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血缘的远近,却是封建社会皇位继承法则中的灵魂所在。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道理。而南明既不被过往史家所堪认,又不被彼时孱弱、尚缺南方半壁江山的大清所顺承。
尽管立足未稳,清廷却欲急修明史。并以修明史之虚姿,将南明与大明做切割,以达到“顺天应人,号令中原”的政治效果。
为此,满清摆出了一付“一统中华、吾为正统”的架势。同时,结合满清入关前曾号云,“天下取于贼,而非明”。“剑雄品评”觉得此言颇值得玩味。当然,事后看来,不得不承认“天下取于贼,而非明”之语,是句大实话。
综合来看,除了急于标榜自己顺势替朝正统性的饕鬄之心态以外。今时细细品味之,大清所指之“贼”,非仅明指李闯之乱,恐怕彼时之国政指针,早已暗地里将未来所有的“以明立朝”之各种南明小朝庭,影射为“贼”了。
满清此举,不免令我大汉子民,为本族常喜内讧、攻讦之害,致被外族所侵、所替,而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如此,方有不几年之后,在大清官方来往的文件中,南明皆被冠以“伪朝、伪王”等定性之蔑称。
顺治17年11月初九日(1660),吴三桂兵抵木邦。吴三桂、爱星阿致书缅甸国王,要求交出永历君臣。
史料有载,“伪晋王李定国先奔景线,伪巩昌王白文选遁据锡波,凭江为险。官兵自木邦昼夜行三百余里,临江造筏将渡。白文选复奔茶山。吴三桂、爱星阿遣总兵官马宁等率偏师追之,自领大军直趋缅城。先遣人传谕缅酋,令执送伪永历朱由榔,否则兵临城下,后悔无及。”
二,国家实力之分析
南明在很多方面,与南宋是很像的,内有农民起义的威胁打击,以及官僚在政治上地勾心斗角;外因有外族入侵,而时刻剑悬额前。做为政权运转之血液,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也应纳入实力分析的视野。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1.先说外族之剑,谁更锋利一些。无疑满清之剑,要更为锋利。同样为少民,由于面对地缘政治的不同,金国要面临更为艰难的境地。
首先,女真族原为辽属。在北宋的权宜之助下,于1125年灭了辽国。在1127年,金国兵指开封,灭了北宋。尽管宋朝付出了徽、钦二帝受掳之耻,各种不平等条约相继加身,但金国就死活灭不了,看似奄奄一息的南宋政权。
不过,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此时锐气正猛、风头正劲。再加上金国与西夏、吐蕃等邻国的貌合神离,成吉思汗通过征服西夏、西辽,逐渐壮大了力量。最后与南宋合围,一举灭了金国。
而由女真后裔组成的后金,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领导下,经过萨尔浒之战,宁远战役。逐惭松动了大明对其约束。
在这个中间,通过长期对汉人的改编,使汉人在以少民为主的后金,地位仅次于满蒙八旗,而高于披甲人和奴隶。
由于地位实实在在的提升,这些庞大数量的伪军,在大清日后的入治中原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即便入关时收编时日不长,如吴三桂之流,战力也凶悍无比。实际上,携十万之众的满八旗,则相对是不足为虑的。
通过军政改编和整合,后金两攻朝鲜,迫其转为后金之属国。同时,后金也面临着与金国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付蒙古?最终后金通过分而治之的方法,专攻蒙古强硬的林丹汗部落,另用怀柔之策,收服了蒙古其它部落。
以林丹汗之子额哲,归顺后金为信号,宣布了漠南蒙古,整体与后金弥为一体。而大明在此期间,战略感觉迟纯、战术应对无措,则更为放大了后金成功的战略效应。
2.国家财政能力强弱。按说北宋在南渡之后,赵构先在南京建都称帝,再趋扬州,次趋杭州,随着金兵地屡屡南侵,他几乎被迫跑遍了整个东南中国。
不过,由于金国在动兵上的颇多牵扯,只能使用劫掠式入侵,这与大清入治式入侵的战略目标和期望,是完全不同的。
此时,南宋的整个财政盘子,依然是相当强悍的。而且不得不说,南宋对战时经济摧残的适应,是相当有弹性和有效的。
其在矿冶业疲软,和丝绸之路被外邦,所阻绝的情景之下,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和做大造船业,加上北人南渡,对畜牧业的促进,几乎抚平了因战争损害,而造成的经济下滑,并相对于北宋时期还有所增益。
这种财政上的增益,显然离不开合法正统的皇权领衔,和卓有成效的文官系统的襄助。从某种角度上说,赵构似乎称得上,另类的“中兴之主”之美誉。
美国学者、纽约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贾志扬,用近乎黑色幽默之笔法写道,“南宋的复兴,是赵构跑出来的”。此言与《宋史》誉称赵构为“中兴之主”,堪与汉光武帝刘秀试剑的评价,不谋而合。
这些相距千年的赞誉,大大突破了世人的价值观,我们可以置之不理。但南宋隔江而治,而南明却旦夕即亡。只能说明赵构,不仅仅是个投降派那么的简单。个中蹊跷,不得不令后人深思。
3.文官系统的比较。南宋的文官系统,对皇权是俯首听命的。即便是面对一个逃跑而落魄的皇权,它依然是不敢撄其锋芒。
原因是南宋并没有象隋朝那样,有强大的豪门世家,去做文官系统的支撑。它必须依附在中央政权之上,才可摄取到充足自给的养份。显然,除了百般顺从皇权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出路的。
尽管在这个软弱的宋代,有秦桧这种奸相,其实离开了赵构,秦桧是做不成奸相的。
由于掌控了至关重要的文官系统,赵构又利用文官系统和财政系统的“双杠杆”,将出身于“各将摇篮”——北宋西北军之名将吴阶、岳飞、韩世忠,压得死死的。
由此,使南宋最为骁勇善战的军队,不得不对赵构忠心耿耿,令行禁止。“十二道金牌”,召岳飞止战,回京述职。你不会真的以会,岳飞不知好歹,就贸然回京,实际上,岳飞明知是死,也是一点办法也沒有,不回不行。
后勤财力一卡,文官弹赅一奏,一代名将就这样,不得不因抗旨,死在了皇权、奸臣的刀下。
而南明则不然,其文官系统承继于大明,以“东林党”为主流,东林党是臣党经二千多年的发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大臣集团。
而大明文官既有下克上的传统,又有下克上的实力。更惨的是,大明又历来重文抑武,遇到皇权有事,武官也是眼睁睁地帮不上忙了。
大明的内阁,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起,虽已无中书省(宰相衙门)之力,但仍易与六部及地方官结党。
结党后,文官力量以内阁为支点,与皇权博弈,它的力臂,就是大明整个的文官系统,相当的长而有力。皇权非借助于宦官系统,或锦衣卫及各厂卫,不足与之抗衡。很多大明的皇帝由此不务正业,或许与此不无关系。
举个例子吧,福王朱由崧就因“东林党”,对皇权承继上的干预,而差点当不了弘光帝。从血统上来说,朱由崧虽不如赵构似的,与前帝是亲子血缘。
但福王朱由崧为朱常洵长子,万历帝之孙,在崇祯太子及定、永二王,无法至南京继位之时,朱由崧作为第一顺位继承皇权,虽然远了些,继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以钱谦益、史可法为首,以立贤为名,主张立万历帝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由此,还弹赅朱由崧"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而潞王朱常淓的血统,则更为旁支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本文当然还是赞美,史可法抗清之伟绩。但仅就臣党之强大和撍越皇权,任何朝代之臣党,都难出“东林党”之右。
当然,朱由崧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下,由四镇总兵襄助。 才让强大的东林党人功亏一篑。
4.农民起义军对南明、南宋的威胁分析。这部分虽然也重要,但限于篇幅,将予以略写。整个宋朝最著名的农民起义,属北宋末的方腊、宋江最为有名。但方腊在宣和3年,即告身死,宋江同期接受了朝庭的招安。
而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却直接干倒了大明的崇祯政权,沉重地打击大明朝的国力基础,并让南明皇权即便是续命成功,也不过是弱不禁风之残朝败国。两相对比,谁的环境更为恶劣,就不用多说赘言了。
综上所述,为什么南宋可以和金国划江而治,而南明却不行的原因。在于南明是集文化上的正统性、国力上的外族威胁,财政能力的强弱,农民起义的打击程度,文官系统的强力与否,各方面与南宋,在综合项目中PK中的,全面失败所造成的。南明要是连这,都能活上一百年,那上天一定是在醉醺醺之中。给你讲笑话呢。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