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圣人标准是:立功、立言、立德。阳明先生做到这三点就是三不朽圣人。

最佳贡献者
2

感谢今日头条,感谢问答提岀这个问题的朋友,让我有幸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题中的几个重要元素的含义。依我看,有三个主要元素:王阳明、三不朽、圣人。首先看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继陆九渊之后,为心学之大成,被后人称为阳明心学之宗师,其心学广传东南亚各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不朽圣人之一。三不朽,我认为每个至圣大德都具备三不朽。所谓三不朽是指立德,立功,立言。我个人认为,树立极好做人形象,有高尚的无我品德,人虽没了,但他为人处事的大公无私的高大形象,却超越时空的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即为立德。立功,我认为对于大德王阳明来讲,把立功定成为皇帝岀战,为国家打胜仗叫立功这是对一个举世闻名的至圣大德的亵渎。对于圣德来讲应该无我见本为功。达摩面对梁武帝说我开疆立国,建寺养僧,振济百姓咋样,达摩说没功德。六祖惠能在《坛经》中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通过祖师们这些明白的给功和德下定义,可断定人们给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前,为皇帝带兵打胜仗,帮皇帝建国立业,说是功是不对的,这些事王阳明还是在用有小我的观念做事,有你我他做事没功德,因为没开悟之前他还有小我,等龙场悟道后,进入无我,彻悟大我,自那以后才可称为行为有功。立言,为后人留下见道心,成圣德的方法理论。这超越时空永垂不朽,留芳千古的德、功、言称为三不朽。圣人,了见或感悟到自然本体就一常恒永生大我的人称为圣人。心学宗师王阳明,完全具备了圣德的德、功、言这三要素,所以人们说,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三不朽圣人。我们大中华自古以来就是智慧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岀现过象王阳明这样无上等级的圣德有好几位,如:文王、周公、老子、庄子、六祖惠能、陆久渊、莲花生、弥勒日巴等。

大王原作:

中华圣德自古有,

个个都留三不朽。

圣德都具德功言,

三位一体圣成就。

圣人行为施普敬,

只为见性不妄求。

留下妙法求真言,

永垂不朽兴神州。

3

中国古人认为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这三者可以流芳百世,虽久而不废,即“三不朽”。三者兼备者便是“三不朽”圣人。而人们普遍认为,综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所有人物,能够做到三者兼备的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四大圣人。他的“三不朽”体现在:立德,是说他人格修养臻于完善;立功,是说他有“三次征伐”之功,即平定江西、广西、福建等地的匪乱,平定差点导致明武宗丢掉江山的宁王之乱,平定广西思恩、田州地区的叛乱;立言,是说他创立了阳明心学,五百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乃至东亚人的文化心理。

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著名历史人物及学者,都对王阳明做了高度评价,有些甚至对其推崇备至。

明朝隆庆皇帝评价王阳明:“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张岱说:“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说:“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清代著名学者士祯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近现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他(王阳明)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

4

阳明公称圣,这一点毫无疑问。


“立功、立德、立言”,称为“三不朽”,这是自古对圣贤的评价标准。阳明公也正是遵循这三点原则,一步步走上圣人之路。

关于阳明公的圣人之路,随意就可以查到,笔者并不想多说。他的一生,平乱、定叛、讲学、立说,足可被称为圣人。

自古关于圣人的说法有很多,有“五圣”说:老子、孔子、孙子、墨子、韩非子;有“十圣”说:孔子 、老子 、孟子、墨子、庄子、朱熹、韩非、荀子、董仲舒、王守仁;有“三十圣”说,这就比较宽泛了,还包括“酒圣”杜康等;有“中国圣人两个半”的说法:孔子、王明阳、半个是曾国藩。这些说法有的被认同、有的被质疑,不过无论如何评判,我觉得在圣人这个行业中,都有阳明公的一席之地。

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立足于“良知”,推广到事事物物中,是一种内心和本体综合修养的理论。“致良知”即是“知行合一”,题主题中“心行合一”表达并不准确。我是个肤浅的人,不敢擅自解释阳明公的心学思想精髓,以免误人子弟。我们只需要知道,阳明公的思想理论,是一种立足于本心回归于现实的理论,是一种具有很强实际应用意义的理论。

价值

要说心学的具体价值,三言两语很难概括。中国“正统”思想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然而孔孟学说在各代传播过程中,一些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部分被无限放大,所谓儒家思想也是支离破碎,心学的一大历史价值,就是把碎片化的儒学哲学串联起来,将一些腐朽糟粕剥离出来,使哲学体系逐渐明晰和清澈。然而这样的行为,在一定时期被统治者视为下山猛虎,所以心学思想并为长久广泛的流传下来。但是真理永远都是真理,是金子永远会发光,虽然官方并不推崇心学,甚至在一定时期严禁传播,但是心学依旧顽强的成长起来,并在某些国家、某些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影响

至于心学的具体价值,我们列举一些后世的代表人物,就知道它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了。

明中后期被视为续命之臣徐玠、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新青年之父陈独秀、国父孙中山、国学大师胡适、蒋介石对心学推崇备至、毛主席也对心学极为欣赏。

以上是国内各朝代提倡心学代表人物,他们无不是对一个时代产生巨大影响的英豪伟人。而在国外一些国家,心学的影响更为巨大。日本的复兴起源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恰恰是阳明心学,有些朋友可能猜到我接下来会讲的这七个字:“一生伏首拜阳明”,据传这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对偶像的崇拜之情的表达。不仅对日本,心学在韩国、东南亚也广泛流传。

现实意义

心学是讲求行动力的一门学说,蒋介石因为心学而极力推崇“行动哲学”,毛主席也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一重要的理论思想。这就告诫我们,要摒弃空想,投身到实际中来。


具体的大道理我讲不来,我们说点实际的。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脑子里有很多大胆而又自认为很不错的点子,或者有没有人整天做着发财梦,可是在实际中从来不敢实践自己的想法和报复,或者是偶尔去实践两次,发现困难重重就放弃了,然后只能在这里刷刷新闻吐吐槽。

其实阳明公的思想,就是鼓励我们跳出这个怪圈,当我们绽放出思想的火花,就要勇敢的去实践,哪怕遇到困难,也不要轻易退缩。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难于上青天。就像心学思想里提出,当你需要看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的时候,不应该放弃,而是要坚持看下去。就像良药苦口,这是一个治疗的过程。然而除了学生阶段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心学的现实意义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代更为实用,我们每日浏览着海量的信息,我们接触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熏陶着不古不今、不内不外的文化,一颗心早已飘荡在这浮躁的信息浪潮中。我不求心学帮我实现多大的理想抱负,只求能让我在浮躁的世界中沉淀下一颗平静的内心,让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再慢慢考虑,我,该做什么,想做什么。

5

因为王阳明在军事,文学上都做有实质上的贡献。他出色的才能以超越历代多少大家,文武全才,军事,哲学,心学,文学,都是顶瓜瓜的。

6

浅谈王阳明圣人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圣人之说,儒家评判的依据是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需要达到极高成就者,才可称得上圣人。因为读书人所追求的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在这个极为严苛的条件下,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称得上圣人的只有两个半(一说有三个半)。其中两个是孔子、王阳明(另一说,把诸葛亮列入其中),另外半个是曾国藩。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阳明先生在“三立”方面有哪些卓越成就。

立德。阳明先生在临终前,有著名良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一生的过人之处就是找到了自己的“良知”,也就是见到了自己内心的光明。在中国古代,忠君思想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实也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表现。阳明先生一生为国操劳尽忠,光明可鉴。临死之前,依然为国事分忧,任总督两广兼巡抚平定广西民变。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可见其德在军民心中的影响力。

立功。先后平定了江西赣南长达数十年的匪患、江西宁王叛乱以及广西民变。具体情况如下: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要知道,他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并非是战将出身,完全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搞掂这些战事。比如,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立言。是阳明心学的创立者。其核心思想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解放了人的思想,从本质上推翻了朱子的理学。其学说也影响深远,日本的明治维新的主要发起者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粉丝。鉴于阳明先生的伟大思想功绩,被后人将其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7

题主的这个问题问的有水平。三不朽是古代圣贤追求的最高标准,而要做到三不朽确实是要文武兼修,能达到其中一项都是名垂青史的罕见的人物,所以达成三不朽者,王守仁几乎是唯一的。

先说说什么是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从此圣人之道便以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为标准。立言即是写出足可传世,启发于人的言论书籍,这一项诸子百家的思想家以及哲学家,文人骚客都可以达到;立功即是做出对当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比如统一天下,平定叛乱等等,这一项却非一般文人可以做到到,非君王将帅不可企及;因此要达成这两项标准就注定是不世出的大才了。然而,这还不是最难的,三不朽的第一标准是太上有立德,那么什么才算是立德呢?唐人孔颖达有一个解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不仅要求个人的德行操守为当世英杰、万世楷模,更要求济众,个人理解就是要开课讲学,将德行知识广泛传播,并得到广泛认可

因此,自三不朽被提出以来,几千年来几乎无人达成,儒家孔子孟子朱子等圣人离这个标准最近,虽有立言也可算立德,却未有立功;而立功的帝王将相立功倒是很大,却未有立德立言,直到王守仁出现,文有传习录,武曾平朱宸濠及两广叛乱,心学阳明书院更是立德后世,堪称圣贤中的战斗机。

或曰,古之圣人两个半,孔子王阳明以及曾国藩半个圣人。然而,孔子稍逊立功,曾子略输文采,因此王阳明成了古人中唯一的全圣,亦称完人。

简单介绍一下王阳明其人。王阳明,名守仁,晚年自号阳明先生,浙江人,明弘治正德嘉靖时人,儒家心学创始人,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提倡知行合一,有《传习录》传于后世。

少年时期,王守仁便异于常人,向往做圣贤,曾读朱熹言论,格物致知,便于家中格自家的竹子,一无所获,自此放弃了朱子门徒的想法;而他与其他圣贤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喜欢兵事,尝至塞外,这也奠定了他成为完人的基础。

后曾中状元,任南京兵部主事,在正德朝被贬龙场驿丞,正是在龙场完成了他心学体系的初始体系,称“龙场悟道”,后被召回朝,任赣南巡抚,恰遇朱宸濠叛乱,他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组织兵力抵抗,由于朱宸濠太智商捉急,此次骚乱一个月不到便被王守仁平定,因此奠定了他立功的基础,也被朝廷认为知兵,后嘉靖立,其父王华死,回乡守制,开始建立阳明书院,授课收徒,心学开始传播,晚年死于广西平叛归家的路上。

王阳明的一生颇具传奇,文武兼修,均有大成,千年不遇。因此被称为三不朽完人。



8

王阳明被称为两个半圣人。两个圣人是指孔子和庄子,另外那半个圣人是指曾国藩。

这三个圣人已经相当厉害了,而王阳明是他们三个人的总和。

这该是多厉害的人物啊!

王阳明厉害之处他不仅文章好,而且打仗也好。会武功,也能当官治理好管辖之地。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学东西特别快,他最开始学武功,后来又学乐器,后来又跑去悟道了。

无论他学什么,都能很快掌握,而且样样精通。

王阳明第一次考官失败,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谋了一个职位。

王阳明是妥妥的官二代。

王阳明开始在职场并不突出,后来才有了名声。凡是他带领打仗,没有失败过。

在文学方面,王阳明诗文特别好,字也好看。当时有惧怕他势力增长的人偷偷把他给皇帝的折子拦了下来,为啥!因为他写得太好了,皇帝看了必然会听取。

王阳明一生也动荡不安,他后来还卷入皇家晃位之争,在皇帝面前受了挫折。

大概五十多岁,王阳明因病在归家的途中去世。皇帝为他感到难过,而他管辖过的老百姓则自发给他建庙。

有自己庙宇的人不多,王阳明算一个。

王阳明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9

王阳明的心学深入当时士子的价值观中,知行合一的思想给很多读书人指明了奋斗的道路以及处理政务的技巧,心学作为当时士子处理事情及学问的教科书般地位存在,自然会受到当时读书人的追捧,日本东乡平八郎的一生伏首阳明的随身印章也彰显了这位圣贤对邻国的影响,所以王阳明是偶像一般的存在,自然要归为圣人。

10

王阳明的心学众所周知,“知行合一”成了他的心学精髓。

从历史来说,我国能够做到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所以说,王阳明被称为“圣人”是得到检验的。

中外受其思路影响的成功人士,是非常多的,比如大家熟知的稻圣和夫,就非常喜欢其思想,并且从中受益颇多。

包括被称为半个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曾国藩,亦是受其影响。

大爱接受王阳明的思想,是有原因的,我们称之为“圣人”,亦是有原因的,只是每个人受其影响的角度与点不同而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