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治的必然结果。一朝天子一朝臣,上梁不正下梁歪。清官执政时风清气正,贪官当道时贪腐横行。明君国兴,昏君国衰。治标不治本,治民不治官,治异己不治同僚。没有法治,人亡政息,一切枉然。贪官杀不尽,歪风吹又生。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关键。没有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变坏。有了好的制度,坏人才会变好。

民主是个好东西,法治才是硬道理。

最佳贡献者
2

朱重八这个皇帝自示堪高,过高估量了自己确定的规章制度和工资待遇,圣贤有云好制度坏人干好事,坏制度好人办坏事。其出发点民为本的本意是好的,但工资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曾规定凡官员贪污受贿达6O两者会被千刀万剐,他说剥了天下百姓,朕在替天下百姓剥你的皮,其女婿驸马爷欧阳伦成了第一个刀下之??,任凭公主万般求情,亦绝杀不让。还送驸马皮于公主令人窒息。凭心而论朱元璋规划的国家制度体系是完善的,其六部体系今天仍在延用,为何如此苛政猛于虎,仍有万千贪官污史以身示法,值得借鉴?本人以为朱元璋随有一定的政治宏量,但决非一个懂国际民生经济为本的经济霸主。他规定朱姓皇亲国戚子子孙孙为百姓而奉养,此乃亡国之策怎会长久。也娇生惯养了群大明王朝吃喝玩乐的蠢子愚孙,再有他轻示工商贸易也是大忌,不兴农商制造业何只收税养官收银,南宋那么弱但以其经济发达水品和官员工资待遇是史上最高的,这个胡涂皇帝仅可笑的规定了天下富人巨商,不可以穿锦衣玉食,和豪宅万田。更粉未倒置的令老百姓农民穿华丽的衣服怎么会这样,真是甜掉了大牙。以六部九聊和州县接待为例,公来送往吃吃喝喝再所难免,官员们不可能拿自己的工资奉禄去请吃请喝?所以低工资干天下最难事,生再太祖朝真是苦B生不如死亦。所以到其孙朱充文执政时官员们也就有了变通之法,多以巧夺暗霸百姓田产租税为主,来维持自己的清贫生活。忧以万历以后更加肆无忌惮,天下百姓多无田产,以租种土豪官家田地为生,以大明王朝的一两银子约合今天600元币值。一亩田地如无灾可收约八两银子,但土豪列绅们确明拿暗抢要收11两银子,加上不合理的王族供养制度大明王朝也不会顺利的前行下去。更何况其工资还不能按时发放,财政节拮入不敷出,官员们不去贪污腐败陏何以养家活口,如果朱元璋当年知高薪养廉的话大明王朝也许养活四百年也未可知。










3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制定了残酷的反贪刑法,掀起了规模宏大而又无比残酷的反腐肃贪行动,前后杀掉贪官污吏多达15万余人,其反贪决心之大、肃贪力度之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就是如此严酷的肃贪行动,大明贪官依然屡禁不止,贪污之风依然横行,贪污手段依然层出不穷,完全没有开国应有的风清气正景象。究其原因,固然有官员们不自觉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的工资制度出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由于他的低薪制度所导致的。

明朝的工资标准

明朝官员的俸禄标准是这样的:

正一品和从一品,分别为年俸米1044石、888石;

正二品和从二品,分别为年俸米732石、576石;

正三品和从三品,分别为年俸米430石、321石;

正四品和从四品,分别为年俸米288石、252石;

正五品和从五品,分别为年俸米192石、168石;

正六品和从六品,分别为年俸米120石、96石;

正七品和从七品,分别为年俸米90石、84石;

正八品和从八品,分别为年俸米78石、72石;

正九品和从九品,分别为年俸米66石、60石。

根据《明史·食货二》记载:

“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也就是说,在明朝,一两白银可以买到两石大米,那么正一品官员一年大概俸禄是522两白银,从九品30两白银,而在明朝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5kg,按照现在米价大概5元/kg计算,我们就可以大概得出明朝官员们的工资水平,那就是最高的正一品:1044石*95kg/石*5元/kg=495900元,最低的从九品:60石*95kg/石*5元/kg=28500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官员的年工资水平大概就在3万元至50万元之间(我们姑且取整数)。

明代官员工资真的低吗?

那么,明代官员们年收入大概3万元至50万元的水平,算低吗?答案是肯定的!具体原因如下:

1.一个人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古代不像现代一样,只要成年了,一大家子人都出去工作,在古代,官家妇女是不会出去工作的,她们大都在家闲着,最多就做做女红和家务,也就是说,一名官员的收入通常就是一家人的收入,一大家子人就指这那点收入过日子。可古代又是一个一夫多妻的社会,官员们一般都有讨小妾的习惯,少则一两个,多则七八个、十几个、几十个的都有,很少有一夫一妻的,而这样一来,孩子必然也会相对较多,因此,官员的收入一平均到每个家人头上肯定就很低。

2.官员日常开销很多。一名官员的收入除了要维持家人的生活之外,平时日常要开销的地方还很多。首先,即便是再小的官,家里也还要养几个干杂活的仆人丫鬟,这就得给人家发工资;其次,逢年过节,同僚之间要迎来送往,为了官位前程,还要给上级送点礼,打点打点,又是一笔大的开支;还有,衙门内还有一大帮干活的人,这部分人的工资国家是不拨的,必须要靠他自己的俸禄来养活,这也是一大笔开支;最后,我国历来就有做官入仕、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传统,做官一世,并不单单是为了干活的,他们偶尔还得娱乐娱乐,享受一下,一年下来,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上这些,还算是生活作风相对较好的了,要是个别官员生活作风不好,整日沉湎于莺歌燕舞、声色犬马的,那开支就更大了!

3.朝廷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其实,即便是满打满算的话,明朝各级官员的工资都是很低的,可就是这样,朝廷还依然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每个月官员们去领俸禄时,往往只能领到一部分,剩下部分则被折算成其它生活用品,等价发给他们。可虽说是等价,但官员们都是不乐意的,因为朝廷发放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他们所需要的,吃又不能吃,只能白白的浪费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官员们的生活水平。

低薪造成了贪污之风横行

从以上大明官员的收入水平与开支的对比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大明的官员,如果真的只依靠俸禄过日子的话,那是相当艰难的,仅仅只够他们糊口而已。可千里做官只为钱,大明官员们寒窗苦读十几、几十载,除了要施展政治抱负之外,他们也想享受享受,也想让自己和家人过点好日子,因此,大部分(除极少数)官员为了维持相对体面、富足的生活,往往费尽心思,贪污受贿、捞取外快,以贴补家用,由此也产生了比如“淋尖踢斛”等诸多稀奇古怪的贪污手法,这才是导致明朝贪污之风横行的根本原因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明朝固然国富民强,但却贪污之风横行、贪官污吏和贪污现象层出不穷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方面有官员们自身约束不够的主观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明朝过于低薪的工资制度所导致的,3至50万元的收入,对明朝各级官员来说,是很难维持正常生活的,因此,如果不从制度上来解决,单靠雷厉风行肃贪的话,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是很难从根本上消除贪官污吏的,这才是朱元璋肃贪效果不显著、贪官污吏和贪污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所在!

4

俗话说“物极必反”,明朝的贪官就是这样形成的,明朝的官员有两个极端,一是明朝官员的俸禄是最低的,低到世人无法想象,二是明朝惩治贪官是最严厉的,最狠的时候只要贪污一两银子就给剁了。

朱元璋是从底层爬起来的,看惯了官吏的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所以建立大明后,对贪官制定极其严厉的刑罚,只要发现贪污,最轻的都是发配充军,贪污在60两以上的,直接就给剁了,还有各种惨无人道的死法,比如抽肠、抽筋、剥皮实草,到后来甚至出现,只要贪污一两银子就照杀不误的事例。

明朝最大贪官,严嵩。

尽管这样,明朝的官员贪污屡禁不止,越来越多,朱元璋晚年都苦恼,为什么天下的贪官这么多,像割韭菜一样,早上刚杀完晚上又冒出来了,除开人性的腐化原因外,更直观的原因是,老朱家对官吏实在太刻薄,明朝的官吏,俸禄史上最低,单靠工资的话,根本无法让家人吃饱穿暖,又想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的局面,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图为明代叶县县衙。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官员实行“节撙国用”的政策,所以俸禄本就很低,期改变了几次,到了洪武二十年,正式确定了官员俸禄的数额,只给禄米,正一品是月87石,从一品74石,正二品61石,从二品48石,正三品35石,从三品26石,正四品24石,从四品21石,正五品16石,从五品14石,正六品10石,从六品8石,正七品7.5石,从七品7石,正八品6.5石,从八品6石,正九品5.5石,从九品5石。

明朝最出名的清官,海瑞,他的女儿就是被饿死的。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个七品知县每月支米7石,如果全部用来吃,勉强够3口之家口粮,但还有穿的、用的,知县个人的开支,根本无法开支,一般携家带口有老人小孩的,家里人丁肯定超过5口,那就只能饿着肚子了,所以《明史》有说“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廿二史札记》也说“明官俸最薄”。朱棣以后,俸禄还不全发禄米,扣除一部分折成纸钞、布俸等东西,称为折色,打个比方,七品知县折色后,月俸仅有米1石,银2.3两,钞30贯,那就更养不活了。

君臣关系最恶劣的,当属明朝。

朱元璋定的这个标准,在明初,官员勉强能维持,要命的是这个俸禄是200年不变的国策,社会在发展,经济在恢复,消费水平也在提高,而官员的俸禄一直没变化,这就使得官员更加拮据,特别是中下等官员,打个比方,广西道御史刘准,月俸米仅1.5石,妻女先后饿死,自己欠下30石米的外债无力偿还;成化年间的状元罗伦,在福建任职市舶副使,因官俸微薄,只能街边卖字画为生;当年的大学士张瑛数次向皇帝打报告,请求增加七品以下官员俸禄,被无情驳回,所以你说,明朝的官员为什么要贪呢?

5

朱元璋痛恨贪官,严惩贪污腐败。但是天高皇帝远,下面的情况,上面也不可能全部掌握。

所以仍然有大贪官的存在,古代对官员的监督主要还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官员是对朝廷负责。老百姓,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

皇帝再厉害,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法律再严厉,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最终还是要由人来执行法律。

朱元璋严惩贪污腐败,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针对真正的贪官污吏。

事实上,洪武初年,贪污腐败已经比较严重。如果不严肃处理,可能引发新的农民起义,在这个阶段。朱元璋通过严刑峻法来严惩贪官。

据说官员只要贪污60两银子,就会被判处死刑。这个阶段的反腐败措施,还是比较严厉的。所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并没有在全国形成良好的行政风范。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

严刑峻法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很多官员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没过几年,以前的官场陋习又开始重现官场。

  • 所以,朱元璋在第二个阶段发动了下层群众。

据说底层农民可以检举贪官的。事实上,民众也确实检举揭发了很多贪官污吏。这个阶段的反腐败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因为有底层老百姓的支持。所以第二阶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国形成了比较好的官场风气。

可以说洪武年间。还是存在风清正气的时候。而且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社会风气还非常的好。实话实说,还是有效果的。

  • 朱元璋治贪的第三阶段就比较复杂一点,至于说明朝后期还是有大贪官的话。这些贪官污吏聚集财富的方式,可能已经不是简单的“贪污受贿”。

朱元璋为了防止功臣集团的叛乱行为。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

这一阶段的反腐,是与剪除谋反集团相结合的。所以表面上,仍然存在贪污现象。

但是这种贪污现象其实跟民间的贪污受贿是有区别的。大家想一想,其实很多明朝的高级官员在战争的进程中,通过收缴敌人的“金银财宝”,也是可以发大财的。

所以到朱元璋晚年,确实还存在大贪官,但是这些大贪官,已经不是普通的“贪污受贿”,他们的金银财宝,主要不是来源于地方行政管理的权力寻租,而是很多历史旧账,比如靠战争掠夺等等劣迹被检举出来的贪污行为。

这种类型的贪污现象,是不能否认朱元璋时代的“清正廉洁”的官场风气的。

所以,总的来说,朱元璋式的“治贪”还是非常有效的,不能简单的认为,封建时代就没有严惩贪官的好办法,就没有严惩贪官的成功案例。

实话实说,朱元璋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严惩贪官的成功案例、典型案例。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分享!

6

明朝洪武皇帝对贪腐深恶痛绝,贪污500两纹银杀无赦。贪官层出不穷是当官发财就是文人的教化理论作怪!官员抱有幻想,觉得不会被皇上发现,又加上官官相护小贪养大贪形成贪污腐化风。

7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常言道:人性都是贪婪的。真正能做到两袖清风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是生在以勤俭治国的明朝呢。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因自小受到元朝贪污腐败的迫害,特别痛恨那些贪官污吏,所以在他建立明朝后,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 ,对于贪污人员,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且编制的刑罚听来就令人毛骨悚然,如:抽肠、阉割、挖膝盖,更有甚者活剥人皮,而对于贪污的银两只要超过60,直接处死。如此严令,仍然断不了当朝官员的贪念。我们所熟知的郭桓案,当时贪污的银两超过千万,涉及的官员不胜其数,前后共处死了三万多人。

这场空前绝后的历史贪污案,曾在大明掀起了一股热潮。朱元璋以非凡手段,本以为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殊不知还是有人投机取巧,踩着红线继续干。

看似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滴水不漏,其实若细细品来,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当时明朝官员的俸禄真的极少,几乎供养不了一家人的开支,皇帝只知道以俭治国,却没考虑到官员们的实际情况,这便导致了一些人宁愿触犯国法遭受严刑,也要甘冒风险,利用职务之便贪点金银。

总结

朱元璋之所以反腐失败,是因为他没有实行一套完善的体系,制定法律也只是治标未治本,因此贪污现象才会延绵不断。

8

我是子曰读历史,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最痛恨两种人,一种是奸商,另一种就是贪官。因为我们这位朱重八先生从小家里贫穷,做过乞丐,当过和尚,由于贪官污吏的腐败,导致父母饿死,兄弟失散。所以朱重八从小就发誓,一定要严惩贪官污吏。

朱元璋开展雷厉风行的肃贪运动,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几千年封建历史所罕见。

第一,反腐治贪历时之久在各个朝代首屈一指。朱元璋在位期间发动并全程领导了六次史上最大最严的反腐肃贪运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明百姓,从朱元璋登基以来便如火如荼的开展了。

第二,杀人之多令人瞠目结舌。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在位惩治贪官期间,总共杀死了15万人左右。大批不法贪官污吏被处死,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牵连而杀死数万名官员。

第三,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旷绝古今。一旦有人贪污了,等待他的将是“剥皮、露肋骨、断手指、断手、断膝盖”等酷刑,这些刑法听起来就有些毛骨悚然。更要命的是,有个东西叫做“剥皮揎草”,就是将贪官的头皮剥下来,然后用柠檬草填充成人头的模样,放在各个州县衙门升堂的大堂之上,用以时时刻刻提醒官员不可贪赃枉法,否则下场就是剥皮的结局。

第四,设立大明律和大诰三编。朱元璋订《大明律》,编《大诰》,对惩治腐败做出详细规定,并严厉执行。同时,朱元璋下令将《大诰》全民普及,分发到各个家庭里去,一旦犯法了,官府执法时,凡是家里藏有《大诰》的,就可罪减一等,反之,要罪加一等。同时《大诰》还被列入必修课,就连科举考试也从里面出题,一时学习《大诰》蔚然成风。

最后,设立登闻鼓和民间越级检举制度。为了避免官官相护,朱元璋在午门设立“登闻鼓”,一旦有人敲打登闻鼓,便可上达天听。为了让下级官吏有更多的参政机会,朱元璋打破常规,规定不论朝廷官员品级均可参加早朝,上殿言事,有隐情还可单独召见。朱元璋不仅允许民告官,还准许越级上报,检举揭发,甚至鼓励老百姓直接将贪官污吏扭送至京城治罪。所以,在明朝,你在京城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老百姓押解着贪官污吏也不足为怪了。

尽管朱元璋反贪决心大、力度猛、出奇招,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也一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

有明一朝两百余年,出现过许多巨贪,比如正德朝的权臣江彬,被抄家时,也搜出“黄金七十柜,白金二千三百柜”。嘉靖朝的严嵩和严世蕃父子,查抄时的家产无数,据《泾林续记》记载:

掘地深一丈,方五尺,四围及底,砌以纹石,运银实其中,三昼夜始满。

那么为什么明朝还会有那么多的巨贪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廿二史札记》的作者赵毅提出了一个定律:

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也就是说:权力导致腐败,权力在宦官,那么宦官腐败;权力在大臣,那么大臣跟着腐败,这就是权力和贪腐之间的关系了。

一句老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人心有贪念,贪官是杀不完的,腐败是斩不尽的。

9

朱元璋作为出生普通的草根皇帝,当然知道官员腐败的影响。 因为自己经历的影响原因,所以朱元璋成为皇帝时,对官员腐败的处罚大幅度加重。 朱元璋成立明朝时,以严格的法律要求明朝人民,并希望将《大浩》等有关司法的书分发给各家庭。

不管是将贪官制成“人皮草人”,这种严厉的刑罚外,但是对于治理贪官却依然没有作用,明朝的腐败现象依然是那么多。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管理相当严格,他认为这一点要百姓共同监督,他甚至下令要挨家挨户搜查,看哪一户没有他所发的法律的书籍,如果搜到没有就要加罪,他认为所有民众都应该了解律法知识。他后来把这一条写进大明律法中。

不管是不是大力惩罚贪官将他们制成“人皮草人”,还是明代大力反腐败,为什么却越反越多?在这个法制的明代,法律明显偏于惩罚贪官。 对普通法律犯罪的处罚是鞭打、拐杖、徒、流、死的种类。 但是,对腐败的官员来说,凌迟、抽肠、刷牙、秤杆、阉割、挖膝盖等,只要听到名字就会害怕。 官员贪污一贯鞭刑70增加10板。 贪污金额达到六十两直接处死。

这次处决不是简单的杀伤,而是在各州县设立的“皮场庙”的旁边,在众多的观众下命令死刑的贪官活剥皮,然后在人皮中填充草料,制作人体标本挂在官员面前,以警告官员为目的。 这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自己看了之后,还说:“我自己看,吓了一跳”。 说明明代的朱元璋所设立的这种酷刑确实存在。

按理说有如此残酷严厉的刑罚,贪官污吏应该不敢再犯才是,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呢,但是经过对比却反差极大,这种苛刻的刑法应该让官员心存恐惧,害怕贪污,但在明代出现了“早晨杀死生活犯”的现象。

早上杀了贪官,到了晚上,发现贪官还在犯罪。 后来朱元璋明白贪官不怕这种折磨,也有比这种折磨更可怕的事。 这是官员的工资极低。 明朝朱元璋认为官员应该少给报酬,站在道德高度,使人们能够以官员为榜样,但当时很少的俸禄根本养不活官员的一大家子,月薪才五两银子,在生存的巨压之下,自然会有人想要铤而走险。

官员工资低外还有封建制度的原因:在明代封建制度中,官员的权力极大,大部分机会和权力都归官员所有,官员缺乏这种政治权力和监督管理,仅靠法律的严厉处罚是无法控制腐败现象的。

朱元璋只是想用法律的刑罚根除贪污腐败,显然是螳螂挡车。 没有根本改变,他对腐败的失败并不意外。 朱元璋方面要求官员像君子一样清廉的态度,行圣贤忠孝的义,但朱元璋的心中确实有自己的官员被当作奴隶对待,受到警惕。

只有制度本身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反腐败的失败现在可以预料。这就跟现在的某些企业一样,要求员工要有狼性,像狼一样干活做事,却只给狼吃草一样讽刺。


各位网友,你们有何看法呢?

10

如果要说中国古代哪位皇帝最恨贪官,那非朱元璋莫属了,朱元璋在没有当皇帝之前只是一个穷苦的农民,每天给地主放牛,最大的梦想也不过是能够吃上一顿饱饭。

可是这个美梦被元朝那些贪官给打碎了,朱元璋的父母、兄弟都因为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而活活饿死,所以他对官员贪污可谓深恶痛绝,眼睛里绝对容不下一粒沙子。

明太祖朱元璋倡导廉政,极力推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字的《戒石铭》,明令各府州县俱立戒石于衙署堂前并建亭保护,故有“戒石亭”之称。

明朝对于关于贪污的惩罚也可以算得上历朝历代以来最严苛的了,官员贪污60两银子就要处死。

可见老朱是动了真格的,要把他的大明朝建立成一个没有贪官的盛世乾坤。

朱元璋在位31年,前后处死的贪官总数多达15万。然而,严刑峻法止贪却收效甚微,贪腐之风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半闲认为:

一、明初的朝廷财政困难

明朝初期财政极度困难,长期用兵耗费巨大而收入不多,朱元璋甚至被迫靠滥印钞票维持开支,而减少官员俸禄也是节约的一种不得已的办法,而由此反而迫使官员在俸禄微薄的时候又不得不贪污受贿,彼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明朝官员的工资水平过低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明朝的文臣武将的收入,应该是最低的一个朝代。有道是,千里做官只为钱,官员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为继,更不要说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了。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海瑞。他在任淳安知县时,每年只在他母亲过生日那天买二斤肉。县里人看到海瑞卖肉,轰动一时,人们都奔走相告,好似全年最大的新闻一样。

随着海瑞的官声渐著,官位也越来越高。但每当他被任命为一方大员时,当地的官员集体上书辞职,因为在海瑞手下任职,连饭都吃不饱。可见,当时明朝官员的薪水何其微薄。

小结:朱元璋朱一边手持大刀,一边手里没有甜枣给人家,所以后来者不怕他的大刀,前赴后继的继续贪。就好比十人一天的活儿,要一人一天干完,就是神人也做不到,那么一日瞒得,二日虚报,三日压力下来就要想着旁门左路。而这种苦干精神又很合我们的习惯,定一个臆想的目标,也不调研不合算可不可能实现,纵使泼出命成了个性本也不可长久。所以明朝的贪污现象屡禁不止,朱元璋杀了一批还有一批,明朝的贪腐之风愈演愈烈。

很明显待遇过低肯定不行。一方面,官员掌握着刑赏大权。一方面,自己老婆孩子的生活都成问题,徇私枉法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