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匈奴之所以侵略汉朝,主要是和汉朝争夺肥美的草地,掠夺汉朝的牛马粮食。匈奴一但失去肥美的草地,就自动衰落了。西汉初,中原几十年的战争,汉人无暇顾及边境,使匈奴强大起来,自从汉武帝击败匈奴以后,造成匈奴南北分裂,使边境慢慢走向安宁。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南匈奴投降汉朝,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学习汉人从事农业生产,耕种粮食,生活改善,不需向南方抢夺。而北匈奴属于久寒地区,冬季漫长,戈壁滩又多,本来肥美的水草地就少,他们的长处是骑兵作战灵活,要想生存下来,还要凭他的长处,用掠夺来维持生计,这样就很容易和南匈奴发生冲突。公元89年,汉和帝继位,下决心惩罚北匈奴。派大将窦宪,一举击败北匈奴,使一部分北匈奴人被迫西迁,剩下的就不再有一定的实力了。
在东汉初年间,匈奴人已经重新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帝国,建立了强大的霸主地位。原本是亚洲大陆上最强的帝国,四处劫掠,成为横亘在东西之间的一支可隍的文明破坏力量。
匈奴人当时占有大兴安岭辽河上游地区;向西攻破了强大的月氏民族,并降服楼兰、龟兹等西域三十六国,将祁连山天山一带万里沃土全部收入囊中;接着又向南攻取河套地,兼并北狄的分支楼烦和白羊部落,与汉朝西北边郡连接;整个蒙古高原及部分西伯利亚冰原全都统一在自己的兵锋之下在它的巅峰时刻,匈奴骑兵数量总计多达四十余万,而汉朝全部兵力不过才三十余万,骑兵更是少得可怜。
当汉朝初年,汉马罕见时,刘邦想找几匹毛色相同的马都非常的困难以至于文景皇帝开始疯狂的养马,汉武帝时期,汉朝各个地区每个大街小巷都是马。到汉武帝晚期,汉武帝历经漠北大战之后,汉武帝就是实施了对游牧民族的掠夺战。以至于当时匈奴帝国自然亏大了,此战后匈奴兵力虽损失不大,而且经济遭到了严重打击。
至此,连番大战之下,匈奴虽然军队损失不大,但畜牧和草原已损失近三分之一,不能再跟汉朝持续下去。所以匈奴单于部军民共数十万人,集体离开了他们赖以生活的国家。用车马载着他们的所有的家当,越过一个又一个的沙漠,去往遥远的漠北苦寒之地,从此一蹶不振。
最后,在汉武帝战胜了匈奴人,使他们的领域变成汉朝的土地。匈奴人于是归顺的归顺,西迁的西迁,整个民族都分割了。从而他们一蹶不振,永远的分割,致此强大的匈奴帝国走向灭亡。
游牧民族在两汉时期,一直都是汉王朝北境最大的威胁。
因为他们超强的机动性,中原王朝向来对于他们无可奈何。西汉建国初年,中央王朝的大军大多以车骑为主,即便出塞,也无法顺利与匈奴展开交战。
及至汉武帝时期,他下令大肆鼓励民间饲养战马,中央王朝的骑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长途奔袭追杀开始将匈奴一步步的逼向绝境。
公元前54年,因为西汉王朝对于匈奴长期性的战略打击,加上游牧民族经济的脆弱,匈奴内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矛盾,遂分为南北匈奴。
呼韩邪单于率领南匈奴投降汉朝,郅支单于率领北匈奴打残北方三国进入西域一带,最终被甘延寿、陈汤击溃,北匈奴灭亡。
王莽篡汉之后,试图再度扩大对于南匈奴的弱化能力,将南匈奴分为十五个部落,瞬间引起了南匈奴的不满。
东汉建立之初,因为久经战火,刘秀忙于恢复国内经济。
曾经臣服于西汉的南匈奴开始重新壮大,在刘秀无暇北上征伐时,不断在东汉边境劫掠。
公元46年,一场天灾再度改变了南匈奴的命运。
南匈奴内部牲畜大多死亡,经济濒临崩溃,内部再度开始夺权。
不仅如此,曾经分裂的局面再度开始上演。
这支遗留下来的南匈奴又分裂成为了南北匈奴。
日逐王单于带领南匈奴投降汉朝,蒲奴单于带领北匈奴跑到了阿尔泰山、天山一带,继续凭借西域一带抗衡东汉王朝。
公元73年,二月。
东汉王朝经过半个世纪的修生养民,终于对北匈奴出兵。
太仆祭彤出高阙
奉车都尉窦固出酒泉
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
骑都尉来苗出平城
这四路大军中,只有窦固的大军在天山一带取得大捷,抢占了西域地区的桥头堡伊吾庐,斩杀千余名匈奴兵。
其余三路还未抵达目的地,北匈奴早已经北撤。
公元89年,六月。
此时汉和帝刚刚尚未不久,朝堂大权由窦太后一手把持。
北匈奴境内再度遭受天灾,经济重新崩盘。
没办法,游牧经济实在脆弱的可怕,在天灾面前,他们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
窦太后最终下令,东汉军、南匈奴再度出征。
此番战争,东汉军最高统帅窦宪在稽落山击溃匈奴,大军一路追击至私渠比鞮海,斩杀北匈奴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牲畜百万头。
北匈奴八十多个小部落选择投降东汉,民众合计二十余万。
北匈奴可谓严重受损。
窦宪下令让班固在燕然山刻石勒功,以彰显东汉王朝威德。
在这里稍微提及一下游牧民族的草原经济,为何要远远弱于中原民族的农耕经济?
游牧民族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逐水草而居,需要不停的放牧。
而放牧的主要牲畜以马匹为主,这玩意太霍霍大草原。
因为实在是太能吃了!!!
小的时候,老家就见过一些家养的马,只要把它放出去,他就在那一直吃,绝对不会停下来。
这一点,牛羊和它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是食量永远没有它那么大,因为这两个宝贝是可以将食物反刍的,也就是通俗的倒嚼。
可马不会,马的体内因为有超长的肠道,小肠、盲肠、结肠,这三部分能够容纳的粮食储量高达160L,这个概念相比很多人都清楚。
这玩意吃起来,是真的要命。
所以,一旦草原上的经济崩溃,首先饿死的不是牛羊,而是一向能吃的马匹。
以马匹作为主要战斗力的游牧民族,自然是一场灭顶之灾。
而窦宪此次北征,直接打崩了北匈奴。
他们想要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公元90年,七月。
南匈奴看到北匈奴已经穷途末路,自告奋勇北上征讨自家人。
窦宪安插监军进入南匈奴的大军中,再度北征北匈奴。
南匈奴太了解自家人的尿性,只要势力衰弱的时候,听到东汉大军进攻的时候,一定会跑。
大军进抵涿邪山之后,南匈奴放弃辎重,分兵两路狂飙突进,包围北匈奴。
这个场景熟悉吗?
霍去病对待匈奴,经常喜欢这么玩。
因为很管用。
千年之后,蓝玉也喜欢这么玩。
两路大军进抵河云北会师,毫无准备的北匈奴仓皇迎战,损兵八千多人,北单于在十余名亲兵的护卫下逃离。
公元91年,二月。
窦宪自知北匈奴已经势穷,再度下令北攻匈奴。
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部将,统领八百精骑,直扑北匈奴王庭阿尔泰山一带,斩杀五千余匈奴兵,北单于在战斗中被砍伤,趁乱翻身上马遁逃,不知踪影。
右谷蠡王于除鞬,在北单于消失后自立单于,彻底投降东汉王朝。
导入语:自战国末期以来,强悍的匈奴王国一直是汉朝的威胁。它多次兴兵南下,烧杀抢掠,成为汉民族诞生初期的巨大的灾难。
为了对付它,秦汉三朝政府被迫在边境修筑长城。
为了稳住它,汉朝初年被迫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宫女子和大量的财物换取暂时的和平。
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
为了打败它,汉朝养精蓄锐六十多年,与匈奴征战两百多年,耗费军资、人员无数。霍去病封禅狼居胥,窦宪勒石燕然山,立下丰功伟绩。李广,李陵,李广利却折戬沉沙。
为了消灭它,我们耗费了一个强盛的时期——秦汉时期,和多个衰弱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匈奴两字,浸透早期汉民族的血泪,匈奴,也间接成就了早期汉民族的辉煌。
汉匈战争简介
匈奴,并非一般的民族。其发源自战国末期崛起于大漠开始,纵横大漠三百年,与秦汉三朝冲突屡屡发生,大战连绵。
战国末期,赵国就曾大败匈奴,李牧率领的赵国边防军,斩杀匈奴十数万人马。秦朝建立之后,曾派遣大将蒙恬率领大军北伐匈奴,“却匈奴七百里”。
秦末汉初,匈奴屡屡侵犯边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城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损兵折将。之后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汉朝一直以和亲政策对待匈奴人。
白登山之围
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由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等率领,埋伏在马邑附近,企图一举围歼匈奴的主力部队。但是未获成功。
至此,汉匈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
经过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战,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战,匈奴的大片地方被占,大量军队被歼,人口锐减。实力大降。
之后,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主要阵地由内地转至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都护。之后,汉朝与匈奴还断断续续的在西域展开拉锯。直到西汉灭亡。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告一段落。
我们看到,匈奴的强盛时期,是在西汉,汉匈战争最为激烈的阶段,也是在西汉。在东汉时期,匈奴基本处于被压着打的状态。
那么,东汉时期,强大的匈奴为什么衰落了呢?
其实,无论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或者是一个强大的部落,他的衰弱。无外乎三个方面造成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环境因素。
江河日下的北匈奴
崛起自漠北的匈奴王国,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到了东汉时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内忧严重,这成了北匈奴衰亡的主要原因。
1.分裂,分裂,再分裂
匈奴,从来都不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匈奴单于,虽然为各个部落的名义上的首领,其实对下面的各个部落控制力有限。匈奴强大时候,单于可以号令各个部落,一致对外,抢夺物资。匈奴挨打时,分裂就不可避免了。
匈奴没有建立完善的王位继承制度,一旦老单于去世,很容易由于单于的继承而产生新的矛盾,从而引发战争乃至分裂。
我们熟悉的呼韩邪单于,就是这样来的。
虚闾权渠单于子稽侯栅既不得立,亡归妻父乌禅幕。
左大且渠都隆奇亡之右贤王所,其民众尽降呼韩邪单于。——《汉书.匈奴列传上》呼韩邪与屠耆单于、郅支单于争斗不休,汉庭乘机占领西域,大败匈奴。
东汉初年,如此场景再现。这次,匈奴彻底分裂了。匈奴单于舆残杀有王位继承权的知牙师,引起逐日王比的不满。舆死后,两个儿子先后立为匈奴单于。这引起比和匈奴单于的猜忌。于是,比率领部众投降汉朝。归附汉朝。建立南匈奴。匈奴,彻底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2、内乱频频。
匈奴的分裂,使得匈奴实力大减。当然,代表匈奴正统的北匈奴也因此遭受重创。但是,北匈奴内部的分裂与内乱并未停止。
大规模的反叛乃至投降汉朝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夏,南单于所获北虏薁鞬左贤王将其众及南部五骨都侯合三万余人畔归,去北庭三百余里,共立薁鞬左贤王为单于。月余日,更相攻击,五骨都侯皆死,左贤王遂自杀,诸骨都侯子各拥兵自守。
冬,前畔五骨都侯子复将其众三千人归南部,北单于使骑追击,悉获其众。——《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北匈奴的内乱,成为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严峻的外部环境
在内乱的同时,北匈奴的外部环境也是日渐严峻。这是北匈奴衰落的重要原因。北匈奴的面临三个强大的敌人。且都是不好惹的角色。
1、今非昔比的汉朝
汉朝,是匈奴最为强大也是最为主要的敌人。从汉朝建立开始,到北匈奴的灭亡,汉朝,始终是灭亡匈奴的主要力量。
与经过多年的秦末农民战争之后虚弱不堪,需要长时间的恢复的西汉政府不同,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并未能使得汉民族伤筋动骨,东汉政府一开始力量就是相当强悍的。特别是东汉政府的王牌,渔阳和上谷的骑兵,更是天下的精英。
汉军骑兵
光武帝的末年,汉朝政府已经在着手处理匈奴的威胁。明帝、章帝、和帝时期,东汉政府向北匈奴发动强而有力的进攻。
东汉政府一方面拒绝北匈奴的和亲建议,联合南匈奴,直接开进北匈奴的腹地,追亡逐北,直接打击北匈奴的势力。一方面,又在西域重开都护,联合西域各国,对占领西域的北匈奴进行穷追猛打。直至北匈奴势力退出西域。
2、反目的兄弟——南匈奴。
在打击北匈奴的问题上,汉朝是最为积极的。不过从原来匈奴分裂出来的南匈奴也不烦多让。积极参与打击北匈奴的战争。
几乎东汉王朝的每一次打击北匈奴的战事,都有南匈奴的参与。南匈奴曾经给予北匈奴以沉重的打击。
五年冬,北匈奴六七千骑入于五原塞,遂寇云中,至原阳。南单于击却之,西河长史马襄赴救,虏乃引去。
十六年,乃大发缘边兵,遣诸将四道出塞,北征匈奴。南单于遣左贤王信随太仆祭肜及吴棠出朔方高阙,攻皋林温禺犊王于涿邪山。虏闻汉兵来,悉度漠去。
建初元年,来苗迁济阴太守,以征西将军耿秉行度辽将军。时皋林温禺犊王复将众还居涿邪山,南单于闻知,遣轻骑与缘边郡及乌桓兵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降者三四千人。——《后汉书》3、桀骜不驯的部落——被统治的各族
北匈奴强大的时候,控制着西到西域,东到东北的广阔区域。在这片区域内,生活着西域各族人民,也生活着鲜卑,高车,伶仃。东胡等等大大小小的部落。匈奴人对这些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导致被统治的各族的起义此起彼伏,直到北匈奴的灭亡。
二年正月,北匈奴大人车利、涿兵等亡来入塞,凡七十三辈。时北虏衰耗,党众离畔,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
章和元年,鲜卑入左地击北匈奴,大破之,斩优留单于,取其匈奴皮而还。北庭大乱,屈兰、储卑、胡都须等五十八部,口二十万,胜兵八千人,诣云中、五原、朔方、北地降。——《后汉书》恶劣的生存环境
除了面对日益强大的内外敌人之外,北匈奴还要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优质领土的迅速缩水
匈奴帝国在强盛的时期,控制着西到中亚,东达朝鲜,南到河套,北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控制的土地的面积比汉朝还大。
但是,匈奴人口稀少,控制的地方也大多是不毛之地。可以利用的领土,大多集中在南边。西边的西域也是匈奴重要的物资补给(压榨)的地方。
但是,自汉武帝之后,匈奴控制的土地就迅速缩水了。水草优美的河南地,河西之地先后被夺。匈奴人因此失去一大片水草优美之地。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歌》从这一首诗歌当中,我们不难看到焉支山和祁连山的失去对匈奴的沉重打击。
东汉时期,匈奴领土仍然处在缩水中。
南匈奴的成立,使得匈奴失去一小部分领土和大量的民众。
西域都护府的成立,则使得匈奴再次失去对西域的控制。
北匈奴所能控制的地区,只剩下了大漠的北部和现在东北的一些地方。这些,在当时,都是不毛之地。
2、南下劫掠的困难
在西汉初年,匈奴兵强马壮,经常南下劫掠汉朝边境。给汉朝带来巨大的边患。
到了东汉时期,北匈奴也曾南下劫掠,但是次数不多,对汉朝边境的危害程度也下降了。北匈奴不想南下劫掠了?非也。三大因素阻碍了北匈奴的南下劫掠。
其一、南匈奴的阻挡
逐日王比投降汉朝后,东汉政府将其安置在河套地区。正好卡在北匈奴和汉朝的关中地区的中间。南北匈奴多次交兵。南匈奴的存在,很好的阻挡着北匈奴对汉朝的侵扰。
东汉地区
其二,汉朝的强大的边防军的阻挡
自战国末年以来,匈奴已经成为北边的巨大的边患。于是,每一届的政府,都在北边屯驻强大的军事力量。以防不测。东汉政府也不例外。在五原,代郡,雁门、云中等郡屯驻大量的兵力,威逼匈奴。
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为扞戍。使韩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贤王屯朔方,当于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云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将军屯雁门,栗籍骨都侯屯代郡,皆领部众为郡县侦罗耳目。——《后汉书》其三、匈奴单于惧汉心理
汉朝自从武帝以来,屡次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士卒,夺取匈奴土地和人口。匈奴单于心知肚明。加上汉朝的强大的边防军的存在,匈奴单于的惧汉的心理与日俱增。
匈奴女子剧照
大部分的北匈奴的首领,首先想到的还是和汉朝和好,换取汉朝的粮食美酒和铁器。南下劫掠,并不是北匈奴首领的首选。
北单于惶恐,颇还所略汉人,以示善意。抄兵每到南部下,还过亭候,辄谢曰:“自击亡虏薁鞬日逐耳,非敢犯汉人也。”——《后汉书》结束语:
匈奴之强,强于骑射。匈奴靠着武力,征战四方。曾经也盛极一时。然而夺取天下,不能仅仅靠着武力。自古到今,凭借武力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帝国,如亚述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等,都无法长久。匈奴帝国也不能例外。不过,强大的匈奴帝国,也从各个方面刺激了汉朝和汉人的血性,从侧面成就了汉朝的强大。
可惜的是,强大的匈奴帝国瓦解之后不久,强大的汉帝国也在内耗中度过了自己最后的光阴。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强大的汉帝国也随着强大的匈奴帝国而去,化作一缕青烟了,可惜!
大将军窦宪,在公元89年,带着汉军加南匈奴军队一起出塞三千多里,打败北匈奴主力军队,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这就是著名的勒石燕然。加上两年之后耿夔又一次出击,打跑了北匈奴。使北匈奴西迁去了中亚一带。
公元87年,蒙古草原发生蝗灾,草谷无收。北匈奴百姓无以为食,只好大量向南匈奴地区逃亡乞食。不久,老单于归天,优留单于即位。优留不思整顿国内经济,反而把单于庭西迁到鄂尔浑河以西,希望通过压榨西域各国来渡过难关。这引起了左地贵族的不满,他们另外拥立优留单于的哥哥做了单于,北匈奴再次发生分裂。
北匈奴的分裂给新兴的鲜卑民族创造了机会。鲜卑和乌桓族一样是东胡的别支,最早发端于大兴安岭中的噶仙洞。大兴安岭当时叫鲜卑山,这一别支也就以山为名,称为鲜卑族。秦、汉之际冒顿单于攻灭东胡鸟桓、鲜卑并受匈奴役属。汉武帝大败匈奴,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人随之南迁至鸟桓故地西拉木伦河流域,鲜卑拓跋部则直接进入匈奴抛弃的呼伦贝尔草原,并在这里迅速发展壮大。
公元49年,东汉辽东太守祭彤收降了部分鲜卑部众。为缓解来自匈奴的压力,祭形别有用心地命令鲜卑进攻匈奴,并根据斩获的首级数量予以奖赏。新兴的鲜卑族本来就在谋求扩大统治空间,原来的主子匈奴占有大片草原,是他们首要的打击对象,现在又有汉朝的奖赏,鲜卑人的动力更足,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北匈奴发生分裂后,鲜卑趁机发动大举进攻,优留单于兵败,连自己的胸皮也被当成战利品被鲜卑人割去。
单于被杀,所部民众惊慌失措,于是大批南迁,屈兰等58部20多万人口投降了汉朝。面对大好形势,南匈奴趁机向汉朝提出以南匈奴起兵为主,大举进攻、统一匈奴的计划。汉廷内部意见不ー,尚书宋意清醒地看到鲜卑人的发展前景,认为其将来必然会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坚决反对出击北匈奴,认为应该保留北匈奴,既给鲜卑人保留一个强劲的对手,又能防止南匈奴坐大,尾大不掉。
应该说,宋意的建议和当年班超以夷制夷的主张是一致的,但临朝称制的窦太后想的却是借这个机会给自己的哥哥窦宪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窦宪,字伯度,扶风平陵人,班超的老乡。汉章帝时他的妹妹了皇后,窦宪沾光做了侍中、虎责中郎将,其弟窦笃出任黄门特部。兄弟二人,同蒙亲幸,并侍宫省,宠贵日盛。窦宪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刚一富贵就翘尾巴,欺凌百姓。一次,他居然用超低价格把皇帝的姐姐的一所庄园给强买了去。
汉章帝得知后大怒,明确地说“国家废完如孤维腐鼠耳”。窦宪害怕,连忙求妺妹帮忙。窦皇后毁服(降低服式等级以示自责)谢罪,一再代为求情,章帝碍不过皇后的枕边风,勉强饶了他。
不久章帝去世,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皇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窦宪兄弟以外戚身份掌握了大权,气焰又嚣张起来。谒者韩纤当年曾经审判过国丈窦勋,窦宪睚眦必报,令人将他杀死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都乡侯刘畅来吊章帝之丧,得幸太后,数蒙召见,窦宪怕刘畅分了他的权,公然派遣刺客杀死刘畅。窦太后大怒,把窦宪禁闭于内宫之中,又想窦宪毕竟是自己的哥哥,杀了实在不忍心。
眼下北匈奴实力很弱,不如让他去碰碰运气吧。公元88年十月,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和驸马耿秉一起,率领1万汉军,连同南匈奴及部分羌胡兵士,共计4万多人,分三路出击北匈奴。耿秉,名将耿恭的弟弟,当年曾跟随窦宪的父亲窦固出击匈奴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窦太后任命这么一位世伯随同出征,表面上是做窦宪的副手,实际上是正牌的指挥官,同时也监督一下胡作非为的哥哥。窦宪在这位德高望重的伯父面前倒也老实,几乎是言听计从。
次年,窦宪大军在稽落山附近找到匈奴主力,血战一场,大获全胜。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提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13000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匈奴来降者达81部20多万人。窦宪、耿秉去塞3000余里,登上燕然山,命令著名史学家班固撰写了一篇铭文,刻石勒功。
同年,班超调发于阗等国士兵2万多人,用调虎离山之计攻破龟兹的重要帮手莎车国。次年又打败月氏副王谢,威震西域。北匈奴在两线都遭到了惨重失败。公元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迫于压力,纷纷前来投降。汉廷随即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把原在汉朝做质子的白霸送回龟兹做了国王,取代匈奴的代言人尤里多。这样,西域诸国就只剩下焉耆、危须、尉犁三国尚未归顺。
公元94年秋,班超调发龟兹、部善等八国的部队7万人,进攻焉者、危须、尉犁。先后用计杀死焉耆王广、尉犁王泛,另立拥护汉朝的元孟等做了国王。至此西域50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公元90年,南单于又派骑兵8000在汉军的配合下远征北匈奴,在天山一带包围匈奴本部。北单于受伤,在几十名亲随的保护下逃脱。远征军夺得单于玺印,俘虏了他的5个阏氏,斩首8000余级,俘虏数千人。
窦宪认为北单于势力微弱,想乘机将其彻底消灭,于是在公元91年,派校尉耿夔、司马任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俘虏单于之母,斩名王以下5000余级。汉军此次远征出塞5000余里,是两汉历史上北征匈奴行程最远的一次。北单于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率众退出蒙古草原,西走乌孙、康居,后来进入欧洲。
窦宪平定匈奴,威名大盛。于是以耿夔、任尚为爪牙,以邓叠、郭璜为心腹,把揽朝政,占据要津。此时的汉和帝已经长大。东汉时代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年幼时太后垂帘听政,自然要重用娘家人,等皇帝长大了,朝廷已经被外戚把持,到处是他们的爪牙,皇帝要想夺回权力,只好依靠内廷的宦官。
汉和帝也不例外,在宦官的帮助下,逮捕了窦宪的爪牙邓叠、邓磊、郭举、郭璜等人,下狱处死。案宪兄弟被收回权力,先后自杀。班超的哥哥班固因为曾为窦宪摆写记功碑文,也受了连累,英年早逝。
卫青、霍去病连年征战,未胜单于,但都以身名自终,世称良将。窦宪挥兵数于里,平定北匈奴,功绩超过卫、霍,但却因为贪恋权位,终至身败名裂。这倒应了东方朔那句话:“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就在北单于低飞远走的时候,他的弟弟于除鞬率领残余的8部2万多人,自立为单于,随即向汉军求和。窦宪为了给南匈奴留一个对手,承认了他的单于身份。
但是就在汉军远征北匈奴的时候,鲜卑人渔翁得利,趁机占据了北匈奴故地。于除鞬兵微将寡,无力东进,只好龟缩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一带。窦宪死后,于除鞬害怕受连累,擅自率众北走。汉军随即追杀,于除鞬被杀,本部人马或死或降,余众亦远走高飞。
公元94年,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在汉军的帮助下夺得单于位置。师子当年曾多次率军跟随汉军出击北匈奴,归降南匈奴的北匈奴部众都很恨他。师子也是小人得志就猖狂,开始大肆迫害投降的北匈奴部众。于是,新降的15部匈奴20多万人推举逢侯做单于,逃亡漠北。但是漠北已经是鲜卑人的地盘,逢侯一行刚一出塞,鲜卑人就和汉军、南匈奴军一起对逢侯发起进攻。
逢侯损失2万余,被迫远走。公元118年,走投无路的逢侯被迫跑到朔方塞请降。汉廷为了防止他再次反叛,把他迁徙到远离边塞的河南颖川郡居住,永远隔离了起来。从公元94年起兵到公元18年投降,20多年时间里逢侯的行动在汉文史籍中很少有记载。汉朝在这段时间里也没有对塞外用兵,他是怎么失败的呢?唯一的对手大概只能是新兴的鲜卑族了。
逢侯失败后,留在漠北的匈奴部众还有10余万。这些人大多和鲜卑人融合为一体。这其中的宇文部依旧在大青山一带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甚至还曾经赶走鲜卑人,占据了西拉木伦河上游。不久鲜卑民族中涌现出一位勇健而有智略的首领一一檀石槐。檀石槐统一了鲜卑诸部,建牙帐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随后,檀石槐率部北拒丁零,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南扰汉边,尽据匈奴故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部落联盟。宇文部无力抵抗,遂加入檀石槐的阵营,逐渐演化为宇文鲜卑。
公元102年八月,年迈的班超离开西域回到洛阳。九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时年71岁。班超的继任者任尚改变班超只看大义不拘小节的方针,频繁追究西域各国以及手下官兵的小过失,盲目、急切地推广汉地文化,激起各国反抗。朝廷认为维持在西域的存在成本太高,于公元107年下令撤回都护,放弃西域。
汉朝一撤,回到大漠的逢侯马上进入西域,并以之为后勤补给基地,大肆勒索贡物。但鲜卑人的持续进攻打碎了逢侯的美梦,公元118年逢侯再次投降汉朝。
公元119年,汉朝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率军到伊吾声一带屯国,并招抚西域各国。这时,曾经和窦固大战伊吾庐的北匈奴呼衍王又突然出现在这里。在匈奴的官员系列中,并没有呼衍王。呼衍是匈奴贵姓之估计史籍中所说的呼衍王应该是呼衍姓的一支力量。索班没料到在西域还有匈奴,仓促无备,战死沙场。曹宗损兵折将,很没面子,于是求汉廷给他5000军,去找匈奴报仇。
好在当时主持政务的邓太后没有昏头,她听从了班超之子班勇的建议,在敦煌设立西域副校尉,遥制西域。其余不过是在国力衰微的情况下虚张声势罢了。呼衍王见汉朝示弱,信心倍增,于是拉着车师等仆从国一起进攻汉朝的河西走廊一带。汉廷无力还击,一度想关闭玉门关,放弃关西领土。与呼衍王相呼应,在车师附近又冒出一个伊蠡王,主要和羌族人联合,进攻东汉的张掖一带。
公元123年,东汉政府终于顶住压力,开始反击。班勇被任命为西域长史,率兵进驻柳中城(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备受匈奴压榨的西域各国见汉朝将领回归西域,而且是班超大将军的后人,欢欣鼓舞,纷纷主动提出愿意在班勇的领导下反击匈奴。班勇顺势召集各国军队,于次年冬季进人车师,在伊和谷(今新疆腾格里山)打败伊蠡王。
公元125年秋季,班勇又统领6000汉军攻入车师后王驻地,抓获匈奴使者,并在当年索班遇害的地方处决,算是为索班报了仇。公元126年,班勇发各国兵直扑呼衍王驻牧地,呼衍王逃走,手下2万多人投降。在这次大战中,班勇意外地抓到一个单于的哥哥,这オ知道匈奴又冒出一个单于。为了引诱单于来攻,班勇特意让车师王亲手杀死了这位王兄。单于果然中计,怒气冲冲地带着仅有的1万多骑兵前来讨伐车师国。
班勇在金且谷(今新疆博格多山)整兵迎战。单于自知不是对手,主动撤走。公元135年秋,呼衍王的部队又一次出现在车师,并攻破后王部。这是汉朝重新进入西域后的唯一一次重大失败。敦煌太守表岑非常气恼,因为他是最接近车师国的汉朝将领。公元137年,裴岑独立率领本郡边兵突袭呼衍王的驻地巴里坤,大破其众,并杀死呼術王。
呼衍王的子孙似乎不愿意离开故土西迁,14年后,又一个呼衍王出现在伊吾庐,汉军追击到蒲类海一带,呼術王退走,从此再没有出现。从公元91年北单于退出漠北,到公元151年呼衍王最后一次出现,整整60年的时间里,北匈奴的骑兵不时出现在西域,说明此时的匈奴正在西域一带挣扎,还没有完全放弃东方草原大国的梦想,还在依依不舍地遥望着已经换了主人的蒙古草原。
草原民族是没有家的,无垠的草原随处是我家。可这次,部分匈奴人却恋家了,不舍得走了。大概也就是因为这种留恋,使他们没有形成一股合力,没能共同努力齐步向西走以至于在西进的路途中遭遇到一些不必要的坎坷,直到两个世纪后才出现在罗马帝国的万千子民面前。
不可一世的匈奴汗国,在东汉时期走向衰落,特别是北匈奴被其它部落吞并消失,其历史走向,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匈奴自身的选择,说白了,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怎么不灭亡呢。
图为匈奴的势力范围。
秦朝以前,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军队,以步兵、车兵为主的中原部队,根本无从招架,穷于应付的秦朝在统一中原后,不断对兵种进行调整,这时骑兵出现了,但战马的驯养,作战能力的训练,大规模骑兵的组建等,都需要时间,于是我们看到的是秦朝一边建长城一边练骑兵,汉朝时眼看长城根本抵御不了匈奴,于是送姑娘和钱一边加紧扩建骑兵,在汉武帝时期,中原汉人终于实现了大规模运动骑兵战术。
图为匈奴王冠,于1972年出土于鄂尔多斯。
中原王朝面对匈奴骑兵,从最开始的根本打不过,到能“以骑制骑”,再到“与虏角逐”,最后能千里追击,瓦解歼灭,这种主客变换的结果,花了近300年,匈奴从鼎盛到湮灭也就这300年,当年汉武帝经过漠南、河西两次战役后,汉地已解决匈奴边患问题,后来的漠北战役更是抄了匈奴的老窝,同时汉朝不断收编匈奴的王、将、相,被赏爵封侯,如下麾侯呼毒尼、秺侯金日磾等。
金日磾,匈奴休屠部太子,归汉后赐姓金,封为秺侯,图为金日磾墓。
到了东汉时,匈奴乘中原战乱,一度势力复炽,控制了除莎车以外的西域诸国,并降服了鲜卑、乌桓等大国,频繁南下,为解除匈奴威胁,东汉王朝摈弃了以往武力还击的战略,采取了政治招抚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一方面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对匈奴各部和受匈奴控制的部落进行分化瓦解,结果是南匈奴、鲜卑、乌桓等相继归附东汉,并与东汉一同对付北匈奴,另一方面东汉政治把握战略时机,明帝时出动大军一举击败北匈奴,战后再继续招抚政策,彻底解决了北匈奴的威胁。
图为在匈牙利举办的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
东汉光武帝时,匈奴频闹天灾,人、畜死亡大半,居于南的匈奴本与中原交往密切,这时汉朝又遣使送钱送粮,于是南部匈奴自愿请求内附,表示愿永为藩蔽,捍御北虏,匈奴分为南北二部,乌桓和鲜卑的情况也一样,然后多方联合攻击北匈奴,在漠南无立足之地的北匈奴只能退居漠北,力量大为削减,东汉真正大举征伐北匈奴战争在公元89年,在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匈奴奴隶制政权瓦解,极少数幸存者西迁,从此匈奴退出了漠北地区。
前119年,随着西汉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持续了四十余年的汉匈大战正式宣告结束,汉朝最终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成为了亚洲的唯一霸主,而被击败的匈奴彻底走向了衰落,不复往日的荣耀,无力再与汉朝为敌。此后,被汉朝赶出漠北的匈奴远遁西北,至前58年,在西汉与西域乌孙国的联合打击下,匈奴分裂成五部,各为其主,相互攻伐。
这一年,匈奴相继出现韩邪单于(虚闾权渠单于之子稽侯栅)、屠耆单于(日逐王薄胥堂)、呼揭单于(呼揭王)、车犁单于(右奥鞮王)、乌籍单于(乌籍都尉)等五位单于,陷入了五单于争位的混战阶段。而后,经过数年的混战,最终发展为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呼韩邪兄呼屠吾斯)两派之间的相互攻伐。
前54年,郅支单于率军击败呼韩邪单于。前53年,呼韩邪单于迫于郅支单于的压力,率部南下,依附于西汉,史称南匈奴,而郅支单于所部,则史称北匈奴(当然,此时的北匈奴,非东汉时期的北匈奴)。
前53年至前36年,在这段时间,北匈奴在郅支单于的带领下,是重现了往日强悍的匈奴的一丝荣耀。但是,曾经那么强悍的匈奴都被西汉打的丢盔弃甲,更何况是今时今日的北匈奴呢?前36年,随着北匈奴逐渐的威胁到西汉对于西域的控制,西域都护骑副都尉陈汤矫诏发西域城郭诸国兵及汉屯田吏卒4万余人,分六队击郅支单于,最终郅支单于重视而死,北匈奴遂亡。
数年后,依附于西汉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见北匈奴被灭,漠北已无威胁自己的力量,于是并重新率领着南匈奴回到了漠北。
就这样,到了东汉时期。
46年,匈奴虽甚少再遭受到东汉的军事压迫,但其国内却是受到了自然灾害与贵族内讧的双重压迫。这一年,匈奴境内先是自然灾害频发,连年不绝的干旱和蝗灾,致使是赤地千里,草木尽枯,再加上瘟疫流行,人畜饥疫,是死亡大半。而后其上层统治阶级为了争夺单于之位,更是分为两派,相互间争斗不休,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在各种诱因呼促使下,匈奴又再次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以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尊,北匈奴则以蒲奴单于为尊。
而其归宿,同西汉时期的南北匈奴是如出一辙,前期,南匈奴不敌北匈奴,只得是选择继续依附东汉,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则是继续选择对抗汉朝,盘踞在漠北地区。
此时留居漠北的北匈奴,因力量的削弱,不似鼎盛时期的匈奴,且其首领蒲奴单于也非雄主,再加上这时其盘踞之地又是天灾横行,而后周边乌桓、鲜卑等部族又接连崛起,这是的北匈奴日子可谓是十分不好过。简单的说,这时的北匈奴早就不复西汉时期的北匈奴那般的强悍,此时的它虽尚有力量,但也只是一个快走向迟暮之年的中老年。
因此,此时的北匈奴为了生存,不得已只能是在44年,遣使前往渔阳会见汉朝官吏,请求与东汉和亲,希望利用和亲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同时挑拨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但是,英明神武的刘秀岂能不知,他断然拒绝了北匈奴和亲的要求,只答应与北匈奴互市。此后,北匈奴见东汉居然如此果断的拒绝自己的和亲请求,顿感脸上无光,因此在随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一有机会,就袭扰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
而最初,东汉因忙于稳固自身的统治,及恢复民生,其对于北匈奴的骚扰,多是秉持着防御的态势。但是,随着东汉的天下越发的稳固,经济越发的繁荣,一场针对北匈奴的大汉也就徐徐拉开。
73年,东汉正式对北匈奴宣战,东汉联合属国南匈奴、卢水羌胡、乌桓、鲜卑共数万人,分4路出击伐北匈奴,北匈奴呼衍王部大败,死伤千余人,并占伊吾卢城,置宜禾都尉。次年,窦固兵伐天山,在蒲类海击破北匈奴白山部,复置西域都护。75年,东汉大将窦固、耿恭率军击败北匈奴呼衍王和左鹿蠡王部,占车师。
随后,在东汉与南匈奴等国的联合打击下,北匈奴日益衰落,部分北匈奴人为了生存,开始南下附汉,北匈奴的处境越发堪忧。87年,随着北匈奴优留单于被鲜卑所杀,北匈奴开始大乱,其实力加剧衰落。89年,东汉大将窦宪、耿秉联合南匈奴,与稽落山大败北匈奴,俘杀一万三千余人,二十余万北匈奴归附。91年,耿夔率领汉军出击金微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被迫西迁,远离故土,西逃乌孙与康居。
本该,随着北匈奴的西迁,北匈奴雄据漠北的历史也该结束,但是,一场变故,却让北匈奴重新焕发了近半个世纪的生机。
94年,南匈奴亭独尸逐侯鞮继承单于位,对于这位单于,北匈奴可谓是极度仇恨,因他经常率军与汉军联合进攻北匈奴,残杀北匈奴百姓,因此对于他的继位,归降于东汉、南匈奴的原北匈奴百姓自然是不服的。于是,这一年,归降的北匈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拥立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自此,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
同年,东汉闻北匈奴叛变,遂派遣派遗大军以及属国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出兵击敌,逢侯单于不敌大败。但是,因汉军疏忽,致使逢侯得以率残部出塞,汉军放虎归山。107年,逢侯单于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趁机控制西域,并胁迫西域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数十年,直到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
119年,在逢侯归降东汉后,呼衍王异军突起,掌控残余的北匈奴。而后,在他的带领下,北匈奴攻陷了伊吾,势力一时有了复兴的迹象。不过,因班固的存在,此时的北匈奴并未对东汉边疆造成多大的威胁。但是,因呼衍王的存在,再加上东汉的国力开始衰退,不得已东汉只得是彻底的退出西域,将西域拱手让于他人。
再之后,史书对于北匈奴的记载戛然而止。据现如今的考证,留据漠北的北匈奴可能与拓跋鲜卑融合,而西迁的北匈奴则有可能到了顿河、多瑙河流域,并以南俄罗斯大草原为基地,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灭亡。
从西汉汉宣帝时期开始,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北匈奴独立发展,三大势力相安无事了数十年,直到王莽篡汉,北方的局势才发生转变。
王莽篡汉打破了汉朝和北方各势力之间的平衡,北匈奴,南匈奴,西域先后不受控制,这种局面直到汉章帝时期,才有所改观。而在这期间,北匈奴因为离冲突中心非常远,因此,受到影响很小,逐渐发展壮大,几乎恢复了匈奴巅峰时期的水平。这里说几乎,是因为和巅峰时期的匈奴相比,北匈奴还差很多。
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
从地理角度来说,南北匈奴的天然分界线是阴山,这也是传统意义上漠南和漠北的分界线。虽然从地图上看起来,南匈奴被压缩的很惨,北匈奴地域辽阔。但从实际看,北匈奴相当吃亏。
并不是地盘大,就真的牛逼,更主要看的是这些土地到底有没有用。因为阴山的阻隔,匈奴最肥美,最具有利用价值的是漠南的土地,也是匈奴的经济来源。至于漠北,除了戈壁沙漠以外,草原非常少,再加上气候恶劣,对于只有放牧和抢劫这两种经济来源的匈奴人而言。漠北除了可以逃跑以外,没啥可用之处。巅峰时期的匈奴,拼了老命也要控制漠南,也是源于此。
匈奴分裂后,最肥美,最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成为南匈奴的地盘,这就严重限制北匈奴发展。很多史料上记载说,北匈奴各部人数超过二十万,但从窦宪两次北伐的战果看,北匈奴真正能调动的部队,不超过五万。和巅峰时期动辄四十万大军相比,差了何止一点半点。
地理环境让北匈奴的发展出现极大瓶颈,单凭自然繁衍,以当时经济条件,根本养不起那么多人,只能靠征服拉拢,让各种小部落加入进去,让北匈奴看起来比较壮,其实只是虚胖而已。
四面受敌的国际环境
地理环境让北匈奴发展受限。北匈奴不得不拉拢各种势力加入。但这种虚胖,造成匈奴内部的不统一,各部落各自为战,其中一个小部落,开始发展壮大,这就是鲜卑。
这时候的北匈奴进入四面受敌的境遇,南边是汉朝和南匈奴,东边有乌桓,西边是乌孙,背后还有鲜卑虎视眈眈。糟糕的国际环境让北匈奴根本无力抵挡。而真正让北匈奴濒临崩溃的对手,并不是汉朝,而是鲜卑。
异军突起的鲜卑突然向北匈奴发起进攻,对于虚胖的北匈奴而言,这一击打的又狠又疼。就连北匈奴的单于都被干掉了。更可怕的是,鲜卑的发难,让所有对手都知道了北匈奴只是虚胖,毫无战斗力。唬不住对手,又打不过对手,北匈奴只能挨打。
最后一根稻草
压垮北匈奴最后一根稻草,是由汉朝放上去的。一代名将窦宪出场。数年内两次北伐,一次燕然勒石,一次金微山决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史料上记载战果看,燕然勒石,干掉北匈奴一万多人,金微山一战,干掉五千多人,从人头数看,甚至不如卫青漠南之战。由此可见,这时候的北匈奴,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子。由北方霸主变成了战五渣的角色。
从西汉末年开始,巅峰状态下的匈奴,已经不复存在,虽然匈奴人一直都在努力恢复巅峰时期的荣光,但始终无法做到。
北匈奴虽然输的很惨,但平心而论,他们已经足够努力,甚至从表面上看,已经可以触摸到荣光的外延,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无论从地理位置,国家环境,还是对手强弱看,北匈奴都只是看看起来强悍而已,和西汉时期的匈奴不可同日而语。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匈奴的没落是必然的;
中原强盛的时候,匈奴要挨打:
中原弱势的时候,他们不挨打,但是他们爱内讧!
归根到底,匈奴人没有一套可落实可持续的继承人制度。
带头大哥谁都可以干,谁都可以抢,不猪头打出个狗头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