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朝实际上已经吞并了朝鲜半岛设立了征东行省进行管理,而清朝《康熙皇舆全览图》可是把朝鲜半岛也包括在内的,坦白来说元明清时期朝鲜是中国领土还是独立的藩属国是根据政治需要而定的。

我们知道朝鲜半岛的北部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汉朝之前朝鲜半岛北部被中国商朝遗民建立的箕子朝鲜所统治,到了汉朝前期来自中原的流民又推翻了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满朝鲜,后来汉武帝灭亡了卫满朝鲜设立汉四郡对朝鲜半岛北部进行直接统治,而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则被汉朝乐浪郡羁糜统治,事实上在汉朝中国就统治了整个朝鲜半岛。

汉朝灭亡后中国的地方政权高句丽趁机崛起不断吞并了原汉朝在东北的郡县,到五世纪初高句丽最杰出的君主好太王终于击败后燕吞并了乐浪郡和辽东郡等地。到了隋唐时期经过两个王朝不断的努力隋朝甚至因此灭亡,高句丽这个中国割据政权终于被消灭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而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也形成了新罗、百济和伽耶等国家,后来新罗吞并了伽耶并夺取了百济的汉江流域实力大增,又联合唐朝灭亡了百济并趁唐军主力撤离攻占了唐朝控制的百济故地,接着又不断北进攻击唐军把疆域扩张到平壤附近的大同江流域,后来在辽宋夏金时期又趁中国内乱把疆域扩张到鸭绿江,这时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疆域就只剩下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咸镜道等少部分地区了。

到了元朝时期蒙元大军如秋风扫落叶般的征服了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并把自己辽阳行省的边境重新定在了大同江,而高丽王朝虽然没有被废掉可是却变成了和征东行省并存,实际上所以权力都在蒙古人手中直到元朝末年。

可是明朝兴起后高丽王朝又趁机摆脱元朝统治把疆域重新扩张到鸭绿江,而朱元璋也傻乎乎的把朝鲜半岛东北部的铁岭卫送给了取代高丽王朝的李成桂,而且傻乎乎的把中国古代地名朝鲜赐给了他作为新王国的国号,但是朝鲜王朝这时候可是真正的把明朝视为了自己的父母之国。

明朝末年皇太极率领大军南下一举征服了朝鲜王国(韩国人称丙子胡乱),迫使朝鲜国王给自己行三跪九叩大礼和立功德碑,于是朝鲜王朝又变成了清朝下面的藩属国,康熙皇帝在绘制全国地图的时候把朝鲜也包括在内,可见清朝统治者认为朝鲜也属于清朝的版图,只不过因为这里没什么油水懒得直接控制罢了。

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元朝和清朝某种程度上已经统治了朝鲜半岛,只是把朝鲜半岛上的王国视为高度自治的地方政府而已,只不过现在我们不这样讲是为了避免引起国际矛盾,因为历史从来是为政治服务的。

最佳贡献者
2

元朝和清朝的疆土如此广阔,为什么都没有统一朝鲜半岛?其实这个问题有点绝对,清朝时中原与朝鲜的关系基本上是从唐朝以来的宗藩关系,但元朝时其实在名义上已经将朝鲜半岛完全纳入了版图,当然实际情况还不太一样,至于这两个时期中原于朝鲜半岛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就请看下文详解吧。


历史传承的原因

我们要回答这个疑问,首先就要明确一个基本认识,也就是即使在战争频发的古代,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政权要进行战争也都是有明确目的的,而且其中多数情况其实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是为了经济和人口。比如农耕民族扩张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取得对某地的土地和人民的控制权,从而通过赋税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能够养活更多人口,以增加国力。而游牧民族的扩张则很多时候更加直接,为了抢夺财富和人口,或者也是为了占据农耕区,通过赋税和人口增加财富和自己的实力。所以单纯为了寻找君临四海的感觉或者为了君主个人的私欲,没有经济利益掺杂其中的扩张在历史上其实是非常少见的。

汉四郡乐浪、玄菟、真番、临屯的大致方位

所以在早期中原王朝对于同样属于农耕区的朝鲜半岛也是发生过兴趣的,比如汉朝在今天朝鲜半岛北部设立过汉四郡,隋唐时期则对发源于中国东北,后来领土扩展到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持续用兵,最终在唐高宗时期将其彻底灭亡。不过在灭亡高句丽之后,唐朝也只是占据了曾被高句丽占据的朝鲜半岛北部,半岛南部则成为了灭高句丽时的盟友新罗国的领地。但朝鲜半岛对于唐朝来说毕竟只是边陲之地,所以唐朝对于当地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是远远比不了新罗的,而且在灭亡新罗之后不久,西线的吐蕃和阿拉伯其实很快成为了唐朝的主要对手。因此之前征讨高句丽的一些名将,如刘仁轨和薛仁贵等很快都被调往西线。

而新罗则在此前后开始支持高句丽余部反唐,并很快与唐朝爆发了直接冲突。虽然新罗和唐朝总体实力相差悬殊,但强龙难压地头蛇,最终经过数年大战之后,双方还是基本达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结局,即唐朝认可新罗占据朝鲜半岛北部大同江以南区域,但新罗继续向唐朝称臣,同时认可自己的疆域完全局限在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之外的地区不再有任何非份之想。而在此之后,历代中原王朝和朝鲜半岛之间基本都维持了这种关系。

唐与新罗也曾大战数年

双方都愿意维持这种关系是因为,首先朝鲜半岛各个王朝深知自己的实力和中原任何一个王朝相比都有几何级数的差别,所以如果自己在任何情况下主动挑衅,最终除了灭国不可能有任何其它结果。但中原王朝却也认识到,虽然灭亡朝鲜半岛的王朝没有问题,但在灭亡之后的统治却麻烦很大。因为经过新罗和后续几个朝鲜半岛王朝的经营,在朝鲜半岛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民族认同的朝鲜民族,它虽然汉化程度很高,但其独特性也很明显,所以对外族统治很难认可。而这种不认可就会给征服之后的统治造成很大麻烦,维持治安需要长期派驻大量军队,这就会抵消因此占领该地而获得的赋税收益,其人口也很难为己所用,所以是得不偿失。所以还不如就维持原有的关系,使朝鲜半岛成为中原防范日本的屏障。所以这种体制对双方都是最有利的。

元朝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但我们刚才说到,元朝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大杀四方的蒙古帝国,所以虽然元朝从建立起的定位就是中原王朝,但其扩张性相对于其它中原王朝还是要强一些的,而这一点在元朝时朝鲜半岛的状态上其实也有体现。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元朝建立之前,蒙古帝国对朝鲜半岛的经略。早在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在从金朝夺取了东北和北京等地的控制权之后,就曾派军进入朝鲜半岛,但当时蒙古军队的目的却不是灭亡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而是联合高丽去剿灭当时盘踞在半岛北部的契丹残余势力乞奴和金山等部。当年12月,蒙军哈真部和高丽军赵冲部联合将契丹残部剿灭,双方主将还结为兄弟,蒙古与高丽与也约为兄弟,相互建立了比较友好的外交关系。

但仅仅过了6年之后,实力越来越强的蒙古帝国就开始要求高丽称臣,之后高丽还将蒙古派去的使节杀死。但因为蒙古帝国当时正忙于南征和西征,所以没有立即报复高丽。但该来的总是会来,在公元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命令撒里台统兵数万出征朝鲜半岛,很快攻下高丽北部40余座城池,进逼平壤。高丽高宗王皞(hào)无奈之下只得赔款求和。但蒙军却在高丽各个州郡留下了70多名达鲁花赤(掌印官),事实上间接控制了高丽。

江华岛的位置,右边星处为今天的首尔,下方城市则是今天的仁川

不过当时高丽对这种安排其实是不接受的,所以仅仅一年之后,王皞就将所有达鲁花赤全部杀死,自己也主动迁都到了位于今天首尔西北的江华岛,并修筑工事应对蒙军来袭。所以可以说当时高丽的抵抗决心还是很大的,而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让大家了解为何中原王朝通常不愿意用兵朝鲜半岛将其完全纳入领土了。

所以从公元1233年开始,蒙古帝国和高丽之间又先后发生过6次战争,高丽王室在此期间始终留在江华岛,持续抵抗蒙军。最终虽然蒙军占据了上风,高丽同意向蒙古帝国称臣,但蒙古帝国也同意高丽“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也就是让其自治,但其王子要前往蒙古帝国作人质。而公元1260年,忽必烈开始执掌蒙古帝国,这一年高丽王皞也死了,所以忽必烈派军护送高丽质子王禃(zhí)回半岛即位。但王禃回去之后却一度被高丽大臣给废了,后来还是在忽必烈的强力干预下才复位,所以王禃对忽必烈可以说是感恩戴德,复位后还亲自到北京去朝拜忽必烈。所以在此之后,蒙古帝国对高丽的控制比之前又上了一个台阶。在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前后,忽必烈更是直接将今天的平壤、朝鲜咸镜南道和韩国济州岛等地区划归元朝辽阳行省管辖。

现代史学界有许多人也认可蒙古帝国末期已经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同时忽必烈为了准备对日本的征服行动,又很快在高丽其它地区设立了征东行省,所以当时在名义上,朝鲜半岛是完全成为了元朝的领土的。但征东行省和元朝其它行省还是有很大不同,因为它并没有改变高丽由高丽国王直接统治的局面,而且所有官员任命仍由高丽国王决定,赋税也不上交元朝中央,所以当时朝鲜半岛的多数地区可以说是元朝的一个高度自治区。但高丽国王此后不再有庙号,其臣民对其的称呼也从陛下改成了殿下。此后高丽王室和元朝皇室连续几代通婚,高丽历代继承人都要送到北京长大成人之后才能返回高丽。高丽王室和元朝皇室的紧密关系一直持续到元末。公元1358年,高丽在元廷风雨飘摇之时决定反元,其大将李成桂逐步重新占领了被忽必烈划归辽阳行省的平壤和济州岛等地。但高丽王室因为与元廷关系过于密切,所以在元朝灭亡之后其统治也出现危机,很快被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等于也成了元廷的陪葬品。

清朝和朝鲜半岛的关系

而明朝建立之后,和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又恢复了之前的宗藩关系。明朝还曾在公元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助其免于灭亡的命运。但在后金和清朝兴起之后,在公元1627年和1636年两次攻打朝鲜,逼迫其向自己称臣,并切断其与明朝的联系。在公元1636年的丙子战争中,清军很快攻破了汉阳,也就是今天的首尔,朝鲜仁祖李倧(zōng)在汉阳南方的南汉山城避难了一个多月后投降,向皇太极三跪九扣,同意向清朝称臣,切断与明朝的联系。

描绘李倧跪拜皇太极,向其称臣的浮雕

之后朝鲜就与清朝建立了宗藩关系,而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清末的甲午战争时为止。在此期间虽然清朝与朝鲜的关系不如明朝与朝鲜的关系那么密切,朝鲜王室和民间在暗中也曾有过一些反清的举动,但在总体上清朝与朝鲜的关系与明朝时基本一样,即仍然维持了朝鲜向中原王朝称臣,充当中原王朝屏障,换得自主半岛事务。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朝鲜每年向清朝朝贡一次。而在公元1884年朝鲜开化党在日军支持下发动甲申政变时,清朝还派袁世凯率领2000军队进入汉城,击败日军帮助朝鲜高宗复位。等于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明朝时援朝战争的一幕。


但随着晚清中国国力的进一步衰落,最终朝鲜半岛还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完全占领,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宗藩关系至此告一段落。

3

简单来说,是因为元清兴趣不大。

元朝和清朝都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无比辽阔的王朝,但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他们在东北亚留了一个角,那就是朝鲜半岛。实际上,元朝和清朝都曾对朝鲜半岛发起军事进攻,但并没有将之完全占领,设立州县治理,究其原因,还是朝鲜半岛的价值不大。

朝鲜半岛这块土地在今天看来当然无比优越,三面环海,优良港口众多,可在农业为本的古代,朝鲜半岛毫无用处,半岛到处是山,平原极其狭小与破碎,因而导致物产很少,对中原王朝而言,吸引力很低。

历史上,箕子朝鲜的建立者是商朝遗族,也曾接受周朝册封,但很少去朝贡,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发兵攻占朝鲜大部,设立汉四郡,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混战,这些地区才落入高句丽之手,高句丽因此成长为盘踞东北亚的一霸,隋唐两朝废了不少力气才将之灭掉。

唐朝曾短暂占领朝鲜半岛北部,因鞭长莫及而给新罗打工,也让后来者明白朝鲜半岛这块土地占领比不占领坏处更大。

元朝时期朝鲜半岛的主人是高丽王国,元朝对其进行了深度的渗透,但没有进行直接管辖。

在元朝还是大蒙古国时,主要对手是金国和西夏,对高丽是瞧也不瞧,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野狐岭之战后金国衰落,屡屡遭受蒙古进攻,金宣宗断然南迁汴京,蒙古随后攻陷中都,占领河北地区,金国被截断成南北两段。

金国在河南闹腾着北失南补,跟南宋开战,辽东却爆发契丹族起义,契丹人耶律留哥建立东辽政权,不久金国留守辽东的将领蒲鲜万奴自立,建东真国,后改东夏。

后来蒙古决定向辽东进兵,东夏投降,成为蒙古属国,东辽被灭,残部转进高丽,四处劫掠,搞得高丽不厌其烦。直到蒙古、东真联军不请自来,高丽才解决了契丹之乱,高丽和蒙古结为兄弟之国,向蒙古缴纳“国赆”。

1225年蒙古使者在高丽边境被杀,蒙古于6年后发兵进攻高丽,高丽向蒙古称臣。不过蒙古人一撤退,高丽迁都江华岛,又跟蒙古人干起来了,断断续续一共打了五次,直到忽必烈上位才结束了高丽蒙古战争,高丽也真正认识到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势力,从此唯元朝(忽必烈改国号为元)马首是瞻。

元朝疆域辽阔,为了治理如此广阔的疆域,他们开创出一种新的行政制度,即行省制度。行省全称行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是今天省制的开端。

在元朝诸多行省中,有一个最为特殊,那就是征东行省,其管辖范围就是高丽王国,但行省首领不是元朝派遣,而是高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赋税不用上缴,只需定期入贡,名为行省,实为属国。

搞出这么一个行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元朝要对日本下手,朝鲜半岛只是跳板,所以征东行省又叫征日本行省,元朝在此进行进攻日本的准备,可惜两次进攻日本都以失败告终,征东行省就这么一直存在下去,直到高丽灭亡。

元朝灭亡后,高丽还跟北元混,甚至想发兵参与北元对明朝的进攻,结果半道上大将李成桂反了。李成桂向明太祖请赐国号,明太祖赐高丽古名朝鲜,朝鲜王国取高丽而代之。

朝鲜的建立与明朝有莫大关系,朝鲜一直对明朝非常恭敬,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是明军帮忙打退,所以明末后金崛起于东北亚之时,朝鲜是坚定站在明朝这边的。

奈何明朝走向衰落,保不住自己的属国,在皇太极的进攻下,朝鲜被迫与明朝断绝关系,这是后金第一次进攻朝鲜。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汗为皇帝,要求朝鲜称臣,朝鲜不愿,清朝第二次入侵朝鲜,朝鲜被迫称臣,成为清朝属国,清军退兵。

元清两朝明明都已经攻占朝鲜了,为何不占住而只是留作属国呢?原因就是上面说的,朝鲜半岛价值低。

占领朝鲜半岛肯定要驻军,当地的物产又供给不了驻军,那就要从中原运粮,长此以往,消耗非常大,得不偿失。而作为属国的话,朝鲜半岛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万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就是很好的体现,如果朝鲜半岛是明朝领土,明朝损失只会更大。

再有就是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朝鲜半岛一向都是属国之地,属国都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自主,向中原王朝进贡即可。

4

自打南宋彻底被蒙古人消灭后,一个巨无霸的帝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大哉乾元,是为大元。大元立国之初,也陷入了一个行政困扰,那就是如此巨大的版图,以往的中央朝廷旧的行政管理制度无法继续适用。

元朝的大皇帝和宰相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那便是重新自我定义一个崭新的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度。

元朝的行省制度又称行中书省制度,俗称为“宰相府的派出所”,采取流动政府的管理方法,行省当中的行政长官代行中枢决策,因而有此等“宰相府派出所”的名义。

元朝统治者有一个特点,他们对于被征服地区原来的主人的安置处理大不相同,总的来看:一是评估原主人在抵抗过程中的举动,若抵抗激烈如南宋,旧主人必须要牢牢掌握,若是抵抗意志不强,甚至直接投降的,往往保留其原本在当地的荣华地位,但不给实权。

二是按照所拿下的地方的价值重要程度进行分析,若该地属于特别重要的,旧主人是一定要被消灭干净的,例如西夏,几乎全国被屠,党项族就此消散、再比如金国,完颜皇族与宗室举族被戮,后妃子嗣则尽数押送入草原深处,自此失踪。

我们来看朝鲜半岛在元朝属于上面哪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朝鲜半岛的原有主人是高丽,高丽王朝对于元朝统治者的赫赫武功,自然是生不起什么太多的抵抗意志,毕竟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高丽都是臣服于蒙古的附庸国东夏国的存在。

后来元朝废除东夏国,将原先金人的老家、后来的割据政权东夏国东北那地儿正式归为辽阳行省,相当于元朝小弟的小弟,那自然是倒头便拜,因此元朝在征服高丽王朝的时候,是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的,那么元朝是不是保留了它在当地的荣华地位呢?

据史料记载,确实没有动高丽王室,依旧让高丽王室舒舒服服的待在朝鲜半岛之上,至于实权,那肯定是没有了,财政权力和兵权以及行政权力全部都该是元朝的辽阳行省,并且此后元朝经常派人与高丽王室联姻,此后高丽王室虽然不是实权者,但几乎每一代都与元皇室有姻亲关系,双方经常互通有无。

表现与内地藩王并无什么太大不同,事实上几乎不存在什么独立的可能性,收到辽阳行省的直接管辖。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情况,朝鲜半岛这种地方重不重要,在现在看来极为重要,可如果你仔细站在当时元朝的角度,你会发现,朝鲜半岛这种贫瘠且多山的地方,实在价值有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对于元朝来讲,朝鲜半岛保留高丽王室,再把权力基本上收归进入行省之中便可。

我们再来谈谈另一个朝代,清朝,清朝同样也是一个疆域极为庞大的朝代,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奉行的是一种成于明朝的朝贡贸易体系:这个体系之下,朝鲜属于藩属国,而明朝属于宗主国,宗主国有义务保护藩属国,藩属国也有义务随从宗主国作战。

对于当时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王朝,早在入关之前,后金(清朝)军队就对朝鲜半岛进行了攻打并征服,为了防止朝鲜半岛这个明朝的藩属国偷袭后金的后背,征服之后,同样是因为朝鲜半岛土地贫瘠且多山,对于后金地理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对于当时的后金政府后来的清朝政府来说没有留守价值,因此后金政府对朝鲜半岛的评估战略价值有限,只是逼迫李氏朝鲜宣誓从此朝贡后金(清朝)即可。

对于后来坐拥天下的清朝来说,既然明朝时候朝鲜就是一个乖乖的藩属国,那么以后就让它继续做藩属国,因而朝鲜虽然没有被大清设为自己州府,但却一直是清朝的藩属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5

其实不止元朝和清朝,中国历史上直接统治过朝鲜半岛的朝代很少,而且这些朝代大都只是统治了朝鲜半岛的北方部分区域,统治的时间也都不长,就更别说统一朝鲜半岛了。笔者认为元清两朝没能将朝鲜纳入版图的原因,应该从放眼于整个中国历史来分析而不是单单看这两个朝代。朝鲜半岛位于中国东北鸭绿江对岸,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历史上朝鲜和中国一样使用汉字,还一直以“小中华”自居,是和中国最相似的一个国家了。不仅如此,朝鲜半岛的战略位置也极其重要,是遏制日本的第一道防线。中国古代王朝多次在朝鲜与日本爆发战争,那么朝鲜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没能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之中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朝鲜半岛的地形。朝鲜半岛地形属于丘陵地形,多山多水,尤其是朝鲜北部,百分之八十的地区都是山区,可供耕作的平原地区星星散散的散落在这些山区之间。多山,使得整个朝鲜半岛易守难攻,而古代农业社会,缺少平原就代表着贫穷。中原王朝想要征服朝鲜一方面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另一方面即使征服了朝鲜能带来的收益却低得吓人。

二、朝鲜和中原地区的联系非常脆弱。在古代,朝鲜和中原地区的联系,主要依靠燕山旁边狭窄的山海关,经过辽东半岛,再到朝鲜。这一条路线经常要受到东北渔猎民族的威胁,在王朝强盛的时期还能够震慑住那些渔猎民族,一旦实力衰落辽东地区就会成为中原王朝和东北渔猎民族的拉锯地带。朝鲜半岛就会失去和中原的联系,变成了一块飞地,明朝就是这样和朝鲜失去路上通道的。而在中国古代,辽东地区一直是军事前线,没有战事的时间很少。中原王朝控制辽东地区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没有余力去占据朝鲜半岛。

三、朝鲜半岛的军事实力并没有那么弱。朝鲜半岛虽然很穷,但在历史上挺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像一只刺猬一样。虽然说不上强,但你硬要打的话,他还是挺能恶心人的。隋唐时期统治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高句丽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就让隋唐两朝吃了不少苦头,蒙古人征服高丽也足足打了九次花费四十二年,才彻底征服到了明朝,朱元璋册封李成桂为朝鲜王,还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之后朝鲜依靠明朝,数百年没有大的战事,这才使得军事实力大大下滑。

四、元朝之后,朝鲜半岛已经被中原王朝半征服了。从唐朝在朝鲜半岛扶持新罗起,朝鲜半岛就臣服于中原王朝。到了元朝时期,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大大加深,甚至有了高丽国国王必须立元朝公主为王后的传统。到了明朝,尤其是在壬辰倭乱之后,朝鲜已经成为明朝的附庸国了。朝鲜国王立谁为太子必须经过明朝同意,国王登基前必须先去觐见明朝皇帝,而且朝鲜对明朝异常尊重。可以说百依百顺,甚至在明朝灭亡后还一直用着明朝的年号,明朝对待朝鲜也“待以加礼,他国不敢望也”。清承明制,到了清朝,虽然朝鲜暗中不服清朝,但在面对清朝时还是乖乖俯首称臣。所以对明清两朝来说,这个已经乖乖称臣的朝鲜,比再花力气去征服更加划算。

综上所述:元清两朝没能将朝鲜纳入版图的原因就了然于目了。不知读者朋友们还有什么补充吗?欢迎留言交流。

6

自然是代价高于收获啊。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朝鲜半岛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数千年前殷商遗族箕子前往半岛以后,半岛与中原的关系就密不可分。然而始终都没哪个朝代完全将半岛纳入领土范围。

元朝与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但也并没将朝鲜半岛收了,让澹奕来谈一谈

并吞容易破坏朝贡体系

虽然近在咫尺,但对于任何入主中原的王朝来说,朝鲜半岛都是个很特殊的地方——臣服已久,而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东方古代秩序的重要象征,是朝贡体系最重要的一环。明王朝时代,朝鲜王朝甚至被列入第一藩属,朝鲜国王享用亲王仪仗冠冕,这在当时众多藩属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元朝时代,高丽王朝名存实亡,被废置为“征东行省”;清朝前期,女真铁骑甚至攻入汉城俘获朝鲜国王,但始终都保留了其相对独立

实在没什么好处,费劲费力不讨好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多山地,自古以来相对比较贫瘠。无论对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虽然如今的韩剧中各种吹嘘,说古代中原逼迫朝鲜半岛上贡大量金银财宝,但很打脸的是,历史上,朝鲜半岛能够上贡、交易的东西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兽皮、人参、土布,而最多的就是女人。元朝与明朝宫廷中,来自半岛的宫女妃嫔等非常多。

澹奕认为,朝鲜半岛终究不是华夏,费劲心思得到也无法长久守住,如同当年唐朝曾经短暂统治过一般。如此吃力不讨好,自然没必要去刻意强求,毕竟作为藩属国就已经很听话了

7

因为古代的朝鲜半岛比较贫瘠,满洲和蒙古对这里兴趣都不高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在地理环境上相对比较封闭,因此也比较安全。从商周时期,就有很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争而跑到朝鲜半岛居住。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政权就是由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所建立的,史称“箕子朝鲜”。

(图中方框内的就是朝鲜半岛,其地处亚洲大陆东北部边缘地带,三面环海,比较安全)

箕子朝鲜立国超过900年,比周朝的寿命还要长。直到西汉初年时,才被同样来前来避难的燕国人卫满所灭。此后卫满继续使用朝鲜国号,史称“卫满朝鲜”。

虽然都叫朝鲜,但卫满朝鲜的国祚并不长,只建国87年就因为作死被汉武帝所灭。随后汉朝在卫满朝鲜建立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史称“汉四郡”。

不过此时汉朝只是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但汉军并未未涉足过朝鲜半岛南部(今天的韩国)。

在西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也开始出现了许多带有部落性质的小政权,最后行了了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此后这三韩逐渐演变为百济和新罗,到南北朝时期,与北方兴起的高句丽政权在朝鲜半岛形成三足定力之势。

目前中韩对于高句丽的归属问题一直争执不下,韩国认为高句丽是朝鲜民族建立的政权,属于韩国历史。而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史学界则坚持认为高句丽是中国地方政权,属于中国历史。

对此本文不做讨论,不过高句丽这个国家确实非常强大。隋朝统一中国后曾三次征讨高句丽都没能成功,最后反而为此引发国内民变,成为隋朝灭亡的导火索。直到唐太宗年间,高句丽才被唐军消灭。此后唐军又联合新罗,消灭朝鲜半岛上的百济,至此中国再度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

不过唐军在这里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多久,在百济灭亡后,新罗和大唐之间的盟友关系宣告结束,新罗开始试图驱逐唐朝在半岛的势力,最后新罗击败唐军,夺取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而唐朝和渤海国则分别控制半岛西北和东北地区。

唐朝灭亡后,中原王朝连辽东和幽云十六州都丢了,就更顾不上朝鲜半岛了。而新罗政权也在公元9世纪时被高丽王朝所替代。此后高丽王朝又历经与辽、金的战争,均成功击退入侵者。

到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对高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由于朝鲜半岛多山,非常贫瘠,而且冬天非常冷,因此蒙古人抢完就走了。此后蒙古军再次征伐高丽,高丽支持不住,只得向蒙古投降,成为蒙古内藩。

(首尔周围都是山,朝鲜半岛土地稀少,在古代非常贫穷,占领这里并没有多少油水)

元朝建立之后,为了进攻日本,忽必烈在高丽设立“东征行省”,由高丽国王兼任东征行省平章政事,也就是东征行省丞相。不过高丽虽然在名义上是蒙古的大元帝国的行省,但实际上还是保持着独立的。

当然,元朝也动过彻底吞并高丽的想法,元英宗时期就曾经想在高丽设立三韩行省,与内地各省地位一致。不过这遭到大学士王约的反对,王约认为:“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最后英宗听从了王约的建议,放弃了吞并高丽的想法。

从王约的话中可以看出,中原王朝不占领朝鲜半岛,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没啥油水。古代朝鲜人曾经自豪的声称本国是“三千里锦绣江山”,虽然这话听起来比较吹牛,但确实非常写实,因为朝鲜真的都是山!

由于山多地少,朝鲜半岛支撑不起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因此这里也相对比较贫穷。所以在古代人看来,朝鲜就是一片山区,要它干啥?

(朝鲜半岛地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里都是山,只有在半岛西海岸有少量平原)

至于日后的清朝,其主要的征服目标是富饶的大明,清军征服朝鲜仅仅是为了剪除明朝的右翼,为自己南侵扫除后顾之忧。对于朝鲜半岛,满人与蒙古人一样,都不太感兴趣。

不过在后金初年,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在征讨朝鲜时曾想在此地自立为王,但是他的想法遭到随军将领的全部反对,最后只得作罢。

纵观整个朝鲜半岛历史,来自东亚大陆的政权对半岛都不怎么感冒,只有日本一直觊觎此地。因为作为一个岛国,日本若想逐鹿中原,就必须夺取朝鲜半岛。而朝鲜历经千年,最后也是在1910年亡于日本手中,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首次彻底亡国。

8

首先说下,在历史上中国是有吞并过朝鲜的,在汉武帝时期占领了朝鲜全境,并把当时朝鲜设立为四郡,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如果只算占领朝鲜半岛的全部领土的话,元朝时曾把朝鲜国王都感到了岛上。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如果要占领朝鲜半岛其实是有实力的,但很少有会去长期占领朝鲜半岛的朝代,至于这个原因主要还是从多方面因素考虑。

成本因素

不管是元朝、清朝还是别的朝代,从统治者角度来看,统一朝鲜不是不能,而是不值得。我们知道国土面积越长必然是边境线越长,而所需的兵力就越多,然后边境就的关口就需要重兵把守。既然在边境驻兵,那么国内的粮食和军需品就要源源不断的运往边境,而这些动辄几万的驻军会对朝廷造成极大的压力。

如果朝鲜是个丰硕之地那也值得,但当时的朝鲜却是荒芜贫瘠之地,说白了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无法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占领了也没什么用,还要消耗国家资源。

附属国的价值

既然朝鲜没有经济上的收益,那么就让它成为附属国。附属国就可以成为缓冲地带,明朝时期抗日援朝的战争就能体现出来。打战在别人地盘上打,花钱也花人家的,我过来帮你赶跑敌人总不能还要我出钱吧。

如果战打赢了,附属国千恩万谢,送钱送女人,可以宣扬国威;如果打输了,可以回国整顿兵力重新再来。 反正怎么算都不亏,而附属国每天还必须岁贡,牛羊布匹什么的,不用派兵驻守消耗还能有收入,岂不美哉?

大国气度

当时朱元璋把朝鲜立为不征国之一,除了上面讲到的几点外,主要是还能让周边国家感受到来自天朝上国的大国气度,当然这是一种外交策略,而这些国家也是感恩戴德。而作为大局战略观来看,自己有一两个小弟打下手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事,别人欺负小弟了,两国联合起来揍他,大哥要打别人了,带上小弟一起走他,只是中原王朝历代是高傲的,不屑于找人帮忙,最后苦的也是自己。

最后提下,中西方作为宗主国的观念不同,中国历代的附属国都有自己的经济、文化,他们向中国王朝年年进攻。而像唐、明、清朝这样的大国虽然都有接受他们的进贡,但自称天朝上国的我们赏赐他们的更多,帮助平叛、御敌所花的钱更多于进贡。

像元朝、清朝那样的统治者心里都看不起朝鲜这样的穷乡僻壤,每次进贡的都是些泡菜、毛皮什么的,都是扔在仓库发霉,这样的地方统一了干嘛?

9

这个问题用词不准确,朝鲜半岛作为在我国历史上从未全境属于中原王朝的地区,用“统一”是不准确的,在静夜史看来,“征服”更为准确一些。

那么数千年来的中原王朝,即便是领土面积广大,擅长开疆拓土的元朝和清朝,对朝鲜半岛也未行“征服”一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得很。

不过看似不可思议,静夜史则认为意料之中,因为朝鲜半岛太有特点了,所以导致了它在历史上相对独立的命运:

1、位置太偏

说没有征服朝鲜半岛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最起码汉朝、唐朝、元朝都对朝鲜半岛用兵,其中蒙元更是前后九次出兵朝鲜半岛,最后迫使高丽投降,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

“征东行省”,顾名思义就是为“征东”做准备,也就是为征讨日本做准备。而在元朝三次征讨日本失败,断绝了征服日本群岛的欲望后,征东行省重新成为元朝的藩属国高丽,其藩属国地位一直保持到1392年李氏朝鲜建立。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进攻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这个半岛对中原王朝的意义等于没有意义。

除了元朝对火山地震频发的日本群岛不甘心,历朝历代从未将日本作为征服目标,朝鲜半岛自然没有战略价值。从汉朝以来,中原王朝的战略中心始终在西域和蒙古高原地区。即便自唐朝灭亡后,政治中心东移,东北政治地位凸显,与朝鲜半岛关系逐渐密切,但蒙古高原依然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努力方向,东北自金朝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后,其稳定性虽受到朝鲜半岛的高丽和李氏朝鲜等形象,但决定其归属的力量,依然来自蒙古高原。

所以,位置偏僻的朝鲜半岛,因为战略价值的确实,历来不受中原王朝重视,元清也是如此。

2、环境恶劣

战国时期逐渐占据生产力主力的小农经济,最喜欢的是雨热同期的自然环境,朝鲜半岛比同纬度的东亚大陆更加温和湿润,自然是小农经济的优良场地。

但崎岖的地形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大规模开展,使得这里长期难以实现粮食自给,这一局面至今都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而且,最要命的还是它的位置太过遥远,虽然这里和东亚大陆直线距离不远,但浅浅的黄海是海洋经济一直不发达的中原王朝不愿去经营的自留地,所以对于黄海彼岸的朝鲜半岛,中原王朝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虽说陆路也可直达,但连结东北的辽西走廊直到隋唐时期才从滩涂变成沿海平原。而且这一走廊在历史上还极易受到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威胁。加上东北地区的女真等少数民族、东部的日本等势力,经营朝鲜半岛需要耗费的精力实在太多。

本质上说,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决定了中原王朝不可能对入不敷出的区域进行长时间有效的管理,所以这注定了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不可能成为中原王朝的菜,保持羁縻统治或者列为藩属国是个不错的选择,元朝和清朝循先例也无可厚非。

3、骨头太软

中原王朝之所以愿意将朝鲜半岛列为藩属国而不是直接统治的疆域,除了成本高入不敷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里的统治者一直以来都很“乖巧”,从高丽到李氏朝鲜,呈现出越来越乖巧的趋势,这就让元清这样的野蛮王朝也不由自主地融化了。

对于地狭人少的朝鲜半岛政权而言,装怂绝对比逞能好得多,李氏朝鲜的李成桂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朱元璋装怂,李成桂如愿以偿得到了几辈子战争都拿不到的鸭绿江以东所有土地。明朝后期,后金和朝鲜打了两仗后,朝鲜就称帝改弦更张成为清朝的藩属,作为清朝的第一藩属国,朝鲜不仅政治地位较高,而且保留了更多的自主权,其中就包括准许穿戴明朝冠服,使用崇祯年号等。

无论元朝还是清朝,因为将蒙古高原牢牢纳入版图,东北地区的统治空前稳定,在对朝鲜半岛没有征服欲望的情况下,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只需要朝鲜半岛臣服自己,不犯上作乱侵扰东北就可以了。

实践证明,朝鲜乐意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所以元清等中原王朝自然没有必要劳心费力将其拿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10

元朝最巅峰的时期差不多统一欧亚大陆了,但是却不对朝鲜半岛出手是有原因的。

其一:朝鲜半岛不大,而且人口也不多,也是属于北方了,在冬天也是非常的寒冷,最主要的是耕地面积小,无法创造出大量的粮食,没什么可收益的。

其二:虽然半岛人口不多,但是去征服,去统治它也是需要花费不少力气的,倒是让当它当个附属国,每年进贡人参什么的。

清朝也是差不多这个原因吧。而且从前至此,都没怎么打过朝鲜,它也掀不起大风大浪,而且中国是个传统的国家,不会以大欺小,爱好面子,虽然元朝跟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创建的,但是基本都被汉族的思想同化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