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相同条件下,游牧民族往往比农耕民族更善战,这是事实。

同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韩白卫霍这样的绝世名将确实不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的。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有三次统一,但均非汉人政权。

1,后赵

五胡十六国以南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为开端,之后分为前赵和后赵,在北方东西对立。

最终,竭族石勒的后赵灭前赵,一统北方。

2,前秦

石勒死后,后赵大乱,汉人冉闵建立冉魏,割据北方。

与此同时,氐族人割据关中,是为前秦;鲜卑人从辽东入主中原,是为前燕。之后,前燕慕容恪击败冉魏,斩杀冉闵,与前秦东西并立于北方。

最终,前秦苻坚灭前燕,一统北方。

事实上,苻坚差一点建立第二个大秦帝国。只是,淝水之败,一切灰飞烟灭。

3,北魏

北魏是五胡十六国的终结者和北朝的开创者。

淝水战后,鲜卑人慕容垂复国,是为后燕;羌人姚苌杀苻坚,建立后秦,二者东西并立于北方。

同时,鲜卑人拓跋珪在代北复国,这就是北魏。这一次,后燕和后秦均没有笑到最后,一统北方的是鲜卑拓跋氏的北魏。

公元439年,拓跋焘一统北方,北方从此结束了130年的混乱局面。

4,五胡十六国时期,汉民族的选择主要有三:

其一,随晋室衣冠南渡

其二,建坞堡自卫或进入河西

其三,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效力,比如王猛

当是时,东晋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在南方的立足,所以对祖逖的北伐并不热心。之后,桓温北伐又被前燕慕容垂击败,所以以军事力量而言,当时的游牧民族确实有绝对优势。

淝水一战,东晋北府兵确实一战成名,但其实东晋的胜利与前秦内部不稳关系甚大,当前秦分裂为后燕和后秦之后东晋依然无法北伐成功。

此外,留在北方的汉人并无一个“核心”,冉闵只是昙花一现,倒是割据河西、建立前凉的张轨对保留华夏文明功绩更大。

总之,随着五胡之乱的发生,由于游牧民族军力的强大,汉民族除了衣冠南渡外,便是进入河西的前凉自保,北方再无一个汉民族的统治中心,也就不会出现曹操式的人物了。

不过,假如我们不限于汉民族,苻坚、拓跋焘其实都是我国统一北方的、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且北魏为隋唐的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最佳贡献者
2

简单来说,前秦曾短暂统一北方。

五胡十六国就像是一场长期的胡人暴动,自汉朝以来胡人便不断内迁,到了西晋长城以南胡人的数量已经非常庞大,这时候正好碰上司马氏诸王交相攻伐,一场“八王之乱”下来,西晋中央虚弱,各地方势力崛起,这其中,有汉人,也有胡人。

总体来看,在北方胡人势力更强,在南方则汉人势力更强,当然,胡人也不是一家,所谓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羌、氐、羯这五个势力很大的民族,他们相继建立了十来个政权,外加汉族建立的几个政权,合称五胡十六国,与西晋的延续东晋并立。

最早跟西晋对着干的胡人是氐族人李特,但他的部队多是汉人,他们有共同的身份——流民。因为连年战乱,西晋无力治理关中的饥荒,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逃往蜀地找寻生路。

李特是一波流民的领头人,流民遭到蜀地官员的驱逐后,他干脆扯旗造反,但很快被镇压,李特的弟弟和儿子继续努力,最终他儿子李雄打下成都,建立了成汉,五胡十六国中的第一个国

成汉一直宅在西南,最后被东晋攻灭,跟统一北方无关。

回到北方,“八王之乱”中的王爷们手底下也有不少胡人,其中就有心怀不轨的,比如匈奴人刘渊,他是成都王司马颖的手下,趁着西晋内乱的机会,带着自己的五部匈奴反晋,建立了匈奴汉国,后来这个政权改名赵,被称为前赵,这是五胡十六国中的第二个国。

前赵离统一北方其实很近了,它先后攻占洛阳和长安,彻底灭亡西晋,占据了除凉州、代地以及辽东以外的北方地区,相比于曹操时期,只少了凉州和代地。

正是因为前赵的存在,凉州与东晋的联系被隔绝,西晋凉州刺史张寔名义上臣属东晋,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王国,也就是前凉,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三个国。

刘渊当了四年皇帝去世,他死后,前赵君位频繁更迭,其部将中的实力派蠢蠢欲动。到刘渊养子刘曜称帝之后,刘渊手下的羯族大将石勒干脆反了,定都河北邢台,国号也是赵,史称后赵,这是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四个国。

前赵后赵很快展开互撕,终究是后浪拍前浪,前赵于329年灭亡,后赵统一北方大部。石勒也是当了几年皇帝去世,他的侄子石虎很快篡位上台,开启暴君生涯。

石虎死后,后赵迅速上演了一场羯族版的“八王之乱”,诸王为了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最终演变成石虎养孙冉闵与石祗的军事相攻。

石祗自觉不敌,就找了外援,也就是盘踞辽东的鲜卑慕容氏,慕容氏早年臣服于东晋,后来势力大了就自立为燕王,也就是前燕,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五个国。

前燕欣然南下,虽然仍没能阻止后赵灭亡(前燕也不想阻止),但却消灭了冉闵,自此之后,前燕的敌人就变成了后赵分裂后的各路军阀势力。

前燕自辽东经河北南下,主要攻略方向是山西、河南和山东地区,暂时顾及不了关中地区,这里是后赵将领氐族苻洪和羌族姚弋仲的主场。

苻洪取得了胜利,姚弋仲不得不向东晋投降,而苻洪不久被人毒死,他的儿子苻健继续攻略关中,最终建立前秦,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六个国。

至此,北方格局是秦、燕、代、凉四国并立,但前凉和代国均较弱小,无力跟前秦和前燕抗衡。

前燕本身国力占优,但后期庸主在位,国力下降,反观前秦,在苻坚政变上位后,国势日隆。369年,前秦灭前燕。

随后,前秦四处征战,相继灭掉前凉和代国,又从东晋手中夺取蜀地,苻坚还派大将氐人吕光出征西域,其疆域已经达到灭吴前的西晋标准,不仅完全统一北方,还拿下了西南。

然而,淝水之战南征失败,前秦迅速崩解。

先是慕容垂在河北定州复国反秦,是为后燕,五胡十六国的第七个国。随后鲜卑乞伏国仁在甘肃榆中起兵,建立西秦,五胡十六国的第八个国。接着姚弋仲的儿子姚苌称帝建立后秦,五胡十六国的第九个国。

同时期,代国的残余鲜卑人拓跋珪趁乱自立,建立了北魏,这在当时是个不起眼的小政权,但最终结束北方乱世的,就是这个死而复生的政权,故代国不被列入五胡十六国。

淝水之战后次年,前秦已经四分五裂,苻坚已经死于后秦之手,征战西域的吕光才率军回到甘肃与西域交界,这才得知惊天巨变。

反正中原乱成了一锅粥,干脆就不回去了,吕光就地割据,在甘肃武威建立后凉,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个国。

后凉很不安稳,吕光的手下鲜卑人秃发乌孤和匈奴人沮渠蒙逊先后反叛,秃发乌孤建立南凉,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一个国;沮渠蒙逊拥立段业建立北凉,随后取而代之,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二个国。

这边是凉州一角的风风雨雨,另一边中原可真是腥风血雨。

函谷关以东方面,后燕跟北魏掐上了,后燕重蹈前燕覆辙,雄主离世后便是庸主在位,拓跋珪抓住时机,连续出击,夺取了后燕的都城以及半壁江山。

后燕此时出现分化,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南下山东,建立南燕,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十三个国。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则北上辽东,继续苟延残喘。

再回到凉州,北凉也走向了分裂,敦煌太守汉人李暠自立为王,建立西凉,五胡十六国的第十四个国,这个政权虽小,后来却被唐朝皇室攀了亲戚。

接下来就是关中地区,姚苌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姚兴继位,先后消灭前秦的残余势力和西秦、后凉,后秦的疆域达到顶峰。

然而姚兴太要面子,最终导致西秦复国,甚至灭掉了南凉,国势颇有起色,而后秦就惨了。

匈奴人赫连勃勃反叛,建立胡夏,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五个国。

赫连勃勃为人残暴,但打仗是一把好手,一手游击战术打得后秦疲于奔命,完全没办法向其他方向扩张。

407年,后燕也苟不动了,胡化汉人冯跋发动政变,取后燕而代之,建立北燕,五胡十六国的第十六个国就此建立。

整整十六个政权,从八王之乱算起,北方已经混战一百多年了,统一的曙光终于来临。

409年,东晋太尉刘裕北伐,灭南燕。417年,刘裕再次北伐,灭后秦,但由于他急于回国夺位,关中得而复失,迅速被胡夏攻占。

420年,刘裕建宋代晋,南朝开始,与此同时,北朝还在孕育中。

421年,北凉灭西凉。

431年,胡夏灭西秦。

至此,北方又陷入四国并立局面,不过很显然,北魏是最强的。

431年,北魏西进,吞并胡夏;436年,北魏灭北燕;439年,北魏灭北凉,北方完全统一。

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就这么结束了,接下来是南北并立的南北朝时间。

3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并不是没有统一过,也产生过像曹操一样的英雄,只是这些人的后代太不争气,没能延续父辈的辉煌,再加上都是胡人,史学家没有给他们过多笔墨,所以给人感觉整个五胡十六国就是一些小喽啰大乱斗。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慕容家族就是这些人种的杰出代表。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个个都是人中之龙,尤其是慕容垂一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更是南北朝时期名副其实的一代战神。可惜慕容家族人丁兴旺,却一直有内斗的传统,且优良的基因只辉煌了一代人。无论是慕容俊、慕容恪还是慕容垂、慕容德都没有为自己打下的基业培养好接班人,导致慕容家族一统天下的大业功亏一篑。

此外前秦的苻坚、北魏的拓跋涛也都曾短暂统一过北方,但最终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民族融合问题而昙花一现。

总的来说五胡十六国时期并不缺乏像曹操一样的人才,只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与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有很大不同。东汉末年虽然也是天下大乱,但朝廷还在,地方世族豪强还在,基本能够维持一方秩序,朝廷的礼仪与各项制度在表面上也基本能推行的下去,像曹操这样有杰出才能的人很容易在各项制度的运转之下脱颖而出。而五胡十六国时期则是真正的弱肉强食时代,整个社会完全崇尚暴力,毫无章法礼节,要想出现一位像曹操一样可以统一北方政权的英雄,则不仅需要他的能力过人,还需要他有绝对的实力去重建社会秩序,这样的要求对胡人来说都有点苛刻,更别说实力更弱的汉人了。

胡人向来仇视汉人,底层汉人就只有被屠戮的命运,根本没有崛起的机会,而贵族阶层的汉人则由于八王之乱时期的内斗消耗,导致在胡人入侵时肯本没有实力反扑,也只有衣冠南渡一条路了。整个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就只有一个汉人政权,而且史学界争议还很大。

五胡十六国的乱源是中华民族融合问题,这是一个到近代依旧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也当然是曹操所不能解决的,如果曹操真的出生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上可能就没曹操这个人了。

4

前秦符坚是最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曹操,可惜淝水之战失败后,被属下谋杀。

5

乱世出英雄,五胡十六国之所以没能出现曹操式的英雄统一北方,其根本和今日寒门难出贵子的道理一样,都在于资源整合上难以实现。

首先也应该指出,五胡十六国时期没有一个英雄像曹操那样踏实努力,也就是结合自身实力在正确的时间去做正确的事,这一点在曹操的《述志令》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可能统一北方的苻坚对比最为突出,王猛在苻坚创业阶段影响巨大,王猛临终犹以前秦内部各族豪酋势力为忧,以东晋为正朔所在,劝苻坚勿进攻东晋,但未被采纳,因而有淝水之败,一战前功尽弃。

西晋之后的五胡由于不在中原文化体系,因而在根上就缺乏儒家体系下的忠孝思想,这对于五胡以武力起家建国之后的凝聚力有着天然的风险,少数民族固有的利益聚集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匀立马出现内部分裂,反观曹操只凭一个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就使很多英雄主动归附。孙子兵法开篇讲胜负判断标准首先就指出有无“道”,不在中原文化体系的五胡很显然是无“道”,这就出现了以灭绝五胡为目标的冉闵有巨大的影响力,也是后期五胡乱华时代以汉化的北魏为终结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不在体系的五胡得不到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天下人认可的同时对人才建设体系的构造拿不出有效的方案,更对人才的鉴别使用上没有成体系的建设,这一点在苻坚对待慕容垂上最为典型。

最后一方面,五胡对待天下百姓的态度及经济建设的局限。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人口历史上的大灭绝,特别是汉人成了两脚羊,以人为军粮成了粮食缺口的选择,多么可怕的一幕,五胡作为以游牧方式生存的游牧名族即便在农耕地区生活很久也很难改变天生抢劫掠夺惯性,战争本身对农耕就是巨大的破坏,对于粮食的来源和军队的供养是个巨大的难题,曹操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巧妙的把军队和粮食结合到了一起,屯田和府兵制的选择为曹操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粮食资源和经济资源,五胡别说开创了,连东汉末年的借鉴都做不到,资源整合更无从谈起。

6

东晋集团的南迁,将北方地区让给了胡人,北方汉人要么南迁,要么胡化。这就导致了北方汉族没法真正的形成团体。南方还有一个正统的汉人政权,从法理上也战不住脚,以及北方胡人的南迁,主导北方的就是胡人集团。

中国有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每一个入主中原的王朝,或多或少都会被汉化。这也导致了,汉人和胡人可以和平相处。

前秦,苻坚作为第一个统一了北方政权的帝王,其手下就有很多汉族将领。

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也是导致一个政权无法长久存在的原因,五胡十六国每一个政权多则存在几十年,少则十几年,而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
因为条件的不允许,因为各民族之间的仇恨,今天你灭了我,明天我灭了他,在长期的战乱之中,所有建立的政权都是朝不保夕,类似于战国争霸。
而且,在北方胡人遍地战乱之时,南方还有东晋集团的存在,东晋集团曾派出过军队多次北伐,也是致使十六国无法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因,而后鲜卑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才使得北方重新统一,与南方形成对立,称为南北朝。

7

首先必须告诉你,没有八王之乱,就不会有五胡十六国!!!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以至于元气大伤走向灭亡!

而且汉族人在胡人入住中原之后惨遭杀戮,精英阶层几乎全部逃亡南方,大量人才涌向东晋,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北方常年战乱,很多地方寸草不生,再加上游牧民族失民心 无心一统江山!北魏也是游牧民族,以游牧为主,没有能力统一河山,东晋偏安一隅毫无出息,所以中国北方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曹操,即使有也被扼杀在萌芽中了,比如冉魏!!!

8

有啊,比如符坚就曾统一了北方还有川蜀。肥水之战后北方才再次分裂

9

有啊,当时中华大地有三位能力不逊曹操甚至更胜一筹的人物,东晋桓温也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子桓玄还是篡位了;北方前燕慕容恪和前秦王猛各项能力都可比肩曹操但这二人都铁了心的做周公,匹夫尚且不可夺其志何况慕容玄恭、王景略乎。。。

10

没有读书人啊,都不过是迫于生存压力抢劫。东汉刘秀是读书长的本领,所以很重视教育,因此末年天下大乱,人才有用武之地了。不然的话,曹操本来就想做个征西将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