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薛仁贵?


我是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薛仁贵(614年-683年),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境内)人,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薛仁贵祖上薛安都,是北魏将领,但距离较近者,则少杰出人物,出身算不上显贵。薛仁贵一生,在军事、政治上于大唐有卓绝功勋,众口相传者,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是现实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生于隋朝大业九年(公元614年),薛仁贵早年丧父,但以家学,习文练武,颇有建树。世传薛仁贵天生神力,平日里饭量惊人,据《唐书》记载,“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协,以败全略。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薛仁贵最初以骁勇扬名三军,其时唐将刘君邛为敌军包围,难于脱身,薛仁贵单枪匹马将其救出,深受器重。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军与高句丽守将高延寿、高惠真对垒,以薛仁贵为前锋,大败高丽二十五万大军,由此战,薛仁贵进入李世民眼中,赐马二匹,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军困守安市城,采江夏王李道宗奇计,调虎离山以击平壤,但时值科日大雪,后勤不继,终于撤兵,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言道,“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由此可见唐太宗对薛仁贵的器重。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高宗以程名振再征高句丽,薛仁贵为副。薛仁贵于贵端城击溃高句丽部,此后,又与梁建方、契必何力、温沙门等人激战,敌人闻风丧胆。未久,薛仁贵会同辛文陵击破契丹,逮住契丹王阿卜固,以战功拜左武卫将军。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回纥首领婆闰去世,以比粟为继承人。比粟与唐为敌,高宗以郑仁泰为主,薛仁贵为富,兵击天山九姓回纥,薛仁贵在天山创下“三箭”传说,后人以“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传唱,至此,回纥九姓败落,不复为患。

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说郭待封是猪有失偏颇,但他的确成事不足。薛仁贵战事紧急,郭待封却不管什么“粮草先行”的经验,只管嫉贤妒能,致使后勤失利,薛仁贵所率七万大军被吐蕃纠集六十万大军一通“胖揍”,虽未全军覆没,却也相去不远——这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绩,也是最为惨痛的败绩。

薛仁贵戎马一生,征战达四十余年,功勋卓著,他的后人为大唐社稷立下赫赫功勋,河东薛氏遗族为文武官员者达三百多位,造就了以薛仁贵为代表的白袍爱国主义精神。慕京诗《咏薛仁贵》“自古山西猛士乡,史册不绝载良将。文远张辽家雁门,云长关羽乡解良。龙门仁贵少年勇,破阵名显辽水旁。太宗亲见语激赏,不喜辽东喜薛郎”,可见薛仁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最佳贡献者
2

薛仁贵是一个被民间传说演义妖化的人物,而历史上的薛仁贵其实也很牛,是中唐最有名气的将领。

薛仁贵,又叫薛礼,山西绛州龙门人,年轻时家境贫寒,父辈死了连卖棺材的钱都没有,只能随便找个坑埋喽,薛仁贵身材魁梧,练就一身武艺,据说一顿能吃八碗饭(江湖传闻),在唐初盛世,身高力大的薛仁贵养家糊口也不是问题,但其妻柳氏非常贤淑,认为薛仁贵非常人,在妻子的激励下,三十岁的薛仁贵选择了当兵(换在今天已经没有入伍资格,即使参军了也只能当个伙夫啥),从军很晚,算是大器晚成之辈。

但薛仁贵入伍当后,立即以火箭的速度提升,不久唐太宗远征高丽(公元645年),薛仁贵所在的张士贵部也赶赴辽东,薛仁贵作战非常勇敢,冲锋陷阵都是冲在最前面。

老薛很懂得为自己搞营销,每次出战他都搞了件“外挂”-妻子为其缝制的白袍,这件外挂虽然不能给他挡刀箭,但格外吸引人注意。很快一次唐军与高句丽大军在安市城东激战,唐太宗李世民登北山观战,就看见一名白袍唐将在敌阵中来回冲锋,所向无敌,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力,并在战后唐太宗亲自接见了这位战斗英雄,赐良马两匹、绢四十匹,提升为游击将军。

从此薛礼的春天就来了,这段故事演义上有,基本是史实。

回国后,唐太宗当然没有忘记这位白袍将,薛仁贵再次被破格提拔为左军中郎将,并且李世民将他放置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统领宫廷禁卫军驻守玄武门,玄武门是唐太宗李世民起家的地方,在唐朝,几次重要的皇家宫廷政变都发起于玄武门,玄武门对李唐皇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李世民将此重要位置交给毫无背景士卒出身的薛仁贵,足见李世民对白袍将军薛仁贵有多重视。

薛仁贵用他的忠诚回报了李唐王室,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初三夜,长安天降暴雨,山洪爆发。长安城几千人在这次水灾中丧生,当时水至玄武门,士卫大多各自逃命,唯有薛仁贵冒死到皇宫呼救唐高宗李治。救了高宗一命,李治很感激他,之后更加重视薛仁贵。

显庆三年(658),44岁的薛仁贵第一次作为独领大军的军事主帅,率队出征,出现在唐帝国袭扰高句丽的阵容中,正式成为唐军中的重要将领,

随后薛仁贵又率部征伐天山铁勒部中,在此役中他连发三箭,射杀铁勒三名大将,率领唐军一举平定铁勒各部,当时民间传唱“ 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西征铁勒后,薛仁贵又参加了唐帝国平定高句丽的战争,胜利后被提拔为左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

但薛仁贵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公元670年大唐与吐蕃大非川之战,是唐帝国开国来对外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失利,而薛仁贵就是这次战争的主帅,此战让唐帝国的颜面尽失,薛仁贵作为主帅,当然会被追究,不过此时的大唐政治还算清明,二君(李治、武则天)依然大气,仅仅免了薛仁贵和两位副职的职务,均未遭受杀身之祸。

不过唐高宗依然没有忘记当年的救命恩人,过了几年,又启用赋闲在家的薛仁贵,并以68岁的高龄再次西征,和突厥人作战,白袍将军的身影又出现在大唐军。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薛仁贵病逝于雁门关,享年七十岁,他在沙场活跃的时候并不长,但战果极其辉煌,说为中唐第一名将不为过,如评大唐前十的将领,必定有他(与大唐开国二李当然还是没法比)。

其子薛讷、薛楚玉,其孙薛嵩皆是能征善战的大唐武将。

在民间《说唐》等评书里,薛氏父子三人的英雄传奇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演义上的事十有八九是说书之人虚构,就当不得真了。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 主编夜狼啸西风

3

薛仁贵是唐朝最著名的猛将之一,论单挑能力可以在全唐朝排前三,个人技术十分全面。


单骑斩将:无名小卒薛仁贵成名战。唐朝将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队团团围困,眼看就要领盒饭。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接干掉敌人的一员将领,还把头颅挂在自己马前。薛仁贵干掉的高句丽将领到底是谁不得而知,反正高句丽人是吓坏了,主动让出了一条通道,小兵薛仁贵救下了刘君邛。 白衣陷阵:薛仁贵最拉风的战斗。李世民和高句丽军队野战决战,薛仁贵身穿白衣手握长戟,腰悬硬弓,远射近刺,犹如白色闪电一样突入敌阵。在这场战斗中薛仁贵的装束和表现最拉风,也最招惹敌人,因此他的闪避功夫也极为惊人,让见惯了高手厮杀的李世民都惊为天人。

骑射无双:还是在辽东战场,薛仁贵与梁建方、契苾何力等人力战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薛仁贵一马当先直冲敌阵,他又快有准的骑射功夫几乎成了一个移动火力点,只要有弓弦声响,必然有敌人倒下。 射手对战:薛仁贵又一次遇上了一个高句丽神射手,此人在石城下射杀了十几名唐军,让唐军士气大跌。因此薛仁贵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鼓舞自己士气,他主动向对方挑战,在骑射对决中左躲右闪直冲敌人,最后将敌人生擒。

箭穿5唐甲:这是唐高宗对薛仁贵的考验,李治说最NB的古人能射7层铠甲,将军你能射几层?薛仁贵用弓箭回答说5层,这成了全唐朝的最牛的射箭记录。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薛仁贵就弱于古人,唐高宗说的射7层的记录出现在春秋时代,春秋时代的盔甲防护远不如唐朝。 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封神之战。薛仁贵和铁勒人交战,用三箭射杀了三名最NB的铁勒勇士,让十余万铁勒人直接跪了。

4

为什么那么多编剧这里瞎搞。。。就像西游记里玄藏,历史是这样记载的有一僧人去西方取经,当时唐朝皇帝是不同意等等。。。还有李元霸这个人物,在历史李渊是有第个四儿子,是力气大没上过战场就挂了。现在神话到隋唐第一!这个薛仁贵也是一样,也是没历史依据。。。拜托各位编剧能还历史一个清白吗?

5

1.励志进取:薛仁贵早年家道中落,地位卑微,想迁葬祖坟转运,妻子柳氏劝丈夫从军。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薛仁贵凭借高超武艺脱颖而出。李世民非常欣慰,感慨军中诸将皆老,薛仁贵是唐军的未来。从底层布衣到皇帝赏识的将军,成功逆袭。

2.武艺高超:没有精湛的武功,薛仁贵不可能走上人生巅峰。唐高宗李治曾让人取出五层铠甲,要薛仁贵射,想看他力量如何,薛仁贵弯弓搭箭,果然,五层铠甲射穿。征讨铁勒九姓,对方派出高手数十人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命中率百分之百,见状,其他高手下马拜服,薛仁贵乘机发兵,大获全胜。“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3.战功赫赫、安抚地方:薛仁贵一生打过许多胜仗,主要是征讨铁勒、高句丽、契丹、突厥等,数十年戎马生涯,为大唐的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检校安东都护期间,他赡养老人,选拔人才,稳定地方。

4.缺点:薛仁贵是人不是神,也曾有过劣迹、打过败仗。龙朔年间征讨铁勒。成功后,他把手下抓来的异族女子纳为妾,并收受贿赂,遭言官弹劾,唐高宗以其功大,没有追究。上元年间,因为犯事,薛仁贵被免职,流放象州。咸亨元年征讨吐蕃,由于高原反应、敌众我寡、属下抗命等原因,唐军全军覆没于大非川,事后,薛仁贵被李治免职。宦海沉浮,薛将军几起几落,不是一帆风顺的。

时拾史事/高成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6

高句丽人敬畏的大唐“战神”,薛仁贵朝鲜半岛传奇战绩一览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北魏河东王名将薛安都六世孙,唐朝初年名将,著名军事家。薛仁贵一生东征西讨,战功显赫,尤其在朝鲜半岛征战经历堪称传奇。

唐太宗征高句丽崭露头角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安市城之战,有唐军郎将刘君昂被高句丽军重重围困,形势十分危急。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入伍不久的薛仁贵前去救援,单枪匹马杀入高句丽军中,斩杀一员高句丽大将,把敌将人头挂在马鞍旁边,高句丽军都吓破了胆,直接败逃了,薛仁贵崭露头角一战成名。

后来唐军围攻安市城,高句丽派大将高延寿和高惠真率兵二十五万前来迎战。唐太宗分派众将从四面共同进攻高句丽军。仁薛仁贵艺高人胆大,想要建立奇功,于是穿上白盔白甲,手握方天画戟,腰间别着强弓,怒吼着率先杀入高句丽大军之中。薛仁贵勇往直前,所过之处高句丽兵将无不望风披靡。各路唐军乘势追杀,高句丽军大败。

唐太宗在高处观战,急忙派快马来问这位先锋白衣小将是谁,于是薛仁贵来见唐太宗。唐太宗赐马两匹、绢四十匹,封当时还是普通小兵的薛仁贵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后来唐太宗撤军时,对薛仁贵感慨的说:“我的大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工作,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我不高兴于得到高句丽,我高兴得到你!。”

唐高宗时期再战高丽

显庆三年( 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

显庆四年(659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箭无虚发,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将其生擒。

平定高句丽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其子泉男生继位,但为其弟泉男建驱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庞同善、高侃去慰纳,为泉男健所拒。李治于是命薛仁贵率军援送庞同善、高侃。行至新城,庞同善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得知后,率军及时赶到,击斩敌首数百级,解救了庞同善。庞同善、高侃进至金山,又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断奋击,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攻占高句丽南苏、木底、苍岩三城,终于与泉男生相遇。

薛仁贵乘胜率两千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员在于会用,不在人多。”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敌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

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高句丽归降,唐朝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诏命薛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留守平壤。薛仁贵以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薛仁贵移至新城,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句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句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

后来薛仁贵还担任过鸡林道总管,管理新罗国。

7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欲一举击垮大唐的心腹大患高句丽。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唐太宗御驾亲征的动员下,大唐人民群情激昂,同仇敌忾,山呼海啸的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无数热血青年响应号召积极参军。

与此同时,河东道绛州龙门县的农夫薛仁贵,却在不合时宜地长吁短叹,为迁祖坟的事伤透了脑筋。薛仁贵生于隋朝大业九年(614年),薛家也曾是官宦世家,可惜到了薛仁贵父亲那一代就已经家道中落,薛仁贵更是彻彻底底的草根。虽然自幼天生神力,习得一身好武艺,可身逢隋末乱世,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权无势的薛仁贵难寻出头之日,干脆避祸田野间种起了地来,这一种就种到了三十岁。

遥想东汉末年,织席卖履的刘备望着招军的榜单叹了一口气,遭到了身后张飞的质问:“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从此桃园三结义,开启了一段传奇的征途。而薛仁贵身边,恰巧也有一个“张飞”。

就在薛仁贵叹气之际,素知其才能的妻子柳氏安慰他:“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 富贵还乡,葬未晚。”

不得不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柳氏不想让薛仁贵辜负埋没自己的才华,忍痛割爱,送丈夫上战场建功立业,以弱女子之身揽下整个家庭的重担,着实令人感动。

带着妻子的鼓励与自己内心的抱负,薛仁贵参军了。


当薛仁贵随着远征军来到辽东安地之时,郎将刘君昂中了埋伏,被敌军围困。薛仁贵挺身而出,单枪匹马前去救援,乱军丛中直取敌将首级,悬于马上示威,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己方将领的同时,也让敌军闻风丧胆而逃,薛仁贵得以崭露头角。

在之后的安市城之战中,薛仁贵就得到了做先锋的机会,而且此战唐太宗亲自督战,薛仁贵为了一战成名,还耍了一点小心机。薛仁贵军旅生涯中一直带着一个包袱,从未打开过,里面装的是柳氏特意为他定制的白衣战袍。此战唐太宗亲临,薛仁贵就穿上了这一身秘密武器。

大战一触即发,白袍薛仁贵手持银剪戟,腰挎双弓,身先士卒杀入敌阵,犹如天神下凡一般,左突右冲无人能挡。在一众黑压压的士卒之中,薛仁贵如一道白色的闪电,硬生生在敌阵中撕开了一道裂口,身后大军跟上,直杀得昏天黑地,血染长空,斩首两万余人,唐军大获全胜。

薛仁贵这一出“白衣战神”的戏码着实可谓惊险,着白衣虽然是战场上的焦点,但更是敌军攻击的众矢之的,薛仁贵真可谓是艺高人胆大,杀出一片天。在后方遥望战场的唐太宗就问了,前面穿白衣服那个小子是谁?左右回答,薛仁贵!

虽然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最后以唐军班师回朝告一段落,但薛仁贵闯出了名堂,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晋升为右领军中郎将,在长安城里看起了大门。

各位别急着笑,此大门非一般之门,正是鼎鼎有名的皇城太极宫玄武门。这个地方对于唐太宗也是很有纪念意义,薛仁贵镇守此门,已然成了皇帝的亲信。

此后数年间薛仁贵负责玄武门的安保工作,天下也相当太平,并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及至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唐高宗李治登基,这位新皇帝对薛仁贵的感情就没有那么深厚了,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又将君臣二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那是在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这段日子里长安城大雨如注连绵不绝,引得山洪暴发银河倒泻。大水直冲玄武门,守兵们四散而逃,薛仁贵怒道:“当天子缓急,安可惧死?”又冒着生命危险独自冲进皇宫指挥撤离,唐高宗刚一逃出险境,寝宫便被大水淹没,可谓九死一生。薛仁贵成了唐高宗的救命恩人,再立大功。

这之后唐高宗为完成先皇遗愿,再征高句丽,薛仁贵已升任副将,再度披挂上阵。这个时候的薛仁贵已经从原来的战士转型成射手了,箭术练的炉火纯青,百步穿杨。但年轻时那股一往无前的冲劲还在,所以作战时可以看到一个奇观,薛仁贵还是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却是在短兵交接时骑马射箭,照样是以一敌百,所向披靡。

后来唐高宗听说了这事,估计也想开个玩笑,为难一下薛仁贵。就说据传古时候的神箭手,一箭能射穿七层铠甲,朕也不难为你,你就射个五层试一试。社会我薛仁贵,人狠话不多,抬手就射出一箭,五层铠甲应声而裂。唐高宗看得目瞪口呆,默默地下令给军队的铠甲升级…

薛仁贵也愈发得到皇帝信任,之后天山九姓铁勒中为首的回纥部落反唐,也是交由薛仁贵领兵远征,也正是这一战,薛仁贵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传奇。

当时的情况是两军对阵之际,九姓铁勒的精英骑兵部队数十人上阵前挑衅,薛仁贵当世虎将,哪受得了这个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三箭齐发,瞬间拿下三杀。精英骑兵队都吓傻了,从未见过如此出神入化的箭术,直接举手投降了。唐军士气大振,杀声震天,九姓铁勒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大败而归。从此军中就有了薛仁贵的传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薛仁贵戎马半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惜在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中遭遇了滑铁卢。当时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子,对于出身草根却位在自己之上的薛仁贵很不服气。在薛仁贵在青海湖前线高歌猛进之时,郭待封不甘落后,自作主张,带领辎重部队冒进,结果遭遇吐蕃大军埋伏,辎重尽失。薛仁贵被迫撤军,吐蕃乘胜追击,唐军大败而归。

虽然这场败仗错不在薛仁贵,但作为主帅,就要担负责任,薛仁贵被革职为民,后又流放象州。这一时期薛仁贵有些心灰意懒,不再过问战事。

还是唐高宗念及旧情,召回薛仁贵,君臣二人开诚布公地交了一次心,唐高宗谈及当年水淹皇宫一事,说没有薛仁贵自己早就成了一条鱼,并对薛仁贵历年战绩如数家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面对情真意切的唐高宗,薛仁贵也忍不住泪湿衣襟,并且重振了信心,再度为朝廷效命。

永淳元年(682年),面对突厥的进犯,年近七旬的薛仁贵奉命征讨,参与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云州之战。

突厥大军遥望唐军三军用命,严阵以待,便询问唐军主将何人。听闻是一代战神薛仁贵,皆难以置信,他们都以为薛仁贵早在流放的过程中死去。薛仁贵立于阵前,脱下头盔,薛字大旗迎风招展,气势如虹。仅仅一个亮相,突厥军大惊失色,全都下马请降,四散而逃,薛仁贵下令追击,大获全胜,为自己的一生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第二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

8

薛仁贵(614-683)山西绛州龙门(今河津市修村)、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唐朝名将。

家道中落的薛仁贵,凭借家族留下的武功和兵法,自幼习文练武,臂力过人。唐贞观后期,薛仁贵应募从军,征战数十年,随唐太宗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赫赫功勋,尤其在朝鲜半岛征战经历堪称传奇。

“三箭定天山”

龙朔二年(662)铁勒九姓突厥(九个部落联盟)进犯唐朝边境,唐高宗令薛仁贵挂帅出征。九姓突厥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十余万人,凭借天山有利地形(今蒙古杭爱山),阻击唐军。铁勒派几十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独战几十人,连发三箭,敌人三员大将坠马而亡。敌人大军立刻陷入慌乱,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敌人大军纷纷投降,之后薛仁贵继续挥兵北进,生擒了铁勒九部的首领,从此回纥九姓突厥一蹶不振。

“神勇收辽东”

唐太宗去世以后,唐朝与半岛三国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是高句丽在恢复元气之后,又开始不断的侵扰唐朝的边境,而且还经常去威胁唐朝的小弟新罗。

(公元678年)唐高宗令薛仁贵统军东征高句丽,薛仁贵率军一举攻克了辽宁抚顺北,斩首敌军四百多级,俘虏敌人百余人。高句丽立即派出三万大军迎战,又被薛仁贵击败,斩首三千级,其余击溃。

次年薛仁贵再次率军过辽河,与高句丽猛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贵为统帅的薛仁贵一马当先、左右开弓,把对方军队打的节节败退。随后两军又在石城会战,敌军中有一猛将,连续干掉了唐军十几名将领,士气大振。此时薛仁贵怒了,他抄起画戟,直奔那人。那人用箭射薛仁贵,全被躲开,薛仁贵冲到他跟前,单手将他抓起,夹于腋下,直接生擒而回,高句丽最终在薛仁贵的猛攻下溃败而去,唐朝完全控制了辽东半岛。

(薛仁贵剧照)

“脱帽退万敌”

薛仁贵六十九岁高龄时,带着伤病率军进击,以安定北部边界。领兵去云州(今天的大同一带),跟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战。

两军对峙准备交战时,突厥人问道:唐朝将军是谁?唐兵答道: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说道: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可能还活着。

于是薛仁贵脱下头盔,突厥人看到真的是这将军,立即下马跪拜,把军退撤回去。(薛仁贵曾经打败过九次突厥,杀敌无数,威名远播,是突厥人的噩梦)

第二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死后,朝廷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在薛仁贵出生地及征战所到之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典故。《汾河湾》、《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上演的是薛仁贵及其后代的戏曲。

总结:薛仁贵一生东征西讨,战功显赫,虽是英雄,也曾有过劣迹、打过败仗。古人云:说人无完人,也体现薛仁贵这人显得更为真实,但这不影响他的光辉事迹。

历史上很多传奇故事都被夸张神话了,而薛仁贵的传奇却是被埋没了。

9

薛仁贵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悲惨的死法,如果薛仁贵的剧情再加上点悲壮的色彩,绝对比岳飞,袁崇焕这些人要有名的多。

历史上有很多传奇故事都是被夸张了的,薛仁贵的传奇却是被埋没了。

三箭定天山,原本一直以为是传奇小说的演义,哪知却是真实的历史!个人以为,古往今来第一神箭手非薛仁贵莫属!

薛仁贵征东,在正史上功劳被抢!反倒是小说里为其正名!

10

胆大心细,忠义报国之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