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这是各国军队都认可和遵循的一条原则。尤其是在战场上逃跑、自残等怯战行为,都会有严厉的处罚,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战时纪律”。相比较而言,二战中苏联执行的战场纪律最为严苛。
苏德战争初期,闪击战的迅猛确实将苏军官兵打蒙了,他们无所适从、四处逃命,甚至是成建制的投降,不要说战斗力了,简直就像一群乌合之众,毫无纪律和军人气节可言。更可怕的是,“恐德症”像瘟疫一般在军中肆意传播,士气极低。
苏联统帅亲自签发了著名的《270号命令》。明确规定,“任何在战争中玩忽职守或者投降自首的人,都将被视为是叛国者。玩忽职守者们将被就地处死,因德军包围而放弃抵抗、投降自首的,他们的家人将被剥夺所有政府补贴和援助”。
要知道,在当时实行配给制的国家里,被政府剥夺补贴和援助意味着什么?只能是饿死。然而,这条命令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到了1942年苏德战场最严峻的时候,战场上一个士兵后撤,往往是带动一大片部队撤退,防线瞬间被突破。
为了彻底打消部队后退的念头,苏联统帅又签发更为严厉的《第227号命令》。“凡制造恐怖者和胆小怯懦者必须立即处死,每一支军队都要由3到5支装备精良的特遣队(每支大约200人)组成第二战线,去射杀那些企图逃跑的战士。”
这就是史称“一步也不准后退”的命令,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战场上苏军的表现大为改观。尽管大多数苏军官兵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军人的责任感,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英勇顽强,但这条命令的威慑作用也很关键。
同时,对于那些“罪不当诛”的官兵,组成特殊的“惩戒部队”,由他们担任一些打头阵、排雷等危险任务。战争期间,约有42万苏军官兵被送入“惩戒营”,他们大多数没有活下来。不管怎么说,苏军的战斗力彻底被激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