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未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典定了中华文化。延续了近三千年。牛。
中国思想最活跃,人文学术出成果最多,就是战国时代。还有,就是民国时代。
空前绝后
先秦文人,
标新立异,
互勿服气,
各有逻辑,
视为时尚,
今朝书生,
纷纷下海,
投机商贾,
争当富翁,
以为功成,
哲学探讨,
钱袋勿饱,
世风劣下,
迷信宗教,
我认为很牛,当时的生产、技术,以及整体上认识自然的所依据的知识积累、工具手段,都远远不如今天,并且很多地方还处于奴隶社会晚期,大多数人口没有受过我们今天理解的基础文化教育,这种社会条件下,可供思想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远不如今天丰富。而在这种条件下,却产生了一大批颇具特点、深度的思想家,这是极其不易的。更重要的也是很具体的,当时列国不管是暴君、还是明君统治,都是独裁者、是君王,都是一言九鼎的,而社会的高级资源、人才,最优秀的都围绕着王权,这种环境下,任何一些张扬的个人行为都随时会招来杀身之祸的,也就是说,你讲的再有理都可能是找死。另一面,主要的社会基础是定居的小农,和奴隶为奴隶主种田的农耕,农耕是在很大程度需要“靠天吃饭”,长期的农耕活动,是枯燥、简单、重复,却需要极好的韧劲意志,固守一小块天地的,商贸、人员往来、物质交换流通,都不算发达,这些从今天的角度看,都是产生思想碰撞的光度深度并不大(和今天相比)。尽管很多认识,在今天看来甚至有些蒙昧可笑、令人费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时中国长期“慢节奏、慢生活”的社会环境下,空前、甚至可能是绝后的思想大交流、大发展的、大创造的繁荣期,所谓百家齐放。这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极其重大的一个时期,是今天我们的一切有着极深的影响,所以很牛。一百多年来,对于先秦的百花齐放的思想成果,有不少质疑、批判、否定的声音。这不是什么坏事,没有质疑、讲不出否定的道理,那才是悲哀;言辞激烈,也不是不可接受,甚至跳脚骂街也都是可以的,难道今天的人在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的欲望、创造新事物的勇气和追求还不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吗?如果今天没有那么多“跳脚骂街、捶胸顿足”的,那才是百家时代遗存的悲哀,更是中华文明的悲哀;只是作为个人我们也该检讨刻警觉、不时的要进行自我反省,那些冲动所言、激情四射,是否就经得住实践、社会发展的检验和考验,思想工具和方法是否科学严谨,初心、立场、方向,是否于人类和社会有益;即使看到眼前有些好处,是否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限可蠢笨;尤其要警惕因困惑和一时无解,而面子挂不住恼羞成怒地否定前人一切所为?从理想境界上、发展和有益于全人类的情怀上,我们是要树立起否定过去一切的情怀,但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有血有肉的生活,却又必须恪守尊重历史、遵尊重先辈,因为不论未来多么宏伟广阔,都是踩在先辈们血肉铺下的台阶上向前迈步的,否定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破坏和赌气!要尊重知识、实践,要讲科学,要实事求是,不可奢望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惟我独尊”;而是实现更高的跨越。但是现在也确实存在很多自己狗屁不通,也没能力看懂几本古籍,也高不曾认认真正地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去听了几堂“大师讲座”,抄了基本教授布置的作业,就下车伊始、指指点点,更要命的是拉丁语、希腊语和西方社会及历史情况都不了解深入,听了几个专题讲座,就自以为是地开始普及“新思想”了!结果往往是让人瞠目结舌、不知所云,最后落得个贻笑大方。别人不听他的,他就觉得中国人素质太低了,没有能力理解他;当说不过别人的时候,总是拿外国师傅的屁股来比中国人脸上的痤疮:“你看看外国人的皮肤多好呀,再看看你们的脸”,“年轻时一脸青春痘”,“青春痘没了很快又长起皱纹了”,明明是自己心底流氓,却整天叽叽喳喳的空喊自由人权也是大有人在的。这都不奇怪的,实践出真知,真理是实践中来的,是斗出来的,不会是像妈宝男那样白白净净、娘气兮兮的经不起风云和人情世故的。
在当时的中国国内乃至现在,都很牛,但是我个人不认同,因为在当时,这种思想适合的范围有局限性,到了现在,全球巳经是一体化了,信息高速畅通交流,全球各种思想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先秦思想只是某种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已,为了适合当前乃至以后的发展需要,必须以各种思想综合以后的新思想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