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著名大臣,他一手创办的湘军,对日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李秀成,则是太平天国后期,支撑起衰弱的太平天国的将领之一。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占有的分量非常之大。在太平天国衰弱之时,仍然能带领太平军获得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正是有李秀成这样的将领在。因为天京事变而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才没有那么快的走向衰亡,而是又延续了好几年。

李秀成被太平天国封为忠王,同时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的他,在清朝黑名单上所占的地位绝对不低。像他这样地位出众的“反贼”,照理来说,应该是要押解进京,进行具体的审问之后,再斩首示众的。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李秀成写下自供之后不久,不能押解进京,曾国藩就提前将他杀了。

对于这样一件事情,后世人保持有很多疑问。对于曾国藩有这样的一个做法,也做出了许多的猜测。

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的是李秀成在被俘之后,曾经向曾国藩投降。表示敬佩曾国藩,希望能够投靠曾国藩。

看《李秀成自述》,里面的确存在有对曾国藩极具奉承的言语。如:“久悉中堂恩深 量广,切救世人之心,玉驾出临瑶。”,“我见老中堂大义恩深,实大鸿才,心悔莫及。”

如果只有这样,也没什么。关键是在曾国藩家族中流传有一个说法,说的是李秀成在投降之后,曾经便是愿意拥戴曾国藩自立为王。“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

曾国藩那个时候的处境,的确非常的尴尬。曾国藩开办团练,创办湘军,是清王朝在面对内外压力之下,无法从容应对之时,特别开的特例。地方开办团练,虽然是清朝统治者自己放宽的限制,但是等局势差不多稳定之时,统治者又会怎么想呢?

曾国藩所创办的湘军,是最早办团练的那一波。而且势力非常强大,后来李鸿章创办淮军,也是在曾国藩分了一批湘军过去,才能迅速的办成的。

对于地方团练,是个人都知道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想要依靠这支力量,安定江山,镇压内部反叛,抵抗外国侵略。但是这笔力量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始终是不放心的。曾国藩手中掌控着这支力量,自然受到朝廷的忌惮。

在攻陷武昌后,曾国藩短时间内收到过两封圣旨,一是封曾为湖北巡抚,二是下令撤封。湖北巡抚的位置还没有坐热呢,就被撤封了。要说曾国藩不知道朝廷在忌惮他,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曾国藩是傻子。但是曾国藩是吗?显然不是!所以如果李秀成真说过辅助曾国藩当皇帝的话,那么曾国藩急急忙忙将他处决也就说的过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实际上曾国藩在诱哄李秀成写自供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提前杀他的打算了。“昨夜承老中堂调至驾前讯问,承恩惠示,真报无由”,这说明曾国藩一定是给了李秀成说明承诺,或者说是希望,所以李秀成才有这么一种说法。

但是在拿到李秀成的供述之后,曾国藩与赵烈文商议,赵烈文说:“生擒已十余日,众目共睹,且经中堂录供,当无人复疑,而此贼甚狡,不宜使入都。”这并不仅仅是赵烈文一个人的想法,实际上也正是曾国藩心中所想。

关于李秀成后代的说法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不可信的。明确知道的一支,李秀成的次子忠二殿下李容发。在江西被俘之后,被湖南巡抚陈宝箴收养,后来娶了一个婢女。但是按照一般被抓住的反贼后代,沈葆祯奏章中说“监禁,俟岁满后按例处置”。也就是说,先是收禁,年满十二岁之后,就阉割给功臣为奴。

按照这种处置,如果李秀成后代没有侥幸逃脱的人,那么自然就没有后代了。

最佳贡献者
2

李秀成,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被封“忠王”。天京城破之后,李秀成保着幼天王出逃,因幼主坐骑有疾,遂把自己的马匹让了出来。你想大将失去战马,如失双腿,在“敌众我寡”的重围中李秀成被捕也就不足为奇,但此人忠心可见。 坊间有种说法:李秀成被俘后向曾国藩投降,曾杀之。对李秀成投降说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在天京被围之时,李秀成在比较敌我力量之后曾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洪大怒,叱责道:“要走你走!”李秀成最终没走,而是选择了与天京城共存亡。像这样的忠义之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即使被捕也不会可怜兮兮地跪地求饶。后来,李秀成被曾国藩凌迟处死,这又是为什么?我想忠王之死只能归咎于他的热心肠恰好贴到了文正公的冷屁股上。 李秀成的热心肠是什么?就是反清大义。忠王出身贫寒,跟随太平军十四年,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是真正从士兵升上来的,对满清统治者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忠王被捕后,在和曾国藩的直接对话时,总要讲一些反清的大道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规劝曾国藩反戈一击,灭清称帝,即为曾设想,也为自己活命做最后的努力。而曾国藩的冷屁股又是什么?就是怕满清统治者对自己的不信任。这个不信任是由来已久的。曾在初克太平军,攻陷武昌后就已显露。当时咸丰帝在曾攻陷武昌后,短时间内曾先后下过两道谕旨:一是封曾为湖北巡抚,二是下令撤封。曾国藩屁股还没坐热就什么也不是了,对于此事曾是聪明人,他知道朝廷即在利用他,又在防范他。至于说曾想不想“黄袍加身”,那只能问曾本人了。但曾知道自己虽然拥兵自重,但一旦称帝,有多少胜算他还是没把握的,首先左宗棠就不会跟他走,还有胡林翼、彭玉麟等都不好说。曾国藩毕竟不是冒险的人。 “匹夫一呼百应,非朝廷之福”,曾国藩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天京攻陷,自己被人告发侵吞太平天国财富的事情尚没有眉目,此时再传出自己要称帝的消息,岂不是百口难辩。尽管一世英名算不得什么,但身首异处的风险曾是不愿意承担的。于是。忠王李秀成苦口婆心的“为曾设想”无异于把曾往火坑里推。曾国藩不敢怠慢,更不敢把太平天国这样一位重要的领袖向皇帝献俘,以免节外生枝,被李秀成的反间计得逞。于是,在谈话后的翌日就急匆匆地把李剐了。 忠王之死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除了当时社会大环境的使然,在细枝末节上怪只能怪忠王没有揣摩清曾国藩的心思,把自己的一副热心肠硬是往曾的冷屁股上贴,最终落得一个死字。

3

历时两年多的天京保卫战失败后,曾国藩俘获了当时湘军所能俘获的太平军最高级别将领和最高威望领袖李秀成。对于这样一个特殊人物的处置,正常的做法是等待最高指令。

事实上,当时清廷也已下旨命曾国藩将李秀成押送北京。因此,正常情况下曾国藩实在没有必要冒着抗旨和专擅的风险,借口李秀成“甚狡”、“不宜使入都”,私自在南京处死这个朝廷点名要的“逆犯”。

即使曾国藩原本就决意杀死这位多年来给自己制造太多麻烦的对手,那么他也完全可以将李秀成的被俘运作为毙杀来上报朝廷,而不用等到李秀成写出“乞降”的自诉后,再匆匆将他处死。这事办的怎么看都有点杀人灭口的味道,不由得人们不猜疑李秀成在写作自诉的那几天时间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让深谙保身之道的曾国藩只能选择就地速杀之。

其内在鲜为人知的原因,或者说当时曾国藩内心的考量,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他必须为降低自身及家族的风险,而做出伤害最小的选择。身为当世大儒,他肯定在《史记》中读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之语。身为满清朝廷中的汉人大员,曾国藩对年羹尧的前车之鉴也肯定颇有一番记取。身为数十万胜利之师的主帅,这位只差向前一步的曾侯爷也已有了“烛光斧影”的寒意。

曾国藩私自处决陈秀成的杀心,便是源自于这位“伪忠王”乞求般的劝进,他自愿收拢太平军余部助曾国藩取代满清,助曾国藩干成天平军未竟的大事。

所以,在自己的掌控下杀掉这样一位“贼心不死”妄想拉自己下水的“逆首”,能够将“劝进事件”可能在清廷中引发的舆论危害扼杀。即便事后有关的劝进流言流进京城,自己身为封疆大吏亲手杀“逆首”在先,而后又主动请求裁减湘军的既成事实,也能让清廷的“主子”了然自己是一个心有敬畏、没有非分之想的可靠臣僚。

曾国藩私杀陈秀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借机杀退身边人要给自己黄袍加身的心思。九弟曾国荃,僚属彭玉麟、赵烈文、王闿运等等许多人都有跟随曾国藩求取更大富贵的心愿,他们明里暗里试探,只等曾国藩点头便就要踩着天平天国的废墟去造满清的反。而手中的天平军大佬陈秀成,不仅出乎意料地乞求归降,更是拿出一片诚心要号召太平军余部助曾国藩取代满清,简直是如虎添翼。

但曾国藩显然是理智的,陈秀成这种情势下的诚心有几分靠谱且不论,帝王之路的艰险也不说,单说成为帝王后对子孙后代的福祸,就已足以让这位讲求处世之道的大儒打起退堂鼓。

所以,曾国藩宁可抗旨,也要亲手杀掉陈秀成,另一层意思就是向身边人表明心志和示警:陈秀成虽是朝廷点名要的人,但犯了我的忌讳,一样照杀不误;你们要是在这等事上有过火的言行,那就想想后果吧!

4

谢邀。

曾国藩杀了李秀成,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按照清朝法律,李秀成作为叛军的首领,必须处死。曾国藩是信奉儒家思想,又严法治军,他不可能,也不敢违背这一条。

其次,当时曾国藩手握重兵,尽有江南之地,朝野颇有流言说他可能拥兵自重。甚至李秀成也在审讯时劝告曾国藩起兵造反,类似姜维劝钟会之计。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必须杀李秀成以表明心迹,否则会引起朝廷猜忌。

其三,当时太平天国还有数十万残部(包括盟友捻军等)分布各省,李秀成作为当时太平天国头号名将,极有号召力。若不将其尽快处死,别说被其部下救走,单说外地的太平军以李秀成为号召继续起义,也够曾国藩头疼。杀死李秀成,免得夜长梦多,可以斩草除根。

最后,曾国藩杀李秀成也有一点英雄相惜的味道。清朝刑法残忍,李秀成被俘后已经被曾国荃酷刑折磨,若是押送北京,可能被凌迟处死。而曾国藩实际上是将李秀成斩首的。这也算给他一种比较体面的就义方式。

5

李秀成是天平天国的重要将领,被洪秀全封为忠王,在太平天国后期,尤其是“天京内讧”后更是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天国的许多大事都有他来拟定,他精明能干,懂军事,会调兵遣将,苏杭等军事重镇,都是由他亲自率领军士打下的,而且李秀成痛击过外国侵略者,就是华尔洋枪队进攻上海青浦时,李秀成率兵保卫上海,而且包括安庆保卫战他率军救援,天京保卫战他是核心总指挥,曾国藩的湘军围困天京两年多时间,李秀成都拒不投降,他忠君爱主,对洪秀全更是死心塌地的效忠,洪秀全死后,他是托孤大臣,一心一意想辅佐幼天王突围天京,但后来被曾国荃所抓。

李秀成从小就跟着洪秀全起兵反清,了解天国的发展史,而且他在南征北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很多太平军将领都佩服信任他,况且天京陷落后,天平天国的侍王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有十多万人在江西,而且都是效忠李秀成的,所以李秀成在天平天国威望高,本事大,而且死心塌地的和朝廷对抗,如果曾国藩不杀他,后患无穷。所以李秀成在狱中写完自述和太平天国的发展史后,在1864年8月被曾国藩杀害,年仅四十二岁。

6

对李秀成先诱骗,后诛杀,不少人因这事将曾国藩视为伪善厚黑之人,其实这有些苛求曾国藩了。

深陷其中难言圣,置身事外方显真。换是其他任何圣贤,只要面临曾国藩当时的处境,恐怕李秀成都难逃一死,而且必须还得是速死。

一切只因为李秀成触及到的必死大忌不是一个两个。

先说他触及到的第一个必死大忌。

现在有些大佬喜欢说这么一句话,有些能人,不把他关在适当的笼子里,他的能力就是破坏力,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强。

这所谓的“有些能人”指的是哪类人呢?

降将或者野心家。

毫无疑问,李秀成就是这样一位有契机就能呼风唤雨的降将。

说到曾国藩决意要杀李秀成,有一幕很有名。

金陵城破后,曾国藩到曾国荃大帐,第一件事就是审讯李秀成。见面之后,曾国藩用他那老辣的攻心话术很快就将李秀成搞成了一个降人,然而就在成功拿下李秀成的同时,曾国藩无意间又看到了另一幕。

审完李秀成,湘军部将赵烈文正押着太平天国投诚过来的陈德松刚好经过曾国藩这里,于是曾国藩就把这个也是王的陈德松叫了进来。哪知道,陈德松进屋见到李秀成,当即就施了跪拜大礼,嘴里还虔诚地直呼:忠王殿下——

这一幕让曾国藩见识到了李秀成在太平天国中的恐怖威望。倘若果真把李秀成放了,只要他振臂一呼,那得是多大的号召力。

如此眼见为实,这样的人怎能不杀。

接着说李秀成触及到的第二个必死大忌。

在残酷的风云争斗中,有一条残酷的潜规则,一个能揭开谜底的人,多半会在谜底未揭前被干掉。很不幸,李秀成就是这样一个能揭开谜底也注定将被干掉的人。

他能揭开什么谜底呢?

主要是两点:一、天京城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攻破的?二、天京城是否存在传说中的“圣库”?

在当时,因为缺失对方的权威说法,一切只能以曾国荃的说法为准,毕竟他是攻城破城搜城的第一负责人。那曾国荃的说法是怎样的呢?一、湘军破城是血战,守城的太平军有十多万之众,城破后被悉数杀毙,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二、天京城绝无传说中的圣库,打死也没有。

但在李秀成口头以及书面供词中,曾国荃的脸却几乎被打肿了。

李秀成口头告诉曾国藩,破城时,城中军民不过三万,太平军兄弟最多一万有余,其中大部分已病饿倒下,能守城者,只有三四千而已。

三四千之敌被曾国荃篡改成十万之众,如此谎报战功,朝廷知道了会作何感想?

再说圣库,李秀成在书面供词中称,天京城里有圣库一座,系天王私藏,另王长兄次兄各有宝库一座,传说里面有稀世珍宝,但我未见过。

比起第一条,第二条就更要命了,要知道,当时朝廷上上下下几乎全在盯着这笔可能存在的钱财,李秀成如果活着,那曾氏兄弟以及湘军私抢私藏巨额财富的罪名必将坐实。

既有虚报,又有不报,既有心虚,又有手脚不干净,任凭什么样的圣人来面对曾国藩的现实,李秀成恐怕都得赶紧去死。

说到这,提一句曾国藩,曾文正百分之八十是俗人,百分之二十是圣人差不多。因为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他都在世俗中,剩下的那百分之二十勉强无尘而已。

所以不能苛求他!

再说李秀成犯的第三个大忌。

这第三个大忌说起来就有些晦涩纠结了。

李秀成几万言的潦草自述中藏着这么一句话“罪将谢中堂大人不杀厚恩,愿召集大江南北数十万旧部归中堂统率,为光复我汉家河山效力。”

李秀成这句话可谓是暗藏杀机!敢这么写,有意这么写,李秀成即是在赌在试探,也是在给曾国藩挖坑。

读到这句话,如果曾国藩本就有反清自立之心,那他的生机就大了,再有作为的机会也就出现了;而如果曾国藩犹豫,这则是对他的一种鼓惑;而如果曾国藩绝无此意,那这句话就将成为曾国藩的烫手山芋,此话不仅有提醒满清朝廷之意,更别有用心地在暗示自己和曾国藩曾达成过某种交易。

遗憾的是,李秀成遇到的曾国藩不仅视此意为当前的最大忌,而且甩烫手山芋一点不含糊!

或许李秀成认为曾国藩不敢擅杀他,不敢大肆删改他的自述!

但在遇大事不纠结的曾国藩那里,这算得了什么!

所以说李秀成挖出的这个大忌很让人觉得纠结!

貌似值得一试,实则只能加速自己被宰。

细细品来,曾国藩与李秀成之间其实是一种很残酷的历史或者说是现实,无论曾国藩跟他怎么推心置腹,结果都是必下杀手;反过来,无论李秀成如何鼓惑效忠,结果都是必死无疑。

7

反过来,给个曾国藩不杀秀成的理由?清政府对待被俘的太平军高级将领,好像没有不杀的。

能当上高级将领的,都是人中龙凤,这样的人,要么重用,要么杀掉,放掉别指望,放掉之后,这人再闹点事出来,谁担的了这个责任。重用?咱队伍里没空位子给他。

李秀成大概也是看明白了,要活下来,除非曾国藩当皇帝,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拉一些人过来凑股份,还有一线生机。但曾国藩又不想也当不了皇帝,还是杀了省心 。

清政府之所以敢重用曾国藩,是看中曾国藩这个人深受孔孟之道熏陶的人不会造反,其次清政府放手重用曾国藩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安排,比如重用李鸿章左宗棠,淮军楚军也具备相当实力,曾国藩当皇帝,能给这两个人什么?曾国藩下属高级将领,朝廷早已对其高官厚禄,曾国藩当了皇帝,不过官升一级而已,失败则死无葬身之地,士兵们好不容易盼着仗打完了,回家抱老婆睡觉去,曾国藩还造反,还要打仗,老百姓盼着打完了,好过两年太平日子,还要打,因此,曾国藩不想当也当不成皇帝。

在太平天国将领中,大概只有程学启受到清政府的重用,丁汝昌作为程学启的部下,随同程学启一并投降,程学启是在战争相持阶段被清军硬逼着强行挖走的,与其他诸将失败被俘待遇自是不同。

8

谢谢邀请,曾国藩要杀李秀成首先是先斩首,斩草除根,杀了李秀成太平军群龙无首,其余乌合之众流寇,就不可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以防患未然以绝心腹后患,来防微杜渐。这是其一必杀,其二是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活证。在此前曾国藩向朝庭报战功时有可能有些与事实战绩有出入,李秀成不死将是活证,对曾国藩极其不利,所以必将杀之而后快,综上述两种原因就足以让曾国藩必杀李秀成,与公与私不能让李秀成活着。

9

关于曾国藩杀李秀成的动机,一百多年来有很多人进行过讨论。

李秀成在被俘之后他内心的真实所想,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猜测。他究竟是为了偷生投降曾国藩,还是佯装归顺,以此获得生机呢?

我们在回答曾国藩杀害李秀成的原因之前,不妨来稍微进行一下分析。

李秀成:挽救太平天国于危难的重要将领

在天国天国起义的14年之中,李秀成可以说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人物。

当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洪秀全处死,石达开率领主力军队离开太平天国之后,李秀成和陈玉成成为了支撑大厦的两根独木,连破首都天京(南京)附近的江南、江北大营。

李秀成后来又率领军队攻打上海、苏州,吸引清军主力进行援救,以此缓解天京的危机。

但是,由于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疑神疑鬼,管理混乱,再加上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不断紧逼,最终在1864年的时候将天京团团围住。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此后,李秀成匆忙立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为幼天王。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起义彻底失败。

李秀成在城破之后,保护幼天王出城,以求寻找他弟弟李世贤的部队,以求再战。

然而,由于幼天王所骑之马有疾,李秀成将自己的马让给了幼天王,并掩护突围。因此,最后与幼天王失散,李秀成只好自己躲到了一处荒山。

李秀成被俘:竟然是因为村民见钱眼开

根据后来的《李秀成自述》,7月22日,李秀成被当地村民发现。村民们想保护李秀成,劝李秀成剃掉头发。但是李秀成不愿意。

李秀成为了表示感谢,将自己身上的宝物给了保护他的当地村民。但是因为其他村民眼红,最终被“奸民”报告给了湘军,最终被抓获。

最终,李秀成在8月7日这天被曾国藩杀害,前后一共有17天。

但就是在这17天之中,出现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

未解之谜:李秀成为何从拒不投降到摇尾乞怜?

李秀成被俘之后,本来是坚持不投降的。就在7月23日,也就是李秀成被俘的转天,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亲自审讯他,李秀成宁死不投降。曾国荃甚至命人用刀子切割李秀成的大腿,导致双腿流血。

后来,曾国藩亲自来审讯,李秀成还对曾国藩说,我们各为其主,“行灭无常”,你胜利了就要对我用刑么?

但是,逐渐的,李秀成开始动摇了。李秀成为何动摇,内心是怎么考虑的?由于资料的缺失,后人已经无法弄清了。

但是,根据曾国藩手下将领赵烈文的日记,可以知道,李秀成开始有乞活之意。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他对洪秀全的不满,依靠他却不信任他。不过,如果是因为他对洪秀全不满,为何会孤身前往被围的天京,拼尽全力防守。

不过,当李秀成表达了愿意投降的想法之后,曾国藩立即采取手段诱骗李秀成,李秀成自己还写《自述》,回忆曾经的经历。

根据史料记载,李秀成在囚牢中,每日写七千字,一共写了十天。但是,最后曾国藩却对李秀成的《自述》进行了篡改,变成了一份两万字的内容上报给清廷。

当李秀成写完《自述》,曾国藩匆匆将其杀害。

曾国藩为什么要杀害他?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李秀成地位太高,怕他是诈降。

李秀成曾经说,如果放了我,我可以去劝降还在各地征战的军队,放下武器。但是,李秀成的威望太高,谁知道他是不是诈降。假如他是诈降,只要振臂一呼,并联合各地的捻军,那么战火有可能重燃。

第二个我觉得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让李秀成说出曾国藩的秘密。

曾国藩的湘军在南京城坡之后,曾经命人焚烧宫殿,将太平天国的王府全部付之一炬。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因为曾国藩想将太平天国积攒下来的财报全部据为己有。

据说,后来曾国藩曾命人将财宝装船,偷偷送回湖南老家。清廷曾经问他财宝的下落(清廷还以为自己可以收获不少钱财),但曾国藩说财宝都在战乱之中不见了踪影。

李秀成肯定是知道财宝去向的,因此,曾国藩不可能让李秀成活着出去。

此外,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中说,他们在乱军之中打死了幼天王,以求获得全功。但真相却是幼天王被李秀成保护,已经逃跑。这件事曾国藩更不可能让清廷知道。

综上所述,曾国藩必须让李秀成死。

10

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李秀成写的自白书,揭露了曾国藩的战场真实状况,曾国藩怕在青史留恶名;二是李秀成自白书中有劝曾国藩做皇帝的内容,而这是做臣子的大忌,为了对清廷表达忠心,也要杀李秀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