝不能享受一时之利。现在益州的百姓,刚刚远离战乱,应将房屋田地分发给百姓,让他们先安定下来,恢复农业生产;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我们才能征用他们的家人来服兵役打仗。”

  • 箕谷之战,赵云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全了蜀军的后勤物资,诸葛亮打算将其中一部分绢帛分赐给赵云及部下将士,赵云却拒绝赏赐说:“打了败仗,怎么还能够接受赏赐?还是将这些东西存入赤岸府库吧,等到了十月作为冬季的赏赐。”

客观地说,赵云品行品格高尚,深被史家赞扬;但是,这样的行为,会招惹一大部分重财、重利的将兵,影响赵云升迁;毕竟乱世,很多人打仗就是为了烧杀抢掠。

(2)、赵云德才识兼备,被刘备信任,作为禁军司令和内务总管,赵云尽职尽责,还时常劝谏刘备;但这虚耗了赵云的精力、时间。

  • 赵云前期有当阳长坂坡旧阿斗,后期又有截江救阿斗,只不过是和张飞一起:

刘备娶孙权的妹妹做夫人,她十分骄横跋扈,经常带领孙吴陪嫁的官吏、士卒,违法乱纪。刘备认为赵云严谨稳重,做事有条不紊,就让赵云来打理刘备的家事。 孙权听说刘备西征入川,就派了很多船只来接孙夫人回东吴。而孙夫人还想带着刘禅回去,赵云和张飞闻讯后,便率兵在长江上拦截孙夫人,救回了阿斗。
  • 孙权偷袭荆州,刘备报仇心切,要急讨孙权,赵云却冷静地劝谏说:
“当今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等先消灭曹魏之后,东吴自然臣服于我们。现在曹操虽死,但曹丕仍在篡汉,应该顺应广大民心,早早拿下关中,占领河内、渭水的上流就可攻克曹魏。届时关东的义勇、侠士肯定会驱车运粮欢迎我们,现在与东吴交战,一时半会儿不能将其击垮。”刘备没长后眼,恼怒不听众人劝告,仍然率军进兵东吴,留下赵云守卫后方的江州,夷陵惨败,含恨而终。
  • 刘禅即位,赵云升征南将军、镇东将军,并担任中护军。这是一个极重要的位置,司马师干过这个,周瑜干过这个。

  •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暮年的赵云被委以重任。可从战略上讲,北伐是很难成功的;此时的暮年赵云,只能在小概率的胜利中,发挥自己的才干,难以建立大型的功业了。

(3)、德才识兼备赵云的淡泊名利,在现实而复杂的蜀汉官场中,遭到了一定的忽视。历史不比小说,现实而微妙,赵云,被一定程度的忽视了。

  • 刘备统制蜀汉,只有法正死后被赐赠谥号;

  • 刘禅接任后,因诸葛亮成为辅政核心,蒋琬、费祎继任,都赐赠了谥号;陈祗受刘禅宠幸,被特殊赐赠谥号;夏侯霸投奔蜀汉,死后也被赐赠谥号;于是乎260年,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也被追谥。
  • 而赵云,只在大将军姜维等人的据理力争下,赵云才被追谥为“顺平侯”。


结语:文章来到了最后。我再一次回望刘禅给救命恩人赵云的赐谥——“顺平侯”,却又马上遗忘;因为久久占据脑海的,却是那长坂坡全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而后世史家也相信,我们的赵云不仅仅是顺平,他更应该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立传,名留青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