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十三丰台夺兵这段,精彩纷呈,百看不厌。每看一遍都有新感触,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得不佩服康熙的老谋深算。

除了老十三为何能夺兵之外,还有两个疑点:康熙驾崩后,谁能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谁就能夺得皇位。八爷心腹程文运是丰台大营的主帅,按说他应该早早地去“勤王护驾“啊,却为何一直在那迟迟傻等?老十三来了之后,他又不敢先下手为强先杀老十三,是因为犹豫不决才让老十三反杀的吗

先说老十三能夺兵,表面上看有三个原因:

第一,很多老兵说过,几个人同生共死过之后,感情比亲兄弟还亲。老十三长年带兵打仗,不少中高级军官都是跟着他在死人堆爬出来的,所以对他感情很深。他又侠肝义胆,如果招呼这些旧部,很多人是很信任他的。

第二,老四提前布局。邬思道拿出一份名单来,告诉他这些是老十三的旧部,让老十三圈出来哪些人可用。接下来,电视虽然没演,但肯定不是圈完,老四就找人喝茶搓麻将去了。肯定会暗地里联络他们,说这是老十三的的意思,再封官许愿。愿意跟他干的,安排好怎么进营,怎么反客为主,怎么杀程文运,反复研究,做好一个周密的计划,保证万无一失。程文运满心以为能扶保八爷登基立个大功,还不知道早已落入别人的地网天罗之中。

越靠近中枢的地方,兵营主帅的权力越弱,丰台大营这种地方,朝廷肯定设置各种机关掣肘主帅,分他的权,免得哪天他一不高兴被策反了,把朝廷一锅端。所以,丰台主帅跟西北大将军在军中的权威没法比,绝对做不到说一不二。

正因为自己不够权威,程文运才不敢擅杀皇子,免得周围跟他旗鼓相当的人砍了他邀功。

第三,老十三亲赴丰台大营。战场上但凡皇帝、主帅亲临战阵,都能让士气大震。一旦老四能登基,老十三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好好给他干,他都看得到,一高兴随便赏点都是自己几辈子也挣不来的好处。看到老十三本尊能让自己的人信心大增,并且拉拢中间派。

有了这三点老十三就能夺兵成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做不到第四点,老十三将很可能失败。

第四点就是:老八阵营中没有一个同样能做到上述三点的人。

如果有的话,他也有一帮旧部,也能提前安排,再加上主帅又是老八的人,肯定能把老十三的人盯防甚至肃清得差不多了,到时候他再一亲赴大营,丰台就姓“八“了。

老八有这样的人吗?当然有,带兵的阿哥一个是老十三,另一个就是老八阵营中的老十四。

老十四也曾长年带兵打仗,后来能出任大将军王,说明他有足够的资历和才能。跟着他出生入死的旧部一定不少。他一安排,八爷又得大将们的心,老四老十三估计就悬了。

然而,康熙任命老十四出任西北大将军王。这样就导致了:

一,让老十四以为自己是康熙暗定的储君,不再一心扶保老八,他们将帅之间离心离德。
他都策反鄂伦岱反老八了,老八就是拿出一份名单来,让他圈出可用之人,他也不干啊。

老九老十又没带过兵,拉拢不了大量中层、基层官兵,只能依靠一个不怎么权威的程文运。可大量中高级军官都被老十三布置好了,其余的跟八爷又没什么交情,杀一个光杆司令程文运算多大事?

第二,老十四远在西北,他就算想联络旧部,也是鞭长莫及啊,更别说亲自带兵了。

第三:这也解释了程文运为什么不敢率军围园:如果康熙没死透,他就敢不请朝廷的命令擅自出兵,按明清的制度,掉一颗脑袋都是轻的。就算他敢,他身边的部将也得阻止他啊。他在等待一个能代表皇帝权威的人来告诉他,可以出兵了。所以,老九才要硬闯出去,并不是要调兵,而是要报信。而老十三或老十四出现,既能代表皇帝,又深得官兵信赖,调兵出去是轻而易举的事。


另外想想,康熙为什么要破格提拔本该坐牢的,胤祥的大舅子哥作贴身侍卫,并让他掌管金牌令箭?

所以,老十三能控制丰台大营的官兵,一是因为他自己的资历,未雨绸缪,亲临大营,二是因为康熙为他布好了大局。

最佳贡献者
2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人对十三爷是怎么样的态度,隆科多在当理藩院守监的时候,上书房把十三爷安排圈禁在理藩院,隆科多说要伺候十三爷,而十三爷说,按辈份儿,你是我的舅舅,而现在,你还是我的牢头呢。

隆科多,既然您这样说,那我也不说侍奉您了,就像咱们西北打仗那会儿,我有空就陪你喝酒聊天,而之前佟国维与隆科多有说过之前西北打仗的时候,是十几年前,也就是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康熙还赐给隆科多一把宝剑,还封了他巴图鲁的称号。

太子被废,大阿哥,十三爷被圈禁的时候,天比较冷,图里琛就奉命给十三爷送火炉过去烤火,十三爷当知道大阿哥没有火炉的时候,就让图里琛把自己的送给大阿哥,图里琛就拿出了酒要孝敬十三爷。

十三爷就夸奖图里琛,图里琛说他们这些人都是十三爷带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十三爷是侠王,每个人都是从心里佩服十三爷的。

在死鹰事件之后,邬思道就跟雍正做了分析,这时候能改变局面的人就是十三爷,因为十三爷多年带兵,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步军统领衙门里一半的军官,是十三爷带出来的。

雍正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邬思道让人带着金牌令箭到宗人府把十三爷给放了,十三爷就带着金牌令箭到了丰台大营,十三爷进来之后,对丰台大营里面的将领们说,你们这些人现在都升了官,比当年跟着我的时候威风多了。

那十三爷为什么能够掌管丰台大营,因为他手上有金牌令箭,那么众人就相信他是被康熙放出来的,另外,很多人都跟过十三爷,也会选择相信和听从十三爷的命令,唯一不听命令的丰台提督成文运直接被十三爷带的亲兵给杀死了,另外十三爷还升了三个参将成为副将。

在八旗王议政那次中,丰台提督和西山提督就有说过,他们只听命于十三爷,所以当弘昼告诉十三爷后,十三爷前往丰台大营,自然也都是听从十三爷的了。

3

我们可以《雍正王朝》的“历史”加以正史来说明一下了解一下怡亲王胤祥为何可以执掌京师两大军事机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和直属部队的。胤祥有此权力能力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来自胤禛给予的,是胤禛的受权。

应该说,在雍正的两大政治危机里都是胤祥力挽狂澜的,在康熙驾崩的时候,胤祥强行前往丰台大营接管军权,当然,那时候康熙刚刚驾崩,胤祥手拿如朕亲临的金牌,麾下将士也有不少在丰台大营为主官,如果没有以上两个条件。胤祥他也不敢去强行接管直接归皇帝掌控的丰台大营,也由此可见,八爷党也是蠢货。如果老九或者老十有一个在丰台大营,胤祥也未必能够如此顺利地控制丰台大营。八爷党自以为丰台大营主将是自己的门下。就自认为控制了丰台大营,可见八爷党的幼稚和政治能力的缺乏。

自古成大事者,必须要有兵权,兵权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兵权却是万万不能的,胤禛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好。他之所以结交胤祥很多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上胤祥在军方的巨大影响力上,在这一方面八爷党就差的很远,他们只知道聚敛钱财结交官员,而这些官员关键时刻一点用处也没有。胤禛登基以后,就规定了,丰台大营由胤祥执掌,除皇帝外,只有胤祥可以调动丰台大营的军队。可见胤禛对胤祥的信任、而胤祥此时很知趣,懂得为臣之道,将自己在丰台大营的嫡系全部外派,让胤禛放心。在实际行动上也一般不过问京畿地区的军事问题,在军队军事的问题上表现得极其内敛。

胤祥第二次力挽狂澜就是在八王议政的时候,八爷党吸取了以往的失败的教训。由于胤祥对京畿地区管控很严。根本无法掌控丰台大营。八爷党借整顿旗务问题调配关外的兵力接管丰台大营,而这件事无论胤禛胤祥都不知道。但总算弘时通报及时,胤祥火速前往丰台大营。毕竟关外的军队刚刚到,各个方面都不熟悉,他们也想是强行接管丰台大营,但胤祥一到现场,就立即崩溃。而胤祥也就此拿下“叛乱”的部队。从新接管京畿地区的军队,给胤禛反败为胜打下了军事基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4

丰台的兵非要等皇帝的命令才能出动,不然的话成文运就要被诛九族,即使他愿意下面的人不见圣旨也就不敢乱动,十三爷能调兵有一个关键因素,他手里面的金牌令箭,上面四个字是如朕亲临,再加上皇子的身份,并且火线提拔了以前跟着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亲信,无疑给现场的将士们带来巨大震撼,跟十三爷能升官发财,奖罚分明!所以成文运实际上在那一刻已经瞬间失去了部队的指挥权,以至于惨死!十三爷在军队的威信可以从年羹尧事件里得到佐证,一个带二十万兵马连皇帝命令都不听的大将军,被十三爷轻松夺权,可见军队将领多数听命于十三爷,把年大将军的几个副将全部升为将军调到各地,二十万只听年大将军号令不听皇帝号令的部队瞬间被岳中琪掌握,十三爷太重要了……

5

这一点得从康熙征讨葛尔丹说起了!按着清朝军制,军队有两个帅,一个是大将军王统领的是全军将士,一个是前军主帅统帅的是满八旗兵。这两个位置必须要满人才能担当(年羹尧是例外的)康熙征讨葛尔丹的时候由于是御驾亲征,大将军王就没设了。而老十三当时是被委任的前军主将,挂名是满军旗的统帅部队司令,实际上是敢死队队长,康熙把老十三安排到这个位置主要是为了激励士兵,意思是儿子士兵一视同仁。所以,老十三的才华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验证,所有人都见证了十三爷的才能。

其次,清军中敢死队的升官速度最快。十三爷随着康熙征讨葛尔丹是在康熙四十几年的事,到康熙死的时候已经十几年过去了,这些曾经的敢死队队员们已经晋升为各级将领,这些人都在丰台大营里当军官。这些人曾经都是十三爷的老部下老战友。比如,十三爷就称他们是跟着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伙伴。

最关键的一点则是,在大清军制中,所有部队效忠的对象是皇帝。十三爷拿了金牌令箭那代表着皇帝的权威,按着大清律法,见金牌令箭如见皇上,十三爷既是皇帝亲子又是自己的老上司老伙伴战友,没理由认为那是假的。

6

康熙传位给雍正的当晚,雍正就下令放了圈禁了十多年的十三爷。十三爷军功赫赫,但是在这被圈禁的十几年之内只有一个侍女作伴,从二十岁到三十几岁,这一段人生之中最为重要的岁月,他有一腔热血,却只能在居所捉蛐蛐儿取乐,何等凄凉。

十几年沧海桑田,皇帝都换了一茬,但是十三爷还是那个十三爷,在丰台大营一亮相就控制了所有的官兵。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十三爷如此威望到底从何而来,我们可以从电视剧之中的一些情节之中找到蛛丝马迹。

我们都知道图里琛是个人精,从来不会对任何皇子表现出支持的态度,对康熙十分忠诚。太子被废之后,大阿哥和十三爷被圈禁,图里琛奉命给十三爷送火炉,却还私自带了一壶酒给十三爷暖身子。他对十三爷说了一番话,大意便是:我们这些人都是十三爷带出来的,十三爷是侠王,我们打心眼里佩服十三爷。

四爷追讨国库欠款,魏东亭因为欠款过多被逼无奈,只能去求九阿哥去借。九阿哥有钱,却没有借给他。后来魏东亭找到了十三爷,因为被拒绝了一次,魏东亭迟迟不说借钱的事情,只提到以前在阿哥们小的时候教授阿哥们习武练剑的事情。十三阿哥自是知晓他有困难,主动借了笔钱给魏东亭。但是十三爷为人清正,没有多少积蓄,借的不多,十三爷还觉得没有帮上魏东亭的忙,心中愧疚。

十三爷在军中的威严邬先生也是很明白的。在死鹰事件之后,邬先生和四爷分析,这个时候能管这事儿的只有十三爷。他提到一点: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步军统领衙门之中,有一半的官兵都是十三爷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在十三爷被囚禁前,他带兵无数,朝中军官大多来自他麾下,可以说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而因为平日里甚重义气,朝中官员不少受其恩惠,记得他的恩情,所以他即使被关了这么多年,威严依旧在。

十三爷这个人设在电视剧之中就是一个有着极强威望和人脉资源的皇子,丰台大营里很多中高级军官熟识皇十三子而且很可能是他原先的老部下。而且当时的老八在军中的势力是比较薄弱的,八王议政还需联合弘时、隆科多和其他多方势力,当老十四被支走之后,丰台大营自然不会认他。十三爷杀了不听命令的成文运,又做主将三个参将升职成副将,丰台大营自然都听他的了。

7

在《雍正王朝》里十三爷胤祥之所以能够牢牢掌握京外两营,即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雍正继位当夜,是因为他有金牌令箭,而不是因为京外两营里的将帅们有很多胤祥的故旧。这些故旧还是看在金牌令箭的前提下,才听命胤祥的。再怎样,他们也不能”以情代令”。因为金牌令箭相当于秦汉时候的皇帝的”虎符”。办完差之后是要上缴给雍正的。


而第二次“八王逼宫”时,胤祥接管京外两营,却不是因为有金牌令箭。而是雍正继位之后的特旨,嘱命十三爷负责京外两营防务, 京外两营只听命于雍正和胤祥。


这意味就完全不同了,胤祥相当于拥有一个无形金牌。他随时去两营,不需要出示任何绶印信物。两营人马从上到下,见到胤祥不令而行。这是件相当恐怖的事情,因为在正常规制之外的“无冕之权”。这意味着雍正对胤祥的信任已经超越了,胤祥可能对其皇位造成的实际威胁。


当然这只是电视剧,真实历史上,是不可能如此的,如果真如此,那胤祥也就危险了,别忘记军队里本身就有大量的故旧,还赋予他这样的权力,那就相当于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胤祥了。


但在《雍正王朝》里,得亏雍正有过这样的一道命令,不然八王逼宫就成了。
因为彼时负责京外两营的两个总兵已经被替换,而关外旗主王爷的人已经接管了二营,这次胤祥可没有金牌令箭在身。所以即便他的故旧看到胤祥,按照规制,你不出示“金牌令箭”,他们也不敢帮你。但是因为之前雍正的特旨,所以此刻只需要见到胤祥,旗主王爷的人就指挥不动他们了。


所以为什么胤祥如此厉害?想调动京外两营,就调动京外两营,连个招呼都不需要打。说白了还是雍正的信任。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8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九子夺嫡是一出诸皇子相斗各显神通的好戏。而康熙驾崩之际的帝位之争是九子夺嫡的收尾之战也是一个高潮所在。

当时八爷党虎视眈眈,意图搅乱局势咄咄逼人,与京城外的丰台提督成文运遥相呼应。新君老四是岌岌可危,关键时刻被圈禁多年的老十三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才使老四有惊无险的度过这场危机。

老十三被圈禁多年一出来就这么猛,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宋安之来为大家一一解惑。

老十三能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拥有军队旧部支持是一个前提,也是保证他性命无忧的基本条件。而拿着代表皇帝亲临的金牌令箭,是老十三能成为干掉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掌控兵权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进京勤王的命令代表着是保护新君,对于诸将有着拥立之功,也是起了一个促进作用。

下面宋安之分三个步骤来分析。

一、老十三军队的影响力有多恐怖呢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九子夺嫡时一共有三位皇子在军队拥有影响力。

分别是:老大、老八、老十三。后面当大将军王的老十四就不说了。

这三位皇子里面,老大和老十三曾经前线带过兵,所以军队拥有深厚影响力。老八是素有贤王之名,不只政治上拥有影响力,也将势力渗透到军队之中。

当年热河狩猎一废太子之时,发动假兵变的是太子部下凌普。而凌普也是老十三的旧部。

其中老十三在军队的影响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像职场达人侍卫领班图里琛就是老十三的旧部。还有后来权倾朝野的隆科多也是老十三的旧部。

这还只是朝廷之上的影响力,在军队的旧部更是多的数不胜数,老四临登基之时,邬先生根据回忆写了一份老十三军队旧部的名单,可以说是密密麻麻相当之多。

可见老十三在军队的影响力是很恐怖的。

所以说老十三身为皇子去了丰台大营又有旧部支持怎么说都可以保证性命无忧的。


二、金牌令箭的作用。

金牌令箭在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有如皇帝亲临的作用。

老十三在丰台大营时拿出金牌令箭,诸将的反应是集体跪下声称皇上。

所以说金牌令箭在老十三夺取兵权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老十三的命令

当时是康熙驾崩之际,新君确立还不太明朗。

军队诸将心里也是极为不安,深怕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老十三的命令是率领军队进京勤王护驾,意思是进京保护新君。意味着这是一个好差事,去保护登基之初的新君,无疑是有着拥立之功的。

所以有着这个促进作用,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有着这三个原因老十三才可以掌控了丰台大营。

当然如果以金牌令箭这个决定因素来看,很多人决定老十三能力并不高。

其实虽然有着金牌令箭的因素,但老十三无疑是更重要的。(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可以说夺取老八控制下的丰台大营是非他不可,因为老十三在军队有很高的威望还有着诸多旧部,可以镇得住场子。

如果换其他人就是拿着金牌令箭,在康熙驾崩新君未立之际这个敏感时刻,老八的人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早就把他干掉了,可惜遇上了老十三,只能是成文运被干掉了!

第10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9

四阿哥胤禛能够顺利继位,有两个人是居功至伟的,一个是隆科多,一个是年羹尧。当时隆科多是九门提督,掌管京城的安危,也是康熙临死前任命的顾命大臣,在雍正继位时,隆科多可是坚定的站在了雍正这一边;年羹尧此时是陕甘总督,遏制住了在西北的大将军王老十四的粮草供应,不然,凭老十四手中几十万身经百战的将士,雍正是断不能抵挡的。其实还有一个人,也为雍正继位时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他就是被康熙囚禁长达十年的老十三胤祥。在康熙驾崩、康熙继位那一晚,胤祥拿到了金牌令箭,就往京城丰台大营赶去,凭借着金牌令箭和自己在军队中多年积攒的威信,顺利接管了兵权,为雍正顺利继位来了一个双保险。


有人或许就问了,胤祥被囚禁多年,为什么一出来就能接管丰台大营呢?


首先说下丰台大营,丰台大营是守卫京城的重要军事力量,除了常驻的6000人外,还有3万人的机动部队。这支部队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不光装备优良,训练有素,还有最新式的火器,堪称清朝最精锐的部队了。因为驻守在北京西南部的丰台,故此得名。了解了丰台大营的重要性,就知道老十三为什么一拿到金牌令箭就直奔丰台大营了。


而老十三胤祥之所以能顺利接管丰台大营,主要还是他有金牌令箭,金牌令箭在手就好比皇帝亲临,所有人都必须听命于拿金牌的人,也就是老十三。可是丰台大营的主将成文运是老八的心腹,他肯定是只听命于老八,对老十三是不放在眼里的,即便你有金牌令箭。况且你被囚禁多年,怎么突然就出来了,别人怎么能信服你呢?


这时候老十三多年前带兵打仗的优势就出来了。原来现在丰台大营大部分军官都是十几年前和老十三出生入死的弟兄,也因为跟着老十三,才有了现在的地位,虽然老十三被囚禁多年,但是多年前的感情还是在的。况且老十三还有金牌令箭在手,成文运的如意算盘只得落空,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如果胤禛是让别的人拿着金牌令箭来丰台大营的话,估计就是九死一生了。上面说过,成文运只听从老八的命令,其他人一概不管,即便是拿着金牌令箭他也照杀不误。而其他军官看到一个陌生人拿着金牌令箭来,也不会擅自做主,只会听从成文运的命令行事,所以这时候只有也只能是老十三拿着金牌令箭过来夺权。如果老十三没有金牌令箭的话,估计那些军官们也不会盲目的跟从老十三走,毕竟跟他走就是造反,是诛九族的大罪。在形势不明朗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雍正执政遇到第二次危机时,也就是老八怂恿八王议政,也是因为老十三的出现使得老八功败垂成,而跟着老十三一起来的还有丰台大营的军队。所以即便隆科多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只要丰台大营在手,皇权还是能够以有所保障的。


看到这里,知道了雍正为什么封老十三为铁帽子王了吧!欢迎留言评论。

10

十三爷靠的就是人格魅力!丰台大营很多将领都曾经跟他一起浴血杀敌,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他也没有身为皇子的架子,跟兄弟们同吃同住!也就是说他们不是老十三的门人,而是打心眼里尊敬敬重十三爷的为人,他们都把十三爷当做战场上一起走过来的生死兄弟!所以他们心甘情愿的为了十三爷做任何事情!此等感情得到了升华,是十三爷这辈子宝贵得财富!所以十三爷凭借一身浩然正气就能召唤球以万计的兄弟们!他振臂一呼,丰台大营里众多人就倒戈相向,这一点是其他皇子没有的能力!这也是康熙为了给胤禛登基留下的护驾之人!十三爷凭借此等能力多次让雍正化险为夷!可以说做到为人臣子的本分,当然,个人理解皇位应该是康熙就给他的,但是在他四哥这,他还是让给了雍正,因为他重情重义,知道皇帝不好当,但是他为了大清朝也是不辞辛苦,肝脑涂地,累死了!没办法就是这么重情义,他和雍正俩人创造了康乾盛世!乾隆捡了一个便宜,而康熙晚期留下了一个窟窿,老四和老十三用半辈子去堵这个窟窿,为国为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