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当今的世界级大国。但作为国家,俄罗斯的历史并不悠久。直到中世纪晚期,俄罗斯才异军突起,之后三四百年里纵横亚欧大陆,拓地2000万平方千米,一跃成为全球第一领土大国。
当然,光有农业生产也不行,东欧地势平缓,自古就是游牧势力驰骋的草场。游牧骑兵是农耕文明的天敌。这种情况下,即便东欧平原孕育了若干农耕小国,但在游牧文明的压制下依然难成气候。
不能压制游牧文明,东欧农耕小国就不具备壮大的空间。
俄罗斯早期就面临这种困境。当时的东欧平原乃是蒙古金帐汗国的天下。在蒙古铁骑的压制下,莫斯科公国等罗斯系农耕小邦毫无抵抗之力,只能老老实实做附庸国,日子并不好过。
但热兵器时代来临后,形势顿时反转。热兵器的出现和普及,颠覆了游牧骑兵的传统武力优势。并且热兵器的研发与制造,又依赖于强大的物资资源支撑。这种情况下,拥有更强财富创造能力的农耕文明,凭着热兵器的加持,终于逆转了游牧文明对东欧的主导。这种变化折射到现实层面,就是莫斯科公国取代金帐汗国,成为东欧的主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俄罗斯帝国。
不过,虽然称霸东欧草原,但这个阶段的俄罗斯,即便是在欧洲也只是个二流而已。毕竟,东欧的环境还是太差了点。虽然现在的人类已经可以对它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但程度上依然无法与西欧南欧那些气候温和的传统文明区相提并论。再加上东欧平原也远离地中海与大西洋贸易圈,所以也无法通过大规模的商业聚敛财富,充实国力。基于这种逻辑,如果仅仅只有东欧平原,近代的俄罗斯别说追不上英、法、奥匈等传统欧洲强国了,就连衰落的奥斯曼,也未必能压的过。
但对亚洲板块领土的疯狂拓展,扭转了这种局面。通过对北亚、中亚大片疆土的拓展,俄罗斯地缘实力猛增,由此拥有了跟欧洲传统强国并驾齐驱的本钱。
而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中、北亚土地的价值愈发凸显:
第一是开发潜力逐渐提升:
随着工业,特别是机器化大工业的兴起,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随之大增,这意味着中北亚这些在传统农耕时代受文明发展水平所限,无法大规模开发的区域,由于人类技术水平的升级,如今也能够被开发,或者开发的程度有所提升。
此外,工业文明条件下,对财富和资源的定义标准,与传统农耕文明条件下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农耕文明条件下,由于人类的基本生存资料——食物普遍匮乏,所以当时对财富、价值的定义,很大程度上与粮食是挂钩的——拥有的粮食越多,就证明越富裕。但在工业文明条件下,温饱已不再构成大的困扰,食物仅仅是一种容易获得的维生资源,其蕴含的财富价值大不如前。满足人类更多、更高级需求的工业品,以及工业制造能力,慢慢变为定义实力、财富的新标准。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石能源的支撑。俄罗斯的中北亚版图虽然农业潜力不行,但地域辽阔,,化石能源储备丰富——这搁在农耕时代就是垃圾,但在工业时代那可是实打实的宝贝!而且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交通工具、设施不断发展,所以中北亚资源在开发出来后可以比较方便的通过铁路、公路运到生产基地,融入到俄罗斯的整套工业体系中。
此外,中北亚在地缘上的战略价值,也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而不断凸显。
农耕时代,鉴于人类整体文明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当时的人类文明,事实上是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孤岛格局。高山、大河、海洋、沙漠、这些地缘阻断不仅断绝了各地缘板块文明体系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有效削弱了它们彼此间发生冲突的风险。
但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人类交通信息水平大跃进,天然地缘屏障在阻断人类交流方面的能力大不如前,这样一来,文明在相互融合的同时,利益冲突也随之加剧。
这下中北亚的地缘价值出来了。以此为基地,俄罗斯得以吧自身之利益触角延伸至东亚、中东等亚洲传统富裕地区,然后凭着欧洲文明在工业时代的先发优势,打败伊斯兰、华夏等传统亚洲强势文明,进而将原属于它们的利益空间夺为己有。
总而言之,俄罗斯通过对中北亚广袤领土的战友,奠定了自己的大国基础,并逐步发展,在苏联时代最终成为与美国并立的超级大国。
回过头来看,俄罗斯还真不简单。毕竟当年它开始向中北亚进军的时间,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前了一两百年。这等于说,俄罗斯对中北亚的征服,大多完成于农耕时代,而在当时的视角下,这些地方真的是没有价值。
为什么俄罗斯可以看破时代变革的先机?
其实这还真不是俄罗斯慧眼独具,目光深远。在某种程度上,这倒是一种秦穆公称霸西戎式的无奈。
毕竟以当时俄罗斯的国力,以及东欧平原的地缘潜力,并不足以与欧洲抗衡,甚至与近东的土耳其博弈都略显吃力。正是由于向西、向南拓展的艰难,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将战略视角调整向东——虽然相较于成熟发达的近东和欧洲,北亚当时还是一片荒蛮之地,没太多的油水(早期俄罗斯经营北亚的主要获利方式,是把当地动物皮毛卖到欧洲),可是征服难度方面,北亚的蒙古部落也比近东、欧洲的成熟文明国家好对付的多,征服难度却也相应的低很多。
可万万没想到,时移世易。俄罗斯的这种向东拓荒,正好踏上了人类由农耕向工业转型的节奏。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荒土一般的中北亚摇身一变成为藏宝库,让俄罗斯意外的享受到了板块价值提升带来丰厚红利。
这就是撞大运,中彩票!俄罗斯的拓荒,好巧不巧让自己成为站在风口的猪,稀里糊涂的,成奠定了自己大国伟业的战略基石。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幸运背后,其实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中北亚地缘价值被集火,从昔日的荒土,摇身一变成为大国基石。
只是,因为自身的结构性缺陷(当地不具备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工农业条件),这块“大国基石”本身不具备自成一体的条件,命中注定只能沦为周边地缘板块的附庸。以东欧为核心的俄罗斯对中北亚的征服和笑话,就是这种地缘逻辑的体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惋惜的当属中国。当时农耕时代的中国,非但综合国力远胜俄罗斯;地缘关系上,至少北亚三大次级板块中的两个——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跟东亚大陆的地缘关系,要远超俄罗斯的本部东欧平原。在人类文明征服全球的过程中,至少这两个板块,中国比俄罗斯更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当然,鉴于欧洲率先实现了工业化转型,中国却长期限于农耕巢窟,北亚最后落入俄罗斯之手,也是符合逻辑的。
可关键在于,北亚的俄罗斯化,并不是这种弱肉强食的结果。倘若说19世纪俄罗斯抢夺外兴安岭、库页岛还有巴拉喀什湖以东等地,尚能够解释为当时中国衰落,可北亚的大部分地区,却早在19世纪,在中国整体国力依然远胜于俄罗斯的时候,就已经经由尼布楚、恰克图等一系列条约,被拱手让给了俄罗斯——虽然这种“让”,算不上是弃土(当时的北亚都是荒蛮无主之地,虽然有些部落通过朝贡体系跟中国有交流,但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对当地进行过什么实质性的管理),但起码,这也相当于中国主动退出了对北亚的竞争。
在17世界代表中国的大清王朝,为什么会主动放弃北亚,将其拱手让给俄罗斯?很多人会下意识的将此归咎于清廷的短视与愚昧无知。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说到底,清廷这么抉择,还是是跟农耕文明环境下的中国国家结构,以及地缘政治环境,存在直接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接下来的《地缘政治:中国为什么会主动“放弃”北亚》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01章——俄罗斯之第3节,对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朋友,请用手机搜索订阅微信公众号:云石,收看云石全部地缘政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