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狂妄无知的投机小丑:贪心糊涂送了命的许攸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许攸是三国时代中前期的一个关键人物,决定了官渡战役的胜负。这是一个有才能,但狂妄贪婪的小人。最终因为自己的独特性格,被曹操杀掉。听萨沙说一说吧。
他本为袁绍帐下参谋,并为袁绍献上过不少奇策妙计。在官渡之战最为紧张的对峙时刻,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对袁绍怀恨在心,连夜投到曹操的帐下,并带去了乌巢存粮和袁军口令等关键情报,为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并击败袁绍立下了大功。不过,卖主求荣的许攸并未能得意多长时间,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后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屡吐狂言,最终因有人告发而被处死。
有些人觉得曹操这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而且心无容人之量,仅仅因为几句狂妄的话便痛下杀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劳。其实,曹操真的是因为气量狭小才杀的许攸吗?曹操一代伟人,无论心胸气量是三国时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统一大半个中国的伟业。别的不说,就连张绣这种就曾经先降后叛,身上背负着他老曹家好几笔血债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记前嫌,难不成许攸几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实,许攸之死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因素考虑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仅仅是因为他居功自傲的行为。
据史料记载,许攸字子远,少年时代便进了东汉政坛为官,与袁绍、曹操等人交好,并参与了很多的政治活动。董卓乱京过后,许攸跟随袁绍到了冀州,成为其帐下谋士,在袁绍与公孙瓒开战期间曾力劝袁绍与曹操结成联盟,免除了两面作战的后顾之忧;到后来袁曹两军对峙官渡之时,又曾献计轻骑突袭许昌,断曹操的后路……应该说,许攸这个人还是很有几分才能的,他知进知退,形势判断准确,而且颇具谋略水准。然而,许攸的才华水平也仅限于此,他终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人品也不咋样。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早在汉灵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许攸就曾干出过类似于董卓的“换皇帝”之举。他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公周旌等人密谋要废掉灵帝,改立合肥侯,还劝曹操一起参与起事(曹操未同意)。事情败露过后,王芬等人畏罪自杀,许攸则背着谋反的罪名亡命江湖,躲避着朝廷的追捕……只是后来灵帝病死,何进立少帝摄政,十常侍乱宫,董卓进京……东汉朝廷像戏台子一样,台上的大戏一部连着一部,各方势力都在争权夺利,哪里还有空去理会许攸这种逃亡在外的小人物?许攸也借此机会摘掉自己“朝廷钦犯”的名头,投到袁绍麾下为谋士,要不然这顶帽子要压得他永世无法翻身。
其实在袁绍的麾下,许攸还是比较得重用的,地位与沮授,田丰,逢纪等人相仿,也是最高决策层中的一员。关于乌巢存粮的地点和守备情况,许攸都了如指掌,这可是袁绍集团的最高军事机密,这说明他确实参与了集团内的最高核心事务。然而,许攸领着袁绍薪俸的同时,又纵容家人在袁绍的领地上犯法,为自己贪污钱财中饱私囊。在家人的违法行为被铁面无私的审配发现并逮捕后,许攸心中不忿,觉得同僚很不给他面子。再加上所献的计策并未被袁绍所采纳,令许攸感到自己已经在主公面前失宠。于是,他又带着在袁绍军中所知的情报匆匆投靠曹操,希望能在曹操麾下换取自己的地位……
说白了,许攸所一直在做的都是投机,而且这一次他确实投对了人。许攸的到来使得曹操倒履相迎,他带来的情报令曹操在原本并不占优的官渡对峙中逆转取胜。随着乌巢的粮草被烧,原本军力和后勤占优的袁绍大军也迅速崩溃,仓皇中逃回冀州。这时候的许攸应该怎么办呢?最聪明的做法是,好好在曹操帐下打工,为其出谋划策,并利用自己家族在北方的影响力,为曹操收服北方四州做好应有的工作。同时,许攸还必须要保持谦和的为人和圆滑的行事手段,毕竟在河北人士看来,他的脑门上刻着“叛徒”二字。虽然当着面不敢指责他干卖主求荣的事情,但私底下肯定会在背后戳着他的脊梁骨痛骂。
然而,许攸却自峙功劳高,觉得曹操能打败袁绍拿下冀州,都是靠他许攸一人。他眼中完全没有“低调”二字的概念,反而还越来越轻慢和骄狂,就连对主子曹操,许攸也是毫不避讳自己的态度,经常在公共场合称大呼其小名……曹操虽对此颇有芥蒂,不过也没有到下手除掉的地步,觉得许攸也不过就是一介爱口出狂言的儒生,念他之前有功便不跟他计较了。不过,许攸继续纵容家人贪赃枉法,毫不客气地为自己的家族索取利益,在家族势力范围内有包揽地方大权,甚至有了拥兵自重的趋势,这点就很难为曹操所容忍了。是的,老曹已经对许攸动了杀心,但又怕背上“害贤”和“杀功臣”的罪名,所以这事对他来说很难办。曹操一直在等待机会和理由,终于等到有人告发许攸,等于是给了老曹一个台阶下,就可以毫不留情地对许攸痛下杀手。
靠着投机起家的许攸,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投机举动上。其实投机二字并非是贬义词,三国时代稍微有点名气的人都多多少少玩过投机这套把戏。关键在于,投机也需要对于形势的把握和判断,不然就迟早玩完,而许攸恰恰是不明白这一点的。在官渡相持的时候,许攸的利用价值是无限大,而官渡之战过后,他的价值就明显降低了。这个时候许攸明显是高估了自己,高估了自己和曹操曾经的旧识关系,高估了自己在曹操麾下的作用,高估了自己之前的丰功伟业……对于政治家来说,你以前立下多少功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你能为他创造多少价值。一旦你带来的危险大于你所能创造的价值,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除掉你。只可惜,死到临头的许攸还是没有想通这一层厉害关系,他不明白为什么当初他立下那么大的功劳,曹操那么欢迎他,甚至在历史上留下了“倒履相迎”的佳话,最后结果却是这样……
官渡之战以前,荀彧就曾评论过袁绍麾下的众谋士,其中给过许攸一句“贪而不知”的评价,大概意思是指许攸贪图利益,虽然有一定才能,做事却不够明智。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这四个字的形容十分贴切,许攸真的是贪功,贪名,贪财样样占全,空有一些才能在身,做事却完全不知道分寸。所以说白了,许攸热衷于投机,却并非是个成功的投机者,甚至连投机小人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一“投机小丑”。对他这样的人来说,身首异处的结局是必然的,问题仅在于迟早而已……
PS:《三国演义》上说,许攸是因为和曹操的首席护卫许褚起了冲突,被后者一怒之下杀死。当然这只是小说的剧情,在《三国志》中只提到有人告发许攸的行为,却并未指明是谁。不过,书中许褚说的那句:“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却是很好地代表了老曹军中上下(包括曹操本人)对于许攸这号“恃功狂放者”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所以,演义中的曹操在得知许攸被杀一事以后,也没有处罚许褚,只是在口头上“深责”之,完全是心照不宣的态度。之后,曹操还要以公候之礼厚葬许攸,并在许攸的葬礼上痛哭流涕,絮叨以往旧情,表示不忘之前官渡之战中所立下的功劳等……当然,曹操的目的不过是借此机会,在天下人面前再炒作一次,表达自己的痛失贤才的遗憾,以笼络人心。说白了,这也就是一场带有政治性质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