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国藩谈论了做官的第一要义:耐烦。耐烦不仅是为官的第一要义,恐怕也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曾毕生磨炼自己的心志和耐心,终成一代栋梁。在曾的人生信条中,磨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深信人的资质固有天生然而更多的在于磨砺与涵培,磨砺能改变一切天性。

此处所谓的耐烦,就是要控制住自己头脑中的怒火和经受住别人相求的麻烦之事。平常经常听见有人说别人: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或者说自己活得太没劲,就是此时不耐烦的心情。成大事者必须学会耐烦才能把难做的事做下去,把没有希望的事做好。

能忍一次就能忍耐三次,一旦这种本事形成习惯,就会奠定成就大事的基础,因为能耐得住火??烧和麻烦,能忍耐琐碎痛苦软剑之人,对于那些大风大浪,刀光剑影的硬伤外伤,反而有一种不失平衡的把握和不丧失方向的定力。

所谓耐烦,乃是耐得烦处,人只有耐得烦处,苦闷,寂寞等此无奈之事,才有可能锤炼一颗坚韧不拔的平常心?,然而有此平常心的人才能受得了各种考验,涵培安静的内心世界,来面对各种风浪和难关。

古人曾说:任何学问,远望皆如一丘一壑,近观则成泰山沧海,自古学问如此,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皆是如此,无论有着多大雄心壮志的人每天面对的依然是被切割成一分一秒的生活,耐烦是人最应该懂得的道理,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起步都是不容易的,都是按部就班的。

生活本身就是平凡的琐碎的,人生的光灿烂只是偶尔的,而平淡无奇的生活才是持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例外,看到别人鹰飞蝶舞的光芒须知道这只是暂时属于你我的一刹那,能够灿烂的只能是瞬间的,暗淡无光才是漫长的,用一颗张扬的心去面对日常生活,这样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只有能用忍耐克制,收敛的心?去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看透生活的人。

深透其宗的,懂得默默不语却气吐如兰,半信半疑的,时常觉得日子过得不耐烦,时好时坏,任随遭遇而不能自己,处处争强好胜,尽想妖娆绚丽,蜂狂蝶舞之人,一生为喧嚣浮华狂奔不已,朝未闻道,夕却已死。

最佳贡献者
2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曾国藩,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著有《曾文正公集》,他是湘军创始人和统帅。

虽然本人有一些清高甚至孤傲,但是他的为官之道,缺被人津津乐道。他曾不止一次告诫自己部下,做官首先心态要稳,尤其要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耐,就是耐得住寂寞,要忍耐 ,不能急于求成。烦,要心平气和,不能烦乱。

不能为了求官而按耐不住心性,心情烦乱。更不能为了求官,而不择手段。

如果说,一旦上司赏识你,手里有了一定权力,那么看你怎么看待,使用权力了。

如果你得不到上司欣赏,也不要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待群众要热情,不要心不在焉 ,更不能反感不耐烦。

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要给予重视,必要的话,要耐心解释,不能有厌烦情绪,对百姓不屑一顾,嗤之以鼻。都是不可取,必须改正。

对老百姓要负责任,真对待老百姓的每一件事。一定要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做好自己份内事。这样早晚有一天,一定能等到上司赏识并重用的。

虽然曾国藩提出的为官须以耐烦为第一要义。是从地主阶级,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最终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但今天仍有积极借鉴意义,特别是曾国藩的清政廉洁 ,仍值得从政者学习。

有一次接到弟弟曾国荃来信,瞧不起自己同事 ,跟曾国藩发牢骚。

他告诫说,绝对不能有不耐烦情绪,更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就不能跟同事和平相处,同事之间一定要和睦,才能一起共事。一定要从容平静才能产生智慧 ,才能处事不惊,安稳如山。

曾国藩经常跟同僚说:“耐烦就是训练自己要不急不躁,无怨。时刻 保持平常心态,清醒状态 ,清醒就能安静,安静才能稳住下属,才能做出决断,稳定局势,不然急忙慌乱,只能事情越办越遭,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862年的一天,曾国藩率部追击捻军,没有追上,这时候天色已晚,打算第二天继续追击,安营扎寨了。夜里,所部大营突然遭到捻军偷袭,当时湘军卫队只有一千多人。

部下都惊慌失措,甚至准备要突围逃跑。此时曾国藩没有走出大帐,也没有下达任何号令,部下赶紧进大帐一看,曾国藩在行军床上躺着呢 ,没有一丝慌乱,部下以为大帅心中早有计谋。主帅都没慌乱,部下也都按部就班,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捻军一看,曾国藩大营一切如常,认为其中必定有诈,犹豫不决 ,不敢前进,最后撤退了。这些都是他平时心性的修养,才能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所以,当官第一要义耐烦两字,其中的含义和哲理,是多么的深刻。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事情也是大有裨益的。

3

有"晚清四大名臣"之称的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曾经引用过《耿恭简公耐烦说》中的一句话: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照这字面的意思,大致是说为官之道,耐烦笫一。这显然和我们常说的"公生明,廉生威"大相径庭。然而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既是为官至理,又何尝不是居家必备的一味良药呢?

什么是耐烦?

耐烦的释义,通常是指能忍耐,不急躁,不怕麻烦。

而这"烦"字,如果是按陕西、四川一带的方言"泼烦"来解释,显得要尤为贴切。

在贾平凹的《废都》一书中,就出现过"泼烦"这个字眼,而在今天的巴蜀大地上,泼烦二字也时常出现在人们的口头里。

而具体表现在官场上,这耐烦又是什么呢?

《耿恭简公耐烦说》里就讲过这么一件事情。

说是有人将要出任县令,临行之前,特意跑来向耿恭简公请教为官之道。

耿恭简公问他:"你这一去,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吗?"

那人答道:"当然是廉洁奉公,这是为官者应有的操守"。

耿恭简公摇头道:"你错了!你此去若是做得成耐烦二字,就不失为一任好官"。

那人奇道:"下官愚饨,还请先生指教"。

耿恭简公道:"身为地方官员,上为朝廷管理教化地方,下为百姓民生民计奔忙,所辖之事最为枯躁乏味、繁杂琐碎。若是静不下心,耐不住烦,大小事情做不了多少,你又算得是什么好官呢?

对上,要做到尽心尽力,事事禀告,即便如此,上宪大人还常常要吹毛求疵、批评指教。如果你不能耐烦,就会心生怨恨,最终导致你和上司在情感沟通上出现问题,也就难于得到上司的信任和支持。

对下而言,需要你处理的事情有大有小,时间上有长有短,面对的人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难免有人有乡野匪气咆哮公堂,举止行为也常有唐突孟浪。倘若此时你不能耐烦,就会心生怒气,遇事再难秉公直断。

不仅公务繁忙劳累,你还得有日常应酬。既要迎上送下,接待来宾,又要接受邀请,投送拜帖。如果不能耐烦,就会礼仪不周,脸色难看,尊敬师长总欠三分,礼待下属更谈不上。长此以往,人际关系全无,轻慢狂妄之名却是人人皆知,你想做事尚且不得,又怎去妄谈做个好官"。

那人听了耿恭简公的这一篇长篇大论,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去了任上,恪守"耐烦″二字,果然做得了一任好官。

由此可见,这"耐烦"二字固然浅陋,却是从政的关键要领。因它而成就一个人的善政美德,亦能让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上如鱼得水。

耐烦的好处,大到居官,小到居家。

耐烦固然是居官的第一要义,用于居家,又何曾不是至理名言呢?

平常人家过日子,影响到夫妻关系的,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往往为了一瓶油、半瓶醋,丈夫看不惯妻子,妻子又泼烦丈夫,久而久之,感情变得淡了,心也就野了,最终反目成仇导致家庭破裂。

这中间但凡有一人耐烦,心平静气去体谅对方,也断然不会闹出这样的悲剧。老话有云:"天下大道肇端乎夫妇",耐烦则家安,家庭稳定则国家安定。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曾国藩。从他留下的千百封家书之中,就能看出近世以来,深得耐烦之道者,曾国藩必列其中。

曾国藩家书的对象而言,上至父母,中对兄弟,下到子侄,所有亲戚几乎包罗其中,里面内容更是复杂繁琐,大到国事政务的处理,小到要自己的女儿和儿媳每年为他纳鞋一双,以考校她们的女工做活。

无论信中所说之事是缓是急,或长或短,他始终耐得住烦,一字一句细细斟酌,从不给人以应付之感。他的这份耐心,他的这份谦和,对自己的家人尚且如此,那就更遑论他面对官场同僚了。

因此,曾国藩能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中,绝非偶然,单是这份耐烦,就值得后世之人去潜心琢磨的了。

4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出自曾国藩给九弟的家书。

曾国藩,是近代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曾国藩在给九弟的家书中写道:

昔耿恭简公谓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兄之短处在此,屡次谆教弟亦在此。二十七日来书,有云“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此已露出不耐烦之端倪,将来恐不免于龃龉。去岁握别时,曾以惩余之短相箴,乞无忘也。

这段意思主要的意思是说,耿恭简曾经说,耐烦是当官最重要的能力,带兵也是如此。所以我经常这样教导你。你在给我的信中曾经写道:“要在傀儡膻腥的人手下做事,看他们的脸色,我的内心又怎么能够快乐呢?”可见,你已经显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将来怕是十分难以与人相处。

入朝为官是古代读书人最大的心愿,就像现在的人们,也想拥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但你的地位越高,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每天都要有许多的事情要亲自去处理。如果一旦感到厌烦,那做起事情来就会草率许多,这种办事方法就会导致政务懈怠,百姓生活的辛苦,甚至会因此影响朝廷的稳定。所以,如果一个为官者不耐烦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耐烦其实也是做人的第一要义

耐烦:忍耐你所讨厌的人或事物。

对于学生而言,只有耐烦,才能够把知识掌握的足够扎实。如果不耐烦,看起书来也就随便翻两下,上课精神不集中,就难以取得好成绩;

对于创业的人来说,也只有足够耐烦才能取得成功。不管事业是大是小,都会面临员工管理的问题、业务处理的问题都需要耐心和恒心去处理;

对于家庭而言,只有耐烦才能把一个孩子教育好。

因此,如何树立耐烦精神,是人生必修的一个课题。

5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

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只是站在暗处悄悄地观察着。

半个时辰过去后,曾国藩发现,那三个人当中,已经有两个人等得不耐烦了。其中一个东张西望,看屋内的摆设;另一个虽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却神色焦急。

只有一个人,神态自然。那人相貌虽然平庸,却器宇轩昂,背负双手,仰着头看天上的浮云。

仔细观察完后,曾国藩对如何使用这三人,已经有了成算。

他对李鸿章说:“你推荐的这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才堪大用。”

李鸿章忙问:“老师是如何得知的?”

曾国藩捻着胡须,微微一笑说:“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烦。这三人当中,只有一人耐得烦,必成大器。”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

耐烦之人每临大事有静气

曾国藩曾经说过,“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其实,不仅当官要能耐烦,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能耐烦。

耐得住烦是一种修行,也是为人处事的重要条件。

“能耐”不如能“耐”,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人事物境的纷扰,不怕烦难,不惧干扰,锲而不舍,坚忍不拔。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耐烦的人,能够掌控自己的杂念妄想,消融烦恼,保持温和平静。

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稳住阵脚心不慌。要义就是“耐烦”。

遇到大事,危急时刻,怨天尤人不是办法,只有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慎重处理才是根本之道。

不然的话,心急如焚,莽撞行事,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混乱,更控制不住局面。

耐烦之人待人接物有度量

做人耐烦,才能拥有一个好人缘。

有一次,曾国藩接到弟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曾国藩谆谆告诫弟弟不要不耐烦,这样将来恐怕难以与人相处。

耐烦,与人相处才能容人,待人接物才有度量。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何况是人呢?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德性,对志同道合者就真心结交,对膻腥奸诈之辈可以不予理睬,但也无须招惹。

耐烦之人面对不快有雅量

古人说: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人的一生经常处在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去工作,去沟通,去协调,去联络。

怎样才能面对诸多的不快而笑对人生呢?要的就是修为,就是雅量,就是“耐烦”。

耐烦,看似普通二字,却大有学问。

面对亲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或语言冲撞,或言辞冲突,或见解差异,或亲疏远近,或厚此薄彼等等,用“耐烦”的功夫都能一一化解。

这样的人生才能乐观豁达,可将所有不快,如清风拂面,一带而过,不留痕迹。

曾国藩留给我们的家训有千千万,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甚至有人说他是“笨鸟”。

有一天他在家读书,一篇文章就读了很多遍还在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正在他奋力背诵之时,家里来了一个小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想等他读完睡觉后能偷点东西,可是等了许久,曾国藩就是不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这篇文章。

这个贼实在忍耐不住,怒气冲冲地跳出来说,“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把那篇文章背诵出来,扬长而去。

这个贼很聪明,在想着偷东西之余还能背文章,然而他终究是个贼。而曾国藩虽然读了很多遍都没能背诵,但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用勤奋弥补了记忆力上的不足,终成人才。

自胜之力,就是人的忍耐力,是人能够克服困难、承受打击的基本素质。

曾国藩通过阅读古代典籍,认为能够承受压力、承受打击,即自胜之力甚强,是成大事者必备要义之一。

一般而言,能否承受大的压力和困难,是识别一个人能否做大事的重要标准。

曾国藩晚年回忆说:“平生受尽屈辱和谩骂,但矢志不移。”后人评价曾国藩“坚忍成功”,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忍。青少年时期的曾国藩,靠坚忍的苦读博取了功名,取得了进身之阶。到中年以后更是靠“忍耐”战胜了重重磨难。

曾国藩的这一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6

所谓耐烦是平心静气,态度平和的心态!为官一任,造福于民,所先要有平常心了解实情,听实言,才能静下心来思考,也才能对眼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拿出有效的方法!急急躁躁,冒动冒进,于事无补,还容易犯错误!

7

曾国藩有个说法,叫做鸡孵卵,就是磨炼自己,要有如母鸡孵蛋那样的耐心和韧性。而修身更得张弛有度,刚柔并济,要做到猛火熬和温火煮相结合,不光要猛,还在韧。

他还在家书当中这样教训他的儿子,他说:“百般拂逆之时,你只有有逆来顺受之法”,就是说你遇到一个接一个的挫折的时候,只有咬着牙来硬着头皮顶下去。他还说“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真处逆境之良法也”,是说一个人在逆境当中一定要记起“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这个法宝。

如何对待挫折,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当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曾国藩领悟到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说,挫折和羞辱其实是最大的动力,严重的打击对一个坚强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动力和帮助,咬紧牙关把耻辱活生生地吞下去,就可以变成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最好的营养。

曾国藩将培养人才的办法归纳为三条:读书、历练、言传身教。曾国藩注重自身修养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以自己为榜样,达到转移风俗之目的,所以他处处留心,不失时机地向下属进行教育,在言传身教方面,曾国藩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另外在关键岗位的用人上,曾国藩讲求探其志、查其效、估其力,然后恰当用之。

曾国藩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凝聚一个团队,执行当中又没有书生气,而是能够务实地操作,他能洞察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能够把握如何把事情做成功的这个办法。

曾国藩对挫折的应对方法,是硬的应对,以硬对硬,把困难扛过去,结果本领大长。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圆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圆满乎?”

曾国藩的人生逆袭之路其实异常艰辛。但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甚至死里逃生之后,曾国藩悟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归纳起来只有简简单单两个词,一是磨心,二是磨事。困难压不垮,挫折打不倒,这就是曾国藩。每一次挫折之后,曾国藩不但不气馁,相反本领大涨。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而曾国藩却是失败一次进步一点;死过一回,涅槃一次。

他规定自己每天要完成十二方面的任务,数十年如一日,做事效率非常高。同时他还通过内心的修炼,消除了自己性格中的缺点,把自己从一个脾气暴躁令人讨厌的人,变成了一个非常宽厚的非常有感召力的这样一个人。可以说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上天赋予自己的这个性格,脱胎换骨完全变了一个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曾国藩研究总结了一整套自我管理的方法,养成了第一流的自我管理能力。

8

有一天,曾国藩收到曾国荃的一封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杞吾心之所乐。”曾国藩读《耿恭简公耐烦说》有感,结合自己的为官之道,告诫其弟说:昔耿恭简公以“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做官如此,带勇亦然,从你口吻来看已经露出不耐烦的苗头了,将来恐怕难以与人相处。能耐烦的好处就是从容平静,从容平静方能产生智慧,方可做到处事不惊,安稳如山。在曾国藩的谆谆教导下,曾国荃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做一个官就要处理各种事务,使民安、国盛。处理事务就会遇到很多麻烦事,因此也必须处理这些麻烦事。有的人处理一件麻烦事可以,处理两件麻烦事也还能行,但遇到三件或更多的麻烦事就耐不住了;有的人处理小的麻烦还可以,可遇到大的麻烦就挺不住了;有的人处理人家的麻烦事还可以,可一旦遇到自己处于麻烦之中就不知所措。可是当官就有处理不完的事,推也推不掉,躲也躲不开,可谓“烦心之至”。

所以曾国藩说当官就要修养心性,第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处事不烦,不急不躁,无怨,清醒。唯有头脑清醒才能保持安静,保持安静才能稳住时局,稳住时局才能做出决断。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加混乱。

9

这句话的含义是有前因的。曾国藩认为自己和兄弟皆资质不甚高明,唯努力、坚持方可不自误、不误人。拿到整个中国历史的官场来衡量,却有些偏差了。掌兵者、掌法者、堂钱者…第一要义都各有不同的。

10

入朝为官是古代读书人最大的愿望,然而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在享受做官带来的名利和地位的同时,也要负责无数繁杂的公事,因此耐烦就成了做官的必备素质。然而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脾气火暴,很容易不耐烦,还没有像兄长一样在世事的打磨下变得圆熟通融。曾国荃很容易生气,并喜欢发牢骚,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居然有“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这样过激的言论。曾国藩十分担心他这样的性格会惹祸上身,因此写信告诫他“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如果做官却不能耐烦的话,不但做不好官官,还有 可能会惹麻烦。对于不做官的普通人来说,“耐烦”两字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读书人来说,只有耐烦,才能够读好书。如果没有耐心,就算拿起书来,也不过随便翻两下就放下了,更是不可 能深入领会书中的含义。想要读好书,就必须要耐烦,能够反复咀嚼书中的道理。其次,对于普通百姓,只有耐烦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如果不耐烦,在做事时就容易心不在焉,虎头蛇尾,只有耐下心来, 才能够把事情处理好。最后,干事业的人,只有耐烦才能够成功。不论事业是大是小,如果没有耐心和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世上任何伟大的功业,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点逐渐积累起来的。所以耐烦不但是为官的第一要义,也是为人处世的首要基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