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作为中科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在科学领域的贡献非常巨大,比如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再如,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学术成果还有很多,他被称为“对称之王”……
但是,这些可能大家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不如4G、5G这样的东东来得直接,大家感受不到他的贡献。相反,因为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而饱受争议,杨振宁、翁帆的婚姻,甚至他们的日常生活,似乎反而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事实上,这些都是误解。
下面我们就换个角度看看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
第一,教学上的贡献。
2003年,当时81岁的杨振宁回国定居。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杨振宁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杜聿明长女)去世;2004年,与1976年出生的翁帆结婚。
一方面与翁帆的婚姻争议不断,另一方面,82岁的高龄回国,很多人说他是回国养老的。其实这样的看法真的很片面,对于普通老百姓,确实六七十似乎就是颐养天年的时间了,对于科学家来说 ,却正是发光发热的绝佳时段。
2003年回国到清华大学,杨振宁开始了长期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两地的生活,因为他同时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2004年9月,81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上普通物理课。不要小看这个举动,他的行为带动了更多的科学家走入课堂。前前后后培养了大批物理学人才。
第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的贡献。
虽然杨振宁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美国国籍,他是1964年加入美籍,但是一直想着祖国(2017年8,95岁的杨振宁正式恢复中国国籍)。1971年,杨振宁回中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接见了杨振宁。
回到美国后,他多次举行了演讲,为中国发声,由于他的影响,很多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计算机专家姚期智就是杨振宁推荐来清华任教的,而姚期智也为清华引进大量的高端人才牵线搭桥!
除了在引进人才方面的桥梁作用外,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杨老不遗余力。
早在1975年,杨振宁就向周恩来建议加强科普工作,于是引进《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版权,这本杂志影响了几代人。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1983年,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因此在科大少年班增设计算机软件专业。
1997年,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后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2004年,也就是回国后第二年,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第三,慈善方面的作为。
杨振宁一直关心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前后给清华大学捐款600万美元,此外,还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都捐给了教育事业,给祖国捐款总计达千万美元!
2005年,杨振宁在海南大学捐资设立“杨振宁特困优秀生奖学金”。2005年5月,杨振宁奔赴香港为清华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筹款。
2007年日,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举行了资产赠送移交仪式,包括:现金人民币1100多万元,港币约36万元,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楼及其中的所有设备等。而该基金会的发起人正是杨振宁教授。
看了以上这些,相信大家对杨振宁也更了解了,如今97岁高龄的杨振宁,有着自己的故土情结,也一直用行动报答自己的祖国。那些键盘侠们,也请多了解一些杨老的贡献,不要跟着舆论瞎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