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颜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是孔子最爱的弟子,没有“之一”!

颜回在孔子心目中,有不同凡响的地位。细读《论语》就不难发现,其中直接或间接讲到颜回的,大约有近二十处之多,有的则直接以颜回的名字为题。

可惜的是,颜回早于老师孔子而去世。孔子因为颜回的离去,极度悲伤而恸哭不已。并且发出“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老天要亡我)的悲叹!

孔圣人如此看重的颜回,他的“坐忘”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故事语出《庄子 大宗师》,讲的是有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

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不过还不够。

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惊叹地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

颜回答道,我感觉整个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已把自身的一切完全忘却,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

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纷争和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感觉到任何障碍。颜回你真是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颜回的境界之高,他能够做到不受约束,不受个人喜好的影响,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仁义和礼乐等,这些已完全内化成在他的精神境界中,所以感受不到其约束力,其外在表现也是自然本真、毫无矫揉造作的。

这种圣贤的境界,我只能转述并仰慕,因为我确定平凡如我,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不那样的境地。

文尾我想用《论语》中的一句作结: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这一句是颜回对于老师的赞叹,意思是说,我的老师道行真高,越抬头仰望越觉高大,越钻研越觉深奥,老师一步步引导我,用他渊博的知识让我有文采,用礼仪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

我心怀敬意,只为期望窥斑见豹,怀着谦卑的心,仰慕圣贤之道。

这,是我当下能够做到的。(完)



世界是一本书,人生是一份缘。关注兰阇读书,感悟知识的魅力~

最佳贡献者
2

洞观一切而无内,明观自在而无外,空尽五藴在其内,明观五内而自在,空泛其身而有径,本体泛空方成道,见道还在证道先,证道还在得道后,成道还在证道先,了道还在成道后,证道还在了道前,了道了道道无了,道了道了道无了!旦观自在!

3

颜回是孔子的弟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据南怀瑾《论语别裁》中说,孔子的母亲是姓颜氏,而颜回大概与孔子的母亲是本家。这大概是孔子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颜回聪明好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与孔子的思想以及人生态度相契合。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论语》有一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天,孔子问他的学生子贡说:“你觉得你与颜回两人谁更好一些?”子贡在孔子的弟子中,也是很有名的。孔子曾说他“汝器也。”也就是说他很成器。他所成的那个“器”是“宗庙瑚琏”。而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也是这样称赞自己为国捐躯的侄子的。就是这样一个子贡(端木赐)面对孔子的提问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颜回能够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想明白十点,而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听了子贡的回答之后,居然也说:“是的是的,我也觉得你比他差那么一点。”你看,孔子对颜回的喜爱是不加掩饰的。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对“吾与汝弗与也”的解释与通行解释不同,他解为“我和你(子贡)一样都不如颜回。”这样的解释我虽不态认同,但理上也是通的。更说明了孔子的情感。

论语中关于颜回的有很多处,大都是赞扬他的。比如“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等等,可见,颜回在孔门弟子中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他身上体现的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具体化。

“颜回坐忘”这个故事,这是出于儒家典籍。而是出于被归于道家学派的庄子。而“颜回”二字,一般情况下也不直接和“坐忘”联系在一起。比如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就有昆仑山坐忘峰。这里的“坐忘”,正是庄子的《大宗师》。连同其中的人物杨逍、范遥,也是出于庄子的《逍遥游》。

颜回坐忘的故事,十有八九是庄子编出来的。大概其事与颜回没有太大关系。颜回只不过是庄子讲故事的道具而已。正因此,大家说起“坐忘”之时,一般不会很直接的把他与颜回联系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颜回坐忘”的故事在《大宗师》中是怎样的。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开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这段对话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颜回。颜回对孔说:“老师,我觉得这段时间我进步了。”孔子问:“说说,你哪儿进步了?”颜回说:“我把仁义什么的都忘了。”孔子说:“不错。可是,你的进步还不够啊!”过了几天之后,颜回又说:“老师,我把礼乐也忘记了。”孔子说:“挺好挺好,但你忘的还不够。”

看了这个文章,你就会发现,对话的这两个人虽然名之曰孔子、颜回,其实他们对答时所说的话,根本不是孔子的话。我们都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礼乐”,孔子最重视的也是“仁”。假如孔子的学生真的跟孔子说:“仁义礼乐”这些全忘记了。孔子会表扬他说“不错”吗?显然是不会的。这里所说的观点,不是孔子的观点,而是庄子的观点。不过是拿孔子当个道具罢了。

最后,颜回达到了“坐忘”的境界。到这个境界,已经超越于孔子的境界了。这时,孔子露出惊奇不安的神色问:“到底什么是坐忘呢?”颜回解释说:“堕身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意思是说,强健的身体我也不要了,聪明才智也不重视了,离开了身体的羁绊,与道相通,忘却生死,顺其自然。这种境界就是“坐忘”。这种生命的体验,应该是道家所追求的。

孔子听了颜回的解释感叹说:“人与大道统一,达到大同的境界,那么就没有了好恶之分。也就不会去争执了。懂得了变化的道理,就不会被所谓的常理所困扰。颜回啊,你果然是很厉害,老师都要向你学习啊。”

庄子以虚拟的孔子的赞美,来抬高自己的学术观点。做法是非常聪明的。我怀疑南怀瑾就是受了这篇文章的影响,才认为孔子对子贡说,自己也不如颜回的。但这里的观点,决不是孔子的。孔子的观点,与此差别是很大的。

比如仁义二字。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个小孩摔倒了,趴在地上哭。这时,一个大人过来把他扶了起来,给他拍拍身上的灰,哄哄他让他不要哭了。大人把小孩子扶起来,是出于对他的爱,这种爱就是“仁”。去把小孩子扶起来的行为,就是“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义是主动承担责任。儒家是最提倡仁义的。所以,见到小孩子摔倒了,是要去扶的。

可是道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如果小孩子摔倒了,就应该自己爬起来。大人不应该去扶他。假如你去扶他,他自己就爬不起来。自己爬起来,是顺其自然。是正确的成长过程。如果以仁义的名义去扶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坐忘”的境界,不是很好理解。金庸在《依天屠龙记》中的诠释应该是比较到位的。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时,体现出的就是“坐忘”的境界。把所有招式忘了之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不得不说,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很深刻的。

“坐忘”,一般的解释是,端坐静心,物我两忘。这样的解释,还是有点玄妙。其实在庄子的那段文学中,已经表达出来了。一开始,忘的是仁义,忘的是礼乐。最后的时候,难忘的是什么都忘了。这大概才是真正的物我两忘,同于大通。但这不是儒家的追求。这是出世的哲学,儒家是入世的。但在入世受挫的情况下,道家思想无疑是安抚心灵最好的药方。所以,后世的儒家大多是儒释道三家都通的。话扯远了。就此打住。

如有理解和解释不对的地方,请方家指正。

4

你们不觉得“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很诡异吗?

孔子的最得意门生呢,颜回,七十二贤人之首,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被称为“复圣”,孔子都想做他的管家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秉承孔子学问,尊师重道,儒学的忠实的传承者和学习者,他的故事出现在道家经典《庄子》中!更有趣的是“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字里行间的都在表达“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真的没有人觉得这件事情奇怪吗?

虽说,道家思想是流淌在华夏文明中骨血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且儒道本是同根之源,同一片土地上的不同景色。但是,这不代表,庄生就认同了儒家的仁义礼乐,也不代表颜回又或者孔老夫子也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啊!这则故事中所呈现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立场、思想观点,和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所以说,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应该是道家后人借用了儒家人物,阐述自家观点,顺便提升自家立场的一个充满心机的“绯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庄子》蹭了孔子和颜回的热度。当然《庄子》中的故事不见得就是庄子所说所写,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很多都是后人编纂修改以后的,就连《道德经》都是百家言大集合,更遑论《庄子》了。

从孔子和颜回的一问一答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这则寓言故事真实的中心思想是在教人忘乎礼乐仁义,与自然大道相同,这样就能到达圣贤的境界。这个中心思想个儒家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倒是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异曲同工。所以说,“颜回坐忘”这则故事是典型的宣传道家思想的寓言故事,至于孔子、颜回,也就是借用而已。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其实无论儒道佛,在发展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教义的时候,都会借用比较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人或事做载体,这样比较利于传播,且有说服力,容易被接受。嗯,这就跟现在拍摄广告要找明星一样,利用的就是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见,古人早在我们之前就深谙“广告宣传”的奥义了。

以下是颜回坐忘故事的具体内容:

颜回兴高采烈的对孔子说,师傅,我最近又进步了。孔子就问了,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颜回说,我已经忘记仁义了。孔子也为徒弟高兴,但是孔子教诲颜回说,还可以,只是还不够。

又一天,颜回向孔子报告说,师傅,我又有进步了。孔子又问了,这次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颜回说,我已经忘记礼乐了。孔子教诲颜回说,好呀,但是还不够。

后来又过了几天,颜回对孔子说,我师傅,我这次又进步了。孔子问,哪里进步了?颜回回答说,我“坐忘”了。孔子就问了,“坐忘”是什么意思。

颜回回答,我已经不拘泥于形体,不限于视觉和听力,抛开躯体和感知智慧,与大道相同,这就是“坐忘”。 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很是感慨,他说道,与万物相通没有偏好,顺应变化不滞于常理,你果然圣贤,我也要向你学习了。

5

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生前混的不咋样,其实说不咋样那就是客气,他在生活上简直就是一团糟,穷困不堪。但孔子喜欢他这种对道义的欲望很高、对生活欲望很低的人,整天就夸他,说他有崇高的道德风范,他总是能举一反三践行仁义,他不迁怒,不贰过,做事绝对不会迁怒别人,总是自己反思自己,做错了事情,绝对不会犯第二次。孔子还称赞颜回关于快乐的追求。颜回的快乐是道义上的快乐,所以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说颜回是个贤人。

鉴于颜回在孔子弟子处于第一大弟子的地位,后来的道家哲学家庄子,就喜欢蹭热点,把自己的思想就安到颜回身上,当然有的时候也安到孔子身上,意思是说,你看儒家的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都崇尚我们道家的养生、无为之术,这说明我们道家思想的正确性和影响的广泛性。颜回坐忘的故事,就是庄子自己编出来的。因为,坐忘是道家养生的一个方法,作为儒家的忠实弟子颜回是不会这么做的。

这个故事来自于庄子的《大宗师》: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取得很大的进步,老师,孔子很高兴说,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还是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又问是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非常惊叹,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颜回答道,整个身体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却,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分别与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颜回你真是一个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你看,庄子编的真好,用颜回坐忘的故事,来说明孔子受到了坐忘的影响,也想坐忘了。

这个故事的关键是坐忘,那么什么是坐忘?这是道家哲学的一个术语,也是道家哲学的一个养生的方法。《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忘却自己的形体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自己的耳目等世俗的感觉,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说白了,就是忘记自己,忘记一切,彻底放空身心,彻底放松身心,让自己就像空气一样,完美地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达到无我忘我天人合一的境界。

孔子和颜回都是儒家的人,儒家追求的是现实主义,是勇敢进取,绝不会没事就静坐,在孔子和颜回看来,那绝对是浪费时间。所以,颜回坐忘绝对是庄子蹭热点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6

不知道!

7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谓是孔子七十二贤之首,而且他的思想境界很高,在《庄子―大宗师》曾经记载过颜回坐忘的故事。



当时颜回对孔子说老师我进步了,孔子问他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了仁义,孔子说好,但是还不够,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找孔子说,老师,我忘记了礼乐,孔子又说好,还是不够。



于是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说老师,我坐忘了,孔子非常惊讶他是怎么坐忘的,颜回说,我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 周围的一切已经忘记了,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与道融合。



孔子大喜,说这就是坐忘,称赞颜回是个大贤,从这个文学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颜回的境界,不受任何人影响,这些东西完全成为了颜回的境界,普通人要达到这种坐忘境界,那可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你们有更好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吧。

文/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8


颜回坐忘的故事出自于《庄子-大宗师》: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此后,孔子便拜颜回为师,追随其左右。

此故事显然不是史实,而是寓言故事。其主旨是宣扬道家思想: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庄子》一书还有类似的故事——孔子困于陈蔡。却有两个不同版本:一种是孔子在绝境之中,依然向弟子宣扬道家思想。另一种是孔子起初并未得道,但被道家高人调拨后,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扔掉书籍,撇下弟子,脱光衣服,露着屁屁,挺着JJ,跑到山林之中追逐野兽,并与之为伍。

庄子讲此故事的目的并非恶搞孔子。而是追求纯真自然的质朴本性。

《庄子》一书,借助圣人孔子,把道家思想演绎的淋漓尽致。

王者荣耀庄周的技能,很好的诠释了道家思想

9

庄子喜欢讲故事,喜欢用故事来说明一些抽象的哲学概念。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用颜回与孔子的对答来诠释“坐忘”这个复杂艰深的哲学概念。

《庄子.大宗师》:颜回对孔子说道:“我领悟了一些道理。” 孔子说道:“什么道理?” 颜回回答道:“我已经忘记了仁义。” 孔子说道:“不错,但做得还不够。” 第二天,颜回对孔子说道:“我领悟了一些道理。” 颜回回答道:“我已经忘记了礼乐。” 第三天,颜回对孔子说道:“我领悟了一些道理。” 颜回回答道:“我已经坐忘了。” 孔子一下子站了起来,问道:“什么是坐忘?” 颜回回答道:“我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完全抛弃了智慧,与大道融为一体,这就是坐忘。” 孔子赞叹道:“懂得万物齐同的道理则没有是非好恶的观念,掌握时时有变化、事事有变化的规律就不会死守一个信念。颜回你真是大贤人,我也要拜你为师啊!”

学过佛学的都知道佛学第一阶段是讲“破我执”,第二阶段是“破法执”,总起来就是讲“不执”,凡事不要执着。但“不执着”也是一种执,而且是大过“须弥山”最大的“执”。而真正的“不执”就是忘了这个“不执”。

这就如同一个成人和一个婴儿被关在一个屋子里,屋里有金银财宝和食物。成人会被金银财宝所诱惑,但事实上在这个时候金银财宝是无用的,而婴儿却只关心食物,对金银财宝没有一点欲望。这种婴儿般的“本真”状态就是“坐忘”。

《庄子·逍遥游》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超越有限而与无限同一,所以“无已”。顺物之性,让万物自得其乐,所以“无功”。与道合一,而道不可名,所以“无名”。

忘了一切,连这个“忘了一切”也忘了。这种状态,庄子称之为“坐忘”,也叫“天人合一,”佛家称之为“涅槃”。

10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孔子最推崇的理想君子人格的典范。

孔子的母亲叫颜徵在,根据南怀瑾先生的推测,颜回很有可能是孔子母亲的本家。

“敏于行,而讷于言”、“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孔子家语》等书籍中,赞美颜回的语句有很多,但是“颜回坐忘”却是出自道家的《庄子·大宗师》,这基本上就是庄子借由孔子和颜回的话语,阐述自己的思想学术观点而已。


颜回坐忘

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颜回向孔子报告说:“我进步了。”
孔子问:“怎么说?”
颜回说:“我忘掉仁义,没有是非观念了。”
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报告说:“我进步了。”
孔子问:“怎么说?”
颜回说:“我忘掉礼乐,没有什么规范了。”
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够。”
又过了几天,颜回再次向孔子报告:“我进步了。”
孔子还是问:“怎么说?”
颜回说:“我坐忘了。”
孔子一听,坐不住了,非常惊讶地问:“什么是坐忘呢?”
颜回说:“忘掉了自己身体,忘掉了聪明,把形象和知识统统忘掉,通达于大道,这就是坐忘。”
孔子说:“人与大道和谐统一,大道了大同的境界,那么就没有了好坏之分,也就不用去争执了。懂得了变化的道理,就不会被所谓的常理所困扰。颜回啊,你果然是厉害啊,老师都要向你学习啊。”



理解

孔子思想集中在“礼、仁、恕、孝、忠、智”,讲究“亲亲,而尊尊”,他讲究“克己复礼”,他一以贯之的推崇“忠、恕”.......

在孔子眼中“礼乐、仁义”这是最关键的社会礼制与道德规范标准。

而他最得意的门生颜回怎么可能忘了?

颜回忘了之后,孔子怎么可能还称赞他,还说他是大圣贤、大智慧,求带飞呢?!


儒家的君子楷模出现在道家的学术著作中,“颜回坐忘”恐怕是庄子杜撰出来的,为了是用“虚拟的孔子的赞美,来抬高自己的学术思想”,不得不说,这种做法非常讨巧也非常聪明。

在这里,庄子借用孔子和颜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不是颜回也不是孔子的观点,而是庄子的观点。



坐忘

“坐忘”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大宗师》中:“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是谓坐忘。”

庄子“坐忘”之说,教人抛弃身体感觉乃至一切主观意识,却并非要人去学作蠢木顽石一般无知。

一般可以理解为“端坐静心、物我两忘”。

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与天地融为一体,同于大道的境界。

从佛家的角度来看,“坐忘”也更接近于“坐禅”、“打坐”,佛教讲究“无我”、“无常”、“缘起性空”,万事万物只是因缘和合短暂地聚会在一起,“我”是不存在的,更没有恒定的事物。

道教这里是将“我”忘记,就像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诠释的那样:

张三丰在教张无忌太极拳时,让他把所有的招式都忘了,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这应该就是体现出“坐忘”的境界。

“坐忘”是实现“天人合一、逍遥自得”的一种途径。

就像在“颜回坐忘”中,庄子要表达的那样,忘记“世俗礼教、是非曲直”、甚至忘却“生死”,一切都顺其自然,这才是道家所追求的生命体验。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