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话用在《雍正王朝》中的胤禩身上再合适不过。胤禩从一开始,所有的举动,不管是阳谋还是阴谋,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贤”,而是为了整倒对手。

就拿出借户部欠款来说,为自己博取了一点贤名,但更重要的是给胤礽挖坑。因为胤礽是太子,要负全责,胤禩将户部管好了,功劳要记到胤礽头上,还不如将钱借出去,即便康熙追究起来,冤大头也是胤礽。

等到胤礽倒台,胤禩又将矛头对准了胤禛。胤禛当皇帝后,胤禩不依不饶,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处处煽风点火。雍正刚刚继位,接连发生“山西亏空案”和“科场舞弊案”,背后都能看到胤禩的影子。他保诺敏和张廷璐,也是为了给雍正挖坑,给自己铺路。

用自己的所谓贤明,衬托雍正心胸狭隘

雍正要杀人,胤禩要保人,这么一对比,形象鲜明。雍正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感觉:你上位没几天就大开杀戒,当初你爸康熙可不像你这样严厉。我大清以儒家的仁义为指导思想,你怎么能向法家学习呢?谁还敢跟你啊?我们往后怎么混日子啊?

胤禩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给人留下一种与雍正截然不同的印象:八爷不愧是贤王,有圣祖仁皇帝的遗风,如此国之栋梁,没当皇帝实在是可惜。要是八爷能当家,那该多好啊!

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人都理解雍正,但大多人都是乌合之众,要么不知水的深浅,要么心里怀有小九九。八爷拉拢百官,保那两个人,不管最后能不能保成,反正他已经做过了好人,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贤明形象。雍正不管杀不杀,恶人是当定了。

人在选边站队的时候,大多会选择一个宽仁的人,而很少追随一个严苛的人。大清的官吏数量是有定额的,认可八爷的越多,八爷的能量就越大,此消彼长,雍正就越来越孤家寡人,能量也越衰减。

保住诺敏,既能拉上隆科多,还能打肿雍正的脸

诺敏是隆科多举荐的人,他在山西做假账的主意也是隆科多暗中指点。“山西亏空案”浮出水面后,隆科多虽然没被处罚,但朝堂地位一落千丈。这个时候,胤禩出面保诺敏,在情感就与隆科多更近了,双方立场也更加一致。

隆科多是托孤重臣,掌握着九门,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中心。胤禩若能得他相助,可谓如虎添翼;即便暂时不能联手,也算给了隆科多一个人情。

至于诺敏,乃雍正亲封的“天下第一巡抚”,胤禩只要能保住他,那就是给其他巡抚喊话:有诺敏这个活生生的榜样,你们的亏空也不用还啦,大家该干嘛就干嘛,以前怎么样,以后继续怎么样。

亏空收不上来,雍正手里就没钱,那他平定西北、整顿吏治的规划,就全部成了黄粱一梦。

保张廷璐,既能捏住弘时,还能让张廷玉投鼠忌器

张廷璐是胤禩保举的主考官,他出了事,胤禩也脱不了干系。胤禩要保他,可以给天下人做个样子,你们只要跟着我混,我就不会亏待你们。出了事,我会帮你们扛。

“科场舞弊案”真正的幕后主使人,其实是弘时。胤禩保了张廷璐,就能直接捏住弘时。有了弘时这张牌,就找到了推翻雍正的合法代理人。通过弘时发号施令,胤禩就能成为周公,这块招牌的功绩比秦皇汉武还响亮,美誉度甚至比较尧舜。

此外,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玉是上书房大臣,位极人臣,可以左右朝堂局势。胤禩只要保住了张廷璐,张廷玉即便不上八爷的船,也不会直接投靠雍正。

秋媚说:胤禩与雍正的争斗,已经由夺嫡之争演变成了路线与理念之争。胤禩只要保住了这两个人,那雍正丢的就不仅是面子,连同里子也一块失去。人家看到的是八爷纵横捭阖的影响力以及雍正打脸的无可奈何,久而久之,大家都会听从八爷号召。

最佳贡献者
2

第121期总680期

雍正皇帝登基以来干了几件大事,其中就有山西巡抚“诺敏”亏空欺诈朝廷案子和张廷璐的科场舞弊案!

这隆科多一上来就干了一件让雍正皇帝高兴的事,那就是隆科多举荐了“诺敏”为山西巡抚,此时的雍正皇帝刚登基不久,需要的就是人才,特别是朝廷户部的亏空,就山西一省就达二百万两。

诺敏上任不到半年,山西全省所欠二百万两银子全部清理完毕,看来这诺敏是一位能吏。雍正皇帝大加赞赏不算,还亲自赐一块匾额昭示《天下第一巡抚》
【雍正皇帝赐给诺敏的】

这是(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继续剖析!

二百万两的亏空银子缺口,诺敏能在半年之内清理完毕实属不易,可这么大的数目亏空让路过山西的田文静感到怀疑,仔细了解竟然露出破绽了。如果真的是诺敏在欺骗皇上,皇上可丢人了!

田文静把自己的疑问密折上奏雍正皇帝后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支持,命田文静为“钦差大臣”彻查诺敏清理亏空是否属实一案!

雍正皇帝非常重视山西巡抚诺敏这件事,又派图里琛为另一位钦差去山西协助田文静,双钦差大臣的撤差使诺敏真相大白,是典型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案!
【祸不单行;张廷璐泄露考题】

诺敏的弄虚作假,欺骗了朝廷是小事,关键是让雍正皇帝的颜面扫地是大事,经过欺君罔上,这该死的诺敏是胆大包天!

紧接着又出现了科场舞弊案,这是以主考官张廷璐为首的泄露考题、夹带考生,还有公开买卖考题,雍正皇帝哥哥登基就闹出来二个大小话,这正是八爷党想看到的,也是八爷党攻击机会。

你雍正皇帝不是要推行新政吗?开始就干丢人的事,看看你这次如何办理,又如何处理二人?
【八爷党的阴谋诡计】

这是对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的一个考验;“诺敏”是隆科多举荐的,隆科多可是大红人,又是雍正皇帝一口一个舅舅叫着,早就有“佟选”之名灌满朝廷上下,要是杀了“诺敏”就等于给隆科多加罪!

张廷璐是八阿哥廉亲王胤禩举荐的,八阿哥胤禩举荐张廷璐自有他的主张,因为张廷璐是上书房大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玉、张廷璐兄弟二人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们是代表着一股清流。

如果不处理“诺敏、张廷璐”二人,那雍正皇帝的新政就彻底失败。


【雍正决心杀“诺敏、张廷璐”】

八爷党不但联名保举诺敏,张廷璐二人,还发动了朝廷上下官员力保,保住了这二人的处分就意味着雍正皇帝的推行新政的失败。

雍正皇帝看这架势那是保欺君罔上的诺敏和科场舞弊的张廷璐,这分明就是对抗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既定国策,这是考验雍正皇帝的魄力!

雍正皇帝下决心杀掉诺敏,张廷璐二人,让天下人看看我雍正皇帝到底是不是一条汉子!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3

历史上,八爷和雍正的纠结,并不是电视剧里面描述的这样,《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描述的一切其实不完全是史实,但是其中的细节,全部能在今天的职场里见到。在职场,遇到八爷这种人,就像遇到瘟疫一样恼火。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一继位,对八爷态度相当之好,一方面他爱面子,不想给天下人留下一个屠戮兄弟,忘恩负义的话柄,想彰显自己君临天下,宽容大度,任人唯贤的态度,另一方面,也确实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很多细节都看得出来,不管八爷对雍正什么态度,雍正对他一直是让着,宠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第22集,朝廷花了大价钱制新钱,八爷一伙人和阿灵阿一起,把比例做成了铜六铅四,也就是把以前的铜提高了一成,这样的好处是,钱上的字变得更清晰,更容易流传,坏处是,奸商和士绅会把制钱收了去熔炼成铜器高价出售,导致市面上通货紧缩,一方面老百姓只能以物易物,另一方面,交税的时候,还要用银子来换制钱,老百姓还要被奸商和士绅再盘剥一次。

孙家成跳出来指正了这个事情——

八爷的态度是——

表面上装睡,扮猪吃老虎。脑袋里面迅速想对策。

张廷玉把所有的原理给雍正解释清楚以后,雍正对八爷的态度依然很好——

既然你负责这个事,就让你出来说清楚,你总要给个说法,但是表面上,雍正并没有撕破脸。

于是八爷就祭出他的杀手锏——

第一步,说祖制

第二步,说面子

八爷吃准了雍正就是两点,一个是祖宗成法,这个是忠孝,另一个是雍正信心不足, 办事急躁,好面子。也就是抓住了这两点,永远给雍正挖坑。

1.制钱,表面上给雍正面子,实际上让贪官们更好贪污。

2.山西诺敏乱来,努力保诺敏。表面上给雍正面子,树立一个自己是贤王的口碑,实际上拉拢官员,对雍正的改革造成阻力。

3. 恩科舞弊,努力保张庭璐,表面上给雍正,张廷玉面子,实际上破坏雍正选人才,并且制约皇子弘时。

4. 八王议政,把旗主王爷叫来逼宫,表面上是要说个理,实际上是要雍正废除改革。

5. 就连自己要死了,都还要挑拨一下弘时和弘历,让皇子自相残杀。

在保诺敏这件事上,八爷自己是这么讲的——

什么叫皇上?皇上是说一句话就是圣旨,天下人都得照着去办,如果说的话别人都不听,或者不能兑现,即便就是皇上,不过是个空名而已,那么反过来,咋们所想的,天下人都能照着去做,即便不当皇上,又能何妨?

老四登基以后,干的两件大事全都砸了,朝野上下都在看着他,看他如何收场,他封诺敏是天下第一巡抚,这是他的第一个大笑话,可我们要竭力保住诺敏,让他把这个笑话永远摆在那里,这样一来,他想整顿各省藩库的亏空,也就令不能行,到时候我们再来给他收拾残局,要让天下人看看,究竟是谁说了算。

保诺敏就是为了打雍正的脸,你亲自扶起来一个骗子当天下第一巡抚,那么我们就捧杀到底,那你不得不把天下所有的骗子都封为第一巡抚,让他们去清理藩库,那你还清理个鬼。

至于保张庭璐,完全是为了制约弘时。

只要把科场舞弊案这件事混过去,保住了张庭璐,就隐藏和纵容了弘时,以后可以把他往太子的位子上推,这样虽然八爷做不了皇帝了,但是他的意志可以通过傀儡皇帝贯彻,是为无冕之王。

有句话叫,每一个是非背后,都有一个贱人。八爷这个角色在历史上干没干过这些事,无以考证,但是电视剧里面这个八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种白莲花,圣母B。你在做事情,他什么都不做,专门拉帮结派,表面上对你和和气气,背地里挖坑,然后在一起对你的事指手画脚。到哪里都有这样的垃圾。他们永远站大多数贪婪,愚昧的人的一边,永远站道德的制高点,永远善于拉帮结派,靠人多声音大获胜。

但是反过来说,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杜绝白莲花,圣母B给你挖坑的最好的方法就是:

第一,不要急躁,做事情多忍忍,多想想,天底下没有那么多奇迹,很多古怪的利益的诱惑的背后是陷阱——条件不成熟就乱提拔乱奖励乱相信底下人的政绩,最后就被欺骗。

第二,不可贪面子,很可能人们把你捧起来,就是为了看你重重地摔下去,再来踩你,毕竟拿破仑说过,露脸和现眼只差一步——制钱表面上涨脸背后却毁了你的大政。

第三,不要轻易立flag,越立越容易打脸。不要随便给承诺,城府要深,喜行不露于色——你树一个天下第一巡抚就可能全天下都笑话你。

第四,自己要行得正,但是要了解歪门邪道,身边要有说实话的人,关键时刻能指出你的错误——如果没有张廷玉,十三爷,雍正可能最后是被坑死都不知道的。

第五,善待诤友——孙家成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像镜子一样。身边这样的人越多,越不容易犯错误。



更多优质原创回答,欢迎您的关注。

4

《雍正王朝》中八爷党联名保张廷璐和诺敏并不是给雍正面子而是八阿哥允祀自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雍正刚刚登基,新朝新气象渴望做出一番贡献。整顿吏治,国库亏空是康熙末年头等大问题,雍正登基后也一直将此作为重要的事情摆在前头。



雍正肱骨大臣隆科多推举诺敏担任山西巡抚解决山西亏空。当时山西作为亏空大省,诺敏新官上任仅仅半年时间就还清了山西十年的亏空,可以说创造了财政历史的奇迹。雍正更是亲自赐匾额“天下第一巡抚”。可惜事情刚出不久就被田文镜检举,图理琛亲临山西探知事情来龙去脉。雍正的脸被打的啪啪响。

可惜好事无双,祸不单行。雍正朝开科第一考本来为新朝选拔重要人才,却出现了考题泄露。考官张廷璐百般遮掩,另一主考官李绂作为清流领袖直接戳破,捅到了雍正面前。张廷璐身份则是核心大臣张廷玉的弟弟。

一个诺敏,一个张廷璐都是当朝皇帝身边最受用之人张廷玉,隆科多有着密切关系。八爷党保下张廷璐和诺敏就是让天下人看看,皇帝用的人出了差错就可以什么事没有,杀杀皇帝的威望。他就是要天下笑笑这皇帝四哥登基后的一连串大刀阔斧,意气风发是多么的愚昧。

文/红雨说历史

5

《雍正王朝》中,众位朝臣对于罪臣诺敏与张廷璐的求情保奏事件,可以说是给了雍正以极大的震撼与触动的,除了让雍正感受到了八阿哥胤禩等人“亡我之心不死”的紧迫氛围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处境的孤寂与艰难。

只不过,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雍正依旧顶住了压力,展现出了当仁不让的果敢与坚决,而这也成为雍正稳坐皇位之上,进而对百官形成有力震慑与强大威严感的重要转折点。


刚刚登基的雍正,随即在诺敏与张廷璐两人身上,遭遇了“滑铁卢”。

康熙去世后,雍正算是有惊无险的登上了皇位,可他要面对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经济上,国库空虚,各地藩库也尽皆亏空,看似强盛的国家已然呈现出的一副“虚晃的盛世”场景。吏治上,由于康熙晚年的过度“放纵”,再加上众位皇子间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断的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朝堂上早已是乌烟瘴气,以八阿哥胤禩等人为首的“八爷党”势力,更是对雍正的皇位稳固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而外部环境上同样也不安稳,除了尚未彻底平定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青海、西藏地区的蒙古贵族也在蠢蠢欲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是非常迫切的想要推行“新政”,一改国家凋敝之状,进而重新让大清王朝走向强盛。

于是,雍正采取了两项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且做出了两项非常重要的人事安排。

其一,雍正任命由隆科多举荐的诺敏为山西巡抚,并以山西为试点,志在解决国库空虚、国家没钱的问题。

其二,雍正决定举办其登基之后的第一场科举考试,通过选拔、培养一批对其抱有忠心与感恩之情的青年才俊,充实到官僚队伍之中,以打破当前的政治势力格局,更好的推行新政。并且雍正还任命了上书房首辅大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为正主考,清流领袖李绂为副主考,全力筹划、组织此次科举。

然而,令雍正意想不到的是,这两件事情无一例外,全部办砸了,并且给雍正带来了无尽的失望与愤怒。

先来说说“不贪财却贪名”的诺敏。

诺敏为官非常清廉,并且生活简朴清贫,但从这一点“私德”来说,是非常值得人钦佩的。但是他却为了虚名,向山西省的富户财主们借款,填充藩库,冒领功劳,营造了山西藩库几十年的亏空终于还清的真相。

而急于求成的雍正,也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轻信了诺敏的一面之词,随后更是贸然将诺敏加封为“天下第一巡抚”。

结果便是在田文镜和图里琛的彻查下,山西的弊案曝光,雍正也就这样,因为自己的着急与失察而就此犯下大错,被狠狠打脸。

再来说说同样没有涉及“经济问题”的张廷璐。

张廷璐的罪过在于夹带亲朋同僚的考生入场,并且在得知考场出现考题泄露的情况下,尽然不去主动停止考试,如实汇报,反而对于李绂是百般阻挠。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李绂与李卫成功阻止了考试的继续进行,这也使得张廷璐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力看似非常的有限,相比之下其罪过似乎要远逊于给雍正造成实质性伤害的诺敏。

然而,这在雍正看来,张廷璐却也同样是“罪大恶极”。

前文中也说到了,雍正对于这次科举考试是异常的看重,通过此选拔出来的官员也为雍正视为未来的希望与栋梁,可就是因为张廷璐的渎职与不作为,险些让雍正全盘的希望功亏一篑。所以当雍正得知科场舞弊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对于张廷璐的愤恨必然也是可想而知的。

可以说,诺敏和张廷璐,他们两人不仅辜负了雍正的信任,并且让刚刚登基的雍正在百官甚至是天下百姓面前颜面扫地,而这更是动摇了雍正的帝王威严与皇权统治的根基,以至于在雍正看来,不杀这二人是不足以“平民愤、正朝纲”的。

然而,就是在诺敏、张廷璐二人罪行昭昭且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朝中绝大多数官员却选择了与雍正“唱反调”,上疏为这二人求情,而这一切的幕后主使,便是雍正的“老对手”八阿哥胤禩。


此时的诺敏与张廷璐,已然成为了胤禩打击雍正的重要“政治工具”。

对于雍正的登基,八阿哥胤禩始终都是不服不忿的,尽管他已经被雍正任命为“总理王大臣”,但这依旧无法抚平其内心之中对于雍正的不满与愤恨。

伴随着诺敏与张廷璐的相继“落马”,雍正登基之后所做出的两项最为重要的方针政策也就此遭受重大挫折,这无疑给了胤禩一个绝佳的报复雍正的机会。

于是,胤禩暗中命人积极串联,鼓动自己的旧部势力联合为这二人求情,而他这样做的目的便是要给雍正永远打打上耻辱的烙印,更是要直接动摇雍正统治的威信。

首先,胤禩籍此讲一个巨大的难题抛给了雍正,一旦雍正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此后雍正在想推行其他政策,也将就此变得愈发的困难重重。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新皇登基之后的“三把火”,对其意义不可不谓之重大。况且还要知道,此时雍正的处境并不乐观,朝堂上,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张廷玉、马齐、孙嘉诚等少数绝对的拥护者与支持者外,其余大部分皆隶属于“八爷党”,其推行政策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与此同时,由年羹尧指挥的西北平叛之战,又与叛军进入了拉锯时期,整个国家也就此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就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之下,诺敏在山西治理亏空无疾而终,张廷璐担任主考却差点让雍正想要籍此选拔可用人才的目的彻底落空,这不仅是对雍正信心的一种打击,更是对雍正在识人、用人策略上的一次极大否定。

所以,对于诺敏和张廷璐一旦处理不好,必然会留下了反面教材,以至于让其他心怀叵测的官员们纷纷效仿,到时候必然将产生“蝴蝶效应”,进而让雍正对于官员们的管控力减弱,新政也就此难以持续推行。

其次,胤禩便是希望借助这两件事情,让雍正彻底的颜面扫地。

这其中最“致命”,同时也让雍正感到最为“耻辱”性的时间,便是雍正在没有经过任何调查的情况下,轻信诺敏的一面之词,就将其誉为“天下第一巡抚”。可以说,此时的雍正对于诺敏的恨意用咬牙切齿来形容都是不为过的。

可八阿哥胤禩偏偏在这个时候,组织官员们纷纷力保诺敏,无疑是要用保全诺敏的方式,来让雍正永远的背负这个耻辱性的名声,从而在日后每每谈及此事的时候,都会对雍正形成极为负面的影响,而雍正的帝王威严也就因此被大打折扣。

再次,这无疑也是胤禩等人,在给雍正一个下马威,让其明白自身的境遇。

虽然雍正是“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进而成为了大清王朝的皇帝,然而,这个皇帝的地位并不稳固,甚至已然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因为在雍正的周围,绝大多数官员对其的态度并不是认可与辅佐,而是在找寻这机会,看他的笑话,或者说官员们与雍正之间是一种离心离德的状态。

而这不仅是对雍正士气与信心的一次重大打击,更是会让雍正认识到其被“孤立”的处境,感受到推进新政的艰难。与之相反的是,八阿哥胤禩等人以及那些依附于其的官员们,也会因为这样对抗雍正的“胜利”,而重拾斗志,届时雍正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由此可见,此时的诺敏与张廷璐的对错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造成的影响力与破坏了也无人再去追究,因为他们二人已经彻底沦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被八阿哥胤禩等人拿来大做文章,希望籍此实现对于雍正的打击。

然而,令胤禩意想不到的是,雍正不仅成功化解了眼前的危局,并且用一系列“惊人”的举动,重新夺回了主动。


面对危局,雍正上演教科书般的危机处理艺术。

与胤禩争斗了几十年的雍正,不可能不知道其是百官力保诺敏、张廷璐的背后主使,也更加清楚这件事情的利害关系。

于是雍正索性来了一手“将计就计”,成功化解了这场危局。

其一,雍正对于自己的过错丝毫没有避讳,甚至敢于在当庭广众之下,勇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样一来就使得雍正瞬间重新掌握了局面的主动权,也使得胤禩等人想要籍此要雍正颜面扫地的目的就此落空,因为雍正已经主动舍弃了颜面,直面错误,更是以此树立了其敢作敢当的正面形象。

其二,对于胤禩等人暗中进行串联暗示的事情,雍正只字未提,而是将所有矛盾的焦点转移到了隆科多与张廷玉的身上。毕竟诺敏是隆科多推荐的,张廷璐又是张廷玉的弟弟,这样一来,雍正将关注点进行了分散,同时将矛盾扩大化,在为自身争取到了利益联盟的同时,也将在弱化对于其自身的负面影响。

其三,雍正“软硬兼施”、“刚柔并济”,将整件事情最终做了盖棺定论。所谓“软”和“柔”,便是在百官面前,以下跪谢罪于天下的行为与态度,与朝臣们建立了同理心,从而将问题的焦点再度进行了转移与上升。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紧跟着体现了自己的“硬”与“刚”的一面,那就是力排众议,坚决要将这二人予以处死,并且还要所有的官员到现场观刑。

如此一来,雍正不仅用勇于担责的方式,展现了自身的气度与品格,同时,更是用自身的果断、刚毅、强硬和决绝,给朝堂上的官员以极大震慑。这一正一反的剧烈反差,瞬间让所有官员在钦佩之余,对于雍正也会产生深深的惧怕之情,而雍正也就此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让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阴谋”没有得逞。

6

保诺敏和保张廷璐都是八王爷允禩和雍正斗争的继续。

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争斗中,四阿哥胤禛笑到了最后,他继承了大位,登基成了雍正皇帝。而八王爷允禩及其八爷党则败下阵来,不得不俯首称臣。但是八王爷允禩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的,到了雍正朝,他依然痴心不改,和雍正的争斗依然没有停止,哪怕是登基之后的雍正主动“示好”,甚至是主动退让,任命了八王爷允禩为总理王大臣,都不能改变八王爷允禩和雍正斗到底的决心。

诺敏和张廷璐的案子,是雍正心头的痛,也标志着雍正推行新政出师不利,雍正识人不明,用人不淑。这样的“人证”,八王爷允禩是要竭尽全力的留下来的。

雍正登基之初,就非常急迫的开始推行他的新政,而最先要办的事就是他在康熙朝办砸了的那个“清理追缴国库欠款”。这一次他要办的就不仅仅是户部的欠款了,他要把地方藩库的欠款一并追回。这是他全面推行新政的“第一把火”,这把火他是从山西开始烧起,因为山西藩库欠的银子多达两百多万两。

这个时候,诺敏就粉墨登场了。隆科多向雍正推荐了这个曾经在户部任职,因为我得罪了八王爷允禩而被罢官的闲散官员,雍正对诺敏很满意,其实也是为了保护隆科多的积极性,破格提拔诺敏为山西巡抚,要求诺敏在两年之内清理填补藩库的亏空。

这个诺敏还是真给力,他到了山西任巡抚仅半年就把山西藩库的亏空填补到位。这让雍正喜出望外,他办事操切的毛病又来了,迫不及待的就给诺敏已定“天下第一巡抚”的高帽子,而那个他亲手题写的牌匾很快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一次羞辱。

诺明半年填补藩库亏空的骗人把戏被路过山西的田文镜给揭穿了。拿着山西商户和票号的银两哄骗雍正哄骗朝廷,这就是“欺君罔上”的大罪,杀头不过分。而山西一升的官员就都面临着罢官治罪的命运。因为这是一个“窝案”,是让雍正最没面子的恶心事。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诺敏的案子还没最终审结,又有一桩大案接踵而来。这桩案子更丢人。

在诺敏案被揭露之后,雍正感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急切的想建立一个自己的人才体系,因此,他下令开恩科取士,选拔人才。对于这次的恩科考试,雍正极端重视,甚至是亲力亲为,亲自出考题 ,亲自保管考题,亲自确定主考人选。

但问题还是出在了人的身上。八王爷保举的主考官张廷璐就出了问题,并且是天大的问题。

张廷璐是当朝首辅张廷玉的弟弟。八王爷允禩保举张廷璐其实是在向张廷玉示好,允禩笼络人心的本事是一流的。但是张廷玉似乎并不买账,他对这个弟弟的水平和品性应该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举荐了“读书人的领袖”李绂为副主考,希望能够让李绂约束张廷璐。

张廷玉的努力失败了。李绂的确发现了考题泄露的事,但是他已经发生了,张廷璐最终还是因为夹带考生被罢官拿问。雍正的前三脚都踢到了“铁板上”(第一脚是新朝制钱的铜铅比例被八王爷允禩玩了一把)

这样的结果让雍正十分痛苦,但是八王爷允禩为首的八爷党却是兴高采烈。这个局面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所以在雍正查办诺敏和张廷璐的案子的时候,八阿哥允禩安排八爷党联络百官“保诺敏”,“保张廷璐”。一时间保诺敏保张廷璐的奏折雪片般的飞来,雍正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八王爷鼓动百官保诺敏和张廷璐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所有的问题责任推给雍正本人,向世人表明雍正的新政不得人心,雍正用人失误,盲目追求政绩逼迫官员弄虚作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秀肌肉。八阿哥允禩鼓动百官保诺敏和张廷璐,实际上就是鼓动百官跟雍正对着干,响应的人越多说明八王爷的号召力越强,对潮剧的影响力越大。在允禩看来你雍正就是做了皇帝,天下人心也还在我允禩这一边。你当你的皇帝,天下的事我要说了算。不然你就会得罪朝廷百官,得罪了朝廷百官,你雍正怎么安稳的当皇帝?

第二,推责任。允禩想通过保诺敏,把诺敏一案的责任推给雍正,他制造的舆论就是:诺敏是清官,为政清廉,陕西藩库的弄虚作假并非贪图个人私利,其实是为了雍正的政绩服务的。这样的官员如果被杀头,今后还有谁敢为朝廷办事?

第三,装好人。巴瓦部分也允禩之“宽厚贤德”是朝野皆知,这个好名声在康熙朝就誉满朝野,人称“八贤王”。在诺敏和张廷璐的案子上,他又故伎重演,扮演一个“仁德宽厚”的总理王。这两个案子的丧事人牵扯到当朝的两位权高位重的上书房大臣,其中诺敏是隆科多保举的,而张廷璐则是张廷玉的弟弟。诺敏如果被处死,那么隆科多就会因为识人不明被牵连,所以八王爷允禩鼓动百官保诺敏,;隆科多应该是感激八王爷仗义。事实上这一次八王爷的举动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隆科多和八王爷自此真的就亲近很多,慢慢的竟成为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同样,八王爷积极鼓动保张廷璐基本上就是一方面向张廷玉示好,另一方面给雍正出难题甚至有趁机挑拨张廷玉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张廷璐作为恩科主考“监守自盗”夹带考生,应该是“死罪难逃”但是作为哥哥的张廷玉其实是十分的不忍心,没有什么人眼看着自己的弟弟被杀头而无动于衷。更何况还有百官上折子求情。这让雍正十分犯难:赦免张廷璐就让八王爷允禩的阴谋得逞,如果不顾百官求情执意杀了张廷璐,一旦张廷玉不理解或者有人趁机挑拨离间,那么雍正和张廷玉的关系就岌岌可危。张廷玉如果倒向八爷党,对雍正就是灭顶之灾。

其实,雍正最为难的就是这一点。在诺敏的问题上雍正不惜下诏作自我批评也要杀了诺敏,但对于张廷璐,雍正还是非常看重张廷玉的态度,他是真的不想失去张廷玉这个核心忠臣。所以他在等,等张廷玉的态度。

大义灭亲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张廷玉也一样。这一次“清流们”站到了雍正的一边,对于清流来讲整治腐败,整肃吏治他们非常支持。孙嘉诚这个“清流领袖”几乎是“绑架”张廷玉,替他“大义灭亲”了一次。孙嘉诚替张廷玉拟好了折子,雍正就可以放心的处置诺敏和张廷璐了。

这一个回合,雍正又胜了。

7

逢君之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正是因为雍正登基以后想要快速的追缴国库欠款所以才会有诺敏这样的人在半年之内追回山西省内所欠全部国库欠款这样的弥天大谎,而雍正给诺敏颁发的“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就是雍正不可弥补的错误。

再者为了培植新势力对抗八爷党,雍正非常重视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恩科考试”,可偏偏主考张廷璐泄露考题还意图欲盖弥彰隐瞒事实,雍正登基以后办的这两件事到最后都被打了脸了,张廷璐与诺敏犯的罪过罪不容诛,但是追其源头还是雍正操之过急之缘故啊!

而八爷以及文武百官上书保张廷璐以及诺敏,就文武百官而言保张廷璐就是在卖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一个面子一个人情,保诺敏就是变相的让雍正以后追缴国库欠款不要那么急躁,否则诺敏第二第三的出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是文武百官这就是在表达对雍正的不满,而八爷则是纯属看笑话唯恐天下不乱,保下了张廷璐与诺敏就是让雍正的错误永远摆在那里,永远也抹不掉。

八爷的心思可比文武百官还要毒辣,可雍正如何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雍正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惊天一跪,首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其次还是要斩了张廷璐与诺敏,一举粉碎八爷党的阴谋,同时也是在给文武百官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追缴国库欠款势在必行,通过保诺敏跟皇帝打擂台这法子行不通。

8

保住了这两个人就等在雍正的铁腕下撕开了一个口子,以后自己的门人在犯了同样的事,就好办了,有了前车之鉴了。能姑息一个就能姑息两个,三个……

9

八爷党没能和雍正争得天下,第一轮较量中败下阵来,第二轮较量八爷党把重点转移争夺人心上来,就算你雍正有权势能够掌控天下,但是百官之心不会属于你,在诺敏、张廷璐上就史如此。

1、诺敏是隆科多举荐的,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并且和弘时有着莫大的关系,上书保他们,实际上就是争取军机处上书房,如果争取下来那将是莫大的面子,这样的人情谁不感激,而即使争取不下来那也是一个人情,自然也是何多感激。

2、诺敏、张廷璐的过错实际上跟雍正的关系很大。诺敏、张廷璐的存在是对雍正过错的实际的证人。他们是雍正心头的刺,如果以后要反雍正,自然这两个人就有大用处。

3、向雍正昭示力量。雍正即使当了皇帝也是和天下百官共治。
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交流指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