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因为刘备是汉室的后裔,代表着封建社会的正统。五虎上将也的确是蜀国的柱石!被神化并不意外!
神话五虎上将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他的作者是罗贯中。
因为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有政治立场的,也就是以蜀汉为正统,但罗贯中写的只是小说,并不是历史,所以《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很多人与事,都是与历史不符的。
比如说刘备的五虎上将,这在历史上也是没有的,正史上刘备只封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别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赵云在历史上只是个杂号将军--翊军将军。
三国演义虽然有神化五虎上将,但实际上五虎上将中,除了赵云和黄忠外,其他三个还是名副其实的。
三国演义中最被神化的就是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仅次于吕布排名天下第二的猛将,号称常胜将军,一生从无战败,一出道便与文丑五六十回合战平,一个回合杀鞠义,一个回合斩高览,三十个回合击败张郃,三十个回合打平许褚等等。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最出名的一战,就是长坂坡之战,此战是赵云被神化的巅峰,三国演义记载了此战赵云英勇无敌,独自一个大战83万曹军,七进七出,无人可挡,此战赵云斩杀曹营将领五十多员, 名震天下。
汉水之战是赵云的第二高峰期,赵云以弱势兵力,大战曹军主力,让曹营名将张郃、徐晃胆战心惊,赵云还在七十多岁时出战,力斩西凉名将韩德一门五将。
实际上,真实的赵云是没有这么多战绩的,真实的历史没有所谓的大将单挑,赵云与其他将领的单挑全部是虚构的,就连赵云的成名作,长坂坡之战也是虚构的,赵云是救了刘备的夫人与儿子刘禅,但没有与曹军交战的记录。
另外汉水之战是真实的,赵云确实率领极少的军队,利用空城计与数倍于已的曹军交战,而击退曹军,此战赵云还被刘备夸奖为子龙一身是胆!
正史上没有赵云斩韩德一门五将,甚至历史上没有记载赵云的年龄,赵云还随诸葛亮北伐过一次,之后不久就病死了。
黄忠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些神化,在三国演义中,黄忠与关羽大战了数百回合,因为与关羽惺惺相惜而被太守韩玄怀疑通敌,将要被杀时,魏延救了黄忠,之后才投靠刘备,之后随刘备入川作战。
历史上的黄忠,在刘备南下取荆南四郡就直接投降了刘备,没有那么多故事,也没有与关羽单挑,也不是魏延所救。
但是黄忠确实是杀了夏侯渊,这不是黄忠英勇,而是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奇谋,黄忠只是执行了计策,才取得成功,斩杀了夏侯渊。
夏侯渊被杀主要原因是轻敌,身为主帅,只带了几百人修鹿角,而且还中了刘备的声东击西之计,最后被黄忠成高临下用优势兵力所杀,夏侯渊应该是死于乱军。但三国演义都算到黄忠头上了,也是一种神化。
关羽和张飞两人并没有被神化,虽然有些虚构的事情,用来增加关羽和张飞勇猛,但实际上,两人在历史上也确实很历害。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虚构的,历史上没有,关羽杀颜良是真的,史书上明确记载了关羽亲手斩杀颜良,而且是单枪匹马一个人冲入敌阵,斩了敌方主帅,这在整个三国中都是唯一的。
关羽杀文丑是虚构的,文丑死于乱军,谁杀的?不知道,可能是小兵杀的,反正没有记载。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也是虚构的,历史上压根就没事,关羽是寻找刘备了,但路上没有任何事记载下来。
关羽襄樊之战,擒于禁,斩庞德是真的,不过没有水淹七军,不是关羽主动挖开河水淹的,而是天降暴雨,曹军又在低洼处扎营,关羽抓住机会才击败曹军。
事实上,在正史中,关羽才是三国第一武将,被称为万人敌和熊虎之将,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并不是天下第一的武将,被吕布抢了,关羽不是被神化了,而是被矮化了。
张飞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被神化,与在正史的形象和事迹是差不多的,当然了,三英战吕布是虚构的,可以不用考虑,但张飞在三国正史中,是仅次于关羽的武将,与关羽一起被称为万人敌和熊虎之将,绝非浪得虚名之辈。
长坂桥前,张飞确实是吓退了曹军,但并没有吼死夏侯杰,那是小说虚构的,张飞在演义和正史中都击败了张郃,将张郃打成光杆司令。
虽然张飞记载的事迹较少,但并不可否认张飞在三国武将中确实是一流勇猛之将。
马超在三国演义与正史中的事迹差不多,马超是西凉名将,在渭水之战确实杀得曹扣割须弃袍,但并没有与许褚单挑,与曹营众多将领单挑。
马超在演义中与正史中都与杨阜七位兄弟相斗,以一敌七,马超毫不畏惧,越战越勇,这个倒是真实的,而且除了杨阜外,其他人都被马超所杀,以一敌七,还能打出这种真实的战绩,马超确实是西凉第一名将和猛将。
马超与张飞的单挑是虚构的,没有所谓的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马超在投降刘备之揎,基本上没什么作为了,马超并没有被神化。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代表了封建正统思想的传承,作为小说宣传的正面形象,当然其人物要高大、神勇、传奇。二是刘备以仁德慈爱为本,深受历代人敬仰,所属文臣武将均为忠义之士,正义的感召,倍受后人喜爱。三是就三方优势而言,魏占天时,拥中原之地,吴占地理,有长江之险,蜀占人和,拥有天下顶级人才,也许是上天的公平配置,也许是君主的个人魅力的征服。恰恰在史书《三国志》中记载文字最为简略的就是蜀汉的五虎将,但在唐、宋以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尤其是历代文人都对五虎大将推崇备至。总的来说三国这一段历史最光彩夺目的就是英雄眩目,人才倍出。正象杨慎的临江仙所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我是紫气东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起三国时期的五虎将,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五虎上将的事迹一直流传后世,相比于其他三国人物,五虎将的威名远扬于国内外。《三国志》作者陈寿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合在一起做传,也就有了后世流传的“五虎上将”。
他们五人的战绩确实也配得上起这个称号。那么他们五人有何战绩呢?后世为何要吹捧呢?结合《三国演义》来看下。
关羽:初出场温酒斩华雄,惊呆了十八路诸侯。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挂印封金,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战绩确实无人可比。关键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义字当先,对刘备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知恩图报。关羽不愧为后世武圣之名。
张飞:猛张飞,虎牢关单挑吕布显勇猛。长坂坡当阳桥上一句“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之决一死战”吓跑了曹操百万大军。义释严颜,有国士之风。智取瓦口关,大败张郃。在葭萌关与马超大战一天一夜,英雄心心相惜。
马超:名将之后,号锦马超,乃西凉英雄豪杰。在潼关大败曹操,使曹操割须弃袍,差点活捉曹操。后协助刘备进军成都,逼刘璋投降。
黄忠:百步穿杨之术,世所难当。定军山斩曹操大将夏侯渊一战成名。连关羽素敬佩老将军老当益壮,在刘备进入汉中,功不可没。
赵云:常胜将军,一生无败绩。单骑救主:长坂坡七进七出,让人热血沸腾。截江救阿斗,无不表现出个人的勇猛和善战。
在当时,刘备自称汉室正统后裔,天下人人心在汉,希望有汉室正统后裔来统一天下,不愿战乱,给人民一个稳定的生活。后世希望刘备有这五虎将能统一天下,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期盼。正是由于这样的吹捧,让我们可以去了解三国时期更多的英雄人物和脍炙人口英雄事迹。
五虎将关张赵马黄或者关张马黄赵有没有被吹,应该分人看。
关羽张飞在正史中均有万人敌的说法,关羽万军之中斩杀颜良也是事实。而同时代其他人均没有万人敌的说法,因此说关羽张飞的个人武力应该是当世无敌的存在。三国演义中虽然给他们都增加了很多传奇色彩,但武力方面却在他们之上又增加了吕布,甚至很多人通过演义,得出赵云典韦等人武力也在关张之上的结论,因此对关张二人,演义在武力方面不但没有吹,相反还拉低了,在传奇色彩方面是加强了,但也不能说吹。
马超正史记载有吕布的勇猛,但也有因许褚威慑而放弃突袭曹操的记载,因此武力上面应该稍有提升,但达不到吹的地步。
黄忠在三国演义之中本来描写就不多,最值得说的就是箭射关羽和斩杀夏侯渊,斩杀夏侯渊是正史之中存在之事,因此也算不得吹。反而黄忠本来是死于疾病,三国演义中改成被东吴小人物马忠射死,这应该属于拉低水平了。
赵云在正史中记录比较少,而且是关张马赵黄最后一位,三国演义中提升到了第三位,而且增加了超多的传奇故事,一下子让他的武力值隐隐有超越关张之势。所以说赵云是被罗贯中拔高了的。
因此综合来说,关张应该属于增加了传奇色彩而武力排位拉低,马超黄忠属于有小幅提升,而赵云属于大幅度拔高。算起来也达不到吹到很神的地步。
在《三国志》中,陈寿以关张赵马黄五人传记合为一卷,而以张乐于张徐五人为一卷,好像蜀汉五虎和魏五子相对应,其实蜀汉真正只有四虎。
之所以要如此突显“五虎”的能力,无非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蜀汉正统观念影响。虽然陈寿以魏为正统,那是政治需要,但后世统治者宣扬忠义为本,还是要尊刘抑曹。
二、魏五子多以统军见长,而蜀汉“五虎”个人武力突出。个人能力是历代小说家津津乐道的事,比如隋唐英雄李元霸,靠自己手中两柄擂鼓瓮金锤就灭了几十万叛军。行军打仗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么轻描淡写,靠两军主将单挑就能决出胜负,但小说这么写,有看头。
蜀五虎中,数赵云和黄忠被夸大的成分最多。细看三国就会发现,赵云跟随刘备,至少是二十年的老资历,但却没有被派去守荆州,没有带去打夷陵,甚至守汉中都没他的份。他的形象是历史上赵云和陈到的合体。他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到底是资历不够,还是缺少独自统军的经验,刘备的心思让人捉摸不透。
第三、有看点,值得说的故事吸引人,而历史故事的素材,至少需要一些底料。魏国这边,张辽曾是合肥地区最高司令官,曹操在东南面屏障,张郃曾在街亭大败蜀军,这时候司马懿还在家赋闲,徐晃被称为当今的周亚夫,乐进、于禁也曾在北方和少数民族作战中多有功劳。这些战事有的远离中土。功劳不小,但对于小说和传说来说,可说的故事比较少,远离中原的战事人就更不爱看了。
第四,张辽、夏侯渊、曹仁这些名将,都曾在一个地方一守好多年,虽然打的仗也很精彩,但不如刘备这边颠沛流离,几经转折那么有戏剧性。刘备半生飘零,地跨荆、益两州,曾几何时,达到了人生巅峰,突然情形急转直下,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夷陵大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乎焉。岂不戏剧!所以,故事的需要决定了角色需要丰满些,需要适当吹一吹,没料的就不好吹了。
刘备的五虎将是在小说里出现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带表了一种形象,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老百姓心中的一种英雄。当时三国鼎立,老百姓的愿望是没有战争,而当时只有刘备是汉朝的后世子孙,在老百姓眼里,刘备实行的是天道,曹操,孙权而是贼。所以就出现了刘备的五虎将组合。也是跟现在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样,缺一不可的。
其一关羽:跟刘备结义,对刘备忠心。曹操用高官俸禄想留他,还赐给赤兔马,这是何等高贵,但他还是不为所动,追随刘备,而此时的刘备在三国中是势力最小的,体现出了一个忠义,但他这个忠是小忠,也可是愚忠,他只忠刘备,刘备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主要体现的是义。体现了做人要有诚信,要说话算话,知恩图报。
其二是张飞:单挑卢布,夜战马超,醉和长坂坡,火烧茅庐。称为猛张飞主要表现就是猛,爱冲动,脾气暴躁,还有对主的忠心,能流传后世主要还是猛与对主的忠心,对兄弟的义。
其三赵云:作为刘备的保镖,一生没得到重用,但武力能与关张相比,在救刘备儿子的时候,在曹军中单枪匹马七进七出,就下刘备儿子,表现出了勇,还有对主公的忠,赵云的勇也是出了名的。
其四黄忠:名将之后,连关羽都说老英雄,能被关羽看得起的没有几个啊。黄忠年纪有点大,但是武力和勇谋却不输关张赵,说明老当益壮,老了还这么厉害,英雄啊,是男人的欧巴,百姓的英雄。
其五:马超,在与曹操作战中,在百万军中差点取了曹操人头,曹操被迫逃亡,能与曹操大将大战三百回合不分上下,其勇猛不下关张,是五虎将中的神辅助。
五虎将就跟现在的公司,团队一样,每个人都代表一个形象,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我觉得在当时作者是希望刘备成功,还天下一个太平,所以才给刘备配下了这五虎将。也是老百姓的一个愿望。
欢迎大家下方评论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历史。谢谢
首先“五虎上将”一词是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在陈寿的《三国策》中并没有这一词的出现。而《三国演义》则是以刘备集团为主正面人物进行描写,主要还是因为事情发生在东汉末年,刘姓仍旧是皇室正统,因此罗贯中还是将刘氏集团列为正统军!
但是身为正统军的刘备集团其实人才并不多,文臣武将都不及东吴孙权集团,更不用说曹操集团了,但是为了增强故事性,宣扬正义之师的强大,只能将刘备手下的人描述的夸张一点。
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而这五人的先后顺序,在小说中说是按照个人武功强弱来区分的,这一点或许是有可能,但是更多的是按照抗击曹操所做的贡献来排名。
首先关羽一直被世人奉为是“武圣”,跟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之人,刚开始成名是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温酒斩华雄。后来刘备战败,关羽被曹操所俘,但是之后的“千里走单骑”体现出了他对刘备的忠心不二,这为他加分不少!
对于曹操的打击最著名的要数“水淹七军”,将魏军杀的大败,随后差点逼迫曹操迁都,威震华夏,这一点可以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对曹操造成的威胁,也就属关羽最强!
第二个张飞,性格豪迈,勇猛无比,与关羽同称“万人敌”,关羽曾对曹操说张飞取敌军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自己比不过他。这一点虽不知真假,但是两人功夫应该不分左右。最主要战绩的长坂坡喝退曹兵,这一点是救了刘备大军,威慑住了曹操,论功虽不如关羽的水淹七军,但是对于刘备集团的功劳确是不低。
第三个马超,虽然马超是并不是因为刘备集团而去对抗的曹操,但是潼关一战,马超深入敌营,对曹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逼得曹操割须弃袍,这一战列在后来进入刘备集团后,也被用来区分抗击曹操的功劳大小之上。
第四个黄忠,虽然年迈,但是在刘备入川做汉中王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定军山将夏侯渊斩杀,使得曹军再无力阻挡刘备入川,不久之后刘备做了汉中王,凭此一功,足以在刘备武将中排上名次。
第五个赵云,虽然赵云也同样勇猛无敌,甚至功夫还与关张不分高低,但是因为年轻,刘备并没有派他进行过什么主要的战斗。被世人所熟知的是单骑救主,出入曹军如无人之境,将后主刘禅救出,虽然是为刘备保住了儿子,但是在对曹军造成的伤害跟威胁上,并没有太大的功劳。
因此五虎上将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抗击曹操的功劳为依据,多少是有些不公允的。但是这也是剧情所需要,再者也是因为刘备手底下确实是没有什么太多武将,再不将他们形容的夸张一点,那《三国演义》这部著作的正统思想就不存在了!
大家好,我是镜中历史。
首先必须澄清两点:
一是没有“五虎大将”这个说法,刘备只封了四个将军,没有赵云;
第二不存在“吹”的问题,刘备的五为上将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实打实打出来的。
关羽
刘备集团能够撑到立足荆州,夺取西川,关羽居功至伟。
早在刘备集团在新野县休整的那几年,座位北方人的关羽,就开始练习水军了。在曹操南征之前,关羽手中已经掌握了一支不下万人的水军。后来诸葛亮去江东找孙权求合作的时候,说"关羽水军精甲万人”,主要就是指的这支军队。
当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的时候,人们只是从《三国演义》里记住了长坂坡的赵云,当阳桥头的张飞,只是在结束的时候看到关羽来接应。
其实,关羽的水军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刘备陆军的策应。在陆军发生危机时,关羽军队随时保持出击状态,先后阻击乐进、徐晃、文聘、满宠等人的追杀,保住了刘备集团最后的有生力量。
当刘备集团在荆州扎下脚跟之后,关羽执掌荆州防务,手上的水军在对抗于禁的“七军”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这时的关羽,已经是一名能看天时地利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了。起码面对“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关羽是胜出的。
张飞
张飞高光时刻,是在宕渠,而不是在当阳桥头。那时,他只赢得了“绝世虎臣”的名号,但是在宕渠,经过进攻西川、义释严颜等一系列历练之后,谋略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宕渠的瓦口关,干净利落地战胜了又一个“五子良将”张郃。
张郃被打得扔掉战马,登山逃命。逃到汉中时,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了。
看看后期诸葛亮对张郃的忌惮,就知道当初张飞获胜的含金量了。
PK获胜,张飞心情十分愉快,在路边巨石上刻下:
汉将张飞大破贼将张郃于荡渠立马勒石
马超
马超的武力值没人怀疑,“信、布之勇”是比较客观的评价。同时,马超也精于练兵,麾下的西凉兵几次让曹操吃瘪。在和韩遂配合作战的时候,还策划“以逸待劳”对付曹操,可惜韩遂不用。曹操听到后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马超在加入刘备集团后,对于西川的刘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加速了刘璋的投降。
汉中之战中,马超策动西凉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对汉中争夺战的胜利贡献了不小的军事力量。
马超的政治眼光也是不错的。后来刘备升级为汉中王,第一个上书劝进的就是他。
黄忠
黄忠的高光时刻,毋庸置疑就是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尽管有人会说,这多亏了法正的谋略,占据了定军山,掐住了夏侯渊的软肋,但是夏侯渊毕竟是曹操任命的关西方面军的主帅,实力不白给。
《三国志》向来简略战争场面,但是对于此战,却难得的给了个特写:
"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震天,欢声动谷,渊军大败。”
有此奇功,才能在后来的册封中,晋身四大将军之列。
赵云
今天有人看低赵云,主要是因为赵云缺少独立带兵的资历。还有人怀疑长坂坡那位英雄是陈到而不是赵云。
那就用赵云的战绩来说明吧。
还是在汉中争夺战中。夏侯渊战死之后,曹操带领大军杀到。
黄忠出去抢粮食,到了约定的时间没回来,赵云就带着几十个骑兵接应。不料途中遭遇了曹操的先头部队,一番激战之后,发现后面尾随而来的是曹操的大部队。转身逃命?那不是赵云。
赵云跟曹操玩起了心理战,且战且走,让曹操认定赵云是在诱敌深入。
就这样一路退到了赵云大营前,对峙良久,曹操感觉对方丝毫不乱,认定对方有埋伏,下令撤退。
这可不是上下一心,士气高昂时的曹军。夏侯渊的死对曹军士气打击很大,这一撤退,阵型立刻乱掉,赵云抓住战机,命令放箭,“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死者甚多”。
刘备夸赞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面对曹操这个级数的对手,这种表现,不要说对五子良将,就是古今良将,又哪里逊色了?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所谓“五虎将”这么一个说法。陈寿在作《三国志》的时候虽然把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五人列为一传。但陈寿并没有提出“五虎将”这种说法。五虎将之称是后世演绎小说后加的一个概念。
虽然历史上承认的三国时期的正统是曹魏政权。但是从南北朝开始,社会主流开始推崇“尊刘贬曹”的思想。也就是说官方虽然认可曹魏是三国正统。但在民间小说,故事,戏剧,演义当中刘备的蜀汉阵营才是大家所认为的三国正统。也因此蜀汉阵营的一系列主要人物开始被艺术性的加工拔高。其中最出名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
罗贯中虽然是明朝人,但是他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参考了“尊刘贬曹”思想极为浓厚的小说《世说新语》,且深受其影响。后来由于创作需要,罗贯中又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桥段。我们上边也说过,南北朝之后社会主流都是“尊刘贬曹”。所以民间故事也多以蜀汉为尊。自然而然的蜀汉五位大将也被传的神乎其神。而这些民间故事很多都被罗贯中引入到小说当中。而随着小说《三国演义》对普及,这就给人造成一种五虎上将无敌于三国的假象。但事实上“五虎将”虽然勇猛。但绝对称不上无敌。
比如有关“五虎将之关羽”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诛杀文丑这些事情都是罗贯中从民间故事中采集虚构出来的。历史上以上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再有赵云的“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和马超的斗许褚这些也都是民间故事的版本。历史上也并没有过发生。那能说“五虎将”是言过其实吗?也不尽然,比如关羽白马之役阵斩颜良就是真的。之后降于禁斩庞德这也许是真的。还有黄忠以年迈之躯定军山阵斩夏侯渊也是真实的。而赵云的能力更多的是体现在行军打仗方面。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就是靠赵云救场才确保刘备无恙。而且在此之前赵云也是极力反对刘备攻打孙权。所以可以看出赵云的军事才能颇为不俗。而马超虽然加入刘备阵营时间较晚,但被羌人誉为“神威天将军”的马超自然不会逊色太多。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罗贯中的小说中虽然杜撰成分相当的大。但是有一条始终不变的宗旨那就是罗贯中的小说主体构架是按照三国历史来的。虽然他可以夸张描述。但是大体的事实方向却不容他更改。也就是说五虎将虽然被“神话”了很多。但依旧不能否认他们五人在三国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对蜀汉做出的贡献。毕竟夸张描写也是需要有底子的。比如罗贯中小说中的人物华雄,在历史上根本就是一个小喽啰。虽然在小说中被罗贯中给加强了很多。但是为了符合历史,也很快被罗贯中给“写”死了。而“五虎将”能被流传至今也足见五人虽然没有成“神”。但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