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明军与倭寇接战,屡战屡败。倭寇自以为天下已无敌手,气焰愈加嚣张。

民心,士气。明朝啊,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1557年,明朝地方大员胡宗宪调集大军,准备攻打驻守在浙江岑港(地名)的倭寇和汪直余党。

这年冬天,戚继光招募了3000名浙江士兵,开始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胡宗宪好大喜功,他说:目前,消灭倭寇是当务之急,戚将军(戚继光官职为参将)只管杀贼,训练不训练都无谓。

戚继光却认为:杀贼必须练兵,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1557年冬季开始,戚继光展开了练兵行动。他要求严格,采用优胜劣汰的方法,对士兵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决心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新型军队????。

1558年2月戚继光奉命率领3000新军,配合俞大猷部围歼龟缩在岑港的倭寇,至此,新军训练还不足3个月????。

可是,刚刚到达岑港戚继光新军,却被调到了另一个抗倭战场。戚继光3000新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杀得倭寇是哭爹喊娘,连滚带爬????????????。

戚继光新军连战连捷,俞大猷却未能攻下岑港。打了半年,明军死伤不少,无奈倭寇死守,岑港就是拿不下来。

岑港久攻不克,朝廷严令,戚继光重返岑港战场,配合俞大猷围歼岑港之敌。

戚继光到后,先查看了岑港地形,发现:岑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可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倭寇切断了连接岑港的所有通道,只留下临海这一面。看来,倭寇是铁了心地死磕到底了。怎么办?陆地上打不进去,海路上,倭寇又掌握着制海权。

当时,明军海上力量薄弱,平时根本守不住自己的海域。倭寇呢!海上支援快捷,后勤补给源源不断,这也是明军久攻不克的重要原因之一。

嘉靖皇帝听到消息后,认为俞大猷、戚继光作战不力,下旨将二人停职留用,限一个月内,拿下岑港。否则,就把参战各级军官一律军法从事。

形势紧迫,戚继光决定改变战术,采用疲敌之计:让部队轮番祥攻,昼夜不停地擂鼓呐喊,搞得倭寇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成。时间一长,倭寇疲惫不堪,只剩下了半口气。

与此同时,戚继光还运用了离间计,使倭寇之间互相猜疑,消耗了敌人的战斗力。

一天拂晓,大雾弥漫,十步之外,不辨人马。戚继光俞大猷,各率精兵强将,借着云雾掩护,悄悄摸到倭寇阵地,一声炮响之后,杀声震天动地。倭寇大惊,仓促应战,有的倘在梦中,便做了无头之鬼????????????。

明军大获全胜,一举夺回岑港,除少数倭寇乘船逃跑外,斩获无数,取得了明军抗倭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岑港之战,明军全胜。戚继光官复原职,不幸的是,俞大猷被诬陷入狱。

岑港之战的胜利,鼓舞了士气,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提升了沿海人民的斗争手段和抗倭决心。

岑港之战,让屡战屡败的明军、惨遭屠戮的百姓,终于扬眉吐气了,岂能不荡气回肠啊!

最佳贡献者
2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Y路程为您解答。



数百年前,有明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铁骨铮铮,可谓华夏脊梁。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五次北伐,打的蒙古抱头鼠窜。明英宗朱祁镇,不顾朝臣反对,御驾亲征,土木堡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连敌军都对他尊敬万分。民族英雄于谦,决绝瓦剌所有要求,就算皇帝被俘,大不了另立新帝。



崇祯皇帝,身为亡国之君,知名度比他祖宗朱元璋还要高。面对叛军兵临城下,有人劝他迁都,他不从,有人劝他逃离南京,他不逃。他选择登上梅山,宁愿在歪脖子树下吊死,也绝不服软。当崇祯皇帝抱怨,百官不来上朝的时候,拼命抵抗的太监,都死在了叛军刀下。崇祯皇帝不会知道,忠臣比他早一天,便在家自杀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个王朝是如此的令人荡气回肠。




3

拥有最荡气回肠历史的朝代当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长征,既便是拋开意识形态,在世界军史上也是奇迹。尤其是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更是神来之笔,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中国大写意山水画,挥毫泼墨,潇洒自如,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著名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神彩……朝鲜战争,更是让世界目瞪口呆。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曾关押几百名日本战犯,朝鲜战争前,这些战犯们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不接受改造,说他们是被美国原子弹打败的。朝鲜战争后,打败他们的美国大兵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日本人有个特点,吃硬不吃软,崇尚武士道,就服硬的。朝鲜战争一结束,这些不服管的战犯们都老实了,开始听话,认真改造,并反复研究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然后总结说,毛泽东说得对,就是没有美国原子弹,没有苏联出兵,再打上十年八年的持久战,日本国存在不存在都两说了,因为到那时,拉长时间的战争会使日本本土连男人都没了……

这是共和国荡气回肠的战争史。

建国之后,迅速的工业化,使建国40年的改革开放终于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并通过又40年的改革开放,吓得美国政客到处污名化中国……

4

中国最荡气回肠的朝代我认为是秦朝,东周列国经过春秋和战国500年的变迁,在合成一个大国,秦始皇改变国家制度,废除分封诸侯,采取郡县制,车同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长城。

秦始皇为以后的交通,商业,军事防御,政治制度,都做了好的铺垫,颠覆了以前的社会状况,我认为从先秦到秦的这一段历史是最荡气回肠的。一段历史有很多故事,元前251年秋天,秦昭襄王病死后,孝文,王继位,他继位三天就死了,甘罗12岁出使赵国,秦国得到16座城池,甘罗十二拜上卿成为一段佳话。

甘罗

公元前227年,荆轲来到咸阳,秦始皇召见了荆轲,荆轲拿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的地图来到秦国朝堂,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人头的木匣献给秦王,荆轲又拿出督亢的地图,荆轲把地图慢慢打开,等地图全部打开卷在里面的匕首就露出来,“图穷匕首现”的典故就出自这里。荆轲抓起匕首,扔了地图,左手揪住秦王袖子,右手就刺过去,紧要关头有个伺候秦王的医生,拿起药罐对准荆轲打过去,秦王赶紧报宝剑拔出来,砍断荆轲一条腿,荆轲没有刺中秦王,自己却被剁成肉酱。

荆轲刺秦王

秦王嬴政这段历史,我认为是最荡气回肠的。

5

每个朝代都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帝国双壁,打败匈奴、收复河西走廊。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展示汉族人不屈的气节和精神。

6

  • 66每个朝代的兴衰都是历史的轨迹,只是在这轨迹上有如夏花般灿烂的一刻,有爱国志士令人荡气回肠的事迹。

一 骠骑将军霍去病

汉武帝时期,边境屡被匈奴侵略。匈奴人野蛮凶狠,善骑射,他们有好的马匹,来无影去无踪,让汉朝地方官非常头疼。汉朝自建朝以来,一直被匈奴人侵扰,几代皇帝都是瘾忍不发,积攒国力。

直到汉武帝时开始了大规模同匈奴作战,用卫青大将军挂帅,与匈奴作战,取得一定的成效。

公元前123年,卫青的外甥霍去病,18岁了,随卫青出征,卫青奉皇上之命,拨800壮士给霍去病,他带着这队人马抛开大军,孤军深入,寻到匈奴单于驻地,杀敌2028人,俘获包括单于的叔父,相国等一干人。当霍去病回来后,汉武帝大喜,封霍去病冠军侯。

三年后皇帝封霍去病做骠骑将军,率领1万骑兵,突袭匈奴。霍去病带队经过五个匈奴王国,不掠取财物,只杀王者,转战六天,越过焉之山一千余里,与敌兵短兵相接,杀死了折兰王,卢胡王,抓获了呼韩邪王子等,歼敌八千余人。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意方略,不拘古法。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

直取祁连山,收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骠骑将军24岁病逝,他光辉灿烂的一生既短暂,又神奇。他的一生都奉献在抗击匈奴侵略上了。

二,民族英雄戚继光。

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是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1557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来中国侵略的倭寇是日本训练有素的武士,他们伙同海盗,对边境百姓无恶不作。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金华、义乌的兵比较彪悍,于是招募了3000人,在戚继光指导训练一下,成为一只抗倭精锐。后来称为“戚家军”。

日本刀精钢锻造,非常有杀伤力。中国的刀枪棍棒,都磕不过它。这些训练有素的武士杀入乡间,农民怎么能是他们的对手?戚继光就想出了一个对付他们的办法。利用当地一种老毛竹,多钩叉。绑在木杆上,又用长枪,短刀,持盾的人组成12人一组,组组之间配合,后来也叫做鸳鸯阵。这个对倭寇打击非常有效。

1562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在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倭寇声势浩大,地方官军不敢进攻。戚继光领命引兵先进攻恒屿,恒屿四面水路,地势险要,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倭寇,杀敌2200多人。然后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老窝。然后,也不停歇,一路追击,捣毁倭寇据点60余营,杀敌无数。……

霍去病,戚继光,他们都是保家卫国,打击侵略的民族英雄。面对强势的侵略者,能展示出超强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气概。才让这段历史荡气回肠,让后辈敬仰。(图片来源网络,有侵必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