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三丰台夺兵这段,精彩纷呈,百看不厌。每看一遍都有新感触,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得不佩服康熙的老谋深算。
除了老十三为何能夺兵之外,还有两个疑点:康熙驾崩后,谁能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谁就能夺得皇位。八爷心腹程文运是丰台大营的主帅,按说他应该早早地去“勤王护驾“啊,却为何一直在那迟迟傻等?老十三来了之后,他又不敢先下手为强先杀老十三,是因为犹豫不决才让老十三反杀的吗?
先说老十三能夺兵,表面上看有三个原因:
第一,很多老兵说过,几个人同生共死过之后,感情比亲兄弟还亲。老十三长年带兵打仗,不少中高级军官都是跟着他在死人堆爬出来的,所以对他感情很深。他又侠肝义胆,如果招呼这些旧部,很多人是很信任他的。
第二,老四提前布局。邬思道拿出一份名单来,告诉他这些是老十三的旧部,让老十三圈出来哪些人可用。接下来,电视虽然没演,但肯定不是圈完,老四就找人喝茶搓麻将去了。肯定会暗地里联络他们,说这是老十三的的意思,再封官许愿。愿意跟他干的,安排好怎么进营,怎么反客为主,怎么杀程文运,反复研究,做好一个周密的计划,保证万无一失。程文运满心以为能扶保八爷登基立个大功,还不知道早已落入别人的地网天罗之中。
越靠近中枢的地方,兵营主帅的权力越弱,丰台大营这种地方,朝廷肯定设置各种机关掣肘主帅,分他的权,免得哪天他一不高兴被策反了,把朝廷一锅端。所以,丰台主帅跟西北大将军在军中的权威没法比,绝对做不到说一不二。
正因为自己不够权威,程文运才不敢擅杀皇子,免得周围跟他旗鼓相当的人砍了他邀功。
第三,老十三亲赴丰台大营。战场上但凡皇帝、主帅亲临战阵,都能让士气大震。一旦老四能登基,老十三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好好给他干,他都看得到,一高兴随便赏点都是自己几辈子也挣不来的好处。看到老十三本尊能让自己的人信心大增,并且拉拢中间派。
有了这三点老十三就能夺兵成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做不到第四点,老十三将很可能失败。
第四点就是:老八阵营中没有一个同样能做到上述三点的人。
如果有的话,他也有一帮旧部,也能提前安排,再加上主帅又是老八的人,肯定能把老十三的人盯防甚至肃清得差不多了,到时候他再一亲赴大营,丰台就姓“八“了。
老八有这样的人吗?当然有,带兵的阿哥一个是老十三,另一个就是老八阵营中的老十四。
老十四也曾长年带兵打仗,后来能出任大将军王,说明他有足够的资历和才能。跟着他出生入死的旧部一定不少。他一安排,八爷又得大将们的心,老四老十三估计就悬了。
然而,康熙任命老十四出任西北大将军王。这样就导致了:
一,让老十四以为自己是康熙暗定的储君,不再一心扶保老八,他们将帅之间离心离德。
他都策反鄂伦岱反老八了,老八就是拿出一份名单来,让他圈出可用之人,他也不干啊。老九老十又没带过兵,拉拢不了大量中层、基层官兵,只能依靠一个不怎么权威的程文运。可大量中高级军官都被老十三布置好了,其余的跟八爷又没什么交情,杀一个光杆司令程文运算多大事?
第二,老十四远在西北,他就算想联络旧部,也是鞭长莫及啊,更别说亲自带兵了。
第三:这也解释了程文运为什么不敢率军围园:如果康熙没死透,他就敢不请朝廷的命令擅自出兵,按明清的制度,掉一颗脑袋都是轻的。就算他敢,他身边的部将也得阻止他啊。他在等待一个能代表皇帝权威的人来告诉他,可以出兵了。所以,老九才要硬闯出去,并不是要调兵,而是要报信。而老十三或老十四出现,既能代表皇帝,又深得官兵信赖,调兵出去是轻而易举的事。
另外想想,康熙为什么要破格提拔本该坐牢的,胤祥的大舅子哥作贴身侍卫,并让他掌管金牌令箭?
所以,老十三能控制丰台大营的官兵,一是因为他自己的资历,未雨绸缪,亲临大营,二是因为康熙为他布好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