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别抢,我来答。

历史上没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种说法,这是互联网兴起后网络上郭嘉粉对郭嘉的一种推崇。

但郭嘉是否禁得起这种推崇呢?诸葛亮是被民间艺术神化的一个人物,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很出色,历朝历代都只是作为忠君之臣的模范。

作为一个偏理论的军事家,早年跟随刘备的时候,诸葛亮无疑有亮眼的表现之处,譬如他的隆中对,以及后来联吴抗曹,夺取荆州,入主成都。

这些事例都证明诸葛亮富有大局观和军事远见,但等到诸葛亮亲自操刀北伐战争时,反倒表现的平平常常,五次北伐战争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少有亮眼之处,当然这些并不妨碍神化诸葛亮,而郭嘉无疑也正在逐渐被神化,因此才有了所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

也就是说郭嘉不死的话,后来的诸葛亮就没法表演了,其依据在哪里呢?

郭嘉是在曹操手底下才开始大放异彩的,他来到曹操账下,通过准确预言孙策之死,展现了他过人的远见和智慧。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三国志·郭嘉传》

在官渡之战爆发前,曹操一度担忧凭借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和兵强马壮的袁绍做对抗,郭嘉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激励曹操。

即曹操拥有胜利的十个要素: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这番话说得曹操自己都不好意思,“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但这番话确实坚定了曹操和袁绍对对抗的决心。

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夕,曹操帅兵击败吕布,此前刘备已经依附曹操。

彼时谋士程昱建议曹操击杀刘备,以免后患,曹操询问郭嘉的意见,郭嘉认为刘备名声不错,贸然击杀会导致众叛亲离。

曹操采取了这个建议,但事后郭嘉又希望曹操能够软禁刘备,曹操不允。

这件事上郭嘉虽然没有程昱那样的杀伐果断,但也显现出他对形势保持着一种较为理智审慎的态度。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分别割据而治,闹起了内讧。

彼时的将领们都劝说曹操“乘胜遂攻之”,郭嘉却提出不同的建议说“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这个计谋很有效的规避了可能由于曹操的进攻导致袁尚两兄弟联合起来,曹操采取郭嘉的建议假装讨伐刘表,让袁尚两兄弟陷入内斗,最终为曹操击败。

袁尚被击败后投奔了塞外乌桓(即东胡),而乌桓由于和袁绍关系不错,因此全力支持袁尚卷土重来。

在此情形下曹操打算远征乌桓,但将领们都担心孤军深入,而且有可能被刘表派遣刘备来偷袭。

这时候的郭嘉再次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见解说“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也就是说他认为刘表由于忌惮刘备,所以不会委以重任,而袁尚深居乌桓,时间一久必然成为祸患,曹操因此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远征乌桓时,郭嘉又建议说“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要求曹操轻兵挺进,迅速击破乌桓,在郭嘉的建议下,曹操轻兵北上击败乌桓,彻底平定北方。

而刘表也正如郭嘉的预料,没有派遣刘备攻打许昌,而是暗地里提防着刘备,“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而当时刘备也建议刘表趁着曹操北上远征,派兵攻打许昌,但是刘表没有采纳,“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远征乌桓是郭嘉给曹操献的最后一计,回师途中染病去世。

审望郭嘉的一生,他为曹操献上的计谋并不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失算过,但实际上真正算下来,郭嘉为曹操献上的计谋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官渡之战后,袁尚两兄弟内讧分裂,众人都想趁胜追击,但郭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这一次献计中荀攸也参与了策划。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太祖曰:“善。”——《三国志·荀攸传》

最后一次出色的献计就是远征乌桓,在这次献计中郭嘉展现了他审视夺度的大局观,是一出非常精彩的计谋,从此令曹操的大后方彻底稳定,而无后顾之忧。

郭嘉虽然献计不多,但是都能提出正确的见解,譬如他对刘备的看法也验证了眼光的长远,养虎为患的曹操没有击杀刘备,使其以后成为和他对抗的强大敌手。

而在官渡之战前他为曹操鼓励打气,奠定了曹操和袁绍做对抗的决心,无疑确立了曹操的战略布局,预测孙策的死亡,避免了军心浮动。

这些表现都让郭嘉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远见,但在官渡之战中,荀攸的表现显然更加出彩,几乎可以说如果没有荀攸的运筹帷幄,官渡之战极有可能会是另一种走向。

郭嘉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在世期间又给曹操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加上富有远见的观察力,这些都让郭嘉具有了被神化的条件。

也让他被拿来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做对比,即所谓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但客观看待郭嘉在世期间之于曹操的效用,就会发现在曹操的智囊团中郭嘉并非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彼时的曹操还拥有荀攸、许攸、荀彧(曹操称赞他为吾之子房也)、钟繇(曹操称赞他说“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贾诩(历来评价最高的人)、程昱等等这些举足轻重的谋士。

可以说,彼时的曹操账下谋士如云,而且这些谋士都并不比郭嘉差,比郭嘉出色者也大有人在。

可见没有郭嘉,也丝毫不影响曹操逐鹿中原的伟业,相比之下,刘备只有诸葛亮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谋士,反倒显得有些寒碜了。

而所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推崇自然是对郭嘉的一种神化,归根结底,其原因倒也不复杂,无非就是郭嘉生前献的计谋都富有建设性的作用,且没有失算过;二来就是英年早逝。

这些都为神化郭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最佳贡献者
2

郭嘉是207年去世,诸葛亮是208年出山,所以才会出现这段话!

公元207年曹操征伐乌桓的途中,郭嘉病死,此前诸葛亮一直在隆中隐居,始终不仕。可最后却选择的出仕时间是公元208年,此时郭嘉刚去世,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出山。因此流传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并没有贬低诸葛亮,只是说出仕的时间有点巧合。

郭嘉,字奉孝,颍川人,曹操谋士。最初是袁绍的谋士,认为袁绍能力不行,又跟随曹操,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很信任他,在统一北方时,多次出奇谋,是曹操不可或缺的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曹操征伐乌丸时,郭嘉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这一年207年,郭嘉传奇的一生结束了,而此时另一个人的传奇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亲自前往拜访,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遂说了三分天下之计!然后出山!也开始了他的时代,此时北方那个最杰出的谋士已经不在了,未来最出色的谋士转向了南方,最终三分天下!

结语:

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历史的巧合吧,都是后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硬加上去的!没有什么联系的,历史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巧合的!

3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没有这种说法,这只是后人根据演绎和历史总结的一句话,并且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孔明北伐,冢虎崛起”。

不可否认,郭嘉作为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另外四位是荀彧、荀攸、程昱和贾诩),确实有两把刷子,“十胜十败”“奇袭乌桓”“遗策定辽东”等,都证明了郭嘉的“奇才良谋”,其军事才能不言而喻。

郭嘉21岁投袁绍,发现袁绍不堪大任,于是离去。27岁时荀彧把他推荐给曹操,双方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曹操十分器重郭嘉,郭嘉也认为自己遇到了明主,所以为曹操同意北方呕心沥血,结果38岁那年累死了。

郭嘉死的那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27岁的诸葛亮。孔明先生未出茅庐便三分天下,同样是不可世出的奇才,遗憾的是两位伟大的军事家没有机会扳一下手腕。

郭嘉比孔明先生大11岁,二者又都是呕心沥血,为国操劳,所以郭嘉死在孔明前头很正常,再说他死的时候孔明刚刚27岁,也正是崭露头角的好时候。所以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纯系后人总结出来的,要不然“孔明北伐,冢虎崛起”如何解释,难道诸葛亮愿意给自己树立这么强大一敌人吗?




4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不死,变无三国。

有诗为证。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我们先说一下时间,郭嘉在207年去世,同一年(建安十二年),隐居隆中的卧龙诸葛亮也确实是这一年被刘备请出山,从时间上来说的话,这是一个神巧合,更成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直白翻译。两人之间郭嘉侧重军谋,诸葛亮侧重行政。相比之下郭嘉是军谋满分,郭嘉在曹操统一北方的军事行动中,所有计谋全部胜算。诸葛亮的军谋最多也就80分,诸葛亮在作丞相时赤壁走了曹操,关羽大意失荆州,未能劝阻刘备伐吴,诸葛亮的拥泵者马谡又失街亭。5次北伐耗尽蜀国国力而无寸进。而在三国乱世,军事能力的重要性应排在首位。谈到诸葛亮最擅长的行政能力,整个蜀国最鼎盛时期的人口才90多万,放到现在大点儿的县委书记也得管辖百万人口,所以诸葛亮的行政能力也不足为外人道。

诸葛亮草船借箭应该为三国演义的传说无疑,而空城计为诸葛亮的心理战巅峰之作倒是极有可能。但提及心理战,想出空城计的孔明应该不难,因为对于司马懿而言,灭掉孔明可谓唇亡齿寒。而郭嘉心理战的难度,请各位研判,第一次他预料到了孙策的功败身死。孙策借兵出走,转斗千里,听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准备渡江北袭许都。大家都比较害怕,惟独郭嘉看出了破绽:"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临江未济,为许贡门客所杀。郭嘉能料到不知姓名的杀手,杀掉带甲百万的孙策,说其料事如神也不为过。

另外作为各自主公的智囊,郭嘉的计策基本得到曹操全盘接受,除去传言中,郭嘉临终前嘱托曹操杀掉司马懿,这最后的建言,虽然未被曹操采纳,但更加彰显郭嘉的高瞻远瞩。

当官渡之战前,曹操面对实力强大的袁绍举棋不定的时候,郭嘉在官渡之战前为曹操出《十胜十败》论: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坚定了曹操打赢官渡之战的决心,最终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为曹操扫清北方诸强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天妒英才年仅38岁的郭嘉就在征讨乌丸的途中逝世,“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孔明北伐,冢虎崛起。”冢虎者,司马懿也。

郭嘉不死,司马懿不会崛起,郭嘉完全有能力压制住司马懿,而司马懿又在和诸葛亮的鏖战中笑到最后,由此推之郭嘉能力大于司马懿大于诸葛亮,因为空城计时司马懿已经完全可以取孔明性命,为何拖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呢?这跟曹魏的政治局势有关。司马懿是个人才,所谓的“冢虎”气太强,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已经嗅到了不祥的气息,因此在死前曾经告诫过自己的接班人曹丕。曹丕虽然认真观察,但终究抵不过司马懿入木三分的忠诚表演,结果,曹丕被司马懿的假象所迷惑,不但没有杀掉司马懿,反而对其很信任,委以重任。

诸葛亮不是北伐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坚持不懈地北伐了5次,直到病逝五丈原,而如果不是病逝,司马懿极有可能一直陪孔明斗下去。

再从战略眼光比较下,郭嘉和诸葛亮两人。先说郭嘉,曹操196年迎汉献帝,郭嘉同年进入曹操账下,随后曹操开始进入强盛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郭嘉展现才能,给曹操定下了统一北方的战略布局,并在好几场大战中,揣摩对方心理,屡次力排众议改变曹操军事布局,为曹操的北方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郭嘉的战略非常明确,曹操以天子为后盾,扫清北方诸强,然后一鼓作气攻下南方,南方当时并没有太强大的势力,按照当时的形式来看,郭嘉的战略是非常明智的,事实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

  遗憾的是郭嘉帮助曹操扫清北方期间病逝,曹操对南作战接连失利,若郭嘉在则不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再说诸葛亮,207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当时刘备一个地盘都没有,唯一有用的就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诸葛亮则弄出了一个至今被广为传颂的“隆中对”,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强盛,不可与之争锋,联合东吴,向西南方向发展,如成功,则可三分天下。

刘备还算出色完成了任务,一统西南蜀地,但诸葛亮坐镇成都而关羽丢掉荆州,继而刘备亲征东吴而白帝托孤。可见战略上诸葛亮的局限性。

再看看伟人毛主席对郭嘉和诸葛亮的评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人物传记。1959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说,"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左右,出谋划策,功绩卓著。曹操则倚为股肱,常常问计于他。郭嘉三十八岁时病殁。令曹操十分痛惜。郭嘉足智多谋,而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等谋臣,听取他们的意见,果断作出决策,这说明他是一个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物。"

不久,毛泽东又在一次谈话中说,"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到袁绍麾下不得施展。他说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就跑到曹操那里。曹操说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记载,郭嘉胸怀远量,匿迹修行,不与常人交往,所以当时并不知名,只是有见识的人赏识他。由此引发了毛泽东的感慨,说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 毛主席说:"诸葛亮和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辅佐蜀汉大业闻名的。郭嘉则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智慧的佼佼者,他的思想是值得战略家和军事家认真研究的。他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曹操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最后用伟人毛主席的话扣一下题,郭嘉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胜利闻名于世,诸葛亮以出师表等三篇文章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蜀汉而名垂千古。如果单说谋略,笔者认为郭嘉更胜一筹,一家之言,请诸葛亮的铁粉谅解,请权且当笔者为辩论场上的反方观点即可。

??




5

郭嘉去世之后,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出山。这恰恰应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我们并不知道这句话是从何流出,更无法设想假如两位谋士在同一时代将到底孰强孰弱,毕竟历史无法倒流。

郭嘉是曹操众多谋士中最信任的一个,曹操十分佩服郭嘉的才能,无论是谈兵布阵还是机关谋划,郭嘉都十分得心应手。曹操对郭嘉从不怀疑,当然这也符合曹操用人的一贯作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郭嘉思维缜密,神机妙算,虽说没有和诸葛亮一较高下的史料,但我看来,至少,他比着诸葛亮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更高一筹。

郭嘉聪慧过人,慧眼识珠。一开始他没有追随魏国曹操,而是跟随吴国。可能是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认为吴国君主并不能够一举拿得天下,然后便离开吴地,在荀彧的引荐下做了曹操的谋士,自此后便认定曹操这位雄主,他与曹操共同打过不少战役,曹操一生自负,但对郭嘉佩服的是五体投地。郭嘉虽说只是一介谋士,在曹操心中,是成就霸业必不可少的人才之一。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在曹操征讨乌桓的行军途中暴毙身亡。曹操老泪纵横,趴在郭嘉床头大哭。

郭嘉死后,曹操身边尽管还有其他谋士,但在诸葛亮看来,唯一一个能和自己抗衡的郭嘉已经驾鹤西去,其他谋士不足为道。失去了强劲的对手,因此诸葛亮这才决定出山与刘备共同打天下。

6

大家好!我是YUE历史小作者。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的郭嘉,堪称在三国历史中,是非常传奇的一位。概括来言,郭嘉有两个特殊。

  第一个是,皆知曹操哭过一文一武的两位手下,武将是宛城为救他而丧命的典韦,文臣(谋士)则是郭嘉!这其实就证明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地位的特殊。用曹操自己的话说就是,郭嘉不但是知己谋士,还想着把郭嘉留给继承人,却是英年早逝。

image.png

  第二个是,郭嘉的个性特殊。周瑜雅量,诸葛谨慎,郭嘉呢?谁能精准总结出他的性格特征?所谓的“算无遗漏”等是说他的谋略,并非个性。恐怕只能说他“天马行空”,因为郭嘉放荡不羁,引得陈群等经常告他状。可郭嘉却依然我行我素。

  正是因郭嘉有了这两个特殊,使得郭嘉成了一位传奇般的人物,都知道他厉害,但到底厉害在哪儿?对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可用“三种本领”来说明,即:郭嘉有三种很厉害的本领,且一个比一个刁钻,下面咱就结合实例一一道来。

  一、刁钻的识人本领

  最初郭嘉是跟着袁绍,但没多久便离开了袁绍,因为看出来袁绍不成大器。这是一种“识老大”的才能!这种才能,除了郭嘉外,荀彧有,诸葛亮也有,这三人是最显著的,却是两个类型。

  荀彧也是看透了袁绍,投奔了曹操,并在戏志才去世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结果,郭嘉也认定了曹操。这属于主动或间接投奔择主。诸葛亮是坐家里等,是被动选主。但郭嘉厉害就厉害在,他几乎识别了天下雄主。

  如十败十胜论中他谈袁绍,那真是条条见血!而在曹操放走刘备后,郭嘉的结论是:一日纵敌,数世之患!说孙策,更是一语成谶,言称: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说刘表是“坐谈客耳”……

  三国中,能识人的厉害人物很多,但谁敢如郭嘉这般自信?因为他的话一出就是“定论”!这种识人才能,曹操都比不过,因为曹操是文学家,经常来些修辞。

  比如曹操说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说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于操耳!准吗?当然准,但话里化外,可发挥的空间就太大了。反观郭嘉的“定论式”,哪里有发挥空间,都是直奔结果而去,是刁钻异常。这种刁钻的识人本领,整个三国中,唯郭嘉独有!

image.png

  二、刁钻的逆向思维本领

  最能体现郭嘉这个本领的是,郭嘉支持曹操征讨乌丸!当时整个曹操内部的人,几乎都反对,认为太冒险,且都怕刘表趁机偷袭许都!可独有郭嘉却坚定认为:可打,且必须打!

  理由是:刘备虽去了荆州,但刘表绝不会听刘备的。而刘表是一夸夸其谈的人,绝不会有胆量投降许都。至于乌丸,他们也绝不会想到,咱会去揍他,所以必不会有准备。看郭嘉这口气,就这么自信,全都是“定论式”!

  结果都被郭嘉言中,白狼山奇袭,一举干掉了乌丸老大蹋顿!喜得曹操回程途中手舞足蹈。虽回来后,曹操言称实在冒险,并奖励了那些反对征讨乌丸的人。但效果却是,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北方。

  从郭嘉劝说曹操的这言辞中,可看出郭嘉的逆向思维有多刁钻。他站到了对手角度去思考,并得出结论。这种逆向思维周瑜也有,赤壁之战前,分析曹操必败。所以为啥赤壁之战后,曹操要哭郭嘉? 答案在这!郭嘉若没死,曹操必败的短板,就会都被郭嘉给补上,赤壁之战的胜负,真就难说了!

image.png

  三、刁钻的奇谋本领

  其实,看毕前两个“刁钻”,郭嘉的这第三个“刁钻的奇谋策略”,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最能体现出郭嘉谋略刁钻的是:官渡之战前,郭嘉奇谋破刘备!

  在曹操放走刘备后,刘备就又夺回了徐州,这一下曹操可有些傻。眼看就要跟袁绍大战了,可后方刘备却虎视眈眈,打刘备?怕袁绍趁机进攻!若全力跟袁绍开战?刘备又会来偷袭。于是曹操就问郭嘉: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郭嘉道:好办,趁刘备在徐州还没稳固下来,立刻就去揍他!至于袁绍,他这个人优柔寡断,只要迅速干掉刘备,袁绍那里不必担忧!于是曹操二话不说就东征徐州。

  刘备听闻曹操来攻后,还不相信,认为不可能!可想而知,刘备都没啥准备呢,岂能不败?所以败的不但迅速,且惨不忍睹——老婆被捉,关羽投降,刘备投奔袁绍而去。而袁绍果然全程没反应,任凭曹操接触了后顾之忧!

  看郭嘉这次谋划,既有刁钻的识人——袁绍优柔寡断,又有刁钻的逆向思维——刘备没想到曹操在这种情况下,还来进攻自己,根本没准备!

  所以,为啥人们总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实就是期待看到,若郭嘉的刁钻,遇到诸葛亮的厚重,会产生出怎样的火花罢了!但不论怎样,郭嘉的厉害,是毋庸置疑的,理应属于三国时的顶级谋士

原来是郭嘉不死 卧龙的说法就是期待。




7

郭嘉如果不死,曹操打孙权会准备更长时间、更充分,计划会更周密。可惜郭嘉这个定海神州早逝,曹操的浪漫发挥就没人敢提醒了,结果犯了兵家大忌,樯橹灰飞烟灭了。

郭嘉之死,曹操冒进,为孙刘联合提供了机遇,诸葛亮乘时大打外交牌,为刘备开创一片新天地。

8

历史有非常多的巧合,郭嘉死与卧龙出也是一种巧合吧,诸葛亮出世的岁数是24岁,早了还在学习,历练也不够,阅历也浅,晚了在古代就是半大老头了,也可能是历史的安排吧,恰在此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即使刘备不去诸葛亮也会出山的,而且必定投奔刘备,他不会投奔孙权,因为孙权那已经有了他大哥,不会投奔曹操,因为他一直视曹操为汉贼,也不会投奔刘表,虽然是亲戚,但是他认为刘表徒有其表败絮其中。24岁正是出门外出打工的好年龄。

9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一部三国,谋士众多。最厉害的不过郭嘉,诸葛亮、庞统等数人。大家知道,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被溢美拔高了的人物,论其谋略,当与郭嘉郭奉孝不相上下,作者(还有读者)为了吹捧、颂扬諸葛孔明,因而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

10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的郭嘉,堪称在三国历史中,是非常传奇的一位。概括来言,郭嘉有两个特殊。

  第一个是,皆知曹操哭过一文一武的两位手下,武将是宛城为救他而丧命的典韦,文臣(谋士)则是郭嘉!这其实就证明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地位的特殊。用曹操自己的话说就是,郭嘉不但是知己谋士,还想着把郭嘉留给继承人,却是英年早逝。

image.png

  第二个是,郭嘉的个性特殊。周瑜雅量,诸葛谨慎,郭嘉呢?谁能精准总结出他的性格特征?所谓的“算无遗漏”等是说他的谋略,并非个性。恐怕只能说他“天马行空”,因为郭嘉放荡不羁,引得陈群等经常告他状。可郭嘉却依然我行我素。

  正是因郭嘉有了这两个特殊,使得郭嘉成了一位传奇般的人物,都知道他厉害,但到底厉害在哪儿?对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可用“三种本领”来说明,即:郭嘉有三种很厉害的本领,且一个比一个刁钻,下面咱就结合实例一一道来。

  一、刁钻的识人本领

  最初郭嘉是跟着袁绍,但没多久便离开了袁绍,因为看出来袁绍不成大器。这是一种“识老大”的才能!这种才能,除了郭嘉外,荀彧有,诸葛亮也有,这三人是最显著的,却是两个类型。

  荀彧也是看透了袁绍,投奔了曹操,并在戏志才去世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结果,郭嘉也认定了曹操。这属于主动或间接投奔择主。诸葛亮是坐家里等,是被动选主。但郭嘉厉害就厉害在,他几乎识别了天下雄主。

  如十败十胜论中他谈袁绍,那真是条条见血!而在曹操放走刘备后,郭嘉的结论是:一日纵敌,数世之患!说孙策,更是一语成谶,言称: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说刘表是“坐谈客耳”……

  三国中,能识人的厉害人物很多,但谁敢如郭嘉这般自信?因为他的话一出就是“定论”!这种识人才能,曹操都比不过,因为曹操是文学家,经常来些修辞。

  比如曹操说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说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于操耳!准吗?当然准,但话里化外,可发挥的空间就太大了。反观郭嘉的“定论式”,哪里有发挥空间,都是直奔结果而去,是刁钻异常。这种刁钻的识人本领,整个三国中,唯郭嘉独有!

image.png

  二、刁钻的逆向思维本领

  最能体现郭嘉这个本领的是,郭嘉支持曹操征讨乌丸!当时整个曹操内部的人,几乎都反对,认为太冒险,且都怕刘表趁机偷袭许都!可独有郭嘉却坚定认为:可打,且必须打!

  理由是:刘备虽去了荆州,但刘表绝不会听刘备的。而刘表是一夸夸其谈的人,绝不会有胆量投降许都。至于乌丸,他们也绝不会想到,咱会去揍他,所以必不会有准备。看郭嘉这口气,就这么自信,全都是“定论式”!

  结果都被郭嘉言中,白狼山奇袭,一举干掉了乌丸老大蹋顿!喜得曹操回程途中手舞足蹈。虽回来后,曹操言称实在冒险,并奖励了那些反对征讨乌丸的人。但效果却是,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北方。

  从郭嘉劝说曹操的这言辞中,可看出郭嘉的逆向思维有多刁钻。他站到了对手角度去思考,并得出结论。这种逆向思维周瑜也有,赤壁之战前,分析曹操必败。所以为啥赤壁之战后,曹操要哭郭嘉? 答案在这!郭嘉若没死,曹操必败的短板,就会都被郭嘉给补上,赤壁之战的胜负,真就难说了!

  三、刁钻的奇谋本领

  其实,看毕前两个“刁钻”,郭嘉的这第三个“刁钻的奇谋策略”,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最能体现出郭嘉谋略刁钻的是:官渡之战前,郭嘉奇谋破刘备!

  在曹操放走刘备后,刘备就又夺回了徐州,这一下曹操可有些傻。眼看就要跟袁绍大战了,可后方刘备却虎视眈眈,打刘备?怕袁绍趁机进攻!若全力跟袁绍开战?刘备又会来偷袭。于是曹操就问郭嘉: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郭嘉道:好办,趁刘备在徐州还没稳固下来,立刻就去揍他!至于袁绍,他这个人优柔寡断,只要迅速干掉刘备,袁绍那里不必担忧!于是曹操二话不说就东征徐州。

  刘备听闻曹操来攻后,还不相信,认为不可能!可想而知,刘备都没啥准备呢,岂能不败?所以败的不但迅速,且惨不忍睹——老婆被捉,关羽投降,刘备投奔袁绍而去。而袁绍果然全程没反应,任凭曹操接触了后顾之忧!

  看郭嘉这次谋划,既有刁钻的识人——袁绍优柔寡断,又有刁钻的逆向思维——刘备没想到曹操在这种情况下,还来进攻自己,根本没准备!

  所以,为啥人们总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实就是期待看到,若郭嘉的刁钻,遇到诸葛亮的厚重,会产生出怎样的火花罢了!但不论怎样,郭嘉的厉害,是毋庸置疑的,理应属于三国时的顶级谋士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