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有人说“农村举办宴席就是圈钱”,你同意吗?有哪些圈钱的宴席?

有人说“农村举办宴席就是圈钱”,你同意吗?有哪些圈钱的宴席?

2020-08-14 00:31阅读(113)

有人说“农村举办宴席就是圈钱”,你同意吗?有哪些圈钱的宴席?: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从前举办宴席,婚丧嫁娶,娘生日孩满月,要的是一种喜庆氛围,而现在,好

1

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从前举办宴席,婚丧嫁娶,娘生日孩满月,要的是一种喜庆氛围,而现在,好像味道有点变涩、变怪,多多少少有一些圈钱的意思掺杂其中……这里,并不需要细细表述,大家想必心知肚明。

不过,所言指向,并非是反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好的风俗习惯,美好的事物,还是应该延续、传承,使其更圆满、更人性。

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要拿出你的善意,抵制陋习,洗去污垢,去伪存真,亮出本色,让民族的东西回归从前的俏模样,积极倡导健康的人际交往,将风清气正的新时尚,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人世间就会花香飘溢,处处充满幸福的微笑……

2

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有一小部分人,的确是利用一些“机会”,假借举办酒席之名,图圈钱之实。

但是,实话实说,这部分人少之又少,并且,这些部分人,一定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者某个圈子里,具有一定“实力”的人。平头百姓,没有这个“实力”,你想圈钱,谁受你“圈”?

所以说,农村的普通老百姓,平日里有个红白喜事,或者有什么值得庆货的事,办个酒席,只是人情来往,只是你来我往的一种交流方式,压根不是什么圈钱不圈钱的事儿。

我们国人,讲究个人情往来。

这样做,在有些人看来,是一种“缺点”,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一人有难,八方支援,被我们认为是一种美德。就是说,谁也有可能遇上个意外难事的时候,当不可预料的意外之灾突然降临的时候,任何遇到这情况的人,都需要他人伸出援手来,加以帮助。

这个时候,就看你平日的为人处事了。

平常时日,如果你是个热心助人的人,村里不管何人何事,何种场合,你都涌跃参加,能出力出力,能出钱帮忙就出钱,那么,你在公众眼里,就会被贴上一个标签:热心人。

一旦你遇到了什么难事儿的时候,人们都会去帮忙,并且是不约而同,不打招呼就送上门来的帮你。

而反过来,是一样的。

别人有个啥意外事儿时,你从不伸出友爱帮助之手,甚至连个人场都不帮,你说你有事儿时,别人会去帮你吗?这种人,也被大伙贴上一个标签:一毛不拨。

就是这种约定俗成的,也并没有什么白纸黑字的,历经多少年来形成的这么一种“规矩”,让农村人都会自觉的“热心”起来。

摆酒席,其实是一个道理。

张家有个什么值得一贺的喜事了,大伙凑个份子,一块吃喝一番,李家也是一样。

等王家有了这种事儿,张家、李字甭说也会去,也得去啊!

这个过程,就叫有来有往,你有事别人随了百十块钱礼,别人有事你再随回去,这是不叫圈钱的。

在我们农村老家,现在随礼,一般是一百块钱,酒席是十人一桌,礼钱一千块。但这桌酒菜统共全算下来,也大抵是八百九百,更有要面子的人家,弄到一千甚至还“亏”上点,这算什么圈钱呢?

所以说,正常情况下,在农村普通老百姓的摆酒席,并不是图个圈钱什么的,这是正常的人际交往。

所谓圈钱,是某些个别人,借这机会,用自己的“实力”,做了些不仁不义不道德的事的那些人。

与老百姓间的正常人情往来无关。

3

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在农村办宴席,大家都说钱给了饭店,只赚了个风光脸面,到头来还不完的人情债。

现在看喜随份子,一百元二百元的占绝大多数,个别交情好的可能给的多点,平均下来不到二百元,农村的酒席一般一桌十六个菜八百元左右,不包括烟和酒水,酒席结束后,刨除各种费用略有剩余,有些家庭办喜宴如果遇到周末,孩子们休息,得多准备几桌,可能就没有剩余了。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看喜随礼,也是讲究你来我往,别人给你随礼,人家孩子结婚你还得还回去,这个钱哪里出,还不都是你付出,随礼的钱花到摆宴席上了,你再给别人随礼那可是刀刀割着自己的肉了。

总之,普通家庭为了把面子赚足,让别人看得起,一般都是咬着牙把宴席办好。然后再陆续着还人情。至于说农村办宴席为了圈钱那真是无稽之谈。

4

有人说“农村举办宴席就是圈钱”,你同意吗?

我同意这种说法。

在老家乡下,不仅结婚生子,搬家、参军、上大学、小孩子过1、6、12岁生日,给老人祝寿……都要举办宴席。

去年,我舅舅家孙子参加完高考,他家里就通知大家什么时候在家请客吃饭,待分数出来,宴席已经摆过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种操作。老妈却说现在学习成绩不好的都会在分数出来之前就请客。真是孩子报个驾校,都想要摆宴席。

姨家儿子、儿媳在省城工作。正月她儿媳在省城产子,因为疫情没办法回老家办满月酒。五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于是他们五月底回到了老家补办满月酒。我老妈还忍不住抱怨的,亲戚们总会立各种名目摆宴席,真是修个厕所都不想放过。而我哥哥弟弟他们多是公务员,几乎就没有办过什么酒席。但亲戚宴请了,又不能不去。节假日、周末他们总是奔赴在随份子的路上。

份子钱,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越刮越猛,成为有的人圈钱敛财的一种手段了。

5

还农村啥呀,城里举办宴席不也为了圈钱吗?要不谁凭白无故办宴席啊?

办宴席就是有原因的,有婚丧嫁娶宴,有办小孩儿满月宴,有给子女办升学宴的,有给老人办寿宴的,有乔迁之喜宴的等等。哪个宴请你去光带张嘴去吃的?不都包个红包吗?不带红包干嘛去了!?

明摆的事儿请你去没告诉你送红包谁也不能白吃谁的。

啥叫人情?你随我礼我随你份子这叫礼尚往来。光进不出你看谁还请你不!说没利益关系?这年头交朋好友光用嘴出溜人不出血儿也基本没啥朋友。

6

首先,我觉得这个提法有点深奥,我估计提这个问题的人只怕是个经济学家。

所谓“圈钱”应该带有点资本运作的味道。我想我们农民不懂这些。

我们农民只晓得,农村人办宴席就是整酒,整酒就是收人情,按这个意思我把它分为两层:

1、农村整酒就是收人情,或者叫做赚人情钱。

2、整酒赚不赚钱,有哪些整酒赚到钱了?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农村人整酒都有哪些现象?

现在乡下,有红白喜事都会办酒席。

但是,近几年的酒席一年比一年多。结婚、生子、老了人办酒,没得讲的;老人家寿辰、修新屋乔迁、孩子考上大学办酒也算过得去。像有些,小孩满6岁、满12岁,大人满36岁、满50岁,还有孩子考研究生、当兵,房屋装修、搭个杂屋等也都办酒,真是五花八门。

说起整酒,人人都反感,但都人人都搞。用乡亲们的话说,就是逼得你搞。因为别人家整酒,你去了人情,你不搞就亏大了。

整酒的规格,也随着攀比心理越搞越大。

那么,整酒到底赚不赚钱呢?

我认为,普通老百姓整酒是不赚钱的。

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人缘,人情收入只那么多,而席面支出却是那么大。

最可悲的是,现在乡下人攀比心理强,人家怎么搞,自已也不甘落后。

现在乡下整酒,一桌普通席面最少也要500多了,烟酒还不算。还兴打发红包,最少也得包个50块钱。我估计比城里人整酒都高了。桌数也不低,乡下兴吃两歺饭,有的三歺。加起来要三四十桌的样子,有的要五六十桌。

既然没得线赚,为什么还要整酒呢。

理由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利用整酒想赶一下本,把送出去的人情收回来;二个是尽量减少从自已腰包掏钱,能节约一个是一个;三个是农村整酒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了,每家每户还不都这么整。

在农村,有哪些整酒赚到钱了?

我认为,在农村整酒也只有少数人是赚钱的。

一种是村里的干部。干部们客源多,而且人情大。去吃酒的每户上人情,一般在500元以上。这与村干部自身身份不同有一定关系,也与村干部们在人缘交际方面,有一定关系。

第二种人是乡里的“流子”。就是在道上混的那种人。这种人交际广,道上朋友多。虽然这几年不怎么犯事了,但他们的朋友还多。去年冬天,我们村上的“流子”整了一次酒,据记账的说,光人情就收了一百多万。你想想,他能不赚钱吗?

所以,我的观点是:农村举办宴席不叫圈钱,就是整酒收人情;普遍老百姓整酒不赚钱,只有少数具备特珠身份的人整酒赚钱。

7

你好!有人说“农村举办宴席就是圈钱”,你同意吗?有哪些圈钱的宴席?

首先,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武断!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有的宴席是情理之中,人之常情!比方说:红白喜事,例如,娶亲嫁女,这是红喜事!另外,有的家里老人过世,这是白喜事!为这些事举办宴席是正常的需要,不能称之为“圈钱”!这就言重了!

当然,不排除农村有些人有圈钱的想法和行为,比方说,他们举办宴席的次数太频繁了,有的两年一次,巧立名目,例如,小孩3、6、9岁生日宴,年老的寿宴,贺新房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收份子钱而设的宴席!这些人做法是不应该的!

其实,农村举办的宴席,相比大城市中那些有身份的人举办的宴席不算什么!像农村,一般宴席,也就收个两三万,或者四、五万的礼金!而那些有身份的人宴席收到的礼金,可能几十w,甚至更多!那才叫“圈钱”!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相信各位都深有体会!!!

8

随礼是人情,也要看关系,一些八辈子打不着关系的,为了圈钱见人就叫,尤其是农村恨不得把整个村都叫上!

一些亲戚也是,比如我表弟考上大学,关系好的都去送钱了,买一辆车也摆酒席,买个房子摆酒席,进个新房又来一波,还有结婚,生孩子满月酒,在就是有人去了,都要摆酒席,一个村子那么多人家,今天你摆酒,明天他摆酒,关系好的多给点,关系不好少给点!

有的关系不好给个100起步,你叫他时,他给个50挣个50块,把家里的小孩都带上,为了不亏本,连吃带拿!我觉得这些风气真的很不好,看着恶心!

叫来叫去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一大桌子一个菜上来,有些人刚反应过来,菜怎么就剩盘子了,席间的吹牛拼酒,口水四溅怎么吃的下去?

办酒席图的就是钱,为的就是热闹!

9

有人说“农村举办宴席就是圈钱”,首先,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样觉得太武断,说明你根本不了解农村的乡情!

宴席,可以说是常见的一种农村习俗,也是人之常情!赶上党的好政策,种地不但不交钱,还给老百姓发钱。人们生活好了,邻里之间娶亲嫁女,家里老人过世,摆上几桌宴席最正常不过了。

红白喜事摆宴席,的确拉进了亲戚和朋友之间的亲情和友谊。虽然,最近几年有些地方农村形成了一些攀比心里,但是,也不至于铺张浪费,更不向人们所说的举办宴席就是为了“圈钱”!

农村乡风淳朴,一家有事都去帮忙,顺便随个份子,现在红白事的份子钱一百到二百元的占绝大多数,姑姑姨娘,还有平时交情好的可能给的多点。

农村的宴席一般一桌大概在七百元左右,其中不包括烟和酒水,还有饮料糖果等。

庄稼人家为了面子上让别人看得起,一般都是咬着牙把宴席办好。有事了,老少爷们、娘们都来了,宴席上要是为了省钱弄得太寒酸,没等吃饱,菜盘子干了,脸上也不好看啊!

农村的宴席一般都是搭建的流水帐篷,一桌席满座8个大人,但是,经常是桌子里圈是孩子,外圈是大人,这就要求菜要多量要大,要不就吃漏席了。

宴席结束后,收的礼金往往是可着屁股裁尿布,正好,弄不好有的还得搭上点。办宴席的钱都是平时礼尚往来,随出去的份子钱。所以说农村办宴席为了圈钱是不合实际的无稽之谈。

的确,这几年除了红白事宴席之外,又增加了很多名目繁多的宴席,如:生孩子满月(孩子生了后,相好不错的,左领右舍的提前就把道喜红包送去了),乔迁、上大学、孩子生日,老人寿宴,都要摆宴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老家,这类的宴席上都是为了图热闹,图喜庆,是不收礼的。
至于大家所说的圈钱的宴席,肯定有,却是极个别的。

我村有一姓王的人家,在外面干工程,很多年不回村,村里无论谁有事他都没随过礼。去年夏天他家老人过世,回家发丧,乡亲们念在一个村住了几十年,大部分都去帮忙,也都随了份子,按道理说这个礼他就不能收。既然收了,大家也能理解。

可是,今年五一,疫情特殊时期,乡村刚刚不那么严,可以来回走动了,他又返乡给儿子娶媳妇摆酒席,见人就告诉,不来的打电话说喝喜酒,乡亲们几乎又都去了,礼金奉上。

结果呢?你不用猜就知道:事一办完,一家子又走了。虽说是礼尚往来,也没人要求非得一报还一报。信息时代,再说村里都有自己的哥们弟兄,撂下个话,或者到时候,礼到了人不到也行,他倒好,乡里乡亲有事一概不问,纯粹的撒网。

另外,村里还有一些“心眼多的人”,别人有事的时候,他总是有理由说不能到场,自己有事的时候,不管平时有没有来往,挨个通知,这样的人就是人格的问题了。给这样的人去随礼,留下宴席“圈钱”的印象属实正常。

10

恐怕不止在农村,任何地方都有一部分这样的人。

本来举办宴席,不管婚丧嫁娶,是请亲朋好友,父老乡亲热闹一下。就像把家里的大事昭告天下的感觉。

但现在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冲着收份子钱来的,本来这也没有错,必竟别人有事,自己也出了份子钱。可有的人做法让人很难接受。

再者以前份子钱随意,只要人家有人到场,主人那是高兴万分,双手抱拳谢谢你捧场。现在,你要是份子钱少于主人心中预期,可能主人家脸色不善哦。

举两个例子:我村有一家人,男主人在村里干了件大事,没脸在村里呆着,就带着全家外出打工,七八年间偶有回村,但村里无论谁有事他都没参加过,也没随过礼。三年前,过年回来,见人就请参加他女儿的婚宴。乡亲们念在一个村住了几十年,大部分都去了。以上的事,都还抱着可以理解的心态接受。

但他女儿结婚的第二年生小孩了。他女儿结婚时都应该是怀孕了,六月份生小孩,到年底做满月酒,又见人就请,乡亲们大多也去了,接下来就有点尴尬了:他一家年一过又全外出打工,村里乡亲有事,他又不用随礼了。其实他兄弟四五个,有几个还长期在村里,代随个礼恐怕没那么难。这就是人品问题了。

第二个例子:村里有个贼精贼精的人,同姓同辈分。我家有事,他随礼三百,过了两三年,他有事,我当时到场,不断暗示我份子钱要一个整数那样(就是一千),我当时心里就不痛快了,思量了一下:我有事在前,你送三百,你的事在后面,我是准备送个千儿八百,但你这种做法让人很难接受。最后我随礼五百,人家送客时当我空气,招呼都不打一声。后来他家有事,又是满脸笑容来请,我依然五百份子钱。这样的人就是什么事都能拉下脸把自己最大利益化。我回村一般都和他家保持距离。

人生百态,什么样的人都有,也不代表全是一样的情况。有小人,方显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