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呢,其实是有一定的依据,但是并不是完全,仅仅是个别现象。

这个说法是出自于法国的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文献里也有),1941年,德军向莫斯科进攻的途中的一个德军军医海因里希·哈珀的意见,那会儿天气热,德军战线长,补给有一定的问题,他对于德军士兵的提议是,进攻之前6个小时不要进食,避免受伤之后,腹部出血由于食物残渣引起感染,增加死亡的风险。这个说法是有,但是仅仅是个例,而且提议的是前几个小时别进食,并不是饿肚子。

(字幕凑合看,应该能看清)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问题,打仗是个非常消耗力气的活,饿肚子根本没法打仗,跑都跑不动,谈何上战场呢?上面那个情况,也仅仅是个例,他当时受限于的条件有限,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实际上,作战之前,肯定要吃饭的,有些战斗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响,没准饭碗刚端起来对方就冲上来了,你也不能现扣嗓子眼把饭吐了吧?有的战斗一打就是几天,这几天时间你不可能不吃饭,你要是不吃,只能说明你没吃的了。

一般来说,有计划的进攻,提前都会吃饭的,不吃饭的情况很少见,当然,也不会吃饱了,吃的撑了去上战场。吃饭,也是战前准备工作的一项。等吃完饭,检查武器,清点弹药,这时间也都过去了。另外,一战那种堑壕战的话,那就是一直在战场上,动辄几个月,吃饭,是必须的,不光吃饭,你还得做饭。

饥肠辘辘的士兵根本没法打仗,体力跟不上,体内能量追不上消耗的能量,万一打仗的时候低血糖了咋办?这都是很直接的问题。

战争中,各国都在准备各类型的口粮,美军这种土豪级别的,弄出来各个类型的,适用于不同环境下使用的,意大利二战中简直就是BUG的存在,这么做,为的就是保证士兵战斗力,别说冲锋的时候,逃跑的时候力气总要有吧?至于不吃饭,很少存在。

最佳贡献者
2

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让士兵饿肚子的道理,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一支饥饿的军队,根本无法负担高强度战场上的活动。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种说法,认为部队会故意让士兵在上战场的头两天饿肚子,这样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还能“保守后勤秘密,避免敌人侦察”,乃至于“避免饱食导致士兵困顿”。

这其实都是无稽之谈,凡是在部队当过兵的都知道,决定部队战斗力的就是后勤,没有人有资格克扣兵粮,让士兵故意饿肚子,也没有人有权力试验什么“刺激肾上腺素分泌”,顶多是没有条件吃饱。

至于“避免饱食困顿”,也许军纪败坏的封建军队确实有这个问题,但一支具备职业精神和钢铁意志的军队绝不应该存在这种问题,只有严守岗位,各司其职。如果出现了这种问题,那么必定责任不在“给士兵吃饱饭”,而是这支部队存在思想、训练、军纪的严重毛病。

还是那句话,当过兵的都知道什么叫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随便一场高强度的作训,一天下来汗能滚到鞋子里挤出来,两天下来连屁股膘都掉没了,三天下来嗷嗷喊饿,那真是到饭点就有胃口。啥?没胃口?排长冷笑一声——那肯定是没练到位。

不说别的,就说那抗洪抢险,地方不是支援泡面么?许多人说泡面这东西好哇,简直是完美军粮,又顶饿又能补油水,热乎乎的超爽。

而实际呢?靠这玩意儿吃不饱,那面汤喝下去撒泡尿马上就没了,那点面也根本顶不住消耗,人也都快累垮了,没工夫也没条件一碗接一碗的吃。后来听说有个战士回去后连吃了20多个白水煮鸡蛋,旁边人都吓傻了,他就回答一个字——饿。

你说,这还能故意让士兵饿吗?除非蹲着不动,否则真上了战场不定出多少大胃王,部队必须不停的进行高强度的补给,不然没多久人就得从消耗脂肪能量,变成消耗肌肉了,完全是影响战斗力。

当然,战争真的打起来,部队缺衣少粮的时间会相当多,一支不能挨饿的军队也不会是顽强的军队,只是没有必要特意让士兵挨饿而已。

3

战士上战场之前非断粮的情况下是不会饿肚子的,并且还要吃饱!因为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都会消耗极大的体能,就拿古代的步兵来说,手里的冷兵器都重的,比如说:冷兵器军迷们热衷谈论的“唐代陌刀”,根据精确推测,重量在30公斤左右,合60多斤!为啥做成这么重呢?就是让它有重力,这样抡起来时才能有“重力加速度”的效果...可问题是60多斤的武器有几个人能抡动10分钟?不吃饱哪有力气?到了明清时期,普遍使用的“雁翎刀”或者高档的“绣春刀”重量在1.2~1.5公斤,重量也就大为降低,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人使用了。

到了近现代火器出现之后,虽然武器装备的杀伤作用和破坏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士兵所消耗的体能却没有降低,比如说:徒步翻山越岭、装炮弹,扛弹药、维修武器装备...这些“铁家伙”都是非常沉重的,就拿89式重机枪组来说,供弹手要背负三个50发的12.7毫米子弹的弹箱、手里还要提一个,一共是200发子弹,一发12.7毫米子弹重131克(钢壳弹)200发就是26公斤多一点,再加上铁皮弹箱、扛架...总重量在28公斤,还要完成5公里徒步越野,我们普通人想一想就会心里发怵!所以,为了保证体力就必须要吃饱才行。

但是,这个吃饱并不是指临战之前吃饱,而是在开战之前几个小时,从军事医学的角度来说,人在吃完饭30分钟内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消化系统的运动,因为食物进入到胃、小肠,大肠、肝脏...这些器官都是在运动的,这个时候人在进行激烈运动会干扰影响消化的,搞不好会得“阑尾炎”或者“胃下垂”,严重的会导致肝脏破裂!所以,除非特殊情况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战士的身体健康,都不建议吃完饭马上就进入到出发阵地,还有就是吃完饭之后血液会集中在消化器官,会造成一部分人大脑缺氧,为啥我们有些人吃完饭之后就昏昏欲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战士要是昏昏欲睡、精力不集中在战场上是非常危险的,你的视觉、听觉...甚至是“第六感官”都处于半休眠状态怎么去判断战场形势?所以,不能吃完饭马上去打仗。

一般来说部队吃饭是在进攻前的3~4个小时,这个时间足以食物消耗,因为过来这个时间精力和体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其实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是这样的,早上6点吃饭,到9~10点钟精神和体能都是最好的,当然战士们也是一样,而且3个小时之后大小便该排完也都排完了,这样就会轻装上阵。

所以,古今中外士兵们上了战场并不是饿肚皮与敌人厮杀,而是战前的某一时间吃饭,达到了体能和精力最佳状态后才能出发。

图一是:乾隆御制“天字十七号”腰刀(仪仗使用的)重量1.3公斤。图二是:是我军89式重机枪班组,可以看到供弹手背负3个50发弹箱,手里还提着一个。图三是:我们熟悉的“锅盔”,它就是秦朝军队的野战口粮,流传至今。图四是:法国军队的野战口粮,其实罐头最开始就是以军用食品面目出现的,当时拿破仑皇帝希望得到一种可以长时间保存,并且不宜腐败的军用食品...罐头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