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人也是观风测天气的。

中国从秦汉开始就设立观测气象的部门,名称为:钦天监。它类似于今天的气象局。

我国先秦时期就使用风向旗,把旗挂在高杆上测风向。东汉时就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它是在一根高竿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测风向。

我国宋代就发明了雨量器。据《数书九章》记载。雨量器大小统一标准,圆筒直径14厘米,并有铜制的量雨标尺。

古人预测天气主要是靠在长期观察以及总结出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来预测天气。

比如,看云识别天气。《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种,对预示着不同天气的云进行了简单分类。古人还根据云层的薄厚、颜色总结出了一系列天气和气象谚语,如“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再如,根据风来预测天气,“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它说明不同的风会带来冷暖干湿不同的天气。

还有根据动物行为预测天气。像"燕子低飞蛇过道,不出三日大雨到”;像观测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这是天晴的预兆。

民间还总结出了一些有关预测天气的民颜:"月晕风,础润雨",说明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还有"月晕午时风,日晕三更雨”,意思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等等。

古代因为科技落后,只能用这些简单的仪器和凭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来预测天气。

最佳贡献者
2

观风向

风向对于天气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古人很早就开始注意风向,并对风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早有认识,至汉代各种测风工具的发明,人们对风向变化引起的天气有了更多认识。

如《淮南子?天文训》说,什么叫八风?立春时条风到(即东北风),春分时明庶风到(即东方风);立夏时清明风到(即东南方风),夏至时景风到(即南方风);立秋时凉风到(即西南方风),天秋分时闾阖风到(即西方风);立冬时不周风到(即西北方风),冬至时广莫风到(即北方风)。

又如《五杂俎》说:“关东,西风则晴,东风则雨。关西,西风则雨,东风则晴”。“谷风,东风也。东风主发生,故阴阳和而雨泽降。西风刚燥,自能致旱。若吾闽中,西风连日,必有大灾,亦以燥能召火也”。

在民间则有“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等谚语。

观风力

如《抱朴子》说:风高者道远;风下者道近。风不鸣叶者十里,鸣条摇枝百里,大枝五百里,仆大木千里,折大木五千里。三日三夕,天下尽风;二日二夕,天下半风;ー日ー夕,万里风。

又如《开元占经》说:古云发屋、折木、扬沙、走石,今谓之怒风;一日之内三转移方,古云四转五复,今谓之乱风,乱风者,狂乱不定之象;无云晴爽,忽起大风,不经刻而止绝,绝复忽起,古云暴风卒起,作有作无,今谓之暴风;鸣条摆树,萧萧有声,今谓之飘风;迅风触尘蓬勃,古云触尘蓬勃,今谓之勃风;回旋羊角,古云扶摇羊角,今谓之回风,回风者,旋风也;古云清凉温和,尘埃不起,今谓之和风。

在民间则有“东风急,雨打壁”等谚语。

观风时

如《物理论》说:春气温,其风温以和,喜风也。夏气盛,其风熛以怒,怒风也。秋气劲,其风清以贞,清风也。冬气石,其风惨以烈,固风也。在民间则有“开门风,闭门雨”;“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等谚语。还有“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等说法。

听风声

如《开元占经》说:宫日风,当日雨;徵风,三日雨羽风,五日雨;商风,七日雨;角风,九日雨;但依日数得雨,皆解

感风湿

在民间有“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等谚语。

除此之外,观虹、雷电预测天气总结也非常多。如《开元占经》卷九八中有:“虹见,雨即晴,旱即雨”,“久雨虹见即晴,久早虹见即雨也”。民间有雷电“东闪空,西闪丽,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等谚语。

现代气象科学研究表明,一种天气现象与另一或另几种天气现象之间既存在必然关系,也存在或然关系,如下雨必然与云有关系,可以说无云不雨,但有云则可能下雨,可能下雪、可能下雹或可能无任何降水,那么人们只要对雨云、雪云、雹云和无雨云进行长期观察和总结,就可以通过云的变化来预测预报未来天气、气候变化。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比较普遍掌握了这些预测预报方法。

综上所述,所以答案是“能”

3

能,古人用风标定风向来判定天气。

4

武王伐纣时,姜子牙等人就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能力,三国中诸葛亮也是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能力,这就是,五行八卦,易经演变出来的,神奇而又高深莫测。知天文知地理,知未来,知生死。

5

能,风的大小,时辰,方向,都是可以预测天气的,尤其是节气变化时,风的变化更明显

6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