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认识一个女人,她勤俭节约,她丈夫却好吃懒做。

她一辈子忙忙碌碌。每天起早摸黑,忙完家里忙田里,忙完田里忙地里,没有一点空闲。

她丈夫却过着和她截然相反的生活。整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睡觉睡到自然醒,吃饱喝足后,往牌桌上一坐,啥事不管、啥事不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由于夫妻俩一个勤劳、一个懒惰,不是同一类人,所以他们矛盾不断。她经常被她丈夫气得咬牙切齿,可她丈夫俨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她无可奈何,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吞。

过了大半辈子忙忙碌碌、忍气吞声的日子后,有一天晚上,她突然七窍流血,她丈夫当时没发现,等发现的时候,她已经去世了。

她去世后,他们的儿女悲痛欲绝,她丈夫却无动于衷,一如既往地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家里没有了女人操持,家已经不像家,家里冷冷清清、田里一片荒芜、地里杂草丛生。

他们的儿女也许是过不惯冷冷清清的生活,也许是看不惯他们父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陆陆续续离家出去打工了。

小女儿在外打了几年工后远嫁他乡,儿子多年未回。

去年过年的时候,大女儿不忍心父亲一个人在家过年,再三叮嘱他们回家过年,无法推辞,他们只好不情不愿地回到家里。

一到家,家里黑灯瞎火、冷锅冷灶、臭气熏天,藏污纳垢,水池里堆满了没洗的碗筷,他们的父亲却坐在牌桌上。看到此情此景,他们气不打一处来,扭头就走。

正当他们准备返回打工的地方的时候,他们的姐姐打电话来了,她邀请他们去她家过年。他们只好听从姐姐的安排,去她家过年。

由于在姐姐家,他们是客人,有诸多不便,所以这个年过得不怎么舒心,他们决定以后再也不回家过年了!




最佳贡献者
2

妈妈在,温暖在。妈妈不在,温暖没有了!七十要个妈,八十要个家!可惜,我才五十岁,妈妈就没有了,永远的没有了!2018年三月五日,阴历正月十八,就从此再也没有了,亲爱的妈妈了!

家还是家,可是,没有妈妈的唤女声了,没有妈妈拉尿需要人伺候了,可是,我却一丁点也没有力气了!妈妈不在了,劳累没有了,欢乐也不知道悄悄的去了哪里,从此,我再也没有了欢喜和快乐的心情!

生活朝起暮落,岁月流逝如河!

心情如此暗河,永远没有欢乐。

月光似柠檬,淡淡的挂在夜空。只有我的心,酸涩似柠檬!回到娘家,娘已不在了,家也就不再是家了。父亲九十二岁了,依然还下地拔草,浇水,只是多了一屋子的沉重和悲伤!说实话,我是懒得回娘家的!睹物思人。悲伤逆流成河!

3

娘家娘家有娘的地方才有家。如果娘家妈死了,其实这个娘家就剩下一半了。

俗话说,闺女娘娘闺女,闺女就在娘心里。在人世间上,只有闺女娘才是最贴心的。有了委屈,找妈妈诉诉苦,身体累了,躺在妈妈的怀里休息一会,就是什么事没有,待在妈妈身边,也是很踏实的。

现在,妈妈没了,说知心话,道心腹事的人没有了。只有一个小时候扛着自己乱跑的老爹了。你孤独,其实他更孤独。更需要你的关心与照顾了。此时你回娘家,不再是找娘家人撒娇,求安慰,得牢靠的时候了,而应该是尽责任,出孝心,为父亲养老的时候了。

虽然老父亲平时话不多,但他的心也是热的。虽然什么都没有说出来,但他对你的爱是炽热的。此时回娘家,虽然少了母亲的温暖,但是父亲的慈爱仍在。回家,也是一个快乐的体验。

当父母都去世时,娘家娘家,没有爹娘,就真的没有这个家了。



4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心里空落落的无归处。

当我父母还在时,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去娘家,帮助做些家务,吃顿饭,聊聊天,再回自己家。

去娘家,也会带些东西过去,当然,也会从娘家带些东西过来。

父母已经离开我有11年了,与父母的缘分,想来只有区区几十年。

小时候,懵懵懂懂,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不易,自顾自的快乐着,任性着,任由相聚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淌~~~

青年时,有了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工作,注意力也不在父母身上,想去娘家了就去,不想去了,几个月不去。有一次,与妈妈生了些小矛盾,辩了几句嘴,既然2个多月没有去看妈妈,害妈妈天天坐在大门口,等我去~~~最后,还是妈妈找了个借口来我家看我,妈妈当时就问我;怎么一直不去看她了?这一句问话,整整让我后悔了10几年。母女间的缘分,是拿来珍惜的,等着等着,就会变的淡薄了。

蓦然回首,父母已到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这个时候的我,也以是中老年了。

不敢说知天命,但是看着父母的情况,也感觉心惊肉跳,时不我待了!

尽管不舍,尽管努力,与父母的缘分,也就这样随风而逝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珍惜每一次与父母相聚的日子,我会更多的陪伴在父母左右,我会依偎在妈妈身边,享受着妈妈的温暖,我还会把妈妈抱在怀里,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5

本来,这样的话题,只有婚后的女人才能回答。不过,娶人为妻的男人,多少也会与妻子言为心声,“同病相怜”的。我为她夫,还是从我的角度说说岳母去世去,侥幸“邀请”去岳母家的滋味——好一个五味杂陈。

两年前的夏天,岳母去世了。说起岳母的去世,我做为女婿,既觉得“对不住”她,也觉得自己做得比她亲儿子还“到位”。

岳父早岳母六年去世的,家里也就只有岳母。小舅子夫妇都在附近的工地打工,早出晚归,一日三餐都要已经74岁的母亲做好。他们碗碟一搁,“休息”去了,洗锅刷碗的事还是留给了他们的母亲。一天早晨,岳母收拾柴禾,不小心绊倒了。她从后院爬行到大门口才叫来邻居,唤回了儿子。岳母一住进了医院,儿子便去了工地。四个女儿都觉得她妈妈就这么一个儿子,每人掏了1000元,岳母是左脚关节骨折,打上了石膏。女儿们轮流侍候,做儿子的挣钱不辍。岳母终于出院了,只是还夹着双拐。又是女儿们煽情,竟然商定四个女婿家每家侍候一个月。

连过年都在大女儿家,为了不打搅我的小生意,其他两个女儿家也住过了,最后一站才束到我这二女婿家。记得好像住了20多天了,岳母吃了早餐,去看电视了。我又忙活了,从后院进进出出,总看见岳母全神贯注地望着电视。我还打趣地对妻子说:“看你妈幸福吗?……”其实,我是羡慕女儿多了就是好,也慨叹小舅子的福气。

也就在转瞬之间,待妻子去叫她母亲时,躺在炕上一动不动。也不能说话,嘴也歪了。我赶忙去了隔壁的卫生院,叫来了救护车,连忙送到县医院,确诊为脑梗塞。一周后出院(本来又可以办个住院,只是儿媳不情愿),半身不遂,坐着轮椅。岳母这种状况,只能送到老家。骨伤没好,新病又添,慢慢地瘫痪了,还是女儿们轮流侍候着。

眼看着是岳母的生日了,都说过了像样的生日会消灾除病。腊月二十三,岳母的生日是过了,还拍了照,只是岳母连睁眼的力气也没有了。


轮流侍候的女儿们,也只能他们的妈妈喂着吃,只是吃得很少,熬过了大年,一直熬到了农历三月初十,离开了人世。

岳父(母)都去世了,给我帮助,关心我的人走了,似乎也断了岳父家的路。只是在岳母的一周年去过一次,岳母家的老宅子,偌大的院子,长满荒草。就是岳父母住过的两层楼房,也被闲置。走进每一个房间,都是满满的回忆。特别是走进岳父母的卧室,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一幕幕映入眼帘。去了灶房,看着凌乱不堪灶台,似乎又浮现出岳母一次次给我递过来热气腾腾面条的情景。我有心去了曾绊倒岳母的后院,联想着岳母忍着剧痛的样子。临了,狠狠了踹了后院几脚,也算是出了口恶气。就这罪孽的后院,使岳母遭难了,那个镶在脚裸的钢板还在。花了1000元才请来曾经的主治大夫去掉,去世的岳母那还知道疼痛啊,螺丝完全是被撬出来的。唯有我看到了,也落泪了。丧事之上,女婿们商量了,每人随礼1000元。小舅子媳妇还嫌少,我抖了抖钱包,这里还有厚厚的一叠。只是事办得也太简单了,还有岳母的药费一次次的报销,小舅子压根连没出过钱一样。人心不足……

满目的泪水,滿满的回忆。別了岳父、岳母!去了一次都这么伤心感怀,又何止多次前往。明年岳母三周年,也许就是最后的一次去踏足妻子娘家门了。往后乃至将来,去岳父(母)家都是妻子,儿女的事!别了岳父(母)家的那条泥泞的乡间小路。

这里仅是岳母去世的感觉、想法,也算是一种滋味吧!如果连岳父也驾鹤西去了。说实话,根本不愿随妻子去娘家。即使娘家及亲门大事小事,都由妻子一人代理。就此事也不止一次地问过妻子,她说,若不是顾忌姊妹们的情面,真的也不想去。也许这就是“娘在家在,娘不在了,兄妹形同路人”吧!

【@为生活而提神

6

母亲去世了,再去娘家你是什么滋味?

对于出嫁的女儿来说,娘家娘家,有爹娘的家才为家。尤其是刚结婚时间不很长的,虽然婆家都挺好全家和睦,夫妻恩爱,但待不了几天就愿意回娘家看看,和爸妈叙叨会,心里觉得平衡愉悦。要真不让她回去看看,她心里会不愉快,会坐卧不安,犹如鸟困樊笼般焦燥忧烦。随着家三伙四,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打磨,生儿育女的种种欢乐与偶尔的烦恼,已经溶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了。去娘家的次数时间越来越少了,意识里已有婆家夫家当成家的理念了。心里还说好长时间没去看看老妈老爸了,咋就七事八事老脱不开身呢!

每每过年过节去娘家,一般也不住了,当天就回来了,尽管爸妈挽留“闺女哎!你都不能住两天陪爸妈两天”!俺家里这事那事挺忙的,待有空了我一定来和妈妈做伴几天!

随着儿女长大,男婚女嫁,抱看孙辈娃娃,插空想回娘家看看的想法早跑到呱哇国里去了。父母年迈染恙时,才不得不去眊看或少住时日。随着父母老去,每年只回娘家两次,一是“清明”,二是农历十月初一,这是上坟祭奠先祖的日子,必须得去。其它除了侄子侄女婚嫁、生娃待客,一年一年的她也就不想回娘家看看的事了。

这就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孩个个都如此,什么滋味,就是这顺理成章的滋味。当闺女时,在娘家和兄嫂弟妹、侄男少女关系亲密的,平日里,和娘家人有事走动尚多点。如果在娘家时和他们关系就不好的,当父母去世后,关系也就凉凉了,即使是清明寒节给先祖上坟,直接到坟上烧点完就返回来了,娘家门檻也不蹬了。

事在人为,什么滋味,也是各人酿造的。比如我姑姑,今年已84岁了,我姑姑可亲呢!我们大家庭100多口人,谁家有婚嫁生育待客等,都把我姑及她家人邀请到,姑姑来了后侄男少女,重重侄男少女你请我叫,到我们家住几天吧!老老姑姑!我姑姑一般也不住,也住不均吃不匀。再说岁数大了,家里孩子们也会结记的。你看一大家人,团结和睦,多好!

7

母亲去世了,回家的滋味应该是苦涩的,娘没了,家也没了,从此我便成了一个回不了家的孩子。母亲在的时候家是温暖的,每次回家乡快到家时就激动起来,因为家里有母亲等着我,马上就能看见母亲温和的笑脸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有母亲的家真暖心,回到家里母亲总会烧一桌子的拿手菜给我吃,回家不用带毛巾洗刷用品,母亲老早给我备好了。每天早晨睡到自然醒,母亲从不来吵我,只在厨房等着,等我醒了马上端来热了又热的早餐,微笑着,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所以,有母亲在,家就是引线,不管多远,不管风霜雪雨,总牵引着我回家的步伐。因为有母亲的家能让我的心休憩,能让我彻底放下心里的一切负荷,能让我感受真正人间温暖。

母亲去世后,我便没有了家,每个清明节回家乡祭祀父亲母亲,我都是住宾馆的。母亲刚去世的几年里,每个清明节回家乡,住在宾馆里那种孤独感,那种寂寥悲伤的感觉,让我一夜流泪到天明。所以很害怕回家乡,回家会孤独,会难过,更有一种思念到痛的感觉。所以干脆就不回去了。

不要问我为什么不回家,因为我怕孤独,怕思念带来的落寞,怕那种母亲就在身边却触摸不到的失落的感觉,所以很多时候的清明节我都是在马路的叉路口祭祀的,传说叉路口有邮差,只要我付了路费,会把我的祭祀品送到母亲那里。

尤其难受的是端午节与中秋节和每一个正月里,母亲在时,这些节日里必须要回家的,给母亲送一些礼品,衣物和钱,母亲不在了,我也不需要去了,只在心里思念,回味从前有母亲的日子,这种思念的味道是苦涩的。

母亲走了,我无家可归了,所以,我的心开始流浪和漂泊,想念时就抬头看看流动的晚霞,漂浮的白云,因为母亲就藏在那里。母亲走了,留给我的思念就像流水,川流不息,长长久久,几年,几十年,直到我也告别这个世界。




8

母亲去世了家就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间也淡泊了。

去年的时候,老公的爷爷不在了,剩下奶奶一个人,奶奶也脑溢血瘫痪了,坐在轮椅上。

爷爷不在之后,大家都很关心奶奶怎么照顾。

刚开始兄弟三个,姊妹三个轮着来,过了没几个月,就不行了,姑娘没时间,儿子没时间,开始请保姆。

保姆换了两三个,结果有一天脑溢血,不会说话,不会动了,到这时公公婆婆把奶奶接到我们家,其余的兄弟姐妹有时间也会来看看,但公婆担起了主要的责任,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奶奶就不在了。

因为照顾老人的问题,在儿子和姑娘之间闹了矛盾,老人下葬之后也就不来往了。

真的是老人不在了,那个把子女聚在一起的根就不在了,感觉关系变得很淡。

再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还陪着奶奶晒太阳,推着她去参加老年活动,本来瘫痪的人也可以活好几年,结果只比爷爷多活半年。

公公特别伤心,但也没有办法挽回。

现在几乎不去爷爷奶奶的院子,因为昔日的情景历历在目,让人伤感。

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知道亲情的重要,父母健在,余生我会更加珍惜。

9

娘在家就在,母亲不在了再去娘家物事人非,兄弟虽然非常客气,但那是亲戚家,已经不是娘家,是侄女的娘家。母亲九十八岁去世,在世的时候两天一趟,一天一趟,有时甚至一天两趟,离母亲家不到一公里,去给母亲洗洗缝缝在家做好了飯送过去也涼不了,冬天把母亲接到我家,一块聊天,自从母亲去世后,不是祭日很少回去,每次进家门首先要擦干眼泪,忍住泪水,为啥说啥,很少坐一个小时以上,母亲去世五年了,还是难转变心态。母亲世上最亲的人,最疼你旳人。

10

看到这个话题有些感慨,我很幸福,八十多的父母都很健康,至于以后父母不在了再回娘家是什么样子,不敢去想。一想到这话题心里就有一股浓浓的心酸,眼泪会不争气的流出来。

但我亲眼目睹了伯母家的姐姐们的遭遇,伯母去年不小心摔倒了,再也没能起床,本身年龄就大了,没用半年,伯母就去世了。

几个姐妹轮流值班伺候伯母,儿子们只是象客人一样的去看望,所有的陪床都是姐姐们的事。

姐姐哭着念叨着说,娘呀,你活着我来看你,你不再了,我再来,你的房子就是铁将军把门,我找谁去?我喊娘谁能应答,我来之后,我先入谁家?因为在乡下,老人都是自己独居,没有和儿子们住一起的。娘家有兄弟多的,不知道去哪家最好。

姐姐边哭边数落着说,听的我泪流满面。从此之后,姐姐只是在伯母的祭祀中来,平常我再回娘家,就见不到姐姐。

可能是因为踏进村子,看到母亲家大门紧锁,看不到那个坐在门口等你的老人,还有你要走的时候站在门口,一直送你到看不见为止的眼神。失去了,看不到了,那种伤感,那种失落,真的一时半会不能适应。我能理解姐姐的 心情。

兄弟姐妹处的再好,也没有回母亲家里那般的温暖踏实。这个话题很心酸,不敢多想了。人总归有离去的那一天,父母活着多尽孝,别给自己的余生留遗憾就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