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63年,钟会和邓艾的军队打到了成都。后主刘禅没打算做长期抗战的准备,在谯周等人的建议下,刘禅决定投降。刘禅投降的规格完全按照当年子婴投降刘邦的规格,此规格为“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说来也巧,刘邦以这种方式开创的大汉江山,刘禅又以这种规格结束了大汉最后一点尾巴。俗话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蜀汉这座鸟巢都没有了,蜀汉大臣们这些鸟蛋的命运就完全不在自己手中了。刘禅和众多皇子的脑袋尚且朝不保夕,其他臣子的脑袋基本上都是绑在裤腰带上。蜀汉所有大臣中,要数关羽后人的命运最惨。有关史料记载关羽全家都被一个叫做庞会人全部杀光。这个庞会不是别人,正是庞德的儿子。

庞德原来是马超的部下,也是一位非常骁勇善战的将军。马超投靠张鲁的时候,庞德跟随马超一起投靠了张鲁。曹操平定汉中的时候,庞德又投靠了曹操。曹操非常欣赏庞德,给予庞德高官厚禄。曹操的欣赏感动了庞德,庞德决定一心一意为曹操效命。公元219年,关羽为了配合刘备占领汉中的军事行动,主动出兵进攻襄阳和樊城。为了支援襄阳和樊城前线,曹操派于禁和庞德率领军队驰援曹仁。庞德出战关羽的时候就已经抱定必死的决心,在和关羽交战中还射伤了关羽。后来天降大雨。关羽利用阴雨天气水淹七军,关羽乘船攻击曹军。关羽击败曹军以后,俘虏了于禁和庞德。于禁被俘之后,失去了节操,投降关羽。倒是跟随曹操不久的庞德保持了自己的节操。面对关羽,庞德丝毫不畏惧,他先是拒绝了关羽劝降的好意,后是痛斥关羽。不得已的情况下,关羽只得斩杀庞德。

关羽斩杀庞德是战场上的恩怨,没有个人私怨在其中。不要说关羽,任何人面对宁死不屈的庞德都会处死他。关羽杀死庞德也是出于国事,但是没有想到关羽的行为竟然遭来灭族之灾。庞德在三国时期的名声非常响亮,但是庞会的能力比起父亲却差了一点。虽然名声没有父亲那么大,庞会却颇有几分庞德的风采。庞会在平定诸葛诞叛乱中立下战功,被封为乡侯。庞会最大的功劳就是跟着钟会一起灭掉了蜀汉。据有关史料记载,蜀汉政权灭亡之后,庞会为报当年杀父之仇,尽灭了关羽家族,关羽一支基本灭绝。

那么关羽一支到底有没有彻底灭绝呢?关羽真的没有后人吗?大刀关胜是不是关羽后人?

关羽虽然在战场是无敌的存在,是三国中少有的“万人敌”。不过关羽生儿子的能力却非常一般,关羽的子嗣并不多,一共只有两个。长子关平,次子关兴。如果喜欢玩《三国志》游戏的读者,可能还会发现关羽还有一个叫做关索的儿子。关索出现在《花关索传》一书中。《花关索传》并不是史书,其真实性有待考证。关索这个人也没有出现过在史书中,也无从考证关索的真实性。长子关平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关羽的义子,其实关平是关羽的长子。关羽失荆州的时候,关平和父亲一起在临沮被斩杀。关羽死后,由次子关兴承继了关羽的侯爵。关兴深受诸葛亮器重,在北伐中立有战功。关兴的儿子也不多,也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关统,次子关彝。关统早死没有留下儿子,关彝继承了汉寿亭侯的爵位。

蜀汉灭亡之时,关羽后人已经不多,仅存关彝一支。史料记载庞会屠杀关羽全家,杀得就是关彝全家。不过也有史料记载关羽的后人被没有被屠杀殆尽,庞会屠杀的只是关彝这一支。有史料记载关平和妻子赵氏曾经有一个儿子,名叫关樾。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赵氏带着儿子关樾逃亡,并改姓氏为“门”。庞会灭关氏一门的时候,关樾在民间因此躲过一劫。西晋统一中国之后,由于天下大赦,关樾改回关姓,关羽的后裔得以保存下来。不过具体真实性有待考证。

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庞会确实在蜀汉灭亡之时,屠杀了关羽全家。不过也有史学家对庞会是否屠杀关羽后人持怀疑态度。三国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庞会诛灭关羽全家一事。陈寿(蜀汉人)出生于233年,死亡于297年,蜀汉灭亡的时间是263年,也就是说陈寿刚好经历蜀汉灭亡。陈寿应该对蜀汉灭亡时候的情况非常了解。陈寿总的来说还是一位比较严谨的史学家,而且陈寿和关家没有任何恩怨。如果关家真的被灭族的话,陈寿应该会正常记载。那么陈寿有没有可能因为畏惧庞会而不敢记载呢?我觉得绝无可能。陈寿写成《三国志》的时间大约是290年前后,此时距离庞德被杀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庞会估计早就死了。庞会在《三国志》中没有专门的传记,也没有具体生卒年,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庞会及后人和陈寿并无特别交情,陈寿不会替他隐瞒什么。二、庞会的官职并不高和影响力并不大,还没有达到让陈寿害怕的地步,更没有达到只手遮天的地步。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并没有关于庞会屠杀关羽后人的记载。可能说明庞会当时并没有屠杀关羽全家。

庞会屠杀关羽后人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蜀记》中。《蜀记》是晋朝史学家王隐所著的一部记载三国时蜀汉的史书。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采纳了《蜀记》中的不少内容,才有了我们所见的记载: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三国以后,历朝历代人们都非常尊重关羽,也都希望他们尊重的关羽没有断后。我个人也希望《蜀记》的记载有误,希望关羽仍有后代。至于关彝一家有没有被庞会屠杀,我们也无从考证,也许只有历史才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佳贡献者
2

答:按照《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庞德的传记所记载,庞德一共有四儿子,其中留下有名字的叫庞会。

曹丕继魏王位,曾派使者奠拜庞德之墓,并给庞德赐谥号,追思庞德之忠义,赐庞德的儿子庞会等四人为关内侯,食邑各百户。

这个庞会,后来跟随钟会平蜀,因功升为中尉将军,封列侯。

在《三国志·魏书·钟会传》的记载里,有简单提到,邓艾在绵竹大破诸葛瞻后,庞会与胡烈、田续等人奉钟会之命合追击姜维。

庞会杀关羽全家的事不载于《三国志》,而见于《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自《蜀记》里面的说法——《蜀记》里面确实说蜀国被灭亡后,庞会尽灭关家。

不过,《蜀记》的记载可信度不高。

因为,《蜀记》里面又提到,庞会大仇得报之后,从成都挖出庞德的尸体,让人前后鼓吹,隆重地将之护送回邺城安葬。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其还加了一句:“冢中身首如生。”

老天,从庞德身死樊城到蜀国被平灭,时间已经过了四十四年!

“冢中身首如生”,可信吗?

裴松之虽然引用了这段《蜀记》里的这段话作为注释,但看到《蜀记》王隐这段不负责任的记载,也忍不住大口大口吐槽。他说,能不能不要满嘴胡柴呀?曹丕即魏王位后,明明派使者奠拜过庞德之墓了,那庞德墓中的尸体,又从什么时候跑到了成都?!

实际上,关公水淹七军,对俘获到的魏军并不滥杀,而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擒获庞德,也曾好言相劝,但庞德拒降,且态度恶劣,这才斩首全其忠义。

之后,关公还妥善安置庞德尸体,不失仁义。

如果说,庞会破蜀后,为泄私愤,尽屠关家满门,太过分了。

再有,庞德被斩时,庞会已是成年人了,时隔四十四年,想必已是个身过花甲的老人,火气尚且这样大,实让人难于置信。

事实上,今天关氏的后裔遍布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不少。

据报道,某次在山东关羽祭典上的统计,现在共有两万多关羽后裔生活在世界各地,算得上兴旺发达。

所以,《蜀记》里的记载应该不确。

另外,虽然《三国志》里面说关公只生两子,长子关平无后,关兴生两子,其嫡子关统早死,且无后。关统死后关羽的爵号由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

而据清光绪年间的《荆州府志》和《江陵县志》载,其实关平随父镇守荆州时,是娶妻生有一子的,这个儿子名叫关樾。荆州失陷时,关平妻抱着才八岁的儿子逃出荆州城。

那么,庞会真的有在成都行凶杀人的话,他杀的就是关彝一家老少。

一句话,庞会应该没有大开杀戒杀关公全家,就算杀,也没杀完关公全家。

3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道伦理题。

关羽杀了庞德,庞德的儿子又把关羽全家灭门,这件事是正义的吗?

先来看历史中对庞德之子杀死关羽全家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有庞德的传记。庞德被关羽俘虏后,不仅不投降,反而对关羽破口大骂。关羽脾气一上来,就杀了庞德。书中这样记述“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庞德这样宁死不降的将军,在三国时期简直就是大熊猫一样的稀缺动物。因此,庞德死后,曹家人给的待遇非常高。曹操给庞统两个儿子都封了列侯“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到了曹丕哪里,更是待遇高了。

不过,庞德传中,仅仅提到了庞德之子庞会的名字,并没有将庞会有什么样的作为。“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在《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则有庞会参加魏军灭蜀国战争的描述。“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

庞会的事迹在《三国志》中就仅限于此,可是在《蜀记》中有关关羽的传记中却说“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这大概就是关羽家和庞德家的恩怨了。

假定以上故事情节为真的话,庞会的灭门复仇的做法是否可取?

我认为,关羽杀庞德的做法是仁至义尽的,而庞会的做法是残暴不仁的。这里面不仅是血亲复仇的自然法则,更多的是三国时期从道德到法律的双重定义。

关羽俘虏庞德,对庞德礼贤下士,很有王霸之气,可是庞德却抱着对曹操的忠心,劈头盖脸给关羽骂了一顿。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庞德一心求死,因为死亡对他来说是对曹魏尽忠,是成仁取义,是值得光荣的事情。

关羽面对一心求死的庞德,只能让他求仁得仁。关羽杀死庞德,还给他妥善收敛,这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仁至义尽。不过,关羽被东吴俘虏后,不愿投降被处死,尸体却被分割成很多块,那叫一个惨。可见,孙权的度量确实比不上关羽。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直都有“杀降不详”的说法,历朝历代都反对杀死被俘虏投降的士兵,但是对于不愿投降的将领来说,只能当做战犯来处决。所以,关羽不仅在道义上善待了庞德,全了他的忠诚之心,做法上也符合当时的普遍价值观。

反观庞德之子庞会,我看到的只有残暴和嗜杀。

蜀汉灭亡时,距离庞德之死和关羽之死已经过了几十年,就连关羽的儿子们都成了年逾古稀的老人。所以,当庞会带着魏军冲进关羽家时,大概率的杀了很多关羽的孙子重孙甚至玄孙,当然,一众女眷恐怕也难逃毒手。如果算上家丁仆役之类的,关羽的家人们恐怕至少有二三百人被杀。这些人,在死的时候,恐怕连自己为啥死的都不知道。因为,关羽杀庞德的事情,实在是在普通不过的事情。

庞会杀死的关羽家人,在战争状态上,属于平民,既不是发起和组织战争的战犯,也不是手持武器的士兵,而是手无寸铁,和这场战争毫无关系的平民。甚至,我们很难确定,关羽家人对蜀汉抵御曹魏的战争,能出多大力量。所以,这些人,都是冤死的。

自古以来,杀死已经投降的俘虏已经是罪孽深重了,无差别屠戮平民,更是会激起人们的谴责。

不过,也有人说庞会杀关羽后人的说法是虚构。到清朝时,专门找了关羽后人供养起来,可见,关羽绝后,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愿意相信的。

4

谢谢邀请,想要知道庞德儿子是谁,庞德的儿子真的杀了关羽的全家就要从,关羽和庞德家族的恩怨说起。

庞德和关羽分别效忠于魏国和蜀国可谓是各为其主,关羽我们都清楚是个打仗的能手,个人的武艺也是十分高超我就不多赘述了。庞德魏国名将,濡须口之战斩杀东吴名将陈武,汉中之战中杀败蜀汉名将魏延,战功卓著个人能力十分了得。

关羽和庞德子在战场曾先后两次交手,第一次交手的时候关羽,被庞德引箭射中前额,关羽见他经常骑着一匹白马,就称之为“白马将军”。第二次交手庞德因实力差距被关羽生擒,关羽知道庞德骁勇善战,劝说游说庞德投诚自己一起为蜀国效力,奈何庞德对曹操在关羽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忍痛将庞德斩杀。庞德临死时,不改色、不变节,真乃大丈夫!

庞德被杀后关家和庞家就结下了血海深仇,其实两军交战被杀很正常,所谓战场厮杀,祸不及家人。但是庞德的儿子不是这么想的,庞德有一个儿子叫庞会,颇为了得,有乃父之风,颇受曹操赏识,据说曹操因为思庞德忠义为其流泪,封庞会与其一兄弟为列侯。

风水轮流转庞会因屡立战功,得以进入得以和镇西将军钟会一同伐蜀,史书《蜀记》记载,当时魏军入川的时候,庞德的儿子庞会也跟随入蜀。而且专门找到关羽的家,将关羽家里的男女老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关家无一幸免,这就给人造成庞会诛杀关羽全家的假象。

其实早在庞会进入成都之前,关羽的两个儿子关平和关兴早就已经离世,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而关兴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病逝。他们的后人关兴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关统和关彝,关统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在蜀国亡国之前就已经去世,且死后无子这一支早就断掉。二子关彝在关统死后袭爵汉寿亭侯,后来被魏军所杀。

关平只有一个独子关樾,在他八岁那年,关羽败走麦城,其父关平与其俱死于临沮。母亲赵氏带着他隐藏了下来,改姓为“门”躲过了一劫,西晋统一天下之后,大赦,关樾复原姓为关为关家保留下了血脉,所以说庞会并未将关羽家族斩尽杀绝





5

庞德的儿子是庞会。
庞会,男,字号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庞德之子。曹丕即位后,思庞德忠烈,遂赐庞会等兄弟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庞会勇烈,有先父之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甘露二年,为平寇将军、临渭亭侯。诸葛诞反,庞会与骑督偏将军路蕃不肯相从,斩门突出,进会爵乡侯。

《蜀书》记载: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庞会随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破后,他找到了关羽的后代杀尽,报了父仇。

当时曹操严令“民不得复私仇”,那为何庞会还敢于顶风作案杀关羽全家?而且事后啥事没有?

曹操曾经下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曹丕当了皇帝后,更是在黄初四年(223年)下诏:“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杀。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仇者皆族之。” 族之,就是灭全族。

第一,庞会杀关羽全家,不仅是家仇,还沾了“国恨”的光。

关羽围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一度逼得曹操准备迁都黄河以北。对于魏国,这是莫大的军事耻辱,关羽则是最大的国之仇人。曹操和曹丕的法令,禁止的是民间私相寻仇,庞会杀光关羽全家,虽然有公报私仇之嫌,但名义上还是沾了“复国恨”的光。

第二、三国时代的社会风气对复仇很宽容,礼和情大于法。

复仇,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常见现象,而儒家对于复仇这种“义举”是首肯甚至鼓励的。《公羊传》里说:“子不复仇,非子也……九世犹可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礼记》里,孔子说:“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圣人的意思是,路上遇到杀父仇人,等不及回家拿菜刀,直接上去掐死。
孔子是提倡复仇的 。所以,我们看到,庞德被杀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国灭国是263年,时隔40多年,庞会仍然对杀父仇人关羽不放过。

6

庞德么,不用多做介绍,原本是马超部下勇将,归降曹操后跟随于禁出征樊城,被关羽所擒,不愿投降被杀。

庞德有四个儿子,唯一有记载的儿子叫庞会。

据说,钟会灭蜀后,庞会冲进成都,将关羽家人全部屠戮,“尽灭关氏家”,以这种方式为父亲报了仇。

看到这里,许多人都扼腕叹息,关云长义薄云天,后人却遭遇如此下场,实在可惜可叹。

不过,小院想从这事的真实性上来分析一下。

既然要真实,咱不看演义,只看史实。

庞会屠关氏,记载在《三国志》里。

然而,陈寿的原文并没有这样的记录,庞会的事迹是在裴松之的加注中所记载。

熟悉《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三国志本是陈寿撰写,他是三国到西晋时期的人物,而裴松之生活的年代,已经是东晋到南北朝时期,中间间隔了一百几十年,他作注的时间,已经是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南朝宋也已经到了第三位皇帝。

并且,裴松之的加注,同样是引用,引用的是王隐的《蜀记》里的内容。

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王隐也是东晋人,比裴松之稍早,而且他不是四川人,他是河南人,距离钟会伐蜀,也早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

听上去似乎有些绕。

简单来说,就是同一时期的四川人陈寿没有记载关羽全家被害的事,一百多年后的河南人王隐却提了这么一茬,又被几十年后的裴松之在《三国志》里添上了一笔注释,庞会杀害关羽全家,就此流传下来。

王隐的《蜀记》,内容并不是让人非常信服,或者说,非常不让人信服。

比如,他记载,钟会平蜀国后,把庞德的尸体迎回家乡安葬。

这一点,裴松之也不认可,且不说平蜀的时间离庞德被杀已经过去了四十几年,就是从地点上看也对不上。

庞德在樊城被擒后没多久就被杀了,他的墓就在樊城,关羽随后自身难保,没有可能再把庞德尸首送回成都安葬,成都既没有庞德的墓,更没有庞德的尸骨,拿什么运回去呢?王隐显然在吹牛。

裴松之当时就开喷了——

臣松之案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则其尸丧不应在蜀。此王隐之虚说也。

《蜀记》的真实性,经常遭到质疑,裴松之也对王隐又爱又恨,在作注时。常常引用王隐的观点,然后又把他喷得一无是处,就像上面几句一样。

陈寿生活的年代就在三国时期,他是四川人,又长期担任蜀汉官职,本该对事实再清楚不过,可是陈寿的《三国志》却压根没有提到庞会屠关氏的事儿,却由一百多年后,喜欢吹牛的一个王隐,在自己的另一本书里提到了这么一句,您说,我是信陈寿,还是信王隐呢?

另外再从情理上来推断,庞会入蜀时,至少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到了这个年纪,不少事情都已看穿,至少,不会再像年轻躁动的时候,而会更加理性克制。


而且,邓艾当时已经明确发布命令,赦免蜀汉君臣,关羽后人的影响力不小,这么做,就不怕激起众怒,导致他庞会不利吗?两国相争,武将为国捐躯再正常不过,只涉及国家,不涉及私怨,五十几岁的庞会,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吧?

要是都按照庞会这个逻辑来,你杀我先人,我就杀你全家,杀来杀去,冤冤相报何时了,人类早就被杀到绝种了,庞会也是久经沙场的将领,从理性上来分析,我认为庞会不应该这么无脑。

以上内容,只是寄希望于关羽后人并没有被杀,而自己做出的分析,潜意识里,我当然也不希望关羽后人遭到这样的结局,庞会灭门之事,在历史上也存在诸多争议,至于究竟如何,大家只能见仁见智,自己判断了。

7

庞德是三国出面不多的人物,出生不详,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人,先随马超后投曹操,骑白马,为人忠勇,称为白马将军,与关羽交战被擒,劝降不成被杀,庞德之子庞会虽为魏将作战勇猛但没有其父出彩,有关庞会灭关羽满门历史在这件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演义说法:景元四年随镇西将军伐蜀,蜀破报私仇尽灭关氏全家。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关羽有二子,一女,老大叫关平,老二叫关兴,女儿没有记载,关平随父走麦城被擒,劝降不成与父一同斩首,就在斩首前暴病而亡,庞会杀掉的基本上是关兴儿孙辈。

第二种:史书《蜀记》记载魏军破蜀庞会随军入蜀专门找到关家将关氏一族屠杀,无一幸免。

都是记载传说,谁也不可能倒过历史寻求事实,至于功过自有评说。

8

樊城之战被关羽斩杀,他儿子庞会跟随钟会伐蜀进入成都城内杀了关羽全家

9

关羽被灭全族或许裴松子虚构的情节,为啥全国还有许多关氏后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