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应该是近几年来大多数家长的一个烦恼,提倡减负加上素质教育的普及,学校的作业往往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书面作业。更多的被手工、小活动、观影、游园、扮演等五花八门的线下活动所取代。可是幼儿园小朋友鲜有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为何还要布置下去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所有作业,完成不是目标,过程才是主要。笔者家里也有小朋友,记得有一次老师在清明前夕布置了一个作业,是家长带着孩子去踏青,当然不一定是远方,家附近的公园也可以,然后一起拍几张照片带到学校与小伙伴分享。一来,提醒家长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有空一起去户外走走;二来,照片代表的是回忆,这些点滴的积累将极大地增进亲子感情与互动。

其次,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会做父母。很多年轻家长经常会在教育孩子上手足无措,缺乏教育方法让其身心俱疲。我们见过不少家长在送孩子上学时经常会像老师讨教,因各种亲子教育问题不知怎么办而咨询老师。其实,最大的问题产生源便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互相不够了解。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需要双方配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相互配合,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出主意,这会让你发现很多平常注意不到的细节。很多东西孩子不会主动说出来,就是从点滴行动中看出来的。

家长们如果能体会到老师布置作业背后的深意,想必也不会有那么怨言。而如何权衡家长辛苦去布置最合适的作业形式和数量,是每位老师必做的功课。

最佳贡献者
2

这是对教师教育创新进行行政评价的结果,把家长作业视为幼儿作业作为“教学成果”。

很多人对幼儿园布置难度较大的手工题目,感到不解,这不明明是布置给孩子父母的吗?难道老师们连这点常识都没有——4、5岁的孩子,怎么能独立(或者相对独立)完成这么难度大的题目?

其实,不是老师不懂,而是很多人没看懂,老师布置这些题目,并非想真正锻炼学生,而是想借此展示“教学成果”,试想,在老师的引导下,4、5岁的孩子会交上完成得那么漂亮的手工作品,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教育创新”。故而,这背后的教育评价导向,很值得反思。

近年来,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弄虚作假,媒体早有报道,但是,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之风,还是屡禁不止。比如,有的幼儿园公开课,老师教学生学唱歌,课堂上有专家来观摩教学活动,一首歌老师一教,孩子们很快就会唱。专家们问孩子,这是第一次学吗?孩子们认真回答,这是刚学的。于是专家对老师的教学给予高度评价:有办法、有效果。但真实情况是什么呢?老师已经在学校教过孩子们多次了,还要求家长回家也教,并告诉孩子,某天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来看你们学唱歌,一定要说是第一学,这样你们会得一朵小红花。

这就是目前教育评价的弊端,行政评价与功利勾连,并没有坚守教育规则。需要追问的是,那些评价的专家难道看不出这是弄虚作假吗?同样,现在幼儿园禁止小学化,各幼儿园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这当然很好,但是,不能通过把作业布置给家长的方式,来营造出所谓的教育效果来。幼儿园之所以乐于这么做,是因为考核、评价的专家,也装着看到的“作品”都是孩子自己做的。改革这样的评价模式,推行专业评价,势在必然。

幼儿园老师可以布置给孩子一些手工作业,也可以告诉家长可以适当参与作业,做孩子的指导和帮手,但是,手工作业,应该以孩子为主体完成,不能由家长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为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要是孩子基本能独立完成的,如果作业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范畴,那就不是给孩子布置作业,而是给家长布置作业了。

幼儿园的教学要创新,对学生布置手工作业,也是创新,但创新不能随心所欲,而应该有科学的论证,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多思考这样的作业,学生能否独立完成;需要家长配合,要考虑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完成这样的作业,可以培养孩子那些方面的能力?等等。对教师们布置的作业,教师们可以进行同行评价,分析作业的优点、不足,以便在进一步教学中完善。

3

前两天有个家长跟我吐槽,说她受够了幼儿园的折腾,而且还总是对着鸭子折腾。

她告诉我,她家女儿从上上个星期就跟鸭子杠上了,一开始老师要求养鸭子, 要记录养鸭过程,和鸭子合照,后来又要求吃鸭子,吃完鸭子后的作业是用废旧物品做鸭子,最后用各种蔬菜水果组鸭子拼盘。

作为小学老师的她,现在一想起鸭子她就头大,可是看看自己手头的工作,她就理解了一切。

她的除了上课以外,要应付各种上级检查,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真正有意义的会议没几个,耗时间的倒不少。日常工作是做无穷无尽的表格,填写各种问卷表,应付上级的审查。这些东西有意义吗?有,因为可以把不好度量的教学质量变成可度量的;没有,因为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各种不同的因素有关,简单的表格、审核又怎么能度量?

幼儿园也是一样,不仅要里子做好,面子也要做好,当外界“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来,除了把孩子“自己”做的手工作业展示出来赢得赞叹,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手工作业多收到吐槽的根本原因是它把本来自主的事情变成被动的事情。多数家长都会享受和孩子一起玩耍、做手工的时光,也都会主动为孩子抽出时间。可是当手工作业变成任务,不仅要完成还要评比,它就伴随着压力的出现。孩子的本性就是爱创造,他们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只要是亲手做的手工,都包含孩子最本真的想法,不同的想法会创造出不同的东西,有什么好坏之说?次次评比都在对孩子的想法主观又残忍地去评高低,一定会受到家长的厌恶。

学校在统一作业的同时,忽略了不同家庭文化程度、空余时间、经济条件等之间的差异。家长面对不得不面对老师给的问题,妥协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当然会不满。忙碌了一天的家长,只想回家和孩子简单的陪伴,想做手工就一起做,不想做可以做别的,而不是费劲脑汁去完成所谓的作业。

学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制作更灵活的作业,弹性的时间和内容,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只有足够自主的手工作业,才会受到家长的支持。

4

关于目前幼儿园给孩子留的作业的多少和复杂程度,很多家长都颇有微词。第一是因为很多作业的难度是3-6岁小朋友无法掌握的,所以作业留着到最后,其实就成了家长的责任。同时,现在很多家长工作都非常忙碌,甚至照顾孩子都需要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帮忙,更别是做幼儿园的作业了,更成为了家长除了工作以外多一份的负担。所以家长们对于这件事非常不耐烦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幼儿园也有自己的一些安排,在孩子3-6岁左右,动手和动脑能力是需要很长时间及很全面的持续不断的训练。很多幼儿园也会因此设定不同的课程帮助孩子来实现这样的锻炼。

对于有系统的、全面的帮助孩子成长这件事,首先家长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接收这个漫长的过程,其次,家长可以把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这件事,当成一个特别好的、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的时间。尤其是幼儿园的作业还不像小学之后的学业,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反而趣味性和互动性会更强。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和孩子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另外,这对各位爸爸妈妈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舒缓心情和状态的机会,每天花一点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换换脑子,并且在互动中让你的孩子和你更亲密,何乐不为呢?

我们是芝麻育儿,专注于0-8岁孩子家庭在健康、养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问题,关注我们就有答案!

5

孩子上公立幼儿园,老师经常会结合节日等主题,布置一些亲子作业,但大部分都是由家长来完成的。

比如,万圣节的时候,要做南瓜灯笼,作为手残党,我真是搜遍网络然后认认真真手做了一个灯笼,花了周末一整天的时间,可到幼儿园搞活动那天,发现好多家长直接淘宝买的灯笼。

又比如,有一次的作业是废物利用,用旧纸盒旧纸筒做一个小手工。我在网上搜了半天,觉得大部分家长应该做的都是车,于是想别出心裁,做了一个纸大象,裁剪、粘贴、涂色,又是花了一天的时间。孩子之前参与了部分涂色的工作。

还有一次国庆节活动。要画一副红色教育主题的画,我直接找同事代劳的。

一句话,没有艺术细菌的手残家长伤不起啊!


说来,老师为什么明知孩子做不了,还要给家长布置手工作业呢?

1.促进亲子互动

幼儿园布置手工作业,其实是给孩子和家长创造了亲子互动的机会。虽然孩子参与不多,但也能从少量的参与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另外,部分家长平时工作忙,可能鲜有与孩子一起玩乐的机会,正好借此作业增加亲子互动,增进感情。

2.给了部分家长展示才能的机会

老师布置的作业五花八门,可是还是有很多多才多艺的家长,可以在作业中一展身手,展示自己的独特手艺,比如绘画,手工,摄影,美食,音乐,舞蹈等。这也能提升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让孩子知道为了实现梦想和目标而努力。

3.丰富教学活动,提升老师业绩。

布置多样化作业,也是老师提升工作业绩的需要。现在各行各业都讲究创新,幼师同样需要通过创新形式来丰富教学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乐。

总之,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要不是难以完成的,我觉得家长都应该尽力配合,增加亲子时光,给孩子树立一个按时完成作业的好榜样。

6

如果学校不布置手工作业,布置很多学科作业人们会怎么说?还是会有人骂学校。这位微博大v就是想骂人而已,他根本没用脑子想想手工作业真正的意义。我建议这位大v不用等清明节了,今晚就把你爷爷从坟里刨除来,然后自己躺进去。

手工作业学生自己能否独立完成,难道幼儿园老师对此心理没个数吗?知道孩子无法独立完成,老师为啥还是要加入?

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第一,这些任务不是老师想出来人的,而是上头布置、摊派下来的。老师只是个执行的以及背锅的。如今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有些为了评优、评示范,有些为了搞宣传、打名气,有些甚至可能为了个别人的“政绩”。但是幼儿园没有考试没有升学,能搞花样的只有活动。于是便有各类奇葩活动诞生。对此一线教师其实也是有苦说不出。

如果是这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和作业,请大家尽管骂。但是第二种则不同了。

第二种任务就是故意布置孩子不能独立完成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完成,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或者让孩子看家长完成。这类活动的目的不是要得到一个作品、进行一次展示或评比,而是让孩子体验动手,体验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如今有多少家长自以为给孩子买了学区房,报了天价辅导班就是尽到家长的责任了?砸钱和陪伴,到底哪个队孩子的成长帮助更大?

如今有多少家长逼着孩子刷题,自己却在旁边刷淘宝,还美其名曰监督学习?

如今有多少家长在孩子稍微遇到挑战的时候就“自觉”挡在孩子身前,替代孩子做原本他们跳一跳可以克服的挑战?、

当然,脑回路正常的家长应该还是占大多数的。

孩子的成长不像拍电影,一个蒙太奇就能跳到十年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艰难、未知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关注和帮助。如果你错过了跟孩子做手工的阶段,那就真的一辈子都错过了。

7

“幼儿园怎么布置那么多作业,这个那个的?家长跟在后面忙死了!”身边经常有听到家长如此抱怨,迫于学校的压力和孩子的无奈,即使心里不乐意,很多家长还是像完成任务一般代劳着这些回家作业。有些人认为,这些任务是幼儿园上层领导布置用于评优搞宣传的;

有些人说是老师偷懒让孩子回家完成;

还有人从较正面的角度来看,认为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家长参与,共同体验孩子的成长。

笔者比较认可最后的观点,因为既然我们“被安排”了这些任务,不妨从正面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来可以让自己轻松快乐一点,二来可以有效地陪伴孩子,以共同完成“家庭作业”来促成良好的亲自互动。

作业有好处吗?

就像现行的“应试教育”,抨击的人很多,但只要“指挥棒”不改,家长和孩子只有因难而上,这是对人意志力的磨练,也是考验情商所在,即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环境如何去应对,并发挥事情好的一面积极地投入进去。

“手工作业”的兴起,源于西方教育理念的成功引进。中国孩子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做个折纸都觉得困难,外国小学生经常回家做个模型做个工具箱,信手拈来。既然在原生家庭中缺少足够的手工环境,幼教阶段着重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练、动手能力,这个初衷是好的。

从幼儿园开始,给孩子布置手工作业,这是从小给孩子建立起 “做家庭作业”这个学习习惯,以便上小学后能够马上适应。

从中班开始建立,大班进行巩固,到了小学入学孩子们就自然树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家第一件事情:先完成家庭作业。

给各位家长的建议:

鼓励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东西,而不是难度很高的东西,不要去攀比,从自身孩子的出发。对小孩的学习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家长们可以通过配合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从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对孩子的期待。

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家庭作业做到完美优秀,但可以就孩子擅长的部分做一些要求,不擅长的部分适当帮些忙别让孩子太受挫。

告诉ta:“你很棒!能够完成这些手工作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我真为你感到高兴!”正面积极的教育,让你的人生精进,也让你孩子的人生精彩!


作者Synthia

从业15年的外语教育工作者,热爱音乐,有个可爱男宝。相信“教育让我们越走越近”。

8

“明明知道孩子不会都是家长代劳幼儿园为什么还要布置这么多手工作业?”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相信很多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亲子手工并不会让家长代劳,而是家长自己给孩子代劳了。

题目提到“明明知道孩子不会”,这个“明明知道孩子不会”是家长认为的。因为你觉得孩子不会,你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等待孩子学;你更是会直接让孩子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而不是让孩子自己首先去探索;你更是直接用自己大人的思维去控制了孩子。难道你小时候天生就什么都会干?难道你不用学习?


平时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人在指导孩子画画的场景。

“宝贝,太阳是红色的,你涂上红色就好了。”
“水是蓝色的,天空也是蓝色的,你赶紧涂上蓝色。”
“哎呀,苹果是红色的,你怎么把它涂成黄色了呀。真是的,连这个都不知道。”
……

事实上太阳是红色或金黄色的吗?天空、水是蓝色的吗?苹果除了红色就没有黄色的吗?这些,都只不过是我们大人固有的模式而已。所以说既然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亲子手工作业,肯定是有孩子能够完成的部分,不然怎么会叫亲子手工呢?

亲子手工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容易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毕竟现在的人啊,都是手机控、电脑控,难得有时间真正的陪伴孩子。所以,当孩子把亲子手工的任务带回家里时,如果你不会,可以上网查询应该怎么做,然后与孩子一起合作完成;如果你会做这样的手工,请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花时间等待孩子,让孩子自己先探索。当孩子不会的时候,你可以提出你的想法,然后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完成。

9

这个问题大家都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不用再问为什么了,还是说下怎么去对待手工作业吧。

我前一段没事还专门数了下儿子幼儿园三年的手工作业,大概得有几十件,问题是别人都是一个孩子,而我家是双胞胎,要做不一样的双份,我的奔溃程度可想而知。但我并没有因此而不去做或者敷衍,而是每次都认真对待。

我这么做只是想告诉儿子,对学习、对作业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当老师布置一个需要家长协助的作业我都能认真对待,而做为他们自己,自己的每一项作业都应该如此。这觉得这是一个下面的引导,而且也是有效果的,现在如果有作业不用我催促他们都会主动完成。

另外一方面就是手工作业虽然主导是家长,但还是尽量让孩子参与,那怕是递个东西、涂个颜色什么的,孩子都很积极,而看着一件作品的完成过程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管在大人眼中这个事情多么无聊,但对孩子来说却充满挑战和乐趣,这也是亲子手工的意义所在。

所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远比抱怨好的多。

10

幼儿园布置的是亲子手工作业,重在亲子陪伴这个的过程。

0-6岁是幼儿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阶段,再好的幼儿园都无法替代家庭的影响,人一生的安全感、智力和性格基础,都源于这个时期。

亲子手工作业不仅促进家长带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多元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益处的。

1.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幼儿的专注时间比较短,但是做亲子手工作业可以有效延长孩子的专注时间,一点点的剪、贴、画,一步步的去实现自己的构想,遇到困难时要开动脑筋想解决的办法,做错的地方可能需要重头再来,这个过程其实是需要很专注,很有耐心的。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一般会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展开,这就能培养孩子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能力,如果孩子观察入微,在作品的细节上就会有所体现。

我家孩子是很喜欢做手工的,尤其喜欢捏泥人,虽然捏的没有章法,但是让人一看就知道捏的是什么:小鸡的嘴是尖尖的,小鸭的脚是扁扁的,熊猫的眼睛是有黑眼圈的,这些并不用我们去教,而是他注意观察了,能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3.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自信心

当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手脑并用完成一件作品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孩子也会提出很多问题,如果能坚持做完,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种有毅力的表现,会带给孩子成就感。如果完成得很出色,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肯定,那就更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记得孩子上中班的时候,老师让画复活节鸡蛋,那时候孩子正迷恋听《凯叔西游记》,我就带着他一起在鸡蛋上画了个孙的脸,他欢喜得不得了,带到幼儿园去也是引来一片赞叹,孩子就兴奋的给大家讲西游记的故事,被同学们奉为故事大王。

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家长不要以消极、抱怨的心态对待亲子作业

对于亲子手工作业,家长应该积极参与,用良好的心态带领孩子一起完成,认真的查阅资料,构思、设计、制作,完全的享受一段亲子时光。如果家长一边抱怨一边制作,或者是敷衍了事,这样不仅无法做出好的作品,还带给孩子不良影响:他们会认为学校布置的作业是负担,不需要很认真的对待,或者会认为父母并不想跟自己待在一起。这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2.幼儿园布置亲子作业的频率不宜过高,内容不宜繁杂

亲子手工虽然很好,但也不宜布置得太频繁,家长们毕竟不都是学艺术或者是搞学前教育的,完成手工作业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劳累了一天回到家还要花大量精力在做手工上,确实是很辛苦,所以确实不宜布置的太频繁,或者内容太繁杂。


嗨~大家好!我是西米妈妈,专注孕产营养、婴幼儿营养,致力于月子食谱、备孕食谱和婴幼儿营养食谱的研发。期待与您的交流,欢迎互粉,点赞,有粉必回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