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在历史长河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朱元璋本是穷苦百姓出身,他称帝后便一心为民,对官场掌管严格。

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使人闻风丧胆。

朱元璋还专门设置了皮场庙,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

朱元璋在经济上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也是为了造福人民。兴修水利、减息减租、奖励农耕,从造福百姓出发。百姓给国家的租税额比元朝增加了三倍之多为回报。

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性格却古怪。原来朱元璋忘不了年少时吃的苦,他有深深的自卑感。

可他现在又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在这两种极端情绪下,他变得暴戾恣睢。从某种角度看,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位暴君。

为了加强统治,朱元璋大兴文字狱,有时牵连民众高达上万人,数字触目惊心。

有人不解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只说了个“殊”字,朱元璋便将其处死。

其实很简单,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制造莫须有罪名,达到想除掉某人的目的。

这位高僧法号释来复,在佛法上造诣极高,在文学上也是个巨匠,便成了明朝的“诗僧”。

皇帝大多都是惜才的,朱元璋也不例外,他便提议释来复还俗改做大臣,效忠大明。

可是这样境界的人,又怎么愿意去忍受宦海浮沉,经纶事务呢。于是,释来复拒绝了朱元璋的提议。

这一拒绝,便为释来复埋下祸根。朱元璋心里有了芥蒂,再见释来复便存心刁难。

问他既然头发都不要了,还留一把胡须做甚?释来复可是文学巨匠,有着文人的清高,他的回答自然带刺。

削发是说自己已经远离了世俗的,而留胡须吗,则是表明自己的男子气概。

朱元璋为了活命,也曾当过和尚。他曾经可是不管不顾剃了头发和胡须的,这释来复就是暗指他没有男子气概、没有尊严。

这一次,释来复又给自己挖了个坑,朱元璋已经下定决心除掉他了。

前面说过,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以此制造莫须有罪名,然后达到除掉想杀之人。朱元璋邀请释来复吃饭。

吃饱喝足,朱元璋让他作诗了。大师即兴而作:

金盘苏合来殊城,稠叠滥承天下赐,玉碗醍醐出上方。自惭无德颂陶唐。


很显然,这首诗是感念皇帝宴请,并无其他用意。但是朱元璋可是文字狱的推崇者,想找茬真的轻而易举。

他这诗一作出来,朱元璋便勃然大怒。“殊”本意是赞美的意思,将“殊”拆开来看的话就是一个“歹”一个“朱”。

这分明是骂我朱元璋是个歹人!而这无德,定是讽刺我朱元璋无才无德。

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朱元璋抓住机会当然治了他的罪,大不敬之罪,罪该万死。一代高僧,死于冤假错案,可悲可叹。

不过史上也流传另一种说法,释来复是受胡惟庸案牵连,才惨遭朱元璋凌迟。

不过不管什么原因,他总是朱元璋赐死的。最多一个丑化朱元璋,而另一个则有点吹捧他的意思。

另外科普一下,朱元璋早年经历坎坷,他十分忌讳僧、光、盗、贼等字眼,连同音的生、秃、道、则等字也不准出现。

文字狱绝对是朱元璋的一大败笔。不过,我仍然敬重这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最佳贡献者
2

朱元璋出身赤贫农家,以非凡的魄力和能力取得天下。之后为了天下升平,努力纠正元朝之弊政,同时朱元璋也以铁腕手段反腐倡廉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不过朱元璋却因此得罪了文官士大夫集团被黑的体无完肤。在当时文人以及后世清朝文人的笔记中经常看到他们黑朱元璋一言不合就杀人,甚至还黑死了朱元璋的相貌。纵观历史,朱元璋可以说是被黑的最全面、最严重的一位帝王了。


元末明初有一个读书人名叫王来复(也有一说姓黄),他因为才思敏捷而且学识渊博,所以曾经做过元朝的官员。元朝末年百姓起义不断,元朝政府岌岌可危,所以来复便辞去了元朝官位。

来复辞去官位后,便做了和尚,没想到做了和尚的来复开始飞黄腾达。因为文采斐然所以受到了很多文人的追捧,成为了有名的得道高僧。后来来复还结交了很多当时有名的达官贵人,和刘伯温、高启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



朱元璋立国之后,为了改变元朝的弊政,所以开始整治寺院。元朝时僧人等级地位非常高,也因此寺院内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土地,而且还可以招募女尼淫乱。朱元璋下令女性40岁以上者才可为尼,男性20岁以上者不能为僧。以此来杜绝元朝以来寺院淫乱现象,后来还把女性为尼的年龄提升到了60岁。

针对于寺院侵占民田,朱元璋下令将这些有名的“高僧”带到了南京城做官,当时的来复被封了一个七品官。但这时的来复为了抒发心中的不满做了一首诗《听雨》;

挂冠赢得赋闲居,听雨罗浮老故庐
夜滴梧桐灯尽后,晓临荷芰酒醒初

这首诗其中的含义是,在这里过得非常拘束而且不适,不如在原来的寺庙当主持的生活优哉游哉。



朱元璋知道这首诗后非常气愤,于是总想着找机会治一下来复。有一次朱元璋召见了来复一同用膳,来复吃完后当然要表示感谢,所以又做了一首诗准备吹捧一下朱元璋,其中有四句如下;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朱元璋听后大怒,认为“殊”字为“歹朱”,这是来复骂朱元璋为歹人。其次“自惭无德诵陶唐”是讥讽朱元璋为无德的昏庸之主。之后朱元璋下令将来复处死。

但这时的来复却不慌不忙,慢慢的盘腿而坐,之后一动不动的圆寂在了当场。(复遂玉箸双垂,圆寂于丹墀之下)



以上关于来复见朱元璋的故事记载于一些野史笔记当中。但实际上来复并非圆寂而亡,而是被朱元璋下令处死,至于处死他的原因是因为来复和胡惟庸交往密切,并且牵入了胡惟庸党案。

3

问题中的高僧叫释来复,他是元末明初的和尚,平日里好吟诗作画、舞文弄墨,所以在当时也认识一批达官贵人,民间众学子也对他极为敬仰。

朱元璋与他也认识许久,对他的文学也是很敬佩,两人平常也会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朱元璋更对允许他以僧人的身份做官,并赐予他金襴袈裟。

然而伴君如伴虎,在释来复晚年之时,却因为一件事,导致他丢了性命。

在释来复七十多岁时,朱元璋邀请他进宫吃酒席,而释来复感动之余,便写了一首诗送给朱元璋,以表感恩和顺便拍朱元璋马屁。

此诗是这样写的: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这首诗的意思是,歌颂朱元璋创造了一个盛世,其用词精雕细琢,诗中马屁炉火纯青。然后朱元璋看到后不但没高兴,反而勃然大怒,说到:“汝诗用殊字,是想说我歹朱吗?”

接着又说到:“无德诵陶唐,是说朕无德,虽则欲陶唐诵我而不能吗?你这算什么高僧,竟然如此大胆。”

朱元璋说完这些话,立即招来士兵,下令将高僧打入打牢,凌迟处死。带事情结束后,朱元璋担心民间文人抨击他,便安排了个“胡惟庸同党”的罪名来给自己开脱。

然而,这件事真的只是因为诗中带有“ 殊 ”字而把释来复凌迟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看到朱元璋貌似杀人从不眨眼,但历史上的朱元璋每次动手都是有自己目的的,他虽然残暴,但不滥杀无辜。而这件事的背后还藏有其他原因。

所以,释来复的死因有另外几点:

  • 其一,作奸犯科

《释鉴稽古略续集》中记载,有人举报释来复表里不一,明面高僧,暗地里其实坏事做尽:

“且今之罪,报也,人神共怒,为集金帛、构是非,要虚名。今之罪也,在奏愆匿愆,观喜怒,乘颜色及盗众僧用。”

在这次举报事件中,释来复被人举报不务实、贪虚名、不受色戒、盗用寺庙财产等十几条罪状。虽然这件事后来没有明确说明如何解决的,但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是落下了一大截。

  • 其二,结党营私

在文章前头我写过,释来复因为其文采不错,所以认识的达官贵人比较多,不管是皇帝还是文臣武将,再到民间文人等,他都认识。

而这样的人的最容易拉帮结派,做皇帝的也最怕这样的人,一旦他动了私心,很容易一呼百应,这对造反起家的朱元璋来说就是一颗潜在的炸弹,不管他会不会造反,死人比活人信得过。

所以,朱元璋为预防万一直接杀了了事,朱元璋把他跟胡惟庸扯在一起其实是一厢情愿了,释来复其实跟胡惟庸不认识,只是跟胡惟庸团队中的某些人关系比较近而已。

  • 其三,朱元璋的玻璃心

朱元璋作为历史上命运最为坎坷的皇帝,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和尚,虽然后来他当了皇帝,但这是一辈子都无法修复的伤疤,这些过往造就了朱元璋的易碎的玻璃心。

这种自卑心就容易导致朱元璋凡是都往坏的方面想,就比如释来复写的诗中带了一个“殊”字,让他心里的伤疤又一次被揭开。

也因此朱元璋暴怒的认为释来复在说他得位不正、无德等,然而事实上人家并没有这种想法。朱元璋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文字狱了。

事实上释来复其实就是被朱元璋冤杀的,不管是“殊”字还是结党,都是朱元璋个人臆想,人家其实只是写首诗来表示感谢你请我吃饭而已。

4



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正式称帝。但这是天下并未完全完成统一,人心也并没有完全归附。到处都有反对朱元璋的势力存在,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反抗大明。

话说有一天,朱元璋手下的锦衣卫从两个和尚的口中得到了这么两句话:天下的皇位,小和尚坐的,老和尚也坐的。因为朱元璋小时候曾经在皇觉寺出家,自然被当成小和尚。言外之意就是说,连朱元璋这样的小和尚都能当皇帝,那么得道的老僧自然也能当皇帝了。

在锦衣卫的严刑逼供下,还没等这两个和尚招供,就都死了。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没多久,但权力的春药已经让他超级迷恋皇位了。他根本没有办法接受有人敢于挑战他的皇权,那么他们说的这个老和尚是谁呢?

这个问题让朱元璋坐卧不安,当了皇帝的人普遍都有迫害妄想症,看着每一个人都像是来抢自己皇位的。如果不把这个老和尚找出来,只怕朱元璋是没有囫囵觉可以睡了。



李善长得知消息后,就向朱元璋汇报,这个人应该是智嗔大师。这个老和尚在江浙地区声望非常高,当地有很多人都把他当成活菩萨来敬拜。

经过李善长的提醒,朱元璋马上就想起这个老和尚了。早在1366年,朱元璋派大兵围攻张士诚,但张士诚在江浙地区深得民心。朱元璋在这一地区碰见的可以说是全民皆兵,这一场战争的残酷性就可想而知了。

在平江战役中,全城老百姓都帮助张士诚进行防守。朱元璋大军伤亡惨重,后来在徐达和常遇春几个月的强攻下才拿下了苏州城。城中军民5000多人被活捉,朱元璋决定杀死这些人,替死去的明军报仇。

这时苏州重元寺的智嗔大师闻讯赶来,劝朱元璋放下屠刀,立地为佛。朱元璋回答道:年少时我也当过和尚。和尚吃素,将军杀人,自古以来就是天道。大师回答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吃素杀人俱是无妄之名,和尚未必吃素,将军亦可不滥杀无辜。

朱元璋说:你若吃肉,我便不杀人。智嗔大师二话不说,抓起肉就往嘴里送,连吃了两斤。然后对朱元璋说道:贫僧已经吃肉,施主可否放下屠刀?



朱元璋早有吞并天下之志,自然要以诚为本,说出去的话只能收回。于是他下令放过了这些俘虏,当地的老百姓感念大师的救命之恩,就纷纷为他塑金身,当活菩萨来敬。

南京和苏州距离并不太远,朱元璋很快也证实了这个消息。但杀人总是需要理由的,杀掉智嗔大师自然也需要一个借口。朱元璋就决定遍邀天下名僧,来南京为死亡将士超度亡灵,再找机会下手。

智嗔大师自然也在被邀请的行列,在做完法事后,朱元璋就请和尚们吃饭,赏赐他们重金。最后还搞了一个小活动,请他们以佛法为中心写一首诗,并最终评奖。

智嗔大师本来不想参与,但架不住其他人再三请求,就写下了一首诗:金盘苏台来朱皇,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下赐,自惭无德送陶唐。



这首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毛病,也顺便夸奖了一下朱元璋。但朱元璋坚决要杀掉这个和尚,锦衣卫就想了别的办法。他们修改了一个字,把朱加了一个偏旁部首,就变成了殊。

这下就变成了历史上最黑的文字狱。第二天朱元璋召见智嗔大师,大骂他是禽兽。大师不解,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就把这首诗扔给他让他自己看,然后怒吼道:殊字是什么意思?难道是骂我们姓朱的是歹徒不配做皇帝吗?朕不配做皇帝,那就是你配做皇帝了。

智嗔知道自己死期已定,但要保持死的尊严。他就当场自杀身亡,以死明志。朱元璋看到这个情况,只好把他送回重元寺,花费重金将他下葬。

原来果真是伴君如伴虎。智嗔大师也是被迫无奈,汴玉何罪,怀玉其罪。最早得到和氏璧的汴玉无故被迫害数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有和氏璧,别人也想得到它,就只能治他的罪。

5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要成为皇帝,无非就是2个方法。第一种是通过从上一任皇帝手中,继承皇位。第二就是通过造反或起义的方式,从前朝皇帝手中夺得皇位。这个办法相较于第一种来说,要困难得多,历史上除了那些开国皇帝之外,几乎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造反成功。

虽然通过造反成为皇帝的人非常少,但并不是没有,像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通过造反成为皇帝的。而在这些皇帝之中,又要数朱元璋的称帝之路最为艰辛,最为不容易。因为朱元璋和其它的皇帝不同,他的祖上并不是什么富贵之人,而是贫苦人家。但朱元璋最后却能一步步从社会的最底层走上至高无上的皇位,所付出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而在朱元璋身披龙袍,成为权倾朝野的皇帝之后,便自然而然有了所谓的“帝王心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不放心,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直接下令处死“嫌疑犯”。而且,在朱元璋成为皇帝期间,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大兴文字狱,有时牵连“罪犯”高达上万人,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在当时的社会中一直流传的一个故事: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只说了个“殊”字,朱元璋就下令将其处死。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高僧究竟是什么来历。这位高僧名叫释来复,俗姓黄,此人学富五车、才华出众,朱元璋起义之前,本是元朝时的翰林学士。后来朱元璋称帝后,释来复便削发为僧,到寺庙做起了不问世事的和尚。

朱元璋称帝后,或许是因为他忘不了自己年少时吃的苦,于是有深深的自卑感,疑心病也十分的严重。他一度怀疑身边的一些当初跟随他一起征战天下的开国元勋有谋权篡位的心思,于是许多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都被他以各种名义处死。这就导致了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手下的能人志士短缺,听说有一位叫释来复的僧人十分厉害,于是朱元璋打算将其召进宫为己所用。

起初,释来复并不愿意为官,朱元璋也并没有过多为难他。但是朱元璋内心认为释来复拒绝自己或许是因为忘不了元朝旧主,便对释来复起了杀心,但他暂时还未找到好的理由足以处死释来复。于是,便将他放回去继续当和尚了。

此后,朱元璋便找了时机又一次召见释来复,并设宴款待他,席上全是御膳房所做的美食佳肴,释来复受宠若惊,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便做了一首诗来称赞朱元璋。而后来的释来复,怎么也没想到,这首诗竟然会成了他的催命符。

这首诗的内容是:“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这首诗本就是一首夸朱元璋的诗,但朱元璋有心杀释来复,于是就从这首诗的第一句中挑出了毛病:第一句有一个“殊”字,拆开来就是“歹”和“朱”,意即来复暗骂朱元璋是个歹人。于是一代才子释来复就这样被朱元璋赐了死罪。

但是史料记载中,说的是来复在还未被赐死时就已经知道自己死罪难逃了,于是把筷子一扔,不慌不忙地盘腿坐在大殿上,就这样圆寂了。但事实真相究竟是怎样,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可信,我们也很难去了解了。

6

老朱宴请高僧吃饭,在饭饱菜足后,老朱让高僧就此情此景吟诗一首,以为纪念。高僧略做思考,随口吟诗一首:金盘苏合来殊城,稠叠滥承天下赐;玉碗醍醐出上方,自惭无德颂陶唐。这首诗里表达了高僧对老朱的赐食之恩感激,并同时表明自己无德无能受之有愧。老朱早就想处死高僧,借口说诗中的“殊”字是歹、朱二字的合体,说高僧在诋毁皇帝,以大不敬之罪斩首了高僧!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文字狱并不是清朝皇帝首创的,而是明朝时就产生了的,而发明文字狱这一殊荣也归朱元璋了。高僧原本是一个世外高人,文章佛法皆属一流,老朱有意让他还俗出仕,为他的大明王朝效力。但是高僧自由散漫惯了,不愿意当官束缚自己,因此拒绝了老朱的邀请。老朱又让高僧来当国师,宣传大明的文治武功,高僧又明确拒绝了。老朱震怒了,他要找机会杀了高僧,而且还要杀人诛心。于是有了老朱邀请高僧,高僧吟诗作答,老朱怒斩高僧的故事。

朱元璋其实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优秀皇帝,他反贪污的决心与毅力真可谓震古烁今!老朱为了反贪,他诛杀了贪污的侄儿、儿媳、女婿以及众多高级官吏。朱元璋为了震慑群贪巨蠹,他呕心沥血的发明了剥皮实草、抽肠剔筋、贴加官、杖毙等等酷刑。朱元璋还打击骄横不法的武将,虚伪贪婪的文人,在反贪腐的路上严重违反了儒家的价值观念。最终掌握话语权的文人将老朱描述成千古第一暴君,但凡杀人的事都强加给老朱。还故意把英俊潇洒的洪武大帝画成丑陋无比,以此羞辱老朱!


7

朱元璋才是被黑最惨的皇帝,到处都是他一言不合就杀人的记录,俨然有史以来第一暴君,但清朝皇帝对他评价很高,这足以证明朱元璋被人黑惨了。

前面有人罗列出朱元璋杀人的各种奇葩记录,一句话、一个字、一首诗,甚至一个表情就能让他翻脸,这么一看朱元璋搞文字狱简直比康熙、雍正、乾隆还厉害,比秦始皇还残暴。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故事梗概。

明人郎瑛《七修类稿》记载,元末明初有个叫明天渊的人,曾在元朝做官,后来朱元璋慕名请辅佐自己,但被他拒绝,元朝被灭后,这位仁兄选择削发为僧,改名来复见心,但胡子还是留着以前的胡须,有好几尺长。

朱元璋听说以后,把他召来责问:

你不愿为我效力,出家为僧,我不为难你,可你只剃了头发,却留着胡须,这是啥意思?

朱元璋的潜意思是问:削发蓄须,不伺候我,你这是不忘旧主,对我大明有意见啊!

来复反应挺快,回答说:“削发无烦恼,留须表丈夫”,赶紧澄清自己。

朱元璋听了哈哈一笑,没事了,你走吧!

临走前,老朱下令赐食,请和尚吃饭,而对方照例要谢恩,来复本是文人,抓住机会卖弄了一下文采,写了一首谢诗,诗曰: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这是一首典型的应制诗,平淡无奇,但老朱看了却起了疑心,大怒道:

“你这老贼秃,诗里用‘殊’字,是说我'歹朱'!说‘无德诵陶唐’,是说朕无德!大胆!”

殊是一个合字,左边一个“歹“,右边一个”朱”,歹,歹徒,歹毒,坏人也;朱,朱元璋的姓氏,歹朱合起来意思是“歹徒朱元璋”,这边是朱元璋恼火的直接原因。

这则史料并未记载是朱元璋下令将和尚斩首,反而说和尚是自己圆寂的。

来复一听,皇帝怒了,这回没跑了,竟然使出“绝世武功”,把筷子一扔,直接圆寂了。

“遂玉箸双垂,圆寂于丹墀之下。”

朱元璋简直就是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居然能从简简单单一个字中读出对自己的大不敬,看来大臣们以后说话每个字都要字斟句酌,以免说错一个字掉了脑袋就太亏了。

关于这则记载的可靠性说法不一,很多认为朱元璋残暴嗜杀的人当然认定可信,因为老朱随便杀人的民间故事太多了,也有人认为这则故事是专门黑朱元璋的,比如明末清初大文人钱谦益(本是明臣,后投降满清)就说来复和尚是牵扯到胡惟庸案才被处死的

亲爱的朋友,关于朱元璋因一字杀害高僧,以及他动辄杀人的故事,你们认为可信吗?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8

朱元璋是推翻暴元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元朝曾把各行各业排序: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 、八娼、九儒、十丐。由于老朱从小家贫,「房无一间,地无下半垄」。毫不夸张地说:“是个老鼠都被饿的含着泪花离去。”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过起了四处乞讨的生活。也就是做了明末最下贱的职业——乞丐。



在明末的乞丐是真正的穷人,不像现在城市里有的乞丐是骗子,古代都不富裕。老朱能讨到一口吃的就不错了,压根没奢望其他。除了当乞丐,他还出家做了一段时间的和尚,注意不是方丈,而是干粗活的出家人,其实就是为寺院打工的奴仆。

有了以上的悲惨经历,朱元璋称帝后,对光、贼、僧等文字讳莫如深,不让人们提起。假如无意冒犯,对不起只有砍头,这就形成了明朝的文字狱。这方面的案例有许多,比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因为“则”与“贼”同,朱元璋一看大怒,这分明是讽刺我曾经做过红巾军,红巾军的官兵被元朝称为“贼”。斩!。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生”与“僧”同,朱元璋认为骂自己当过和尚,斩!   

明朝大儒吴宪曾作《贺立太孙表》,因为其中有“天下有盗”一句,朱元璋认为吴宪的“道”暗指“盗”,是指朱元璋曾做贼人红巾军造反。是吴宪指桑骂槐。斩!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中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因为一个“殊字杀害了得道高僧来复最为典型。

来复 (1319~1391),俗姓黄(或说王),字见心,丰城县(今丰城市)人。是元、明两朝的高僧。朱元璋称帝后,力邀他出仕为官,被他婉言谢绝了。



洪武元年,来复奉召人京,于蒋山法会上说法大获成功。明太祖朱元璋很佩服他的佛经造诣。次日,在朝设宴款待来复,然而,就在酒宴上,来复为了表示感谢“拽”了几句:【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这本是颂扬老朱的句子,然而,他没想到“拍马屁拍到了马蹄,”散席后,朱元璋就斩了他,来复到死都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老朱。

事后朱元璋说出了杀他的理由。原来他的句子中的“殊”字惹下了杀身之祸。朱元璋认为:

“殊”左边是歹人的“歹”,右边是朱元璋的“朱”。“汝用殊字,是谓我歹朱也,又言无德诵陶唐,是谓我无德,虽欲以陶唐颂我而不能也。”——引自朱元璋语。

也难怪,老朱没文化断章取意,不能理解来复的真实意思,来复稀里糊涂就死了。这正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真实写照。



不过还有另有一说法称,来复并非死于文字狱,而是受胡惟庸案牵连惨遭朱元璋凌迟的。有些人说因为“殊”字而杀来复是黑朱元璋,其实真实历史上明朝的文字狱并不多,都是野史黑朱元璋而编造的,不知道亲们有何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评论和关注】

9



朱元璋杀过很多人,明初四大案,每个案子都是上万人被杀。

于是,在后人眼里朱元璋就是个心狠手辣的侩子手,而且黑朱元璋的故事特别多,都是一言不合就杀人的。

事实上,很多都是子虚乌有,没有任何根据。但是,有一个很有名的和尚,叫释来复,确实是朱元璋安排人所杀。

有人说,释来复之死,是因为说了不该说的一个字“殊”,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关于释来复说了一个字“殊”被杀的故事



释来复是元末明初非常有名的僧人,有人说他姓黄,有人说他姓王,其实他就姓来,单名一个复字,祖上来自西域。

对于他的年龄,大多说他生于1319年,但根据来复的作品《淡游集》的内容,以及来复和所接触大量人的谈话来看,正确出生时间应该为1298年。(上酒坊人《元末明初诗僧来复见心生平揭秘暨其史事考》)

来复虽是个和尚,但诗文一流,书法一流,结交了很多元末明初的达官贵人,曾经在元朝,来复的文采及其受推崇,粉丝可谓车载斗量。



(释来复书法)

起初,朱元璋也是很欣赏来复的诗,想邀请来复还俗做官,来复不肯。于是,有传说朱元璋怀恨在心了。其实,并没有。

在一次朱元璋送别来复的宴会上,来复做了一首谢恩诗:“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这句诗中,有个字“殊”,朱元璋越看这首诗越生气,因为“殊”就是“歹朱”,这让朱元璋联想到“坏人朱”,认为这是故意的。于是,对来复举起了屠刀。

这事是真的吗?我很认真地说一声:是真的。只不过这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让来复被杀掉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人,一本书。

那个人叫苏伯衡



苏伯衡是谁?是元末明初大儒,是来复的文友。这个人才华了得,但情商不够高,脾气也够大,关键是胆子还不小。

朱元璋确实玩了“文字狱”,有不少人因为言语不善,受到了朱元璋地收拾。苏伯衡写了很多作品,全部收录在《苏平仲文集》。

这本书不得了,可以说充满着“反对朱元璋”的很多内容,这是一本找死的书。

《苏平仲文集》卷二中说“圣人尚德不尚刑”,这话很有意思,在朱元璋那个年代一看,就是说朱元璋杀戮太多。

《苏平仲文集》卷五《张潞国诗集序》说“昔元起朔方有天下至元贞大德而盛莫加”,啥意思?说元朝老厉害了,明朝根本比不上;卷五《送陈季明序》说,一起同乡同举的,四十人左右已经死了一半。这啥意思?朱元璋爱杀人。

卷十《跋陈子上书》说,陈高,你在元朝因病去世是不幸的,但是比起这新的朝代被杀的,幸运多了,至少你还有那么多人帮着料理后事,帮着照顾妻儿。

这样的内容,占了不少篇幅,朱元璋经举报,看到了《苏平仲文集》,非常气愤。于是,朱元璋举起了屠刀,苏伯衡就这样被杀了。

但是,这苏伯衡被杀,和来复被杀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很大,因为在查苏伯衡时,发现了来复送给苏伯衡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来复亲自写的,而且签了名的书,是这本书开启了来复的死亡之路。

那本致“来复”死命的书



(释来复书法)

送给苏伯衡的书,叫《淡游集》。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这是一本诗集,但这不是一般的诗集,里面充满着来复与元朝儒生们的唱和诗,什么内容呢?当然,里面有着诗情画意,优美风景,但同时,还有一些是对元朝的歌功颂德,一些是对朱元璋们的辱骂,还有些是对元朝收复失地的渴望。

这样的诗作集,无疑是个“炸药桶”,到了朱元璋的手里,这是要炸了。果然,朱元璋怎么看诗集,怎么别扭,仿佛每个字都充满着嘲讽之意,让朱元璋浑身不安。

虽然,那本诗集是过去式,但还是压抑不住朱元璋的怒火,终于,朱元璋看到来复做的谢恩诗里面有“殊”字时,来复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释来复,一代高僧,看似一个字要了他的命,其实是一个人、一本书要了他的命,那个“殊”字只是个导火索而已,只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

(注:参考资料 《元末明初诗僧来复见心生平揭秘暨其史事考》, 目前的《淡游集》是清朝四库全书里面的一本,和原来相比,是被明姚广孝删减了一部分流传下来的。)

10

从我国三皇五帝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为止,在这么多帝王中,唯有朱元璋一人是社会最底层出身,即便是汉高祖刘邦,他也是地方的亭长,比朱元璋的起步要高的多。

朱元璋,出生于公元1328年。其家境极贫,从他原来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父亲叫朱五四,娶妻生子后给他取名为朱重八,意思是说他在农历八月八日生。当时元朝统治者不重视教育,底层阶级的百姓文化水平更低,起这种名字也情有可原。但他对这个名字极度不满意,于是给自己起名为兴宗,再后来才改名为朱元璋。

他幼年时期读过书也上过私塾,但家里实在交不起学费,他便退学给地主刘德放牛,直到公元1344年,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天灾,大量的瘟疫、蝗灾扑面而来,而朱元璋的父母和他的家人就在这场灾难中去世了。

当时朱元璋的邻居汪氏老母看见她一个人孤苦伶仃,非常可怜,便经常接济他,最后实在走投无路的他被迫答应进入寺庙中当和尚,在皇觉寺当了一名小行童。他来到寺庙本来就是无奈之举,自然也没有什么信仰可谈。

有一次他干活干累了,不小心被神像的石座绊了一跤,于是他非常愤怒的把伽蓝神给打了一顿,再加上他初来乍到,总被寺庙里面的师兄长老责备,每天过着枯燥的生活,这让他内心的怨气越来越深。在他进入寺庙两个月后,便发生了一场灾疫,寺庙的长老只好将大多数僧侣赶出去,而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人。

在外云游四年之后,他又重新回到皇觉寺,此时的他在寺庙中不单单是为了生存,他也了解到了外界的情况,元朝统治已经走到末期,恰巧在这时,朱元璋幼年的好朋友汤和给他送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与其在寺庙中等待死亡,还不如去放手一搏。

之后,朱元璋跟随家乡的首领郭子兴一起当义军,朱元璋作战非常勇猛,深得郭子兴的喜欢,于是郭子兴就把自己的养女许配给他。凭借着自己努力和妻子的帮助,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终于在公元1368年,他在应天成功称帝。

朱元璋一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皇帝,他曾在登基后大肆杀戮功臣,对自己有威胁的人绝不手软。曾有一位元朝末年的高僧,就因为一个字而引来杀生之祸。

这位高僧名叫来复,姓释,其人学识渊博,曾是元朝末年的大官员,因为他文采斐然,受到当时很多大臣的欣赏,与朝廷的高官都有很密切的交往。但因为元朝当时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他便辞去官职当了和尚。

朱元璋也知道寺庙中有这么一位神人,所以他特地把来复招来,但却被婉言拒绝了,原因是因为朱元璋只给了他一个七品的官职,他感到愤愤不平,这么小的官职实在有辱他的才华,还作了一首诗《听雨》,其大概意思是既然你破例让我做官,却给了我一个如此小的官职,那我还不如继续回到寺庙中当我的和尚。

这首诗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他觉得这个人不知好歹,便对他说既然你打算做和尚,为何还要留着长长的胡须,他说胡须代表他是真正的男子汉。

这下可好,是真正的把朱元璋给得罪了。从此以后朱元璋便处心积虑想要除掉他,于是他找了一个报复的好机会,就是举行一个宴会,并且主动要求来复参加。

吃完饭后朱元璋请求他来作一首诗表达感谢之情,他思考片刻后,便吟诵出:“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意思就是自己很荣幸可以被皇帝邀请。可是朱元璋却把“殊”字大大的赏析了一番,“殊”这个字拆开来是“歹”和“朱”,你不就是在讽刺我说我不是一个好人吗?于是朱元璋便不过众人的反对将他打入大牢之中。

因此,这就是高僧只说了一个“殊”字就被处死的原因。其实本文叙述的只是民间流传的野史故事罢了,没有真正的史书可以佐证故事的真实性,只为博君一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