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石油的有机形成观点,并不是说动物尸体倒在地上就变成了石油这么简单,如果你的脑子里面是这么想的,说明你压根不知道石油有机形成论点是什么。

其实只要把一些森林或者草原的地面挖开之后,就会看到下面的景象,这些深埋于地下的泥土被称为“沼泽土”,其中的有机物含量高达20%。这是因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很多有机成分都被泥土“收集”起来了。

而泥土实际上是不断生成的——每一百年大概会增加3厘米厚,而这些有机物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被埋于地下。不要小看这一百年3厘米厚度的增加,一百万年泥土增加的厚度就是300米,一亿年泥土增加的厚度就是30公里

而地球上出现生命已经超过40亿年了,你说累积了多少带有大量有机物质的泥土?所以这些泥土和泥土中的有机物质才是形成石油的基础。

有些人也会问:有那么多的生物吗?可以产生几亿吨的石油?

我简单举个例子:现在全球一年的肉类产量超过3亿吨,粮食产量超过25亿吨,更加不用说有数不尽的森林、草原了——这些都是地球上新增的有机物。

而且别的不说,就说海洋中的蓝藻,数量就超过10亿吨,而且只有一个月的寿命(下图就是海洋中的藻类死亡后沉淀到海底的样子——俗称“海雪”,你就可以想象到海洋中的蓝藻尸体在以一个月十亿吨的速度累积),所以地球上的有机物产量和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上亿吨的油田是怎么回事?

比方说,一片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可能存在了上千万年,泥土不断被累积,在这上千万年中可能原始森林下方土地增加的厚度超过了数百米,而这些数十平方米大、几百米后的累积的泥土中,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长时间的地址运动中演化成了石油——几亿吨的油田就是这么形成的,可以理解吗?

事实上,现在几乎100%的石油都是发现在沉积岩中——沉积岩是怎么形成的?简单说就是泥土不断形成,最底下的泥土被越埋越深、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就被“压”成了岩石,而石油在这些岩石中被发现——包括页岩油,你说为什么呢?

当然,石油形成的过程要复杂很多,比如说地质运动会不断影响上面这个过程,不过我说的这些也足够帮有些人形成“原始森林是如何演化成油田”的基本印象了。

最佳贡献者
2

古生物油脂的说法沒有根据,我并非专业石油研究人员,只能用自己理解淡一点自己的着法,石油是大自然供给人们的能源,石油的生成是一种天然的化学合成,也是地球自身的轴心平衡液,地球的这动和保持地球轴心不偏心,就应该有一定的平衡方式,由于人类的无限的开采,地球轴心的跳动增大,地震火山频发这是人类要注意的大事,人们所说的是动物油脂的假想,还不如说是上亿年的酸碱对地球物质化学脱脂存积的结果。

3

当一个活的有机体死亡时,它通常会以两种方式之一循环利用——被捕食者、食腐动物或细菌吃掉进入食物链下一个营养级;通过暴露在环境空气或富氧的水中而氧化,有机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但是还有极少部分(0.1%左右)的有机物质逃脱了这种命运,沉入海底或湖泊,保存在缺氧的环境中,与无机物,如粘土颗粒和非常细的沙子混合,这种混合物被厌氧细菌转化成黑色泥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泥浆会积累并变硬,含有1%到2%有机物的泥浆转化为生油岩层。沉积沉积物非常缓慢地将生油岩层推向下沉,每隔百万年左右就会移动几米到几百米,这种逐渐下沉导致沉积盆地的形成。当生油岩层下沉到地下时,温度会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些物理条件下,氮、硫和磷原子逐渐转化为干酪根,干酪根是一种由水、二氧化碳、碳和氢组成的中间物质,然后再转化为石油或天然气。

在2000米的深处开始,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干酪根开始释放保存的碳氢化合物,在2000到3800米之间时变成了石油,这个深度区间称为油窗。当烃源岩进一步下沉至3800米至5000米之间时,液态碳氢化合物产生的液体变得越来越轻,并逐渐变成甲烷等天然气体,这个深度间隔称为气窗。当超过8至10公里深后,碳氢化合物会被高温破坏。据估计,平均每100万年沉积50米,有机物需要6000万年才能变成石油,因此,石油被列为不可再生能源。

在全球范围内,科学家估计地球总共拥有20920亿桶石油储备,即2866亿吨。2018年一项发表在PNAS是的研究对地球上生物量普查显示地球生物圈的总生物量有5500亿吨碳,其中海洋生物量虽然只占少部分,但也是天文数字,光是初级消费者的南极磷虾就有5亿吨左右。由于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左右,海洋中大部分生物量主要为光合细菌、藻类和浮游生物。因此石油储量实际上是主要由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包括细菌、藻类和浮游生物,而不是大的动物,这些微生物的寿命很短,可以用天、小时甚至分钟来衡量,因此实际上每年死亡微生物的生物量会远远高于总的生物量。随着微生物逐渐死亡,它们沉入海底,逐渐被堆积的沉积物所覆盖,这个过程持续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逐渐转化为现有的几千亿吨石油也就不足为奇了。

4

千言无语我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沧海桑田!

人类作为只有短短数十年生命的种族,对于地球尺度的时间概念而言,目光无法企及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好险我们有了科学,请相信科学,同学们。

雪下得那么深——深海永不停息的“雪”

如果同学们有机会乘坐上深潜器缓慢的进入海底,除了舷窗外一抹幽暗的深蓝缓缓转变为漆黑外,你们还会发现,身边纷纷扬扬的永不停息的——海雪。当然,这不是冬天晶莹透亮的雪花,这是来自0-2000m海水层中的生物残渣。

在如果,按照主流的石油形成学说,大家总喜欢在寻找油田时,反复提到“前三角洲”、“浅海陆棚”、“半深海”,很简单,这些漫天飞舞的海洋生物残渣,亿万年以来就是石油的前身——有利烃源岩的主要来源。

“海雪”落到海床上以后,就会成为底栖生物和微生物的大餐。微生物们享用着最后的晚餐,不断消耗水底所剩无几的氧气,然后在富集硫化氢的同时,自己也挂掉;缺氧的环境杀死大部分的好痒微生物,而水底压力则会缓慢杀死剩余的耐硫化氢微生物,最终造成了大量的有机物堆积事实。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观看沧海变桑田

对于地球来说,根本听不懂什么叫做天长地久,人家一直在七十二变好不好!

同学们看着世界地图,对于地壳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多少会有一些直观的了解——板块漂移;但是对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垂直沉降,地图从来不会直接告诉你真相。

垂直沉降,是让一片海域或一个湖泊沉积成千上万米厚的沉积物,但水深只有沉积物厚度的零头,或者地表保持平原状态的根本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直到现在,仍然在地壳拉张的作用下,快速的沉降——每年下沉0.03-0.3mm。

同学从一出生就站在湖边,直到百年归老挂掉,运气最好就只能看到3cm的落差,那当然是天长地久的代名词。可是,放到贝加尔湖自己的年龄中去观测,2500万-3000万年的岁月洗礼,那就是900m-9km的差距!

要填满这个大坑,真不是拍拍脑门就可以想象的事情。

结语

问这个问题的同学,不要把古生物的概念,自动脑补替换成恐龙一类的史前巨兽,虽然的确也有它们的一部分功劳,但我们指代的古生物,能够形成一个亿吨油田规模的古生物,其实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微生物而已。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些肉眼几乎无法看见的生物,例如海边的叠层岩,大约每平方米的岩石上就生存着36亿个微生物,在过去的20亿年时间里面,通过它们小小的努力,地球大气层的氧含量增加了20%。

所有现在的大型生物的诞生和繁荣,都不应忘记这些你看不到的小小生物。

我是猫先生,欢迎关注,感谢阅读。

5

石油的形成有两种学说:化石变油和生物沉积变油。石化变油认为石油是地球自身的碳元素转变而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实这种学说无法解释碳元素如何转化成为复杂的有机物?我们都知道石油里面含有各种烷烃和芳香族化合物,这些有机物碳碳键十分稳定,很满意催化偶联。所以,地球自然环境中如何可以控制碳元素生成这种烷烃化合物呢?故而,石化变油我觉得并不可靠。反而是生物变油才是比较可靠的成油学说:



该学说认为石油来自于海洋生物的尸体,海洋生物在死后,尸体沉积在一起。经过常年的累计,这些尸体堆积如山。虽然会有微生物分解这些尸体,但分解的并不完全。而且随着尸体堆积厚度的增加,下层的尸体愈发不易被消化掉。这些尸体经过不知道多少万年的堆积,厚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然后由于地质作用发生了沉降,尸体堆积层被深埋入地下,经过高温碳化分解,最终成为石油。



有些人会问:有这么多动物尸体吗?

只能说我们太小看古代海洋里面的生物数量和堆积时间了。地球的所有生命都来自于海洋,海洋是最为古老的生命起源场所。很久之前,陆地上根本没有生命,生物都在海洋里生存。随着进化,部分海洋生物才逐渐适应了陆地生活。所以,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远超我们想象,也不是陆地生物可比的。而且,整个海洋自生命诞生起,就一直在堆积海洋生物的尸体,这么长时间的堆积,尸体你说多不多呢?



再者,我们地球一直接受太阳光,一直接受能量,那么这些能量没有变成热能?那去哪里呢?肯定是通过光和作用被生物存储起来了。而海洋生物和这些沉积的尸体就是保存者。这么多年能量的供应,怎么说也得有巨大存量吧?而这些最终都变成了石油。

6

我认为这完全就是另外一个钻石骗局!是石油出口国为了让自己的石油贸易利益最大化而刻意鼓吹的。不过呢,作为液体油,近表易采油被采光了之后,往后的开采难度会越来越增加倒是。

随着近年来石油勘测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石油资源被发现,我们的科学家经过测算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定律,那就是不管你抽多少,地球上的剩余石油总量都不怎么变的。这一点有点像水井,我们今天把水井里的水打光了,明天这口井又会慢慢溢满,但是放水井溢满后就不会再继续增加,因为总容量是不变的。

关于石油从哪来的,我觉得页岩油可以被用来做解释。据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只能开发到地表以下十二公里的地方,这是由苏联的钻井机创造的。但是呢,地球的地表半径却高达6371公里,也就是说,人类探索地心的能力也不过是地球内部的零头而已,地心里是怎么个样子我们根本就一无所知。

目前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只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地球心脏是一个液体状的熔岩,里面是各种高温岩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疑问,是谁为地心内部的热岩浆提供能量的(能够让几亿亿吨岩石融化的能量从哪里来)?因此,我们初步推测,地球岩浆是地球公转自转所产生的能量造成的,而石油天然气也是同类。

7

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变成的,这是关于石油产生的主流解释之一,但是现在来看并不科学

我们都知道,煤炭是由植物尸体,在沉积的地层之中,然后经过高温高压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而变成的,属于有机矿物燃料。

当我们探究石油的形成过程中,也理所当然的认为,石油也是由古生物的遗体变成的。那么那些储量上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的大油田需要多少古生物的遗体也才能形成的啊(不敢想象)。

研究发现,石油中包含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此外还包含着一些硫、氮、氧等元素。科学家因此推测,石油是由地球地层中所含有的丰富的碳形成的,而并不是生物的遗体形成的。由于碳氢化合物的质量比较小,因此更容易跑到地球的表层之中,然后被我们发现,形成油田。

石油由地层中的碳氢化合物形成便是非生物成油理论,该理论是目前主流的石油成因学说,而传统的生物成油理论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啦。

尽管我们大规模工业化的使用石油的历史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是科学家并不知道石油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石油并不是由远古生物的遗体形成,偶尔在石油中发现的动物化石也是它们不小心掉进去的变成的。

不需要计算一个油田到底要有多少只动物才能形成,石油与古生物并没有直接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8

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不可缺少的能源,它又被称为“地球的血液”,关于石油:主流科学认为它们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主要是生物残骸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的积累,在地下转化为石油。石油含有的元素主要是碳和氢等,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我们在教科书中学习到的石油形成就是这样的过程,但是还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是石化油,简单的来说就是石头变油。

像本问题中提出的疑问:石油储量那么多,远古时期真的有那么多生物残骸吗?不要奇怪,还真的有。这里有一个误区,大家可能认为哪有那么多的生物残骸去形成石油?实际上形成石油的主要是海洋中的细菌、微生物、藻类植物等,大多数的生命都是我们肉眼不可见的,但是它们的数量确是极其庞大的。这个石油的来源并非是说靠着恐龙等一些大型生物,实际上就是海洋中那些微小的生物居多。


据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东北的大兴安岭遍布着针叶林,这些掉落堆积的松针去积攒一千年、一万年或者更久,那数量都是不可估量的。况且地球上海洋面积占据了百分之七十,海洋生物占据着地球生物的很大比例,而在海洋生物中最多的就是微生物。科学家曾做个实验发现在1毫升的海水里,可以储存100万个微生物,它们主要是微型藻类、真菌、细菌、古菌、病毒等。 对于石油的形成,这些微生物才是真正的主角。

在石油中也经常发现生物残骸,这被认为是生物化油的证据,当然也有不同观点认为这些动物是“失足”坠落进石油的。要想确定石油形成的真正机制,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去验证,那就是去其他天体上“挖石油”。例如在月球上如果也能出现石油的话,那么生物化油的观点就可能有缺陷。

你们比较相信哪一种石油形成论?


图/来源网络侵删

9

石油生成理论,是油气地质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之一。关于此问题,石油地质学界一直存在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之争。由于国际石油大鳄的支持,长期以来有机成因说占据了学术界的主流。也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石油能源危机论甚嚣尘上,引发了地球上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无数人成了国际财阀与金融寡头利益争夺的炮灰……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钻井技术的突飞猛进,石油勘探不断获得突破,前景愈来愈广阔,能源危机论不攻自破。这就引起了人们对石油有机成因的怀疑。因此近年来石油无机成因说又日渐抬头,获得不少业内专家学者的支持。

这基本就是目前石油生油理论界的现状。或许用不了多久,业界内会有权威的理论出现,或将达成共识,改写石油成因理论。

10

非常好奇,石油的“古代生物成油说”,一个油田上亿吨,古代有那么多生物吗?

石油是地球上传统能源的典型代表,它和煤炭、天然气一起,作为传统的化石能源,虽然在不完全燃烧以后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而且燃烧之后会产生增强温室效应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但是,这些化石能源,却是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燃料来源,为世界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而关于石油是如何产生的,一直以来科学界都有一定的争论,主流观点认为是含有机质的大量动植物残骸被埋入地下后,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缓慢形成的,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体认为是由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碳和氢,经过长期的化学作用而形成。

石油的主要组成

在常温常压下,石油呈现流体或者半流体的形态,颜色以黑色或者黑褐色为主,也有黄色、暗绿色等其它较深的颜色,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其组成物质略有差异。总体来看,石油的组成是以烃类化合物为主,占比达到80-90%,另外还含有以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沥青等非烃类化合物。从化学元素的组成来看,碳和氢元素的占比最高,其次为氧、硫、氮以及微量的氯、磷、铁、钾等元素。

烃类化合物是石油的主要组成物质,按照化合物的不同性质,可以继续划分为以下几类:

  • 烷烃类化合物:以碳为中心元素,碳与碳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剩余的化学键都由氢元素补充,形成饱和的烃类化合物,其分子通式为CnH2n+2,常见的有包含在内的气态甲烷、已烷、丙烷和丁烷,以及呈现液态的戊烷一直到十五个碳原子构成的十五烷,而十六烷及以上的烷烃呈现固态。

  • 环烷烃类化合物:与烷烃类分子结构相似,都是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饱和烃类化合物,只不过碳原子之间相互连接成为环状,其分子通式为CnH2n。

  • 芳香烃类化合物:碳原子之间呈现的是环状连接的结构,其中单双键交替排列,属于不饱和烃类化合物,都具有苯环结构,其分子通式为CnH2n-6、CnH2n-12、CnH2n-18等。

除了上述烃类化合物以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不饱和烃,以烯烃类为主,另外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烯烃类化合物。

石油有机物生成说

主流的石油形成原理是有机物生成说,其主要观点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发展进程中,大量含有有机质的动物尸体和植物残骸被埋入地下,与岩石、泥砂共同组成了有机质淤泥,而且在地质沉降的作用下,这些有机物质被一层一层埋入,并且与外界环境隔离,形成封闭的无氧环境。

随着沉积作用的持续进行,那些最先埋入的地层中的压力和温度越来越高,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被埋入的有机物质被逐渐分解,形成富含有机物的“小油滴”,形成了聚合成石油的基本单元。

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这些被分解越来越多的小油滴就会逐步地往地层深入移动,越往下层温度上升越明显,这些油滴的活性也就越来越强。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作用下,这些原本分散的小油滴,会沿着岩石中的缝隙被挤进底层的砂岩层中,这里沉积物的颗粒较粗,孔隙较大,有利于油滴的聚集,最后形成能够存积大量油滴的贮油层。而周围及上部沉积物较细的区域,则会形成页岩,致密度较高,油滴只能部分被挤入,从而形成可以隔离贮油区的岩层,或者形成油页岩。

石油无机物来源说

石油无机物来源说的主要观点认为,石油中大量的烃类化合物,不是由于众多动植物的残骸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而来,其来源是自然环境本身中所拥有的无机碳和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地球深处的碳和氢元素,在3000摄氏度以下的上升岩浆中,会发生反应生成甲基态物质,随着岩浆的继续上升和温度的不断降低,会相继生成甲烷以及其他烃类化合物,接着这些气态和液态烃类化合物,会随着压力作用产生具有一定富集趋势的位移,最终在孔隙较多的沉积岩中聚集起来形成油层。

第二个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碳化物。地球诞生之后,地球上丰度很大的碳和铁元素,在地球内部聚合形成碳化铁这个金属碳化物,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与同样渗入到地壳深入的高温水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然后在压力作用下也会在一定的沉积岩中聚集,最终形成石油层。

石油无机物来源说,虽然从化学反应上也可以解释得通石油以烃类化合物为主的组成结构,但是却没有和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地质活动的演变进行紧密地联系。现在绝大多数油田都是位于大规模的沉积岩层中,而一些火山底部火成岩中发现的烃类化合物,也证明了并非是岩浆冷却过程中的副产物,更多的是从周围沉积岩中渗透过来的。

古代有那么多生物沉积吗?

现在我们发现的油田,规模以上的其储油量都在亿吨以上,如果是有机物生成石油,这么大的储量,有那么多的古代生物进行支撑吗?在回答这一疑问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石油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通过不断地沉积、微生物的分解、油滴的逐渐聚合而成。不是说一下子给你几十亿吨有机物埋在地底,就能在若干年前后形成石油,它需要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沉积作用,第二是漫长的时间。

从沉积作用看,在源源不断接收太阳能量的基础上,地球一年内新增的生物量,包括陆地上的森林、草原以及海洋中的藻类等,其总量也不下数千亿吨,而每年枯死的树木、落下的残枝枯叶以及死亡的藻类,又何止几十亿吨。这些有机物质有一部分会在好氧菌类的作用下直接分解掉,其中还会有一部分被土壤或者海水覆盖起来,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结构的有机物,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与空气隔绝起来。

从时间角度来看,地球上的有机物质沉积是持续不断进行的,在重力作用下,一层一层地被沉积到越来越深的地层中,也就是说,没有参与氧化作用的这些有机物,在地层无氧环境中的总量会持续增多。然后底层的在温度更高、压力更大的作用下形成黏稠的油液,油液再通过一定的油气传输路径向着更深、孔隙更多的岩层中行进,持续反复地进行着这个过程,则一方面形成能够聚集更多油液的石油层,另一方面上部不断沉积的有机物质可以为石油层补充更多的物质输入来源。我们现在所说的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主要依据就是我们对石油的利用速度,要远远快于石油的生成速度,利用和再生之间的关系差距太大,以至于石油的总量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不可持续的。

总结一下

从目前来看,石油无机物来源说还不足以解释储存区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因此古代生物有机来源说还是石油形成的主流观点。而之所以我们发现的石油矿藏储量很大,并不是古代生物在短时间内沉积分解形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通过有机物质的不断沉积缓慢形成的,巨量的动植物残骸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来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