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纪律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这是各国军队都认可和遵循的一条原则。尤其是在战场上逃跑、自残等怯战行为,都会有严厉的处罚,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战时纪律”。相比较而言,二战中苏联执行的战场纪律最为严苛。

苏德战争初期,闪击战的迅猛确实将苏军官兵打蒙了,他们无所适从、四处逃命,甚至是成建制的投降,不要说战斗力了,简直就像一群乌合之众,毫无纪律和军人气节可言。更可怕的是,“恐德症”像瘟疫一般在军中肆意传播,士气极低。

苏联统帅亲自签发了著名的《270号命令》。明确规定,“任何在战争中玩忽职守或者投降自首的人,都将被视为是叛国者。玩忽职守者们将被就地处死,因德军包围而放弃抵抗、投降自首的,他们的家人将被剥夺所有政府补贴和援助”。

要知道,在当时实行配给制的国家里,被政府剥夺补贴和援助意味着什么?只能是饿死。然而,这条命令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到了1942年苏德战场最严峻的时候,战场上一个士兵后撤,往往是带动一大片部队撤退,防线瞬间被突破。

为了彻底打消部队后退的念头,苏联统帅又签发更为严厉的《第227号命令》。“凡制造恐怖者和胆小怯懦者必须立即处死,每一支军队都要由3到5支装备精良的特遣队(每支大约200人)组成第二战线,去射杀那些企图逃跑的战士。”

这就是史称“一步也不准后退”的命令,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战场上苏军的表现大为改观。尽管大多数苏军官兵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军人的责任感,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英勇顽强,但这条命令的威慑作用也很关键。

同时,对于那些“罪不当诛”的官兵,组成特殊的“惩戒部队”,由他们担任一些打头阵、排雷等危险任务。战争期间,约有42万苏军官兵被送入“惩戒营”,他们大多数没有活下来。不管怎么说,苏军的战斗力彻底被激发了出来。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飓风战斗力,我还是头次接触这个问题。不过,从题目上看,问题可能是想知道苏军为何在苏德战争中能反败为胜,战斗力迅速提高那么快吧。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方面,苏联是个战斗民族,这是大家公认的。苏德战争爆发前,无论是从老沙俄帝国还是从一战过来,沙俄也好苏联也好,对军事的重视一直就没停止过。即使在苏德战争中,苏军的装甲打击力量稍有欠缺,但其整体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方面,苏德战争,苏军前期的失利不是在战斗力和打击能力上,而是指挥和判断失误方面。苏军为什么在莫斯科战役中能转危为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斯大林启用了朱可夫来担任指挥。就整个苏德战争每场战役来看,德军的取胜都是靠装甲突击力量,但短期可以,长期就不行了,因为闪击战理论并不支持打持久战,这也是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再一方面,苏军的战斗力在与德作战中不断调整和提升。从历史资料上看,苏德两军在战前的实力并不相差太大,相反,在整体国防潜力和陆海空三军综合实力看,苏军甚至要强于德军。那么,德军为为什么还敢对苏军动手呢?这就是希特勒不自量力的原因。

第一,德军闪击战主要依靠突然袭击和装甲优势。但这个理论是不长久的,事实也证明,德军装甲打击根本不适合与苏军打持久战。不仅在苏德战场,在北非同样遭到失败。这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让德军抛弃装甲打击优势来打这场仗,你会发现,德军根本都不敢去想。

第二,苏军的战斗力是逐步提高的。很多人认为1938年斯大林对部队改革是个大错误,一大批红军高级将领被拉下马。但是事物要一分为二的看,就算是苏德战争爆发后,仍然有一些老将指挥出马,但他们的才能并没有在战场上得到体现,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因循守旧思想僵化。

由于德国在一战后能摒弃传统作战思维,敢于向装甲突击要战斗力,才使德军装甲所向披靡。但德军并没有其它可供战场利用的优势战术形式。相反,苏军正是在与德作战中,不断从闪击理论打击中获得灵感,到1942年时,苏军才将原来以建立强大炮兵和空军的方向转向建立坦克集团军和加强装甲打击力量。从这个方面讲,这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举措。

第三,苏军的战斗力是以举国之力换来的。对苏联来说,德国的入侵不赢则当亡国奴,所以,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发表全国动员令时就提到了,要撤退的地区要坚持坚壁清野,不给德军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打破坛坛罐罐重建的思想,国都快灭亡了,还要那些东西有什么用。正是这种坚决还击的决心,才使苏军有了反攻的动力。

所以说,苏军的后发制人是意识上的,你所说的飓风战斗力也是从思想到行动上的提高,落实到武器装备上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讲,人才是决定战场输赢的关键因素。

3

很多人不知道,曾经与英国飓风战斗机作战已久的苏联,却是除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以外,使用飓风战斗机最多的国家。

1941年,轴心国入侵苏联以后,英国开始向苏联提供大量军备,包括战斗机。主要通过两个路线向苏联运送战斗机:最安全的是经过波斯(现在的伊朗)陆上运输;更直接但危险的路线是海运至苏联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和摩尔曼斯克港。此外,还派遺了许多为商船护航的护航队,后来称之为北角路线,一直到北极圈,都由皇家海军船只护航。


在早期,护航队由经过改装的商船上的飓风护航机保护,后来主要由航空母舰承担护航任务。德军试图封锁这条路线,许多英国商船上的水手及服务人员在为苏联人提供支援时失去了生命,但是战后这些牺牲几乎没有得到苏联的认可。

为了保护苏联北部免遭空袭,1941年8月,英国派出皇家空军的两个飓风战斗机中队-81中队和134中队,总共40架飓风战斗机前往北莫尔斯克及凯格岛的机场护航保护。

这两个中队组成151航空联队,为摩尔曼斯克提供空中防御,在9月12日与芬兰的Bf109战斗机交战。151航空联队停留的时间并不长,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主要是把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苏联飞行员,并为飓风战斗机的维护提出建议。



英国皇家空军联队在苏联最后一次出动飓风战斗机是在10月8日,在这之后,保留下来的36架飓风战斗机在10月14日交付给苏联,在新成立的苏联北方舰队的78AP中队(后来成为陆基护航团,在某段时间主要使用限风战斗机)服役。

皇家空军151航空联队的成员在护航队的保护下返回英国。援助中,苏联收到大量的飓风战斗机,足够可以在战争前线组成至少29个战斗机团。据称,苏联人不想要飓风MK战斗机,在对限风k系列战斗机进行评估后,决定只订购所有的飓风kI系列战斗机。


这样看来,霍克公司可能曾将一些指定送往苏联的飓风Mk战斗机改装成标准的飓风MkI战斗机。苏联人接下来就准备武装他们的飓风战斗机,最终大约有1200架飓风战斗机安装上了各式武器。其中一些改装是由各中队自行进行的,但是主要是由在莫尼诺和高尔基的航空维修站改装的。

他们的最佳选择是安装四门20亳米 Sh VAK机关炮,每个机翼两门机关炮)及两挺7.62毫米口径的 Sh KAS机关枪,每个机翼下还放置三个RS-82对地非制导火箭弹的挂架。后来交付苏联的是飓风MkMV系列反坦克对地攻击战斗机,安装有40亳米口径的机关炮,但是,苏联更偏好本土的伊尔2战斗机在空对地战斗中攻击敌军的坦克,但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一些飓风战斗机用来作为基本的夜航战斗机,在夜间保卫苏联的城市。此外,飓风战斗机还用来作为侦察机。很多苏联限风战斗机被改装成两座战斗机。

英国究竟向苏联提供了多少架飓风战斗机引起了人们的争议。

许多西方的历史学家称总共提供了在英国和加拿大生产的2952架飓风战斗机。但是,根据前苏联的档案,学者马尔科姆?劳证实提供了3082架飓风战斗机,很多苏联历史学家也支持这一说法。

4

苏军的战斗力倒是很强,实际上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回顾整个二战历史的话,苏军的作战能力实际逐步提升的一个过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1941年开始的第1年之当中,德军有机会对苏军进行大规模的合围,以基辅战役为来,苏军直接就是一个西方方面被整个合围,这样的事情在1941年发生了好几次,甚至在1942年上半年,还发生了西南战役,几乎把西南方面军全部赔进去。

在战争的第2年,从1942年的下半年开始,德军实际上已经没有条件创造大型合围战役,苏军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撤退,不再有方面军级别的部队陷入合围,到了1942年底的时候,苏军已经能够进行成功的大规模战役进攻,这要比1941年底的莫斯科战役水平还要高,最终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取得了一个大胜利。

1943年初的时候,虽然在哈尔科夫战役当中,苏军又一次惨败,但是这场战役的惨败程度相当低的损失,远没有想象那么大,只能算一个集团军规模,大部分被围人员得以成功突围,

1943年的下半年德军无力对苏军的集团军下手了,当时的库尔克战役想梦想何为整整一个方面军进行围歼,计划实际上根本实现不了,

1944年,德军已经没有机会对苏军进行什么大规模合围,只能搞一些战术性的胜利,反而苏军开始对德军进行大规模的合围。

1944年底,德军也就变成了1941年的德军了,被苏军反过来大举进行合围,这个局面变化还是非常迅速的,从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出苏军已经从战争当中学会,如何打仗了,战斗力变化还是挺快的,相比之下,德军的作战能力不断下降,这个可谓是:此消彼长,最终在柏林结束了战争!

5

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之间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和攻坚战,而且苏联也最后将德国赶出了领土,并且在最后也攻占了柏林,将纳粹德国灭亡,终于报了一箭之仇,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苏联能够战胜强大的法西斯德国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战斗民族

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它的主体是由今天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组成的,而这些国家的构成,民族主要是斯拉夫人,而斯拉夫人听信好勇擅斗,善战尚武,有着极高的身体素质和战斗素养,这在世界民族当中都名列前茅,所以当时苏联乃至如今的俄罗斯都一直以战斗民族自居,这也是苏联战斗力强悍的支撑。

工业化——强大的生产力

苏联第一代领导人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逐渐地掌握了政权,他上台以后便立即执行了新的经济政策即计划经济,并且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收效颇丰,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便是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一举成为工业化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便使得苏联成功的实现了工业化,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骄人成果。

而这样的成绩,使得苏联在遭受了德国的闪电战奇袭之后,依然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将工业化产能转向军事化产能,就比如当时苏联的拖拉机厂便成功实现了造坦克和装甲车的生产线建设和投入量产,这也就使得苏联军队有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能够派上战场铜德国法西斯进行战斗。

国土面积大,纵深长

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横跨亚欧两个大洲,而这样的纵深也有利于苏联及时地抽调后方兵力到前方作战,就比如战争开始之后,斯大林便向前方投送了大量的远东部队,同时,国土面积大,纵深长也有利于诱敌深入将其歼灭。

地处寒带

苏联的大部分领土,尤其是首都莫斯科,其实是位于寒带附近,而这里的气候气温较低,德国侵略者不适宜在这样的气候下作战,再加上德国入侵苏联的时候,德国的冬季叫往年来得更早,气温更低,而苏联人却长期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气候。

二战后期苏联不但收复了被侵略的国土,还解放了东欧被法西斯德国占领的国家。所以二战后苏联就彻底的成为了欧洲的老大了。而当时被苏联解放的国家都选择投靠了苏联。这个时候苏联已经彻底的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了。也是唯一一个能和美国抗衡的国家。由此已经发了二战之后的美苏冷战。

6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都比较忌惮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德国自不必说,日本和苏联的诺门坎战役和后来的苏联歼灭日本关东军的战役,就让日本法西斯不寒而栗。苏联比盟军的进攻更加凶猛,战斗力更为彪悍,战果也更大,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苏联军事指挥的铁血手腕。在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在德国的闪击战下一溃千里,德军在基辅会战中,苏联六十多万军队被俘虏。德军直逼莫斯科,苏联首都岌岌可危。苏联的高层对苏联士兵的战斗意志十分失望,于是斯大林签署了那份十分著名的270号命令,即只要成为俘虏就是叛国者,俘虏的家人也会被流放。苏联军队只能拼死向前进攻,不能后退一步,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后路了。就在苏联高层的铁血指挥下,苏联军队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一举扭转了战争颓势。

2.苏联军队的战争经验丰富。苏联自从和德国开战以后,经历了长达4年的战争。苏联从一系列的惨败中,一点点儿总结经验教训,一步步扭转了颓势。苏联与德国进行的都是大规模的机械军团作战,自己已经总结了成熟的大兵团作战的理论,这为苏联最终确定苏德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苏军团结一致。在东线孤军作战的苏军,战术思想和作战理念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没有像盟军那样有着指挥不统一的矛盾。这些在苏军进行战争动员和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都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各部分之间配合较好,更是使苏军如虎添翼。

4.对德国的战争态度。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战争中,苏联有2600万人死亡,就连斯大林的儿子都死在了集中营中。苏联为了复仇,是一定要将战火烧到德国本土,将毁灭和死亡带给德国的人民,让他们血债血偿。

以上各方面促成了苏军战斗力的强悍,苏联士兵为反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愿历史不要忘记他们。

7

1. 苏军的政委制度。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苏军的政委并不是像电影《兵临城下》里那样只是处决自己人的。苏军政委在和平时期肩负起政治教育工作,负责疏导心理。在战时,遇到难啃的“骨头时”。政委会首先带领由党员组成的敢死队冲锋。

2.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点看起来很抽象,但是也是普遍存在于各国军队中的。苏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比较好。全苏联民众都有较高的参军保家卫国的意愿。尤其是目睹过德国鬼子的暴行后,这种情感更加强烈了。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没错,这种体制是当时赢得战争的必要条件。苏联依靠五年计划达到了工业化的目的。在战时,苏联的计划经济把一切资源都给了军队。造出了上千的坦克,飞机,大炮。战时计划经济可以充分调配资源支援前线。

4.苏联科学家们的努力。苏联在二战前装备了SVT40半自动步枪。在进入战争后,苏联的军工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优良的轻武器(这里的优良是能够大量生产,维护保养简单)。苏军大量装备了PPS43和PPSH41等冲锋枪。苏联生产了大量的T34/85坦克和IS2型坦克。苏联拥有规模巨大的炮兵和航空兵。苏联工程师甚至亲自和好好打完仗的士兵交流武器使用体验。

强大的动员体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加上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民族特性。战斗力想低都难

8

战斗力确实很强,德军进攻,一击即溃,几百万军队溃不成军上千公里,一直退到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不是老大从面包棉衣到飞机大炮坦克军舰海量援助顶住,都不知道会溃到哪里去了。

9

这个问题只说对了一半

苏联战斗力既强也弱

为什么这么说?

二战前夕打芬兰这样的北欧小国

硬是打掉了自己的老虎牙

二战初期面临德国的闪击战

瞬间被打懵了

直接掉了半管血

一度被推到了苏联首都莫斯科

要说凶悍也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的事了

下面说说二战后期苏联为何如此凶悍顽强

1、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苏共一党专政,战时一切为战争让路,打出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

2、恐怖的生产能力,两倍于德国的人口保证充足的劳力,世界第一的国土面积提供不竭的生产原料。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约13万架、坦克约10万辆、火炮和迫击炮约82万门。

3、斯拉夫民族的空前团结,对德国入侵导致的家园被毁、亲人离世深恶痛绝!战斗士气高昂,人人都想打进柏林,狠狠地报复报复日耳曼人。

@简曰历史 简约而不简单,想要了解更多历史知识,请关注我哦~

10

1,苏联重工业发达,坦克,大炮可劲造,这是物质基础。2,苏联红军从斯大林到普通的士兵尚武主义盛行,苏军将领人才辈出。3,苏联的卫国战争是正义之战,世界反反法西斯同盟的互相配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