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林,三国时期曹魏人物,七岁时开始就对礼节非常重视,成年后做了几件事,家族亲朋好友都对他赞不绝口。为何司马懿每次见到常林,都要行跪拜之礼,常林有何不同?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件事了解一下常林吧!

常林解决家族危机

常林的叔父打了客人,被太守王匡关进牢房问罪。常氏家族不知怎么救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常林的同乡胡母彪认识王匡,常林对他说:“董卓占据京师,天下震怒,此时王匡要匡扶王室,就要对百姓有恩德,任用有贤能的人才才对,我的叔父被关押,希望能施恩百姓,让天下人才效忠!"胡母彪立即写信给王匡,王匡放了常林的叔父,常家松了一口气,夸赞常林!

常林帮助其他家族

当时天下大乱,常林为了避乱,搬家到上党,在山中种地。可是此地遭遇旱灾,没想到神奇事情发生了,只有常林家丰收了,常林叫来邻居,分给他们。河间太守陈延已去世,家中没有什么势力了,太守张杨想得到他家财产,围住他家,但经过常林策划,陈延家人终于保住性命财产。

常林劝阻曹丕亲征

经过高干、梁习举荐,常林任南和县令,治理有成效,提拔为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政绩斐然。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常林被选为五官将功曹。曹操西征关中时,有些人反叛朝廷,曹丕想亲自讨伐,常林劝阻说,您应该在此坐镇天下,亲自出征不是大智大勇行为。曹丕同意,派手下讨伐,把叛军消灭了。

常林一生魏国做官

从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至公元227年曹叡继位,常林侍奉了3位君主,从尚书一直升到光禄勋太常,封为高阳乡侯爵!一生顺风顺水的,常林节操清峻,拒绝朝臣们推他列入三公,只做了光禄大夫。直到八十三岁常林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获得了朝廷公爵的葬礼!

结语

司马懿是常林的同乡,而且常林是乡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所以司马懿每次遇到常林都会行跪拜礼。司马懿位高权重,有人劝常林阻止司马懿的行为。常林说:“司马懿行长幼之礼,为年轻人树榜样。不应该制止!”所以常林坦然接受司马懿跪拜礼!

最佳贡献者
2

司马懿见常林行跪拜之礼,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常林是司马懿同乡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再有就是常林自身高贵的品格使得司马懿愿意对之行跪拜之礼,此两条就是常林最大的不同之处了。


我们先看看常林的品格特征

要知道,司马懿不论什么时候,见到常林都会行跪拜之礼,甚至到得司马懿身为大司马等三公之位之时,仍然不改,而常林当时也不过是光禄大夫,虽然位居高位,但是地位仍然比不上司马懿,为什么司马懿甘愿如此,而常林不制止呢?

我们从常林的一次对话中就能够看得出来。当时司马懿对常林行跪拜之礼离去之后,常林身边的一个人对常林说,现如今司马懿位高权重,你应该阻止他对你行跪拜之礼了。但是常林却说,司马懿是资源的对我行跪拜之礼,也就是诚恳的行长幼之礼,他想要以此作为榜样告诉年轻人应该尊老爱幼,行孝悌之礼,而且他地位高我也不怕他,对我跪拜也不需要我去阻止,我为什么还要阻止他呢?

由此可见,常林为人十分正直且尊礼。

再有,常林的性格并不是随着年纪增长而形成的,而是自幼便懂得长辈尊幼,在常林七岁的时候,他父亲的一个朋友来到家中,见到常林便问“伯先(常林父亲的名字)在家吗。”常林不予回答也不恭敬行礼,这让他父亲的朋友很不高兴,就问他,为什么长辈问你话你却不行礼也不回答呢?常林说,客人是应该尊敬,但是你进门就当着我的面直呼我父亲的名字,已经是无礼在先,我为什么还要对你行礼。

所以说,自己遵守长幼尊卑的礼仪,也会让司马懿自觉地跟随遵守,对常林行跪拜之礼。

再来看,为什么司马懿一定要对常林行跪拜之礼

司马懿此人,历史评价为极致的隐忍者,其实我认为司马懿也是十分的想当一个曹魏的忠臣,这从曹操、曹丕以及曹叡在世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司马懿对于曹操祖孙三代虽然十分惧怕,但是从他的处事来看,司马懿是对祖孙三代十分忠诚的。

但是这祖孙三人对于司马懿却是满满的怀疑,司马懿只能隐忍不敢冒头,生怕自己像自己的对头小杨一样,被人咔嚓了,而行跪拜之礼就是司马懿表示自己一直初心至今一样,无论什么身份,见到自己同乡的长辈都会行跪拜之礼,始终不变。

再有就是对天下的年轻人做一个表率,榜样,让年轻人谨记长幼尊卑,还有就是想给天下人一个印象,如此知晓礼仪的人,怎么可能会叛变对曹魏不利呢。

虽然这么说司马懿有一些腹黑之意,但是仅是代表个人观点。

常林为人正直,就好像裴松之对他的评价一样“林之为人,不畏权贵者也”。所以当得起司马懿行下跪之礼,也不会主动的劝阻司马懿。

3

常林与司马懿均为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常林虽生卒年不详,但可推断比司马懿年长。

司马懿每见常林都行跪拜之礼,出自《三国志》载:“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意即:司马懿因与常林有乡亲之谊且年高德劭、素孚众望,故每见必跪拜。

因司马懿当时亦为“贵重”魏臣,有人便建议常林给司马懿个面子,制止他行跪拜礼。常林答:“司马公自愿遵行长幼之礼,为年轻人树榜样,我为何阻止他跪拜?他地位高贵,我丝毫不畏惧。他要跪拜我,我也不阻止。”那人恭敬且羞愧而退。

常林敢如此对待司马懿,因其“节操清峻”,有足够底气:其年少孤贪却自食其力,“性好学”。初为曹操任命为南和县令,因政绩卓著一路高升。后事曹丕,曹丕称帝后,封他为乐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其高阳乡侯。他坦然接受司马懿礼拜,就因其“不畏权贵者也。”《魏略》赞他:“林性既清白,当官又严。”

这事儿过后,群臣欲推荐他入三公,他马上以病重谢绝。“年八十三,薨。”谥号“贞侯。”

4

大家对于常林可能不太熟悉,《三国演义》上很少提及,人们对他的事迹挖掘不够深。

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常林,他是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晚年被曹丕封为乐阳亭侯,后来朝臣认为常林道德高尚,推举他位列三公,常林是一个自谦之人,以身体有病为由谢绝了。

(常林)

常林可以说是曹魏三朝元老,历侍曹操、曹丕、曹叡三朝。

常林最初以举孝廉进入曹操的视野,曹操任命其为南和县令。

常林从基层做起,在治理一方政务卓有成效,三年后升为博陵太守及幽州刺史。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丕升为五官中郎将,常林被选为五官将功曹(助理),常林为曹丕出谋划策,曹丕后来能成为曹操的接班人(世子),常林功不可没。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并建立魏国,常林后被授予尚书之职。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丕代汉称帝,常林被封为乐阳亭侯,后转任大司农。

公元227年(黄初七年),曹丕去世,其子曹睿继位,常林被封为高阳乡侯,升光禄勋太常,他和当时的大将军司马懿同为曹叡的辅政大臣。

当时司马懿权利要比常林大,司马懿是曹叡的首辅,之前又是曹丕的第一智囊,这也是司马懿名声显赫的原因。

司马懿每次见到常林时都行跪拜之礼,恭恭敬敬十分谦卑。

司马懿认为常林和自己是同乡,都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加上常林比自己年长,在礼仪上不应以官职高低为标准,所以都是以跪拜之礼尊重常林。

当时常林的老友就劝常林说:“司马懿官职比你大,为官者讳,你不能接受他的跪拜之礼。

(司马懿)

常林则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和司马懿是老乡,岁数又比司马懿大,从尊老这个角度来说没什么不妥。

再说司马懿是自愿遵守长幼礼序,我又没强迫他,他为后人做出榜样,为什么要阻止他跪拜呢?

常林没有采纳老友的建议,坦然接受司马懿的跪拜,由此可见常林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这种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文/秉烛读春秋

5

一、常林与司马懿是同乡,他7岁时,有客开访他父亲,直呼其名,常林小小年纪,怒斥了来人,声名大震。

二、常林刻苦学习,自力更生,进取心很强,不求别人接济,不依附别人。

三、父亲蒙冤被王匡所抓,常林挺身而出,通过自己努力,上下疏通关系,成功将父亲解救了出来。

四、在河间太守陈延的坞壁内,被强盗张扬攻击,是常林出谋划策,挫败了歹人的进攻。

五、常林在曹丕在位时,就担任了重要官职,是曹丕的心腹,比司马懿出道早,虽然司马懿后来居上,但常林是他的前辈。

六、从少年,到中年,常林的所作所为,都为人称道,为人光明磊落,有高尚的节操,又是司马懿的前辈,应该给常林行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