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血糖并不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史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应该也是多方面的,血糖降到多少应结合病情、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其它指标(血压/血脂/糖化等)的控制情况来要求。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是这样定义血糖标准的: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从指南可以看出,糖尿病人如果能将血糖控制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以下是基本要求,而如果能够控制到正常范围,那肯定是比较理想的。这中间是有一定的浮动空间的,而且血糖并非控制得越低越好,理想的血糖应该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很少出现大的波动。

但事实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对血糖标准进行适当调整,比如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可能会发生血管病变,因此对病程较长及老年患者来说,这时候就会要求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ol/L以下,同时对血糖的要求会适当放宽。

总的说来,血糖的控制标准是因人而异的,简单总结如下:

1、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建议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各项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要求至少控制在2.6mmol/L以下,小于1.8mmol/L更理想;血压控制在130/80mmol/L以下,血糖尽量控制在空腹不超过6.1mmol/L餐后低于7.8mmol/L

2、病情较长及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可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重点要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压控制是否达标;

血糖控制不一定要死盯一个标准,而更要看综合指标的控制情况,这样才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觉得不错,请点个赞。欢迎【关注】三诺讲糖,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于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况,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于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和没有糖尿病的问题的朋友,血糖控制的“正常范围”要求是不一样的,而对于老年的糖尿病患者,根据身体的不同情况,血糖的控制要求也是与年轻糖尿病患者不同的,但总的原则不会变,就是在保证健康获益的前提下,尽量的控制血糖水平达标,这个“正常范围”,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具体来分析和制定。

对于没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以下单位同),餐后两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不应该超过7.8,当然如果血糖代谢没有出现异常,这个血糖水平是不需要刻意控制的,它就应该在这个正常范围内,但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好体重,加强运动等,有助于减轻身体的血糖代谢负担,保持好身体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在出现糖尿病问题之前,很多朋友都会出现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血糖超过6.1而未大于7.0)或糖耐量异常(指餐后血糖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超过7.8但未超过11.0)的情况,对于这种存在糖尿病前期情况,还未发展为糖尿病问题的朋友,这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个警示,说明我们的血糖代谢已经开始出现异常,但还未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就加强生活控制,把血糖水平控制下去,早干预早预防,是减少新发糖尿病的重要方面。在此阶段,建议加强生活上的饮食摄入和运动锻炼方面的控制,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好体重,控制好血糖水平,此时的血糖控制目标当然还是恢复到我们前面谈到的没有糖尿病问题的正常范围最好。

糖尿病的出现,跟生活上的长期不良习惯密切相关,但也与年龄增长,身体的老化,家族遗传,血糖代谢能力的改变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有的时候,糖尿病问题,不是你不想得就能不得的,对于已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血糖的控制目标也要分情况。

对于中青年的,新发二型糖尿病问题的朋友,通过合理的生活调理和药物控制,能够把空腹血糖控制到6.1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到7.8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6.5%以下,是更好的,如果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能够控制好血脂血压水平,就能够更大限度的让身体健康获益。

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病程小于10年,胰岛功能尚存,其血糖控制水平同样应该尽量严格,建议至少应该把空腹血糖控制到4.4~7.0,而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到10.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7%以下,这样的血糖水平也是能够保证最大健康获益的血糖水平,应该注意保持和控制。

对于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欠佳,有低血糖风险,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或注射胰岛素为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报空腹血糖控制到7.5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到11.1以下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会在7~8%之间的水平,这样的情况,也可以算是这种情况下的“正常范围”了。

而对于一些更为严重的情况,如有反复发生感染,多次发生过严重低血糖,急性心血管疾病发作,急性病人住院治疗期间的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这可以进一步放宽血糖的控制水平,一般说来空腹血糖8.5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到13.9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8.5%以下,这种情况,在控制血糖有难度的情况下,适当放宽“正常范围”的标准,也要尽量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只有控制好血糖水平,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更有助于患者的健康获益。

总之,所谓的血糖的“正常范围”,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数值,但总的原来还是让血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尽量的控制好血糖水平,让身体健康获得更大的益处,全面保证身体健康。

3

作为一名健康医疗工作者,经常有患者问小糖,我一定要控制血糖吗?不控制行不行,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小糖只想说,您现在可以不控制,但等以后有了并发症不要后悔。

血糖不是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应该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因为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不同,血糖的控制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病程短、较年轻的患者,是建议按照正常人的血糖来控制的,也就是空腹在6.1以下,餐后在7.8以下。一般的糖友建议空腹控制在7以下,餐后控制在10以下。对于年级较大、病情较长,出现了心脑血管并发症或有低血糖倾向的患者,血糖的控制标准可以酌情放宽。空腹控制在9以下,餐后11内即可。

那不控制血糖会有什么后果呢?

1.短期来看,如果不忌嘴导致血糖过高,是很可能出现急性并发症的,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酮症酸中毒,其次是高血糖高渗状态。曾经泰国就有糖尿病人一口气吃了很多榴莲,结果血糖爆表,进院抢救无效身亡。

2.长期来看,血糖过高会渐渐诱发各种并发症,比如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肾病,严重者会肾衰竭,靠血液透析或换肾来维系生命。糖尿病足,严重者截肢,并且截肢后也通常活不了多久。心血管疾病,脑梗、心梗、猝死,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说,糖尿病要往严重了说,还是挺严重的。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糖友会在评论里反驳,我就不控制血糖,还不是活到了60多岁,啥毛病没有!那您再等几年看看呢?再好的身体底子都会被高血糖渐渐磨坏。那些不控制血糖还活到了70岁的人,控制血糖也许就能活到90岁!

最后奉劝大家,不要比坏的,要比好的,积极控制血糖肯定不会错的。

4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对糖尿病人来说,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如何把血糖降下来,而血糖能降到多少才合适,也是一个让人焦心的问题,看着经常上上下下变化的血糖,总是或多或少对自己的降糖效果有担心。其实,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没有必要为几个数字过于担忧,如何理解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糖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从中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以下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能降到正常血糖范围那是最理想的结果了,在“至少”与“最理想”之间是有一个区间的,这也就给血糖的控制效果提供了可浮动的空间,意味着不同的人在控制效果上是可以有不同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其次,来了解一下,高血糖的危害是什么?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并非像感染了细菌病毒一样所导致的,是长期高血糖损害了血管内皮后,大量的脂肪沉积其上,引起炎性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最终引起心、脑、眼、肾等全身器官的病变所致。所以,对糖尿病人来说,控制血糖是重要的,但还要同时对血脂、血压等进行控制,才能真正有效阻止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对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尤其重要,它是血管内皮受损后引起血管病变最直接的因素,如果能将其控制在较低水平,即使血管内皮有受损,发生病变的程度也会大大减轻;临床上对糖尿病人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要求至少控制在2.6mmol/L以下,小于1.8mmol/L更是最理想的目标,特别是对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来说,比控制血糖更为重要。因此,在低密度脂蛋白得到严格控制的基础上,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非一定要控制到正常值。

再有就是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血管病变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有了病变的血管对高血压的承受能力下降,不仅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的病变,而且还可能使斑块及血管破裂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对病程较长及老年患者来说,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ol/L以下相当重要,患者的获益比一味地追求把血糖降到正常值更为重要,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也并非不可以。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的治疗应当是多方面的,并非只是降血糖,血糖降到多少应结合病情、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其它指标的控制情况来要求,简单总结如下:

  •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在低密度脂蛋白及血压控制达到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力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 病情较长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的基础上,重点应关注低密度脂蛋白及血压是否能控制达标。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5

糖尿病是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患者,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那么,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生理情况下,血糖调控受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分泌功能影响较大,当发生了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减少时,会出现血糖升高。血糖显著升高以后,会增加血管、心脏、肾脏、视网膜、神经等器官损害,血糖升高幅度越大、波动越大、病程越长,对靶器官的损害越严重。降低血糖在减少对靶器官损害的同时,还可延缓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能降低终末期死亡风险。但对于血糖的控制,并非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虽然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可进一步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是否会出现低血糖等。

因此,血糖的控制因人而异。年轻、病程短、无严重并发症、无低血糖发生的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旨在尽最大努力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水平会稍高于正常范围,通常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在减少对靶器官损害的同时,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但对于高龄、病程长、有多种并发症、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为了减少家属的护理难度,预防低血糖所致跌倒发生风险,可在第二种情况上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指针,具体因人而异。

综上,糖尿病患者并非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年轻、病程短、无严重并发症、无低血糖发生的患者,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通常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高龄、病程长、有多种并发症、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指针,具体因人而异。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6

不一定。

不管是血糖还是血压,都不一定要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血糖和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即可。



糖尿病和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急慢性并发症,而均可以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这些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症,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而严重下降,部分患者可以因这些并发症导致残疾,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这些并发症而遗憾的离开人世,即所谓的非死即残。

血糖过高或者过低的危害均很严重,所以说糖尿病的血糖应该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并发症(比如并发高血压、肾病、冠心病、脑病以及视网膜病变)、有无反复出现低血糖、患上糖尿病有多久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来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范围。

正常的情况下,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临床上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大概如下:

1、不吃东西也就是空腹的时候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理想的血糖目标范围:4.4~6.1mmol/L .

能够接受的空腹血糖目标<7.0mmol/L.

而>7mmol/L 则提示空腹血糖控制得不好.



2、餐后血糖控制范围如下:

理想餐后目标:4.4~8mmol/L.

能够接受的餐后血糖目标<10mmol/L .

而餐后血糖>10mmol/L, 则提示血糖控制得不好.

3、对于危重患者血糖的控制范围有自己特殊的要求:

一般目标范围为8~10mmol/L.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不能代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建议,如有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7

糖尿病专科医生为大家解答。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控制血糖是首要任务,血糖平稳方能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我们为什么要控制血糖,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就如我的一个患者说的,多喝水、多上厕所怕什么呀,多吃,我又不是吃不起,就是,现在的生活条件谁吃不起饭呀?

可是它带来的代谢紊乱状态不是所有人能够耐受的,消瘦乏力,视物模糊等等,还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

血糖高最可怕的是并发症,它带来的各种不便和不适相信很多糖尿病朋友都有所感受。

所以我们尽量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就是为了避免这些急慢性并发症,避免这些并发症发展到影响我们的生活,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当然有些人说,那某某血糖控制的也不好,也没出现并发症。这当然是有的,可能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超过正常范围的血糖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会非常大,这是流行病学数据确定的,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说,叫“大数据”,因此是有科学依据的。

所谓的某某没有出现并发症也并不一定没有并发症出现,据统计,大约30%的糖尿病病人在诊断时就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发病10年,几乎都会出现并发症,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也许只是他没有去检查,因为很多并发症刚出现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当出现症状时一般就比较严重了。

对于那些发病10年、20年经检查确实没有并发症出现的,只能说他们的体质决定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不要存侥幸心理,尽力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方为王道。

8

除了部分老年糖友以外,其他人控糖,最好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血糖控制得越好,并发症来得越晚

①糖友之所以要求控糖,就是为了防治并发症。血糖若是能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那糖尿病就不会对机体产生危害。不过,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没有糖友能保证血糖一直都不超标。

②实际生活中,很多糖友经常会出现血糖太高或太低的情况,有的甚至直接导致了急性并发症的出现。之前,我也介绍过多次,当血糖水平,超过33.3mmol/L的时候,就容易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

③就算没有达到33.3mmol/L,只是空腹经常超过7.0mmol/L;餐后血糖经常超过10.0mmol/L,虽然不会立刻出现并发症,但是这种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病变,导致血管变硬、易堵塞,从而出现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

④若我们糖友生活中,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血糖低于10.0mmol/L,则可以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到来。

二、老年糖友控糖要求没那么高

老年糖友因其特殊性,年龄较高,预期寿命有限,又往往会合并一些其它疾病。同时,对低血糖也不敏感。

若过于严格要求控糖,往往会导致低血糖的出现,而且控糖也带不来多大收益。因此,老年糖友的控糖要求,相对来说,要宽松很多。具体如下图:

总的来说,只有老年糖友,血糖不要求在正常范围内;其它糖友,最好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创作不易,若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转发、评论!若还有不明白的,请评论区留言!

9

俗话说,强压龙头不喝水。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律性,都有个度。一味地蛮干,破坏了它的规律,一定会加倍受到 惩罚的?

很多糖友(包括本人)都干过这种笨事,一味地追求标准,强制性逼迫自已的血糖与正常健康人的标准靠拢……甚至不惜少吃、不吃食物,宁可多吃几种药加大胰岛素剂量……。

当然这里边更少不了我们的指导医生的一份功劳!

我现在已经对医院治疗糖尿病的方式方法另眼相看了。

自我调控,血糖不向绝对标准靠拢,控制在上下标准中间(你的血糖指数与正常人一样,你还是叫糖尿病人吗?)。然后用食物去调整,略高一点想法在进食时间、烹饪方法、食材选择上下功夫,总会找到办法!因为不用药,所以免去了低血糖的烦恼。

本人十多年的经历与实践,糖人的命主要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上。如果医院能治好它?没得说。目前糖尿病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头两个大的问题,医生除了给你开药降糖、加药降糖……还有其他办法吗?而谁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按倒了葫芦起了瓢,倒霉的终归是病人……

且活且探索吧。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没有诽谤别人的意思!

10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血糖控制标准需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的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并规律服药,同时注意监测和复查。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如果有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如果没有上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则需在非同日两次测得上述血糖水平达标方可诊断。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的目标为空腹血糖应小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6.5%为宜。对于老年人群或存在多种疾病或预期寿命较短者,可适当放宽标准;而对于中青年人群、预期寿命较长者,应更加严格。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三餐要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要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讲求循序渐进;要规律服药,用药要个体化,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和定期复查。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