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统天下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这段话换个说法也成立,那就是一统天下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家!

此话何解,这就是诸葛家的牛逼之处,三分天下都有诸葛家的功劳,最后东晋开国皇帝,还是诸葛家的血脉,你说牛逼不牛逼!

此话要说,就要从根源说起:

一:诸葛寻根

诸葛家根源记载是这样的:“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

意思是诸葛亮家祖上本来姓葛,老家在琅邪诸县,后迁阳都。关于为何改姓大概有二种说法。

第一种:迁居改姓说,文献说“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就是说阳都本地有姓葛的居住,二个姓一样,怕弄混了就改成诸葛

第二种:诸葛家族改姓缘自祖上葛婴。葛婴是秦朝时人,是陈胜麾下大将,后来因为得罪陈胜,被杀,汉文帝时追录葛婴功勋,“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也就是说,封了葛婴子孙为诸县侯,子孙将封号加姓前,就成了诸葛的姓氏。

时间到了汉元帝时,诸葛家出了个牛人,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又出了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以及魏国诸葛诞,人称“诸葛三兄弟”。

《世说新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这就是诸葛家族的根源还有三分天下有诸葛的由来!

二:三分天下龙虎狗的职场人生

如果说三国时,那个家族最会下注,那必然是诸葛家族,他们家族出了三个精英人物,都在魏蜀吴身居高位!

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诸葛亮,蜀汉丞相益州牧,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次就是在东吴混的诸葛瑾,最后身份是大将军,而他儿子诸葛恪更牛逼,是孙权的托孤大臣,一度权侵朝野。第三个就是在魏国的堂弟诸葛诞,职位也到了征东大将军。

可谓龙虎狗辈出,都是人精中的精英,最不济的也是省级干部!

下面我分别说说分家之后三人的兴衰史。

三:龙的宿命,诸葛亮家兴衰史

诸葛亮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多介绍了,他在蜀汉也是根深蒂固,没任何威胁,他儿子诸葛瞻也是皇帝的女婿,享受国家荣誉。不过在享受国家荣誉的时候,祸事肯定也不少,而诸葛亮家的灾难在蜀汉灭亡时候就来到了。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之后在绵竹,大败由诸葛亮儿子诸葛瞻还有孙子诸葛尚带领的蜀汉军队,诸葛亮的子孙都实践了自己父亲和爷爷的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豪雄三代人,一脉相承。

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和后续的晋国,对诸葛亮的遗腹孙诸葛京还不错,原因很可能就是对这种精神的致敬,也因此诸葛亮孙子诸葛京混的还不错,继续做官,不过后来没什么比较出名的人物出现,只是绵延了很久。

“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的话,在他孙子诸葛京身上应验了!

四:虎的宿命,虎落平阳被犬欺

诸葛亮大哥诸葛瑾号称诸葛家之虎,他比诸葛亮出仕更早,一直都在东吴效力,因为不是东吴氏族的关系,深受孙权信任,官职那是步步高升,一路平步青云,做到了大将军职位。

不过他一直对自己的儿子诸葛恪不放心,这小子太聪明又太张狂了。诸葛瑾为了教育他就说:“将大赤吾族也。意思是,你继续这样会给我们家族带来血光之灾!

可惜老爹诸葛瑾的话,诸葛恪是没听进去的,这家伙后来成了孙权的托孤之臣,也因此更加飞扬跋扈,不过他的好运没维持多久,公元253年,太傅诸葛恪指挥伐魏战役,最后兵败回国,然后就被政敌无情的打击,最后完全失败,并被彻底清算,父族,母族,妻族,三族被杀。

正应验了诸葛瑾说的那句话:“将大赤吾族也。”一场血光之灾后,诸葛瑾家全灭一个不剩。

五:狗的宿命,我本不愿背叛

诸葛诞号称狗,狗的性格就是忠臣,诸葛诞也将这一点表现的很明显。

这诸葛诞虽然号称狗,但是能力也不是盖的,职场生涯也是顺风顺水。一路做到了镇东大将军,管理一个军区,放现在妥妥的是上将级人物。

不过他的命运在嘉平六年(254年),发生改变,那一年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诛杀司马师,扶持夏侯玄主政。最后密谋泄露,夏侯玄被杀,夷灭三族。

而诸葛诞和夏侯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最后他害怕了,这层关系让他觉得自己也是被清算的对象,事情也如他所想,于是无奈的他于公元257年,在寿春发动叛变,并且派儿子诸葛靓去东吴求救兵。这个儿子也因此存活。

可是诸葛诞的运气不是很好,面对司马家的攻击,诸葛诞原本不是太担心,梅雨季节的来临,对战斗会有很大影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应该大雨滂沱的汛期,居然滴雨未下,没有天气帮助的诸葛诞实力不济,最后被击败。

公元258年,司马昭攻进寿春,诸葛诞家迎来末日,被诛灭三族。

这末日异常悲壮,数百位诸葛诞亲信,拒不投降,高喊“为诸葛公死”,最后被杀!

随着诸葛诞家族被杀,雨水爆降,就好比要清洗这悲壮的血海一样。

唯一存活的不过一个叫做诸葛靓的年轻人。

六:诸葛靓的执念,女人孕育的希望

公元258年,血腥之后,诸葛诞家族辉煌结束,但家族仍在延续。

在司马家屠刀下,除了诸葛靓存活,还有个女人也活着,那就是诸葛诞女儿,诸葛靓的姐姐。

而他能活,原因很简单,他是司马懿儿子琅琊王司马伷媳妇。也因为这一层亲戚关系,这个女人幸运的存活了。

可是他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看着自己家人全部都死去,只有一个弟弟还在,无数个夜晚我们有理由相信他都在噩梦中度过,并时刻祈祷弟弟平安!

七:三家归晋,重逢于新希望

公元280年,晋国在灭亡蜀汉基础上,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在名将王睿带领之下,晋国大军南下,经过水陆作战,最后东吴投降。

所谓:“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孙皓在降幡下走出石头城,向西晋投降,而投降的人群中,有一个叫做诸葛靓的人。

诸葛靓无疑是一个倒霉鬼,之前为了求援来到东吴,最后老爹没等到援军就死了,自己只能留在东吴,过了没多久东吴又投降了,自己命怎么这么苦!

八:女人为媒,家族的复兴

面对着投降时刻,诸葛靓命虽苦,但也不是完全绝望,因为对面有个人,那就是司马伷,也是他亲姐夫。

自己姐夫位高权重,自己发小是皇帝(司马炎和诸葛靓因为姐姐的关系从小一起长大),诸葛靓明智的放弃仇恨,承认失败,选择诚服,不得不说是理智的选择,不过他还是很傲娇,司马炎又是给官又是给权,他就是不愿搭理司马炎。

没办法司马炎就只有请自己婶婶诸葛氏代表自己宴请诸葛靓。

在诸葛氏可以安排之下,司马炎和诸葛靓终于来了一次亲切友好的会见。

司马炎:“老兄弟,多年不见,你还好吗?”

诸葛靓进退不得,迫于司马炎势力,不得不沉默吃饭,

后来司马炎喝高了,开始缅怀童年并问诸葛靓“还记得我们小时候骑过的竹马吗?”

这个时候,司马炎也许特别单纯吧,他只记得小时候的欢乐时光,却不知道在诸葛靓心中,仇恨更多。

那么为何诸葛氏要安排这样一个如此尴尬的见面!原因不过是为了家族的安全考虑,经过血腥屠杀后,她深知家族生存不易,既然曾经的敌人有意和解,当然抓住机会啊。果然,经过这次见面,诸葛靓和司马炎和解,不仅如此,他的儿子诸葛恢还做到了尚书令的位置。

就这样,诸葛家族的一支,顽强的在晋国继续生存下来,而且恢复了家族的荣光。

不仅如此,诸葛氏的长子司马觐,有一个儿子。也就是诸葛诞曾外孙,同时也是诸葛亮和诸葛瑾曾外孙,叫司马睿后来还做了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

历史话外音:写完这段故事之后,不得不说,历史就是这样有趣,曾经水火不容的三国英杰还有晋国人,最后居然都是亲戚!诸葛亮诸葛瑾这二个看上去的失败者,也是东晋开国皇帝的爷爷啊!

最佳贡献者
2


诸葛亮祖上是曾经很厉害的,但到了诸葛亮父亲、祖父时也没有多么厉害啦。

对于诸葛氏的来源说法很多,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比较确定的是:诸葛亮的祖上来自于山东诸县(今山东诸城市)。

关于诸葛氏的来源有两支:

一是相传伯益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到了诸县,这自然就成了庶民百姓啦;再迁到阳都,为了与当地的葛氏相区别,就称为诸葛氏。这个恐怕不是诸葛亮的先祖,因为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是诸县人,也就是说,在诸县就称诸葛啦。

二是秦末陈胜农民起义军里有一个葛婴,是其手下著名的战将。

《史记·陈涉世家》有记载,我也专门查阅啦。

从这里判断,葛婴应该是与陈胜一起起事的,葛婴也很可能是一起去服徭役的,也不会有很高的身份。

葛婴是符离(今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人。

追随陈胜起义后,其带兵向蕲县以东,攻占了东城,就立襄强为楚王。

后来,听说陈胜已经立为王,就杀了襄强又投奔陈胜。

陈胜因为葛婴的反复无常,就杀死了他。

汉朝兴起后,论功追封反抗秦朝的功臣,把葛婴的孙子封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

一说是汉文帝分封的,我查阅了《史记·孝文本纪》,没看到有这个记载;

另一说法是汉武帝分封的,我手上没有相关的资料,我无法确定。

无论哪一支,都是因为到了诸县以后,因诸县而合为复姓诸葛。

诸葛亮的祖上很可能就来自于葛婴这一支。

到了诸县,就成为有爵位的世家。

由于汉时其爵位是世袭的,诸县侯也是响当当的身份啦。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琅琊阳都人也。其祖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其父诸葛珪,汉末泰山郡丞。

从网上的资料来看:

诸葛丰,琅琊诸县人,西汉时期官员,官至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时期。

这一官职,在后期有很大变化。东汉时期,十三州刺史部调整,京师及附近地区设立司州,司州刺史不叫刺史,称作司隶校尉。

当时京师在洛阳,也就是洛阳及附近称司州。

但在以后,不管皇帝到了哪里,都有司隶校尉这个官职,而且权力还很大。

皇帝在哪里定都,哪里就是司隶校尉管辖的范围。

因为他不仅直接管辖京师及附近,还统辖全国监察。

汉元帝(前74--前33年)时,诸葛丰曾授任司隶校尉。

能负责全国的监察工作,也是大干部啦。

看一下哪些大佬曾干过这个工作,就清楚一些啦。

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

汉灵帝自己为无上将军,小黄门蹇硕领上军校尉总负责,其次是虎贲中郎将袁绍任中军校尉,而袁绍就兼领司隶校尉,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很雄厚;

曹操奉迎天子到许都,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由此看来,诸葛丰也是牛人。

诸葛亮其父诸葛珪,兖州泰山郡丞。但不清楚是诸县人还是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人。

也就是说不知道诸葛氏从哪一辈迁居阳都的。从诸葛亮八岁时,其父去世,很可能诸葛珪已经是阳都人。

但确定的是,诸葛氏已经是阳都的望族了,也就是世代官宦之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

根据汉代举察选拔官吏的制度,诸葛丰之后,诸葛家族世代有人为官不足为奇,但没有具体的记载。

这一般可以认为也就没有显要官吏出现,起码诸葛亮这一支没有。

到了诸葛亮的父亲,官至泰山郡丞,也就是中等级别的官员啦。

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级别也不很高,但还不正宗。

诸葛亮追随叔父生活,由于很快诸葛玄就丢掉了职位,依附刘表生存。

在诸葛亮十六岁左右,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与其弟诸葛均躬耕陇亩。

看一下当时的官吏体系,就清楚一些。

同时期的刘备也曾任镇东将军、领豫州牧。

无地方安身,就依附刘表,屯兵新野,等着刘表发工资买米下锅哪!

刘备三顾茅庐去拜访诸葛亮时,还自称这一身份哪。

总之,诸葛亮是官宦世族,祖上也曾经阔过,但到了诸葛亮祖父、父亲的时候,基本也就没啥大的作为啦。

看不到诸葛亮先祖诸葛丰的生卒年,但从汉元帝(前74--前33年)时期做过司隶校尉来看,到了诸葛亮这一代,差不多也过去二百多年啦。

没有具体的史料佐证,其兴衰就不好妄加猜测啦。

但就其父、祖来看,起码他们这一支也不算是多么厉害,一般世族官僚家庭罢啦。

到了诸葛亮这一代就厉害啦:

长子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领豫州牧;

次子诸葛亮,蜀汉丞相;

三子诸葛均,蜀汉官至长水校尉;

诸葛亮族弟诸葛诞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

这时候的诸葛氏可能是鼎盛时期,但其近祖也不算很厉害。

说起来跟刘皇叔也差不多。

刘备祖上也很阔,但到了刘备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令。其父刘弘早亡,少年刘备只能跟母亲一起,编席贩鞋。

英雄不问出处,诸葛亮还是依靠自己的打拼,成就的事业。

值得后世尊敬。

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人物,传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三分天下诸葛亮”的评价,因此被传得神乎其神。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确实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典故很多,这里就不介绍了,主要扒一扒他的家庭背景。诸葛亮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后来“躬耕于南阳”,因此诸葛亮从小便博览群书,所以才华横溢。

其先祖葛英,原为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手下,因为陈胜记恨他,后来被陈胜所杀。葛英死后,汉文帝念其有功,封葛英后代为诸县侯,实则为了拉拢葛英一脉。葛英后代便以诸县封地为姓,改为诸葛姓。所以这就是诸葛亮姓氏的由来。


青史有名的诸葛丰也是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亮是其八世孙或者九世孙。诸葛丰,字少季,文帝时期有名的重臣。官至司隶校尉,相当于如今的北京市市长,实际权利还要大些,又身兼监察一职维护治安,可谓官运亨通。有一句话叫“管官的官才是真的官”可以看出诸葛丰位高权重了。不过因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最后更是得罪了皇帝汉文帝,所以被贬为草民,撵回了老家。


到了诸葛亮这一代是真的人才辈出,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他的大哥诸葛瑾,字子瑜,奉孙权为主,三国鼎立时期,深得孙权重用,其地位不言而喻。是个官至大将军的人物。不过后来他的儿子诸葛恪被孙峻杀害,最终诛了九族,至此诸葛家在吴国一脉被灭。

至于诸葛亮,事于刘备,忠于阿斗而不夺位,其成就难以书尽,本身便是蜀国宰相,更是深得刘备信任,后来刘备病死白帝城,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未能北伐成功,未免大憾也!真是孔明一世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又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诞,侍奉魏曹丕,封镇国大将军,在魏国势力根深蒂固不容小觑。真是将门无犬子啊,一个宰相,两个大将军,羡煞旁人也。 至此,且不说诸葛一门其余人等,光是这三兄弟,在魏,蜀,吴中势力盘根错节,三人皆身处要职,位高权重,试问天下谁与争锋?真是人才辈出,诸葛一门可谓得天独厚香火鼎盛啊!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4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和赞叹,他躬耕陇亩,身为一介村夫,却能够酝酿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他在刘备的麾下竭忠尽智,并凭借过人的能力最终官至丞相,成为了蜀汉的中流砥柱。其实,厉害的不仅仅是诸葛亮自己,他的家族更称得上是非凡。那么,诸葛亮家族到底有多厉害呢?

诸葛亮在他那篇著名的《出师表》中曾经自述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在南阳生活,耕作读书,然后被驻守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才加入刘备势力,这是世人所周知的。但实际上,诸葛亮却并非生在、长在荆州。

《三国志》中记载得十分清楚:“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东汉末年的琅琊郡阳都县,也就是今天山东省临沂市的沂南县,诸葛亮则出自于那里著名的琅琊诸葛家族。这一家族从西汉创立,一直延绵相续,到三国时期,更是成为了主要的家族之一。

我们先看看诸葛家族的创始人诸葛丰。据《汉书》记载,他“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诸葛丰为人正直,敢于得罪权贵,于是得到汉元帝的重用,一度被封为光禄大夫。

但后来,诸葛丰因弹劾汉元帝的宠臣许章,惹得皇帝十分不满,于是被贬官,后来又被免为庶人。虽然诸葛丰下场凄惨,但他所开创的琅琊诸葛氏却自此不断流传,或许可以以此慰藉因刚正不阿而遭受贬谪的先祖。

东汉末年,琅琊诸葛家的诸葛珪担任了泰山郡丞,可惜壮年早逝,三个孩子都还年幼,他去世时,长子诸葛瑾十五岁、次子诸葛亮八岁,而最小的孩子诸葛均则更加年幼,加上两个年纪尚轻的女儿,诸葛珪留下的可谓是个“烂摊子”。

只靠诸葛珪的妻子,当然是无法照顾这三儿两女的,好在诸葛珪的弟弟诸葛玄鼎力相助,将年幼的诸葛亮、诸葛均兄弟以及诸葛珪的两个女儿一起接到荆州襄阳,而年纪已经不算太小的诸葛瑾则前往江东。后来,诸葛玄去世,诸葛亮便带着一家人前往隆中耕作维生。

我们先看看前往江东的长子诸葛瑾,他来到江东后,“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可谓仕途顺利,地位显赫。

次子诸葛亮自不必说,他在蜀汉成为了丞相,死后被追谥“忠武侯”。三子诸葛均跟随兄长仕蜀,官至长水校尉。除了这三兄弟,同宗的诸葛诞在魏国曾官至镇东将军、征东大将军,被封为高平侯。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有身居高位的子弟,令人艳羡,也体现了其家族人才辈出,实在是厉害。

5

诸葛家族大放异彩主要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号称龙虎狗,不过,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则只是诸葛亮的族兄弟。

(1)诸葛亮这一族。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叔叔诸葛玄,由于诸葛珪早死,诸葛亮兄弟是由诸葛玄抚养长大成人的。

诸葛亮在蜀汉做官,官至丞相;诸葛瑾在孙吴做官,官至大将军,其子诸葛恪也在孙吴做官,官至丞相。

诸葛亮只有一个儿子,在同曹魏的交战中,诸葛亮的儿子孙子都战死,可以说诸葛亮子孙三代都精忠报国,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有一孙,因诸葛亮忠义之名,被举荐为官。

诸葛瑾父子在孙吴都是权势赫赫的知名人士,可惜的是诸葛恪专权自用,后来东吴诸葛家族被灭三族。

诸葛亮还有一个弟弟诸葛均,也在蜀汉做官。

诸葛亮两个姐妹,一个嫁给了庞山民,乃是凤雏庞统从兄弟,另一个嫁给了蒯祺。

(2)诸葛诞这一族。

诸葛诞在曹魏为官,官至征东大将军,后被司马家族诛杀。

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司马伷生司马觐,司马觐生司马睿,是为东晋开国皇帝。

6

诸葛亮家族是大家族,在三个国家都当官


诸葛姓最为人所熟知的要数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有同宗分别在魏蜀吴任职,且均为朝廷重臣。遗憾的是,最终都以悲剧收场,令人遗憾万千。

三国诸葛家族源于西汉著名的朝臣诸葛丰,是诸葛亮他们的元祖,官至司隶校尉。其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深得老百姓敬重。汉元帝嘉奖他的刚正不阿的节操,授予他符节,并加封为光禄大夫,给予了很高的荣耀。看看诸葛家族在三国中的人物。


蜀国:三国诸葛家族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人。其父 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先是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后投奔刘表。诸葛亮由于8岁丧父,所以早期与弟诸葛均跟随叔父由豫州投奔到荆州,后躬耕于南阳。年少熟读诗书,自比于管仲、乐毅,但世人对他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欣赏他的才能。当时与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名士结交。“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由此诸葛亮出山,任刘备军师,《隆中对》即是三顾茅庐与刘备的对话内容,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形势。随后诸葛亮联合孙吴火烧赤壁,赢得赤壁大战,令曹操回师北方;协助刘备平定荆南四郡;随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后,助刘备进攻成都,刘备入主益州。诸葛亮官拜军师,刘备出兵征伐期间,诸葛亮留守成都作为后援。公元211年,诸葛亮劝刘备称帝,官职司隶校尉。223年,刘备病重,召见诸葛亮及李严托孤。时南中地区根基不稳,有乘机叛乱,但并未着急发兵,先是派邓芝和陈震去东吴修好。随后开启了后蜀时代的南征北伐,平定了南蛮叛乱,七擒孟获;随后两出祁山,六战魏军,损耗巨大,收益无多。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死后尚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纵观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数文人墨客对其雄才大略、忠君爱国的品格敬佩赞扬,

诸葛均:诸葛瑾、诸葛亮之弟,排行第三。小时与诸葛亮一起投奔叔父诸葛玄,后随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此时诸葛均并未一同辅佐刘备,仍留在南阳。后任蜀国长水教尉。

诸葛瞻:诸葛亮亲子,从小资质聪慧,早熟有才。后取蜀国公主,进而加官进爵,又因属地百姓敬爱诸葛亮,承蒙厚爱,贡献成绩多归功于他,至261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统帅诸将。(诸葛瞻年少成名、聪慧有才、又是官二代,还娶了白富美公主,一路顺利,官居高位,基本上当代我们多数人自叹不如啊)263年,魏将邓艾自阴平走景谷道,小路入川,诸葛瞻迎战,先头部队兵败后退守绵竹。邓艾劝降说投降必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斩使者,之后与魏军大战,其长子诸葛尚及部将张遵、李球、黄崇等皆战死。

诸葛乔:诸葛亮养子(生父诸葛瑾),诸葛亮北伐时屯驻汉中时,诸葛亮让其与士兵一起参加艰苦的运粮工作。25岁时即病死了。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貌似一直默默无闻,后晋太傅王览建议招录汉廷名臣之后,诸葛怀未至,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无才干报国,自己又丰衣足食,于是推辞高老回乡。

诸葛果:诸葛亮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 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与诸葛瞻一同在绵竹大战中,中埋伏,战死。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由于诸葛亮与黄氏结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子(近三十年),诸葛瑾把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而诸葛亮生诸葛瞻时已46岁,诸葛亮病逝时,诸葛瞻才8岁。于是等到诸葛尚战死时他也才17岁,于是诸葛京运气好,没到年龄被征兵。到了晋代,诸葛京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官至蜀国朔武将军,后由于东吴诸葛恪一族专权被满门抄斩,诸葛攀复还吴国,作为诸葛瑾后代,以传子嗣。

至此,蜀国诸葛亮仅存诸葛京一脉,并且经诸葛京后默默无闻。除了诸葛京一支,貌似还有个诸葛怀一支保存。

吴国诸葛瑾:

诸葛瑾: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汉末避乱,竟然没跟诸葛亮他们一起,后被引荐孙权,得到器重。

后被派与刘备通好,遇见诸葛亮时未谈私情(都过继子嗣啥的了,竟然工作如此重要)。随后又跟随吕蒙讨伐关羽,驻守公安。222年,刘备讨伐东吴,诸葛瑾又一次当和事老。随后派兵救援被夏侯尚、曹真围困的朱然,但被夏侯尚火烧船只,被前来救援的潘璋所建议暂缓渡江,至上游五十里伐苇渡江,保全全师。由此可见诸葛瑾有功且谨小慎微,看似不适做统帅,后孙权称王,诸葛瑾拜豫州牧。后又有在屡次同曹魏交战中有败有胜,似乎其亦文亦武,最终官至大将军。241年去世,68岁。

看起来比诸葛亮还牛,文武全才,实质上都没有大的建树。但是其与孙吴的良好关系,保证其是官场上左右逢源,同时结交各种名士人才,这样的官员很吃香,如今的官员们应该学习学习。。。

诸葛恪:诸葛瑾之长子,吴国重臣。可惜诸葛瑾一族全毁在他手上,也是三国家族最惨的一个。从小就被称为神童,深得孙权赏识。陆逊病故后,诸葛恪统帅其兵马,为大将军。是孙权托孤重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独揽军政大权,初期还革新律政,取得对魏国的大捷,可是这反而增加了其傲气,轻敌兵败。回来后掩饰错误,独断专行,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不过对于位居权臣的诸葛恪,历来也有争议,同时也是被学者讨论较多的三国人物之一。其实诸葛瑾对其恃才傲物的个性也是不放心的,但诸葛恪个性发展到如此极端,其中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又说因肩负家族名望传承的责任,有因当时盛行嬉笑嘲弄的风尚,有因其自身文思才辩敏捷,也有说孙权惜才轻法对其有重点培养的意图。

诸葛融:诸葛瑾幼子,性格比其兄略好。《三国志》:学为章句,博而不精,性宽容,多技艺,善书。不过实际上,诸葛融也是比较轻脱自由,不是表现在口才思辨上,他可能更在意多种技艺、以及骑射、服饰等。诸葛融长期驻兵在外,不过孙亮诛杀其兄诸葛恪之后,立刻派兵围剿诸葛融,诸葛融兵将见来势很惶恐,无法应战,诸葛融无奈服毒自杀。其三个儿子一块被俘诛杀。

诸葛乔:诸葛瑾次子,过继给诸葛亮了。

诸葛氏:诸葛瑾之女,后成为诸葛瑾好友张承炫之妻。

诸葛绰:诸葛恪长子,因参与孙霸阴谋活动,被孙权发现后交给诸葛恪严加管教,后被诸葛恪赐毒酒毒死。

诸葛竦:任吴国长水校尉。他对父亲刚愎自用的作法,多次劝谏,均被拒绝,常忧心 祸至。诸葛恪被诛后,他带着母亲和弟弟外逃时,被吴将追斩于白都。

诸葛建:任吴国步兵校尉。和兄长诸葛竦一起逃亡时被诛杀。

诸葛攀:后来又还复为诸葛瑾子嗣了。

诸葛显:诸葛攀之子,蜀国亡后,于公元264年迁移到河东定居。

这样诸葛亮之后诸葛京,诸葛瑾之后诸葛显都移居河东。都有子嗣传承。


魏国:诸葛诞:

诸葛诞:也是琅琊阳都人(没错和诸葛亮他们一个地方出来的),祖上为诸葛丰,和诸葛亮是同宗。但和诸葛亮、诸葛瑾是不是兄弟关系,而是堂兄弟关系。在魏国官至征东大将军。

其主要战役为东兴之战,兵败后司马师自认督师不利,诸葛诞等一同自认降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寿春叛乱。之后,由于诸葛诞的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令诸葛诞心里不安,其对司马昭氏不放心。私下收买当地人心,自养几千兵士。之后诸葛诞又以防东吴为由,借兵十万布防淮河。后贾充回报司马昭,告之诸葛诞可能会有异心,因尽快宣他入朝以免降低其危害。果然诸葛诞听闻入朝而害怕,于是发动叛变,诛杀乐綝,从东吴搬救兵。可是东吴救援不给力,频频失利,即使已入东吴的文钦很卖力,寿春还是被围了。可惜诸葛诞运气也不好,自以为寿春每年会下暴雨,到时可以淹掉寿春城外,魏军不战自退。哪知这年根本不下雨,郁闷的是,城破的时候一场暴雨到时把城外的魏军空营给淹了。这个时候诸葛诞已经头脑不清醒了,不听部将建议,还在等东吴救援不撤退,两部将只得投降。城破了,诸葛诞和文钦、唐咨等突围失败。诸葛诞这时以文钦与自己平时有嫌隙为由杀之,令其两子文鸯、文虎投降司马氏。诸葛诞最终也惨遭夷灭三族。

诸葛靓:诸葛诞之幼子,诸葛诞叛乱被夷灭三族了,不过,作为诸葛诞幼子的诸葛靓,因当初诸葛诞派长史吴纲带着诸葛靓和牙门弟子作为人质去东吴救援,于是诸葛靓就留在了东吴,作为诸葛诞一族的子嗣传承。后在东吴屡次作战,直到东吴末期,东吴被灭后,与东吴的一干朝臣被征召进洛阳,但诸葛靓因与司马氏有杀父之仇不受命,并且终身不向洛阳方向而坐。

诸葛氏:诸葛诞长女、次女,一个嫁给琅琊武王,估计免于夷族;一干嫁给王凌之子,被牵连诛杀。

诸葛颐、诸葛恢:诸葛靓长子、幼子,东晋做官,长子官至太常;幼子管至尚书令。

至此,可以看到虽然三国诸葛家族命运悲惨,但是每支都留下了后代,免遭灭族。

分别是:蜀国诸葛尚一支;吴国诸葛攀一支:魏国诸葛靓一支;这算是万幸。

7



诸葛亮家族最早的名人应该是诸葛丰,西汉琅琊人(差不多也就是琅琊榜中的那个地方,现在的山东临沂)。

科举制度是从隋唐才兴起的选拔人才机制,在诸葛丰的年代,主要靠举孝廉。也就是说由朝廷重臣和地方权贵推荐人才,诸葛丰能够被选出来当官,说明他们家肯定也是地方权贵。当时的社会固化现象比现在严重得多,下层人基本上没有上升通道。

诸葛丰的官职先是侍御史,后来做到司隶校尉。都是担任监察大小官员的职责,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和反贪局。因为他刚正不阿,得罪了皇帝和权臣,怒怼了皇帝,请求辞职还乡。

到了诸葛亮父亲诸葛圭这一代,他们家依然是世代官员。诸葛圭曾担任泰山郡丞,他的弟弟诸葛玄曾担任豫章太守。



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三兄弟在三国时代也是大放异彩,为了家族利益,他们三个人分别投靠了魏蜀吴三国。这样就可以确保不管哪一方胜出,家族利益都不受侵害。

诸葛亮和荆州的大老板刘表家是亲戚,岳父又是大名人。虽然他住在卧龙岗,但也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这也为他后来能够成为刘备帐下的重臣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个年代从社会底层混上来几乎是异想天开。

诸葛亮为刘备献上了隆中对三分天下,帮助刘备拿下了益州和汉中。刘备时候,诸葛亮担任丞相。诸葛亮治蜀就成为了一代佳话,六出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担任了蜀国的重要将领。后来在邓艾从小路偷袭蜀国首都成都的时候,诸葛瞻本来应该固守城池,拖死邓艾部队。但因为他仓促出击,导致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了。



诸葛亮的胞哥诸葛瑾使孙权名下的一员名臣,深受孙权信任。后来还曾经担任吴国的大将军一职,前几任大将军分别是周瑜、鲁肃和吕蒙。

曾有人在孙权面前挑拨离间,孙权却说:当年赤壁大战时,我劝诸葛瑾帮我留下诸葛亮。诸葛瑾认为,兄弟二人都是忠心护主,义无二心,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主公。这句话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从小就是一个天才儿童,非常聪明。传说孙权在一只驴子的脸上写了诸葛瑾驴,诸葛恪看到后就把它改成了诸葛瑾之驴,顺便把驴也牵走了。

诸葛恪自认聪明,目中无人,甚至还看不起推荐自己的孙氏宗室人员孙峻,并且得罪的人太多。最终诸葛恪被杀,后被灭族。



诸葛诞并不是诸葛亮的亲兄弟,但是是他的族弟。当时的中国,最底层的社会结构就是宗族制,同一个家族聚集在一块儿,相互依赖,相互支持。

诸葛诞一生都效忠于魏国,公元256年,他率兵防守在对吴国的前线。司马昭派贾充去慰问他,希望他能够劝皇帝退位禅让给司马氏,被他严词拒绝。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没多久诸葛诞就率兵造反,反对司马懿篡权夺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淮南三变之一。虽然被重兵残酷镇压,但他的部下没有一个投降的,全部战死,被灭三族。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世家大族掌握了地方上的经济政治资源,也部分垄断了政府官职。不管是哪一方当皇帝,都必须依赖他们的支持,这也是诸葛亮三兄弟能够通吃魏蜀吴三国的根本原因。

8

诸葛是一个复姓。文献载,诸葛氏的先祖本姓葛。在上古时期的夏朝,诸侯中有个叫葛伯的,其子孙以封国“葛”为氏。殷商时诸侯亦有葛伯,后被成汤(汤武王)攻灭,失去了封国。据说商朝时的葛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睢县。春秋时,又有诸侯国曰葛国,其王以及子孙后代亦以国为姓,称葛氏。秦末动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了反秦风暴,其麾下有一位名叫葛婴的大将,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后来无罪被陈胜冤杀。陈胜败亡后,楚汉争霸,项羽于垓下惨败后自刎于乌江,刘邦建汉称帝 。是为汉高祖。葛婴的孙子在西汉时被封为诸县侯。葛氏子孙世居诸县(今山东诸城)。后来,诸县的葛氏迁居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因当地早已有葛氏定居,为了与之区别,诸城葛氏遂以诸葛为姓。

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在西汉宣帝时担任文学掾(文官名,又称郡文学),属于文教类官职,掌管并教授儒家经典。汉元帝时为司隶校尉,为官清正刚直,执法严厉,不避权贵,“刺举无所避”,意思是敢于揭发达官贵人的不法行为,得罪了很多有权有势者,并为一些权臣所忌惮。诸葛丰一再上奏汉廷,请求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帝宠臣许章,触怒了汉元帝,被罢官革职,贬为庶人,后贫病而死。

诸葛亮之父诸葛珪于东汉末年任太(泰)山郡丞。郡丞是郡守(太守,地方最高长官)的副手,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诸葛珪的弟弟(诸葛亮叔父) 诸葛玄在社会上也有一定名望,和彼时的世家子弟袁术以及汉室宗亲、荆州牧刘表的关系都比较亲密。

诸葛亮有兄弟三人,大哥诸葛瑾,小弟诸葛均。另外还有两姐,史籍中没有留下名字。其母章氏早亡,后其父续娶了一位继母。大约在诸葛亮8岁时,父亲诸葛珪害病去世。从此,诸葛亮一家便由叔父诸葛玄接济度日。

老大诸葛瑾比诸葛亮大7岁,早年曾“游学京师”,在帝都洛阳的太学中深造,精于《尚书》、《左氏春秋》、《毛诗》,颇有成就。后来父母相继离世,为了服丧和照顾弟妹,他回到了家乡琅琊阳都(山东沂南)。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和宦官斗争激烈 ,两股势力轮流坐庄。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撼天摇地的黄巾农民大起义,从此战乱不断。这一年,诸葛亮大约4岁。

那时的琅琊属于徐州治下,原先属于比较安宁的地方,西凉军阀董卓在洛阳独揽大权,倒行逆施,使百姓被迫往东流亡,很多都逃到了徐州一带。曹操之父曹嵩也逃到徐州躲避兵灾。但好景不长,到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时,相对平静的徐州地区也变成军阀鏖战的沙场了。

这年,曹操派人到琅琊去迎接其父曹嵩去他控制的兖州,途中遭到占据徐州的陶谦部将劫杀,曹嵩和曹操之弟曹德都被杀害。曹操得知消息后,既悲且怒,亲率大军到徐州来找陶谦报仇。曹操攻伐陶谦时,无辜百姓死难者达几十万,河中尸首如麻,都流不动了。河水尽赤,好多地方“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徐州已不再安全 。为了侄儿后辈的前途,诸葛玄决定离开阳都,到南方去寻求发展。

他接受独霸淮南的袁术之邀请 ,出任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太守。初平四年,诸葛亮离开家乡琅琊郡阳都县,随叔父诸葛玄一同前往遥远而陌生的豫章去了。

诸葛亮南行后,其兄诸葛瑾不愿同往,也不想再回洛阳继续完成学业,于是和继母留在家乡阳都,史载他“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不久(大约在汉献帝建安四年前后) ,因徐州当地战乱频仍,27岁的诸葛瑾也被迫“弃坟墓,携老弱”,带着继母,离开家乡,辗转南下,避难于江东。一家人从此各奔东西,天各一方。

后来,诸葛玄因故去职,只好将诸葛亮一家人带到荆州,去依附旧友荆州刺史刘表去了。不久,仕宦不得意的诸葛玄忧愤成疾,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

诸葛玄死后,经刘表资助,诸葛亮姐弟三人(大姐已出嫁 )在襄阳城西20多里外一个叫隆中的地方定居下来。隆中在汉代属南阳郡邓县属地,是一个幽静之处,沔水绕隆山之北蜿蜒流过。

诸葛亮胸怀大志,是一个有远大抱负之人,他并不满足于安逸恬静的隐居生活,而是时刻关注着天下大事,期望将来能大有一番作为。

在此期间,诸葛亮不仅勤奋学习,还结交了一大批良师益友 。隐居隆中时,诸葛亮相继结识了庞德公、司马徽(水镜)、石广元、黄承彦、徐庶(元直)、孟公威、庞统(士元)、马良、马谡、庞林、席祯等荆襄名士,后来这其中的一些人成为蜀汉政权的骨干,为刘备占荆州以及之后蜀汉的政治发展,发挥了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在这段时间内,大哥诸葛瑾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已经南下江东,被吴主孙权拜为长史。

诸葛亮在27岁时,经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走出大山,建功立业。

诸葛家族人才辈出,其中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堂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堂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同出一氏,都是才华横溢之人。三人虽是同出一门的兄弟,却分投三国:诸葛亮为刘备所重用,后为蜀汉丞相,是龙;诸葛瑾被孙权宠信,报效东吴,为东吴大将军,是虎;从弟诸葛诞投奔曹魏,被曹丕拜为大将军,是狗。这 “狗” 并非贬义,也不是讽刺,而指“功狗”,意思是屡立战功的大将。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一直在东吴担任要职,官至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东吴权臣张昭之子张承,另一女嫁给孙权子孙和。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诸葛恪是诸葛家族年轻一辈中比较有才干的一位。孙权死后,诸葛恪位高权重,在东吴的地位可以和其叔父、西蜀丞相诸葛亮相比。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很可能是亮叔诸葛玄之子)分侍吴、蜀、魏三国,或许是当初考虑到身处乱世,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置在一个篮子里的缘故吧?诸葛家族三兄弟虽然各为其主,但也互通声气,加上均是才华出众之士,后来都成为各自国家的柱石之臣。诸葛家族能人辈出,应该算得上三国时期最显赫、最厉害的家族之一了吧。

史载,诸葛亮在荆州娶黄承彦之女黄月英为妻后,起初一直没有儿子,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为子。建兴五年,诸葛亮47岁时得一子,取名诸葛瞻。

史载,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孙权很器重他,临死前将幼子托付给了老臣诸葛恪,封其为大将军、太子太傅。

诸葛恪在宗室孙峻的帮助下,铲除了以孙弘为首的反对势力,开始独揽军政大权,权倾朝野,烜赫一时。诸葛恪总揽大权后,开始大规模出兵伐魏。因为淮南之役失利,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曾经鼎力支持诸葛恪的孙峻,为推卸责任,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诛杀了诸葛恪,并灭其三族。

诸葛亮族弟诸葛诞被曹丕封为征东大将军,因与被司马氏诛杀的夏侯玄、邓飏关系亲密,又见起兵反叛的母丘俭、王凌被司马师镇压而惶恐不安,于257年起兵反对司马氏集团,在次年即被剿灭,大将军胡奋斩诸葛诞,并诛灭其三族。

至此,诸葛氏一脉在东吴和曹魏已经基本被灭绝。诸葛亮长子诸葛乔(诸葛瑾子)早死,其子诸葛攀在蜀国做官。后来,诸葛恪在东吴以“谋反”罪被杀,其子弟被株连均遭杀害。诸葛诞在曹魏也被夷三族。由于诸葛亮老来得子,诸葛氏有了传人,这才没有断绝,诸葛攀依旧认祖归宗,做了诸葛谨的传人。

诸葛亮的亲生子诸葛瞻后来也做了蜀汉高官,为官清正,虽能力不如乃父,但非常忠于蜀汉。钟会邓艾率大军灭蜀时,他率军在绵竹抵御,拒绝邓艾诱降,最后战死沙场,其子诸葛尚策马冲阵,也一起战死。此后,诸葛氏家族基本凋零殆尽,一蹶不振了。但诸葛氏一族算得上三代英杰,满门忠烈。不愧是三国时期名气最大、最有权势、人才辈出的最厉害家族之一。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

9

诸葛家族的祖先叫做葛婴,本是安徽符离人,听到这个地名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烧鸡,但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地方更有名的是大泽乡。

没错,公元前209年七月,一支被征发前往渔阳戊边的九百人小部队在路过符离镇大泽乡时突遇暴雨,沼泽难行,秦法暴虐,误期当死,于是大家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打响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枪,史称“大泽乡起义”,当地人葛婴听闻消息,立刻率领族人起兵响应,陈胜见葛婴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便让其独当一面,率军南征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葛婴不辱使命,一直打到东城(今安徽定远),遇见楚国后裔襄疆,大概当初陈胜也表示过要拥立楚国后裔的意思,葛婴便率众拥襄疆为楚王。

但葛婴没想到,随着陈胜势力壮大,他自己竟有了称王的意思。而且这个陈胜虽然在教科书上称为农民,但很有可能是古陈国的贵族后裔(注2),所以陈县的豪杰们也愿意拥立他为王。消息传来,葛婴愕然,所谓一臣不能事二主,他也只得杀掉襄疆,返回陈县拜见陈胜以示忠心,但陈胜还是认为葛婴背叛了他,而将葛婴处死。

看来,葛婴的忠心用错了地方,陈胜这个人,性情忌刻,骄而无谋,对用人方面也是一塌糊涂,屈原所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注3)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所以,一个人,特别一个忠诚的人,最开始的择主最重要,若是身家错付,则再无回头之路。

好在汉家重功念旧(注4),西汉初年,汉文帝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之孙为琅琊郡的诸县(今山东诸城西南)侯,并世居于此。葛氏遂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后又因故失爵,逐渐迁徙到了阳都,这就是琅琊大姓诸葛氏的由来(注5)。

西汉末年汉元帝时,诸葛氏又出了一位牛人,此人便是司隶校尉诸葛丰。诸葛丰是个有名的刚直之臣,从不徇私情,司隶校尉又乃汉帝国最高监察官,专门负责对京城三辅的监察,上至皇后太子,下至公卿百官,都可以监督检举,所以公卿贵戚们对他又恨又怕。

然而,诸葛丰这次又错付了身家与忠心,因为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实非一明君,而是一个耳根子很软的书生皇帝。当初汉宣帝重用文法吏,以刑名绳下,时为太子的刘奭就跟父亲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听了这话脸色大变,心急之下不由怒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然后看着刘奭一脸懵逼的样子,不由恨铁不成钢的一声长叹道:“乱我汉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对儿子很失望,对大汉前途也深深担忧,但他最终仍竟没有改立太子,因为他对太子死去的母亲许平君“故剑情深”,又怕废长立幼乱了法度,结果最终把大汉帝国带上了绝路。

太子刘奭即位后,果然重用腐儒,纯任德教,治国也完全以经学为指导,结果整个朝廷充斥着尸位素餐的书呆子老夫子、以及骄横不法的外戚勋贵,而对此稍能遏制的,也只剩司隶校尉制度以及刚直不阿的诸葛丰这最后一道防线了。

然而,幼稚柔懦的汉元帝连这最后一道防线竟也不要了。有一次,诸葛丰持节逮捕奢淫不法的外戚许章,许章竟然拒捕逃窜,却不是逃到深山或国外,而是逃到了汉元帝的皇座前寻求庇护,诸葛丰追进宫里,向汉元帝历数许章之罪,没想到汉元帝不但没有交出许章,反而痛斥了诸葛丰一顿,然后收走了诸葛丰的符节。从诸葛丰开始,西汉朝的司隶校尉便不再掌握符节了。

符节,是司隶校尉这个职务的关键,没有符节,司隶校尉就等于没牙的老虎,根本起不到震慑豪强勋戚的作用,与摆设无异。诸葛丰痛心疾首,遂上书辞职以表抗议,此书全文便收录在《汉书》之中,其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说:“夫以布衣之士,尚犹有刎颈之交,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义之臣,率尽苟合屈从,阿谀奉承,官官相护,互相包庇,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可见汉元帝时政治腐败到了何种程度!

然而,汉元帝收到诸葛丰的辞职信后,根本不予理会,甚至也不批准辞职,就把诸葛丰晾在那里任人取笑,过了一段时间又将他贬官为城门校尉,本以为这会让他消停些,不料这老家伙还是一个劲的上书弹劾这个弹劾那个,汉元帝生性柔惰也懒得处理他,便干脆将诸葛丰免官贬为庶人,图个耳边清静。诸葛丰政治生命终结,最后抑郁的老死在琅琊老家。

诸葛丰可以说是西汉历史上最后一位司隶校尉了,自他被夺去符节,之后的司隶校尉便愈发虚弱,以至名存实亡,先是被去掉校尉头衔而单称司隶,而后哀帝时权臣王莽干脆杀掉了最后一位司隶鲍宣,并取消了该官职的设置。看来这西汉王朝实是自毁长城,又能怪得谁来。要是西汉末年能有几个像诸葛丰这样忠心耿耿、威风凛凛的持节司隶校尉,王莽想篡位恐也要掂量着几分小心。

诸葛丰之后,诸葛氏在琅琊仍是官宦世家书香大姓,只不过高官显贵并不多,大多数只担任一般的地方官,如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乃泰山郡丞,后因遭逢泰山之难(曹操父亲曹嵩在泰山郡被陶谦部将追杀而死),泰山太守应劭与郡丞诸葛珪都受到牵连,只得带着一家人狼狈奔命,诸葛珪或许身体本就不太好,结果在逃亡途中病逝,临死前将诸葛亮等一堆儿女托付给弟弟诸葛玄抚养(诸葛珪另有一长子、时年二十岁的诸葛瑾早已分路逃往吴中避乱,故未托付于诸葛玄),诸葛玄本是荆州刺史刘表的属吏,后因豫章太守(治今江西南昌)周术去世无人接任(适逢董卓执政朝廷一片混乱而无暇顾及),刘表便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以抢夺江东地盘,过了段时间,由凉州军把持的汉朝政府又派了朱皓来当太守,两守相争,结果诸葛玄大败被杀。十七岁的诸葛亮遂担起了一家的重任,带领兄弟姐妹们跑到荆州投靠了叔父诸葛玄的故主刘表(注6)。

与孙策孙权兄弟一样,诸葛亮也是十几岁就早早的担起了一家的重责,扛起了整个家族的未来,他到达荆州后,一面读书,一面交游,还一面种地,躬耕于南阳,养活一个弟弟两个姐姐。并且,随着诸葛亮交游于荆州上层名流之中而名气越来越大,各大家族也都争着与他交好。于是,诸葛亮的长姐嫁给了襄阳第一大豪门望族蒯家的公子蒯祺(后任曹操手下房陵太守,被孟达所杀),二姐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统的堂兄,后任曹魏吏部郎),诸葛亮自己则娶了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这黄月英虽然号称丑妇,但温柔贤淑才华过人,更重要的是,这荆州的一把手刘表,乃是黄月英的姨夫,二把手蔡瑁,乃是黄月英的舅舅。

诸葛亮通过与荆州的豪门望族结亲,非常顺利地与刘表、蒯越、蒯良、蔡瑁等首脑人物搭上了线,那他为何不出仕于刘表阵营,为刘表出谋划策呢?很显然,诸葛亮已然吸取了几位先祖的经验教训,不愿将自己的一片忠心轻易托付,所以他二十岁及冠之年,自我取字孔明:孔者,洞也;明者,察也。诸葛亮这是希望自己能擦亮慧眼,洞察一切啊;而他将其子取名为诸葛瞻,也是希望他能看得远一些,不要被眼前之事所迷惑。

因此,诸葛亮早已洞察:那刘表性疑多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根本不是一个好主公,结亲可以,效忠就算了。归根结底,诸葛亮和刘备一样,都拿刘表当一块成功的踏脚石罢了,登高望远,方知去路,也方能成就这鱼水相契、君臣一体之千古佳话。

只可惜,刘备与孔明这对千古君臣相遇的太晚,十余年后,刘备驾崩,刘禅即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未能让刘禅成为一代明君,反而在诸葛亮、董允等老臣死后便任性妄为、宠信奸佞,祸乱国事,终至蜀汉灭亡,诸葛瞻父子也壮烈殉国。最终,诸葛家的一片忠贞,还是错付给了刘阿斗。

另外,诸葛亮从兄长诸葛瑾那边过继而来的长子诸葛乔,贵为丞相公子,却同士兵们—起,参加与督运军粮的艰苦工作(注7),结果在北伐过程中因公殉职,英年早逝。

季汉灭亡之前,魏军兵临城下,成都一片亡国论调,诸葛瞻父子却斩使拒降,死守绵竹,最终皆以身殉国;另外张飞的孙子张遵,赵云的次子赵广也在此战中为国捐躯;还有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誓死不降,于是在昭烈庙大哭一场之后自杀,与此同时刘禅的老婆李昭仪也自杀殉国。

这就是诸葛亮祖孙三代鞠躬尽瘁、忠贞托付的刘阿斗——轻轻松松一句乐不思蜀,不仅有愧于诸葛亮三代英魂、与无数蜀汉将士,亦有愧于他父亲刘备,有愧于他儿子刘谌,甚至有愧于李氏这个深宫妇人!

图:绵竹诸葛双忠祠

与此同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倒是在江东当上了大将军,成为诸葛家族中唯一没有忠心错付之人。

不过,诸葛瑾的儿子,后任东吴丞相的诸葛恪,却又因独断专行、力主伐魏,而卷入了东吴的宫廷斗争之中惨败,结果全家都被吴主孙亮所杀。

另外,在魏国也有琅琊诸葛氏的一旁支,名诸葛诞,在曹魏晚期当上了征东大将军,执掌十余万淮南大军,当时司马昭已有篡魏之心,乃遣心腹贾充去见诸葛诞,借机探其口风道:“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诸葛诞厉声道:“卿非贾豫州(曹魏名臣贾逵)之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

一年后,司马昭篡魏之举愈发急迫,诸葛诞遂联结吴国发动叛乱,司马昭率领二十六万大军亲征淮南,诸葛诞坚守一年最终还是兵败被杀,实现了自己两年前的诺言。

之后,诸葛诞全族被诛,只有其次子诸葛靓逃到东吴,任后将军,后官至大司马,然而天下归晋已是大势所趋,诸葛靓几番伐晋,仍是无力回天,最终东吴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与诸葛靓小时候曾是好朋友(诸葛靓的妹妹嫁给了司马炎的叔叔),如今时过境迁,于是劝他归顺:“卿故复忆竹马之好否?”诸葛靓哭道:“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诚为惭恨!”为自己不能报父仇、殉旧国而深深惭恨。司马炎不死心,还是一次次来找他劝他,诸葛靓只得躲到厕所,吃喝拉撒睡一起解决,全身臭翻天了也不肯出来。司马炎没辙,最后只得放他回乡。诸葛靓于是回到琅琊老家,惭恨而死。

10

以往我们读三国的时候,一直以正统当作三国的主线,实际上,这无异于忽视了门阀大族对历史的影响,三国时期,说到底其实也是门阀之争。

三国时期的门阀家族势力到底有多强?司马家族能够取代曹氏!

魏蜀吴三方政权你争我夺的背后,是各自地盘上的家族之争,东汉末年,由于察举制的实行,官员几乎被这些大家族所垄断,最终形成了甚至决定各自政权的家族势力。

当时有很多大家族,袁绍家的四世三公就是典型的门阀,其实在形成三足鼎立之前,假如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能够联手,天下早就唾手可得了。

受到正统思想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是极不光彩的行为,其实,司马家族在东汉末年是相当有影响力的家族。

曹操在位期间,是极力打压豪族,而提拔寒门人士,比如曹魏五子良将都是依靠军功晋升上来的,但是他们也都是昙花一现,因为没有家族背景,不是曹氏宗亲,以后谁还认你!所以曹操对司马家族是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在需要你的时候,拉拢你,在不需要你的时候,打压你!

然而曹操死后,曹丕在面对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一改曹操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政策,直接与这些门阀士族合作,曹魏政权也得以快速发展,在曹丕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后,使得豪门士族形成了更大的门阀垄断。

结果就是,司马家族凭借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把曹氏给取代了。

可以说,曹氏政权是三国时期最惨统治阶层,辛辛苦苦搞下的政权,最后给司马家族做了嫁衣。

东吴政权的内部危机,除了要面对外部的魏蜀两国,还要面对内部的矛盾!

除了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的扛把子地位外,实际上东吴政权也面临这样的烦恼,当年孙坚长子,孙权的哥哥小霸王孙策是何等英勇,一步一个脚印重新打下江东之地,那是有多英姿飒爽,结果因为想要夺江东豪族的权,竟然被人暗杀了。

孙权即位之后,也面临这样的矛盾,面对强敌的时候,不得不依赖这些豪族的势力,等到用不到的时候,又不得不打压。

当然孙权看得就比较开,类似司马篡魏的悲剧在东吴绝对不可能发生,如果我们不自觉地会发现,江东英才砸都短命呢?

尤其是吕蒙刚刚斩杀关羽,不久就离奇死亡,当然,这都是揣测,没有证据,但是为东吴立有重大功劳的,陆氏当家人陆逊就被孙权给逼死了。

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力有多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有人说,诸葛家族十分厉害,当时总计三国,诸葛家族遍布各个政权,是典型的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管哪个政权取得了胜利,都不影响到诸葛家族的存续。

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出山即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虽然后人有点夸大了诸葛亮的功绩,但是位置在哪摆着。

诸葛亮在蜀汉位列丞相,作为刘备的托孤之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牢牢掌握了蜀汉的政权。

除了诸葛亮之外,诸葛亮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也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虽然有意无意的东吴的历史总是被贬低,但是绝对不能小看东吴政权,诸葛瑾在东吴政权当中也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的,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在孙权称帝后,担任东吴大将军,领豫州牧,可谓位高权重了。

在诸葛亮、诸葛瑾之外,还有一个诸葛家族的小兄弟,诸葛诞长大后,诸葛亮和诸葛瑾都已经扬名立万,但是诸葛诞并没有投靠他们,而是在曹魏政权当中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打拼,最后官至御史中丞兼任尚书,也是诸葛家族排得上数的人物之一。

当然,虽然看起来个个都很有出息,但是除了诸葛亮之外,似乎也没有怎么样,这种被后世称为最卓越的政治投资,其实失败起来真的是一塌涂地,我想三国时期,还真就没有这么失败的家族。

诸葛家族的下场如何?堪称政治投资最失败的家族,没有之一!

按照道理来说,诸葛家族在三国都有当官的,不会出现被一窝端的事情,但是诸葛家族在三国之后,几乎就没有什么人物出现了,难道不能说明家族投资策略失败?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其亲生儿子诸葛瞻还没有长大,因此并未能继承其在蜀汉的地位,当然,蜀汉在诸葛亮的领导下,也不是一个优良的体系,在其死后,立刻一团乱麻,在蜀汉战败的时候,只有诸葛瞻的一个幼子诸葛京幸存下来。

相比之下,诸葛瑾的下场还算好一点,最起码是自然死的,但是到他儿子那一代就全家被杀,只有诸葛瑾的次子过继给诸葛亮为子,保留一丝香火,不然真就绝后了。

诸葛瑾和诸葛亮好歹还有点香火传承,最惨的就是在曹魏效力的诸葛诞了,由于反对司马家族篡位,结果被满门抄斩,这一脉算是彻底夸了。

可以说,诸葛家族到了诸葛亮孙子诸葛京之后,就基本没有史料记载了。

这就足以说明,诸葛家族的无能了,即使你魏蜀吴都有人,筹码全压上了,架不住半路杀出一个司马家族,堪称三国时期最大的一笔政治投资失败案例。

其实,我要说的是,刘备当初选中诸葛亮的时候,看中的就是诸葛家族势力不咋地,假如诸葛亮家族要是真的有司马家族那么厉害,那蜀汉的名字早就改姓了,刘备正是看中诸葛亮资历浅这一点,才委以重任,在三国时期,没有家族背景,你想要篡位,那是没有任何可能的!

还是刘备鸡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