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邓艾之后,身处剑阁前线的姜维就和灭蜀总司令钟会玩到了一起,并鼓动他造反,割据蜀地称王。
在大军出发之前,司马昭已经明确下令:不许杀害刘氏一族。可刘禅是没事了,他的长子——也是蜀汉原太子的刘璿却最终被杀了。
刘璿之死
《三国志》里仅仅记载了:“时会作乱于成都,刘璿亦死于乱军之中”几个字,在钟会作乱到被杀身亡的这段时间里,刘璿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认为刘璿之死是受到了邓艾的拖累,被灭蜀监军卫瓘害死了。邓艾接受后主投降后,以曹魏天子的名义,私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其他蜀汉旧臣各自都有安排,并约束部队,安抚百姓,于是“蜀人称焉”。
邓艾在成都建立了不小的威信,而面对这样的大国将领,成都旧主人自然也需要和他打好关系了。那派谁去劳军好呢?刘禅亲自去是不合礼制的,派个官吏去又难免寒酸了一点,而姜维此时又在钟会军中。那么唯一一个适合的人选,就是地位尊贵、举止得体的原太子——刘璿了。
自延熙元年正月正式册立,到景耀六年蜀汉灭亡,刘璿一共做了二十六年的皇太子,而且勤勤恳恳、十分称职,没犯过什么大错(刘禅可不止刘璿一个儿子)。兼地位尊贵(蜀汉第二号人物),由刘璿去接待邓艾大军是最合适不过了。
后面邓艾上表司马昭,希望把刘禅家族都留在蜀地,不要迁往洛阳,并授予官职、王位,以降服东吴孙休。邓艾此举是出于稳定局势方面提出的,是一个很合理的建议,但同时也从侧面可以看出:邓艾对刘家确实有好感。而此好感从何而来?我认为大概就是在刘璿劳军一行中的表现得来的。刘璿和邓艾,两人朝着稳定益州局势的方向而共同携手努力着。
直到钟会入成都,以邓艾“私立官员,违旨行事”等做法,与监军卫瓘一起上书诬陷邓艾谋反,解除了他的兵权,把邓艾和其子邓忠押往洛阳。钟会自己则和“亲信”姜维,共同往割据益州、自立为王的方面前进着。
之后监军卫瓘策反了钟会的部下丘建等人,于钟会、姜维不备之时,率军杀死了两人,而原太子刘璿也在这次乱战中被杀。但奇怪的是,钟会谋反,立自己为益州牧,打的是曹魏郭太后的旗号,又怎么会把蜀汉太子刘璿抬出来呢?而姜维谋反本意是要借钟会之手,再行复国之举,所以他也没必要劝钟会把刘璿搬出来。因为时机还不到,这样做的话不止会害到刘家,更会让钟会起疑心。再说了,要论号召力的话,刘璿怎么比得上刘禅呢?所以刘璿不是因为参与叛乱被杀的,而是因为当时平乱的主导者卫瓘,他害怕刘璿会替邓艾申冤,害怕自己会担上“知情不报”的罪名。
邓艾本就没有谋反之心,可钟会却为了自己的野心而陷害邓艾,这其中的内情曲折,卫瓘是清清楚楚的。对于邓艾被诬陷下罪,钟会密谋造反一事,卫瓘不止知情不报,还助纣为虐(邓艾被捉就是卫瓘亲手办理的)。这事要是捅上去,那卫瓘就会从平乱功臣,变成陷害忠良、协助内乱的逆臣。这是他最不想得到的结果,所以即使已证明邓艾无罪,卫瓘依旧派了和邓艾有过节的田续去解决掉他,杀人灭口。
同样的,刘璿之死也是如此,以刘璿和邓艾的关系,极有可能为邓艾上书喊冤,老刘家里不怕死的人还是不少的(北地王刘谌一听说父亲投降后,就杀妻杀子,自杀了)。而就算刘璿不主动说,但难保司马昭会问,到时引起他的疑心那就更可怕了(这家伙狠起来可连皇帝都敢杀的)。
为了一劳永逸,卫瓘决定借平乱一事,把当时所有有可能透露内情的人统统杀光。钟会、姜维、刘璿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了,而邓艾正在押往洛阳的路上,则派遣田续去杀掉邓艾邓忠父子,一切阴谋也就此死无对证。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