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启当时是太子,也就是将来的皇帝。太子请汉文帝身边的近侍吃饭。其中中郎将卫绾居然装病不去。这件事,实在让人不理解。毕竟所有人都会想方设法巴结太子。而巴结好了太子,也意味着确保将来的荣华富贵。而得罪太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既然如此,为什么卫绾还要拒绝刘启呢?

(刘启剧照)

更让人不解的是,我们知道,刘启这个人其实是个心胸并不宽广的人。当时吴王刘濞的儿子和他下棋,一言不合,拿起棋盘就砸在刘濞儿子头上,结果把人家儿子砸死了,这也引发了后来的“七国之乱”。

刘启心胸不宽广的例子,还在处理周亚夫问题上。周亚夫帮助刘启平定了“七国之乱”,刘启让周亚夫当宰相。但是,因为周亚夫很耿直,一些事情不太买刘启的账,刘启因此很不喜欢他,结果把周亚夫逼得自杀。

由此可见,如果那么人要是不买刘启的账,得罪了他,下场是很惨的。

可让人奇怪的是,卫绾不买刘启的账,刘启当了皇帝以后,反而不断给卫绾加官,最后把刘启封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这样的高官。那么刘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史记》记载:“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这里的“戏车”,意思是在车上表演杂技,或者表演与车有关的杂技。不知道这个“戏车”是怎么表演的,历史上似乎缺乏这方面的记载。(有人觉得这个太过玄幻,认为卫绾当的是“太仆”之类的与皇帝车马及路政有关的官员。但是这个“太仆”是九卿之一,官职比中郎将高。显然这个说法不对。)

(卫绾剧照)

总之,卫绾因为杂技玩的好,很得汉文帝喜爱。汉文帝在临死前,特别交代刘启说“绾长者,善遇之”。

汉文帝为什么会特别对汉景帝交代这一点?我认为肯定与刘启请汉文帝身边的近侍吃饭而卫绾不去这件事有关。汉文帝害怕刘启会为难卫绾,所以特别这样交代。

那么,刘启为什么要请汉文帝身边的近侍吃饭呢?这主要是因为刘启当时有些担心,汉文帝会不满意,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废掉。因为汉文帝腿上曾长有一个疮,邓通经常给汉文帝吮吸。有一次,汉文帝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邓通说,太子最爱你。后来,太子刘启去见汉文帝,汉文帝让他吮吸,刘启做出为难的样子。汉文帝因此很不高兴。

这件事,让刘启害怕了,所以才请汉文帝身边的人吃饭,希望他们能在汉文帝身边帮他美言两句。

卫绾不去,其中所表现的意思,就是他对汉文帝非常忠诚。

古代的皇帝,最忌讳大臣的,就是大臣“交通太子”。也就是提早巴结太子。提早巴结太子,就有巴不得皇帝早死的嫌疑。卫绾不去,显然就是他非常忠诚于汉文帝的表现。

(周亚夫剧照)

如果卫绾是因为忠诚于汉文帝,而不接受刘启的请吃,刘启是不会痛恨他的。

刘启在当了皇帝以后,对卫绾进行了一次考验。他请卫绾和他在同一个车上到外面去走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就问他,当年请他吃饭,他为啥不去?卫绾说,当时确实是生病了。汉景帝就赏赐他宝剑。卫绾说,他手中还有当年汉文帝给他的六把宝剑呢。汉景帝说,你难道都没有拿来送给别人过吗?卫绾说没有,把那六把宝剑给汉景帝看,果然封套都没开过。

这件事,其实就是刘启考验卫绾是不是对汉文帝忠诚的表现。考验的结果,卫绾果然非常忠诚。也因为这一点,刘启也非常信任卫绾,后来才提拔他为河间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等。

周亚夫这样的人有能力有大功,但是在刘启看来,他们对皇帝不忠诚,所以惨遭不幸。而卫绾等人虽然没什么本事,不过是个耍杂技的。不过因为对皇帝忠诚,所以,刘启要让他当高官。

(参考资料:《史记》)

最佳贡献者
2

卫绾是个什么人?开始他只是一个小车夫,就是领导汉文帝的一个小车司机,既没有区满腹诗文,也没什么过人的才能,也就是一不能文二不能武的那种人。那么,区区一个马车夫,为什么连汉景帝这样的皇帝人物都要巴结他、并重用他呢?

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卫绾就是车夫这一行业的状元,他赶马车的技术是当世一流的,据说可以玩“漂移”,就好比现在的“飚车”超级能手,也因此受人推荐,做了汉文帝的马车夫。不管什么职位,只要能经常待在皇帝这样重量级的人物身边,那么此人的身份必定也受到的抬高,而成为他人注目的人物。但是,卫绾却是个处很低调的人,他总是不卑不亢,从不因自己的身份低贱而看不起自己,也从不因自己的身份特殊趾高气昂,而一心一意地干好自己的事务。

据说,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想巴结卫绾,而卫绾却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太子刘启想宴请老爸汉文帝身边的一些官员,到自己的太子府中来饮宴,就是下令让下人请一些朝中的王公大臣等重要人物,前来相聚。这事一传开,可想而知,太子的饭局,谁不想参加,于是凡被邀请到的人,无一不兴高彩烈的前往。但是,也在邀请之列的卫绾,却说自己有病,而推托没来。于是很多人都说他不会做事,这不明摆着不给太子面子,而得罪了太子吗?所以在大家认为他就只不过是一个傻傻地车夫罢了,上不了什么大台面!

殊不知,这正是卫绾的过人之处——我是汉文帝的车夫,皇帝还健在,没有必要去攀太子高枝!如果真去了太子府,皇帝肯定会说我对他不忠,而太子又肯定会说逢迎巴结。再说,太子一下子邀请那么多人,谁的表现再好,谁表现再好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而自己不去,反而会让太子记住,自己是一个稳重之人。并且,此后卫绾做事更加的谦虚谨慎,什么都任劳任怨。所以,不要小瞧任何人,小小车夫也是胸有乾坤。

不过,这汉景帝也不是平常之人,卫绾没来府中赴宴,自然使他印象深刻,于是他就留心看看卫绾到底什么意思。

汉景帝即位之后,一次,他带领一干人要外出打猎,并且在众人面前一定要让卫绾坐在自己旁边。卫绾顿时受宠若惊,汉景帝问他为何我请你赴宴,这时卫绾心知肚明,但却不好声辩,便坚持说那天自己生病了。

汉景帝听了没有说什么。但到了下车的时候,突然拔出身佩宝剑,“朕这把剑赠送给你如何?”

“这……这如何使得啊!话说宝剑赠名士,美女配英雄。陛下这么贵重的宝剑,微臣接受不起啊!再说,先皇曾赏赐过臣六把宝剑,但臣却没能练成‘六脉神剑’,实在惭愧和很啊!”卫绾惊慌失措地说。

“哦,那‘六脉神剑’如今在哪里呢?”汉景帝问。

“先皇所赐的剑自然都在臣的家里啊!所谓剑之道,剑在人在,剑亡人亡这点臣是一定要遵守的啊!”卫绾说。

回去后,汉景帝就立即派人去卫绾的家里,一查看,果然如此。于是他从此更加看重卫绾的诚实之处了。

这时,汉景帝对卫绾为人处事的态度越来越满意,便开始重用他了。当发生“七国之乱”时,汉景帝派了很多人去平定,其中也派了卫绾去,而卫绾也立下了战功;但是汉景帝对别的有功之人,都进行了封赏,唯独没有赏卫绾什么。但卫绾却无丝毫没有不满的情绪。

景帝对卫绾的表现,看在眼里,赞在心上。于是便决定真正的重用他了。接下来,汉景帝就封卫绾为“建陵侯”,随后就任命他为当朝大丞相;接着,并让七岁的太子刘彻,拜太子太傅。

从此,卫绾便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官仕生涯,而他也确实是一个尽心恪守的好官,对刘彻的成长培养尽心负责,从而使刘彻成为一代名君——汉武帝。

3

已故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李讷、李敏的名字出自太史公《史记》中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本来是司马迁用来高度评价卫绾的,称赞他只干实事,不说空话,是个行重于言的实干家,是可靠的君子。

卫绾出身低微,是个老实人,不会工于心计,却懂人情世故,文帝时期,太子刘启经常在家中举办宴会,以笼络人心,壮大势力,卫绾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每每在邀请之列,心细如发的卫绾却担心文帝会怀疑他私下讨好、巴结太子,所以每次都小心翼翼地称病拒绝了,对此刘启很不感冒。

文帝临终时,叮嘱刘启要重用卫绾,但已经是景帝的刘启对卫绾有成见,冷落了他一年多时间,直到有一次,景帝召卫绾一同去上林苑观光,路上景帝问卫绾为何当初屡屡拒绝自己的宴会邀请,卫绾不敢言明心事,依然坚持说自己真的病了,真的不能参加。

因为景帝把卫绾凉了一年多,但他没有丝毫怨言,依然忠心耿耿地认真做事,他真正因病不能参加宴会,事后也没有给自己解释以套近乎,以取得谅解求重用,说明是过忠厚的人,景帝觉得这人可靠,联想到老爸的嘱托,准备重用他;于是景帝解下佩剑送给卫绾,这是皇帝对臣子恩宠的表示,多少人梦寐以求拥有这样的时刻啊,景帝也以为他会感恩戴德呢,不成想,卫绾又一次拒绝了。

景帝懵圈了,卫绾说:“先帝已经赐我6把剑了,皇家给我的恩宠已足够了,所以,我不敢再接受了。”,景帝认为佩剑是要经常更换的,“难道你还没更换掉吗?”,卫绾说:“6把剑都在”,景帝于是较真起来,调转马车到卫俯一游,果然,6把剑还在,而且光亮如新,纤尘不染。“,于是,“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

景帝开始充分信任他,任命他为河间王的老师,后来“吴楚”赵哄造反,景帝令他带领河间王的兵马抵抗叛军,因平叛功绩显著,而官至中尉,下面赢得了步步高升,直到三年后被封为建陵侯。

公元前150年,景帝立胶东王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为太子,景帝特地安排卫绾担任刘彻的老师,刘彻能成为文武双全的一代帝王与卫绾的教导戚戚相关,后来,景帝让他取代桃舍担任了丞相。

4

卫绾出身低微,早年是汉文帝的马夫,但他为人忠厚,办事干练,因此很快就做了中郎将,隶属于郎中令管辖,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中级侍从。

当时,太子刘启经常在家中举办宴会,邀请王公大臣参加,卫绾也邀请之中,但因为担心汉文帝怀疑他结交太子,每次都称病拒绝,对此景帝很不爽。

汉文帝死的时候,嘱咐汉景帝重用卫绾,但汉景帝对卫绾有意见,一年多都没有重用他。有一次,汉景帝去上林苑,召卫绾同行,路上景帝仍对之前的事耿耿于怀,问卫绾为何拒绝他的邀请,不参加他的宴会。卫绾不敢说心里话,只说自己真的病了。

此前景帝把卫绾晾在一边,冷落了他一年多,但卫绾不仅没有怨言,还和原来一样尽心尽责办事,因此汉景帝觉得这人确实是个人才,又想起文帝的嘱咐,很想重用他。

在去上林苑的路上,汉景帝解下自己的佩剑送给卫绾,以示恩宠。他以为卫绾会欣然接受,没想到卫绾这次又拒绝了。对此,汉景帝责问他为什么这么不给面子?卫绾回复汉景帝说:“先帝曾经赐给了我六把剑,皇家给我的恩宠已经够多了,因此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赠送。”

汉景帝说,佩剑都是经常更换的,难道先帝送你的佩剑都还在吗?卫绾说都还在,不信去我家里看。汉景帝估计是真是不信,一掉头还真跑去人家家里看,一看果然还在,而且保存的很好,所有的剑都像新的一样。

经过这件事情,“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越来越看重卫绾,将他任命为河间王的老师。后来吴楚造反,又诏令他带领河间王的兵马抵抗吴楚叛军,因有功而官至中尉——长安的治安长官,三年后被封为建陵侯。公元前150年,汉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即后来的汉武帝,这次汉景帝又让卫绾担任汉武帝的老师,教汉武帝做人、读书、处事。

后来,汉景帝又任命卫绾为御史大夫。过了不久,卫绾又取代桃舍出任丞相一职。在丞相的岗位上他也干的不错,汉景帝因此觉得卫绾敦厚干练,将来可辅佐少主,十分尊宠他,经常赏赐财物给他。卫绾当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就死了,汉武帝继位后,因为他母亲王太后的干涉,就找了一个理由,免了他的丞相之职,任用国舅田蚡为丞相。但在内心深处,汉武帝仍十分尊敬这个老师,私下里仍经常听取他的意见。

《史记》中,司马迁用“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高度评价卫绾,称赞他不说空话,只做实事,是一个可靠的实干家,我想这就是他受重用的原因吧。

5

看到本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某个答友提到的那个男子娶了当初自己调戏骚扰时怒骂的女子而没有娶当初有所回应眉来眼去的那位,君王要求排他性的忠诚,和男子要求排他性的贞烈,在古代确实是共通的,为这位答友点赞。

齐桓公宽恕管仲站在敌对立场射其钩(差点要了他的命)以管仲为相,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是一个例子;晋文公宽恕两次提前赶到追杀自己的寺人披(又名勃鞮、履鞮,寺人就是宦官),得知其举报吕省、郤芮谋反之事,避免重大的政治危机,也是一个例子;至于后世唐太宗李世民重用曾经为隐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的魏徵,成吉思汗重用曾经射伤自己的哲别(者别,Jebe),也都是同一类型的事情。

话说寺人披见晋文公的时候理直气壮: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

意思是说:执行国君的命令只有一心一意,这是古已有之的制度。除去国君所厌恶的人,只看自己是不是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不看是不是应该)。(当时您在蒲地就是蒲人,在狄地就是狄人),蒲人和狄人对我来说又算是什么呢?现在您即位了,难道就没有当时的蒲人和狄人一样的敌人吗?

晋文公作为成熟的政治家,一听就服气了。

而我们来看卫绾回答汉景帝的“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这个问题时,一口咬定是“死罪,实病!”,打死不改当初称病的借口,虽然不诚实,但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给足了景帝面子(包括当初称病其实也不算“一点面子都不给”)。

卫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很容易被后人视为领导司机这样的幸进之人,但是御本身就是六艺之一,卫绾在汉代实际上是正途出身,所谓文帝时醇谨无他,景帝时一年多不理睬他依然日以谨力,当得起现代人们常说的一件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

另外,汉文帝将要驾崩的时候,还特别叮嘱过景帝说“绾长者,善遇之”,加上景帝亲自考验发现卫绾妥妥帖帖地保存着文帝赐予的6把剑、有过错就自己承担不与其他人争执,有功劳却经常推让给他人,所以确定了他“忠实无他肠”。

综上,汉景帝无论是从父亲的遗命还是自己的考察,都发现卫绾很忠诚也能干,当初的不和皇帝以外的人即使是太子拉关系的所谓“不给面子”反而成为了加分项,所以很重用他,更觉得适合辅佐少主(汉武帝)。

6

讲个故事你就懂了,

一个地主有一妻一妾,小妾漂亮,妻普通,一公子去调戏其妻,妻怒目而视,将他轰出去,转而调戏其妾,妾半推半就与之苟合,

后地主去世,有人问公子,你是愿意娶其妻还是娶其妾?

公子说,当然是妻啊,

你说为什么?

7

史书评价卫绾是“醇谨”之人,醇是纯粹;纯正,谨是谨慎;小心。一个为人纯正而做事谨慎小心的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启宴请他而他为什么不去了。卫绾因为马车开得好而被文帝赏识入朝,其时文帝为了消除功勋贵胄的势力,多方面引进人才充实朝廷,不致被老臣宿将把持大政。卫绾当上官员后,兢兢业业做事,没有什么大成绩,以勤谨做事当上中郎将。


卫绾的做事方式和性格,放在汉初百废待兴,从刘邦吕后到文帝时都推行黄老治国的环境下,是非常适合时宜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黄老之术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和公正无私恭俭朴素等,就是抓住大方向不过份乱民扰民,卫绾这种只服从命令,从不另生思想,勤恳做事的风格正为皇帝欣赏。经常赏赐东西给他。太子刘启看到父亲对此人如此看重,心想以后当上皇帝也必须用好老臣们,便有心结纳,设宴请他过府,要拉近距离。


谁知老实的卫绾这一次竟然不听话,托词说自己生病了,皇帝的其他近臣都到场,只有卫绾一人不至,刘启心有不爽,以刘启下棋就可以打死吴太子和饿死邓通逼死周亚夫的性格来说,卫绾十有八九吃不了好。幸好文帝临终交代说,卫绾是忠厚长者,要用好他。刘启当上皇帝后才没有算旧帐,还与他同车乘座以示恩宠,并责问他说,我当时请你饮宴,你怎么没到场,卫绾坚持说当时病得不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二人谈得投机,景帝便赐了一把剑给他,卫绾推辞说,先帝已经赐给我六把剑了,再收皇上的剑就受之有愧了。刘启有点不信,从没见你佩戴过,不会是吹牛吧?让他把剑拿来看看,一看果然。认为此人真实是忠厚长者,便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又平七国有功,屡经起复,到武帝时曾任丞相。(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卫绾虽有忠厚之名和勤谨之实,但观他待人处事,有一些原则,在文帝时不赴太子宴请,是表明忠心的只有皇帝一人;在汉初皇帝太子关系还算融洽,要是后世如李唐时,别以为太子皇帝是父子,队站不好马上人头落地,这是谨慎处。拒绝景帝赐剑,是阳拒实迎,以不忘旧皇有邀忠以博得新皇另眼的用意。到了武帝时,一惯唯唯诺诺的卫绾突然雄起了一下,武帝下诏各国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卫绾建议罢除法家和纵横家这两个学派,这是迎合武帝罢黜百家思维,没想到窦太皇太后还活着,一听很生气,就把他罢相了。

8

卫绾是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他的特长就是赶车技术一流和甚至比刘邦时期的夏侯婴更加青出于蓝。

因为有这个长项,他被汉文帝选去,当了一个郎官。

由于经常在汉文帝面前出现,在和汉文帝混了个脸熟之后。

这个人做事又以谨小慎微而被汉文帝所记住。

卫绾常年累月的侍奉着汉文帝,要说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汉文帝就把他的官职给升成了中郎将,得到汉文帝的重用后卫绾做起事来就更加兢兢业业了。

我们看看他做事谨慎到什么程度,就是因为这件事,他得罪的太子刘启。

在汉景帝刘启刚被汉文帝封为太子不久之后,太子为了和朝中的重臣拉拉关系,就开始请这些汉文帝时期的朝臣到自己家中去聚一次餐。

这件事受到邀请的大臣当然是开心至极了,太子是谁呀,以后的皇帝。若是现在能把关系和太子建立好,以后不用说,那肯定是可以被太子重用的。

到了聚餐的这一天,太子宴请的所有重臣基本上都到位了。

只剩下一个人没来,他就是卫绾。

太子以为这个卫绾可能是路上耽搁了时间,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来。

当时的太子没想到自己会被放鸽子,整个宴会结束之后,也没有见到卫绾的身影。

卫绾这人也太放肆了,竟然连这点薄面都不给自己。

太子开始记恨卫绾了。

卫绾也深知结实太子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能带来很多的机遇。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矩,他还是不敢擅自打破的,这件事若是被汉文帝知道了,汉文帝会怎么想呢?

我这里还没死呢,你们就这么急于去攀太子的高枝吗?

总之,若是去了,这件事让汉文帝知道后肯定是不好的,索性他就以有病为由,没有去。

到了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当朝的时候,汉景帝故意冷落卫绾有一年的时间。

卫绾也不去逢迎汉景帝,只要在自己的官职上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卫绾能坐的住,不去找汉景帝,可是,汉景帝坐不住了。

汉景帝实在忍不住了,在一次去上林苑打猎回去的路上,汉景帝让卫绾陪同自己坐车回去。

等卫绾上车后,汉景帝开始问卫绾,你知道为什么今天能和我做一辆车回去吗?

卫绾说道,我就是一个耍车的人,误打误撞被提升为了中郎将,但是,陛下为何让我同坐一辆车,臣下不知是何意?

汉景帝心想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呀。

汉景帝说道:“还记得当年我做太子的时候宴请群臣,只有你缺席了,这件事吗?”

卫绾说道:“当时实在不是臣子不愿意去,真的是病重起不来身导致的。”

卫绾也只能这样说了,再说了他这样做,也并没有什么过错呀。

作为臣子的就应该对自己的主子做到忠诚。

汉景帝说:“这样吧,我赐给你一把剑吧。”

要知道,在当时能够得到皇帝赐的剑,那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呀。

卫绾说道:“剑是贵重之物,我没有什么功劳可言,就不要给我了吧。再说了,先帝之前已经送给我六把宝剑了。”

汉景帝以为卫绾在吹牛,你有六把宝剑的事,我怎么不知道,也没见你佩戴过。

当时皇帝给了臣子宝剑之后,为了炫耀,大部分官员都会选择佩戴的。

可是这个卫绾是个另类,他把汉文帝给他的宝剑都给封藏了起来,从始至终就没拔出来过。

汉景帝不相信卫绾家有六把先帝的剑,以为卫绾是在吹牛,想让他出下丑,就派人跟着去他家里查。

来到家里一看,果然如卫绾所说。六把剑一把都不少,在哪里原封不动的保存着。

汉景帝知道这件事后是大大的赞赏了卫绾,这个人为人做事十分的低调,确实是个可用之人。

吴楚七国之乱时卫绾曾带军去参加叛乱过,因为这次叛乱他立有军功,又被汉景帝提拔为中尉。三年之后,又因军功被封为建陵侯。

从此,汉景帝就越来越重用了卫绾了。若是遇到什么比较大的问题时,汉景帝还会选择刻意的来保护他。

在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之后,他想把栗姬的亲戚杀掉,其实当时负责这个事的人是卫绾。

汉景帝觉得让卫绾来做这件事不妥,所以,汉景帝罢了他的官,直接让郅都来接手了。

等这件事过去之后,汉景帝又把他给召了回来。

在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被立为太子之时,汉景帝就任命卫绾做太子太傅,去辅佐太子去了。

卫绾做事不管大小都能做到亲力亲为,兢兢业业。

在辅佐太子五年的光景后,他被汉景帝直接提拔为了大汉的丞相。

卫绾的官职做到了人生的顶峰。

在汉景帝朝他只担任了三年的丞相,汉景帝就挂掉了。之后他又开始辅佐汉武帝刘彻。

9

卫绾这个人,属于那种死忠无二的臣子,能力虽然有,却并不突出。但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卫绾无二心,他只忠心于君王。从历史上卫绾因为避嫌而拒绝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刘启的亲近就可以看出。这也是为什么刘启会在后来当上皇帝后依旧重用卫绾,他看中的就是卫绾的忠臣不二。

卫绾在汉朝百官之中实际上并不显眼。他就是那种芸芸众生中十分平凡的一员。最早时期,卫绾之所以可以步入政坛并不是因为汉文帝有多么欣赏他的文化学识,而是因为卫绾高超的驾车技术。卫绾十分擅长驾车,可以说在驾车技术上可以和卫绾一较高下的人,在当时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卫绾凭借一手好车技成功的跟随在汉文帝身边做了一个郎官。所谓郎官就是君主侍从之官。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小跟班。但不论如何,卫绾算是开始了正式的宦海生涯。

卫绾这个人能力不显,他并没有非常突出的才能和能力。所以卫绾在汉文帝手下工作的非常扎实,基本上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立功一点点积累,官职也随之越来越高。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并不是非常优秀的臣子,应该早就被汉文帝给赶跑到一边去了。怎么可能还像卫绾一样一直呆在汉文帝身边,而且还非常受汉文帝信任呢?那就是因为卫绾这个人十分的老实本分,没有争强好斗的心,办事踏实稳重。更重要的是,卫绾没有那么过多的想法,他也不贪婪。卫绾只忠诚于汉文帝,从不与人拉帮结派。这是汉文帝最满意也是最看重卫绾的地方。

汉景帝也就是刘启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刘启经常会办一些宴会邀请汉文帝身边的近臣吃饭喝酒,大家互相之间拉拉关系之类的。储君相邀没有人敢不去,但唯独卫绾总是在刘启邀请他的时候就装病不去。并不是因为卫绾飘了敢和刘启对着干。只是他严格遵守了做臣子的本分。那就是只效忠于君王。汉文帝显然也是知道卫绾忠心不二的。所以汉文帝才会在病逝前对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好生对待他。”可见汉文帝十分满意卫绾的做法。但也怕汉景帝不了解卫绾。所以才会在离世前对汉景帝提醒了卫绾的为人。

汉景帝继位后起初也没有搭理卫绾。但卫绾却依旧恭谨有加,办事滴水不漏。后来汉景帝终于想起想要和卫绾聊聊了。所以汉景帝问卫绾,我做太子的时候邀请你来赴宴,你为什么不来?卫绾依旧表示自己只是生病了。后来汉景帝又要赏赐卫绾佩剑,想要试探卫绾。卫绾又拒绝了汉景帝的赐剑,并且表示汉文帝已经赐过了六把剑,身为一个臣子。恩宠已经足够了。汉景帝又说大臣之间交换佩剑是很正常的事。先帝赐你的剑你都保留了吗?没有和人炫耀过吗?并且立刻派人去卫绾家拿来了六把赐剑,结果一看六把赐剑几乎都没有拔出来过。此时汉景帝才真正意识到卫绾这个人的忠心和低调。所以之后才会升任卫绾做丞相。并且十分信任重用他。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10

一个皇帝不以自己的喜好,以对国家的忠诚度来重要人才,是一个皇帝的基本素质,不然也就不会是一个好皇帝,赏其忠心,用其才华,这是一个明君的作为,一个臣子,忠君爱国,独善其身,展其才华,不露锋芒,人之善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